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管理

合集下载

血管通路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包括哪些

血管通路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包括哪些

血管通路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包括哪些在医疗护理中,血管通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操作,用于给患者输液、输血、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

为了确保血管通路的畅通和稳定,我们需要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血管通路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包括的内容。

日常维护与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感染、保持通路的通畅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是血管通路的日常维护与管理所涵盖的关键内容:1.皮肤管理血管通路所在的皮肤区域需要保持清洁和干燥,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在插入血管通路之前,需要对皮肤进行彻底的清洁,并使用消毒剂消毒。

在血管通路的周围,要定期更换敷料,确保干净卫生,并及时处理任何感染迹象。

2.密封和固定血管通路的密封和固定是确保通路在使用过程中不脱出的关键步骤。

通常,我们会使用透明敷料或透明贴膜进行密封,并使用专用的固定带将血管通路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

这有助于防止血管通路在患者活动或移动时受到移位或拉扯。

3.注射装置管理血管通路一般使用注射装置连接输液袋或输液泵。

这些注射装置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以确保其完整性和正常功能。

无菌操作是十分重要的,每次更换装置前都要洗手,并使用消毒剂对注射装置进行处理。

4.血管通路的清洁血管通路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血块或血液附着物,这可能导致通路堵塞和感染的风险增加。

因此,定期清洁血管通路是必要的。

使用无菌技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将生理盐水注入通路进行冲洗,有时还可以使用专门的药物来帮助清除血块和附着物。

5.适当的注意力和记录对于每个血管通路,护理人员应给予适当的关注和监测。

这包括注意通路上是否出现任何变化,如红肿、渗液、血肿等,并及时记录。

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通路的血液流动情况,确保血管内没有阻塞。

6.患者教育血管通路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努力,患者的积极参与也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教育,使其了解如何正确保护血管通路,避免不必要的接触和移动,以及报告任何异常情况等。

总之,血管通路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包括皮肤管理、密封和固定、注射装置管理、血管通路的清洁、适当的注意力和记录,以及患者教育等方面。

血管通路管理制度有哪些

血管通路管理制度有哪些

血管通路管理制度有哪些血管通路管理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中为确保患者血管通路畅通和安全使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血管通路是通过插入导管或针管来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输注药物、液体或血浆,或者进行血液透析等治疗。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血管通路管理制度。

血管通路检查和评估制度血管通路检查和评估制度是保证血管通路质量的关键环节。

它包括评估患者适合的血管通路类型(如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动脉)、选择合适的导管(如钢针、缝合导管等)、检查血管的通畅性和合适的插管位置等。

在制度中,需要明确指出进行检查和评估的时间点、相关流程和操作要求。

血管通路穿刺操作制度血管通路穿刺操作制度是确保血管通路建立的安全和无菌的关键制度。

它包括穿刺部位的选择、消毒和无菌覆盖方法、穿刺技术的操作规范等内容。

在制度中,需要明确规定穿刺操作的步骤、使用的穿刺器械和防护设备、有关无菌操作的要求等。

同时,也要规定在穿刺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血管通路固定和保护制度血管通路固定和保护制度是为了保障血管通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它涉及选择合适的固定装置(如透明贴膜、固定带等)、固定位置的选择、固定装置的固定方法和更换频率等。

在制度中,还需要明确规定保护血管通路的注意事项,如避免强拉、避免碰撞等。

血管通路护理和使用制度血管通路护理和使用制度是为了维持血管通路的通畅和预防并发症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程。

它包括对血管通路的日常护理、药物和液体的输注、血液透析操作等。

在制度中,需要明确规定血管通路护理的方法、护理频率、使用的护理用品等。

同时,也要指出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血管通路监测和记录制度血管通路监测和记录制度是为了及时发现血管通路问题和记录使用情况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它涵盖了对血管通路的监测方法(如观察通路颜色、温度和红肿情况等)、监测频率、监测结果的记录等。

在制度中,还需要规定鉴别通路问题和并发症的特征,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ICU患者的血管通路管理与护理

ICU患者的血管通路管理与护理

ICU患者的血管通路管理与护理血管通路是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室)患者生命支持的重要措施之一。

正确的血管通路管理与护理对于确保患者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ICU患者血管通路管理与护理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探讨。

1. 血管通路管理的重要性血管通路是通过静脉通路输送药物、液体和营养物质到达患者体内的主要途径。

在ICU患者中,合理使用和管理血管通路可以确保药物的快速有效输送,及时补充液体和营养,维护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2. 血管通路的选择和建立血管通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常见的血管通路包括静脉留置针(IVC)、外周静脉插管(CVC)和动脉导管。

在选择血管通路时,需考虑患者的血管情况、疾病特点、治疗需求等因素。

建立血管通路时,需注意无菌操作,确保穿刺点无并发症。

3. 血管通路的固定与固定剂的选择血管通路的固定是为了防止其脱出或移位。

固定血管通路应选择适当的固定剂,如透明敷料、纱布带等,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固定的紧度和位置,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和损伤。

4. 血管通路护理的基本要点血管通路的护理应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

每日检查血管通路穿刺点周围皮肤的情况,如有红肿、渗液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定期更换穿刺点敷料,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

注意血管通路是否畅通,输液是否正常。

避免血管通路受压或弯曲,以免影响血流顺畅。

5. 血管通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血管通路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血栓形成、血管破裂等。

为预防感染,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消毒,避免过频更换血管通路。

预防血栓形成可采用药物预防和定期输液通路冲洗等方式。

一旦发生血管通路并发症,应及时处理,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6. 血管通路的废弃处理当血管通路不再使用或发生并发症需撤除时,应正确处理血管通路。

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将废弃的血管通路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他人的伤害。

总之,ICU患者的血管通路管理与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

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管理(2020年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管理(2020年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管理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血管通路的建立应在充分评估患者全身和血管状况的基础上,个体化选择适合于患者的血管通路,才是最佳选择。

一般而言,对于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推荐选择自体动静脉内瘘,并至少在透析导入前2~4周完成构建;对于血管条件较差、难以完成自体动静脉内瘘构建的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推荐选择移植血管内瘘或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对于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推荐选择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或动脉表浅化;对于急性肾损伤患者,依据预测的需要血液净化时间,选择无涤纶套无隧道导管或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

需要强调的是,患者具有血管通路的最终选择权;医护人员的职责是充分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各种血管通路的利弊,以及患者适合的血管通路类型。

血管通路功能的长期维持,应从构建血管通路开始,包括保持内瘘内膜光滑的规范缝合,端侧吻合与端端吻合时形成面向近心端U型自然弯曲血管通路,以及中心静脉导管的合适位置;此外,有计划、规律与规范的内瘘穿刺操作与保养,以及中心静脉导管连接的无菌操作和合理抗凝,也是长期维持血管通路功能的重要措施。

内瘘血管经皮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为长期维持血管通路功能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但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并考虑效益与卫生经济学的比值,以及获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第1节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一、无隧道无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无隧道无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是实施各种血液净化治疗的临时血管通路。

包括单腔、双腔和三腔导管,目前双腔导管最常用。

导管置入的部位主要包括颈内静脉、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但因锁骨下静脉穿刺的血栓、狭窄发生率高,不做常规选择。

(一)适应证1.急性药物中毒、免疫性疾病或危重症等需要建立体外循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2.急性肾损伤需要血液净化治疗。

3.需要维持性或长期血液透析,但动静脉内瘘尚未成熟或内瘘失功。

4.腹膜透析出现并发症需要血液透析临时过渡治疗。

(二)禁忌证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为:1.广泛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血管通路管理制度内容

血管通路管理制度内容

血管通路管理制度内容1. 引言血管通路管理是医疗机构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档旨在制定血管通路管理制度,以规范医护人员在血管通路建立和管理过程中的操作要求,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2. 血管通路建立2.1 血管通路的选择在建立血管通路之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血管通路类型,如:外周静脉、中心静脉或动脉通路。

选择血管通路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血管状况、治疗药物性质以及患者自身的情况。

2.2 血管通路建立的操作要求在建立血管通路时,医护人员应遵守以下操作要求:•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操作,确保操作环境的洁净;•使用无菌器械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检查和评估患者血管的适宜性,确定合适的穿刺点位;•使用适当的穿刺技术,避免血管和神经损伤的发生;•确保穿刺针或导丝的顺利通过血管,并正确固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引流操作;•在引流或者接入药物前,先测试通路的通畅性,并进行相关标记。

3. 血管通路的管理和护理3.1 检查血管通路的情况在建立血管通路后,医护人员需要定期检查血管通路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具体要求如下:•每日检查血管通路的穿刺点位是否有红肿、渗液、感染等情况;•定期检查血管通路固定装置的情况,确保固定装置稳固可靠;•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血压波动或其他异常情况。

3.2 血管通路护理为了保证血管通路的通畅性和安全性,医护人员需进行专业的护理操作。

具体要求如下:•定期更换透明敷料,保持穿刺点位周围的干燥和清洁;•每日至少两次进行通路口部的皮肤清洁,使用适当的清洁剂,避免感染的发生;•定期检查血管通路周围皮肤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血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在使用血管通路进行输液时,注意监测输液速度、药物配伍和反应等情况;•在不需要使用血管通路时,及时拔除血管导管,防止感染和血管损伤的发生。

4. 异常情况处理在血管通路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判断和处理。

血管通路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血管通路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血管通路的日常维护与管理血管通路是一种用于输液、药物给予以及血液透析等治疗的手段。

对于许多患有肾衰竭、血液疾病或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来说,血管通路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血管通路的良好功能以及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日常的维护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血管通路日常维护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

1.保持血管通路清洁血管通路采用了穿刺血管的方式,因此,保持血管通路周围的皮肤清洁十分重要。

每天用温水和温和的皂液清洗血管通路周围的皮肤,然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

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洗涤剂或肥皂,以防止皮肤干燥或过敏。

2.定期更换敷贴和固定设备血管通路的固定设备通常采用敷贴和胶布进行固定,为了避免固定设备松动或导致血管通路位置改变,每周至少更换一次敷贴和固定设备。

在更换时,应先用无菌药水清洁周围皮肤,然后使用新的敷贴和固定设备进行固定。

3.注意保持血管通路通畅血管通路的血管内腔很容易被血液凝块或血栓堵塞,为了保持血管通路的通畅,每天需保持充足的血流。

可以根据医生或护士的建议进行每日的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避免用力碰撞或压迫血管通路,以防止血管受伤或血栓形成。

4.定期检查血管通路的功能定期检查血管通路的功能是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问题的关键。

在每次透析前,建议进行血管通路的触摸检查,注意是否有血管脉搏、血流是否通畅,是否有异常疼痛或红肿等情况。

如发现异常,请及时联系医生或护士进行检查和处理。

5.遵守医嘱和护理建议不同患者的血管通路类型和状况可能不尽相同,因此,遵守医嘱和护理建议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医生或护士的建议,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超声检查等相关检查,及时了解血管通路的情况。

同时,按时完成透析治疗,不要私自更改通路输液或药物给予的方法。

结语血管通路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对于确保血管通路的功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保持血管通路周围的清洁,定期更换敷贴和固定设备,注意血管通路通畅,定期检查血管通路的功能以及遵守医嘱和护理建议,都是保证血管通路顺利运转和减少并发症风险的关键步骤。

血透血管通路管理指南

血透血管通路管理指南

血透血管通路管理指南一、引言血透血管通路是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途径。

为了确保血透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血管通路的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血透血管通路管理的指南,旨在帮助医护人员科学规范地进行血透治疗。

二、血透血管通路的选择与建立1. 血透血管通路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常见的包括动静脉内瘘(AVF)、动静脉内吻合(AVG)和中心静脉导管等。

2. 血透血管通路的建立:进行手术前,要对患者的血管情况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建立方式。

手术操作要规范,注意术后的护理和观察。

三、血透血管通路的护理1. 血透血管通路的定期检查:定期观察血管通路的外观、颜色、温度以及血流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 血透血管通路的皮肤护理:保持血管通路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防止感染发生。

3. 血透血管通路的透析前准备:在进行血透治疗前,应检查血管通路的通畅性,确保血流量符合要求。

4. 血透血管通路的透析过程管理:透析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流量、动静脉压力、透析液流量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参数,保证治疗效果。

5. 血透血管通路的透析后处理:透析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血管通路,观察有无渗血、红肿等异常症状,及时处理。

四、血透血管通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 血透血管通路感染的预防与处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

如发现感染症状,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2. 血透血管通路栓塞的预防与处理:保持血管通路的通畅性,合理调整透析治疗参数,避免血凝块的形成。

3. 血透血管通路狭窄的预防与处理:定期检查血管通路的通畅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4. 血透血管通路出血的预防与处理:术后要注意观察血管通路有无渗血、红肿等异常症状,如发生出血,要及时处理止血。

五、血透血管通路的长期管理1. 血透血管通路的长期观察:对已建立的血管通路,要定期观察其状态,包括血流量、动静脉压力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参数。

CRRT血管通路的管理

CRRT血管通路的管理

• 普通肝素有不良反应者 • 常规推荐:1000-1250U/ml
枸橼酸钠
• 活动性出血、严重出血倾向、肝素过敏 或有肝素诱导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 推荐:4%-46%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2014)
Page 25
溶栓要求
2014《血管通路共识》溶栓建议: • 5000iu/ml尿激酶溶栓时,在导管内保持25- 30min • 5000iu/ml尿激酶也可留10min后,每隔3-5min推注 0.3ml
• 用20ml生理盐水注射器反复快速用力抽推至少3次; • 推注有阻力时不可强行注入; • 注射器应该在6秒钟内充满,相当于血泵流速200ml/min。
Page 15
功能不良原因
导管功能不良
单向阻塞 (引血不畅)
双向阻塞 (引血、回血均不畅)
尖端贴壁
纤维外鞘 形成
血栓形成
导管打折
Page 16
单向阻塞-处理方式
Page 12
减少报警发生
Page 13
内容
血管通路的概念 血管通路的要求 血管通路的管理
Page 14
导管功能评估
• 导管功能正常: 导管通畅,血流量≥300 ml/ min • 导管功能不良: 导管血流量< 200 ml/ min • 导管功能丧失: 多次溶栓无效,导管异位或因严重感染需要拔管
• Hub
Straight venous return prevent stagnation and turbulences
——ICU血液净化指南(2010)
Page 10
置管位置要求
颈内静脉 推荐导管长度: 12-15 cm (右) 15-20 cm (左)

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管理

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管理

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管理摘要血管通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程序,用于为患者输送液体、药物和营养物质。

本文将介绍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管理,包括血管通路的选择、建立方法、术后管理等内容,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并正确应用血管通路技术。

引言血管通路是一种通过将导管放置到患者的血管内,以便输送液体、药物和营养物质到达需要的部位的医疗技术。

血管通路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包括急诊医学、手术、重症监护和长期护理等。

血管通路的选择在选择血管通路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婴儿和儿童常常需要较小的血管通路,而肥胖或静脉受损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大的通路。

2.所需治疗的时间和类型:临时的血管通路通常选择外周静脉,而需要长期使用的通路则更适合选择中心静脉。

3.法律和道德问题:在一些情况下,医疗专业人员需要获得患者或患者家属的同意才能建立血管通路。

血管通路的建立方法血管通路的建立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皮肤准备:在建立血管通路之前,需要对选择的部位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麻醉: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3.穿刺血管:通过使用针或导丝,将导管插入到选择的血管内。

4.固定导管:建立血管通路后,需要使用透明敷料或其他固定装置固定导管,确保导管的位置不变。

血管通路的术后管理术后管理是血管通路护理的重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导管观察:定期观察导管的情况,包括导管周围是否有红肿、渗出物或其他异常。

2.导管清洁:术后每天进行导管周围的清洁,有效预防感染。

3.导管固定:定期检查导管的固定装置,确保导管位置正确且固定牢固。

4.导管更换:根据需要,及时更换导管,避免因长时间使用导致导管阻塞或感染。

5.患者教育: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必要的血管通路护理知识和注意事项,加强患者的主动参与。

结论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它为患者输送液体、药物和营养物质提供了便利。

正确选择血管通路、规范建立血管通路和科学管理术后是确保血管通路安全和有效的关键。

血管通路的管理

血管通路的管理

血管通路的管理引言血管通路管理是指对患者体内已建立的血管通路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护理,以保证患者获得适当的血管通路护理,确保血液顺畅流动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血管通路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正确的管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

血管通路的分类血管通路可以分为动脉通路和静脉通路两类。

动脉通路常用于血液采集和动脉内注射,静脉通路则主要用于输液、输血、药物给予及监测等。

动脉通路的管理动脉通路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脉通路的选择选择动脉通路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一般可选择动脉脉搏波幅度大、表面清晰且便于操作的动脉。

常用的动脉通路有桡动脉、肱动脉等。

2. 动脉通路的穿刺穿刺动脉通路需要实施无菌操作,避免引入细菌感染。

穿刺前需对相关解剖结构进行仔细观察,确定穿刺点位和深度,以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3. 动脉通路的固定穿刺后的动脉通路需要进行固定,防止血管移位或滑落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常见的固定方法包括胶布固定和透明敷料固定等。

4. 动脉通路的血管压力监测动脉通路的血管压力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血流情况,提醒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治疗进行调整,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静脉通路的管理静脉通路的管理相对复杂,在日常护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静脉通路的选择在选择静脉通路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输液要求及预计疗程等因素。

常见的静脉通路有外周静脉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

2. 静脉通路的穿刺穿刺静脉通路时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继发感染的发生。

在穿刺前需充分准备,选择合适的针头和导管,以减少疼痛和创伤。

3. 静脉通路的固定穿刺后的静脉通路需要进行固定,常用的方法有胶布固定和透明敷料固定等。

固定时需注意不要将固定物压迫到血管,以免影响血流。

4. 静脉通路的护理静脉通路的护理包括定期更换穿刺部位敷料、观察通路周围皮肤的情况、检查导管通畅性和固定情况,及时处理导管脱落、播散和感染等并发症。

血管通路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血管通路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血管通路的日常维护与管理血管通路是一种为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提供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路径。

由于血管通路的重要性,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对于保持通路的健康和功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血管通路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1. 保持通路清洁保持血管通路的清洁是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每天洗手后,用温水和肥皂轻轻清洗通路区域,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学品。

•注意保持通路周围皮肤的干燥和清洁,避免湿疹和皮肤破损。

•定期更换通路周围的敷料,确保保持干燥和清洁。

•避免使用通路区域附近的刺激性物质,例如粉尘和化学品。

2. 注重饮食和液体摄入饮食和液体摄入对于血管通路的维护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遵循透析的饮食限制,特别是限制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

•饮食中应包含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支持血管健康。

•注意控制液体摄入量,以避免过度负荷通路。

•避免饮用咖啡因和含酒精的饮料,以减少通路堵塞的风险。

3. 避免通路受伤和压力保护血管通路免受损伤和不必要的压力也是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避免通路周围受到剧烈碰撞和挤压。

•避免使用通路来进行乐器演奏或其他活动,以免对通路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避免穿紧身衣物或配戴硬质物品,以避免对通路施加压力。

•尽量避免通路受到水压和过强的水流冲击,例如水上运动和热水澡。

4. 定期检查和随访定期检查和随访对于发现并及时处理血管通路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通路检查,包括超声波检查和物理检查。

•注意观察通路周围的异常情况,例如肿胀、红肿、疼痛和温度异常。

•遵从医生的医嘱,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评估通路功能和身体健康。

5. 注意遵循医生建议最后,遵守医生的建议和指示对于维护和管理血管通路至关重要。

医生将根据您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以上是关于血管通路日常维护和管理的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通过保持通路的清洁,注意饮食、液体摄入和避免通路受伤,以及定期检查和随访,您可以保持血管通路的健康和功能,更好地应对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

-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管理

-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管理

化疗性静脉炎的分级
0级:没有症状; 1级:穿刺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 脉静; 4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 脉静,其长度 >1英寸(约2.54cm);脓液流出
化疗中静脉的护理
药物 渗漏
导管相 关性血 栓
导管夹 闭综合 征
导管阻 塞
临床表现
1、肿胀及急性烧灼样痛
临床表现
4、外渗液体在注射部位聚集形成硬结
若未加处理,严重者可出现簇疤疹 及大水疙,随后出现溃疡或大斑块, 或二者皆有,斑块或溃疡下方常可见 广泛组织坏死
临床表现
7.外渗的后果有多种
可表现为轻度红斑、局 部不适或疼痛、组织坏 死、皮肤溃疡以及深部 结构如肌腱和关节损伤 局部炎症进一步发展造 成局部组织坏死,称为 渗出性坏死
化疗前的宣教 特别是初次用药应做好解释、消除恐惧感 输液前应讲解药物渗出的临床表现 出现局部隆起、疼痛、输液不通畅后及时呼 叫护士
主要内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肿瘤治疗现状概述
二、肿瘤治疗中血管通路的建立
三、血管通路并发症的管理
四、总结
总结
在临床实践中,抗肿瘤药物用 法用量、给药方式等差别大。从配 药到给药,从血管通路的选择到通 路的管理,都需要医生、护士和患 者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安全有效 的临床治疗目的
药物预防 (2)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前后
0.5%普鲁卡 5 ml~10 ml 地塞米松 2.5 mg
静 脉 推 注

生理盐水 30 ml 地塞米松2.5 mg
药物预防

血管通路质量管理

血管通路质量管理

血管通路质量管理血管通路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对血管通路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血管通路是指在治疗过程中建立的一种通道,用于输液、输血、营养支持等治疗活动。

血管通路的质量管理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血管通路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确保血管通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最适合患者的血管通路类型和位置。

其次,需要对血管通路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通路的位置、长度、直径、通畅度等,以确保通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需要对血管通路进行全面的监测,包括定期检查通路的通畅度、感染情况、血流速度等,以及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血管通路质量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类型和位置,以确保通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包括定期检查通路的通畅度、感染情况、血流速度等,以及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最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教育,包括如何正确使用血管通路、如何预防感染等,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血管通路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方面,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如果血管通路质量不好,可能会导致感染、出血、血栓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另一方面,血管通路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医疗机构的声誉和信誉。

如果医疗机构不能提供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可能会导致患者的不满和投诉,影响医疗机构的声誉和信誉。

因此,血管通路质量管理是医疗机构必须重视的工作。

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血管通路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血管通路的选择、评估、监测、教育等方面,以确保血管通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以确保血管通路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

总之,血管通路质量管理是医疗机构必须重视的工作。

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血管通路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确保血管通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管理试题

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管理试题

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管理试题姓名: 得分:一、填空题。

1、()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一般而言,对于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推荐选择(),并至少在透析导入前()周完成构建;对于血管条件较差、难以完成自体动静脉内瘘构建的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推荐选择()或();对于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推荐选择()或动脉表浅化:对于急性肾损伤患者,依据预测的需要血液净化时间,选择()导管或()导管。

2、无隧道无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部位主要包括()静脉、()静脉和()静脉。

3、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手术原则:先(),后();先()侧,后()侧;先()端后()端。

血管吻合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动、静脉()吻合、()吻合和()吻合,首选静脉一动脉端侧吻合。

4、内瘘的术后处置:术后渗血,如渗血较少可轻压止血,压迫时注意保持()的存在;如有较多渗血需要打开伤口,寻找出血点并()。

术后静脉能触及(),听到()。

术后早期应多次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形成,及时处理。

适当抬高()肢体,可减轻肢体()。

每()天换药一次,()天拆线,注意包扎敷料时不加压力。

.注意身体姿势及()松紧,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

术后避免在内瘘侧肢体()、()及()化验。

手术侧禁止测量(),术后()周内手术侧上肢禁止缠止血带。

术后()h术侧手部可适当做握拳及()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形成。

5、内瘘成熟一般需要()周。

在术后()周且伤口无()、无()、愈合良好的情况下,每天用术侧手捏()或橡皮圈数次,每次()min;术后()周可在上臂捆扎()或血压表袖套,术侧手做()或()锻炼,每次()min,每天可重复()次。

6、动静脉内瘘初次穿刺时,首先要观察内瘘(),以触摸来感受所穿刺血管管壁的()、弹性、()及瘘管是否通畅。

通畅的内瘘触诊时有较明显的震颤,听诊时能听到动脉分流产生的()血管杂音。

穿刺顺序与方法内瘘的使用要有计划,一般从内瘘()端到()端进行()式或()式穿刺,然后再回到远心端,如此反复。

血管通路管理制度

血管通路管理制度

血管通路管理制度1. 引言血管通路是医疗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用于输液、输血、药物给予等治疗措施。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建立健全的血管通路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血管通路管理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管理措施。

2. 血管通路管理制度的必要性2.1 安全性保障血管通路管理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

通过建立血管通路管理制度,可以规范相关操作流程,确保每个步骤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制度的实施可以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血管损伤、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2.2 优化护理流程血管通路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优化护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明确任务分工、流程衔接等管理措施,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操作和时间浪费,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 血管通路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3.1 培训和教育针对参与血管通路管理的护理人员,应建立健全的培训和教育体系。

培训内容包括正确的操作步骤、器材使用、麻醉和局部麻醉剂使用等,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和考核以确保护理人员对血管通路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掌握。

3.2 血管通路评估与选择在进行血管通路管理时,应进行全面的血管通路评估与选择。

评估包括血管通路类型、血管可穿刺性、患者的病情和需求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合的通路,并采取相应的操作措施,以确保血管通路的安全和有效性。

3.3 操作规范血管通路管理涉及到多个环节的操作,为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需要建立相应的操作规范。

规范内容包括消毒操作、导管插入技术、导管固定方法、输液速率控制等方面。

全体护理人员必须按照规范执行操作,严禁随意修改或忽略规范,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质量。

3.4 监测和评估血管通路管理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内容可以包括血液回流情况、静脉径路通畅性、患者异常反应等。

评估侧重于血管通路的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通过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血管通路组工作计划

血管通路组工作计划

血管通路组工作计划1. 项目介绍血管通路组是医院内的重要部门之一,负责对患者进行血管通路建立和管理。

血管通路是一种连接血管的路径,用于输液、输血和透析等治疗操作。

血管通路组的主要职责是确保患者正确建立和维护血管通路,并提供相关的护理服务。

2. 工作目标•提供优质的血管通路建立服务,确保患者安全和舒适。

•管理和维护已建立的血管通路,预防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和培训,提高护士的血管通路操作技术。

3. 工作计划3.1 血管通路建立服务•与医生和其他部门密切合作,及时了解患者的诊疗情况,为患者定制血管通路建立方案。

•确保手术室的准备工作充分,包括术前评估、器械消毒、手术室清洁等。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血管通路建立操作,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成功率。

•术后及时进行护理和观察,记录患者的血流情况和感染指标,判断血管通路的通畅度和安全性。

3.2 血管通路管理和维护•患者血管通路建立后,定期进行通畅度检查和超声检查,判断是否出现狭窄或堵塞等问题。

•监测患者的血流情况和侧支循环情况,评估血管通路的功能和安全性。

•如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如引流、清除栓子、导管置换等,以保证血管通路的畅通和正常工作。

3.3 护理指导和培训•组织定期的会议和培训,邀请专家讲解相关的血管通路建立和管理知识。

•与其他部门合作,编制和更新血管通路管理的护理指南和流程。

确保护士能够正确地实施血管通路操作。

•对新入职的护士进行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的培训。

提高新护士的血管通路建立和管理水平。

4. 工作评估4.1 绩效评估•定期对血管通路建立的成功率进行评估,确保达到预定的目标。

•检查和评估血管通路管理和维护的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4.2 满意度调查•定期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收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5. 结束语血管通路组的工作对患者的治疗结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的计划和组织,以及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护理服务,我们将确保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血管通路建立和管理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普鲁卡 5 ml~10 ml
地塞米松 2.5 mg





生理盐水 30 ml 地塞米松2.5 mg
药物预防
(3)输完化疗药物后 用生理盐水250 ml快速灌注
(4)药物外敷 在输注化疗药物前,将50%硫酸镁纱布沿
静脉走行湿敷在注射的静脉上至化疗液体全部 滴完,拔针后1 min~2 min停止湿敷
2013卫计委《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 外周静脉留置针宜用于短期或单次给药,不宜用于腐蚀性
药物等持续性静脉输注
选用合适的器材进行长期治疗,将: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机会 - 保护病人的外周血管 - 提高病人舒适度和满意度 -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节省费用
- 护理和处置费用 - 病人的总治疗费用
化疗观察表
年龄
疾病诊断
巡视内容
局部损伤观察
备 注
日 期
输 液 部 位

回血 肿胀
名时

有无有 无
通畅 有无
疼痛
化 静脉 疗 变化 总


天 数
条 索
变 色
部 红 肿
溃疡
疼痛
(cm2) (级别)
药物预防
(1)静脉用药
静脉输注25%硫酸镁预防诺维苯,可使静脉炎 发生率明显降低
药物预防 (2)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前后
肿瘤患者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管理
江苏省肿瘤医院 张柳柳
主要内容
一、肿瘤治疗现状概述 二、肿瘤治疗中血管通路的建立 三、血管通路并发症的管理 四、总结
何为化疗?
化疗 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通过
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达到治 疗目的
化学治疗的给药途径
口服 动脉
静脉
快速均匀分布
腔内 肌肉
血管通道 是维系肿瘤患者化疗的一种安全、可靠的通
局部炎症进一步发展造 成局部组织坏死,称为 渗出性坏死
化疗性静脉炎的分级
0级:没有症状; 1级:穿刺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 脉静; 4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

静脉治疗的理念 静脉治疗的理念—
变 被动 为 主动
早期评估
患者因素评估
• 年龄 • 皮肤状况 • 疾病状况 • 等等
治疗方案评估
• 药物 • 治疗周期
治疗方案评估
刺激性 与毒性
药物
pH值
渗透 压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 血管条件
<7天
良好 PIV PICC
差 PICC
cvc
非紧急使用, 每天进行再评估 多通道输液需要,选择多腔导管
药物 渗漏
导管夹 闭综合

导管相 关性血

导管阻 塞

临床表现
1、肿胀及急性烧灼样痛
临床表现
4、外渗液体在注射部位聚集形成硬结 若未加处理,严重者可出现簇疤疹 及大水疙,随后出现溃疡或大斑块, 或二者皆有,斑块或溃疡下方常可见 广泛组织坏死
临床表现
7.外渗的后果有多种
可表现为轻度红斑、局 部不适或疼痛、组织坏 死、皮肤溃疡以及深部 结构如肌腱和关节损伤
路,是肿瘤患者化疗时的生命线
主要内容
一、肿瘤治疗现状概述 二、肿瘤治疗中血管通路的建立 三、血管通路并发症的管理 四、总结
肿瘤患者输液特点
用药种类复杂 反复多次输液 输液时间长 输入药物刺激性大 对血管通路造成损伤大
合理选用静脉血管通路
静脉治疗 的理念
早期评估
合理选用 静脉血管
通路
静脉输液 工具的评
给药原则
(3)输入化疗药物后,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充分
冲洗管道和针头后再拔针
(4)掌握化疗药物给药速度
速度不宜过快、过慢
给药原则
(5)输液中加强观察
任何阻塞的迹象均需立即停止输液并检查,应尽 快给予稀释溶液,避免局部组织与药物长时间接 触,避免药物浓缩造成损伤
建议使用化疗观察表
给药原则
姓名
药物外敷
药物预防
• 云南白药气雾剂涂敷 在发生静脉炎处 涂敷云南白药气雾剂,自然晾于。
• 喜辽妥乳膏涂敷挤出喜疗妥膏体3~ 5 cm,沿静脉走向涂敷。
药物预防
(5)水胶体敷料的应用
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外贴水胶体超薄敷料如 多爱肤等对化疗所致静脉炎起到预防、治疗 作用
水胶体敷料粘贴后成为 闭合环境,形成低氧张力, 刺激释放巨噬细胞及白细 胞介素,促进局部血液循 环,加速炎症消退,缓解 疼痛。
化疗前的宣教 特别是初次用药应做好解释、消除恐惧感
输液前应讲解药物渗出的临床表现 出现局部隆起、疼痛、输液不通畅后及时呼
叫护士
主要内容
一、肿瘤治疗现状概述 二、肿瘤治疗中血管通路的建立 三、血管通路并发症的管理 四、总结
总结
在临床实践中,抗肿瘤药物用 法用量、给药方式等差别大。从配 药到给药,从血管通路的选择到通 路的管理,都需要医生、护士和患 者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安全有效 的临床治疗目的
1-6 周
PICC
隧道式CVC
6 周以上 隧道式CVC
PICC PORT
静脉输液工具的评估
中心静脉输液工具
(外周静脉输液工具
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急性期使用CVC 隧道型CVC 植入型输液港(PORT)
头皮钢针 套管针 中线导管
合理选用静脉血管器材
《2011 静脉输液治疗实践标准(INS)》 外周静脉短导管不适用以下治疗: 持续的发疱剂输注 肠外营养 pH <5 or >9的药物 渗透压> 600 mOsm/L的药物
脉静,其长度 >1英寸(约2.54cm);脓液流出
化疗中静脉的护理
给药 原则
配药
药物 预防
外渗 处理
健康 教育
配药
(1)掌握化疗药物给药浓度 (2)控制微粒输入 (3)现配现用
给药原则
(1)注射化疗药物前应检查是否有回血 如发现外渗征象应及时另选注射部位避免 使用同一静脉远端
给药原则
(2)联合用药时,应先了解药物刺激性 的大小 原则上应先注入非发疱剂,如均 为发疱剂,应先注入低浓度的,两种化疗 药物之间用等渗液快速冲洗,给止吐药加 入时应在普通液中给入
输液部位刺痛
药物外渗
逐渐加剧
局部肿胀
红斑
焦痂 溃疡
4~5d
水泡 硬结
静脉输注药外渗处理流程
化疗过程中 出现外渗
停止注射
两人处理 (含注射护士)
保留针头、接空针、 从原静脉抽吸残余留在 针头、输液管中的药液
填写化疗外渗记录单
患者或家属确认签字 名存入病史
护士长签阅 上报护理部 护理部随访
病人的健康教育
血管通路的建立
评估多种 情况,选 定器材
开始进行 病例管理
获得医嘱
由专业的静 脉治疗医护 人员留置器 材
主要内容
一、肿瘤治疗现状概述 二、肿瘤治疗中血管通路的建立 三、血管通路并发症的管理
——化学性静脉炎 四、总结
血管通路常见并发症
皮肤
反应
导管 异位
静脉
导管 闭塞

综合

导管相 关性血 流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