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治疗指南与实践PPT课件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解读PPT课件
复发预防策略
药物治疗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反应情况,及时 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保持有效血药浓 度。
非药物治疗选择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的 患者,可考虑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 非药物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干预
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 酒、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累等。
定期随访监测
加强定期随访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 理复发风险。
监测指标选择及意义解读
心律监测
通过心电图或动态心电 图监测患者心律变化, 及时发现房颤的复发或
恶化。
心率监测
定期测量患者心率,评 估心脏负荷及药物控制
效果。
心脏功能评估
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手段评估心脏结构和功 能变化,为调整治疗方
案提供依据。
血液学指标
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 等指标,预防抗凝治疗
过程中的出血风险。
特征分析
房颤时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之间。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但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增宽变形。
其他辅助检查手段
01
02
03
动态心电图
对于无症状或偶发房颤患 者,动态心电图可提高房 颤的检出率。
超声心动图
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有助于寻找房颤的病因和 诱因,以及判断预后。
根据患者病情和具体情况,制定了药物治疗 、电复律、射频消融、外科手术等多种治疗 策略,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指南实施中存在问题探讨
指南普及程度不足
部分基层医生和患者对指南了解不足,导致诊断 和治疗水平参差不齐。
患者依从性差
部分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 果和预后。
ABCD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PPT
患者教育
介绍心房颤动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介绍治疗心房颤动的最佳方法和时机
强调心房颤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 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意识,提高治疗依从性
自我管理
•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 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适量蔬菜水果 • 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避免诱因 • 预防心房颤动的诱发因素 • 控制体重、血压、心率 • 管理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 • 避免过度劳累和高强度运动
随访管理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
01
02
监测心房颤动的频率和病情变化
检查是否存在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03
04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调整抗凝药物和治疗药 物
05
06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策略和方案
06
心房颤动未来研究方向及挑 战来自 研究方向早期诊断和预防
研究心房颤动的早期预警标志物 和可预防的风险因素,以实现早 期诊断和预防。
心房颤动的治疗现状及建议
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患者容易形成血栓,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血栓栓塞事件 的发生。
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对于有症状的房颤患者,应尽可能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减少房 颤的发作次数。
控制心室率
对于不能转复的患者,应控制心室率,防止心室率过快导致的心 衰和血流动力学障碍。
非药物治疗
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 建议ppt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心房颤动概述 • 心房颤动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心房颤动的诊断和评估 • 心房颤动的治疗现状及建议 • 心房颤动患者的教育和管理 • 心房颤动未来研究方向及挑战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心内电生理检查
对于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射 频消融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
03
心房颤动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
通过影响心脏电生理特性,恢复窦性心律并防止房颤 复发。
抗凝药物
降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如华法林、达比 加群等。
控制心室率药物
减轻房颤症状,改善心功能,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 道拮抗剂等。
定期监测患者的心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心律失常。
卒中的预防
对于高危患者,可考虑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卒中预防。
心理支持与干预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房颤带来的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
05
特殊人群的心房颤动管理
老年人心房颤动的管理
风险评估
针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包括症 状、心功能、合并症等。
强化综合管理
指南强调对房颤患者进行综合管理,包括危险因素控制、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等方面。
重视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指南提倡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 己的健康状况。
02
心房颤动的诊断
临床表现与分型
阵发性房颤
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突发 突止,持续时间通常小于48小
时。
持续性房颤
3
QRS波形态通常正常
但如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时 ,QRS波可增宽变形。
辅助检查方法
01
02
03
04
动态心电图
对于阵发性房颤的诊断具有重 要意义,可监测24小时内的
心电变化。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对于左心耳血栓及房间隔缺损 等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心脏磁共振成像
对于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及心 肌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房颤治疗指南 ppt课件
2021/2/5
8
一旦房颤患者心室律变得规则,应考虑以 下情况:
1.恢复窦性心律; 2.房性心动过速; 3.房扑及固定的房室传导比率; 4.发生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
如心室律变为慢而规则(30-60次/分),提示可能出现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检查有助确立诊断。
心房老化结构重构电重构房颤
2021/2/5
11
房颤最新分类
欧洲心脏学会(ESC)房颤指南
1. 初发性房颤(initial event) 2. 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 3. 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 4. 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
2021/2/5
12
(1)初发性房颤(first diagnosed AF)
2
0 30 -39
40 - 49 50 - 59 60 - 69 70 - 79
年龄[岁]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JAMA March 16, 1994
2021/2/5
5
房颤的流行病学
相关研究→医院内老年死亡病人的房颤发生情况: 总发生率:35.7% 与性别的关系
心房颤动的治疗现状
2021/2/5
1
房颤的定义
体表心电图显示R-R间期绝对不规则; 心电图没有明确的P波,但部分导联(尤其是V1导 联)可见大致规则的心房电活动波(f波); 显示 f 波者,心房周期长度通常<200 ms(心房率 >300次/分)。
2021/2/5
2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心房颤动(房颤)诊疗指南培训课件
• 多数75岁以下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一级预防
和二级预INR建议在2.5(2.0~3.0);
• 75岁以上出血高危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一级预防
INR在2.0(1.6~2.5)是合理的。
• INR在3.5~4.0颅内出血的危险增加,而血栓栓塞
事件的发生率并没有比INR 2.0~3.0时低。
心房颤动(房颤)诊疗指南
31
结束
• 老年人是房颤患者的高发人群,也是脑卒
中的高危人群,对老年房颤患者进行有效 的抗栓治疗有助于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 现有的研究提示华法林是唯一可明确改善
房颤患者预后的药物治疗手段。
• 虽然老年人使用华法林抗凝的出血风险较
高,但适当的抗凝强度可降低华法林所致 的出血风险。
心房颤动(房颤)诊疗指南
24
阜外医院牵头进行了“非瓣膜性房 颤患者预防血栓栓塞的研究”
• 比较标准强度的华法林(INR 2.1~2.5)
抗凝组、低强度华法林(INR 1.6~2.0)抗
凝组和阿司匹林组(200 mg/d)预防血栓
栓塞的效果以及出血并发症。研究结果显
示,华法林低抗凝强度和标准抗凝强度比
心房颤动(房颤)诊疗指南
15
• 氯吡格雷也可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的
治疗,但ACTIVE-W试验证实即使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其主要
终点事件显著高于华法林组而提前
中止试验。
心房颤动(房颤)诊疗指南
16
•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为静
脉和皮下用药,一般用作华
法林的短期替代治疗或华法 林开始前的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房颤)诊疗指南
卒中最重要的方法,如何使老 年房颤患者得到最适合的治疗 是近年的研究焦点。
心房颤动指南抗凝治疗PPT课件
29
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7
急性缺血性卒中
24
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2
• 肥厚性心肌病: • 启动抗凝治疗,不依赖CHA2DS2-VASc评
分
25
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3
稳定型心绞痛与外周动脉疾病: 建议此类患者仅应用华法林治疗,最佳策略 尚有待探讨。
26
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合并房颤:
无法维持治疗INR时推荐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或Xa 抑制剂(评估肾功能,以后一年一次)
16
华法林禁忌
围手术期或外伤 明显肝肾功能损害 中重度高血压(血压
≥160/100mmHg) 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出血倾向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妊娠 其他出血性疾病
17
影响INR的因素
31
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9-1
房颤复律 血栓栓塞预防 房颤或房扑≥48小时或持续时间不明确,复律
前华法林抗凝3周,复律后继续抗凝4周 I B 房颤或房扑≥48小时或持续时间不明确且需要 紧急复律,尽快启动抗凝治疗并至少持续4周 I C 对于房颤或房扑<48小时且高危卒中患者,复 律前或复律后立即静脉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或 Xa因子抑制剂或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随后长期 抗凝治疗 I C 房颤复律后,根据血栓栓塞风险决定是否长期 抗凝I C
《心房颤动》PPT课件讲义
射频消融
左心耳封堵术
小结 思维导图
No Image
Thank you.
演讲结速,谢谢观赏!
PPT常
3.调整大小
选择您要用到的图标单击右键选择“ 取消组 合”
右键单击您要使用的图标选择“填充 ”,选 择任意 颜色
拖动控制框调整大小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抗凝治疗
90
8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8
0 抗凝率%
中国 欧洲
节律控制
01 复律 电复律,胺碘酮
02 药物 胺碘酮,比索洛尔,普罗帕酮
03 手术 射频、冷冻消融,迷宫手术
心率控制 90%
01 地尔硫卓 口服,IV
02 β受体阻滞剂 03 地高辛
西地兰
04 维拉帕米
目标: 静息60-80bpm 活动后90-115bpm HOLTER平均心率100bpm
宽松目标: 静息110bpm 活动后130bpm *RACE II试验:主要终点无 差别。 *房室结消融+起搏器治疗
主要危险因素 :中风/TIA/血栓栓塞,糖尿病,年龄≥75 非主要危险因素:年龄65-74岁、高血压、心衰(LVEF<40%)、血 管疾病(包括心梗、复杂主动脉斑块、PAD)、女性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心房颤动
(Suitable for teaching courseware and reports)
教学目标
1.熟悉掌握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 点 2.熟悉掌握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 3.熟悉相关药物、电复律及相关前沿治疗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PPT课件
房颤可根据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分为 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长期持续 性房颤。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 而增加,65岁以上人群发 病率可达5%以上。
性别差异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但女性患者年龄更大,症 状更严重。
地域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房颤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存在一定差 异,可能与遗传、环境和 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治疗策略与原则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
主要用于维持窦性心律,减少房颤发 作,常用药物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 等。
抗凝药物
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事件,常用 药物包括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 。
非药物治疗
电复律
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窦性 心律,适用于紧急情况下 快速控制房颤。
导管消融
通过导管在心脏内释放能 量,破坏异常电信号传导 路径,达到治疗房颤的目 的。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房颤相关知识,提 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VS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心 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 信心。
05
特殊人群的管理
老年人心房颤动的管理
老年人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特点
01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显著增加。
06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中风预防策略
抗凝治疗
对于心房颤动患者,推荐使用华 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进行抗
凝治疗,以降低中风风险。
左心耳封堵术
对于具有高中风风险且不适合长期 抗凝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实施左 心耳封堵术。
控制心室率
《房颤诊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
25
.
26
率律治疗:室率控制及节律控制
.
27
节律控制还是室率控制
先走实线再走虚线 .
---2010 ESC指南 29
室率控制
优点
大部分患者控制心室率 能显著减轻症状
与节律控制相比,心室 率控制较易达到治疗目 标
相对减少了抗心律失常 药物的副作用
缺点
由于心室率不规则,不 少患者仍有症状
无症状性房颤:以房颤的并发症(卒中、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表现出来,或偶然心电图记录发现。
.
8
房颤的分类
C.2014 AHA/ACC/HRS: 沿用了2010年ESC房颤分类 并定义非瓣膜性房颤。
非瓣膜性房颤:无风湿性二尖瓣 狭窄,机械或生物瓣膜或二尖 瓣修复情况下出现的房颤。
.
9
房颤症状分级
房颤症状分级(EHRA)
房颤治疗目标及策略的转变
房颤显著提高卒中率
房颤
2-7倍
5倍
瓣膜 房颤
17倍
房颤卒中患者 预后差
A. John Camm, et al. Eur Heart J (2010) doi: 10.1093/eurheartj/ehq278
一般 人群
为了降低房颤死亡率,抗 凝治疗地位必然提高
.
14
房颤治疗目标及策略的转变
.
20
.
21
3.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
X 启动
TF/VIIa IX
VIIIa IXa
形成
Xa
1. 直接Xa抑制剂 2. 直接Ⅱa抑制
剂
利伐沙班 (Rivaroxaban)
阿哌沙班 (Apixaban)
《心房颤动的治疗》PPT课件
a
21
房颤的起博器治疗
二.心房起搏治疗和预防心房颤动的机制 (1) 抑制房早 (2) 缩短房早引起的房内缓慢传导时间 (3) 缩短房内传导时间 (4) 逆转异常的心房不应期 (5) 降低心房节律周期的变异性 (6) 血流动力学作用
a
22
房颤的起博器治疗
三.心房起搏治疗和预防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 右 房 多 部 位 起 搏 时 , 患 者 将 抗 心 律 失 常 药 物 由 3.5 种 减 到 1.4 种 的 情 况 下 , 80% 的 患 者 维 持 窦 性 心 律 。 国 内 1 组 双 房 起 搏 治 疗 房 颤 、 房 扑 的 报 道 , 有 效 率 达 81.25% 。 晚 近 , G iuseppers 报 道 的 资 料 表 明 , 双 房 同 步 起 搏 治 疗 伴 有 房 间 阻 滞 的 房 颤 的 有 效 率 几 乎 为 100% 。
a
19
房颤的起博器治疗
一.治疗和预防心房颤动的心房起搏方式 1.单 部 位 心 房 起 搏 : 单 部 位 心 房 起 搏 的 位 置 可 在
右心耳、高位右房、右侧房间隔、界嵴、冠状静脉窦 开口附近等部位。
右心耳是目前最常采用的部位 高位右房起搏效果可能最差 房间隔部位起搏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a
20
房颤的起博器治疗
或经食道超声发现持续存在心房血栓时,应用华法林抗凝,INR 保持在 2.0-
3.0,欧美国家主张 INR 在 2.5-3.5,甚至更高。
a
11
目前我国房颤药物干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阵发性房颤的间歇期较多使用减慢心室率的药物,未重视合理使用 减少房颤复发的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病人的症状,并且病人因房颤复 发去急诊或住院,导致病人不便和医疗开支增加
2024房颤的诊治ppt课件
CHAPTER房颤定义及分类定义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
分类根据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可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
1 2 3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
发病率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性别差异不同地区房颤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
地域差异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瓣膜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是房颤的常见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房颤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电生理异常、结构重构、自主神经失衡等多个方面。
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临床表现房颤患者可能出现心悸、乏力、胸闷、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并发症。
诊断依据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主要手段,特征性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f 波。
此外,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也有助于房颤的诊断。
CHAPTER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QRS波形态一般正常,但当心室率过快时,可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增宽变形P波消失,呈现为颤动波(f波)心电图基本特征识别不同类型房颤心电图表现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小于7天,能自行终止,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大于7天,非自限性,心电图同样表现为P波消失和f波出现永久性房颤不能终止或终止后又复发,患者已适应房颤状态,心电图特征同上述两种类型心电图鉴别诊断要点与房扑鉴别房扑的心电图特征为P波消失,呈现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与室上速鉴别室上速的心电图特征为突发突止,QRS波形态正常,可见逆行性P波与室性心动过速鉴别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为QRS波畸形,多可见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了解房颤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发作时的心室率情况指导房颤患者的治疗,如药物复律、电复律以及射频消融等评估房颤患者的症状与心电图表现的关系评估房颤患者的预后,如是否容易发展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以及是否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动态心电图监测价值CHAPTER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
心房颤动的认识和治疗建议浅析PPT课件
积极参与国际心房颤动防治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 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心房颤动防治的整体水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AF的预防措施
介绍预防AF发生和复发的措施,如 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高危因素等。
总结
AF的疾病负担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较大;
AF的治疗建议多样化,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个体化治疗方案;
加强多学科协作模式,提高AF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
07
,完善心房颤动防治的社会支持体系
加强对心房颤动的宣传教育
建立心房颤动防治中心
在城市和县域设立心房颤动防治中心,提供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服 务。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加大对心房颤动防治相关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服务质 量和水平。
完善心房颤动防治的社会保障体系
1 2 3
将心房颤动纳入医疗保险范围
将心房颤动的诊断、治疗、康复等费用纳入医 疗保险的报销范围,提高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 。
宣传内容
宣传心房颤动的常见症状、危 害、治疗方法等知识。
宣传对象
针对高危人群,如中老年人、 高血压患者、肥胖人群等。
宣传形式
利用媒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院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
完善心房颤动防治的医疗体系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为患者提供全面、 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
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针对心房颤动患者中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人 群,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提供生活照料、 康复护理等服务。
加强社会关爱和心理支持
通过社会组织、社区等渠道,为心房颤动患者 提供社会关爱和心理支持,帮助其更好地融入 社会生活。
2024年急性心房颤动中国急诊管理指南解读课件PPT
引言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人群发病率 最高的一类心律失常。房颤不仅可引起心悸、胸 闷不适等 症状,影响生活质量,还可损害或恶化心功能,影响心排 血量,导致或加重组 织器官的灌注不足,引发脑卒中等血 栓栓塞并发症,增加猝死风险。“急性房颤”是急 诊最常 见问题之一,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阵发性房颤发作 期、持续性或永久性房 颤发生快速心室率和(或)症状明 显加重期,或是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 ;其 二是 指因各种急重症在急诊或住院期间发生的或首次发现的房 颤,此类急性房颤可能代 表了之前未被识别的房颤、或是 在急性触发条件下新发的房颤 。急性房颤与患者住院时 间更长、病死率更高以及房颤复发率更高相关 ,处理是 否及时恰当,直接关乎患者预后 。
2.2 临床评估
病史询问 :询问房颤发作开始的时间、持续时间、加 重因素,特别是了解既往可能的心 电图记录以及曾得到的 医疗干预等。询问房颤相关症状,了解症状严重程度及其 对患者生 活质量的影响。如表现有黑矇、晕厥,需警惕可 能存在≥ 3 s 的心室停搏、主动脉瓣狭窄、 肥厚型心肌病、 急性栓塞并发症等。询问患者基础病症,有无高血压、糖 尿病、冠心病、心 脏瓣膜病、HF,有无脑卒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功能不全、出血史等。
2.1.2 心电图(ECG) 是诊断与监测房颤的主要手段,常规 心电图记录或动态心电图 (含心电监测)描记(≥ 30 s)显示, 窦性 P 波消失,代之以频率 350 ~ 600 次 /min 的颤动波(f 波), RR 间期绝对不等。
2.1 诊断
2.1.3 临床分型 根据房颤发作特点、持续时间以及选择治 疗策略分为三种类型。 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AF):指持续时间 <7 d 的房颤, 常≤ 48 h,可自行终止或干预后 终止。其中, 因各种急重 症在急诊与住院期间首次发现的房颤,而不清楚既往发作 情况或 其持续时间,属于新发( new-onset)房颤或首次诊 断(first diagnosed)的房颤。
房颤治疗新指南ppt课件
新指南同时也指出,华法林代谢受到药物、食物 和酒精等影响;服用华法林时,不同患者和同一 患者不同时间INR波动较大。近期发表的临床对 照试验中,仅60%~65%的时间内INR控制在2~3 ,而在真实世界中,这一数字可能低于50%,在 我国则更低。若INR达到治疗范围的时间低于 60%,有可能完全抵消服用华法林的获益。队列 研究显示INR在1.5~2.0时,卒中风险升高两倍, 故不建议INR<2.0。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种族差 异,这一标准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患者。
房颤的药物治疗
通常采用节律控制策略主要是为了缓解房颤相关的症状 ,相反,对于无明显症状的患者(或控制心率治疗后无 症状的患者),通常不需要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AAD )治疗。服用AAD维持窦律应注意: (1)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房颤相关症状; (2)AAD维持窦律的效果有限; (3)抗心律失常治疗有效主要表现为减少房颤发作, 而不是消除房颤; (4)一种AAD无效时可换用其他AAD; (5)药物的促心律失常效应和心外不良反应常见; (6)同疗效相比,更应重视AAD应用的安全性。
房颤评估
出台症状评估标准,抗凝更加细化,随访注重变化 新指南首次提出了根据欧洲心律学会(EHRA)房颤相关 症状积分进行分级。 EHRAⅠ:无任何症状; EHRAⅡ:症状轻微,日常活动不受影响; EHRA Ⅲ:症状严重,日常活动受到影响; EHRAⅣ:致残性症状,无法从事日常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EHRA积分相关的症状只与房颤相关,当 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心室率控制后,相应的症状将消失 或减轻。房颤相关症状的EHRA分级是治疗策略的选择重 要依据,推荐用EHRA积分评价房颤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 (Ⅰ,B)。
药物治疗 以缓解症状为首要目 标 心率控制松弛有度
既往指南建议严格的心率控制策略,即静息时心 率控制在60~80次/分,而中度体力活动时控制在 90~115次/分。 基于近期公布的RACE Ⅱ研究,新指南建议,对 于无严重的快速心率相关症状者,采用宽松的心 率控制策略是合理的; 对于采用严格室率控制策略的患者,出于安全性 考虑,体力活动时若心率过快需行运动试验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药物选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 剂和地高辛等;上述药物无效时,亦可选用胺碘 酮控制房颤的心室率;另外,决奈达隆可有效减 慢静息或活动时的心率,可应用于反复发作的阵 发性房颤的心率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
消融
药物
药物
药物
药物
消融
消融
维持窦律常用药物和剂量
药物 剂量 可能不良反应
(房颤转复窦律,控制心室率的研究中选择的病人年龄偏大,病情偏重:所 以两种治疗选择的结果相似或相同的结论代表性不强)
心房颤动治疗指南2006年
6.治疗C : 维持窦律
维持窦律
治疗模式:药物-药物, 药物-消融 因此,药物是基础 消融是二线
低估药物治疗, 高估消融治疗, 是偏见和误导
药物 药物 药物 药物 药物 消融
心房颤动治疗指南2006年
6.治疗B:转复窦律: 一、药物复律 I类指证
推荐氟卡胺、多菲利特、普洛帕酮、伊布利特
IIa类指证:
1.口服或静脉胺碘酮 2.无病窦和房室结功能不良、束支阻滞、QT延长、Brugada综合征 或器质性心脏病者的院外复律可顿服普洛帕酮或多菲利特。房 扑复律时,先用β阻滞剂、钙拮抗剂预防快速房室传导.
心房颤动治疗指南2006年
心房激动向房室结可经多条通道传导 A:向后 界嵴 B:向前 房室结
房室结
房颤时心室率的快慢: 当房率慢时 伴心室率快 当房率快时 伴心室率慢 (隐匿性传导结果)
界脊
右前斜位
心房颤动治疗指南2006年
6.治疗A:控制心室率
(1)目标:静息 60-80bpm,活动 90-115bpm
.
Hale Waihona Puke 心房颤动指南与实践心房颤动治疗指南2006
1.定义:心房不协调的电活动,导致心房机械 功能受损或恶化的室上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窦性p被形态、振幅、时限不均一 的颤动波替代 注意: 房颤的电活动较为显著,并在心电 图一个以上导联出现时,易误诊为心房扑 动,房速时,在一个或多个导联存在等电 位线。
心房颤动治疗指南2006年
推荐氟卡胺、多菲利特、普洛帕酮、伊布利特
IIa类指证:
1.口服或静脉胺碘酮 2.无病窦和房室结功能不良、束支阻滞、QT延长、Brugada综合征 或器质性心脏病者的院外复律可顿服普洛帕酮或多菲利特。房 扑复律时,先用β阻滞剂、钙拮抗剂预防快速房室传导.
IIb 类指证:
奎尼丁 或普卡胺转复房颤的作用不确定
静脉
多非利特
口服
0.5mg Bid 0.25mg Bid 0.125 Bid 禁用
QT延长,TdP 根据肾功能、体表面积 、年龄调整剂量
氟尼卡
口服 静注
低血压 ,AFL 1:1传导
依布利特
普罗帕酮 奎尼丁
静注
口服 静脉 口服
1mg/10min,根据需要重复1mg
600mg 1.5-2.0mg/kg/10-20min 0.75-1.5g/6-12h分次,常与减慢心率药物 合用
IIb 类指证:
奎尼丁 或普卡胺转复房颤的作用不确定
复律药物推荐剂量
药物 胺碘酮 给药途径 口服 剂量 住院病人:1.2-1.8克/d分次口服到 总量10克,200-400mg/d维持 门诊病人:600-800mg/d分次口服到 总剂量10g, 200-400mg/d维持 5-7mg/kg/30-60min,然后1.2-1.8 克静滴,或分次口服,直到10克, 然后200-400mg口服维持 Ccr ml/min >60 40-60 20-40 <20 200-300mg 1.5-3.0mg/kg/10-20min 不良反应 低血压,心动过缓, QT延长,TdP(少) 胃肠不适,便秘, 静脉炎(iv)等
控制心室率
控制房颤心室率的有效率:80% β受体阻滞剂:70% 钙拮抗剂: 54% 地高辛: 对新发房颤治疗效果好。 单药治疗无效者需联合用药: 以地高辛为基础,加服β受体阻滞剂 或钙拮抗剂 房颤伴旁路前传者:电转复 射频消融:消融房室结或旁路
心房颤动治疗指南2006年
6.治疗B:转复窦律: 一、药物复律 I类指证
(2)药物治疗 I类指证: 口服ß或钙拮抗剂(控制静息与活动后心率) 伴低血压或心衰等紧急情况,使用上述药物静脉制剂 心衰病人可口服洋地黄或静脉使用洋地黄或胺碘酮控制静息时室率 II类指证: 其他方法无效或不适宜时,静脉应用胺碘酮
Ⅲ类指证:
伴预激时禁用强心甙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阻滞剂 伴心衰时, 禁用静脉钙拮抗剂
QT延长,TdP
低血压,AFL 1:1传导 QT延长,TdP 胃肠不适,低血压
转复窦律
二、 直流电复律
I类指证: 1. 快房颤伴心肌缺血、低血压、心绞痛、心衰、预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药物 疗效不佳时,应立即直流电复律 2. 房颤症状不能耐受者可行直流电复律,失败后,在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再电复 律 IIa类指证 反复发作或症状性房颤不宜频繁电复律
心房颤动治疗指南2006年
3.发生率: (1)总体人群:0.4%-1% (2)>80岁者:8%(每年增加2%) (3)男性>女性(70s-90s中:发生率增加2倍, 系人口老龄,慢性心脏病增加,检测技术提高 的结果) (4)孤立性房颤:总体人群房颤中的12%, 选择性人群房颤中的30%以上
心房颤动治疗指南2006年
4.预后 (1)引发房颤的五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 心衰、瓣膜病、糖尿病。 (2)心功能Ⅰ-Ⅳ级者房颤的发生率分别为4 %、25%、30%、50%(平均28%) (3)死亡率:是窦律的2倍,主要死于心血管 病、心衰,而不是血栓性栓塞。
心房颤动治疗指南2006年
5.发生机制 (1)房颤的病理改变:心房纤维化,可呈片状 心房肌可呈大量丧失 (2)房颤的病生改变:心房扩大,系心房肌丧失,收缩功能 丧失、顺应性增加,引起心房扩张 (3)房颤的电重构:心房肌有效不应期进行性缩短 (4)房颤的发生机制 A、局灶性机制:局灶自律性不应期较短(心房肌>肺静 脉;近端>远端),可位于肺静脉上腔、界嵴、冠状 窦、心房壁 B、多子波机制:子波的数量与心房肌不应期、体积、传 导速度相关。
2.分类:(以患者最常发作的形式为其归
类) 孤立性房颤:年龄<60岁,临床及超声心动图 提示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1)首发性房颤:首次证实,伴或不伴症状 (2)阵发性房颤:<7天,可自行终止者 (3)反复性房颤:发作≥2次 (4)持续性房颤:持续>7天或更长(>1年), 经药物、电转复能复律者 (5)永久性房颤:不能转为窦律的房颤 (电转复失败或不能电转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