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例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 教案教学案例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列表法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列表法的概念和作用。
2. 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设计合适的列表。
2. 如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列表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案例。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 提问:你们平时解决问题时,有没有遇到过困难?3. 学生分享解决问题时的经历。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列表法的概念:把问题中的信息用列表的形式整理出来,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2. 演示列表法的操作步骤:a. 确定问题关键词。
b. 根据关键词设计列表。
c. 按照列表进行问题分析。
d. 根据列表得出结论。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案例:小明的文具盒里有一些铅笔、橡皮和尺子,请帮助小明找出他的文具盒里一共有几种文具。
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3. 各组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四、练习巩固(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教师点评答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列表法的概念、作用和运用方法。
2. 提问:你们还可以将列表法运用到哪些生活中解决问题?3. 学生分享生活中运用列表法的实例。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列表法的概念和作用,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列表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设计合适的列表,避免列表过于繁琐,影响解题效率。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列表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实践应用(10分钟)活动设计:1. 教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情境:学校图书馆即将举行一次书展,需要列出所有参加书展的作者和他们的书籍。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作者,运用列表法整理出该作者的所有书籍。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与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定义和重要性;(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总结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制定策略的能力;(2)运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清晰地表达和展示问题解决的过程;(3)培养学生反思和评估问题解决效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精神;(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相互支持的意识;(3)培养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的耐心和毅力。
二、教学内容:1. 问题解决的定义和重要性(1)介绍问题解决的含义;(2)分析问题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强调问题解决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 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技巧(1)引导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的常见步骤;(2)教授问题解决的基本技巧;(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关注问题;(2)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意义。
2. 新课导入:(1)介绍问题解决的定义和重要性;(2)讲解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技巧。
3. 案例分析:(1)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2)让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4. 小组分享:(1)各小组代表分享问题解决策略;(2)全班同学共同评价和讨论,优化策略。
5. 实践环节:(1)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总结问题解决的过程和心得。
6.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技巧;(2)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的表现,包括问题分析的准确性和制定策略的合理性;3. 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问题解决的效果,以及总结和反思的质量。
《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列举法的基本概念。列举法是一种通过罗列出问题的所有可能情况来解决特定问题的策略。它在解决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时,能够帮助我们清晰地看到所有可能性,从而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将展示如何通过列举法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并说明它如何帮助我们清晰地识别和比较不同的解决方案。
2.教学难点
(1)难点:理解列举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避免在解决问题时过度依赖列举法。
举例:学生可能会认为列举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实际上,对于某些复杂问题,列举法可能并不适用。
(2)难点:在列举过程中,如何做到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举例:在分类列举时,学生可能会重复考虑某些情况,或者在穷举时遗漏某些可能性。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列举法的适用场景和操作步骤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避免重复和遗漏,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列举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列举法操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将问题转化为可列举的形式,并逐一列举出所有可能性。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列举法的概念和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积极参与,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列举过程中容易遗漏或重复某些情况,这说明他们对列举法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列举法。
另外,我觉得在课堂总结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让他们谈谈自己在课堂中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困惑。这样既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帮助我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分析问题的方法不够灵活,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够多样。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案例。
2.学生准备:回顾之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准备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80元,书店搞活动满100元减30元,小明最后实付了50元,请问小明是怎么买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如:学校买了20盆花,其中12盆是红花,8盆是黄花,请问红花和黄花各有多少盆?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四《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四《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在解决问题时,选择合适的策略可以提高解题效率;学会用画图、列表等策略整理信息,寻找解题思路;体会转化的策略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已经熟练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策略意识,解题方法单一,思路不清晰。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策略的重要性,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在解决问题时,选择合适的策略可以提高解题效率。
2.学会用画图、列表等策略整理信息,寻找解题思路。
3.体会转化的策略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策略的重要性,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策略。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引导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预习教材,了解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没有计算工具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两个数的乘积?让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时策略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具体的问题:某商店举行优惠活动,购买一件商品原价100元,如果购买两件及以上,每件商品的价格为80元。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依靠直觉和经验的基础上,缺乏系统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总结出解决问题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3.板书设计:设计板书,突出问题的关键点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展示一幅购物场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购买这些商品需要支付的总金额?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尝试解决。
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优质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运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基本的运算规则和几何图形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但是,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转化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转化的策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转化的概念,知道转化是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一种策略。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学会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应用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转化的概念,知道转化是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一种策略。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转化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问题和案例。
2.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
3.小组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0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解决。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如“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正方形的边长。
”让学生观察案例,引导他们发现转化的过程和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了分析问题、列式计算、估算和检验等策略。
本单元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策略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已经能够运用一些基本的策略。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局限于一种策略,缺乏灵活性。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发现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新学的策略接受能力较强,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列式计算、估算和检验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策略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列式计算、估算和检验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策略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和掌握策略。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策略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策略的应用。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图片、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若干个物品,要求学生计算物品的总数。
《解决问题的策略》案例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案例分析张丹]《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从三年级开始就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借助这些策略我们可以将问题化繁为简,大大的缩短了我们的做题时间也使答题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正如余振兴老师所说的那样,将四能发现和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效落实在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中,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出发点。
但是通过上这节教研课我也发现了通过半个学期的锻炼与培养六(3)班同学的倾听与语言表达能力真的是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上完课后我真的是开心的不得了,因为前来听课的原教研室刘春华主任表扬了我们班的孩子,她说:孩子们表现的非常好,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而且思路非常的宽,各种情况都能想到(m..),非常棒!下面我将结合《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策略)的这节课谈谈孩子们在倾听与表达方面的一些比较好的表现。
首先摘取一段教学片段如下:二.合作探究,运用策略1、教学例例1.星河小学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
已知女生有21人,男生有多少人?活动要求:(1)独立解题并进行检验。
(2)解决上面的问题,你选择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3)小组内交流讨论。
小组交流方法。
汇报交流情况:(学生遇到困难可作适当的引导。
)生1:我是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理解题意的。
根据分数2/3的意义,想到女生人数看作3份,男生人数是2份,于是产生解题思路:先算出1份是几人,再算2份、3份各是多少人。
生2:根据分数2/3的意义,可以推理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
原来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是按比例分配问题。
生3: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理解2/3这个分数的意义。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问题。
但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还不能有效地利用画图策略来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掌握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画图策略,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难点:培养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有效地利用画图策略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问题案例,用于教学实践。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3.准备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例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妈妈买了5个苹果,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式解答。
通过这个导入,激发学生对画图策略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策略来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指导他们如何画图,并解释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画图策略,并解答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画图策略。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信心。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是,他们在解决稍微复杂的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这时画图的策略就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复杂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活动,掌握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实际问题、画图过程和解决方法。
2.学具: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份画图工具,如白纸、彩笔等。
3.教学资源:收集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如何画图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画图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画图的过程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画图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
教师点评学生的解题过程,引导学生总结经验。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画图策略应用到解决问题中。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与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与反思背景介绍解决问题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各个领域都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核心素养。
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帮助他们在未来面对各种挑战时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1.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和策略;2.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技巧;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在课堂开始时,通过简短的导入,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意义,并与学生分享一些解决问题的成功案例。
步骤二:理论讲解在本步骤中,教师将向学生介绍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示例或讲述故事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和解释每个策略的含义和应用。
这些策略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定义问题:理解问题的全貌和背景,确定问题的具体要素和条件;2.分析问题: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的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瓶颈,构建问题的思维模型;3.制定解决方案:提出多个解决方案,并评估每个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4.实施解决方案:选择一个最佳方案并付诸实施,注意解决过程中的细节和困难;5.检查和反馈:对解决方案进行评估,检查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步骤三:案例分析在本步骤中,教师将提供一个具体的问题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解决问题策略和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该问题。
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小组,展开讨论,并在一定时间内提供他们的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分享他们的思路和观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解决方案的优缺点。
步骤四:实践活动在本步骤中,学生将根据自己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和建议,但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行动。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解决经验,并引导他们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点和技巧。
在过程中体验 在思考中升华——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教学为例
在过程中体验在思考中升华一以《解决问题的獭8》为例《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教材中的知识板块。
数学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中,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发展。
面对这一知识模块,一线教师应该对这类课题的教学采取一定的策略,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全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感受经历中顿悟,在参与探讨中升华,从而形成学科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教学内容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色内容。
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册书中都安排了一种策略,并以单元的形式出现,其教学任务就是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一类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教材编排来看,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策略是从条件想起,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策略是从问题想起,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策略是从条件想起或问题想起的综合运用,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策略是画图,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策略是列举,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策略是转化,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策略是假设,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策略是综合使用不同的策略。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中引导学生体验和思考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一)创设情境:在呈现问题中揭示策略策略的形成基于问题的解决,而问题源自于学生熟悉的情境。
因此,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在呈现问题中为学生揭示策略、呈现策略,唤起学生的策略意识。
案例一:在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画图”这一策略,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利用游戏导入,为学生揭示课题。
游戏要求,男生和女生各选一人参加比赛,看哪个选手的反应最快?老师给出文字材料“语文书有15本,数学书比语文书多4本,英语书比数学书少2本,数学书比科学书多5本,哪种课本的数量最多?”两个学生根据老师的文字材料进行画图,谁画出的图像既标准又清晰明了,谁获胜。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线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对于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已经没有太大的困难。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策略意识,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线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分析问题、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线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分析问题、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练习题、奖励物品等。
2.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妈妈买了一些水果,有苹果、香蕉和橙子,苹果有5个,香蕉有3根,橙子有2个,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呈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用加法计算,5+3+2=10。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例与反思
师:这题你会列式吗?(教师随机板书:52+30-24=58(张))为什么这样列式?
从现在的张数出发,从后往前倒推,即送出去的要收回来,所以先加30,又收集的要拿出去,所以再减24,最终求出了原来的张数。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3:52+(30-24)=58(张)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整体考虑变化趋势,送出的比又搜集的多6张,总体上是减少了6张,倒推时加上6张就可以了。
生:理清事情发展的顺序。
师:对呀,只要理清楚原来是怎样一步一步变化到现在的,(板书:→)然后从现在出发倒回去推想就行了。(板书:←)
电脑隐去第(2)题,剩下第(1)(3)两题,让学生写变化路线图。
反馈第(1)题:你能说说这样写的意思吗,你们同意吗?学生没有异议。
反馈第(3)题,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变化路线图。
(2)小军原有58张画片,送给小明一半后,又要回来2张,现在小军还剩多少张画片?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数学教案设计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數學教案設計标题: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与数学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围绕“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展开,包括了求解实际问题中的代数模型、方程组和不等式等知识点。
教材内容丰富多样,贴近生活,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教材特点:(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并掌握知识。
(2)注重思维训练:通过各种类型的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能力。
(3)关注情感态度:教材中穿插了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精神。
2.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求解实际问题的策略,如建立代数模型、求解方程组和不等式等。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其面对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二、数学教案设计1. 教学准备:(1)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2)教学资源:课本、习题集、补充材料。
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为引入点,引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思考。
第二步:讲授新课首先,讲解求解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去解决具体问题。
同时,强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思维方法。
第三步:课堂练习提供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第四步: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步: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能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习题,供学生课后练习。
三、教学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其学习过程。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反思每节课结束后,都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数学教案设计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數學教案設計标题: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及数学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探讨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涵盖了各种不同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能够理解并掌握如何运用这些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教材还强调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逻辑思考和推理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2. 学生能够应用这些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逻辑思考和推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 介绍并解释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如试错法、排除法、归纳法等。
- 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尝试使用这些策略来解决问题。
- 讨论并分析学生的解题过程,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策略。
2.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这些策略。
- 反馈和评价学生的解题过程,帮助他们发现和改正错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或讲故事的方式,引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兴趣。
2.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每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给出实例进行说明。
3. 实践操作: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尝试使用学到的策略来解决。
4. 分析总结:讨论和分析学生的解题过程,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习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和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他们的作业,来了解他们是否已经理解和掌握了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时,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的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该定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法》教学案例及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法教学案例及反思1. 引言解决问题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任务。
面对各种问题,学习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学案例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一一列举法,并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该策略的应用。
同时,对于案例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2. 一一列举法的定义和特点一一列举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逐个列举可能的解决方法或答案,从中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该方法的特点如下:•简单易懂:一一列举法无需复杂的计算或推理,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理解和应用;•借助思维导图: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或者表格等方式将列举的方法或答案整理清晰;•可操作性强:一一列举法不仅可以用于课堂问题解决,也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困扰。
3. 教学案例问题描述:小红家养了5只动物,分别是1只猫、2只狗、1只兔子和1只鸟。
每只动物都有不同的特征,猫会喵喵叫,狗会汪汪叫,兔子会吱吱叫,而鸟会呱呱叫。
请问,小红家的这5只动物一共会发出几种不同的叫声?解决步骤:使用一一列举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列举猫的叫声种类:只有喵喵叫一种。
2.列举每只狗的叫声种类:每只狗都会汪汪叫,共有2种。
3.列举兔子的叫声种类:只有吱吱叫一种。
4.列举鸟的叫声种类:只有呱呱叫一种。
根据以上列举的结果可知,小红家的这5只动物一共会发出5种不同的叫声。
4. 反思与总结通过以上教学案例的介绍和实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一一列举法是一种简单且实用的问题解决策略。
它不需要过多的推理或计算,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学生。
2.通过列举方法,能够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这种梳理思路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一一列举的思维习惯,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该方法解决问题。
4.案例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激发和引导作用。
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研究教学案例三上,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课研究教学案例三上,解决问题的策略以下是一个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 学生经历用画图的策略整理简单实际问题,能根据图意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并能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画图策略的价值,感受画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收集和整理简单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并能够根据图意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整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用画图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引出策略(一)回顾旧知,设疑引入。
我们曾经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交流得出:要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从题目中获取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思考解答的方法,即收集信息——明确问题——解决问题。
(二)设疑引入新课。
有些实际问题虽然很复杂,但只要我们动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二、自主探究,体验策略(一)理解题意,初建模型。
1. 设疑: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今年有多少岁?老师的年龄可不是轻易告诉你们的哦!不过有一个信息是:老师比小明大27岁。
那老师今年是小明的几倍呢?对!是3倍。
你知道小明今年多少岁吗?为什么?对了!27÷(3-1)=(岁),因为老师和小明的年龄差是27岁,老师年龄是小明的3倍,所以小明的年龄就是27÷(3-1)。
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小明今年岁,为了证明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咱们来看看这道题是不是和我们的答案相符。
2. 出示题目:小明今年岁,老师比小明大27岁,老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3. 学生读题。
4. 能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吗?想一想,再试着画一画。
5. 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图。
结合学生的图示汇报交流。
板书:年龄差是27岁,年龄是小明的3倍。
6. 结合图示列式解答。
板书:27÷(3-1)=(岁)×3=(岁)÷=3答:老师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基本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画图策略、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的策略、列表策略和猜想-归纳-验证策略等。
这些策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他们往往缺乏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效率不高。
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画图、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列表和猜想-归纳-验证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策略。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策略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展示问题和策略。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策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尝试解决。
例如:某商店举行优惠活动,购买一个商品原价100元,如果购买两个及以上,每个商品的价格将打9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例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解决问题教学发现探索
《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若是省去了前面几步,直接开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则忽视了学生的认识发展的规律,他们的学习必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解决问题是一种相对比较灵活,能够与数形、生活情境等有机结合的数学题型。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紧抓联系,创造认识契机,鼓励学生在积极探索的实践中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一、联系生活,创造发现契机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生活经验的带动下,学生能够有效地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认识体验,将学习内容与认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将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密切联系起来。
在观察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关键,
找到具体的数量关系,从而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展开具体的认识实践过程,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认识效果。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成语“朝三暮四”的故事。
用成语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激发下,对学习内容产生好奇感。
师:为什么都是给七个橡子,猴子们都不同意朝三暮四,但是换种方式就很开心了呢?
生1:早上给猴子三个橡子,猴子会饿一整天,所以猴子不愿意。
师:你真棒,能够发现猴子的这个心理。
生2:老师,早上给猴子四个橡子,虽然吃不饱,但是猴子已经差不多半饱了。
跟三个比起来,四个最起码多了一个,所以猴子很开心。
师:非常棒!你能够分析猴子的心理,发现猴子的具体的想法,很不简单。
那么你是如何发现猴子的这种心理的呢?
生3:从材料中给出的内容里找到的。
在成语故事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因而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去。
二、提取信息,展开发现体验
1.观察例题,提取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首
要的问题是必须让学生搞清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即发现题干中
的问题指向。
在对如下例题的认识过程中,教师需适时地引导学
生观察和发现问题。
师:要想算出桃树和梨树的棵树,首先要怎么做呢?信息那
么多,想要看清楚条件,我们该怎么办?
生4:提取信息,重新整理。
师:大家觉得怎样提取整理才能够让问题的条件更加清楚明
了呢?
生5:从题干中看起来确实很混乱,但是我们只要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相同的数量关系,然后将它们归类就可以了。
师:非常棒,那么大家会如何归类呢?把你们的方法整理在
作业纸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
师:抽生上台展示。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两种列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c组:第二种方法看起来简单。
D组:第一种方法适合数量较多的题目,看起来更加一目了然;第二种方法在数量关系少的时候比较简单。
2.分析数量关系
对数量关系的正确分析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引
导学生在认识实践过程中对数量间的关系展开具体分析,能够培
养学生动脑思考和分析的意识。
以往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仅从教
师的角度出发,认为已将这个问题讲透了,学生听懂了,这个问
题就算是解决了。
但是,学生自身对解题思路的理解和~,3v-bu,、对问题的思考方式,教师并没有去重点关注,忽视了在解题过程中对学生思路的引导,忽视了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在面对例题时,可能当时能够听懂,但是面对新的题目时就一頭雾水,不知从何下手。
师:根据条件找到相应的数量关系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大家根据列出的图表,找到相应的关系式。
生6:桃树的行数每行桃树的棵数+梨树的行数每行梨树的棵数=桃梨的总棵数。
生7: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桃梨的总棵数。
生8:3×7+4×5=21+20=41(棵)。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高提取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活学活用,继续发现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实践中,教师要想巩固学生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通过有效的课堂练习实践来实现。
在此过程中,不能因为学生会做一道题就认为他们都会了,例题巩固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有效策略。
师:课本61页练习2,大家看一下这个问题。
根据刚才的做题经验,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应该先做什么?
生9:先观察、发现数量间的对应关系。
师:非常棒,说得很好,然后呢?
生10:发现关系之后,就可以分析关系间的对应是怎样的.根据对应关系列出关系式。
师:数量也很多,我们怎么梳理关系,提取信息呢?
生11:使用列表法。
师:大家观察练习2的题型和我们刚才的例题不太一样,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12:这个题型的数量关系很多。
生13:在分析的时候,根据题目中已经给出的图表,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师:大家的眼光很锐利,那么根据图表又该如何发现数量关系呢?
生14:根据图表我们发现,水位下降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生15:9点下降12厘米,11点下降24厘米,13点下降36厘米,15点下降48厘米,我们看到每隔两个小时观察一次,每次比上次都下降12厘米。
生16:都是与7点相比,每两个小时水位下降12厘米。
师:我们能否列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呢?
生17:总下降的水位量每小时下降的水位量=时间,即
120÷6=20(小时)。
师:大家观察得非常认真,分析得也很透彻。
今后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切记不要着急先做题,要静下心来,先去观察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到对应关系,然后列出关系式,最后解决方法便自然找到了。
综上所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掌握具体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通过具体的学习实践,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和发现问题间的对应关系,再结合数量关系,找到数与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列出算式,得出结论,这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