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程朱理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程朱理学PPT课件

程朱理学PPT课件
C、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目的?)
3、主要理论著作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著作 —《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 《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
观点 —理气论、心性论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
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 (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 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庆元 六年卒。理宗宝庆三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 改徽国公。
默写
▪ 1、董仲舒儒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 2、汉武帝崇儒的主要措施 ▪ 3.汉武帝创办太学的意义 ▪ 4、汉武帝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默写
▪ 1、三教合一的时间 ▪ 2、程朱理学代表人物 ▪ 3、程朱理学的思想体系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标: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
活到老,学到老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朋友,以义合者
(二)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 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守仁
2、主要思想主张 A、陆九渊: “心即理也”,并提出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
B、王守仁: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1、魏晋: 佛、道传播,儒学面临挑战
2、隋唐
隋:“三教合归儒”,儒学获得发 展
唐: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二、宋明理学 (一)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北宋 南宋
“二程” 程颢、程颐
朱熹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核心)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仁”与万物俱生




河南登封嵩阳书院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1.3宋明理学 (共39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1.3宋明理学 (共39张PPT)
⑴基本观点
②修养论: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 知”。强调“仁”和“仁者”,强调社会责任感。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 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如何获取“理” ?
实践
格物:探求外界事物
致知:获得知识
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 上加深对理的体验,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最 终贯通明理。
2、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⑴基本观点
③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朱熹
“所谓天理,复是 何物?仁、义、礼、 智、信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 理?”
2、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⑵注解四书 《四书章句集注》
理学的社“会天政理治存则观人:欲亡,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的开创者
①基本观点: 宇宙观:后面
“心即理也” (本心即天理), “宇宙便是吾心 , 吾心便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主观
唯心论),被称为“心学”。 方法论:
“发明本心”,就是要直达自己的内在良知,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回归善良的本心。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
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天地之间, 理一而已。然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 化生万物。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理气的关系?
“理”是世界的本源。
“气”,可以理解为物质材料,也可 以理解为人和万物。
2、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基本观点: 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②致良知;知行合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16张PPT)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16张PPT)

思维拓展: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世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界 “理”在心外 “理”在心中“心”即“理” 观 认 识 论
格物致知 反省内心、致良知
共同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思想实质
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 然欲求。

(2015·江苏单科·21)(12 分 )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 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 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 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 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 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 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 学。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材料1: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 事开太平”; 材料2: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 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3: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4: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 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1)汉代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佛道民间传播,儒学在民间面临挑战 (3)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4)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儒学的正统地 位遭受挑战。 (5)唐宋以来,儒学家复兴儒学、抨击佛道,如韩愈、 周敦颐、张载等。
概念解释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家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天理” 为核心,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理论化、思辨化新 儒学体系。 理学家的“理” 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封 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程朱理学PPT模板

程朱理学PPT模板
程朱理学认为,天理和人欲是相互对立的,人 应该遵循天理,克制人欲
程朱理学强调,人可以通过学习和修养,提 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之 一,主张通过观察事物来获取知识。
格物致知强调对事物的深入研究和理 解,认为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才能获得 真正的知识。
格物致知主张通过实践来检验知识, 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知识的正 确性和实用性。
谢谢
主要代表人物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程颢:北宋理 学家,程朱理 学的创始人之 一
程颐:北宋理 学家,程朱理 学的创始人之 一
朱熹:南宋理 学家,程朱理 学的集大成者
王阳明:明朝 理学家,心学 代表人物,对 程朱理学有所 批判和继承
发展历程
01
起源:北宋时期, 程颢、程颐兄弟 创立
程朱理学对后世儒家思想家的思想产生了 重要影响,如王阳明、顾炎武等。
历史评价
01
程朱理学是中 国古代哲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 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02
程朱理学强调 “理”与“气” 的关系,对后 世哲学思想产 生了重要影响。
03
程朱理学在教 育、政治、文 化等方面产生 了重要影响, 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程朱理学PPT
演讲人
目录
01. 程朱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02. 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03. 程朱理学的影响与评价
1
程朱理学的起源 与发展
起源背景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创始人:程颢、 起源时间:北
程颐
宋时期
起源背景:儒 学复兴运动

宋明理学PPT课件

宋明理学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哪两种思想的
挑战:
A、佛教、基督教 B、程朱理学、心学
C、佛教、道教
D、道教、心学
北宋时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是:
A、朱熹
B、程颢、程颐
C、李贽
D、王阳明
王阳明是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
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号称:
直接原因:佛、道传播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潮流
3.唐宋儒学者的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
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东汉时期明帝时(公元68年)为铭记佛法传入之功 ,修建了这座白马寺。与孤零零的白马相比,北 魏时期龙门石窟的气魄已大不相同,历经几百年 营建,石窟佛像达到十万多尊,可以说是佛教盛 行的写照和缩影。
(二)陆王心学
世界观:理是心,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
强调自我主动,鼓励奋发立志
致良知
三、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1、怎样理解二程、朱熹、王阳明观点 的异同?
“理”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格物致知(外在)
“心”是万物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内心反省(内在)
儒学的新形式;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欲
三、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2、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宋明理学? 地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
消极:
宋明理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 求,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
积极: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 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宋明理学:
(一)程朱理学 代表人物:“二程”(首创)、朱熹(集大成者) ①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 主要 思想 ②方法论: “格物致知” ③伦理观:主张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

程朱理学实用PPT课件PPT课件

程朱理学实用PPT课件PPT课件
理是本原、格物致知
←著作数量相差悬殊,治学 方法迥然不同→
陆九渊:没有专书留下,只是后人 为他编纂了文集。
心即理也、发明本心
第22页/共41页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2、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心学理论 (2)王守仁的心学理论
①思想核心:“致良知”
②求“理”的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材料三:良知即天理。 材料四: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 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 材料五:“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人胸中各 有个圣人。”“回复良知第即23页可/共成41页圣贤”
B、“发明本心”以求 理
C、求理就是进行内心 的反省
D、理要到身心以外的 事物上去寻找
第36页/共41页
8、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 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第8页/共41页
一、兴起背景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2、三教合一,弥漫社会各个领域
第9页/共41页
一、兴起背景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2、三教合一,弥漫社会各个领域 3、儒学者为重兴儒学不断探索和思考
红花白藕青荷叶, 三教原来是一家。
第10页/共41页
二、宋明理学
第14页/共41页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主要思想
① 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
第15页/共41页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主要思想
① 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 ② 伦理观: “存天理,灭人欲”

宋明理学2(共13张PPT)

宋明理学2(共13张PPT)
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 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 显人性的庄严。
【能力探究】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1)内容方面: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 ,都承认“理”的存在。
经济方面—— 克服私欲,遵纪守法的活动法则 道德修养方面—— 注意自省,关爱他人的道德境界
解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可以为当代所借用关注民生以人为本,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从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可以提醒人们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和 现行法律,克服私欲;从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王阳明的“致良知”可倡导人们注重 内省,从道德层面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2.陆王心学:
解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可以为当代所借用关注民生以人为本,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①代表人物: 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 (3)发展:来源: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
“仁政”学说
B.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第3讲:儒家思想的思辨化——理学
②思想: 维护专制主义王朝的统治。
(2)影响方面: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1)对世界本原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 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
(2)求理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 ”,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第3讲:儒家思想的思辨化——理学
二、宋明理学的内容
理学定义:
宋明时期的理学,是儒学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 集政治、哲学、伦理道德于一身的以“理”或“天理” 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宋明理学PPT课件9 课件

宋明理学PPT课件9 课件
书院,原是中国官方藏书及私人 读书治学之所。唐宋至明清时成为一 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 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宋明的理学大师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 都曾在书院讲学。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长期混战与分裂,使儒 家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不利于大一统政治 的稳定与巩固。理学大师努力使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 一场重忠孝,讲廉耻,扬气节的儒学复兴运动由此产生。 这是一场容纳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提 出了一系列重要道德伦理规范与完善个人的自我修养方 法。它绵延七百余年,以理学传统传入并影响了日本、 朝鲜及东南亚。它将儒家思想不仅渗入每一个中国人骨 髓血液与潜意识中,而且对当代每一个中国人的思维方 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影响。
什么叫宋明理学?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学习的主题。
第4课 宋明理学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二、理学的概念 三、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朱熹 你认为朱熹这句话有道理吗?为 什么?
4)统治地位的确立:明初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2、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 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守仁
2)主要思想主张
A、陆九渊: “心即理也”,并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B、王守仁: “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程 颢
守 仁
朱熹


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

文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

朱理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在政治生活、文化教 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深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行合一”:“知”和“行”是同一个活 动的两 个方面,不能缺一。知了要去行,不行不能算做 真知
“致良知”:扩充和推行道德理性,使具体 行 为合乎道德规范
3.理学的影响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 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由于理学家将“天理”、“人欲”对 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 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 及“尚礼义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则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 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但与此同时,理学强调通 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 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 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 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 值与道德理想。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2.理学的基本观点
①“存天理,灭人欲”
张载用“气”的聚散来解释万物的生成和消灭。张载的 这个理论有一个缺陷,就是无法解释万物为什么分成不同的 门类?即便我们接受花和叶都是由“气”聚而生,还是无法 解释为什么有的成为花,而有的成为叶。程颐和朱熹的“理” 的观念便是针对这一点而提出的。他们认为,我们所见的宇 宙,不仅是“气”聚而生,还因为其中有它各自的“理”; 万物各从其类,因为“气”的聚结,各依不同的“理”。花 之所以为花,是因为它的“气”按照花的“理”而聚结,于 是便成为花;叶之所以成为叶,是因为它的“气”是按着叶 的“理”聚结,因此,便生成为叶了。
-《二程集》
“理”不仅是宗法等级礼仪制度的呈现,而且是伦理道 德原理。他说:“仁,理也,人,物也。以仁合在人身言之, 乃是人之道也。”人道是伦理道德与人身相融合而成,…二 程这种“君臣父子间皆是理”的思想,乃是把本来反映宗法 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忠君”、“孝父”等伦理观念形上 化,而成为一般的观念、普遍的“理”;然后,由于理的异 化而主宰万物。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 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 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朱熹《答黄道夫书》
形而上者无影无形,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 器。
-《朱子语类》卷九五
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是理也。 礼者,理也,… 圣人,人伦之至。伦,理也。 人伦者,天理也。
-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叶朗 费振刚 王天有《中国文化导读》
朱熹的哲学逻辑: 理→气→物→理
㈢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
陆九渊上承孟子,以“发明本心”为学 说宗旨。“本心”即心中本有的道德意识。 他认为,宇宙的根本法则是“理”,心中本 来具有的道德意识也是“理”,因此,“心 即理”。他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 宙”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为学首先在树立 自己本有的道德意识,…因为“理”在心中, 所以不必向外寻求。而人心由于私欲蒙蔽, 心中的“理”隐而不彰。为学就在于剥落物 欲,使心中本具的理显现出来,这就是“发 明本心”。…朱熹的方法是先广泛“格物” 然后豁然贯通,明达天理。陆九渊的方法是 先“发明本心”,然结构 ㈠三教合一 -汉代至宋初儒学的发展演变;理学 诞生的背景及其思想来源 ㈡程朱理学 -理学的形成、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 想 ㈢陆王心学 -理学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和建议 ㈠三教合一 1.佛教和道教的盛行 ①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人民易接受宗教 ②佛、道长于对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
而传统儒家偏于对现实人生的关怀 ③统治者对宗教的扶持 ④汉、唐儒学偏于训诂、注疏,墨守定
论,对古代经典不敢有所突破 2.儒学面临挑战
㈡程朱理学 1.理学的形成
宋代经学的特点是,儒家学者们大都不顾旧有的传注, 他们往往抛弃传统的训诂、义疏,直接从经书原文中阐释义 理性命(指人的本性和命运),因此被称为“性理之学”, 简称“理学”。
-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
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则与禽兽 何异矣。
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之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弗 知,则至于天理灭而不知反。故目则欲色,耳则欲声,以至 鼻则欲香,口则欲味,体则欲安,此皆有以使之也。
-《二程集》
②“格物致知”
“格物”即考察、研究具体事物,“致知”就是获取事 物之理,并尽量加以扩充积累。…朱熹的“格物致知”是穷 究事物之理,而具体事物的理是理解宇宙根本法则的媒介。
-叶朗 费振刚 王天有《中国文化导读》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王阳明对“心学”的发展 ①背景: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 ②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心外无理”、“心外无 物”: 道德行为的最后依据是动机,任 何行为离开主体意识都不具有道 德性质;“物”指“事”,是主 体参 与的伦理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