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通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

1、四大文化系统:中华文化系统、印度文化系统、阿拉伯文化系统、西方文化系统。

2、对文化概念的理解:《易经系辞下》、程颐、宋濂、刘向《说苑指武篇》。

3、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4、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传统文化产生于农业时代,主要是指封建社会的文化。现代文化产生于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

首先,民族文化的发展,不能脱离在长期的共同地域、语言、心理等基础上所形成的民族创造精神。

其次,传统文化并非静止不变,传统文化一经形成,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更,其形式和内容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最后我们要知道中国文化也有负面,我们认识和弘扬优秀的,同时不回避了解其拙劣的并加以摒弃,避免被某种优秀所征服,避免被简单的道理说服。

5、地理环境 P5

6、农耕经济:考古发掘证明,在距今约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已见谷类遗痕或稻谷遗迹,发现了石镰、石锄等。

在南方的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立国的基础,也是传统文化赖以发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在中国北方则生活着游牧民族,发展着游牧经济。

7、传统农业模式风格特征:农民大多聚族而居、自给自足、安土重迁。

8、中国文化的基本有四大特征:人文性、包容性、伦理型、和谐型。(务实精神)

第一编制度文化

第一章经济制度

1、经济结构特点:1、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在经济结构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手工业只是维持生计的补充手段。

2、中国古代除农村封建土地所有制结构外,又存在城市经济结构。

3、出现游牧经济结构,占第二主导地位。

2、商品经济难发展的原因:1商品经济不能摆脱农业社会经济结构和牧业社会经济结构的制约

2,官商盛行;

3,城镇中形成的手工业行会制度,具有很强的封建性、家族性。

4商人经商致富后,往往喜好置田产、开当铺、或放高利贷使利润增值。

3、中国传统经济思想:重本抑末、重义轻利。 P24

第二章政治制度

1、秦朝以来所确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政体,延续了2000年之久,这种政体具有下述三个基本特征:1、君权至上

2、皇权不可转移,皇位父死子继

3、官僚系统庞大。

2、政治文明的成就:1、为君之方:亲贤远佞2、为政之道:倡导德治

3、治国之道:以民为本。

1、丞相制度:秦汉的三公制隋唐宋元的三省制明清的内阁制

2、监察制度:秦汉的御史制汉代中央设置御史制,为最高监察机构

唐代的台院制唐代以御史台为最高监察部门

明清的都察院制清朝仍以都察远院为全国最高监察机构

3、秦汉两晋南北朝地方官制

郡郡守县县长、

第四章宗法制度

1、家庭观念:血缘观念、门第观念、孝悌观念。

2、“五常”指的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种关系。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是五常的纲纪。

3、什么是宗法制度:所谓宗法,就是中国古代社会规定嫡、庶系统法则。

宗法制源于原始氏族时代,于商代逐渐形成,到周代逐渐完备。

首先确立了亲亲、尊尊的规则;其次,宗分大宗、小宗;第三,大宗、小宗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第四,礼对等级次序的维护。

4、宗法制度对国民性格的影响:1、倾心于安居乐业,缺乏创业意识。2、崇敬祖先3、尊重传统。

第五章科举制度

1、什么是科举:科举制度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选拔人才的取士制度,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延续至元、明、清。

2、古代的选举制度:1、世袭制(周代)

2、“选贤任能”制—1客卿制2养士制(战国时期)

3、察举制(汉代)

4、品中正制=九品官人制(魏晋南北朝)

3、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种,最受士人重视的是明经和进士两科。

4、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1、推动了与知识阶层的流动;2、促进了教育的发展;3、加强了儒家经学的发展;4、增强了诗文的创作

5、科举制度负面影响:1、思想的同化和僵化;2、主体意识的丧失。

第六章教育制度

1、春秋以前“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以后儒家“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2、汉武帝时在首都长安创办了太学,这是中国当时的最高学府。

3、太学中《论语》、《孝经》是公共必修课,《五经》是专业选修课。

4、南朝刘宋设立儒学、玄学、史学、文学四馆,学校按学科分类

5、私学制度:元明清三代,民间的启蒙教育也主要靠私学,分三类1、私塾;2、义学;3、专馆。

6、三大教育家、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7、蒙学读物:《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千家诗》

8、北宋初最著名的书院:朱熹讲学的白鹿洞书院,还在开办的岳麓书院。

9、古代教育思想:《论语》、《孟子》、《荀子》、《礼记》。、

1、婚姻的意义:1、传宗接代

2、祭祀祖先

3、增加劳力

4、防止男女淫乱。

2、古代婚姻的变迁:1、原始群婚2、血缘婚

3、伙婚

4、对偶婚

5、专偶婚5

6、“三不去”:妻子娘家没有人,没有归处不能去

和丈夫共同守过公婆丧事的妻子不能去

娶时男方贫贱,后来富贵,不能去

第二编物质文化

第一章服饰文化

1、服饰除了具有护体、御寒、美化等功能外,它又是职业标志、阶层标志、信仰标志和礼仪标志。

2、伏羲氏养蚕织帛,神农氏“教民桑麻以为布帛”。

3、中国早期的纺织材料除葛外,还有大麻和苎麻。

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据考古发掘,丝织生产肇始于距今约5000年前。

汉代丝绸的生产重镇北有齐鲁,南有襄蜀,其中蜀绣质地细密,花纹丰富,色泽艳丽,堪称中国服饰史上的珍品。成都也因集散蜀锦衣饰而得到“锦官城”的美名。

5、唐代发明了双面锦的制造法

6、宋元时期在丝织业中创造了织金工艺,锦缎中用金配色,称为织金锦。

7、明清南绣中的顾绣和北绣中的鲁绣、京绣,形成南北两派

8、棉花是西汉以后从非洲和印度传入的,南宋时,江南地区的棉纺织业已较普及。上海松江乌泥泾的黄道婆,就是元代从民间脱颖而出的纺织技术专家。

9、深衣的形制特点综合看来,深衣的款式是上窄、下宽、束腰、交领、右衽、直裾、宽袂(袖)、小祛(袖口)。

10、胡服本是适于骑射的戎装,其特点为上衣下裤,上衣的款式特点为直领、对襟、窄袖、开衩。

第二章饮食文化

1、饮食结构: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从采集经济中逐渐产生了农业,开始步入以种植和养殖经济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北方为代表的是粟作农业(河南斐李刚、河北磁山文化)南方为代表的是稻作农业(浙江河姆渡文化)。中国人形成了以谷物为主食,以肉类、蔬菜为副食的饮食结构。

2、“六牲”指马、牛、羊、鸡、犬、豕。

3、汉代从西域引进的园圃作物就有黄瓜、大蒜、苜蓿、石榴、葡萄、胡桃等。

4、食谱类著作:北魏的《崔氏食经》、梁朝的《梁太官食经》、南齐虞悰的《食珍录》、刘休的《食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韦巨源的《食谱》和吴自牧的《梦粱录》。

5、中国四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扬菜。

6、传说最早品尝茶树鲜叶并发现其解毒功能的是神农氏。

7、中国茶叶的原产地在巴蜀地区,战国时期传入长江中游地区,西汉至三国,传播到长江下游地区。

8、最早出现的酒:天然果酒。

第三章建筑文化

1、春秋末叶的《考工记》追述了当时都城的营造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