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登高》ppt课件30张

《登高》ppt课件30张


抬头望明月

安史之乱




赏 李白
低头看现实
杜甫
《梦游天姥吟留别》与《登高》,一古体诗,一近体 诗,诗体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相同。对照《梦游天姥 吟留别》的相关信息,完成下表。
体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材 押韵
句式
对仗
《梦游天姥 乐府歌行杂 吟留别》 言古诗
记梦诗
押韵灵活 多次换韵
七言为主 灵活变化
对仗不严
《登高》
节度参谋
765年, 严武去 世,杜 甫失去 凭依, 举家离 开成都。
生活的最后二 年,居无定所。 飘泊于岳阳、 长沙、衡阳、 耒阳之间,时 间多在船上度
过。
770年 冬,杜 甫死于 长沙到 岳阳的
船上
这十年是杜甫诗歌艺术成就的最高峰, 是他的创作最为成熟的时期。
文体知识——律诗
定义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 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诗人的“悲” 不仅是悲自然、悲 个人,更深层的是 悲社会、悲国家, 相对于国家的风雨 飘摇,诗人自己的 生活困顿、年老多 病,大自然的秋风 萧瑟,只不过是文 本的表层罢了。
杜诗风格:
——沉郁顿挫 “沉郁”:诗歌情感深沉蕴藉(含蓄)、忧愤; “顿挫”∶诗歌语势有停顿转折,抑扬跌宕。
精神气度:
一种在忧国忧民的思绪之下,将社会历史感、宏大空间感 和悠远时间感三位一体构成的这一宏大深沉的艺术风格。
“悲”在何处?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 “苦恨”二字如何理解?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兼指国家命运和自身命 运。国家动乱,诗人年 事已高,漂泊在外,生 活艰难,壮志难酬。

《登高》ppt课件26张

《登高》ppt课件26张
明确: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 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于不动 声色的景物描写中让人倾听灵魂深处的苍凉与悲苦。“无 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 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更能让人在秋日的种种情景中品
味出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伤。
——《唐诗的江山》
课堂训练
1、下列对《登高》的内容与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对风、天、猿、渚、沙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 画。 B. 颔联中,诗人抓住典型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长江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 广阔的想象空间。 C.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中常有忧国忧民的思想。“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 “霜鬓”正是他思虑艰难国运的结果。 D. 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景选情,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 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 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杜诗——主体情感、风格
●情感:
●风格:
●忧生忧世
●沉郁顿挫
●忧国忧民
• “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 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
• “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 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 变。
• 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 • 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但又有了 藩镇割据,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这一年的重 阳节,诗人独自登高,感慨万千,写下了这 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三年之后他病逝, 《登高》成为杜甫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
题目解说
• “登高”,登到高处,古人重阳节有登 高的习俗。
• 题目表明诗歌描写的是诗人登高时的所 见、所感。

《登高》ppt课件20张

《登高》ppt课件20张
登 高杜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杜甫生平及其作品风格;品味 鉴赏诗歌语言,领会杜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培养 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反复诵读品味;解析意象,知人论世, 感受体悟景中之情,体会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深刻理 解杜甫积极入世的精神内涵;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博 大胸襟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精读体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探析:试着从感官与动静两个角度来分析本联的写景艺术。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的事物,好比画家的工笔,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将三峡秋景的形、色、态一一展现出来。
精读体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律诗的颔联被称为“承句”“承”是“起”句的延续、深化, 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思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指远离家乡。 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病:疾病。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
难。
苦恨:极恨。苦,极。
潦倒:衰颓,失意。
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
沉郁:指诗歌意境雄浑开阔,感情深沉悲凉。
顿挫:指诗歌情感表达得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作者作品及生平
主要作品:诗文集《杜 工部集》,代表作“三 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安吏》)、“三 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等。
背景链接
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是杜甫去世前在夔州所写。 其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 夺地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此时“漂泊西南天地间”, 家道艰辛,个人多病,尤其是壮志未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 严武等又相继去世。适逢秋日登高,夔州水急、风大、猿啸的 萧瑟景象,触动了杜甫的情怀,使他发出如此之人生慨叹。

《登高》ppt课件24张

《登高》ppt课件24张

思考探究 (三)诗人登高所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罗大经《鹤林玉露》中所言“十四字之间含八意” 指哪“八意”? (同桌合作)
八意:八悲、八难
思考探究 (三)诗人登高所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罗大经《鹤林玉露》 “万里,地辽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 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 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思考探究 (二)诗人登高所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将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中的“落木”换成“落叶” 好不好?为什么?
思考探究 (二)诗人登高所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林庚《说木叶》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 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 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而“木” 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 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舒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 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 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思考探究 (三)诗人登高所感?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中呈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同桌相互交流)
诗句
行为
“艰难苦
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
浊酒杯。

心理
肖像
神态
思考探究 (三)诗人登高所感?

《登高》ppt课件23张

《登高》ppt课件23张
苦难对人的影响,无非三种:最下者埋怨命运不公,由怨天尤人而到仇 恨外物,于是堕入魔道;中者以此为动力,改变自己命运;最上者,因其对 苦难体会良深,于是更能理解别人之苦难,甚至在面对别人苦难的时候,忘 记了自己的苦难,这样的人,命运依旧坎坷,身份依旧卑微,但是灵魂却因 此而不朽。杜甫就是这样的人。
凡俗人如我辈,能做到中者已属上乘。于是,现在依稀明白,杜甫为何 被称为“圣”了:因为他对自然、对万物、对人,有一种近乎执迷不悟的爱, 无视自己的命运和苦难,无视自己的颠沛流离。
2、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诗眼)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 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王国维
品味鉴赏
这首诗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划分层次?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所见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所感
·
登 高
杜 甫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及其生平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走进诗人情感世界,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后世也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等 。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 李杜”,也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 称为“诗史”。 代表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秋兴八首》及“三吏”“三别” 等。
鸟(飞回):诗人处境与急风中徘徊的鸟相似,孤独无依
意境:肃杀凄凉 雄浑高远
鉴赏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课件(共26张PPT)

《登高》课件(共26张PPT)

登 高
千古哀情 悲秋绝唱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人,是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作者简介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曾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58岁时贫病而卒。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登高所感(颈联尾联)
本诗写登高,可以划分成哪几个层次?
思考探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写到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凛冽身寒心寒
辽阔渺小孤独
悲凉凄哀
徘徊哀伤孤寂
冷色调清冷凄凉
思考探究
情感:悲凉、悲壮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对外在景物的感兴
内在情感的逐步登高
悲人之多舛
悲国之动荡
登高
首联
萧条寂寥之景
尾联
沉郁顿挫
风——急 天—— 高 猿—— 啸哀
渚——清 沙——白 鸟——飞回
多病漂泊之叹
艰难潦倒之悲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 悲秋 常作客
百年 多病 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苦恨繁霜鬓
思考探究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从诗句中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作客
常作客
悲秋常作客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台
独登台
多病独登台
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ppt课件19张

《登高》ppt课件19张
1

2、品味诗句语言,结合知人论世,体味

2 诗人流露在作品中深沉苦痛和忧思。
3
3、学习诗人心系苍生,情寄邦国的博大 胸怀。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 南少陵以西, 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 出身于河南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少 年时期曾漫游各地,20岁作《望岳》“会 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千古名句,成为 千万有志青年的座右铭。后寓居长安十年, “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 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西畔,世称浣 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 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 唐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之景,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
何种氛围? 运用了什么技巧?
意象——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声、孤零冷落
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盘旋飞翔的水鸟。
氛围—— 营造了凄凉、肃杀、雄浑、阔大的意境,漂泊无依
的孤独悲凉之情。
技巧——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读出味道:语调低缓、沉郁顿挫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悲的 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 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 8.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 图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9.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 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人也曾把这两 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不愧为“诗圣”
悲国家之秋
思考:造成杜甫的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登高》ppt课件23张

《登高》ppt课件23张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 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如“三吏”( 《石壕吏》 《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 老别》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 圣” 。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 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 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 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
诗人从哪些角度写自己的“可悲”?
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 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 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并对自己一生颠沛流离 生活的高度概括。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 是什么呢?
三读: 读出情感
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 • 后半首写登高时的内心感触,是抒情。
• 全诗八句都对仗,句句押韵;情景交 融,气韵沉雄。金性尧以为“杜诗中 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
总结全诗
纵观整首诗,布局极为严谨,前半部分的四句,重在 写景;后半部分的四句,重在抒情,但无论是写景还是抒 情,都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每一句各有偏重,在写法 上又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的具体景物,好比画 家的工笔技法,形、声、色、态:逐一得到表现。颌联着 重渲染秋天的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技法,传神会意,含 蓄深刻,让人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颈联表现情感,从纵 (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 残生。尾联又从白发日添、抑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 潦倒不堪。这样的写法和布局,使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 艺术地跃然纸上。

《登高》课件(20张PPT)

《登高》课件(20张PPT)

这首诗 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 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 登高感触之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 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 爽,慷慨激越,尽显杜甫沉郁顿挫的诗 风。
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 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明确: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 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 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这些都是具有夔 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 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 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赏析颔联
1:颔联写了几种景物? 落木、长江。
无边落木萧萧下,
生命短暂 反 衬
2:“萧萧”写出落叶之声态,肃 杀可闻; “滚滚”写出大江东去的声势,雄 迈可见。 “无边”和“不尽”给人以境界开 阔、辽远之感
宇宙永恒
3:颔联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营
不尽长江滚滚来。
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体现了诗 人怎样的心情?
意境: 苍凉、雄浑 感情: 沉郁而悲壮
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此联为何能成为千古名句? 1.颔联写出了秋天萧瑟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 2.这两句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起伏之变,跌宕之气。 3.这句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杜甫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诗
“三吏”“三别”皆被传诵,作品
汇为《杜工部集》。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
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 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 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 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登高》ppt课件24张

《登高》ppt课件24张

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
“诗圣”。
悲 悲自然之秋 秋 悲人生之秋 之 作 悲国家之秋
(四)全诗总结
齐诵: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描绘了一幅苍凉壮 阔的长江秋景图,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结合, 抒发了思乡之情、孤独之感、羁旅之愁、多病之 哀,表达了人生迟暮,壮志未酬的悲愤,同时表 现了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 感! 在无穷、永恒的时间面前,更显得诗人的渺小!
意 境 雄浑、壮阔、辽远、沉郁、悲凉。
诗人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 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
你认为诗眼是哪个字?

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是怎样的? 凄楚 悲伤 痛苦 孤独
合作探究一:
可 百年,暮齿(晚年)也;

多病,衰疾(体弱多病)也; 台,高迥(高远)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
① 思乡怀人 ② 感时伤怀 ③ 流寓他乡 ④ 羁旅行役 ⑤ 人生迟暮 ⑥ 体衰多病 ⑦ 望远寄怀 ⑧ 孤苦无依
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此联十四字之 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
抒 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人如何写悲?从诗中体 现“悲愁”的意象加以分析。
齐诵:小结前四句 首联两句,指明了时节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构成 一幅高远壮阔而又苍凉萧瑟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哀婉 凄凉的基调。 颔联写山景、江景,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 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悲怆。同时让人想到生 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杜甫生平
少年:出身名 门,裘马轻狂
中年:困顿十 年,入仕无门
晚年:忧国忧 民,贫困交加 评:杜甫一生大起大落、落、落、落、落、落……

《登高》ppt课件22张

《登高》ppt课件22张
南宋评论家罗大经认为此联抒 发了杜甫的八大悲愁,逐
“万里”:诗人远离家乡,与亲人音讯隔绝。(远离家乡) “悲秋”:秋季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给人一种凄凉之感。 (感时伤怀) “作客”:客居他乡。(漂泊他乡)
悲 “常作客”:客居他乡时间之久,悲上加悲。(漂泊长久)
这两句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之间暗含了什么关 系吗?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无穷大:无边 落木 无穷小:渺小的老者
广阔的时空 渺小的个体
落木vs萧萧 长江滚滚

猿啸
雷霆之力 老儒的无力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落木——由树及人。看到落叶飘零,想自己已到 生命的晚秋,有生命短暂之感。
• 长江——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大江 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课后作业: 1.完成下一页PPT上的理解性默写; 2.背诵并默写本诗; 3.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以杜甫的身份,将 本诗改写成一首现代诗。(几句都可以)
⒈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的感慨, 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 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⒉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 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年”:一辈子,晚年。(人生迟暮) “多病”:百病缠身,病痛对身体的折磨。(疾病缠身) “登台”:之前说过是九月九的习俗。(思念家乡) “独登台”:祈求长寿的竟是孤单一人。(孤苦无依)

《登高》复习课件

《登高》复习课件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问1:哪个词语能集中表现秋天典型的特征?
问2:这一联,从描写的角度来看,应是什么?
仰视与俯视结合的景象描写。
问3:你怎样理解这一联所用的词语特征?
“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 度;“不尽”,拓展了长江的勃大,“滚滚来”,又渲染了激流的 态势。
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 江边的深秋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意境深 沉,含蓄不尽;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诗薮》云:“杜‘风急天高’一章五十 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 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 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 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 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杜诗 镜铨》:“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 七言律诗第一。”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问1:这一联哪一词语能把景与情联系起来?
问2:你怎样理解这一联所用的词语特征?
“常作客”,则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活。“独登 台”,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 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 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极为沉重。秋天不一定可悲, 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得想到自己沦落他乡、 年老多病的处境,故而生出无限悲愁之绪。此联的“万 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 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 样,推徘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处, 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了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加 了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了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 使诗意更见深沉。
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 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 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 脉搏。并对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

《登高》ppt课件28张

《登高》ppt课件28张

3.抒怀励志,鼓舞人心。表达自我的人生 理想与胸襟抱负。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对历史上或现在的事件、时事及人物 的是非、成败、得失、进退的评价
上汝州郡楼 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尚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5.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重在表达英雄失路,报国无
草堂
杜 甫 旧 居
— 草 堂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三十五岁前):《望岳》 (涉世不深)
2、困守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忧国忧民)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
3、战乱流离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月夜》、《春望》、《羌村三首》、“三吏”、“三别”
如:《登幽州台歌》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如:《兰亭集序》抒发了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
登高诗---拓展阅读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诗---拓展阅读
《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诵读、理解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情 朗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登高》课件(共16张PPT)

《登高》课件(共16张PPT)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情 于

青衣2011.08.29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
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王国维


青衣2011.08.29
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于 这四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景 这首诗的意象,它们体现出诗人怎样的“悲愁”?
青衣2011.08.29


伍天

寓猿
啸哀

于渚





飞回
孤独无依 漂泊痛苦
青衣2011.08.29
意境 凄凉
落木 伍
无边
萧萧
生命之短暂

沉郁
寓 情
长江


不尽
滚滚
时间之永恒

高昂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青衣2011.08.29
诵读入境法

通过反复诵读,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甚至让自己化

身为诗人,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意象分析法

通过分析意向,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形象特征的词
语,体味情感。
青衣2011.08.29
是悲壮还是悲哀?

哪些景体现了“壮”?
问 题
哪些字本身体现了“壮”?
探 哪些事的细节体现了“壮”?


年,但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去世

《登高》ppt课件22张

《登高》ppt课件22张

颔联:
⑥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纷纷飘落的叶子让人感觉似乎所有的树木都进 入了生命的秋季,这肃杀之景不得不使身心交瘁的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 自己的人生也进入了秋季!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暂啊!
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 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 之情!
2.晚年多病,孤苦无依 “百年”即暮年,此时诗人已经55 岁 “多病”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诗 人身患肺病等多种疾病 “登台”即登高;古人登高常在九 月九日重阳节,带上亲朋好友,而 此时诗人却是独自一人!诗人的朋 友高适、救济他的朋友严武等都已 经离开人世,诗人此时孤苦一人漂 泊在外!
诗人仅为自己的身世而悲么? 3.国事艰难,壮志难酬
作业
1、收集杜甫诗歌中的名句,并把它积累起来。 2、选择诗句中你最喜欢的一句,用散文话的语 言描述出诗句的意境,要求不少于150
授课结束!再见!

知人论世,了解杜甫。
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见证者。
1.年轻的时候,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2.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10年忍辱和辛酸的经历 3.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 4.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安史之乱”,并因之流亡了四年 5.曾有被叛军扣留9个月受尽侮辱的经历 ;曾有从叛军营里逃出,由于直谏而被贬的经 历。 6.晚年,杜甫在成都凭借很难遮风挡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乡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 的救济 7.58岁时,客死舟中,一生坎坷
⑤鸟飞回:为何是盘旋着的鸟? 可能因为风大,风的猛烈,其实诗人的处境 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是何等的相似啊!
此诗中的鸟是一只还是一群好呢? 都可以:一只鸟正好是诗人的化身;一群,鸟的一群正好反衬诗人的孤单

《登高》ppt课件21张

《登高》ppt课件21张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河南巩县人,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
政思想,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
负。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三吏”
“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
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以古
的长江,诗人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3.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颈联十四字之间含有 八意,即八可悲。找一找有哪八层含义。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八 作客,羁旅(客居他乡)之愁也; 可 常作客,久旅(长期漂泊)也; 悲 百年,暮齿(晚年)也; 多病,衰疾(体弱多病)也; 台,高迥(高远)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
凡俗人如我辈,能做到中者已属上乘,于是,现在依稀明白,杜甫为何被 称为“圣”了。因为他对自然、对万物、对人,有一种近乎执迷不悟的爱, 无视自己的命运和苦难,无视自己的颠沛流离。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唐诗的江山》
7.结合你对《登高》的理解,说说此诗如何体现杜诗“沉郁顿挫” 的风格?
➢ (1)沉郁 ➢ 音韵节奏上,本诗用灰韵“ai”“a”的开阔,是雄壮,“i”的细薄,最后
归于压抑,雄壮和压抑在一起,形成沉郁的情感基调。 ➢ 内容主题上,无论是前两联写登高所见之景,还是后两联写登高所感,诗人
均将个体生命与时空交构,置于时间的无限绵延及空间的无边无际中,深沉 的宇宙意识,强烈的时空感受,蕴涵其中。其次,诗人将对个体生命的慨叹 纳入国家、黎民的视野,大大削弱了一己之私的内涵,从而具有了更为深沉 的情感内涵。悲秋而不孱弱,悲中有壮。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是杜甫去世前在四川夔州所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 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 的冠饰。
• 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
10
•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朗朗上口。尾联两句对偶 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 调中,表达出诗人抒发的感情。
.
7
笼罩全诗的是一种“悲”情, 请分析诗歌中哪些内容体现了“悲”?
.
8
• 塞下曲 王昌龄 •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 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
心弦。
•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
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
• 杜甫的《登高》一诗,被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古今七言律诗之冠”。下列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
登高·复习
1.理解性默写 2.诗歌鉴赏之客观题 3.诗歌鉴赏之诗歌思想、情感
.
1
学习目标:
•1.《登高》理解性默写 •2.《登高》客观题训练 •3.《登高》中所表现的“悲”的涵义。
.
2
• 1.杜甫一生长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 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本诗蕴含了诗人游历边塞时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 体分析(6分)
.
9
• (2015·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 残春旅舍
韩 偓①
•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 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
.
6
• 对《登高》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 “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 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但落笔 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3
• 对《登高》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 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 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
• 2.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 仍将向前之意。
• 3.《登高》中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方面描写长天近水,刻 画猿鸣鸟飞的凄凉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4.《登高》中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
是( )
•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 “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 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不尽”使“萧 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 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 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 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
5
• 对《登高》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练的语言,描写了秋天富有特 征的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表 现。 • B.颔联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 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 • 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颔联的“无边”“不 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 D.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诗人一生 颠沛流离,坎坎坷坷。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 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