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计算书

设计题目:某水电站副厂房楼盖结构设计

题目类型: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结构

题号:426

班级: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07-04班

姓名:李春雷

学号:200712020426

指导教师:彭艺斌王中强童光明

日期:2010年6月25日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书 (1)

2计算书正文 (4)

2.1结构布置 (4)

2.2初步选择板、梁的截面尺寸 (4)

2.3单向板的设计 (4)

2.3.1计算简图 (5)

2.3.2荷载计算 (6)

2.3.3板的内力计算 (6)

2.3.4板的配筋计算 (6)

2.3.5板的模板配筋 (7)

2.4次梁的设计 (7)

2.4.1计算简图 (7)

2.4.2荷载计算 (8)

2.4.3次梁的内力计算 (8)

2.4.4次梁的配筋计算 (9)

2.4.5次梁的模板配筋 (11)

2.5主梁的设计 (12)

2.5.1计算简图 (12)

2.5.2荷载计算 (13)

2.5.3主梁的内力计算 (13)

2.5.4主梁内力包络图 (17)

2.5.5主梁的配筋计算 (18)

2.5.6附加钢筋计算 (19)

2.5.7主梁的模板配筋 (20)

3课程设计体会 (20)

4致谢 (21)

5参考文献 (21)

6附件 (22)

附件1计算书手稿 (22)

附件2施工图手稿 (22)

2

教师评阅:

1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1、设计条件

某水电站副厂房属3级水工建筑物,环境条件类别为一类,采用外墙及内柱承重,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柱的截面尺寸b ✕h ,楼盖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整体式肋形结构。

图1副厂房结构平面布置图

2、设计参数

厂房按正常运行状况设计;楼面面层用20mm 厚水泥砂浆抹面,板底及梁用15mm 厚混合砂浆粉底;钢筋除主梁和次梁的主筋采用Ⅱ级钢筋外,其余均采用Ⅰ级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水泥砂浆容重γ1为20kN/m 3;混合砂浆容重γ2为17kN/m 3;钢筋混凝土容重γ3为25kN/m 3;楼面活荷载标准值q k 及其余设计参数按学号给出,见表2,并据此填入表1。

表1设计自选参数

题号L 1✕L2(mm ✕mm)

5L2✕3L1(mm ✕mm)

b ✕h (mm ✕mm)

q k

(kN/m 2)

426

5700✕6000

30000✕17100

300✕400

6

L 2

L 1

L 1

3L 1

120

L 2L 1

L 2

L 2

b ×h

120

5L 2

250

250

A

B

C

D

16

4532L 2

教师评阅:二、设计内容

1、结构布置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设计资料及表1所给有关设计参数进行结构布置;选定材料

并拟定构件截面尺寸。

2、结构内力计算

根据结构工作状况及结构特点,确定计算简图,并进行荷载计算;计算结构内力,

并根据需要绘制内力包络图。单向板肋形结构的板和次梁按塑性理论计算、主梁按弹性

理论计算,双向板肋形结构的板、次梁和主梁均按弹性理论计算。

3、截面设计

考虑结构设计的安全、经济、便于施工等因素进行截面设计;合理选择受力钢筋,

并按要求配置构造钢筋;绘制主梁内力包络图及抵抗弯矩图。

4、绘制施工图

绘制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1:100~1:200);绘制板、次梁和主梁模板配筋图,根据

需要绘制钢筋材料表或钢筋抽样图。

三、课程设计分组及要求

1、设计分组

指导老师按行政班分组指导;学生按表1根据学号确定自己的设计题号及设计参数

,并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2、时间安排

1)收集资料1天

2)结构布置1天

3)内力计算3天

4)截面设计1天

5)施工图绘制2天

6)计算书整理、修改施工图1天

7)分组答辩1天

3、提交的文件

1)计算书1份

每个学生按照封面、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计算书正文、课程设计体会、计算书

手写草稿(附件1)、施工图的手绘草图(附件2)的顺序装订成册。除附件外,其余部

分要求提交word文档打印件,并将电子文档按行政班级提交指导老师。

2)施工图1-2张

每个学生提交1-2张2号施工图(CAD绘图)。

注:所有材料装入长沙理工大学专用资料袋。

教师评阅:4、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按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图纸)占70%、设计过程(包括设计态度和

创新精神)占10%、设计答辩(回答问题情况)占20%的比例以“优秀、良好、中等、

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课程设计成绩。

l n

l n

l n

b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