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民间音乐》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光南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光南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光南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人类的悲欢丰富而多元。

平桥村的夜晚,mí()散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色让迅哥沉醉。

壮阔豪放的安塞腰鼓,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最终使人大彻大悟。

吴伯箫在夜深星lán()时,想起将军挑灯看剑,愿化身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当一群大雁保持缄()默,悄悄地飞过威斯康星时,人类的情感是否与大雁相通?让我们走近那些文字背后跳动的灵魂,触摸时强时弱的脉搏,细细聆听每一声不同的呐喊。

(1)根据拼音写汉字。

mí()散夜深星lán( )(2)根据汉字写拼音。

晦( )暗缄( )默二、句子默写2.阅读古诗文,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请根据语境完成填空。

生命之境古诗文名句出处惆怅(1)__________,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怨念(2)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诗经·邯风》豁达(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凄清(4)蒹葭苍苍,__________ 《诗经·秦风》愉悦(5)_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悲凉(6)凄神寒骨,__________。

《小石潭记》和乐(7)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磅礴(8)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三、选择题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社戏》写了作者故乡的风俗民情,描写了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象,是鲁迅写的一篇著名散文。

B.贺敬之的《回延安》完全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莫言散文集《会唱歌的墙陪考一日》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莫言散文集《会唱歌的墙陪考一日》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莫言散文集《会唱歌的墙|陪考一日》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莫言散文集《会唱歌的墙|陪考一日》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陪考一日⑴7月6日晚,带着书、衣服、药品、食物等诸多在这三天里有可能用得着的东西,搭出租车去赶考。

我们很运气,女儿的考场排在本校,而且提前在校内培训中心定了一个有空调的房间,这样既是熟悉的环境,又免除了来回奔波之苦。

信佛的妻子说:这是佛祖的保佑啊!我也说,是的,这是佛祖的保佑。

坐在出租车上,看到车牌照上的号码尾数是575,心中暗喜,也许就能考575分,那样上个重点大学就没有问题了。

车在路口等灯时,侧目一看旁边的车,车牌的尾数是268,心里顿时沉重起来。

如果考268分那就糟透了。

赶快看后边的车牌尾数,是629,心中大喜,但转念一想,女儿极不喜欢理科而学了理科,二模只模了540分,怎么可能考629?能考575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⑵车过了三环路,看到一些学生和家长背包提篮地向几家为高考学生开了特价房间的大饭店拥去。

虽说是特价,但每天还是要400元,而我们租的房间只要120元。

在这样的时刻,钱是小事,关键的是这些大饭店距考场还有一段搭车不值得步行又嫌远的尴尬距离,而我们的房间距考场只有一百米!我心中蛮是感动,为了这好运气。

⑶安顿好行李后,女儿马上伏案复习语文,说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我劝她看看电视,或者到校园里转转,她不肯。

一直复习到深夜十一点,在我的反复劝说下,才熄灯上床。

上了床也睡不着,一会儿说忘了《墙头马上》是谁的作品,一会儿又问高尔基到底是俄国作家还是苏联作家。

我索性装睡不搭她的话,心中暗暗盘算,要不要给她吃安定片。

不给她吃怕折腾一夜不睡,给她吃又怕影响了脑子。

终于听到她打起了轻微的鼾,不敢开灯看表,估计已是零点多了。

⑷凌晨,窗外的杨树上,成群的麻雀齐声噪叫,然后便是喜鹊喳喳地大叫。

我生怕鸟叫声把她吵醒,但她已经醒了。

看看表,才四点多钟。

这孩子平时特别贪睡,别说几声鸟叫,就是在她耳边放鞭炮也惊不醒,常常是她妈搬着她的脖子把她搬起来,一松手,她随即躺下又睡过去了,但现在几声鸟叫就把她惊醒了。

莫言《会唱歌的墙》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莫言《会唱歌的墙》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莫言《会唱歌的墙》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莫言《会唱歌的墙》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莫言《会唱歌的墙》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①高密东北乡东南边隅上那个小村,是我出生的地方。

②前面有一个池塘,所谓池塘,实际上就是原野上的洼地,至于如何成了洼地,洼地里的泥土去了什么地方,没人知道,大概也没有人想知道。

草甸子里有无数的池塘,有大的,有小的。

夏天时,池塘里积蓄着发黄的水。

这些池塘无论大小,都以极圆的形状存在着,令人猜想不透,猜想不透的结果就是浮想联翩。

前年夏天,我带一位朋友来看这些池塘。

刚下了一场大雨,草叶子上的雨水把我们的裤子都打湿了。

池水有些混浊,水底下一串串的气泡冒到水面上破裂,水中洋溢着一股腥甜的气味。

有的池塘里生长着厚厚的浮萍,看不到水面。

有的池塘里生长着睡莲,油亮的叶片紧贴着水面,中间高挑起一枝两枝的花苞或是花朵,带着十分人工的痕迹,但我知道它们绝对是自生自灭的,是野的不是家的。

朦胧的月夜里,站在这样的池塘边,望着那些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玉雕般的花朵,象征和暗示就油然而生了。

四周寂静,月光如水,虫声唧唧,格外深刻。

使人想起日本的俳句:“蝉声渗到岩石中。

”声音是一种力呢还是一种物质?它既然能“渗透”到磁盘上,也必定能“渗透”到岩石里。

原野里的声音渗透到我.的脑海里,时时地想起来,响起来。

③过了桥,又上堤,同样的芳草野花杂色烂漫的堤,站上去往南望,土地猛然间改变了颜色:河北是黑色的原野,河南是苍黄的土地。

秋天,万亩高粱在河南成熟,像血像火又像豪情。

采集高粱米的鸽子们的叫声竟然如女人的悲伤的抽泣。

但现在已经是滴水成冰的寒冬,大地沉睡在白雪下,初升的太阳照耀,眼前便展开了万丈金琉璃。

④不要在此流连。

下面,请你注意那条狗。

那条瞎眼的狗,在雪地上追逐野兔。

我为这条狗下了一个定语:莽撞。

其所以莽撞,是因为瞎眼;正因为盲目,所以就莽撞。

其实它追逐着的,仅仅是野兔的气味和声音。

但它最终总是能一口咬住野兔子。

使我想起了德国作家聚斯金德的小说《香水》,那里边有一个怪人,通过对气味的了解,比所有的人都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个世界。

“人”字的结构-莫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字的结构-莫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字的结构-莫言阅读练习及答案“人”字的结构-莫言阅读原文①2008年5月12日,地震那会儿,我正在飞往西班牙的飞机上。

舷窗外白云朵朵,苍茫大地上的山川河流依稀可辨。

到达阿姆斯特丹机场转机时打开了手机,十几条与地震有关的信息争先恐后地跳出来。

因为信息简短,再加旅途劳顿,说实话也没太当一回事。

转机飞抵巴塞罗那时已是当地时间凌晨一点。

飞机降落时,看到迎面扑来的万家灯火,首先想到的是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前国际奥林匹克主席萨马兰奇。

十几年前,北京争办奥运会时,某校发动小学生给萨老写信,一位朋友的儿子写道:“萨爷爷,如果你让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我会请你到我的家吃饺子,我外婆包的饺子可好吃啦hellip;hellip;”现在,北京奥运会即将举办,中国人都希望在开幕式上,看到这个白发苍苍的慈祥老人。

②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是我的朋友张艺谋,从上世纪80年代他拍摄根据我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粱》时,我们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自从他接任奥运开幕式导演,我就一直替他想主意。

去年的夏天,我自认为想出了一个精彩的方案,便约他见面。

他很兴奋,于百忙中与我共进晚餐。

当我把自己的“方案”呈给他时,他看罢便笑了。

他说,你这些想法,网络上早就连篇累牍了。

有许多方案,比你的详细多了。

我感到很尴尬,为耽搁了他宝贵的时间。

现在,开幕式已经进入紧张的彩排阶段了吧?我相信张艺谋一定能够呈现给世界一个精彩的开幕式,因为他有过人的才华和疯狂的工作精神,因为他特别善于从别人的意见中汲取创作灵感。

③第二天中午,在西班牙亚洲之家接受埃菲社、《国家报》、《世界报》等媒体采访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因为,几乎每一个记者,都神色凝重、语调沉痛地提到了发生在中国的地震。

为我做翻译的中国留学生,也向我报告了地震发生的地点,以及伤亡的大概人数。

接下来的两次演讲,主持人都首先表示了他们对中国地震的关切以及对死难者的哀悼。

演讲效果非常好,观众掌声非常热烈。

我知道这并非是我的演讲有多么精彩,而是奥运会、某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扭曲报道、地震等诸多事件综合的效果。

莫言得奖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莫言得奖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莫言得奖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莫言得奖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莫言得奖,可以说既必然又偶然,我们对此应既在意,又不必太在意。

毕竟在中国,和莫言大体处在同一个级别的作家还有很多,这是一批有活力和创造性的作家,莫言获奖只是一个开端。

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既是对莫言文学创作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中国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来整体创作成就的一种肯定。

莫言获奖代表着中国文学被世界接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代中国作家的认同性焦虑,对已极大边缘化的文学创作有所提振。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了解逐步深入、真实,对莫言作品的认可,就显现了这种趋势,这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学“走出去”,有积极的意义。

作为拥有无数经典作品的文化大国,之前惟独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成为国人的遗憾。

然而,莫言获奖并不能说明当代文学创作就达到了世界的高度,也不能说明中国进入现代以来的文学经典化的完成,或已经出现了传世的伟大文学经典。

尽管莫言的作品有特色和很成功,但就作品境界的开创、世界观的拓展方面,离中国新文学的经典尚有不少的距离。

莫言的获奖,反倒提示我们:作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文学力量,我们离世界文学高塔还有多远?无论在文学的境界、思想的高度,还是汉语言书写的创造性上,当代文学的成就尚无法超越鲁迅等汉语白话文写作的开拓者们。

莫言通过展示“吃”、“性”等本能欲望,张扬一种原始的生命冲动和激情,建构了一个非常丰富的世界,和外国报刊上报道的中国不太一样,给人许多陌生的东西,会让人看到中国成长进程中的复杂性。

莫言不是一味写中国美好的一面,他的作品会让读者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有更深的理解。

莫言以其作品展示了一个不同于惯常认知视阈中的“中国形象”,这种形象已被世界所接受。

当下文化自觉成为热门话题,但文化自觉是要自觉到民族文化上来,是说要有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和自主的地位。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于西方,而是与西方世界互看,相互激发,相互丰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多样的文化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多样的文化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多样的文化单元练习题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各题“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被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他想:不过这条鱼给我弄死了,我倒是过意不去现在倒霉的时刻就要来到,我连鱼叉也给丢啦“Dentuso”这个东西,既残忍,又能干,既强壮,又聪明可我比它更聪明也许不吧,他想也许我只是比它多了个武器吧。

“别想啦,老家伙”他又放开嗓子说,“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事儿就担当下来”。

他想,可是我一定要想因为我剩下的只有想想了除了那个,我还要想垒球我不晓得老狄马吉奥可喜欢我那样击中它的脑子?这不是一桩了不起的事儿什么人都能办得到但是,你是不是认为我这双受伤的手跟骨刺一样是个很大的不利条件?我可没法知道我的脚后跟从来没有出过毛病,只有一次,我在游泳的时候一脚踩在一条海鳐鱼上面,脚后跟给它刺了一下,当时我的小腿就麻木了,痛得简直忍不住。

“想点开心的事吧,老家伙”他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离家越来越近了丢掉了四十磅鱼肉,船走起来更轻快些”。

……他想:不抱着希望才蠢哪此外我还觉得这样做是一桩罪过他想:麻烦已经够多了,还想什么罪过何况我根本不懂这个。

我不懂得这种事,也不怎么相信把一条鱼弄死也许是一桩罪过我猜想一定是罪过,虽然我把鱼弄死是为了养活我自己,也为了养活许多人不过,那样一来什么都是罪过了别想罪过了吧现在想它也太迟啦,有些人是专门来考虑犯罪的事儿的让那些人去想吧你生来是个打鱼的,正如鱼生来是条鱼桑•彼得罗是个打鱼的,跟老狄马吉奥的爸爸一样。

他总喜欢去想一切跟他有关联的事情,同时因为没有书报看,也没有收音机,他就想得很多,尤其是不住地想到罪过他想:你把鱼弄死不仅仅是为了养活自己,卖去换东西吃你弄死它是为了光荣,因为你是个打鱼的它活着的时候你爱它,它死了你还是爱它你既然爱它,把它弄死了就不是罪过不然别的还有什么呢?“你想得太多啦,老头儿”他高声说。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莫言小说专练(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莫言小说专练(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莫言小说专练莫言作品:《蛙》《红高粱家族》《奇死》《诗人金希普》《儿子的敌人》《放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蛙(节选)莫言我们那地方,曾有一个古老的风气,生下孩子,好以身体部位和人体器官命名。

譬如陈鼻、赵眼、吴大肠、孙肩……这风气如今已不流行,年轻的父母们,都不愿意以那样古怪的名字来称谓自己的孩子。

我们是1960年秋季进入大羊栏小学的。

那是饥饿的年代,留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事件,大都与吃有关。

那是一吨龙口煤矿生产的优质煤块,亮晶晶的,断面处能照清人影。

我后来再也没见过那么亮的煤。

村里的车把式王脚,赶着马车,把那吨煤从县城运回。

王脚方头、粗颈、口吃,讲话时,目放精光,脸憋得通红。

他儿子王肝,女儿王胆,都是我的同学。

王肝与王胆是异卵双胎。

王脚脖子上有汗,解下腰间那块蓝布擦拭。

擦汗时看到儿子王肝和女儿王胆,便大声喝斥:回家割草去!王肝身体高大,但王胆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袖珍姑娘——说得难听点吧,是个侏儒。

王胆转头就跑——她跑起来身体摇摇摆摆,重心不稳,像个初学走路的婴孩,很是可爱——王肝往后缩缩,但不走。

王肝为父亲的职业感到荣耀。

现在的小学生,即便父亲是开飞机的,也体会不到王肝那时的荣耀。

村子里有很多人羡慕这职业,但都望骡却步。

这骡子已经咬伤过两个儿童:第一个是袁脸的儿子袁腮,第二个是王胆。

马车停在她家门前时,她到骡前去玩,被骡子咬着脑袋叼起来。

我们都很敬畏王脚。

他身高一米九,双肩宽阔,力大如牛,二百斤重的石碌磕,双手抓起,胳膊一挺,便举过头顶。

尤其让我们敬佩的,是他的神鞭。

疯骡咬破袁腮头颅那次,他拉上车闸,双腿叉开,站在车辕两边,挥舞鞭子,抽打疯骡屁股。

那真是一鞭一道血痕,一鞭一声脆响。

疯骡起初还尥蹶子,但一会儿工夫便浑身颤抖,前腿跪在地上,脑袋低垂,嘴巴啃着泥土,撅着屁股承揍。

后来还是袁腮的爹袁脸说,老王,饶了它吧!王脚才悻悻地罢休。

袁脸是党支部书记,村里最大的官。

中考语文专题练习:莫言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一) Word版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练习:莫言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一)  Word版含答案

魔幻现实主义:放开手脚,“天马行空”式的创作——莫言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一)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 他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蛙(节选)莫言先生,大喜!我的儿子,昨天凌晨诞生。

因为我妻子小狮子是超高龄初产妇,所以,连中美合资家宝妇婴医院里那些据说是留学英美归来的博士们也不敢承接。

这时候,我们自然想到了姑姑。

姜还是老的辣。

我妻子唯一信任的也就是我姑姑。

她跟我姑姑接生过数不清的婴儿,自然见过我姑姑遇到危急情况时的大将风度。

小狮子是在袁腮和小表弟的牛蛙养殖中心加夜班时开始发作的,按说到了这种时候,早就应该让她在家休息,但她脾气固执,不听人劝。

她挺着大肚子招摇过市,引起不少议论和美慕。

认识她的人大老远跟她打招呼:大嫂子,都这样了,还不在家歇着?蝌蚪大哥真够狠的。

她说,这有什么?生孩子是瓜熟蒂落的事,多少农村妇女,在棉花地里,在河边的小树丛中,都能把孩子顺利产下,越娇贵,反而越出毛病。

她的理论,跟许多老中医的理论是一致的。

听者频频点头,随声附和者居多,当场反驳者无有。

我闻讯赶到牛蛙养殖中心时,袁腮已经派小表弟去把姑姑接来。

姑姑穿着白大褂,戴着大口罩,乱蓬蓬的头发塞进白帽子里,目光热烈而兴奋,让我想起那些伏枥的老骥。

姑姑在一个白衣小姐的引领下进入隐秘的产房,我坐在袁腮的办公室里喝茶。

办公室正中安放着一张不小于乒乓球案子的办公桌,颜色紫红,桌后一张黑色高背真皮转椅。

他非常熟练地给我斟着功夫茶,不无炫耀地说:这是武夷山的大红袍,虽说不是金枝玉叶,但质量也是上乘的,县长来时,我都没舍得泡给他喝。

(现代文阅读题)莫言的三篇阅读及答案解析

(现代文阅读题)莫言的三篇阅读及答案解析

莫言的三篇阅读及答案解析现代文阅读题莫言小说《马语》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一篇现代文,完成15~17题。

(15分)马语莫言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

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

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

我猛然惊醒,身后的现代生活背景悄然退去,阳光灿烂,照耀着三十多年前那堵枯黄的土墙。

墙头上枯草瑟瑟,一只羽毛灿烂的公鸡站在上边引吭高歌,墙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

还有一群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看样子好像是在沉思默想。

弯曲的木柱子上沾满了牛毛,土墙上涂满了牛屎。

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到那些牛。

我没有摸鸡也没有摸牛,我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马。

“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

我心潮起伏,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

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

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

”它晃了一下脖子,我的身体就轻如鸿毛般地脱离了地面,然后就跌坐在麦草垛边,伸手就可触摸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那些牛。

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

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道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

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我曾经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默肃立,犹如一堵墙。

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

我多少次对邻村的小孩子炫耀它,编造它的光荣的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

我多少次向村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没人告诉我。

莫言:民间音乐

莫言:民间音乐

莫言:民间音乐莫言:民间音乐那买鸡汉子又说:“花大姐,俺们被他的箫声给迷住了,你让他给乡亲们吹一段,咱请他吃顿烧鸡。

”花茉莉慢腾腾地用毛巾擦净油腻的手,意味深长地点点头,便向后屋走去。

好大一会儿,她才牵着小瞎子的手,穿过飘落着细雨的小院,来到酒客们面前。

三斜惊异地发现,小瞎子已经完全不是前天晚上那副埋汰样子了。

他浑身上下的衣服洗得千干净净,熨得平平展展,头发梳理得蓬松而不紊乱,好像还涂了一层薄薄的发蜡。

马桑镇上的人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体面的瞎子。

小瞎子优雅地对着众人鞠了一躬,用悦耳的男中音说:“我是半路眼瞎,学习民乐是瞎眼之后开始的,时间还不长,勉强会几个曲子,不像样。

不过乡亲们一片盛情难却,我也就不避陋,甘愿献丑。

只是那洞箫要在月夜呜咽,方显得意境幽远,情景交融。

白天吹箫,当然也可,但意趣就差多了。

幸而本人还可拉几下二胡,就以此谢乡亲们一片真情吧!”这一番话说得温文尔雅,更显得小瞎子来历不凡。

早有人搬过来一只方凳,小瞎子端坐下来,调了调弦,屏住呼吸默想片刻,便以极其舒缓的动作运起弓来,曲子轻松明丽,细腻多情,仿佛春暖花开的三月里柔媚的轻风吹拂着人们的脸庞。

年轻的可以从曲子里想象到缱绻缠绵的温存,年老的可以从曲子里回忆起如梦如烟的往事,总之是有一股甜蜜的感觉在人们心中融化。

人们忘了天,忘了地,忘了一切烦恼与忧愁。

花茉莉俯身在柜台上,双手捧着,眼睛迷离着,面色如桃花般鲜艳。

后来,小瞎子眼前幻化出枯树寒鸦,古寺疏钟,平沙落雁,残月似弓,那曲子也就悲起来,马桑镇的听众们突然想起苍茫的深秋原野与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的槐树枯枝……小瞎子的二胡又拉出了几个波澜起伏的旋律之后,人们的思维就会被音乐俘虏,他们的心随着小瞎子的手指与马尾弓子跳跃……一曲终了,小瞎子端坐不动,微闭着黯淡无光的眼睛,额头白得像纸一样,两只大得出奇的耳朵神经质地抖动着。

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潮湿起来,花茉莉则将两滴泪珠挂在长长的睫毛上,她面色苍白,凝目痴望着麻石街上的蒙蒙细雨。

《莫言的小说语言风格独特》阅读习题及答案

《莫言的小说语言风格独特》阅读习题及答案

《莫言的小说语言风格独特》阅读习题及答案《莫言的小说语言风格独特》阅读习题及答案试题内容:(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莫言的小说语言风格独特,里面所隐藏的力量感、速度感是一般作家所没有的。

很多人批评他,觉得过分粗糙,远谈不上精粹、谨严,这些都是实情。

莫言喜欢放纵自己在语言上的天赋,他似乎也无兴趣字斟句酌。

但莫言语言的粗粝、驳杂,未尝不是他有意为之,他似乎就想在一泻千里、泥沙俱下的语言洪流当中建立起自己的叙事风格。

莫言是北方人,正规教育只读到小学毕业,如果要他和别的作家,尤其是南方作家比精致、优雅,这绝非他的长处。

况且,文学语言的风格是丰富的,精致只是其中一种。

莫言的长处是他的激情和磅礴。

那种粗野、原始的生命力,以及来自民间的驳杂的语言资源,最为莫言所熟悉,假若删除他生命感觉和语言感觉中那些枝枝蔓蔓的东西,那他就不是今天的莫言了。

莫言所追求的语言效果正是泥沙俱下的,普通话中夹杂着方言、土语、俚语、古语,极具冲击力和破坏力。

有些作品由于过分放纵,节制力不够,也未必成功,但无论你是否喜欢,都能令你印象深刻。

有些作家一天就写千儿八百字,他习惯慢,细心琢磨,一字一句;有些作家则崇尚一泻千里,一发而不可收拾。

莫言显然属于后者。

莫言用的语言是普通话,但中间夹杂着民间大量的口语、俚语,但又不是刻意的方言写作。

保存在山东方言里的一些古语,譬如锋利说成“风快”,漂亮说成“奇俊”,天气很热说成“怪热”,这些词,现代人也能理解,用在小说中就显得古雅而有趣。

莫言的小说语言是多重的、混杂的.,未必规范,但有活力,而且狂放、恣肆、汹涌,这是在别的作家身上未见的。

有些作家崇尚精雕细琢,譬如汪曾祺的小说,都是大白话,没有什么装饰性,也很少用形容词,但你能感觉到他的语言是讲究的,用词谨慎;格非的小说,书卷气很浓,他用书面语,有时还旁征博引,但也不乏幽默,这和他一直在大学教书有关;苏童的小说语言你能感到南方生活潮湿、诗意的氛围;贾平凹的小说语言有古白话小说的神韵,也有民间的土气。

《听民歌》阅读答案

《听民歌》阅读答案

《听民歌》阅读答案听民歌①听过民歌。

②陕北信天游、陇东花儿、江南田歌、闽北山歌。

③从小听的是闽北山歌。

曲调很简单,旋律似乎只有一句。

这一句翻来覆去地唱,翻来覆去地唱。

只在每句的结尾略加不同的装饰音,以与下一句相区别。

那时,常有一个老翁,走在弯弯的崎岖长路上,他一边赶着牛,一边豁开嗓子扯出一首首山歌。

没有应和,没有对答。

老人的嗓子孤独、苍老、悲凉。

有时他根本发不出音。

老人走在牛群的背后,唱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沉默。

老人是终日与牛群为伴的牛倌。

那时,我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因为隔得太远,老人又豁了牙,吐字不清。

但我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上的一群牛,一个老翁,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

④后来参加山场劳动,穿蓑衣、挂柴刀、扛长锄去山上,开始近距离地听到男女对唱的山歌。

男的女的两拨人,往往分得很开,往往是隔着一条山岙,这边望得见那边的人,那边望得见这边的人。

第一个音是这样发出的,有人觉得要唱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儿,把箬笠往脑后掀了掀,吸一口气,然后扬脖仰头。

“哎,”,这个哎字由低往高,高到一定音阶,然后平滑着延伸,“哎,”,然后波动,上挑,收尾。

接下的句子是“妹呀……”什么什么的。

这是典型的中青年唱的山歌,底气十足、穿透力强,同时也是粗野的、质朴的。

山中的人并不指望什么爱情,但是他们唱的却是纯粹的爱歌。

如果认真地听他们彼此间的对唱,还真的唱得情深意长。

与老人们的山歌相比,年轻人的山歌欢快、短促,更加明快也充满向往。

年轻人是对着异性唱,老人则是对着大山与天空唱。

⑤时间继续往后推移,就听到了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

《对鸟》的旋律要比闽北山歌复杂、华丽得多,而且歌词也来得更加富有情趣和圆熟。

与闽北相比,乐清的山没有那里的深,没有那里的高,也没有那里的大,但人也因此而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因此而华丽了些,想来并非没有道理。

⑥如今听民歌,是听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流畅,华彩,大白菜上扎红绸,早已没有了那种质朴。

莫言:民间音乐

莫言:民间音乐

莫言:民间音乐莫言:民间音乐古历四月里一个温暖和的黄昏,马桑镇上,到处都被夕阳涂抹上一层沉重而浓郁的紫红色。

镇中心茉莉花酒店的店东兼厨师兼招待花茉莉就着一碟子鸡杂碎喝了二两气味香醇的黄米酒,就着两块臭豆腐吃了一碗捞面条,然后,端起一个泡了浓茶的保温杯,提着折叠椅,爬上了高高的河堤。

八隆河从小镇的面前流过。

登上河堤,整个马桑镇尽收眼底,数百家青灰瓦顶连成一片,一条青麻石铺成的街道从镇中心穿过;镇子后边,县里投资兴建的榨糖厂、帆布厂正在紧张施工,红砖墙建筑物四围竖着高高的脚手架;三里之外,新勘测的八隆公路正在修筑,履带拖拉机牵着沉重的压路机隆隆地开过,震动得大地微微抖。

正是槐花盛开的季节,八隆河堤上密匝匝的槐树枝头一片雪白,浓郁的花香竟使人感到胸口微微发闷。

花茉莉慢慢地着茶叶,穿着拖鞋的脚来回悠荡着,两只稍稍斜视的眼睛妩媚地睇着河堤下的马桑镇与镇子外边广袤的原野上郁郁葱葱的庄稼。

黄昏悄悄逝去,天空变成了淡淡的蓝白色,月光清澈明亮,八隆河上升腾起氤的薄雾。

这时候,花茉莉的邻居,开茶馆兼卖酒菜的瘸腿方六、饭铺“掌柜”黄眼也提着马扎子爬上河堤来。

后来,又来了一个小卖部“经理”麻子杜双和全镇闻名的泼皮无赖三斜。

堤上聚堆而坐的五个人,是这小小马桑镇上的风云人物,除了三斜以他的好吃懒做喜造流言蜚语被全镇人另眼相看外,其余四人则都凭着一技之长或一得之便在最近两三年里先后领证办起了商业和饮食服务业,从此,马桑镇有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商业中心”,这个中心为小镇单调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和谈话资料。

由于基本上各干一行,所以这四个买卖人之间并无竟争,因而一直心平气和,买卖都做得顺手顺心,彼此之间和睦融洽。

自从春暧花开以来,每晚上到这河堤上坐一会儿是他们固定的节目。

泼皮三斜硬掺和进来凑热闹多半是为了花茉莉富有魅力的斜眼和丰满浑圆的腰肢。

他在这儿不受欢迎,花茉莉根本不睬他,经常像轰狗一样叱他,他也死皮赖脸地不肯离去。

四个买卖人各自谈了一套生意经,三斜也有一搭无一搭地瞎吹了一些不着边际的鬼话,不觉已是晚上九点多钟,河堤上已略有凉意,秃顶的黄眼连连打着呵欠,花茉莉已经将折叠椅收起来,准备走下河堤,这时,三斜神秘地说:“花大姐,慢着点走,您看,有一个什么东西扶那边来了。

【莫言小说鉴赏】解读莫言的民间音乐

【莫言小说鉴赏】解读莫言的民间音乐

2011.03学教育105解读莫言的《民间音乐》刘莉(湖北房县一中,湖北十堰442100)[摘要]《民间音乐》是莫言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具有“奇气”的作品。

莫言以其独特的方式构建起一个介于想象与现实之间的“民间”——马桑镇,又用具有个性的语言塑造了带有神奇色彩的人物,叙述了一段颇为离奇的故事,在故事的背后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深厚的情感。

小说构思奇妙,叙事精当,语言犹如音乐一般,字里行间显现出独特的奇与美。

[关键词]音乐与人《民间音乐》讲述了一段发生在马桑镇的故事:古历四月一个温暖和煦的黄昏,一个小瞎子流落到马桑镇,茉莉花酒店的店东花茉莉收留了他,却引来镇上人的非议,小瞎子用音乐感染了镇上的人,流言蜚语随即烟消云散,人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花茉莉被音乐打动,由此产生了对小瞎子的爱慕之情,当她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感情之后,小瞎子却离开了马桑镇。

小瞎子离开了,但他的音乐没有消失,永远留在马桑镇。

音乐的主题贯穿整个故事,深刻的思想在一段奇特的故事中被自然而然揭示出来。

音乐与人是小说的主题。

小说揭示了音乐与人的关系,宣扬了音乐净化心灵无与伦比的力量。

小瞎子刚到马桑镇时,遇到了镇上的五个风云人物:方六、黄眼、杜双、三斜和花茉莉,当他入住花茉莉家之后,三斜散播谣言,一时马桑镇的人都在窥探着花茉莉与小瞎子,非遗珍他们之间的是是非非,马桑镇的人是自私的,是俗不可耐的,他们没有同情心,无事生非。

然而,马桑镇的人在八隆河大堤上听了小瞎子吹箫之后,莫名的留言断然消逝,他们怀着“一种甜蜜的惆怅,悄悄地走下堤去,消失在小镇的四面八方”。

小瞎子的箫声在这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的音乐已开始深入人心,并感染这马桑镇的每一个人。

音乐对人性真善美的呼唤随着娓娓道来的故事在字行见显现。

经过了听萧之后,马桑镇的人被音乐蓑震撼,他们便纷纷涌进茉莉花茶馆,当小小子的二胡拉响时,六方茶馆,黄眼饭铺、杜双的小卖部里的顾客就像铁屑寻找磁石一样跑进了酒店。

《用耳朵阅读》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用耳朵阅读》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用耳朵阅读莫言几年前,在台北的一次会议上,我与几位作家就“童年阅读经验”这样一个题目进行了座谈。

参加座谈的作家,除了我之外都是早慧的天才,他们有的五岁时就看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有的六岁时就开始阅读《红楼梦》,这让我既感到吃惊又感到惭愧,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个没有文化的人。

轮到我发言时,我说:当你们饱览群书时,我也在阅读;但你们阅读是用眼睛,我用的是耳朵。

我在农村度过了漫长的青少年时期,在这期间,我把周围几个村子里那几本书读完之后,就与书本脱离了关系。

我的知识基本上是用耳朵听来的。

就像诸多作家都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祖母一样,就像诸多作家都从老祖母讲述的故事里汲取了最初的文学灵感一样,我也有一个很会讲故事的祖母,我也从我祖母的故事里汲取了文学的营养。

但我可以骄傲的是,我除了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祖母之外,还有一个会讲故事的爷爷,还有一个比我的爷爷更会讲故事的大爷爷——我爷爷的哥哥。

除了我的爷爷奶奶大爷爷之外,村子里凡是上了点岁数的人,都是满肚子的故事,我在与他们相处的几十年里,从他们嘴里听说过的故事实在是难以计数。

在我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中,民间戏曲,尤其是我的故乡那个名叫“猫腔”的小剧种给了我深刻的影响。

“猫腔”唱腔委婉凄切,表演独特,简直就是高密东北乡人民苦难生活的写照。

“猫腔”的旋律伴随着我度过了青少年时期,在农闲的季节里,村子里搭班子唱戏时,我也曾经登台演出,当然我扮演的都是那些插科打诨的丑角,连化装都不用。

“猫腔”是高密东北乡人民开放的学校,是民间的狂欢节,也是感情宣泄的渠道。

民间戏曲通俗晓畅,充满了浓郁生活气息的戏文,有可能使已经贵族化的小说语言获得新生,我的长篇小说《檀香刑》就是借助了“猫腔”的戏文对小说语言的一次变革尝试。

当然,除了聆听从人的嘴巴里发出的声音,我还聆听了大自然的声音,譬如洪水泛滥的声音,植物生长的声音,动物鸣叫的声音……在动物鸣叫的声音里,最让我难忘的是成千上万只青蛙聚集在一起鸣叫的声音,那是真正的大合唱,声音洪亮,震耳欲聋,青蛙绿色的脊背和腮边时放时缩的气囊,把水面都遮没了。

【记叙文阅读】莫言《悠着点,慢着点》阅读练习及答案

【记叙文阅读】莫言《悠着点,慢着点》阅读练习及答案

【记叙文阅读】莫言《悠着点,慢着点》阅读练习及答案悠着点,慢着点-----“贫富”与“欲望”漫谈莫言①中国古代有个大贤人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中国的圣人孔夫子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

”中国的老百姓说:“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无论是圣人还是百姓,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文盲,都对贫困和富贵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

②贫困者羡慕并希望得到富贵,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正当的欲望,这一点孔夫子也给予肯定,但孔夫子说:尽管希望富贵是人的正当欲望,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贵是不应该享受的。

贫困是人人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手段摆脱贫困是不可取的。

时至今日,圣人二千多前的教导,早已变成了老百姓的常识,但现实生活中,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的人比比皆是,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但没受到惩罚的人比比皆是,虽然痛骂着那些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了的人,但只要自己有了机会也会那样做的人更是比比皆是,这就是所谓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③人类的欲望是填不满的黑洞。

渔夫的老婆起初的欲望只是想要一只新木盆,但得到了新木盆后,她马上就要木房子……她甚至让那条能满足她欲望的金鱼做她的奴仆,这就越过了界限,如同吹肥皂泡,吹得过大,必然爆破。

凡事总有限度,一旦过度,必受惩罚,这是朴素的人生哲学,也是自然界诸多事物的规律。

民间流传的许多具有劝诫意义的故事都在提醒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

据说印度人为捕捉猴子,制作一种木笼,笼中放着食物。

猴子伸进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来。

要想拿出手来,必须放下食物,但猴子绝对不肯放下食物。

猴子没有“放下”的智慧。

人有“放下”的智慧吗?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美女的诱惑,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美女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权力的诱惑,人总是会有一些舍不得放下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弱点,也是人的丰富性所在。

④要控制人类的贪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还是法律,法律如同笼子,欲望如同猛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民间音乐
莫言
四个月前,镇中心茉莉花酒店的店东兼厨师兼招待花茉莉收留了流落到马桑镇的小瞎子。

自从马桑镇的人听了小瞎子吹箫,茉莉花酒店生意空前兴隆。

小瞎子也施展开了他的十八
般武艺,将他的洞箫、横笛、琵琶、二胡、唢呐通通从布袋里拿出来,轮番演奏,每夜都
要闹腾到十二点才睡。

几十个有一点音乐细胞的小伙子,就连中午休息那一点时间也要跑
到茉莉花酒店来,听小瞎子讲几段乐理,讲几个譬如《阳春白雪》之类的古曲。

镇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也不想吃过晚饭倒头就睡,他们需要精神上的安慰与享受,他们需
要音乐。

虽然小瞎子能够演奏的乐曲他们都已听过,但这些曲子他们百听不厌,每听一遍
都使他们感叹、唏嘘不止。

对此,小瞎子开始良心不安起来,演奏前,他总是满面羞愧地说:“这怎么好意思,老是这几个曲子,,我的脑子空空了,我需要补充,我要去搜集新的东西,,”然而,那些他的崇拜者却安慰道:“兄弟,你会的这些曲子就尽够俺们享用了,好东西百听不厌。

就像花大姐卖的烧酒,俺们天天喝,从来没烦过,每一次喝都那么
上劲,一口下去,浑身舒坦。

你这些曲子呀,嗨嗨,就跟花大姐的烧酒一样,,”当听到酒徒们把自己的音乐与花大姐的烧酒相提并论时,小瞎子的脸变得十分难看、他的两扇大
耳朵扭动着,仿佛两个生命在痛苦地呻吟。

那晚上的演奏也极不成功,拉出的曲子像掺了
沙子的米饭难以入口一样难以入耳。

九月初头,榨糖厂,帆布厂厂房建成,花茉莉准备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还托人去上海给
瞎子买花呢西服黑皮鞋——这是为小瞎子晚上演奏准备的礼服。

最后,她请镇上最有名的
书法家写了一块“茉莉花音乐酒家”的匾额,高高地挂在了瓦檐之下。

她毫无保留地把自
己的计划说给小瞎子听。

小瞎子对花茉莉的计划感到惊叹不已,认为这个女人确实不简
单。

而听到自己将在这个安乐窝里永远充当乐师时,他的脸上出现了踌躇不快的神情。

马桑镇的光辉前景,自然也在花茉莉的邻居——开茶馆兼卖酒菜的瘸腿方六、饭铺“掌
柜”黄眼、小卖部“经理”麻子杜双三人心中激起了波澜,他们自信本事都不在花茉莉之下,而花茉莉能够如此猖獗,挤得他们生意萧条,实在是借助了小瞎子的力量。

这天下午,三人商议停当,便跨过麻石街,走进了“茉莉花音乐酒家”。

正是农忙季节,
店里没有顾客。

花茉莉正在灶上忙着,为晚上的营业做准备。

一看到方、黄、杜到,她连
忙停下活儿相迎。

她一边敬烟一边问:“三位掌柜屈驾光临,小店增辉哪!不知三位老哥
哥有啥吩咐!”
“花大姐,”方六捻着老鼠胡子说,“你这四个月,可是大发了!”
“那也比不上您呐,方掌柜!”
“嘻嘻,花大姐挤兑人喽,俺这三家捆在一起也没有您粗呐!”
“花大姐,”黄眼道,“您这全沾了小瞎子的光哟!”
“此话不假。

”花茉莉撇撇嘴,挑战似的说。

“花大姐,您看是不是这样,让小瞎子在咱们四家轮流坐庄,要不,您这边丝竹一响,俺
那边空了店堂。

”方六说。

“什么?哈哈哈,,真是好主意,亏你们想得出,想把人从我这挖走?明告你们吧,没门!”
“花大姐,说实话难听——这小瞎子可是咱四个人一块发现的,你不能独占花魁哪!”
“放屁!”花茉莉柳眉倒竖,骂了一声,“想起那天晚上,你们三个人支支吾吾,一个个
滑得赛过泥鳅,生怕他腌臜了你们那臭店,连个宿都不留。

是我把他领回家中,热酒热饭
招待。

这会儿看他有用处了,又想来争,怎么好意思张你们那张臭嘴!呸!”
“花大姐,说话别那么难听。

俗话说,‘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赚’,好说好商量,撕破
了脸子你也不好看。


“你能怎么着我姑奶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