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二战后社会发展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二十年,美国经济经历了一段繁荣的黄金时代。
从1945年到1973年,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快速加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一步步提高。
让我们来看看这段历史,探究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一战和二战带来了经济崛起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在美国的经济中产生了重要作用。
一战使得美国成为了全球的工业巨头,因为欧洲各国都在战争中被摧毁了。
二战期间,美国的经济获得了一份最高的荣誉——为盟军提供物资。
此时,美国的产业框架已形成,包括工业、农业和服务业。
二战后,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了广泛的投资和改进,从而增加了生产力、效率和经济增长。
科技的进步人们还可以归功于科技的进步。
在二战期间,许多重要的科学和技术成果在美国得以发展,如电子、核能和计算机技术。
这些科技的发展不仅为国防和科学研究开辟了道路,同时也有益于其他领域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政策产生的影响。
在二战后的几十年,美国的社会政策保持了相对稳定。
确实,战后政策以创造更广泛的经济机会为目标,这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及其政策的影响是有关系的。
政策主要关注就业、工资、消费、税收和财政政策。
这些政策的改善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
资本主义发扬光大以上的因素产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这是因为美国的企业家和投资者在创业和资本市场投资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因此推动了经济增长。
1933年《新政》以来,美国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向其中间经济靠拢,从而削弱垄断。
这种市场模式提供了更广泛的机会和更大的市场竞争。
消费主义的兴起消费者信任市场的稳定,支持了市场经济,同时消费主义也开始盛行。
这是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购买行为推动制造商继续生产更多产品。
这种购买行为是被广泛的广告宣传所吸引的。
传统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媒体在促进消费主义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总之,20世纪中期的美国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战争和科技的启示、经济政策的改变、创新和创业以及消费主义的崛起都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美国民族主义在二战后的发展与影响
美国民族主义在二战后的发展与影响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了全球最为强大的超级大国,为了确保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美国政府极力推行民族主义政策,这种政策对美国国内和国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民族主义在二战后的发展二战后,美国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同时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实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使得美国在全球范围内都五光十色,国内也逐渐强化了对外交的控制和干预。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进一步推行了民族主义政策。
在最初的几十年里,美国民族主义主要体现为爱国主义和对美国价值观的信仰和拥护,同时对外国人士和移民有很强的排斥和歧视。
在60年代和70年代,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疲软的崛起,美国的民族主义也开始逐渐演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对外国人士和移民的歧视开始向非法移民和少数族裔人士扩散。
如今,美国民族主义更多地体现为本土至上主义和对全球化的抵制。
二、民族主义对美国国内的影响在美国国内,民族主义的推行带来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首先,民族主义的强化使得美国政府对外交干预和授权问题上愈发迅速,美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
其次,美国民族主义的普及也使得国内各种爱国主义和拥护美国价值观的组织和团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些组织和团体不仅推行了一系列反移民、种族歧视和排外主义的政策,还成为了美国政治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主义也对美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文化中的大量元素也受到了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对本土传统和价值观的强化,如各种爱国主义象征、美国文化武器等。
三、民族主义的国际影响在美国推行民族主义政策的过程中,其对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也愈加全面。
一方面,民族主义导致美国在国际问题上的倾向和政策获得了迅速扩大,同时也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美国的民族主义亦有很多质疑和争议,不少国家对美国民族主义的抵制和反对,亦产生了一系列国际问题和外交纠纷。
结语总之,美国民族主义在二战后的发展对美国国内和国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摘要】战后美国经济复苏开启了“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被定义为1945年至1970年间的经济繁荣期。
驱动美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包括战后重建、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制造业蓬勃发展,经济政策的支持提供了稳定环境,科技创新推动了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劳动力市场状况良好。
这一时期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也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影响。
这段“黄金时代”不仅是美国经济史的辉煌一页,也是全球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关键词】战后美国经济复苏, 黄金时代, 驱动因素, 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政策支持, 科技创新, 劳动力市场, 美国经济影响, 持续发展动力, 全球经济格局。
1. 引言1.1 战后美国经济复苏战后美国经济复苏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的阶段。
战争结束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迅速转变为全球经济的领导者。
战后美国经济复苏的主要特点包括工业生产迅速增长,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等。
在战后的几年里,美国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的趋势。
战争期间美国经济曾经处于动荡状态,但是随着战争结束,美国经济开始步入稳定增长的阶段。
战后美国经济复苏的原因主要包括战争带来的大规模需求、美国工业实力的增强、政府对基础设施和产业的支持等。
在战后的几十年里,战后美国经济复苏持续加速,美国经济从世界战略中心转变为经济强国。
这个时期的美国被称为“黄金时代”,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战后美国经济复苏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大跃进奠定了基础,也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2 “黄金时代”的定义黄金时代,是指二战后美国经济出现的繁荣时期。
在这个时期,美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增长,并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强大的实力。
这个时期的特征包括高度的经济活力、低通货膨胀率、快速增长的生产力、高就业率和相对稳定的金融市场。
在“黄金时代”,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引领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
二战后美国各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启示
考点:二战后美国各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启示1.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时期发展特点原因20世纪50—60年代持续发展,出现战后的繁荣。
美国经济实力强大;战后广阔的国际市场;新科技的推动;稳定的政局,20世纪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进入“滞胀”时期中东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济形势逐渐好转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20世纪90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改革社会经济;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2.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利用科技创新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要调整经济政策,防范经济危机;注意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合理配置;要有稳定的国内环境等。
例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①新经济时代②迅速繁荣时期③持续调整时期④危机和滞胀时期A.④①②③B.③①②④C.①③④②D.②④③①答案:D解析:题中所述的发展时期,具体时间分别是:①新经济时代——20世纪90年代;②迅速繁荣时期——20世纪50—60年代;③持续调整时期——20世纪80 年代中后期;④危机和滞胀时期——20世纪70年代。
故选D。
例题2下列图表中,最能反映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是()答案:A解析: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总体上是发展上升,但20世纪70年代出现危机,进入滞胀时期,经济发展下降,之后再缓慢回升,图示A反映了这一状况,故选A。
1.以下表格反映的是战后哪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情况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西部和南部发展尤为迅速。
20世纪70年代出现负增长和“滞涨”现象。
20世纪80年代经济好转,但负担加重。
20世纪90年代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仍然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国家。
A.美国B.中国C.日本D.苏联2.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处于()A.持续发展时期B.危机时期C.调整时期D.新经济时代3.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国际地位的提高B.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政治经济实力大增D.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创造经济发展环境4.分析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以下说法不相适应的是()A.要利用高新科技推动经济的发展B.要不断地调整经济政策C.要实现从农业到工业发展的转型D.要有稳定的国内环境1.【答案】A【解析】。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指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至1973年的时期,这一时期美国经济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和繁荣,被认为是美国经济史上最为辉煌的阶段之一。
战后的美国经济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从军事工业的转型到基础设施建设,再到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
以下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几个主要特点:1. 经济复苏和巨大的增长: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迅速从战时经济转型为和平经济,并在1945年至1948年间迅速恢复。
战争期间的技术创新和军事需求,为战后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此后,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8%,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2. 科技革新的推动:战后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航空航天领域。
这些创新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加。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得信息处理和数据分析变得更加高效。
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3.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战后美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包括公路、铁路、桥梁、水力发电、供水供电等项目的建设,为经济提供了扩张的空间,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4.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战后的美国经济繁荣也促进了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
从农村地区涌入城市的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城市和都市地区的扩张。
这一现象也引发了住房建设的热潮,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5. 消费升级和娱乐业的兴起:随着经济繁荣,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消费升级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家庭购买力的增加带动了家电、汽车、家具等产品的销售。
娱乐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电影、电视、音乐等文化娱乐行业蓬勃兴起。
6. 高度组织化的劳工力量:战后美国的劳工力量相对组织化,工会的势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工会的谈判力量和工资保障,为工人争取到了更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
这也推动了消费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发展。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在1973年石油危机后逐渐减缓,并最终转向了不同的轨道。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1. 引言1.1 战后美国经济的兴旺战后美国经济的兴旺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在短时间内迅速复苏和快速发展的时期。
战后美国经济的兴旺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1945年,当时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站在了经济和军事的巅峰位置。
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工业转型,将生产重心转向了民用产品,这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复苏。
此时的美国正处于全球范围内经济最为强劲的国家,美国的产业系统和技术实力在世界上独具优势。
战后美国还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比如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大规模的经济援助和国内市场的扩张,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战后美国经济的兴旺是在战争的硝烟之后迅速走向繁荣,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给了美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机遇,也为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黄金时代”的定义“黄金时代”的定义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美国经济繁荣期。
这个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是因为在这段时间里,美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在这个时代,美国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和创造力,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繁荣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
“黄金时代”还体现在美国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上。
传统产业如农业和制造业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时高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也蓬勃发展,为美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黄金时代”的定义包括经济持续繁荣、生产力的快速增长、市场的繁荣和多元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等方面。
这个时代被认为是美国经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为美国经济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经济复苏和发展经济复苏和发展是战后美国经济“黄金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重建任务,但是在政府的积极干预和私人企业的投资下,美国经济很快实现了迅速的复苏和发展。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文章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在西方国家中确立了霸主的地位。
随着国际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战略常有变化,但其基本目标都是维护美国的霸权。
美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全球战略是:一、全球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从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称霸于整个世界,其全球战略具有鲜明的扩张性、进攻性、侵略性。
杜鲁门政府(1945——1953)上台以后,面对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的局面,很快修改了罗斯福设想的大国合作政策,制定了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
其基本内容是:(1)以原子弹和美元为坚强后盾,同苏联实行全面对抗,对东欧进行颠覆,在中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进而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
(2)建立资本主义阵营,实行“马歇尔计划”、“占领地区救济资金”和“经济复兴资金”,在经济上扶植西欧、日本;通过分裂德国,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建立“北约”和缔结《日美安全条约》,形成西方军事联盟。
(3)在亚非拉广大地区,通过签订《西半球防务条约》和建立“美洲国家组织”来巩固它在“后院”的统治,通过所谓“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支持亲美独裁政权,推行新殖民主义。
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政策基本没有离开“遏制”苏联这一基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在朝鲜战场失败后,力图用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提出了“解放战略”、“和平取胜”战略;在军事上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对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大肆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加紧向印度支那、中东和拉美地区渗透。
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969),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肯尼迪政府确立了“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把对抗与缓和两手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对苏联、东欧进行经济、文化渗透,同苏联一起攻击中国。
二战后美国社会的变革与新文化
二战后美国社会的变革与新文化二战后的美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发生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还铸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化。
在这个时期,美国社会开始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有着更广泛的文化影响和更独特的艺术生产。
二战后,美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和财富。
这种繁荣带来了一个更加富有的社会,也让更多的人有了机会享受更多的文化生活方式。
这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导致了一种全新的文化,这种文化将二战前和二战后的美国分隔开来。
在这个时期,美国的音乐、电影和文学开始流行,成为了全球传播的文化符号。
音乐产业开始崩溃,音乐和流行的确切内涵开始受到更多的解释和学术研究,从而衍生出一种新的文学流派-非虚构文学。
这种文学不再是虚构的,而是纯粹的真实性体现。
例如村上春树,他将自己的人生故事,以小说的形式自然形成了一种非虚构文学的风格。
而在电影领域,由于技术的进步,电影制作变得更加侏罗纪,电影制片人们开始关注表现出更加真实丰富多彩的故事。
这个时期电影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形式 - 彩色电影。
同时,电视作为一种全新的传媒技术在二战后也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
1970年代初,情境喜剧和戏剧成为了电视转播节目的主流,凡事涉及的广播频率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1980年代,戏剧性影集的参与程度也达到了新的顶峰,这使得电视成为了美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形式之一。
社会上显而易见的文化变化表现在了服装和语言的变化上。
服装就像其他文化类别一样,正在慢慢进化。
女性的服装由短裙变成长裙,男性的服装也由短裤和运动服慢慢转变为西装。
一些人认为,服装在二战后的变化代表着人们对战争前对鲜艳亮丽的衣服和相对保守的服饰的反感。
语言无疑也经历了较为显著的变革。
在这个时期,非常规的词语和语法结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一些单词和短语比如“cool”、“hip”和“hang out”都是为了表达肯定和钦佩的情感。
而现在,这些词汇已经成为了常用的表达方式,代表了一种新的自我依据文化的方式。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开始了一段长达数十年的经济扩张,这被称为“战后繁荣”或“美国经济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高速增长、高度就业和大规模的技术创新。
首先,美国在战后经济中迅速恢复了工业和农业生产。
这是由于战后美国在全球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并在战争期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技术实力。
战争创造了一个巨大的需求,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同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其次,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政府的积极干预和支持。
政府聚焦于经济复苏和工业发展,并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为了提高生产力和刺激经济增长,政府推出了“美国经济中心”的政策,将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现代化。
此外,政府还支持国内市场,并通过贸易政策和关税等措施提升本国产品的竞争力。
第三,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战争期间,美国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科技研究和开发,如原子弹、计算机、航空航天技术等。
战后,这些科技成果得以民用化,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例如,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并催生了新兴产业如电子、通信和软件开发等。
此外,经济的全球化也成为战后美国经济的重要特征。
战后,美国通过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扩大了对外贸易和投资,成为全球的经济引擎。
美国企业也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建立了全球供应链和生产网络。
这种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也为美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市场。
然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经济增长的不平等性加剧,财富和收入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导致社会分化和不公平。
其次,70年代以来,全球竞争加剧,美国经济面临来自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压力。
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转移给部分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失业和贫困问题。
在总体上看,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然而,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二战后美国内政的变化
二战后美国内政的变化推荐文章秋季防御作战相关资料热度: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热度:古印度的历史发展热度:近现代历史知识点热度:法国贝洛森林战役热度:战后美国内政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 第一阶段: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的恢复与过渡期,奉行凯恩斯主义,干预主义继续发展,领导战后新技术革命,美国经济在生产、贸易、金融等领域都确立了世界性主导地位,社会福利与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创造了“丰裕社会”、“黄金年代”的景象。
不过,这一时期,美国仍然局限于自由竞争体制内,并未像西北欧国家那样建成福利国家体制,同时,政治上出现短暂的极右势力的泛滥,社会反抗运动初步兴起;杜鲁门的“公平施政”政策:1945年4月,杜鲁门继任总统,推行所谓“公平施政”的社会经济政策:第一,《1946年就业法》,联邦政府协助增进就业;第二,实行廉价民用住宅建造计划;第三,扩大社会保险范围,提高最低工资限额;第四,扶植农业。
此外,杜鲁门还提出了关于实行国民健康保险等法案,但未被国会通过。
“公平施政”是罗斯福新政在战后初期条件下的继续,但成就有限,美国仍然维持着自由竞争体制的基本形态。
艾森豪威尔的“中间道路”: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力图走一条介乎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和新式的国家干预之间的“中间道路”,即所谓“现代共和党主义”。
一方面试图通过削减开支、平衡预算、减少政府干预等共和党的传统做法抑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沿袭并发展了民主党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如扩大社会保险范围、提高救济金额、放宽退休年龄、通过民权法(1957)和国防教育法(1958)。
“中间道路”是传统的共和党主义和罗斯福新政的折衷,是在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问题上的折衷调和。
麦卡锡主义:战后初期,美国政治出现过一个短暂的极右思潮泛滥的时期,麦卡锡主义的形成是顶峰。
1950 年2 月9 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发表演说,声称共产党力量已渗透到美国政府机构内部,要求清洗。
在社会右翼势力和共和党人的支持下,麦卡锡对杜鲁门的民主党政府发起攻击,在美国社会中掀起了一股极右潮流。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实力的国家之一。
战后,美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成为当时全球最富裕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本文将探讨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分别从战后重建、经济自由化和科技创新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战后重建战后,美国经济面临重建的巨大任务,但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作为战争的胜利者,美国在战后借助其强大的产业基础和技术实力,在国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重建。
首先,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例如通过实施战后总统杜鲁门的“平等机会法案”,为战争退伍军人提供教育和住房补贴,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其次,美国政府还通过推动扩大就业和减少税收等措施,刺激了消费和投资,促进了经济复苏。
经济自由化二战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自由化的政策和措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首先,美国政府通过降低关税和限制贸易壁垒等举措,促进了贸易的自由化,扩大了美国企业的市场份额,推动了经济增长。
其次,美国政府也放宽了对企业的管制和监管,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加强了市场竞争,激发了创新和创业的活力。
此外,美国还积极推动外资进入和国际投资,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和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科技创新二战后,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战争期间,美国在军事技术和工业生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战后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民用领域,推动了经济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美国政府也加大了对科研和教育的投入,建立了一系列的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培养了大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推动了科技创新的不断涌现。
在这一时期,美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技突破,例如电子计算机、核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有效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总结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战后的重建、经济自由化和科技创新。
战后重建为美国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刺激了经济复苏和发展。
经济自由化为企业提供了自由的生存空间,推动了市场竞争和创新活力的释放。
二战后美国社会保障发展历史简括
二战后美国社会保障发展历史简括美国现代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已经走过了70个年头,它植根于美国现代经济机制,已经成为影响美国现代化进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它起着美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护器作用、稳定美国社会需要的安全阀作用和美国各阶层及利益集团调整关系的调节器作用。
另一方面这一制度在运行中积累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它既有罗斯福、杜鲁门、肯尼迪、约翰逊等民主党政府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中带来的老问题,又有艾森豪威尔、尼克松、福特、里根、老布什共和党政府收缩社会福利保障政策中造成的新问题。
一般地说,1935年8月14日社会保障法的颁布奠定了美国现代福利保障制度的基础。
从杜鲁门政府到约翰逊政府的1/4世纪是罗斯福福利保障政策的继续和完善时期,由尼克松政府到里根、老布什、克林顿政府的1/4世纪则是美国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调整时期。
70年代以来的调整,体现了和罗斯福新政不大雷同的政策模式,它虽然承继了新政加强联邦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和实行福利保障社会化的基本精神,但着重注意的是要纠正新政以来的政策弊端,并在新的条件下,强调发挥州和地方作用,限制联邦政府在福利等方面干预过度的思想。
克林顿政府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不是惠顾被遗忘的下层,而是如何在安抚中产阶层的前提下适当照顾好下层,是在保障安全阀作用下解决费用过多、管得过宽、效力不大的问题。
克林顿政府时期在夹缝中求改革,试图缓和美国医疗利益集团的垄断、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和医疗手段现代化导致的医疗费用的大幅度上涨,推行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然而未能如愿;不过在改革家庭福利保障上好不容易通过了限制领取联邦福利金的福利改革议案。
它结束了自1935年以来联邦政府对穷人的没有限制的福利补助,规定多数贫困家庭享受福利救济补助的时间不得超过5年;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在接受福利补助的两年内必需参加工作;对穷人的食品券补助作了明确限制,规定有工作能力而又不抚养孩子的人在三年之内只能领到的食品券补助;对新移民在头五年内不能领取食品券,也不能领取残疾补助。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第一阶段:1945-1973,经济持续发展(发展的黄金时代)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执政时期第二阶段:1974-1982年,经济衰退时期,危机与“滞胀”尼克松、福特、卡特执政时期第三阶段:1983-1990年,调整复苏期,经济持续低速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显著降低,但债务负担沉重里根执政时期第四阶段:1991-2001年,改革繁荣时期,经济持续稳定繁荣调整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克林顿时期战后的西欧和日本1、英国实行“混合市场经济”(1)形成时期:1945-1979政策: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特征:①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②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③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2)初步发展(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货币主义政策(3)进一步发展(2009以后):“多市场,少政府”成为其经济发展的趋势。
2、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1)背景:二战后,政府干预力度加大(2)方针: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3)方式: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4)手段:财政、税收、价格(5)影响:法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3、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1)建立:1949年,阿登纳政府废除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
(2)特征:①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3)结果:成为西欧经济的“炼头”4、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1)背景:二战后初期,实行统制经济体制(2)形成:2005中期以后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3)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4)结果: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经济状况。
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与历程
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与历程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战争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别从国际政治格局和历程两方面来探讨二战后的国际政治。
一、国际政治格局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分为两极和多极。
1、两极格局在战争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了全世界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
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都非常强大,而苏联则在军事和政治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因此,美国和苏联分别带领着西方和东方两个阵营,构成了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
2、多极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
欧盟、中国和日本等强国崛起,使得国际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各个国家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依存程度不断提高。
二、历程二战结束后,历经了很长时间的恢复和重建。
1、战后恢复和重建二战后的欧洲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为了重建战争中受到了极大创伤的国家,各国采用了大规模的重建计划。
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为欧洲提供了巨额的经济援助,帮助欧洲国家重建国家基础设施和经济体系。
2、冷战的爆发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矛盾就开始加剧。
美国走向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而苏联则坚定地实行共产主义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之间的分歧逐渐变得难以调和。
1947年,美国的杜鲁门总统发表了“杜鲁门主义”,明确表示要对抗苏联的扩张,推动西方阵营的统一,这种状况持续了整整四十年,称为冷战时期。
3、全球化与多极化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化成为了一个趋势。
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经济体系,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程度不断提高,国际政治格局也因此变得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
经济和紧密联系,出现了一个不同于冷战时期的多极格局。
4、后冷战时期1989年苏联解体,这标志着冷战结束了。
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各国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更加深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次世界⼤战后主要国家的发展变化2019-10-23【专题概述】第⼆次世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西欧各国⾛向联合,欧盟成为世界上最⼤的经济体;⽇本经济持续⾼速发展,成为第⼆号资本主义经济⼤国;苏联通过⼀系列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最终⾛向解体;东欧各国为摆脱斯⼤林模式,也进⾏了社会主义改⾰,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结果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改变;亚⾮拉各国为争取国家独⽴和民族振兴进⾏了不懈的努⼒。
【复习⽬标】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知道欧洲联盟。
简述战后⽇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主要史实。
了解赫鲁晓夫改⾰。
知道⼽尔巴乔夫改⾰和苏联解体。
以匈⽛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运动。
通过印度独⽴、“⾮洲独⽴年”、古巴⾰命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的⽃争。
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盾的复杂性。
【知识梳理】⼀、⼆战后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1.美国的发展时间表现原因20世纪五六⼗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繁荣景象。
①拥有⼴阔的国际市场。
②⼤⼒发展科技教育,充分利⽤⾼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业的⽣产技术,发展新兴⼯业和军事⼯业。
③政府采取措施,改善⼈民⽣活,创造⽐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20世纪七⼋⼗年代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
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经济缓慢回升。
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逐渐好转。
①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弊端⽇益显露。
②中东产油国⼤幅度提⾼⽯油价格,引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
20世纪90年代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展速度名列西⽅发达国家前列,进⼊了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新经济时代。
①美国政府进⾏社会经济改⾰。
②加⼤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发展。
③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2.欧洲的联合(1)恢复和繁荣表现: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各国的⼯业⽣产已经⼤体达到甚⾄超过了战前⽔平;50年代⾄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初中历史二战后美国的发展有哪些
初中历史二战后美国的发展有哪些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下来,世界都是满目疮痍,由于美国本土远离二战战场,使得美国确在二战中崛起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历史二战后美国的发展,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历史知识点:二战后美国的繁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唯一的超级大国,称霸资本主义世界。
美国的经济势力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资本主义工业产值中占有重要地位;2.在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中占有重要地位;3.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额比重占重要地位;4.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中占支配地位。
1.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2.原因: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科技成果,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3.表现(特点):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繁荣景象。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共同特性: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作用;2.各国推行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领导;3.注意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提高国家科技水平;4.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给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1.战时积累的大量工业生产需求;2.有效的经济措施;3.战后对外的经济扩张:(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3)马歇尔计划开拓欧洲市场;(4)第四点原则开拓第三世界国家市场。
4.新的科技革命的促进作用。
美国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第二阶段,面对危机与“通胀”,经过调整,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第三阶段,通过调整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初中历史知识点:70年代美国的危机和经济调整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地位和影响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地位和影响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经济和军事强国之一。
其独特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以及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使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1. 经济领域美国在战争期间积累了大量的经济财富和科技优势,战后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美国的经济制度包括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具有高度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资目的地,引入大量的外国投资资本,使得美国的经济繁荣昌盛。
2. 军事领域在战后的几十年里,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军事国家之一。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技术和装备,拥有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
美国还拥有高度训练有素的军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响应和干预各种军事事件。
3. 文化领域美国影响全球的文化和艺术领域。
美国的电影、音乐和电视节目流行于全球范围内,成为世界流行文化的代表。
美国的文化产品具有高度创新性,吸引着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者和观众。
4. 国际关系美国在战后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国际主导者之一,推动了世界各地的政治和经济发展。
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资源,推动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大量的援助和支持。
5. 挑战和困境尽管美国在战后发展成为了全球强国,但它也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境。
例如,经济活力和创新性的下降,世界地位的相对削弱,持续存在的社会问题和民主退步等等。
这些挑战意味着美国需要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上重新思考其外交政策和未来发展方向。
总结: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了全球最强的经济和军事国家之一,并具有广泛的文化和政治影响力。
尽管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力量之一,其影响力仍在不断扩大。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一)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繁荣--危机与调整—持续稳定增长)a 二战初期,美国推行中立政策,大发战争横财,军事工业迅速发展;b战后初期,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取得了统治地位,经济一片繁荣;c 70年代,欧共体国家和日本迅速崛起,中东国家展开石油斗争,美国经济陷入危机;80年代,美苏争霸激烈,美国大力发展高技术军事工业,债务负担沉重,经济发展受阻;d 90年代,为了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占据绝对优势,美1、战后的繁荣原因:①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③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力的经济发展环境。
2、危机和经济调整原因:①经济发展弊端显露;②受到1974-1975年经济危机严重打击;③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负债国)3、新经济(知识经济)的出现原因:①改革社会经济;②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③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总结: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a出现繁荣,七八十年代遭遇危机与通货膨胀,90年代持续稳定发展,21世纪初又发生经济衰退,这显示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b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仍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是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
c、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高。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1、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根本原因);2、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主要原因);3、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4、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5、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
(二)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1、欧洲的联合(1967年成欧共体,1993年欧盟,说明欧洲一体化的趋势)欧洲联合的原因:a、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国际地位,避免成为超级大国的附庸;b 为了加强交流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与全球战略摘要;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第二阶段,面对危机与“通胀”,经过调整,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第三阶段,通过调整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其次,二战后,西欧受到重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成由美国和苏联主导的两极格局。
强大的军事与经济实力使得美国致力于构建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和政治体系,制定全球争霸战略。
关键词;美国经济二战后全球战略1战后的美国经济1.1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及其特点1.1.1美国的经济发展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
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
从1955至196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
虽然在同一时期西欧各国和日本的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赶上了美国(法国为5.7%、联邦德国为5.1%、日本为7.2%、英国为2.8%),但是战后美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仍占有优势地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美国经济曾经出现连续106个月的持续增长,这一记录直至90年代出现所谓的“新经济”之后才被打破。
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表现在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
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
虽然美国没有在战后实行工业国有化,其经济体制仍保持着较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
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美国政府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战后科技革命的需要。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对新科技产业部门的投资风险高,因此战后美国政府就主动出面承担起对这些部门的投资任务。
美国政府在战后对经济的干预还表现在,为了维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另一方面对某些美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1.1.2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系列新特点。
首先,从50~6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黄金时代”。
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过“黄金时代”的发展从1961年的5 233亿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 634亿美元;1965~1970年美国的工业生产以18%的速度增长。
1970年美国拥有世界煤产量的25%,原油产量的21%,钢产量的25%。
1971年美国拥有汽车1.11亿辆,83%的家庭至少拥有一辆汽车。
1970年美国农产品比1950年增长了2倍,一个农民能养活47.1个人。
战后美国经济增长出现“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为:联邦政府对经济加强了干预;为应付冷战而加强的国民经济军事化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增长;战后技术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利用战后的经济优势地位,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充分利用国外的廉价资源,其中特别是石油资源,从而极大地获取高额利润;战后美国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当稳定。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向西部和南部转移。
美国传统的工业区在东北部,随着战后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没有传统工业负担的美国西部和南部,由于拥有新兴工业的原料——石油而特别适宜于诸如飞机制造业、石油工业和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西部和南部的新财团也骤然兴起,在经济乃至政治上与传统的东北部财团形成激烈的竞争。
美国的政治权力不再由“多雪地带”的东北部独占,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开始分享政治权力。
现代跨国公司在美国兴起。
战后,现代跨国公司首先在美国获得空前的发展,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现代跨国公司首先在美国飞速发展的原因是:(1)美国在战后凭借其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地位,掌握了世界经济的领导权。
美国的垄断企业因此可以自由地向海外扩张,充分地利用全球资源和世界市场,通过直接投资,以投资代替出口,扩大并保持在世界市场上的绝对份额,从而赢得高额利润。
(2)美国政府对待企业特别是对待大公司采取十分宽容的态度。
拥有巨额的资本、广泛的经营范围,并且其业务经营强调“全球战略”,因此可以获取庞大的利润。
三美国采取的经济措施鉴于美国经济目前的复杂局面,美政府不敢轻言宏观经济政策方向调整,未来可预见的时间内,美国经济政策总体是偏于宽松的。
目前财政货币政策双宽松的局面不会做大的调整,今年底以后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可能转向“紧财政、松货币”的适度性扩张。
一方面,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受制因素越来越多,虽然尚不至于马上出现由松转紧的变化,但美经济刺激政策到今年底结束后,明年推出新的刺激措施的可能性不大。
美财政部已提出建议,从2011年开始采取措施,以便将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由2012年的5%降到2015年的3.5%。
这些措施包括:三年内冻结所有的非债券性任意消费;终止布什政府实施的对高收入家庭房屋减税的政策;设立一种银行责任收费;急剧减少在伊拉克的活动。
另一方面,虽然受到流动性增强导致通货膨胀压力隐患加大的威胁,但是美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可能仍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听证会发表半年度货币政策证词时表示,鉴于美国经济前景仍然“异常不确定”,因此仍有必要维持0—0.25%的超低利率,且将继续实施“相当长时间”。
伯南克特别强调,如果美国经济无起色甚至恶化,美联储已准备好采取“新刺激措施”,以维持经济复苏。
伯南克称“仍有多项选择”,并勾勒了4大措施,包括下调银行存放在美联储的超额准备金利率,以及购买新资产。
然而,西方宏观经济学在2l世纪的发展声明,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出现。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必然会发生变化,甚至是可以被称为“革命性”的变化。
但是,这些变化并不意味着一些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将由此退出历史舞台。
在以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它们也许还台以新的形式再现,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再现另外,伴随着研究方法的创新和某些分析工具的突破性发展,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观点也在不断地深化,并且既表现出同原有传统的某些分化,也显示出同原来对立面之间的某种“趋同”迹象。
从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趋势中,不难看出,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一直是随着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和理论与政策方面的争论而发展深化的。
经济不断发展,现实不断对原有经济理论和政策提出同题和挑战。
综合起来看,今后一个时期,美将实施中性偏适度向紧的财政政策,搭配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政策总体仍偏宽松。
而这种总体宽松的经济政策导向,目的是要在以下三个领域有所作为。
一是实施失业救济;是恢复住房需求;是刺激汽车消费2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变化2.1制定全球争霸战略二战后,西欧受到重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成由美国和苏联主导的两极格局。
强大的军事与经济实力使得美国致力于构建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和政治体系,制定全球争霸战略。
2.2实施全球争霸战略在政治上美国主导构建了雅尔塔体系,并成立联合国、建立由五大国为主的安全理事会,维护其在全球的政治霸权地位。
在经济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并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贸易方面保留了关贸总协定,成为后来WTO的雏形。
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冷战开始,美国通过实行“欧洲复兴计划”与扶植日本以遏制苏联经济。
美国始终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通过广泛的安全承诺稳定资本主义内部的经济政治秩序和相应的国际关系。
美国遂以遏制苏联扩张为由与西欧缔结军事同盟——北约,意识形态上的共同性加强了西方世界的团结,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确立了它在联盟内的军事和政治领导地位。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后,苏联发愤图强,大力加强军备,迅速取得了与美国的战略均势,并于70年代初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对美国发起挑战。
在苏联咄咄逼人的全球攻势面前,美国处于全面的战略守势,不得不承认多极化的存在。
70年代初,西欧(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和日本经济崛起,与美国经济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夹缝中生存的第三世界国家也组成了多个经济政治集团,反对霸权主义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1991年,苏联解体结束了美苏两极的战略均势,国际体系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苏联解体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全球化,确立了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全面优势,美国支配下的单极世界开始形成。
然而,雅尔塔体制下压抑的各种矛盾在冷战后相继爆发,民族主义和宗教势力蓬勃兴起,热点地区不断闪现,世界局势动荡不定,特别是中亚和中东这类地缘政治敏感地带和世界能源基地的不稳定,既威胁到国际秩序的稳定,也会促使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加强军备,发展强大的海外投送力量来维护经济和军事安全。
这势必将构成对美国权力的挑战。
地处远东的东亚大国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逐渐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被美国视为对其未来世界领导地位和在东亚地缘战略利益的挑战,美国从外交现实主义和地缘政治出发,对尚未纳入其主导下的远东国际秩序的新兴强国必然要加以遏制。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对中国的军事侵扰和战略包围步步升级,中国的发展环境和国家安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美国作出战略调整,以各种形式巩固自己的霸权与世界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但单边主义始终未变参考文献:1.汪荣有,胡伯项。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安徽大学出版社2.吴伟。
美国经济与电信发展,苏州大学出版社。
3.世界历史,人民出版社4乔纳森,休斯。
美国经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