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及答案(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及答案(人民版)

必修一(政治史)期末综合测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一)基础知识题(每题2分,40分)1、在原始社会时期,贫富分化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A、产品的积累B、交换的扩大C、生产力的发展D、剥削的产生2、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A、中书省和门下省B、门下省和尚书省C、政事堂和门下省D、中书省和尚书省3、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A、法家思想的影响B、儒家思想的影响C、皇权意识的增强D、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4、一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此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1840年B、1860年C、1895年D、1901年5、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C、列强在华利趋于一致D、该政策不影响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6、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

”它颂扬的是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7、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

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

”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8、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9、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10、当今美国交替上台执政的两党是①民主党②自由党③共和党④联邦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1、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A、平民的民主B、贵族的民主C、奴隶主的民主D、国民的民主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历程,导致其曲折反复的根据原因是A、新贵族具有保守性B、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发展水平不高C、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D、资产阶段缺乏斗争经验13、“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期末检测卷(一)Word版含答案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期末检测卷(一)Word版含答案

期末检测卷(一)(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右图是江苏丹徒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王将宜地封给一个贵族,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

由此可知,该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A.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B.说明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C.反映了周天子的权威削弱D.体现了周王对功臣的重视2.下图是《我国古代秦朝政府的组织结构图》。

它所反映的本质特征是()A.中央官员互相牵制B.实行皇位世袭制度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3.《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B.明朝丞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C.明朝内阁承担了丞相的职能D.明朝的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4.下图中的人物和舰船曾经参加了中日之间的一次重要海战。

在这次海战中()图一邓世昌图二冲向敌舰的致远舰A.日军率先逃离战场B.清朝军民奋起抵抗C.清政府“避战保船”D.北洋舰队丧失主力5.有一首山歌唱道:“朱毛红军到古田,工农当家掌政权……朱毛红军到古田,一人分到十担田。

”这首山歌反映的历史时期应是()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6.下表是《1937~1942年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

它所反映的现象是()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B.国民党军为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C.国民党领导抗战取得了伟大胜利D.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7.右图是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百年纪念》邮票一套4枚中的一枚,以下关于这枚邮票的表述正确的是()①这套邮票发行于1953年②反映出与清政府相对峙的农民政权的建立③反映出一场达到最高峰的农民起义的史实④反映出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8.右图是1912年1月在浙江杭州出现的一幕情景。

人民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人民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人民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是标志着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的历史事件?A、北京人制造和使用工具B、山顶洞人学会用火C、黄帝打败蚩尤D、《汉谟拉比法典》颁布2、以下哪项不是秦朝在文化上的贡献?A、统一度量衡B、推广小篆C、实行郡县制D、修筑长城3、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C、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D、辛亥革命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4、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特点,错误的是()A、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主张个性解放C、主张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D、新文化运动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5、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最直接的结果是()A.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B. 手工业技术更加发达C. 城市商业活动更为频繁D. 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6、秦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行省制D. 世袭制7、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爱国主义精神 B)民主主义精神 C)科学精神 D)自由主义精神8、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三大改造”的直接目的是:A)实现社会主义制度 B)建立强大的国家工业体系 C)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D)解决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问题9、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提倡民主与科学B. 提倡白话文C. 提倡反传统D. 提倡文学革命 10、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总路线是()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D. 党指挥枪11、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实行了什么制度?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郡国并行制1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始于:A、汉高祖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13、以下哪项是中国首次以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名义发表的重要文件?A. 《联合国人权宣言》B. 《世界和平与合作宣言》C.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公报》D. 《五个常任理事国联合声明》14、以下哪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提出了自己的土地政策?A. 《苏维埃土地法令》B. 《中国共产党土地法大纲》C. 《解放区土地改革条例》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5、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措施最能体现其改革的彻底性,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奖励军功,按照军功授予爵位和土地C、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D、实行连坐制度,增强对民众的控制与监视16、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1.华夏之域初仅限于鲁、晋、齐、郑、蔡、卫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诸国及行周礼的宋、陈等中原诸国。

到战国晚期,魏国人士托名大禹而作《尚书·禹贡》,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希望能够实现的政治区划。

“九州”的出现说明A.中华文明的不断扩展 B.走向统一是民心所向C.魏国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 D.宗法制度增强了民族凝聚力2.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之一是A.世袭制替代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皇帝制代替郡县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六部制3.汉初,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东西方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和冲突明显。

为此汉政府在东部分封诸侯王,从俗而治;在西部沿用郡县制。

这表明郡国并行制A.加强了君主专制B.有利于边患问题的解决 C.导致了国家分裂D.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4.唐代三省布局示意图如下,中书和门下两省位于皇城内,尚书省位于长安城中心。

由此可知,唐代三省布局A.加剧了中枢机构的不稳定性 B.形成了三省分权制衡体制C.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5.《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置院使二员。

同知二员,使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管勾一员,照一员。

”据此可知该机构A.基于旧有制度又赋予新的内涵 B.人员分工设置强化了中央集权C.掌有行政权、军事权和宣战权 D.是管理边各少数民族的机构6.明成祖创立“内阁”,阁臣有权草拟诏敕,行代言之职,建言献纳,备顾问之需。

人教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2025学年)

人教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干: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D. “一五”计划的实施2、题干:下列关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说法正确的是:A. 独立自主,反对任何外来干涉B. 走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C. 坚持独立自主,发展友好关系D. 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战略3、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行政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4、唐朝开创的选官制度是:A、九品中正制B、科举制C、世袭制D、推举制5、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隋唐时期农业技术有了显著进步B. 唐宋时期手工业发展迅速,产生了许多手工业者C. 宋元时期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D.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导致中国与外界经济交流减少6、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的思想B. 新文化运动起源于辛亥革命后,以反对封建主义为主要目标C.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文学革命,使白话文逐渐成为书面语D. 新文化运动期间,鲁迅的《呐喊》等作品成为文学的代表7、60年前的《骏马奔驰保和平》首次公开演奏即以雄壮的旋律和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得到广泛赞誉。

关于这次演奏对应的历史事件,下列哪一项最准确?A、抗美援朝B、新中国成立C、土地改革D、三大改造8、下列哪位历史人物在历史上从事过教育改革,被推崇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改革家?A、李鸿章B、康有为C、陶行知D、胡适9、以下哪项不是明清时期加强封建专制王权的主要措施?A. 建立明朝的厂卫制度B. 清朝设立军机处C.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D. 修改“一条鞭法” 10、北宋时期,下列哪一个事件最能体现中央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决心?A. 晏殊科举及第B. 赵匡胤陈桥兵变C. 铁钱的发行及统一币制D. 殿试制度的确立11、中国古代历法起源于哪个朝代?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12、汉朝哪种制度被用来选拔官员?A、科举制度B、察举制度C、九品中正制D、世卿世禄制13、以下古代文明中,最早提出“民主”概念的是:A. 古埃及B. 希腊雅典C. 古印度D. 古巴比伦14、下列事件与“文艺复兴”运动无关的是:A.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创作B.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C. 印刷术的普及D. 意大利佛罗伦萨兴起15、以下哪位是秦始皇时期著名的丞相,负责协助处理国家政务?A、李斯B、蒙恬C、赵高D、尉缭16、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实行了哪一项重要制度?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内阁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期末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2、2、以下哪位思想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启蒙之父”?A. 康有为B. 梁启超C. 谭嗣同D. 魏源3、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B.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终点是罗马C.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D. 丝绸之路的主要货物是丝绸和瓷器4、题干:下列关于明朝“海禁”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A. 海禁政策是为了防止海盗侵扰B. 海禁政策是为了保护国内手工业的发展C. 海禁政策导致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停滞不前D. 海禁政策促进了明朝对外贸易的繁荣5、题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其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A. 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 统一度量衡,便利经济交流C. 推行焚书坑儒,统一思想文化D. 建立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6、题干: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B.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C.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终点是罗马D. 丝绸之路的开辟主要得益于汉朝的张骞7、题干:以下哪项不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主要原因?A、土地兼并B、人口增加C、铁器牛耕的使用D、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8、题干:以下关于商鞅变法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废除了分封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推动了秦国统一六国9、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 10、题干:以下哪项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A.平均地权B.耕者有其田C.土地改革D.土地公有11、题干:以下哪项不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A.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标志着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C.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条件12、题干:以下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洋务运动是清朝末年的一场自强运动B. 洋务运动主要目的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C.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D. 洋务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结束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 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唐朝,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的政策?A. 统一文字B. 统一度量衡C. 推行郡县制D. 废除科举制度2、汉武帝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实行了什么政策?A. 分封制B. 郡国并行制C. 削藩策D. 推恩令3、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始皇通过武力征服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B、秦始皇是通过联姻的方式逐渐统一了六国C、秦始皇是通过分封制实现了对六国的统一D、秦始皇是在战国时期结束后的和平时期统一了六国4、以下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由司马迁撰写,共一百三十篇C、《史记》以人物为中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D、《史记》的撰写过程中,司马迁受到了严刑拷打,但并未因此中断撰写5、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措施,说法错误的是:A. 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 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C. 推广铁器使用,提高生产力D. 修筑长城,防御外敌入侵6、关于明朝郑和下西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B. 郑和的船队主要是为了寻找贸易机会C.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展示明朝海军实力D.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初期,持续了近半个世纪7、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形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成为土地国有制的代表形式B. 秦汉时期,小农经济开始成为社会基本经济形态C. 魏晋南北朝时期,庄园经济成为土地主要经营形式D. 唐宋时期,土地兼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8、题干:以下关于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戊戌变法是维新派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挽救民族危亡C.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9、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封制仅限于王室成员享有;B、分封制导致了诸侯割据的局面;C、分封制下,诸侯对周王没有任何义务;D、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得到了强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进一步明确规定:关税按货价计算,每百两仅征银两五钱;1861年清政府领布《通商各口统共章程》,规定各国商人与英高享有同等关税特权。

这表明中国A.关税主权遭到了严重破坏国B.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C.清政府主动开放进程加快D.取得关税“最惠国待遇”2.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是A.瑞金B.延安C.北平D.西柏坡3.历史学家李学勒在解释某一制度时说:“它是中国早期阶段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来的‘邦联’‘联邦’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

”该制度应为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D.世袭制4.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

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

”“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

”上述材料表明A.1912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认识不深B.中华民国的成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根本变化C.中华民国的成立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是思想文化发展的必然5.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

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B.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C.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6.古代,在众人议事的地方竖一块被称为诽木或谤木的木头,木头上面放一块横板,横板上用来书写诸如:对某人有意见,国家应该如何治理?这样做的目的是A.分割权力B.出台法律C.选拔人才D.监督政府7.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当时的国际格局,这主要是指A.俄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B.建成了社会主义国家C.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D.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8.“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高中历史必修一 期末考试及答案(历史)

高中历史必修一 期末考试及答案(历史)

人民版高中必修一期末考试——历史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3. 《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建立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D.王位世袭制确立4.隋唐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①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③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5. 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③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反抗外来侵略B.寻求救国之路C.掀起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7.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

”它颂扬的是()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8. 下列与鸦片战争爆发有关的历史因素是①清朝统治危机四伏②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加紧资本原始积累③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④中国的禁烟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经济方面的主张,描述正确的是()A.互相矛盾B.大同小异C.完全一致D.互为补充10. 国民革命时期,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中共三大的召开B.五四运动的爆发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D.北伐战争的开始11.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B.中美关系的缓和C.第三世界的兴起D.中日关系的改善12、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的谈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1.华夏之域初仅限于鲁、晋、齐、郑、蔡、卫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诸国及行周礼的宋、陈等中原诸国。

到战国晚期,魏国人士托名大禹而作《尚书·禹贡》,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希望能够实现的政治区划。

“九州”的出现说明A.中华文明的不断扩展 B.走向统一是民心所向C.魏国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 D.宗法制度增强了民族凝聚力2.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之一是A.世袭制替代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皇帝制代替郡县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六部制3.汉初,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东西方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和冲突明显。

为此汉政府在东部分封诸侯王,从俗而治;在西部沿用郡县制。

这表明郡国并行制A.加强了君主专制B.有利于边患问题的解决 C.导致了国家分裂D.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4.唐代三省布局示意图如下,中书和门下两省位于皇城内,尚书省位于长安城中心。

由此可知,唐代三省布局A.加剧了中枢机构的不稳定性 B.形成了三省分权制衡体制C.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5.《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置院使二员。

同知二员,使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管勾一员,照一员。

”据此可知该机构A.基于旧有制度又赋予新的内涵 B.人员分工设置强化了中央集权C.掌有行政权、军事权和宣战权 D.是管理边各少数民族的机构6.明成祖创立“内阁”,阁臣有权草拟诏敕,行代言之职,建言献纳,备顾问之需。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50分)1、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依旧坚持“闭关锁国”的传统政策,其根本原因在于:A、抵御外来侵略的必要性B、儒家思想的保守性C、皇帝大臣的愚味盲目性D、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2、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除广东外,还有哪些省曾受到英国军队的进攻A、福建、浙江、江苏B、浙江、江苏、山东C、江苏、山东、福建D、山东、福建、浙江3、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时,清朝对外通商口岸开放最多的省份是A、福建B、广东C、江苏D、浙江4、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这一条款实际上A、假作公允以欺骗舆论B、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C、被迫对中国做有限的让步D、维护英国人控制下的海关的权威5、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根本上看是因为鸦片战争后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开始变化C、中国革命任务开始变化D、中国革命的性质开始变化6、下列通商口岸开放的先后顺序是A、南京、天津、淡水、苏州B、上海、汉口、天津、重庆C、厦门、天津、沙市、琼州D、广州、杭州、天津、九江7、1864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

”上述史料反映的情况是:A、松太地区的棉纺水平下降B、中国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降C、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D、外国洋布“价廉质美”8、外国商品在中国倾销造成的最主要后果是A、使中国社会经济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西方列强直接控制中国海关C、小农经济逐步解体D、外商收购农产品,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9、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技”主要指A、军事技术B、政治制度C、科学技术D、经济、文化制度10、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报复“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B、促使清政府“借师助剿“,镇压太平天国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者权益D、打开进入云南和广西的侵略通道11、西方列强在下列哪一城市最早实行了直接的殖民统治A、广州B、上海C、北京D、南京1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对西方列强的态度是A、由闭关自守到全境开放B、由疑忌到依赖C、由盲目排外到全面学习D、由全力抵抗到屈膝投降13、清政府被迫在台湾开放通商口岸,是在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甲午中日战争中D、中法战争后14、说国民大革命失败了,主要是因为A、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B、北洋军阀的统治还在C、社会性质没有改变D、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完成15、太平天国与以往农民战争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遭到政府军和地主武装的联合进攻B、领导集团的分裂加速了失败进程C、采取变更封建社会基础的得力政策D、属于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16、《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所提出的主张都没有实现的根本原因是A、无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太平天国政权一直不稳定C、太平天国内部发生权力斗争D、脱离中国当时的社会实际17、太平天国最大的战略失误是A、定都天京B、偏师北伐C、固守安庆D、进攻上海18、从适应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以下著作最具进步意义的是A、《海国图志》B、《原道觉世训》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19、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一上历史人教版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一上历史人教版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一上历史期末试卷考试总分:97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5分)1.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主张:“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这一主张体现了()A.法家的集权思想B.儒家的民本思想C.墨家的非攻思想D.道家的无为思想2. 秦代设立的全国最高监察长官御史大夫一职,银印青绶(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汉初仍然沿用。

到了汉成帝时,金印紫绶,史称“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这反映出( )A.君权与相权矛盾突出B.汉代君权进一步加强C.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D.御史大夫职权被削弱3. 幸存到今天的商朝文字大都发现于龟甲兽骨上,记载了有关疾病、梦、田猎、天时、年成等方面的疑问,据此可知( )A.商朝文字是中国最早文字B.商朝文字是用来记载占卜的C.它使我们能了解到商朝人日常生活的许多情景D.商朝文字是成熟的文字4. 下表为唐代天宝乾元年间课役户口数的情况。

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年代不课户不课口课户课口天宝十三载(七五四)38885044521848053010407662800天宝十四载(七五五)35655014470098853492808208320乾元三年(七六○)1174529146195877585822370799A.政局动荡影响赋役征收B.均田制遭到了严重破坏C.国家财政收入日益减少D.社会贫富差距日趋加大5.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被朝廷认可,从祀于孔庙,而强调自我、摒弃权威的心学从此取代程朱理学,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

这一变化客观上()A.与专制皇权的强化相伴随B.削弱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与新兴的市民意识相符D.推动了伦理价值观的转向6.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方制度:“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60分)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中“齐鲁”是古来对山东的别称,这一称谓最早源于A.宗法制 B.分封制C.礼乐制 D.郡县制2.西周时“通过严格区分血缘关系的嫡庶亲疏,建立了森严的上下、长幼、尊卑、贵贱等级秩序,并使之长期有条不紊地保持下去”的制度是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D.宗法制3.在对周代墓葬的考古挖掘中,棺椁的重数是辅助判断墓主人身份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天子棺椁四重,公、侯伯子男、大夫,等差分别为三重、二重、一重。

士不重,但用大棺。

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禅让制4.“它与中国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亲疏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

”“它”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皇帝制度5.《礼记》曰:“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据此可知周礼A.崇尚人文精神B.崇尚社会美德C.秉承中和之道D.形成等级观念6.每逢节假日,歌曲《常回家看看》总会勾起我们的思乡情愫。

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影响我们这种行为观念的古代政治制度完善于A.夏B.商 C.西周D.秦朝7.“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秦朝皇帝制度的内涵B.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C.封建官僚政治确立的背景D.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的根源8.为加强秦朝中央与北疆边陲的联系,蒙恬奉命修筑了一条被后人称之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

这一“公路”是指A.长城 B.直道 C.灵渠 D.五尺道9.有学者在研究古代中国某制度时提出:它兼具朝廷派出机构和地方官府两重性质,创了高层政区分寄式中央集权。

该学者研究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 D.行省制10.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1.(2分)西周的礼制非常严格,在丧礼中对王朝的三公及诸侯一级贵族的赐谥,由太史负责;而对公卿一级贵族的赐谥工作则由低于太史的小史负责。

这一举措()A.保障了贵族的政治特权B.巩固了社会的等级秩序C.维护了周王的专制统治D.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认同2.(2分)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这些皆所谓贵族。

但从秦汉以后。

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

”这一历史现象表明()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B.分封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C.选官用官权力已收归到中央D.宗法血缘制度的逐渐瓦解3.(2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

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这一变化()A.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标志着选官制度的成熟完善C.进一步强化封建等级秩序D.是国家开疆拓土的主要手段4.(2分)唐赵暇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本人也曾在洛阳登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

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圈套)中矣!”材料从本质上说明科举制()A.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位的垄断B.带动了唐朝社会尚学风气的形成C.加强了对文人的思想文化控制D.提高了封建官僚集团的文化素养5.(2分)如图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最有可能出现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6.(2分)“该制度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其统治者在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材料中的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通判监督制度D.行省制度7.(2分)清末有学者认为“内阁之制,在前明有严嵩之奸,张居正之专擅”“自设军机处,明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断不至有权臣”。

人民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2025学年)

人民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人民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2、下列哪位人物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并且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3、古代中国的宗法制与分封制密切相关,它们共同维系了西周社会的稳定。

下列关于这两项制度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宗法制中,家族血缘关系是划分等级和权力的基础。

B、分封制中,诸侯必须向周天子定期述职、缴纳贡赋并出兵打仗。

C、宗法制规定,大宗可以压制小宗,但不直接享有分封的土地和人民。

D、分封制中的诸侯需要向周王室分封土地,但不包括人口。

4、秦朝疆域辽阔,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在不同时代的影响各有不同。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封国制5、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南昌起义D. 抗日战争爆发6、以下哪种经济体制改革措施最早在欧洲实施?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市场经济体制C. 私有制改革D. 公有制改革7、明朝初期,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他的改革措施?A. 建立内阁制度B. 废除丞相制度C. 实行卫所制度D. 设立锦衣卫8、清代康乾盛世期间,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同时也潜藏着危机,下列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的潜在危机?A. 土地兼并严重B. 财政收入减少C. 官僚体系腐败D. 民族矛盾激化9、秦朝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

以下哪个选项不符合秦朝的统治政策?A、推行郡县制,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统一货币、度量衡,以促进经济交流C、焚书坑儒,限制思想自由与文化发展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与外国交往 10、汉武帝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文化政策以强化中央集权和儒家思想的地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与秦朝御史大夫职权相似的机构是A.三司使B.都察院C.谏院D.尚书省2.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

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

这反映了A.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B.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C.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D.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然存在着斗争,其根本原因是:( )A、两个政党的抗战路线不同B、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两党对日军侵略的认识不同D、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是被迫的4.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①④②③D.④③②①5.一九三八年七月十九日,《新华日报》发表文章恳切呼吁:“我们希望全国所有作者及记者,应该从速组织起来。

”“抱着与前方浴血战士同样的精神,向敌人外交堡垒努力进攻。

”该文章旨在A.呼吁文化界人士上前线B.宣传立即组织全民族的抗战C.强调外交斗争的必要性D.号召开展文化斗争支持抗战6.《天朝田亩制度》希望建立的理想社会是A.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B.以法治国的社会C.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D.建立民主共和国7.原西藏地方政府中的分裂分子和上层反动集团在1959年3月发动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全区性武装叛乱,中央政府在平息叛乱的同时,到1961年完成了民主改革,其中不包括A.成立了西藏自治区B.建立各级民族自治政权C.摧毁了封建农奴制D.实行民族团结平等政策8.1933年银行危机时,国会首次授予罗斯福紧急权力,总统可以不经国会授权而宣布紧急状态,从而行使紧急权力。

用罗斯福本人的话说:国会出于爱国心迅速通过立法,对我的通告加以认可,并且扩大了我的权力。

据材料可知A.这一举措的主要原因是国会的妥协B.新政时期总统的权力不受国会制约C.这一举措为新政顺利推行奠定基础D.美国政府的权力超越了国会的权力9.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皇朝的丧钟,具体组织和发动这次起义的团体是A.兴中会、华兴会B.华兴会、文学社C.文学社、共进会D.共进会、兴中会10.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历史上不曾有过的新情况是指A.内部变乱导致分裂B.中央军队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D.敌人的长期封锁11.威廉三世统治时期,英国“行政和立法其实处在一种双头状态下,双方各行其是,缺乏配合的机制”。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60分)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中“齐鲁”是古来对山东的别称,这一称谓最早源于A.宗法制 B.分封制C.礼乐制 D.郡县制2.西周时“通过严格区分血缘关系的嫡庶亲疏,建立了森严的上下、长幼、尊卑、贵贱等级秩序,并使之长期有条不紊地保持下去”的制度是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D.宗法制3.在对周代墓葬的考古挖掘中,棺椁的重数是辅助判断墓主人身份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天子棺椁四重,公、侯伯子男、大夫,等差分别为三重、二重、一重。

士不重,但用大棺。

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禅让制4.“它与中国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亲疏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

”“它”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皇帝制度5.《礼记》曰:“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据此可知周礼A.崇尚人文精神B.崇尚社会美德C.秉承中和之道D.形成等级观念6.每逢节假日,歌曲《常回家看看》总会勾起我们的思乡情愫。

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影响我们这种行为观念的古代政治制度完善于A.夏B.商 C.西周D.秦朝7.“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秦朝皇帝制度的内涵B.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C.封建官僚政治确立的背景D.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的根源8.为加强秦朝中央与北疆边陲的联系,蒙恬奉命修筑了一条被后人称之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

这一“公路”是指A.长城 B.直道 C.灵渠 D.五尺道9.有学者在研究古代中国某制度时提出:它兼具朝廷派出机构和地方官府两重性质,创了高层政区分寄式中央集权。

该学者研究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 D.行省制10.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历史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满分60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等级制D.世袭制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3.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

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

得到太宗的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A.唐朝设政事堂B.元朝设中书省C.明朝废除宰相制D.清朝设军机处5.右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的人有①奴隶②妇女③外邦人④儿童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①②③④6、假如穿越时空隧道,让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回到1875年,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A.掌握行政权B.是军队最高统帅C.是国家元首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A.美国的1787年宪法B.英国的《权利法案》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8.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对日作战牺牲的将领共有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

这些数字主要说明A.正面战场抗击了绝大部分日军B.国民党参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C.国民党军队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D.军人英勇杀敌与政府消极抵抗形成鲜明对照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以调查、访问、回忆等形式为特征的口述史学正在悄然兴起。

当前,下列主题最适合我们以口述史方式进行研究的是A.“巴黎公社”的诞生 B.“戊戌政变”内幕C.“台儿庄战役”详情 D.“辛亥革命”的情景11.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12.20世纪初期,中国某政府在建立时曾把下列歌词作为国歌广泛传播:“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这个政府“揖美追欧”的表现有①实行三权分立②实行内阁责任制③实行“耕者有其田”④鼓励发展工商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3.列宁的《四月提纲》为十月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主要是因为它A.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理论B.明确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C.指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D.确定举行武装起义的方针14. 2007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为“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是在A.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B.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15.电影《秋菊打官司》中叙述:女主人公秋菊不愿接受乡里的调解,在把自家产出的红辣椒满车地运到集市上去卖,得到足够盘缠后,一直往县里、市里申诉,最后,打人的村长败诉,秋菊赢了官司。

秋菊打官司能够成行和能够打赢官司,说明该故事反应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A.20世纪50年代初B.农业合作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初期D.20世纪80年代中期16.“文革时期,虽然政治运动冲击着各项事业的发展,但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还是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下列各项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有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③中美建交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7.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其目的在于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18.《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

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

这说明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19.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

”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

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21.科学家竺可祯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C.解放军入北京城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22.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3. 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科技人员的内迁 B.军工企业的激增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24.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上海APEC会议25.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26.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7.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议约”是指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8.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

这里的“它”是指A.马歇尔计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C.关贸总协定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9.学者们在评论某一时期的欧洲时,使用“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

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20世纪的A. 30年代初B. 40年代中期C. 70年代初D. 80年代末30.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到: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D.获得“面包”与“和平”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其中第26题15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1分,共计40分。

31.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材料二:但现代民主来之不易,它的创建花费了人类大约2400多年的光阴。

……许多民族的无数仁人志士为之作出过自己的贡献——或以其卓越的智慧、或以毕生的精力,甚或以宝贵的生命。

但说到最初的突破之功,那还得归于古希腊的贤哲们。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四: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由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材料五:57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在伯里克利看来,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什么突出特点? (1分)(2)据材料二指出古希腊民主对现代民主的影响。

(1分)(3)世界历史上,英国是最早走上近代化的国家,在政治民主化方面为世界提供了范例。

17世纪的英国是怎样在政治民主化为世界提供范例的? (2分)(4)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述其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

为实现上述主张,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其共同目的是什么? (8分)(5)据材料五,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3分)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罗斯福提出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