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教案 第9章 计算机网络实训
网络技术应用与实训第九章 网络技术综合应用的案例共123页文档

• 配置TCP/IP网络协议,配置方法可参照第4章 • 配置工作组中的标识数据。 • 安装网络客户。 • 配置共享和打印服务
► (2)共享文件夹的配置
访问共享文件夹
实训环境
软件环境
► 安装了Windows XP/2000/2019等操作系统
硬件环境
► 计算机
网络环境
► 已连接成本地局域网络
实训内容
掌握Windows 2000下 对等网络的组建方法
步骤1.完成对等网规划
► 规划计算机的名称和工作组的名称 ► 在计算机上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夹,并将准备
共享的文件存放在该文件夹下。 ► 规划共享文件夹的共享名称及其权限设置 ► 规划Windows 2000中创建的用户名和密码 ► 准备共享的打印机名称和驱动程序
组建以太网络实例
► 10BaseT • 在计算机中安装10Mbps或10/100Mbps自适应 的网卡 • 集线器选择10BaseT(集线器速度为10Mbps,端口 为RJ-45插口),端口数一般不超过16口。 • 双绞线选择3类以上的非屏蔽双绞线,双绞线长度 小于100米
► 缺点
• 集线器的每个端口的带宽(速度)随着接入用户 的增多,而不断减少;
• 集线器不具备交换能力,所有传到集线器的数据 均被广播到与之相连的各个端口,容易造成网络 堵塞;
• 集线器在同一时刻每一个端口只能进行一个方向 的数据通信,网络执行效率低,不能满足较大型 网络通信需求。
集线器类型
► 按集线器对数据信号的管理方式,有交换式、 共享式和可堆叠共享式三种。
有那些? 4.简述对等网络的主要用途。 5.了解企业或单位建立对等网络的目的和用途。
实训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整理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2 数据传输方式2.3 数据编码技术2.4 信号调制与解调第三章:网络协议与标准3.1 网络协议的概念与层次模型3.2 常见网络协议介绍3.3 网络标准化组织与协议3.4 网络协议的制定与发展第四章:局域网技术4.1 局域网的定义与分类4.2 常见的局域网技术4.3 局域网的组建与维护4.4 局域网的安全与管理第五章:广域网与互联网5.1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与分类5.2 互联网的起源与发展5.3 互联网的组成与工作原理5.4 互联网的应用与服务第六章:互联网协议(TCP/IP)6.1 TCP/IP协议族概述6.2 IP协议6.3 TCP协议6.4 UDP协议6.5 其他重要协议介绍(如ICMP, ARP, DNS等)第七章:网络安全7.1 网络安全概述7.2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7.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7.4 加密技术与数字签名7.5 安全套接层(SSL)与VPN第八章:网络管理8.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8.2 SNMP协议与网络管理软件8.3 网络监控与性能分析8.4 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8.5 网络管理自动化与脚本编写第九章:网络设备与技术9.1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基本原理9.2 网络交换技术与VLAN9.3 路由选择算法与路由协议9.4 无线网络设备与技术9.5 网络存储设备与技术第十章: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10.1 网络编程基础10.2 套接字编程10.3 网络应用案例分析(如服务器、FTP客户端等)10.4 网络应用开发工具与框架10.5 云计算与大数据网络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解析: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是理解整个网络知识体系的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网络的演变过程,从早期的局域网到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入门课程。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
课程设计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网络协议、数据传输方式、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计算机网络设备和软件。
2.具备计算机网络应用开发能力,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设计、开发、测试基于网络的应用程序,如Web应用程序、网络聊天工具、文件共享软件等。
3.掌握计算机网络维护和管理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故障排错和维护,并能够制定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保障网络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课程内容本课程涵盖以下主题:1.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2.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族3.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4.传输层和应用层5.网络拓扑和网络安全6.计算机网络应用开发课程设计方案本课程设计分为两个部分:Part 1: 计算机网络应用开发在本部分中,学生将会在Linux环境下,使用C语言和Socket编程实现一个简单的网络聊天程序。
具体的项目要求如下:1.程序需要满足多人聊天的需求,可以同时接收和发送多个客户端的信息。
2.程序需要实现简单的用户验证机制,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参与聊天。
3.程序需要能够保持聊天记录,可以保存到文件中。
4.程序需要提供简单的菜单界面,可以让用户进行一些基本操作,如查看聊天记录、修改密码等。
5.程序需要考虑异常情况的处理,如客户端下线、网络中断等。
Part 2: 计算机网络维护和管理在本部分中,学生将会基于一个简单的网络环境,进行网络维护和管理。
具体的项目要求如下:1.设计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客户端等设备。
2.针对网络环境进行初步的配置,在网络设备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等参数。
3.学习并掌握常用的网络诊断命令,如ping、nslookup、tracert等。
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实训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实训指导书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实训指导书实验一、两台计算机互连实验目的:1、掌握正线和反线两种网线接头的制作。
2、认识和熟练应用网线制作的专用工具。
实验设备: EIA/TIA-568标准5类UTP,RJ-45水晶头,双绞线网钳,网络测试仪实验所需软件:无实验步骤:(一)正线的制作方法1、使用双绞线网钳的剪切口剪齐一段UTP电缆两段。
2、使用双绞线网钳的剥线口剥除双绞线外皮,露出4对裸线。
3、将4对裸线分别捋平,排列整齐,颜色按照EIA/TIA-568–B标准排列。
568B标准排列为:1 2 3 4 5 6 7 8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100BASE-T4 RJ-45对双绞线网线接法的规定如下:1、2用于发送,3、6用于接收,4、5,7、8是双向线。
4、使用双绞线网钳的剪切口把参差不齐的8根裸线剪齐。
5、将RJ-45接头弹片朝下,把整齐的8根裸线插入其中,使得8根裸线的横切面紧贴RJ-45接头的底面。
6、将RJ-45接头插入双绞线网钳的压线口,用力握紧手柄。
7、制作另一端(重复第2步到第6步)。
8、利用网络测试仪测试,若发现灯发绿光,并且发光的顺序是,则实验成功,否则失败。
(二) 反线的制作方法1、网线一端的接头制作与正线相同,另一端的接头制作应按照568-A标准的要求制作。
568A标准排列为:1 2 3 4 5 6 7 8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2、网线接头制作完毕后,若发现灯发绿光,并且发光的顺序是,则实验成功,否则失败。
注意:1.正线用于连接不同网络设备。
2.反线用于连接相同网络设备。
实验二、多台计算机互连实验目的:1、懂得星型结构最常用的连接设备(交换机)2、熟练掌握直连线的制作与测试3、懂得网关的配置4、懂得用Ping命令测试5、懂得不能互通故障的排除方法实验设备: N台计算机,网线,水晶头,网卡,交换机,标准直通线一根、交叉线一根,网线制作工具,网线测试工具等实验所需软件:无实验步骤:任务 1:我知道哪些配件我的学习1、网络分类;2、局域网;3、组成局域网所需配件;4、局域网的设计原则任务 2:我会制作与测试直连线操作过程与交叉线相似,只是线序的编排(第三步)有区别。
电子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A06-2539 第九章

2.使用IIS架设网站服务器因为要把网站发布到局域网内,所以必须先准备建好的网站,因为网站制作不是本书学习的内容,所以可以直接借助记事本以建立一个简单的网页文件用于发布。
如下图。
在记事本中编辑完成后,选择【文件】\【另存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文件名为“test.htm”(htm格式文件为网页格式文件),文件类型为“所有文件”即可。
因为制作好的网页是在服务器上进行发布的,所以制作这个简单的通知网页的过程也是在虚拟服务器上进行,并把得到的网页文件放到服务器D:\test路径下,以便于后续的发布。
完成以上准备工作后,就可以进行发布工作了。
操作过程与步骤如下:课题任务2 DNS 服务器的架设课时教学内容掌握DNS服务器的架设与工作原理教学目标在局域网架设DNS服务器教学重点DNS服务器的架设与工作原理教学难点DNS服务器架设后的相关设置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情景引入通过上一个任务的学习与操作可知,在局域网内可以把预先做好的网页或网站发布出去,让所有的网内客户机都能访问。
但是在访问的时候需要输入形如http:\\192.168.0.201的地址,该地址不方便记忆,尤其是当网络内有多个网站或页面发布的时候,要记住这些杂乱无章的数字很难。
本任务即学习利用域名系统访问网页。
❖基础知识1.DNS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因特网上作为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让用户更方便地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忆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字串。
通过主机名,最终得到该主机名对应的IP地址的过程叫作域名解析(或主机名解析)。
2. DNS的工作原理DNS分为客户机和服务器,客户机会向服务器“询问”一个域名,而服务器必须要回答此域名的真正IP地址。
本地的DNS先会查自己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随着教师的讲解,引导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的资料库。
如果自己的资料库没有该域名,则会向该DNS上一级的DNS询问,依此得到答案之后,将收到的答案保存起来并“回答”客户机。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的电子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

在广域网中提供高速数据交换功能,支持 多种接口类型和数据转发模式。
调制解调器
防火墙
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或 者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接收, 用于实现远距离数据传输。
保障广域网安全的重要设备,通过对进出 网络的数据进行过滤和检查,防止非法访 问和攻击。
05
网络互联技术
网络互联概述
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
中继器(Repeater)
用于物理层互联,对信号进行放大和整形,以扩 展网络的传输距离。
路由器(Router)
用于网络层互联,根据IP地址转发数据包,实现 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ABCD
网桥(Bridge)
用于数据链路层互联,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 帧,实现不同网段之间的通信。
网关(Gateway)
漏洞扫描技术
漏洞扫描技术是通过对网络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 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弱点,以便及时修复和加固。
网络管理技术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网络性能管理
网络故障排查与处理
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设备是网络系统的核心组 成部分,对其进行合理配置和 管理是确保网络正常运行的关 键。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服 务器等设备的配置、监控和维 护。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的电 子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
目录
• 计算机网络概述 • 网络体系结构 • 局域网技术 • 广域网技术 • 网络互联技术 • 网络安全与管理
01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
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操作系统、网络 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 系统。
ARP(地址解析协议)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与实训》全套教学教案

模块1 网络基础概述教学要求熟练掌握:网络的概念,网络的发展,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结构掌握:网络绘制软件Visio了解:网络新的发展,数据通信基础教学重点网络的概念,网络的发展,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教学难点理解网络课时安排本章安排3课时。
其中,理论讲授2课时,上机实验1课时。
教学大纲网络基础理论1.1 必备知识1.1.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1.1.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1.1.3 认识计算机网络的组成1.1.4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结构1.1.5 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1.6 网络图绘制工具Visio简介1.2 扩展知识1.2.1 计算机网络热点问题1.2.2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1.3 实训1.3.1 认识网络设备1.3.2 使用Visio绘制网络拓扑图主要概念1.什么是网络2.网络的发展过程3.网络的组成4.网络的结构5.网络的分类6.Visio软件7.物联网技术8.云计算技术9.4G移动通信10.调整与解调模块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教学要求熟练掌握: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掌握:协议的定义了解:ip地址规划与划分,Ipv6简介教学重点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
教学难点OSI7层结构的理解课时安排本章安排4课时。
其中,理论讲授2课时,上机实验2课时。
教学大纲模块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1 必备知识2.1.1 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与标准组织2.1.2 熟悉OSI参考模型2.1.3 熟悉TCP/IP参考模型2.2 扩展知识2.2.1 IP地址规划与划分2.2.2 IPv6简介2.3 实训2.3.1 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2.3.2 手动配置IP地址主要概念1.什么是协议2.标准化组织机构3.OSI参考模型4.TCP/IP参考模型5.IP地址的概念6.IP地址的划分7.Ipv6模块3 局域网技术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局域网的相关概念,局域网的传输方式、传输介质,常用的网络设备。
掌握:双绞线的制作、用户终端接入局域网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教案第9章计算机网络实训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教案第9章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实训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掌握计算机网络实训的基本操作和实践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计算机网络实训的基本操作和实践技巧。
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2.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实训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1实训的定义1.2实训的意义1.3实训的分类2.计算机网络实训的基本操作和实践技巧2.1实训环境的搭建2.2实训工具的使用2.3实训案例的分析和解决2.4实训结果的评估和总结3.实训案例分析3.1网络拓扑的搭建3.2网络设备的配置3.3网络服务的部署3.4网络故障的排除教学过程:1.引入:简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实训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讲解:详细讲解计算机网络实训的基本操作和实践技巧,包括实训环境的搭建、实训工具的使用、实训案例的分析和解决、实训结果的评估和总结等。
3.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实际的计算机网络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包括网络拓扑的搭建、网络设备的配置、网络服务的部署和网络故障的排除等。
4.实训操作:学生根据案例进行实训操作,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对实训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让学生对实训过程和结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教学方法:1.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2.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3.个案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1.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对实训过程和结果的评估和总结能力。
教学资源:1.计算机网络实训环境。
2.实训工具和案例分析资料。
3.计算机网络实训教材。
教学反思:计算机网络实训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网络实训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计算机网络实训的基本操作和实践技巧,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教案完整版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数据通信系统通常由数据源、数据通信网和数据宿三部分组成。其中, 数据源是产生和发送数据的设备,数据通信网是传输数据的通道,数据 宿是接收数据的设备。
数据通信的基本方式
数据通信的基本方式包括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并行通信是指同时传输 多个比特,而串行通信则是逐位传输。
传输介质与通信方式
电子邮件服务
01
02
03
04
05
电子邮件概述
SMTP协议
POP3与IMAP协 电子邮件服务器
议
软件
定义、发展历程、组成部 分
பைடு நூலகம்
工作原理、端口号、邮件 传输过程
定义、区别、端口号
Sendmail、Postfix、 Exchange等
电子邮件服务器 配置与管理
域名解析配置、邮件账户 管理、反垃圾邮件设置
感谢观看
THANKS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包括语法、语义和时序三个 要素。
OSI模型
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模型是一个开放性的网络互连参考模型,它 将网络通信的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 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每个层次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服务,通过层次间的接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01
02
03
网络硬件
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 如路由器、交换机等)、 传输介质(如光纤、电缆 等)等。
网络软件
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网络 协议、网络管理软件等。
网络数据
包括在网络上传输的各种 数据和信息。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地理范围分类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第9章计算机网络实训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第9章计算机网络实训计算机网络实训是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在本章的实训中,我们将学习和实践一些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的基本操作。
实训一:网络配置在网络配置实训中,我们将学习和实践网络设备的配置和连接。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网络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
其次,我们需要学习如何通过命令行界面或图形界面来配置网络设备。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设备的配置方式和命令。
实训二:网络连接在网络连接实训中,我们将学习和实践网络设备的连接和通信。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直连、交叉连接等。
其次,我们需要学习如何通过物理连接和逻辑连接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连接方式和协议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实训三:网络故障排除在网络故障排除实训中,我们将学习和实践网络故障的诊断和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的网络故障类型,包括连接故障、配置错误等。
其次,我们需要学习如何通过一些工具和命令来诊断和解决网络故障。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了解到网络故障排除的一般步骤和技巧。
总结通过《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第9章的实训,我们可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此外,实训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动手实践和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安全和保密,遵守网络使用规范和道德规范,确保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构建和维护高效、安全、稳定的计算机网络做出贡献。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与实训》全套教学教案

模块1 网络基础概述教学要求熟练掌握:网络的概念,网络的发展,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结构掌握:网络绘制软件Visio了解:网络新的发展,数据通信基础教学重点网络的概念,网络的发展,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教学难点理解网络课时安排本章安排3课时。
其中,理论讲授2课时,上机实验1课时。
教学大纲网络基础理论1.1 必备知识1.1.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1.1.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1.1.3 认识计算机网络的组成1.1.4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结构1.1.5 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1.6 网络图绘制工具Visio简介1.2 扩展知识1.2.1 计算机网络热点问题1.2.2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1.3 实训1.3.1 认识网络设备1.3.2 使用Visio绘制网络拓扑图主要概念1.什么是网络2.网络的发展过程3.网络的组成4.网络的结构5.网络的分类6.Visio软件7.物联网技术8.云计算技术9.4G移动通信10.调整与解调模块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教学要求熟练掌握: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掌握:协议的定义了解:ip地址规划与划分,Ipv6简介教学重点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
教学难点OSI7层结构的理解课时安排本章安排4课时。
其中,理论讲授2课时,上机实验2课时。
教学大纲模块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1 必备知识2.1.1 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与标准组织2.1.2 熟悉OSI参考模型2.1.3 熟悉TCP/IP参考模型2.2 扩展知识2.2.1 IP地址规划与划分2.2.2 IPv6简介2.3 实训2.3.1 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2.3.2 手动配置IP地址主要概念1.什么是协议2.标准化组织机构3.OSI参考模型4.TCP/IP参考模型5.IP地址的概念6.IP地址的划分7.Ipv6模块3 局域网技术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局域网的相关概念,局域网的传输方式、传输介质,常用的网络设备。
掌握:双绞线的制作、用户终端接入局域网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技术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在计算机专业中,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技术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计算机网络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都需要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
因此,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来加强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的掌握,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实践应用的认识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课程设计内容实验一:搭建网络环境本实验的目标是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和理解。
具体步骤如下:1.搭建物理连接:准备好所需的网络设备和线缆,连接主机和交换机,端口连接正常后进行接线测试。
2.网络设备配置:对交换机和主机进行基础配置,包括主机IP地址配置、交换机端口配置等。
3.网络连通性测试:测试搭建的网络是否正常运行,包括ping测试、文件传输测试等。
实验二:应用层协议实验本实验的目标是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于应用层协议的认识和理解。
具体步骤如下:1.选取协议:选择应用层常用协议进行实验,如HTTP、SMTP、FTP等。
2.协议操作:通过Telnet或者其他工具对协议进行操作,例如发送邮件、下载文件等操作。
3.协议分析:通过抓包工具对协议数据进行捕捉,分析数据包结构与内容。
实验三:传输层协议实验本实验的目标是通过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对于传输层协议的认识和理解。
具体步骤如下:1.选取协议:选择传输层常用协议进行实验,如TCP、UDP等。
2.协议操作:通过编程或者命令行等方式,进行协议操作,例如建立连接、发送数据包等操作。
3.协议分析:通过抓包工具对协议数据进行捕捉,分析数据包结构与内容。
实验四:网络安全实验本实验的目标是通过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认识和理解,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具体步骤如下:1.网络安全工具使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于网络安全工具的了解,如防火墙、漏洞扫描工具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其分层模型。
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场景。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OSI模型和TCP/IP模型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场景:互联网、物联网、企业网络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互动: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类型和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
作业与练习:1. 了解当前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2. 分析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计算机网络应用。
第二章:网络通信协议教学目标:1. 理解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网络通信协议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2. 常见网络通信协议:、FTP、TCP、UDP等3. 协议分层:传输层协议、网络层协议、应用层协议等4. 协议的实现:协议栈、协议编码和解码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互动: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通信协议的特点和应用。
作业与练习:1. 分析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网络应用所依赖的通信协议。
2. 了解不同通信协议在网络中的位置和作用。
第三章:网络硬件设备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网络硬件设备的特点和配置。
教学内容:1. 网络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2. 常见网络硬件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卡、调制解调器等3. 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命令行界面、图形用户界面等4. 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数据传输、路由选择、交换机转发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网络硬件设备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互动: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网络硬件设备的特点和配置。
作业与练习:1. 分析网络硬件设备在网络中的角色和作用。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课程实验大纲一、《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142310065(二)课程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and application(三)开课对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四)实验课程性质和任务: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实验课程任务:学习完本实验后,能使同学们掌握网络工具的初步使用,掌握Packet tracer网络模拟器的使用,清楚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内部结构和协议,通过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内部原理。
(五)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学时数:32学时(六)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名称:1.服务器一台:装有HTTP、FTP、TELNET、MAIL、DHCP、DNS等服务。
2.中心设备一台3.组控设备若干4.实验机(七)实验课程考核方式:1.实验报告:(1)实验报告要用学校统一印发的实验报告纸。
(2)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名称、器材、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及分析、程序清单。
(3)实验报告中要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和步骤。
(4)每个实验后的实验结果分析和心得体会必须独立完成,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应加以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和要求。
2.考核方式:操作3.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占课程总成绩的10%,实验课程成绩由实验报告和操作来综合考察。
二、实验课程基本要求、重点、难点实验内容:1. 网络工具的使用课时:2学时内容:首先完成对等网线的制作,即网线的两端接口排列顺序为一端为568A而另一端为568B;其次完成连接集线器用的网线制作,即网线的两端接口排列顺序同时为568A 或568B;最后学习怎么样检测网线的可通性。
要求:熟悉网络工具(如双绞线、网络测试仪等)的使用,掌握568A及568B两种双绞线的排列顺序。
2. Packet tracer 环境熟悉课时:2学时内容:1.安装软件 2.运行软件并熟悉界面 3.搭建一个简单的网络环境要求:掌握PT的安装, 熟悉PT的界面,会构建最简单的网络环境。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教学设计一、前言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也是信息化时代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实训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实训教学。
二、教学目标本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实训教学,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TCP/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3.熟悉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如网络编程、网络调试工具;4.了解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特点;5.完成一个基本的Web服务器的设计和实现。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实训教学,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TCP/IP协议的基础知识与应用;2.网络编程的基础知识;3.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概念与实现;4.一个基本的Web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2.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实验教学法,重点实现以下实验:1.基于C++的Socket编程实验;2.基于Wireshark的网络分析实验;3.基于Apache的Web服务器实验;4.课程设计:基于Linux系统的Web服务器设计。
四、教学步骤1. 实验一:基于C++的Socket编程实验1.基础知识讲解:Socket编程;2.实验要求:设计一个通信程序,完成客户端与服务器的简单通信;3.实验步骤:按照教师指导完成相关编程,运行程序后进行通信测试。
2. 实验二:基于Wireshark的网络分析实验1.基础知识讲解:Wireshark抓包、分析网络协议;2.实验要求:使用Wireshark工具抓取网络通信数据包,对协议进行分析;3.实验步骤:按照教师指导操作Wireshark工具,分析抓取的网络通信数据包。
3. 实验三:基于Apache的Web服务器实验1.基础知识讲解:Web服务器的基本概念与功能;2.实验要求:设计并搭建一个基本的Web服务器;3.实验步骤:按照教师指导进行Apache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自行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Web页面。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指导书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实训指导计算机专业用计算机教研室编写实训一:RJ-45接口连线实训 (2)实训二网卡的安装和配置 (3)实训三:Windows对等网建设 (6)实验四文件共享及安全设置,网络打印机安装及管理 (9)实训五网络命令的使用 (10)实验六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15)实训七局域网接入 Internet (20)有的只有目有、设备、步骤,有的则有5-6个条目,请规范格式和内容,排版请用,第一级标题用宋体小三号加粗,第二级标题用宋体四号加粗,第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
正文用宋体小四号上、下、右2. 54厘米;左3.17厘米;行间距:固定值25。
实训一:RJ-45接口连线实训一、实训目的掌握双绞线的568A、568B标准的布线方法及测试仪的使用二、实训环境PC计算机、网卡、5类双绞线、RJ45水晶头、压线钳、网线测试仪。
三、实训步骤1、制作两种标准的双绞线根据网络连接的方式不同,网络连接的电缆制作也不相同,有两种标准:直通电缆:用于计算机与集线器或交换机的连接,电缆的两端都使用568B连接方式交叉电缆:用于集线器间、交换机间、两台计算机直接连接,电缆的一端使用568A,一端使用568B连接方式。
2、双绞线制作方法用压线钳将双绞线的外层剥掉(大约1.5厘米),将四对线(以568B为例)从左到右按橙色、蓝色、绿色、棕色顺序排列在左手,依次展开每对线,这时线的排列为橙白(指与橙色原来同一对的白色,其余类推)、橙、蓝、蓝白、绿、绿白、棕白、棕,再将第六根线绿白插入到第三根线前使其成为第三根线,用右手将线的前端捻直,用压线钳的后端将线剪齐插入到RJ-45头(水晶头带线卡的面朝下,注意观察前端所有线要到位),检查无误后再用压线钳的RJ45压线口将线的两端压紧。
3、双绞线连通测试方法电缆制作完成后要用测试仪进行测试,观察是否连通。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2 数据通信的传输方式2.3 数据通信的传输速率与传输介质2.4 数据通信的常见接口与设备第三章: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3.1 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3.2 网络体系结构与OSI模型3.3 TCP/IP协议族3.4 常见的网络协议及其应用第四章:局域网技术4.1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与分类4.2 常见局域网技术及其标准4.3 局域网的组建与维护4.4 局域网的安全与管理第五章:广域网技术5.1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与分类5.2 常见广域网技术及其标准5.3 广域网的连接与传输技术5.4 广域网的故障排除与优化第六章:互联网应用6.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与结构6.2 常见的互联网应用服务6.3 网页浏览与搜索引擎的使用6.4 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第七章:网络操作系统7.1 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功能7.2 常见网络操作系统及其特点7.3 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7.4 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与发展趋势第八章:网络安全与管理8.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与威胁8.2 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应用8.3 网络防火墙的配置与使用8.4 计算机病毒与恶意软件的防治第九章: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9.1 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9.2 常见的网络编程协议与API9.3 网络应用开发的流程与实践9.4 代表性网络应用开发案例分析第十章:云计算与大数据10.1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与架构10.2 云计算的服务模型与部署模式10.3 大数据的基本概念与技术挑战10.4 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应用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及现状。
难点:理解不同类型计算机网络的区别与联系。
二、数据通信基础重点: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传输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记录联网计算机的数量、配置、使用的操作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等数据。
(2)了解教学机房设备是如何互联的(根据现有条件,了解相应网络设备)。
(3)认识并记录网络中使用的其他硬件设备的名称、用途及连接的方法。
(4)画出网络拓扑结构图。
(5)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图分析网络使用的结构。
2.观察计算机网络的参数设置经机房管理人员许可后,打开计算机进入系统,查看计算机的网络参数,并记录主要的网络配置参数。
(1)在Windows系统的桌面上选中“我的电脑”图标,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属性”选项,即出现“系统属性”的对话框。
如图1-1所示。
图1-1 我的电脑快捷菜单(2)单击“计算机名”选项卡,记下计算机名字、工作组名和计算机描述;如图1-2所示。
图1-2 系统属性对话框(3)在Windows系统的桌面上选中“网上邻居”图标,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属性”选项,即出现“本地连接”图标;如图1-3所示。
图1-3 网上临居快捷菜单(4)在“本地连接”图标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属性”选项,如图1-4所示。
图1-4 本地连接快捷菜单弹出“本地连接属性”的对话框,选中“Internet协议(TCP/IP)”,单击属性按钮,如图1-5所示。
图1-5 本地连接属性框出现“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记录该机器的IP地址和DNS服务器的地址;如果机器是自动获得IP地址的,如图1-6所示。
图1-6 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5)第4步骤的操作也可以进入命令提示符,通过ipconfig /all命令进行查看;如图1-7所示。
图1-7 命令提示符实训2 双绞线接头制作2.1实训目的与环境1.实训目的(1)掌握双绞线的特征,认识和熟悉网线制作工具。
(2)掌握直通线和交叉线的电缆含义和制作标准。
(3)掌握双绞线RJ-45头的制作方法。
2实训环境(1)硬件环境。
非屏蔽双绞线(1.5米)若干条,RJ-45水晶头若干;RJ-45压线钳一套,网线测线仪一套。
(2)软件环境。
Windows 操作系统、网络协议,ping命令协议。
2.2实训内容与步骤组织学生2人一组,相互检查,制作直通双绞线、交叉双绞线。
常用组网的网线是由8根铜线两两绞合在一起组成的,所以网线一般被称为双绞线。
其中颜色比较深的那几根线分别是橙色、绿色、蓝色和棕色。
剩下的是四根白线,但这四根白线并不相同,由与它缠绕在一起的色线我们将这四根白线区分为白橙、白绿、白蓝、白棕。
现在有两种做线的标准,EIA/TIA568A和EIA/TIA568B。
他们的排线顺序,如表1所示。
表1 EIA/TIA568A和EIA/TIA568B标准的排线顺序组件序号12345678EIA/TIA568 A 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发送发送接收未使用未使用接收未使用未使用EIA/TIA568 B 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接收接收发送未使用未使用发送未使用未使用两端线序排列一致,使用EIA/TIA568B标准,双绞线的两端一一对应,即不改变线的排列,称为直通线,直通线一般用来连接异型设备,如计算机和交换机之间。
双绞线的两端线序不一样,一边用EIA/TIA568B标准、一边用EIA/TIA568A标准,称为交叉线,交叉线一般用来连接同型设备,如两台计算机之间直连,两台交换机之间级联。
1.双绞线的制作双绞线线缆制作过程可分为四步,简单归纳为“剥”、“理”、“插”、“压”四个字。
本实验是以直通线制作为例,介绍如何制作双绞线线缆。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好5类双绞线、RJ-45插头和一把专用的压线钳。
(2)剥线。
图2-1 双绞线(3)排线。
(4)剪线。
(5)插线。
(6)压线。
2.双绞线的检测(1)测线仪是用来检测网线是否成功,如图2-2所示。
图2-2 双绞线测试仪(2)测线。
实训3 信息模块制作3.1实训目的和环境1.实训目的(1)了解信息模块的使用场合。
(2)掌握信息模块的制作方法。
(3)掌握打线钳的使用方法。
2.实训环境(1)硬件环境。
双绞线一段、信息模块一个、打线钳一把。
(2)软件环境。
Windows 操作系统、网络协议,ping命令协议。
3.2实训内容和步骤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模块,如图3-1所示。
图3-1 信息模块1.实训内容综合布线工程中,双绞线的一端与配线柜的接线架相连,另一端通过穿线管布到用户端的信息模块。
用户用在使用直通双绞线与信息模块相连的方法接入网络。
这样做的目的是根据用户的要求事先布置信息点,方便工作站移动,保持整个布线的整齐美观,同时也是隔离故障的一种方法。
2.实训步骤信息模块的制作步骤,如下所述。
(1)将双绞线从布线盒中拉出,剪至合适的长度。
(2)剥掉大约1.5cm的外层包装皮(注意不要伤及导线的绝缘层),露出4对色线。
(3)按T568B标准,将导线按照网线模块上的颜色标注的线序,稍稍用力将导线压入网线模块线槽中。
如图3-2所示图3-2 信息模块排线(4)将打线钳的刀口(有刀的一侧朝外)对准网线模块上的线槽和导线,垂直向下用力,如图4-4所示,听到“喀”的一声,即表明导线被压入线槽内,同时模块外侧的多余导线被剪断。
如此反复将8根导线全部压入线槽中。
如图3-3所示。
图3-3 压线钳的使用示意(5)将防尘片安装到网线模块的线槽上,并固定到信息插座上,如图3-4所示。
图3-4 网线模块实训4 eNSP使用操作4.1实训目的和环境1.实训目的(1)掌握eNSP软件的使用方法;(2)掌握华为交换机和路由器的相关配置;(3)能通过eNSP软件进行组网,进行网络实训操作。
2.实训环境(1)硬件环境。
安装eNSP虚拟软件计算机一台。
(2)软件环境。
Windows 操作系统、网络协议,eNSP虚拟软件。
4.2 实训内容和步骤实训内容为eNSP软件的简单使用方法,eNSP(Enterprise Network Simulation Platform)是华为近期研发出了一款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并且具备极高仿真度的数通设备模拟器。
操作步骤,如下所述。
(1)eNSP模拟器的基本界面,如图4-1所示。
选择设备,为设备选择所需模块并且选用合适的线型互连设备。
图4-1 eNSP模拟器的基本界面(2)在选择框内选择你要的设备。
用鼠标拖入白板中。
选择了一个路由器和交换机,选择合适的线缆,进行设备互联,如图4-2所示。
图4-2 在模拟器上添加设备与联线(3)配置不同设备,给路由器配置IP地址,如图4-3所示。
图4-3 为设备配置参数(4)测试设备的连通性,在交换机上客户机,配置客户机IP地址,测试与路由器的连通性,如图4-4所示。
图4-4 测试设备的联通性实训5 交换机VLAN 配置5.1实训目的和环境1.实训目的(1)掌握VLAN 工作原理及配置技术;(2)熟悉华为交换机常用的VLAN配置命令;(3)掌握eNSP软件的使用。
2.实训环境(1)硬件环境。
安装eNSP虚拟软件计算机一台。
(2)软件环境。
Windows 操作系统、网络协议,eNSP虚拟软件。
5.2实训内容和步骤实训内容是在eNSP虚拟软件中,创建网络拓扑结构,如图5-1所示。
将PC3划分到VLAN 2,PC4划分到VLAN 3,查看配置并测试网络连通性。
图5-1 网络实训的拓扑结构实训操作步骤,所有操作是在eNSP虚拟环境中,如下所述。
1.创建网络实训拓朴(1)添加交换机。
双击交换机图标,添加交换机,修改交换机名称为SwitchA。
(2)添加计算机。
双击计算机图标添加一台PC 机,修改计算机的名称为PC1,采用相同的方法添加PC2、PC3、PC4。
(3)添加交换机和计算机之间的连线2.配置主机分别双击PC1、PC2、PC3和PC4 配置主机的IP 地址和网关地址。
PC1 的IP 地址:192.168.1.1 255.255.255.0 网关:192.168.1.254PC2 的IP 地址:192.168.1.2 255.255.255.0 网关:192.168.1.254PC3 的IP 地址:192.168.1.3 255.255.255.0 网关:192.168.1.254PC4 的IP 地址:192.168.1.4 255.255.255.0 网关:192.168.1.254配置PC1 的IP 地址方法,如图5-2 所示。
同理配置其他主机的IP 地址和网关地址。
如图5-2 配置PC1的IP地址和网关地址3.查看交换机配置、测试网络连通性(1)双击交换机,打开交换的命令行界面,如图5-3所示。
查看交换机默认VLAN<Huawei> system[Huawei] sysname SwitchA #交换机名称可以自己定义[SwitchA] display vlan图5-3 交换机的命令行界面(2)测试网络连通性如果IP 地址配置正确PC1、PC2、PC3 和PC4 能相互通信,如图5-4 所示。
图5-4 联通性测试4.配置交换机VLAN、测试网络连通性(1)双击交换机,打开交换的命令行界面,配置VLAN 将PC3 划分到VLAN2,PC4 划分到VLAN 3,PC1 和PC2 默认划分在VLAN1。
(2)查看配置查看交换机的VLAN配置,如图5-5所示。
[SwatchA] display vlan图5-5 交换机的VLAN配置由上图得知,交换机的GigabitEthernet0/0/4 属于VLAN2,GigabitEthernet0/0/4 属于VLAN3,其他端口属于VLAN1。
(3) 测试网络连通性如果配置正确,属于同一VLAN 的PC1 与PC2 可以通信;属于不同VLAN 的主机不能相互通信。
例如:PC1 PING PC2,如图5-6所示。
图5-6 两主机联通PC3 PING PC4 的情况,如图5-7所示。
图5-7 两主机不通实训6 Wireshark抓包6.1实训目的和环境1.实训目的(1)掌握Wireshark抓包软件的wget ;(2)熟悉ICMP报文的格式;(3)掌握eNSP软件的使用。
2.实训环境(1)硬件环境。
安装eNSP虚拟软件计算机一台。
(2)软件环境。
Windows 操作系统、网络协议,eNSP虚拟软件。
6.2实训内容和步骤实训内容是在eNSP虚拟软件中,创建网络拓扑结构,如图6-1所示。
将PC1、PC2、PC3的IP地址,如图所示。
图6-1 网络实训的拓扑结构实训操作步骤,所有操作是在eNSP虚拟环境中,如下所述。
1.创建网络实训拓朴打开ENSP软件,点击新建拓扑,然后添加交换机,三个客户机,交换机和计算机之间的连线,然后设置客户机的IP地址。
2.Wireshark抓包(1)右击交换机Ethernet 0/0/1端口,打开快捷菜单,选择“开始抓包”,启动Wireshark 进行抓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