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及中考试题集锦详解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1、课文详解论语十二章〔先秦〕孔子及其弟子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译文: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音乐呢?”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一、基础知识1.字音愠.( yùn ) 三省.吾身( xǐnɡ) 逾.矩( yú) 罔.( wǎnɡ) 殆.( d aì) 箪.食( dàn ) 好.之者( hào ) 曲肱.( ɡōnɡ) 笃.志( dŭ)2.通假字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3.一词多义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而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却)博学而笃志(连词,表并列)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读wèi,替)为可以为师矣(动词,读wéi,担任,充当)回也不改其乐(代词,他的)其其不善而改之(代词,那些)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知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懂得)4.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名词作动词,吃)5.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

中考语文古诗文精讲巧练:《〈论语〉十二章》(含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文精讲巧练:《〈论语〉十二章》(含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文精讲巧练:《〈论语〉十二章》(含解析)2023年中考古诗文默写精讲巧练《〈论语〉十二章》【要点存盘】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向一切人学习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新旧知识相结合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宜说悦乎“9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与朋友交往应该做到诚信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1.珍惜时间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矢志不渝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文化常识】关于“八”的文学常识1.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2.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3.文起八代中的八代:东汉、魏、宋、晋、齐、梁、陈、隋;4.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5.八卦:乾qián、坤kūn、震zhèn、巽xùn、坎kǎn、离lí、艮gèn、兑duì;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6.八端:礼、义、忠、孝、悌、廉、知、耻;8.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小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山城记》。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其中,《十二章》是《论语》中的一篇,主要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修身养性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对《十二章》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1.仁:《十二章》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仁。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一种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

孔子认为,人应该具备仁的品质,即关心他人、善良、宽容、谦虚等。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对待他人要用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

2.人际关系:《十二章》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孔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关心、帮助,以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

他提倡“和而不同”的观念,即在保持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追求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3.学习:《十二章》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石,是修身养性的途径。

他提出了“学而时习之”的观点,认为学习应该是持续不断、有目的的,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4.修身养性:《十二章》中还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人首先要修身,使自己的心性得到改善和提高。

他提出了“君子谋道不谋食”的观点,即君子应该追求道德和理想而不是追求物质利益。

5.教育:《十二章》中还涉及到教育的问题。

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

他提出了“教而不厌”的观点,强调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持续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和能力。

6.知行合一:《十二章》中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知识与行动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把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改变自己和社会。

他提出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观点,强调通过回顾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不断改进自己的行动。

7.君子:《十二章》中对君子的要求进行了描述。

君子是儒家思想中道德高尚的人,具备仁、义、礼、智等品质。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追求道德和理想,以身作则,对他人负责,为社会作出贡献。

8.礼:《十二章》中还涉及到礼的问题。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复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复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知识梳理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知识梳理
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劣的
今义: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

饭疏食,饮水
古义: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今义:包括冷水和热水
匹夫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古义:真诚,诚实
今义:相信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知识梳理
一、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人不知而不愠
动词,了解
温故而知新
动词,得到
五十Hale Waihona Puke 知天命动词,知道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形容词,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乐以……为快乐
乐亦在其中矣
名词,乐趣

不义而富且贵
合乎正义的
与儿女讲论文义
义理
引喻失义
道理
逝者如斯
意思是时光如同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逝。
博学笃志
广泛地学习而且志向坚定。
不亦乐乎
原指心里很高兴。现形容状态、动作等达到极端、非常的程度。
三十而立
三十岁便能够自立于社会。指人开始走向成熟。
乐在其中
指乐趣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形容自得其乐。
择善而从
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特殊用法
词语
连词,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并且”“而且”

人不堪其忧
代词,这种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代词,可译为“他的”

部编版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及中考试题

部编版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及中考试题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横线的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

) (从,古义: ;今义: 。

) 5.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 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 3.知: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温故而知新( )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 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七、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八、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知识点梳理及练习-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知识点梳理及练习-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

第11课《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

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形式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

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其核心思想为“仁”。

被世人称为“孔圣人”,与孟子并称“孔孟”。

二、三行对译【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注释】①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②说:同“悦”,愉快。

③愠:生气,恼怒。

④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注释】①吾:人称代词,我。

②日:每天。

④省,自我检查,反省。

③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⑤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⑥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⑦信:诚信。

⑧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注释】①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上天的意旨。

命,命令。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中考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中考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中考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

- 孔子(公元前551 - 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二、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 古今异义。

-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 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 三人行(古义: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三)3. 一词多义。

- 为。

-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而。

-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就)-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并且)- 知。

-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知道、懂得)4. 词类活用。

- 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三、重点句子翻译。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5.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四、理解性默写。

1. 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表示既要从正面学习,也要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 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及中考试题集锦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及中考试题集锦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及中考试题集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2分)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H.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 )9.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11. 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2分) 答: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

(共11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节选自《<论语>十则》)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腰:(2)知:12.翻译下列语句。

(2分)(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13.【甲】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经历;【乙】段则是典型的_________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

中考《论语》十二章复习要点

中考《论语》十二章复习要点

中考《论语》十二章复习要点------------《论语》十二章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与孟子合称为“孔孟”。

2、“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3、《论语》:共20篇,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

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

4、《论语》十二章: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学习方法和态度、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

二、重点词语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按时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说:通“悦”,愉快。

知:了解。

愠:生气、发怒。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朋:志同道合的人。

不亦……乎:不也是……吗,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日:每天。

三:虚指,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替。

谋:办事,出主意。

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逾:越过,超过。

矩:规矩,规范。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就知道了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会越过规矩。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及中考试题集锦解析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及中考试题集锦解析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横线的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七、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八、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论语〉十二章》解析版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论语〉十二章》解析版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论语十二章》(解析版)一、知识点回顾《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1)原文:子曰:“学∕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4)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5)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6)原文: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论语十二章含解析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论语十二章含解析

《论语》十二章学问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 古今异义饭疏食,饮水.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3.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饭.疏食,饮水原意为:煮熟的谷类食品,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学而时.习之原意为:时间,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3)动词作名词传.不习乎原意为:传授,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4)形容词作名词温故.而知新.原意为:旧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原意为:新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4. 一词多义(1)乐:①不亦乐.乎F____________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_____(2)知:①人不知.而不愠F ____________②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④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____________(3)从:①七十而从.心所欲 ____________②择其善者而从.之F ____________③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_______5. 重点实词(1)学而时习..之时习: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3)不亦君子..乎君子:___________(4)吾日三省....吾身吾:___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_三省:___________三:_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__(5)为人谋.而不忠.乎谋:_____________(6)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7)三十而立.立:_____________(8)四十而不惑.惑:_____________(9)五十而知天命.命:_____________(10)六十而耳顺..耳顺:___________(11)不逾矩..逾:_____________矩:_____________(12)学而不思则罔.罔:_____________(13)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___(14)一箪.食箪:_____________(15)人不堪.其忧堪:_____________(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_____________(1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18)不义.而富且贵义F:____________(19)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___________(20)子在川上..曰川上:___________川:_____________ (21)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_____斯:_____________(22)三军..可夺.帅也三军:___________夺:_____________(23)匹夫..不行夺志也匹夫:___________(24)博学而笃志..笃志:___________(25)切.问而近思切:_____________(26)仁.在其中矣仁:_____________6. 文言虚词①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1)而③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④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⑤曲肱而.枕之 _____________⑥博学而.笃志 _____________①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2)之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_______③曲肱而枕之. _____________①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3)乎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4)为②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5)与.挚友交而不信乎 _____________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_______(6)于②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_(7)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8)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①贤哉,回也. _____________(9)也②三军可夺帅也. _____________(8)盖.石性坚重 _____________(9)遂.反溯流逆上矣 _____________①如其.言 _____________(10)其②但知其.一 _____________(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_______(11)不义而富且.贵 _____________(12)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①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13)其②仁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14)逝者如斯夫. 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课后习题)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课后习题)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及中考试题集锦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及中考试题集锦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释加点词。

()古来2012年山西省7.wǎng dài8. (2分) 愉快学过(旧)的知识9. B (2分)10.(2分)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11.(2分) (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

(共11分)11.(1)腰:腰佩。

(2)知:通“智”,聪明。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12.(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2)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体会、发现,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13.对比语录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14.【甲】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评分说明:(2分)每句各1分。

15.示例:作者身处锦衣玉袍的富家子弟中,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形秽,因为他内心有精神的安慰和思想的寄托,反而能够更加勤奋的学习。

这就是对自我的反省。

评分说明:(3分)结合“不贤而内自省”1分,联系甲段内容加以论述1分,语句通顺1 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3.“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

(意思对即可)【2015·福建省泉州卷】(一)(16分) 5.(3分)B 6.(3分)共同,一起坠落欣赏7.(6分)(1)早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

(“歇”,“乱”各0.5分)(2)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曲”,“亦”各0.5分)8.(4分)甲文:①作者欣赏山林之美的情趣。

②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

③作者将内心对山林之美的感受与友人分享的乐趣。

(2分,答出一点即可)乙文:①粗茶淡饭却能随遇而安(安贫乐道)。

②视不正当得到的富贵如浮云的高尚情操。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1.《学而》-学习的重要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推崇了德行的培养和修养。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强调了个人品德和才能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努力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2.《为政》-君子的品德:"君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政:曰仁、曰不由、曰多闻、曰知、曰行",强调了君子的品德与为政的重要关系,建议要具备这五种能力。

-以德治国:"政得其道,民易使也",主张以德治国,通过教育和道德观念的引导来维持社会秩序。

3.《八佾》-乐的作用:乐的目的是培养和陶冶人的品德,提倡以乐为教材,通过音乐和舞蹈来教育人民。

-机变节奏的重要性:提倡乐舞的节奏要机变多样,认为节奏是形成乐舞艺术魅力的关键。

4.《里仁》-里仁:"里仁者,省则自体,亲则民化,亲尊者,民有所亲;官尊者,国有所庙",重视家庭和家族的关系,认为家庭是培养道德人的基石。

-亲尊者与官尊者:亲尊者即对家人亲近尊敬;官尊者即对官员尊重,认为国家要有建立和维持的庙宇。

5.《公冶长》-宗法制度:主张通过宗法制度来更好地管理家族和家庭,并认为家族的德行和品质是很重要的。

-人君的道德榜样:人君应该成为家族成员的道德榜样,以规范家族的风尚和家庭的行为。

6.《子罕第十三》-孟武伯问孝:被问到孝道的本质,孔子回答说孝顺可以通过养生、明理、审时和事效四种方式来体现。

-孝的重要性:"孝于亲也,而后尽于事国",强调了孝顺亲人是成为好公民的重要前提。

7.《雍也》-儒学的核心:强调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只有自己先做到这些,才能够影响他人和整个社会。

-学问的目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提倡要持之以恒地学习,通过知识的积累和修养的提高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8.《述而》-听从人的借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认为君子应该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横线的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七、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八、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2012年山西省阅读《论语》(节选),完成7—11题。

(10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2分)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H.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 )9.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11. 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2分) 答: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

(共11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节选自《<论语>十则》)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腰:(2)知:12.翻译下列语句。

(2分)(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13.【甲】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经历;【乙】段则是典型的_________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

(2分)14.分别从【甲】【乙】两段中找出表述学习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

(2分)15.请结合【甲】段内容,谈谈你对“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句话的理解。

(3分)答: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3.《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理解。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5·福建省泉州卷】(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

不义富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5.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6.解释加点词。

(3分)(1)古来共谈共:(2)夕日欲颓颓:(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

8.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分)(2010年吉林省)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释]识:记住。

厌:满足。

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及:赶上,追上。

鄙夫:鄙陋浅薄的人。

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1分)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2分)(1)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是知也/日知其所亡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2分)答: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2分)答: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2分)答: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答: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4分)2012年山西省7. wǎng dài8. (2分) 愉快学过(旧)的知识9. B (2分)10.(2分)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11.(2分) (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

(共11分)11.(1)腰:腰佩。

(2)知:通“智”,聪明。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12.(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2)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体会、发现,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13.对比语录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14.【甲】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评分说明:(2分)每句各1分。

15.示例:作者身处锦衣玉袍的富家子弟中,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形秽,因为他内心有精神的安慰和思想的寄托,反而能够更加勤奋的学习。

这就是对自我的反省。

评分说明:(3分)结合“不贤而内自省”1分,联系甲段内容加以论述1分,语句通顺1 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3.“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

(意思对即可)【2015·福建省泉州卷】(一)(16分) 5.(3分)B 6.(3分)共同,一起坠落欣赏7.(6分)(1)早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

(“歇”,“乱”各0.5分)(2)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曲”,“亦”各0.5分)8.(4分)甲文:①作者欣赏山林之美的情趣。

②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

③作者将内心对山林之美的感受与友人分享的乐趣。

(2分,答出一点即可)乙文:①粗茶淡饭却能随遇而安(安贫乐道)。

②视不正当得到的富贵如浮云的高尚情操。

(2分,答出一点即可)(2010年吉林省)(一)文言文阅读(15分)9.儒。

10.(4)。

11.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

12.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回答即可。

13.围绕“选择他人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