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教学设计及其模式
![教学设计及其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b9fb160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f.png)
教学设计及其模式教学设计及其模式⼀、教学设计的本质国际知名教学设计研究专家荷兰的迪克斯特拉教授认为:“教学是推动学习的⼀种有意识的活动,⽽学习即是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获得。
当⼀个⼈想接受教学或是当组织描述和认可的教学⽬标需要教学时,就必须对教学进⾏设计。
”完整地看,教学设计包括理念、计划以及为开发真正的教学必须和能够遵守的规则。
即推进学习和达到教学开始前预期的学习结果的说明和任务分配。
(⼀)教学设计的特点教学设计的基本⽅法是系统⽅法。
系统⽅法是把对象放在系统当中,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的关系中综合地、准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化的处理问题的⼀种⽅法。
教学设计不是⼀种直觉的冲动,⽽是⼀种理论与实践的统⼀。
它既有⼀定的理论⾊彩,但同时⼜是明确指向教学实践的。
教学设计是⼀项极富创造⼒性的⼯作。
(⼆)教学设计的因素教学设计的质量、效果、设计过程的长短等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设计的因素有:1、理论的指导作⽤理论的指导是教学设计由经验层次到理性、科学层次的⼀个基本前提。
2、设计者的洞察⼒教学设计过程在很⼤程度上还依赖于设计者的洞察⼒,也就是说决定设计过程是否应该存在有时往往既不是问题本⾝,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某种⽅案。
(三)设计服务对象的本质设计服务对象,对设计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教学设计的服务对象是学⽣,学⽣的⾝⼼特点,实际需求对教学设计有重要的影响。
⼆、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法(⼀)教学⽬标设计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标是进⾏教学设计时必须正确处理的⾸要问题。
(⼆)教学起点设计任何⼀种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是为学习者的学习⽽设计教学,因此,学习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常重要。
(三)教学内容设计成功的教学设计要求设计者以系统⽽⽣动的⽅式将教学内容组织起来,确定主要的概念以及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法和媒体设计教学⽅法和教学媒体密切相关。
教学⽅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采⽤的⽅法。
(五)教学评价设计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和调整教学过程的重要⼿段,因此确定评价策略和⽅式是教学设计的必要⼀环。
布鲁纳的教育教学培训总结设计模式
![布鲁纳的教育教学培训总结设计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29a5f7f34028915f804dc2d4.png)
精心整理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有三种: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行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
何为教学设计呢?根据我的理解,教学设计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地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以教学面的那个部分的基础之上,总而言之,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的价值追求有些是积极的、贴近教育的时代精神的。
人格取向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基于完美人格、为了完美人格、在完美人格之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用一种整体论的视野研究人性,关心人的潜能和价值,探究解决人类问题和困境的出路,它的代表模式是罗杰斯创立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典型代表,它是以完美人格和自我实现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找到了教学设计的真谛,这种教学设计模式是一种激进的、浪漫主义的、理想主义的教学改革思路。
我今天主要想谈一谈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他以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为基础,提出了课程的结构主义范式。
在教学设计上,布鲁纳主张“发现学习”,发现学习的主要学习内容不是给予的,学生必须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情境,亲自去发现,并把自己亲自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个人的才是自己的内在财富,教育实际上就是培养发现知识的能力。
每个人都是探险家,我们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应该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也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行为是在扼杀儿童的天性,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只能是从旁指导一点,不能是完全的你教我授的状态。
第二,发现行为有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地方都充满了尝试、猜想和领悟,这些都是有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发现学习有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和自信心。
在儿童的认知中,应该形成用自我奖励这一自主性来开展他的活动,这样,发现本身就成为了学生内部动。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章重点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77673c0b4c2e3f57276376.png)
第二章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一.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1、课程开发:指决定课程的过程以及作决定时所依据的各种思想取向。
2、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模式。
(目标模式是20世纪初开始的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产物)4、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选择教育、学习经验)○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评价教育计划)1.学校应该视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教育目标)在泰勒看来,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来源第一: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泰勒认为,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模式过程。
对学生自身的研究就是要确认教育机构力图产生的,学生行为模式中所需要的变化。
第二,对当代生活的研究。
泰勒认为这首先是由现代社会的特点所决定的。
第三,学科专家的建议。
泰勒对学科专家的建议看法,是要求学科专家站在学科的立场上、从更广阔的的教育视野出发而提出的教育目标从上诉三个来源的分析,这样为了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就需要对所得到的教育目标有关资料进行两次甄选——哲学的甄选和心理的甄选。
{教育目标确立之后,接下来的程序是如如何有效的陈述目标。
为精确而又清晰地陈述目标,泰勒的建议使用由“行为”和“内容”所构成的二维图标}3、学习经验:指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映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互相作用,有可能达到的即定教育目标的问题,也是一个如何安排将会在学习内部引发或产生的期望的学习经验的情境问题。
选择学习经验的问题不仅是确定哪些种类的经验6、选择学习经验的原则:○1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
课堂教学设计的常见模式
![课堂教学设计的常见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d27cfd4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0.png)
课堂教学设计的常见模式一、“5E”教学模式“5E”教学模式是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BSCS,1989)开发的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模式,是BSCS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这种教学模式就在BSCS的总课程设计中被应用,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描述了一种能用于总课程、具体学科课程或某一节具体课的教学程序,是一种致力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基本内涵“5E”教学模式共分五步,这五步分别是吸引(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迁移(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
因为五个步骤的英文单词首字母都是“E”而得名。
(1)吸引这一环节是“5E”教学模式的起始环节。
为吸引学生对学习任务产生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探究,“5E”教学模式一般强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里的问题情境应尽量与现实生活(特别是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并与课程内容和教学任务联系起来。
情境中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建构知识的兴趣。
教师课前需要了解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任务已经形成的前概念.分析原有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差异及其形成差异的原因,然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演示实验或其他常见情境与学生已知的前概念产生认知冲突,由此激发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探究兴趣,产生探究意愿。
(2)探究探究是“5E”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
教师可以根据上一环节产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
教师注意观察、倾听,并进行适当的提示和指导,以了解学生探究的进程和深度,同时避免学生过快地得出结论。
在这一阶段,需要提供学生一些必需的背景知识,包括学习材料,如果是实验探究,还必须提供给学生实验仪器、实验材料、背景知识等等。
“支架式”支持的力度,取决于学生的实际状况及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情况。
教学设计基本模式
![教学设计基本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fc11c4d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4.png)
教学设计基本模式探究模式探究模式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和组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教师在探究模式下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主导者,而是扮演着指导者和引领者的角色。
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模式合作模式是一种基于学生互动和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研究、分享和解决问题。
教师在合作模式下需要创设合作机会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助研究和共同实践。
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集体智慧。
演示模式演示模式是一种基于教师展示和学生观摩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通过演示、讲解和示范,向学生展示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学生则通过观看、分析和模仿,从中获取理解和研究的经验。
教师在演示模式下需要准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并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这种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模仿和应用能力。
总结教学设计基本模式包括探究模式、合作模式和演示模式,它们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情境。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研究效果。
以上是对教学设计基本模式的简要介绍。
参考文献:- 张璐. (2015). 浅谈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艺术教育(中旬刊), (6), 73-73.- 林丽华. (2019). “合作研究”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教育教学论坛, (12), 216-217.- 徐丽. (2016). 演示法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探究. 学校图书情报工作, (20), 136-136.。
教学设计第二章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设计第二章教学设计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57881352f01dc281e53af050.png)
第二章教学设计模式一、重难点解析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以下几项内容:教学设计模式的含义和功能、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的四个阶段、教学设计模式发展的“二代”,以及教学设计模式的各种类型。
1.教学设计模式的和功能⑴含义模式,通常是指可以使人模仿的系统化的、稳定的操作样式,它表现为某种规范的结构或者框架。
教学设计的模式是经过长期的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教学设计的系统化、稳定的操作样式,它用简约的方式,提炼和概括了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的经验,解释和说明了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有关理论。
教学设计的模式既是教学设计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的升华,它同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特征。
⑵功能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设计的实践提供直接的指导。
第二,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提供资料、素材。
教学设计模式包含了关于教学设计的特定的理论、指导思想,这些教学理论可以转化为教学设计的理论,成为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来源。
第三,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第四,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指南和依据。
因为教学设计模式提供了关于教学实践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信息。
2.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教学设计的模式是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因此,教学设计的模式也往往表现为一个有序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可以从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素和教学设计模式的构成环节两个方面来把握。
⑴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素教学模式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可称为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素。
20世纪80年代,安德鲁斯和古德森总结出教学设计模式的14个步骤,这14个步骤反映了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素。
分别为:需要的评估;考虑不同的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形成系统;明确限制;形成广泛目标和可以观察的具体化子目标;生成与总目标和子目标相匹配的前测和后测测验;分析总目标和子目标的类型并将下属技能序列化;确定学习者的特点和准备状态;形成与科目和学习者需要相适应的教学策略;选择媒体以采用教学策略;形成以策略为基础的教学课件;对课件进行形成性评价以诊断课件使用者的学习困难;在诊断基础上,对课件进行修改;开发有关安装和维持以及定期修理教学程序的材料和过程。
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
![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9548ceac0912a216147929bb.png)
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模式内容布鲁纳1、发现学习: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
这种学习的基本特征是,第一,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第二,注重知觉思维;第三,注重内部动机;第四,注重信息的灵活提取。
2、布鲁纳认为,发现行为具有如下价值:第一,一切真知都是学习者自己发现的,发现行为因而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
第二,发现行为有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三,发现行为有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和自信心。
第四,发现行为有助于记忆的保持。
由此可以看出布鲁纳的假设的基本精神是:使学习内容或学习内容的某方面适合儿童的能力和智力发展特征。
3、布鲁纳用“表征”或“表征系统”来表述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
表征或形象表征是人们直觉和认识世界的一套形式或规则。
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不是刺激与反应结合的渐次复杂化的量的连续过程,而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
这三类表征系统分别是:行为表征、图像表征和符号表征。
奥苏伯尔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以其学习论为基础的。
就强调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讲,他和布鲁纳的主张有相同之处,但就促进认知结构发展的途径以及由此引出的教学观来讲,奥苏伯尔与布鲁纳又有所不同,二者恰恰形成对照、互补的关系。
1、学习观:根据学习的性质,把学生的学习分为两类,即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机械学习的心理机制是联想,而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
他的基本论点是,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即较为复杂、抽象的知识技能是以较为简单、具体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
2、加涅认为,设计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因此需要对教学目标,也就是对学习结果进行分类。
加涅区分了五类学习结果:理智技能(即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认知策略(即学生用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力)、言语能力(即人类把一些积累起来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代的主要方式)动作技能(即动手操作的能力)、态度(一种习得的内部状态,影响个人对某些事情采取行动的选择)。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eaf2ae65e87101f69f31951c.png)
1、确定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基础
分类测定法: 二叉树探索法:
•先对学习当前概念所需要的知识基础进
2、确定学习者与 经的分掌认行相类握知关分测的能试类定基力题,法础分然操知: 逐别后作识步进再程的逼行用序难近测考相易法试察反程这,,度先做类根对线基据学性础测生排知试所列识结已,的果 首先由学生填写自从己中认判选知断能出学力最评生符估是合表• 否学(可掌其生利值握实用在了性际0,—学水—习平1之的新间问概)题念,,的得也基到就础 3“依教、初据学确始该,定估值在学计从教值领学生”域过的知程; 确认识中定知库 不知了结中 断识选 修该构。出 改学变与 学生量学 生当生 的•• 前认 “可 稳知 初所分 定能 始学辨 性力 估性 :概相计;念适值的应”的,原知得有识到知点学识进生基行六础。
项依续次4认据进评确也、知该行估学的定 就确就识知能值教值习“了 确定力再学”是与识者稳的从,;学原 定确学之认定“领系习定习间了有知性一域统者学 者 是次知再认概结”的生原否评 识 次构:知念学估 库 修当有存中结与中值 改习前认在起选” 评构当风所知类同出估; 格的前学结属与值化的构关“学,所、生得新中系场场沉可学吸认到概的(依独思收分新知学念某下存立型作能生辨概、种位型型力六用性念新概关;相项的”之适认命念系原应知题、);间有的能、命、的观知力新题总识的念关知或括点“系继二,
3 下一页
“肯普模式”的特点:
解决三个主要问题:
• ① 学生必须学到什么(确
定教学目标);
• ② 要达到预期目标应如何 进行教学(即依据教学目标确
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根据 学生特点确定教学起点、教学 策略和教学方法);
• ③ 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 效果(开展教学评价)。
4 下一页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154a6d980eb6294dd886c54.png)
的模式 恐 怕也 已有 数百 个 。这些 教学 设计模 式 繁杂
多样 、 良莠 不齐 , 适用 的情 境对象也大相径 庭。但 是, 从一定意义上说 , 都是对“ 目标 为本 ” 的基本教 学设 计模 式 所 作 的扩 展 , 是要 回答 “ 们 要 到 哪 都 我
学 策略 ;7 开 发 与 选择 教 学 材 料 ; 8 设 汁与 实 施 () () 形 成性评 价 ;9 进行 教学 调整 ; 1 ) () ( 0 设计 与实 施 总
结 性评 价 。
() 1 明确教 学 问题 , 细 说 明设 计 教 学 方 案的 目标 ; 详 ( ) 整 个 规 划 过 程 中 都 要 注 意 考 察 学 习 者 的 特 2在 征 ; 3 明确学 科 内容 , 对 与 已述 的 目标 和 目的相 () 并
帜, 为我们 掌握 基本 的教 学 设 计程 序和 规 范提 供 了
良好 基 础 , 有 很 强 的 实 践 意 义 。迪 克 和 凯 里 是 具
收 稿 日期 :0 6一 1 1 20 O —3
迪克和凯里模式 中的各个步骤为 : 1 确定教学 目 ()
基金项 目: 教育 部人文社会科学 “ 十五” 规划课题( 1A 80 5 O J 80 0 ) 作者简介 : 盛群 力(9 7一) 男 , 15 , 上海人 , 浙江大学 教授 ,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 研究所兼职研 究员 , 从事 教学理论与教
学设计研究 。
维普资讯
第 7期
盛群 力: 教学 设计 的基 本模式 及其特 点
. 3. 3
标 ;2 进行 教学 分 析 ;3 确 定 起点 行 为 ; 4 编写 () () () 教 学具体 目标 ;5 设 计标 准 参 照试 题 ; 6 开 发 教 () ()
课堂教学设计的七个特征
![课堂教学设计的七个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166ff7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1.png)
课堂教学设计的七个特征一、明确的教育目标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应该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来的,旨在引导学生实现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
明确的教育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二、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教学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等特点进行合理安排。
例如,在小学阶段,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中学阶段,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示范、讨论、实验等。
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同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也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宜的教育。
四、合理的教学内容和结构教学设计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结构。
教学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相贴近。
教学结构要有层次感和连贯性,清晰地组织起来,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五、积极的互动和合作教学设计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合作。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讨论活动、小组合作任务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互动和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六、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教学设计应该有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项目、作品展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评价和反馈应该具体、准确,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自律习惯。
七、灵活的教学管理教学设计应该灵活应对教学管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及时安排与学生互动的时间和机会。
同时,教师还应该对课堂纪律和教学秩序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常见几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各自特点
![常见几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各自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c0594220722192e4536f61d.png)
常见几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各自特点?答、一、建立在系统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模式这一类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从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出发,把教学设计看成一个系统。
在教学设计中,这类模式首先规定系统的总目标,而把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和步骤看成是系统总目标服务并受总目标限制。
这类教学设计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教学设计的整个过程,强调从全过程把握教学设计。
(一)巴纳赛的教学设计模式1、两个阶段四个环节。
2、五个领域。
(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主要描述了进行课件和项目开发的一种有组织的规划,这个教学适用于教学项目和教学课件设计。
二、建立在学习和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模式有许多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建立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的,这些模式同时也遵循了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一)狄克和凯瑞的教学设计模式狄克和凯瑞两个人建构的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最接近教师们的教学实际,注重研究在规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条件下,如何进行教学信息的传递,即主要研究如何“教”的问题上,并且在这个方面比较具体详细。
(二)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建立在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即建立在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其核心内容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基本程序和教学的基本程序。
(三)梅里尔的教学设计模式1、对学习者进行分类。
2、呈现形式,这又包括讲解和探究。
3、呈现要素,这又包括一般性的要素和举例。
三、建立在传播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模式(一)马什的一般传播模式1、基本设计阶段2、对第一个阶段的扩充3、控制信息的复杂性(二)莱特和皮亚特的文本组织模式1、使用两种技术2、页面内容包括六个方面:现状、轮廓、表现、印刷样式、系索词、风格。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f47ae72a417866fb84a8e77.png)
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
目前学习状况
差距(学习需要)
如何进行学习需要分析?
内部参照分析法——由学习者所在组织机构内部以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或 工作需求)对学习者的期望与学习者学习(工作)现状做比较,找出其间差距, 鉴别学习需要的分析方法。
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目标 工作需求达到程度
认知领域可供选用的行为动词
情感领域可供选用的行为动词
动作技能可供选用的行为动词
学习目标的例子
标号说明:
①行为主体;②实际行为;③行为结果;④行为条件;⑤行为 标准
教学目标的层次
高中物理“动量”的认知领域学习目标双向细目表
内部心理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
诺曼· 格朗伦于1972年提出了一种将学生内部认知 过程和外部行为结合起来的课堂教学目标的编写方 法,即所谓的总体目标——具体行为的方法。他把 课堂教学目标分为两个水平: 总体目标。侧重描述学生内部的心理发展,用“记 忆”、“理解”“应用”、“分析”、“创造”、 “欣赏”等抽象语言来表述学习结果,反映教师总 的教学意图; 具体行为。侧重描述学生达到目标时的具体行为, 是总体目标的具体化,是达到总体目标时具有代表 性的行为例子,是我们评价总体目标有否实现的证 据1 1.1
1. 2. 3. 4. 教学评价的概念 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学评价的类型 教学评价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态度都要客观。 整体性原则:对教学活动各个方面作多角度,全方位评价。不能以点概
面以偏概全。
指导性原则:不能就事论事,应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指明未来发展
方向。
科学性原则:评价时,不能光靠经验和直觉,而要科学合理地评价。
三类主要教学设计及其特点
![三类主要教学设计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32044fda6c30c2258019e3f.png)
三类主要教学设计及其特点三类主要教学设计及其特点2011-01-05 11:45(一)、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也称传统教学设计,设计的焦点在"教学"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因而这种理论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领域中有很大的影响;不足之处是,按这种理论设计的教学系统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教师是教学系统的中心,教师是主动,教师利用讲解,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知识灌输对象。
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
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
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结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学生是知识意义建构主动建构者。
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
教学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主动认知工具。
(二"以学为主"教学系统设计:是围绕如何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而实施的一种设计,是教师提出创意和决策的过程;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科学的计划性和有序的系统性,而不是一般的教学经验和案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检测、反馈、修正及再实施的认识深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讲究科学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媒体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教材不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主要从其他途径例如图书馆、资料室及网络获取大量知识。
(三)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由于"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不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实际的设计方法上看,都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要想理解和掌握"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不困难,只需了解以教为主ID和以学为主ID的理论基础,再把前面所介绍的有关以教为主ID和以学为主ID的具体设计方法与步骤结合起来,并加以适当的补充就可以了。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基本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基本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db40128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5.png)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基本模式群文阅读教学是指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共同探索和理解文本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相互借鉴、互相启发,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个体的学习能力。
本文将介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实施。
一、概述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预热活动、小组合作阅读、整体讨论、个人总结与反思。
这种设计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思维,提供了一个积极、互动、探索的学习环境。
二、预热活动在开始群文阅读之前,进行一些预热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可以通过给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或图片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想象力。
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背景知识或相关资源,让学生对文本有一定的了解。
三、小组合作阅读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4-6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阅读材料,可以是一篇文章、一首诗歌或者一段对话等。
小组成员可以集思广益,相互讨论,共同理解文本,并记录下关键的观点和问题。
四、整体讨论小组合作阅读结束后,进行整体讨论。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或者给予建议。
通过整体讨论,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宽对文本的理解和认知。
五、个人总结与反思学生个人在整体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个人总结与反思。
他们可以写下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对群文阅读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这个环节旨在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六、反馈与评价教师在整个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这包括对学生的思考过程、合作能力、口头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也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建议和鼓励,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七、案例分析以一位中学语文教师为例,他运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基本模式教授一篇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文章。
在预热活动中,他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幅红星照耀中国的图片,使学生对这个主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后,他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与红星相关的文本,进行小组合作阅读。
教学设计的三种设计模式
![教学设计的三种设计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c2bb8c76ddccda38376bafaa.png)
篇一:三大类教学设计模式三大类教学设计模式 (2012-03-15 13:44:03)转载▼标签:教育三大类主要的教学设计及其特点2010-09-15 9:281以教为主2以学为主3教学结合三类教学设计模式及其特点一、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的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与动机理论)。
其设计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
其设计原则是:强调以教师为主。
其研究主要内容是: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
特点:1、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2、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3、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4、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5、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缺点:1、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对教材、对权威的迷信,使学生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思维的创建。
一、学习环境分析。
指对教学所需要的总体环境的分析,包括物环境和人环境。
物环境就是学的物质环境如温度、光线、通风以及必要的教学设备。
人环境则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师生之间的需要、认知因素、情感因素、课堂气氛等。
良好的学环境主要取决于合理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科学的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控制。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主要分析学生的初始能力、一般特征与学习风格。
初始能力是指特定学科的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以及对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也即是教学的起点;一般特征指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的个体的、生理与心理的和社会的特点。
包括年龄、性别、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工作经历、生活经历、经济文化与社会背景等。
学习风格。
学生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这两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征。
也可以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喜欢采用某种特殊学习方式、策略的倾向。
主要包括⑴对感觉通道的偏重(有视觉型、听觉型与动觉型);⑵心理的和社会的特征;⑶认知方式,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沉思型与冲动型,整体型与系列型等;⑷大脑左右半球的加工方式,左半球加工畔的方式是言语的、系列的、数字的、理发的和逻辑的,右半球则与空间知觉、形象、情感等方式加工信息。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b34bf468f18583d0496459f0.png)
2.3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如前所述,教学设计理论是在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如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扩展到实践应用的领域,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
许多教学设计专家把教学设计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形成一系列过程设计模式。
这些模式一方面综合了理论与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简化了复杂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设计过程模式也成为教学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教学设计观念把教学设计过程看作纯粹是个人经验的产物,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学设计模式则已经跳出这种传统框架,反映了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状况,重点不再限于描述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而成为连接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便于教学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设计在实践上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
第一阶段把教学设计看成是应用科学。
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认为任何学习的结果都是由一系列预先设置的学习目标所导致,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学习分解成各种类型的行为目标,根据这些行为目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方法,为教学提供一种可行的教学序列。
其倡导者大多是心理学家,如斯金纳、梅格、加涅等。
第二阶段倾向于用美学的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重视美学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强调用美学效果吸引学习者的兴趣。
其倡导者是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媒体制造者。
这一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教学中学习者情感尤其是兴趣的发展。
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主张教学设计不应该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制定机械的教学步骤,因为学习并不都是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描述的那样可以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进行。
学习应通过学习者自行探究和解决问题而进行,因而强调设计的探究、协作和创造性。
这种教学设计过程确立了更为复杂的学习目标,以使学习者成为可以解决问题的探究者。
第四阶段,教学设计强调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
什么是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95c8c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b.png)
什么是教学设计什么是教学设计1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概述1、教学设计及其特征美国学者赖格卢斯认为教育设计理论是一种关于怎样更好地帮忙人类学习和发展的明确的指导理论。
教学设计能够概括为: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的,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1)以系统方法和设计观为指导,探索解决教学问题的有效方案,目的是实现效果好、效率高和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最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个性的发展。
(2)教学设计以关于教和学的科学理论为基础的。
(3)教学设计是一种产生学习经验和学习的环境,提高学习者获得特定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4)教学设计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学科性、决策性的研究活动,它是背景范畴、经验范畴和组织化的知识范畴三方面综合作用的产物。
(5)教学设计具有十分强烈的社会交往性,受到背景因素、社会因素、教学设计者、实施者、学习者等多方面的限制和制约。
2、教学设计的产生与发展教学设计源于美国,20世纪杜威和桑代克最早提出了教学设计的构想,但直到60年代末其基本理论方才成形,主要有两个根源:系统工程学和行为主义理论。
70年代至90年代,教学设计理论不断发展,产生了超多的教学设计模式,典型代表有: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梅里尔的成分显示理论、赖格卢斯的精细理论以及斯坎杜拉的结构学习理论。
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学设计引入我国。
90年代以来,教学设计出现多种发展趋势。
主要表此刻:系统论的发展,如混沌论对教学设计研究产生影响;认识论、学习心理学和教学设计的整合;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要求人们重新审视学习者学习的建构主义环境;关注教学设计自动化的研究;重视教学设计理论的整合研究。
3、教学设计模式的过程模式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主要作用是确定教学设计的步骤,并对教学问题的解决带给特定的指导作用。
教学设计的模式
![教学设计的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1b9c210ad15abe23482f4dea.png)
教学设计的模式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
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则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开发、设计的理论的简化形式。
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是适合于多种设计类型的教学模式,需要找到教学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者在教学设计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如图1-1所示。
图1-1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通过对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的分析,以及教学设计的实践,我们得出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如图1-2所示。
学习者、学习目标、教学策略及评价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图1-2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实际中的教学设计,要从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保证学习者、学习目标、教学策略及评价的一致性,达到较好的效果。
另外,我们还要认识到教学设计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涉及的如环境、学习者、教师、信息、媒体等各个因素也都处于变化之中,因此教学设计工作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我们应在学习借鉴别人模式的同时,在自己的教学设计实践经验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情形要求,决定设计从何着手、重点解决哪些环节的问题,创造性地开发自己的模式,开展教学设计工作。
1.狄克—柯瑞模型狄克—柯瑞模型是典型的传统教学设计模型。
它把“教学目的”置于模型的前位置,表明整个教学活动都受“教学目的”的控制,要进行教学设计必须首先确定教学目的,这符合教学目标导向原理。
该模型体现了传统的教学思想。
传统教学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以“教”为中心的,强调外界客观知识的刺激作用和教师的教学控制作用。
从模型设置上看,它强调的是“教学目的”,不是教学目标,说明它有意突出“教”的地位。
此外,从“教学目的”到“总结性评价”中间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没有学生参与的情况,足以说明教师处于主宰教学的地位,学生处于被控制、被支配、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图1-3狄克—柯瑞模型2.史密斯—雷根模型该模型是在“狄克—柯瑞模型”的基础上,吸取了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环节中注意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并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
发展性,生态性,生成性,差异性,开放性和反思性等是
一、发展性
教学由知识性功能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性功能转变。
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如何实现知识学习与促进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双赢呢?第一,从知识的维度看,知识应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知识结构链,使学生具有发现、认知、形成结构的方法和能力。
第二,从教师的维度看,教师应激活书本知识,并对其进行个性化解读和诠释。
教学如果没有创造性,也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第三,从学生的维度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建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学生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第四,从教学活动的维度看,要遵照教学的基本规律,并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避免教学过程中的急功近利等现象发生。
二、生态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以及环境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诸因素相互之间犹如一条生态链,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的共同体,通过彼此间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既非教师中心或学生中心,亦非以人为中心或以物为中心而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充分互动与交往。
教师的主导作用,媒体的辅助作用更多的表现在创设一种有趣有味的鲜活情境,引领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探索,使学生处于最大限度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主体激活状态
三、生成性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设计过分强调预设与控制,上课就是执行教案,师生教学最理想的状况就是完成教案中既定的任务,而不是,节外生枝,而基于生成性理念的当代课程与教学实践表明,课程不再仅仅是那种预先设定好的内容如教材,预定的文本等,教学也不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话,互动并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活动,教学设计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教学设计要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设自由发挥和互动的机会例如,教师在设计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时,应运用教学机智,不断捕捉,判断,筛选,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激发蝴蝶效应,一个问题解决了,教师再引导,激发出新的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究,不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四,差异性
个体是发展着的独立的主体,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世界,不存在绝对的教学起点和终点,这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学习者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的矛盾,差异是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真正地有所发展,有所成功的基本依据,是推动教学的动力,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学习者个体的学习方式,学习倾向对教学目标,内容,手段等进行选择,组合和管理,要设计,异步运行的学习环节,既给,腿长,的学生放行,使他们能在班级方阵,中超前领跑,又给,腿短的学生提供相应的个别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五,开放性
新课程倡导教学时空应从,有限封闭,向无限开放,转变,一是开放的人文环境要营造出民主,和谐,富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放的时空环境,要向课堂内外开放,要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世界,直接经验,个体知识,社会现实的沟通,三是开放的知识系统,要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与教育教学的渗透融合,要注重吸纳现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最新成果,四是开放的教学形式,应从单一传授,灌输式的教学向自主,探究与合作全面融合的模式发展,五是开放的训练内容,要多安排具有多种条件,问题,算法及结果的作业以及项目设计
六,反思性
教学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教学设计,不仅是上课前的构思,而且是课上课后的修改,补充和完善,要使教学设计展现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融汇于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情境和教学环节之中,完善于教学之后的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思考中,教学设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