2018年腰痹病中医临床路径(附表单)

合集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编码:BNS05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2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血瘀气滞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医诊断为腰痛病(TCD编码:BNS050)。

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 BNS050、ICD-10编码: M51.202)。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它严重畸形者;(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腰椎CT或腰椎MRI。

最新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最新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IO编码: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T001.9-94),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3.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TCD编码:BGS000、lCD—10编码: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二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2)血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乙肝、丙肝、艾滋、梅毒。

腰痛病临床路径

腰痛病临床路径

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探讨一、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 编码为:BNS150ICD10编码为: M51.202腰椎间盘突出症);2、患者同意接受该方案治疗。

(二)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见附件)。

中医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 T001.1-94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

6、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 或 MRI 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 T001.1-94 )】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 (TCD编码:BNS05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202)。

3.患者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疾病分期(1)急性发作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症状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基本恢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试行)》,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1)血瘀气滞证:有腰部外伤史,腰腿刺痛,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涩。

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IO编码:M47。

221+(G55.2*)(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T001。

9-94),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2。

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3.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TCD编码:BGS000、lCD—10编码: M47.221+G55。

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二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2)血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乙肝、丙肝、艾滋、梅毒。

中医临床路径2腰椎后关节1

中医临床路径2腰椎后关节1

中医科中医临床路径腰痛病(腰椎后关节紊乱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患者。

一、腰痛病(腰椎后关节紊乱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后关节紊乱症(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多有腰部扭伤、闪腰或弯腰后立即直腰的病史。

(2)伤后腰部立即发生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脊柱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受到限制。

(3)疼痛程度随脊柱运动强度增大而加重,其疼痛区域常呈片状。

(4)腰椎滑膜嵌顿者还可见到腰椎后凸或患腰侧倾的强迫体位,站立时,髋、膝屈曲;卧位时,屈身侧卧,全部腰肌处于痉挛状态,轻微活动即可引起剧痛。

(5)腰部呈僵直屈曲位,后伸活动明显受限。

触诊可发现棘突有异样改变,多在腰4~5或腰5骶l棘突和椎旁有明显压痛。

(6)一般X线片上无明显阳性改变。

2.证候诊断腰痛病(腰椎后关节紊乱症)临床常见证型: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寒湿阻络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腰椎后关节紊乱症).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4)曾经接受腰椎手术治疗或腰椎畸形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X线片(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4)心电图(八)治疗方法1.手法:推拿手法治疗2.针灸疗法3.其他外治法:中药敷贴、熏蒸、拔罐、针刀疗法等4.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肾阳虚证:温补肾阳肾阴虚证:滋补肾阴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2018年痹证(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8年痹证(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8年痹证(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及优化2017年,我科共完成病例1420例,效果满意,此类疾病多由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

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不利。

病位初在肌表经络,久则深入筋骨,病机主要为外邪侵袭肢体,经络闭阻,不通则痛,多有风寒湿痹、风湿热痹、寒热错杂、痰瘀痹阻、气血虚痹、肝肾虚痹。

相当于西医腰椎间盘突出症范畴。

总结经验,将方案优化如下;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和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5.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腰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二、中医治疗(一)辩证论治1.风寒湿痹证:症状:关节肌肉疼痛、酸楚游走不定,或关节疼痛遇寒加重,得热痛缓,或关节重着,肿胀散漫,肌肤麻木不仁,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或濡缓。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薏苡仁、苍术、羌活、独活、威灵仙、桂枝、川乌、当归、川芎。

方中薏苡仁、苍术健脾燥湿;羌活、独活、威灵仙祛风除湿;桂枝、川乌温经散寒;当归、川芎活血通络。

若风邪偏盛、疼痛游走者加防风寻骨风秦艽;寒邪偏盛,疼痛固定,拘急冷痛者,加麻黄、细辛制附子、制草乌;食邪偏重,关节肿痛重着者,加防己、木瓜、茯苓、五加皮等;痛在颈项上肢者,加姜黄、葛根;疼痛在下肢;加牛膝、木瓜;肌肤麻木,舌苔白腻者,重用苍术,加青风藤、路路通。

腰痹病临床路径

腰痹病临床路径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一、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痹病(TCD编码:BNQ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202)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证但不同意手术要求保守治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疗效诊断标准》(2012年版)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迟钝或过敏,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辅助检查:X线摄片可见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病变椎间隙变窄,相应椎体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

2.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1)血瘀气滞证:有腰部外伤史,腰腿刺痛,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涩。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痛有定处,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紧。

(完整word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完整word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腰痛病(TCD编码为:BGS000)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为:M51.202 );(二)诊断依据.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

1、疾病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疾病分期(1) 急性期(2)缓解期(3) 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腰痛病临床常见证型:1、血瘀证2、寒湿证3、湿热证4、肝肾亏虚(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拟订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病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小于等于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为:BGS000 ICD10编码为:M51。

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者颈椎畸形者;(六)中医症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腰椎正侧位、双斜侧、过伸过屈侧位、腰椎MRI;2、血、尿、便三大常规;3、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4、心电图;7、胸部X线;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腰椎CT、血脂、类风湿因子等;(八)治疗方法1、手法(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2、针灸疗法3、牵引疗法4、其他外治法:中药封包、四号膏、拔罐、小针刀、封闭疗法、中药薰蒸、穴位埋线等。

(中医科)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内容可编辑)

(中医科)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内容可编辑)

住院第 1 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出院前1天出院日 年 月 日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1.□建立住院病历 1.级别护理: 1.级别护理: 1.级别护理:2.完成入院评估:□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基本情况□压疮□跌倒□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管道□疼痛2.基础护理: 2.基础护理: 2.基础护理:□生活自理能力□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晨间,午间,晚间护理3.身份识别: 3.饮食: 3.饮食: 3.饮食:□戴腕带□床头卡□普通饮食□治疗饮食□普通饮食□治疗饮食□普通饮食□治疗饮食4.入院宣教:□试验饮食□试验饮食□试验饮食□人员□环境□安全 4.标本采集: 4.专科观察与护理: 4.专科观察与护理:□管理、陪伴制度□血标本□痰标本 4.1□生命体征监测 4.1□生命体征监测□用物准备□大小便标本□其他: 4.2观察: 4.2观察:5.级别护理: 5.辅助检查:□腰痛□下肢放射痛□腰痛□下肢放射痛□特级护理□一级护理□CT□心电图□下肢感觉□下肢运动□下肢感觉□下肢运动□二级护理□三级护理□腰锥X线片□MRI 4.3 治疗及护理: 4.3 治疗及护理:6.□基础护理□胸部X线片□其他:□口服中药□中频治疗□口服中药□中频治疗7.饮食: 6.专科观察与护理:□中药熏洗□静脉用药□中药熏洗□静脉用药□普通饮食□治疗饮食 6.1□生命体征监测 5.□健康教育指导 5.出院指导:□试验饮食6.2观察: 6.有无变开:□有□无□用药指导8.标本采集:□腰痛□下肢放射痛7.□其他:□康复训练及注意事项宣教□血标本□痰标本□下肢感觉□下肢运动□告知定期复查□大小便标本□其他: 6.3 治疗及护理:□告知电话回访9.辅助检查:□口服中药□中频治疗□协助办理出院□CT□心电图□中药熏洗□静脉用药 6.□其他:□腰锥X线片□MRI7. □健康教育指导□胸部X线片□其他:8.有无变异:□有□无10.专科观察与护理:9.□其他:10.1□生命体征监测10.2观察:□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感觉□下肢运动10.3治疗及护理:□口服中药□中频治疗□中药熏洗□静脉用药11.□健康教育指导12.有无变异:□有□无13□其他;评价: □完成评价: □完成评价:□完成评价:□完成(中医科)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内容可编辑)患者: 姓名: 性别: 年龄: 床号: 住院号:□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签名:签名:签名:签名:。

(完整word)2018年腰痹病中医临床路径(附表单)

(完整word)2018年腰痹病中医临床路径(附表单)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2018)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腰痹病(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痹病(TCD编码:BNQ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2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版),从以下三方面作为诊断论据。

一、病史和症状(一)多系中年人,常有腰部外伤史。

且有弯腰拾物、身体旋转后出现腰痛史。

(二)病人初为腰痛,继则向患侧臀部、大腿、小腿、足跟部放射。

(三)弯腰、咳嗽,喷嚏等皆可引起放射痛,卧床休息可减轻.(四)以上症状可因轻微扭伤或活动后复发。

二、体征(一)腰椎出现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

(二)腰部活动受限。

(三)压痛点常在骸核突出部位,如腰椎4/5或腰5/骶1间隙及其患侧椎旁,常向下肢放射,沿坐骨神经走行区域亦有压痛.(四)小腿外侧、足背外侧常有麻木区,可伴有拇趾背伸肌力减弱。

(五)膝及跟腱反射可正常或减弱.(六)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阳性,压迫症状越重,抬起角度越小。

(七)小腿及足部肌肉轻度萎缩。

三、放射线检查平片排除其他骨病,有无腰椎侧弯、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或不等宽、椎体上下缘增生等。

侧位观前窄后宽者更有诊断意义.对诊断有困难者,可考虑椎管内、硬膜外、椎间盘造影协助诊断。

CT扫描或磁共振检查对病变部位和突出程度的判定较X线检查更为明确。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肝肾亏虚证寒湿侵袭证血瘀气滞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版)的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腰痹病(腰椎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

腰痹病(腰椎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

腰痹病(腰椎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腰痹病(腰椎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简介腰痹病(腰椎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僵硬和肌肉无力。

中医临床路径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制定的腰痹病的治疗路径,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临床路径内容1. 望诊和问诊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了解病情,同时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信息,全面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

2. 辨证论治根据望诊和问诊的结果,医生进行辨证分型,即将腰痹病分为不同的中医证型,如肝肾不足型、湿热阻滞型等。

针对不同的证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3.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腰痹病的重要手段。

医生根据患者的证型,选择适合的中药组合,如桂枝加附子汤、四逆散等,来调理腰痹病。

4.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对于腰痹病有很好的疗效。

医生选择适当的穴位和刺激方法,如温针、电针等,来缓解疼痛、舒筋活络。

5.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手法刺激患者的穴位和经络,以促进气血通畅,舒筋活络。

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采用适当的推拿按摩技法,如揉、捏、推、按等。

6. 运动疗法适当的运动对于腰痹病的康复非常重要。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推荐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传统功法等,以增强患者的体质和腰背部肌肉力量。

7. 饮食调理饮食在中医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医生根据患者的证型和体质,进行个性化的饮食调理,如根据湿热阻滞型患者,推荐清热解毒的食物。

结语中医临床路径是一种系统的治疗腰痹病的方法。

它综合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等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改善腰背部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新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完整版)

最新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完整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完整版)------------------------------------------作者xxxx------------------------------------------日期xxxxXXXX中医医院骨伤科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骨伤科二〇一三年一月修订目录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 0(一)适用对象 0(二)诊断依据 0(三)进入路径标准 (1)(四)中医证候学 (2)(五)入院检查项目 (2)(六)治疗方法 (2)(七)住院时间 (4)(八)出院标准 (4)(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5)二、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5)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

9—94)。

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编码:BNS05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2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血瘀气滞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医诊断为腰痛病(TCD编码:BNS050)。

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 BNS050、ICD-10编码: M51.202)。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它严重畸形者;(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腰椎CT或腰椎MRI。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编码: BNS15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一、诊断依据(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

中医病名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特色与优势指南》(罗云坚、孙塑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腿痛重于腰痛,腿痛是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直腿提高较正常减少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神经引起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肌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一致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CT或MRI。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或沉涩。

腰痹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腰痹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腰痹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腰痹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中西医结合护理1小时前· 《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官方账号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1]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1)有下腰痛病史,多见于老年人。

(2)腰腿痠楚、重着、疼痛,下肢麻木不仁、痿软无力,二便失调。

风寒痹阻者痛重着,时轻时重;气虚血瘀者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肝肾亏虚者腰腿酸痛,无力,形羸气短,肌肉瘦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3]。

(1)有反复下腰痛病史,多见于中老年人。

(2)可有持续的下腰痛、骶部疼痛、下肢痛,症状的轻重常与体位有关。

(3)间歇性跛行是本病最典型临床特征,90%以上患者有此症状。

直立或行走数十米至数百米后即出现腿痛无力等症状,弓腰或蹲坐后可缓解,被迫采取休息、下蹲后症状很快缓解,可继续行走,至出现同样症状时再休息。

(4)本病的症状与体征常常不一致,一般主观症状重,客观体征较轻。

主要体征:脊柱侧弯,病变节段压痛,腰椎后伸受限,腰椎后伸试验阳性。

病变节段神经支配区出现感觉减弱或消失,踇趾背伸或跖屈肌力减弱,下肢肌肉萎缩,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马尾神经受压则可出现鞍区麻木、肛门括约肌松弛,提睾反射及肛门反射减弱。

(5)影像学检查X线正位示左右关节突不对称,关节突肥大,椎体旋转、侧弯。

侧位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牵张性骨刺,椎体间有前后滑移,椎曲异常。

CT检查可显示椎管骨性结构形态异常改变,椎管狭窄程度。

MRI检查显示病变节段硬脊膜囊及神经根受压程度。

(二)分型诊断[4]1.椎间盘型:多个椎间盘退变,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引起椎管狭窄。

特点为X线摄片示腰椎椎曲变直或反弓,CT或MRI检查示多个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硬膜囊受压。

腰痹临床路径

腰痹临床路径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路径(2014年)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腰痹病(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一、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痹病(TCD编码:BNS151)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ICD编码: M50.2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骨科学》(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第三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腰椎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同时有放射性痛至小腿或足。

(3)伸拇(趾)肌力减弱,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胫后肌腱及跟腱反射减弱。

(4)X线平片排除其它腰椎病变。

(5)CT/MRI检查结果与临床相符。

2.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3.证候诊断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紧涩或脉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2018)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腰痹病(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痹病(TCD编码:BNQ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2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版),从以下三方面作为诊断论据。

一、病史和症状
(一)多系中年人,常有腰部外伤史。

且有弯腰拾物、身体旋转后出现腰痛史。

(二)病人初为腰痛,继则向患侧臀部、大腿、小腿、足跟部放射。

(三)弯腰、咳嗽,喷嚏等皆可引起放射痛,卧床休息可减轻。

(四)以上症状可因轻微扭伤或活动后复发。

二、体征
(一)腰椎出现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

(二)腰部活动受限。

(三)压痛点常在骸核突出部位,如腰椎4/5或腰5/骶1间隙及其患侧椎旁,常向下肢放射,沿坐骨神经走行区域亦有压痛。

(四)小腿外侧、足背外侧常有麻木区,可伴有拇趾背伸肌力减弱。

(五)膝及跟腱反射可正常或减弱。

(六)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阳性,压迫症状越重,抬起角度越小。

(七)小腿及足部肌肉轻度萎缩。

三、放射线检查
平片排除其他骨病,有无腰椎侧弯、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或不等宽、椎体上下缘增生等。

侧位观前窄后宽者更有诊断意义。

对诊断有困难者,可考虑椎管内、硬膜外、椎间盘造影协助诊断。

CT扫描或磁共振检查对病变部位和突出程度的判定较X线检查更为明确。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
肝肾亏虚证
寒湿侵袭证
血瘀气滞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版)的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BNQ010、ICD-10编码: M51.20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腰椎手术治疗或腰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尿酸、风湿免疫系列。

(3)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5)腰椎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6)腰椎CT和/或腰椎MRI。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血脂等。

(八)治疗方法
1.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中药溻渍、射频、低频脉冲电、中频脉冲电、高频脉冲电、中药蒸汽浴、针灸、蜡疗、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
2.牵引疗法
3.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水针疗法等。

4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肝肾亏虚证:补肾固腰。

阳虚兼温肾,阴虚兼滋阴。

寒湿侵袭证:补肝益肾,散寒除湿
血瘀气滞证: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5.运动疗法
6.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手法和脱水、止痛、放松肌肉、活血通络、改善局部微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九)出院标准
1.腰部及下肢疼痛、麻木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并在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和/或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河北省中医院医院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BNQ010、ICD-10编码: M51.20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