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专题

合集下载

方言和社会语言学的关系

方言和社会语言学的关系

方言和社会语言学的关系方言是指在某个特定地区或社群中使用的语言变体,它与标准语言存在差异。

方言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它不仅反映了某个地区的语言特点,也承载着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信息。

方言与社会语言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研究方言,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语言学的各个方面。

方言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使用和变化的学科。

方言作为一种语言变体,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会语言学家通过调查和分析方言,可以了解不同地区和社群中语言使用的特点,揭示语言变化的规律。

方言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

方言的存在和使用受到社会语言学因素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关注语言的社会分布和社会变异。

方言的存在和使用受到地区、社会阶层、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区和社群中的方言差异反映了相应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社会语言学家通过对方言的调查和研究,可以揭示方言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身份的变化。

方言也是社会身份和认同的重要标志。

方言是人们与特定地区、社群和文化之间联系的纽带。

方言的使用者通过方言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展示自己的文化归属感。

方言也是社群凝聚力的体现,人们通过方言与社群中的其他成员建立联系和共同体验。

社会语言学家通过研究方言的使用和认同,可以了解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方言的研究对于语言教育和语言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方言作为地方语言,是维系地方文化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

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地方文化和促进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社会语言学家通过对方言的研究,可以为方言教育和语言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促进方言的保护和发展。

方言和社会语言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方言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研究方言可以深入了解社会语言学的各个方面。

方言的存在和使用受到社会语言学因素的影响,方言也是社会身份和认同的重要标志。

方言的研究对于语言教育和语言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的关系

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的关系

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的关系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方言学研究的是不同地区或社群中特定的语言变体,而社会语言学则关注语言在社会中的使用和功能。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的关系。

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都关注语言变体的特点与分布。

方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的地理分布和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变异。

而社会语言学关注的是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研究社会群体内部的语言变化和语言变异。

这两个学科在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上有一定的重合,都需要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统计等手段来获取研究材料,从而揭示语言变体的规律和原因。

方言学和社会语言学都关注语言与身份认同的关系。

方言作为一种语言变体,往往与特定的地区、社群或社会群体相关联。

方言学研究方言与地域、民族、文化等身份认同之间的联系,揭示方言在身份认同中的作用。

社会语言学则更加关注语言与社会群体内部的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研究语言在社会群体内部的使用和流变中的身份指涉功能。

方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理解语言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方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还关注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方言学研究方言的变化和演变,揭示语言变异的动态过程。

社会语言学则关注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和社会环境对语言变化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通过研究社会群体内部的语言使用和社会变化的关系,揭示出语言变化的社会驱动力。

方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互相借鉴,共同推动了我们对语言变化的理解和认识。

方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在应用上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方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方言保护、方言教育和方言文化的传承等方面。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语言规范、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等方面。

方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应用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方言的传承与发展。

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它们共同构成了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理解和研究语言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方法。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东北方言小品及影视剧的话语幽默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东北方言小品及影视剧的话语幽默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东北方言小品及影视剧的话语幽默摘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东北方言小品深受观众喜爱,以赵本山作品为代表的令人捧腹大笑的东北方言小品以及影视剧从二十世纪末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

近年来,越来越多优秀的东北演员站上了舞台为观众带来一次有一次视觉与听觉上的享受。

东北方言本身的幽默性以及其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小品赋予了持久的生命力,演员们在小品的演绎过程中故意将东北方言本身的特点夸大,加之恰当的艺术手段,从而借助语言的魅力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来对东北方言小品的幽默言语进行分析,进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幽默机制。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东北方言;小品;影视剧;幽默引言:在中国,不同地域的人在周围环境以及社会文化影响之下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说话方式及习惯,这些说话方式是一些地区特有的不同于标准语的语言,实则为语言的地方变体,被称为“地方语言”,简称“方言”。

在中国众多的方言之中,受众率最多的方言之一便是东北方言,而这其中一大部分的原因就是东北方言的小品以及影视剧带来的影响,自上世纪末起,东北方言的小品及影视剧将东北方言带进了更多人的视野,这中间的领军人物,赵本山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多年来,极大多数的中国观众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期盼赵本山的身影,除了对于赵本山本身的欣赏之外,不得不承认的是东北方言所固有的生动形象,幽默简洁的特点为荧幕作品制造了独一无二的幽默效果。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们看到更多来自东北的优秀喜剧演员开始站上舞台,走向荧幕。

这也是多年来,大众对于东北方言的喜爱日益增加的原因之一。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东北方言在荧屏之上的幽默感被放大呢?国家广电总局明确规定除地方戏曲片之外的电视剧的语言应该以普通话为主。

这样一来,在大众的主流思想中,电视上面所展现的作品就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以正式的感觉。

话语幽默与否,除了言语本身的特点影响之外,与其发生的语境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同样的话语出现在日常交际中或是电视上的效果可能就有很大的差异。

【PPT】社会语言学

【PPT】社会语言学

五、怎样学习社会语言学
• • • • 基本理论的学习 社会语言现象的个案调查分析 语言田野调查方法 课堂讲授+田野调查+课堂讨论三结合
六、教学主要参考书
教材: 教材: • 《中国社会语言学》(增订版) ,郭熙,浙江大 学出版社,2004 主要参考书: 主要参考书: • 社会语言学导论,陈松岑,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 社会语言学,陈原,学林出版社,1983 • 社会语言学概论,祝畹瑾,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 • 社会语言学概论,戴庆厦,商务印书馆,2006
思考与练习
1. 观察一个方面(领域、专题、片段的)的 社会语言应用,分析影响社会语言应用的 主要因素。
社会语言学
一、什么是社会语言学
• 研究社会与语言的共变的一门学科。 • 研究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异现象的 学科。 • 研究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存在、使用、 变化的情况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 语言是属于社会现象之列的,从有社 会存在的时候起,就有语言存在。语言随 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语言 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社会以外是没有 语言的。因此要了解语言及其发展的规律, 就必须把语言同社会的历史,同创造这种 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密切联 系起来研究。
三、社会语言学的学习意义
1. 加深了对语言本体的研究 改变了对语言纯符号性质的象牙塔式的研 究。 2. 拓展了社会语言现象的认识 例:方言——普通话——国际通用语 3. 有助于对社会问题的解剖 例:民族身份的认定
四、学习社会语言学需要的相关知识
1. 语言学、语用学、方言学知识 2. 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知识 3. 的 语言内容;也可以说,语言的内容在足以 反映出某一时代社会生活的各面影。社会 的现象,由经济生活到全部社会意识,都 沉淀在语言里面。

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的关系

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的关系

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的关系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都研究语言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使用和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的关系。

方言学研究的是地区性语言变体,即方言。

方言是特定地区或社群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方言学家通过调查方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揭示了方言与语言学习、社会地位和文化认同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而社会语言学则更关注方言在社会上的使用和意义。

方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在研究方法上有所不同。

方言学主要侧重于田野调查和实地研究,通过采集方言使用者的语音样本、语言地图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来分析和比较方言之间的差异。

而社会语言学则更注重对社会和文化因素的观察和分析,通过考察语言使用者的社会背景、交际网络和语言变异等,揭示方言变化的社会原因和后果。

方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也有所不同。

方言学主要研究地区性语言变体,如英语中的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和澳大利亚英语等。

而社会语言学则更关注社会群体中的语言变化和语言使用方式,包括社会方言、社会语言变异和社会语言规范等。

社会语言学家还研究了语言的社会功用和意义,如语言与身份认同、社会地位和群体归属感等的关系。

方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语言变化和社会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方言学的研究揭示了方言的起源、发展和传播规律,对于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有重要作用。

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帮助我们了解语言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和影响,对于改善跨文化交际和语言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

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方言学主要研究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社会语言学则更注重方言在社会上的使用和意义。

两者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共同揭示了语言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方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促进语言多样性、跨文化交际和语言教育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会语言学(五篇范例)

社会语言学(五篇范例)

社会语言学(五篇范例)第一篇:社会语言学网络流行语新谈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一些流行语跳出网络进入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在电视上报纸中以及人们的日常交流中,网络新词随时随地可见,它紧跟着社会热点,贴切地融入人们的语言里,迎合了当下“草根”一代,身后跟着众多的粉丝。

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部分内容,流行语同时也对社会媒体和传统文化造成了影响和冲击。

如同网络一样,依附于它的网络语言亦是一把“双刃剑”,有其可取之处也有其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甚至一些低俗的内容。

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些流行语,给予正确的认识[1]和适当的引导。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网络流行词正确认识对媒体及传统文化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国际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逐渐受到欢迎。

网络交际与以往我们交际的方式不同的是,它完全不受任何时空的限制。

真因为它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和独特的魅力这种全新的高科技交流方式正在全球风靡。

随着QQ、BBS、网络论坛、虚拟社区等网络载体的出现,网络交流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同时,与之相应出现的网络流行词也极大地影响着信息时代中的人们的生活。

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不论是生活、工作、娱乐的脚步都大大加快了。

高效率的追求让我们电脑上的输入速度不得不也跟着变换。

为了高速度的输入,人们逐渐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创造出了大量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组合的新词汇,于是一些完全不符合汉语的规范表达方式的网络语言就这样出现了。

网络语言,代表了一定的网络文化。

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网络论坛等各种因特网应用场合,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它来源及其广泛,大多取材于方言俗语、各门外语、缩略语、谐音、误植,甚至以符号合并以达到形象效果等等。

属于混合语言,通常使用注意文字或俗称的“火星文”,而且又由于语言及文化的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有地方特色的因特网语言。

社会语言学角度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角度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角度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学科,关注语言在社会中的使用、传播和变化。

在社会语言学的视角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汉语方言作为中国多元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其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对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和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语音方面,汉语方言的不同发音习惯会对网络流行语的发音造成影响。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中,饱含气息的发音风格,使得一些网络流行语如“呵呵”、“哈哈”等表达更为夸张和逗趣。

而以上海话为代表的江南方言中,柔和舒缓的发音风格,使得一些网络流行语如“嘿嘿”、“喂喂”等更富有亲和力和幽默感。

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发音习惯产生了直接影响,也为不同地区的用户提供了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词汇方面,汉语方言的差异也对网络流行语的词汇选择和创新产生了影响。

不同方言区域存在着丰富多样的方言词汇,这些词汇往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意义。

在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常常会运用方言词汇,借助地方特色来创造新的网络流行语。

“撩”一词在北京话中是指调情的意思,在网络上衍生出“撩妹”一词,代表调戏女生。

而在广东话中,“蠢萌”代表傻气可爱,在网络流行语中也被广泛使用。

这些方言词汇的运用,既满足了人们对语言创新的需求,也丰富了网络流行语的内涵。

在语法方面,汉语方言的语法习惯对网络流行语的句式选择和表达方式产生了影响。

不同方言区域存在着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如宾语句式的倒装、动宾谓语结构等。

这些语法特点在网络流行语中得到了充分利用,成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我就是饿了”这个句式在广东话中非常常见,“我就是抖腿”也是这个句式的衍生形式,这种倒装句式的运用给人一种直接、干净的表达感受,成为一种经典句式,被广泛使用。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汉语方言的多样性为网络流行语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资源,也为不同地区的用户提供了各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

[转载]游汝杰: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专题讲义(一)

[转载]游汝杰: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专题讲义(一)

[转载]游汝杰:社会语⾔学与⽅⾔学专题讲义(⼀)原⽂地址:游汝杰:社会语⾔学与⽅⾔学专题讲义(⼀)作者:对外汉语教师之家(⼀)解题:社会语⾔学与⽅⾔学1.汉语⽅⾔学的性质和特点汉语⽅⾔学史可以分为传统⽅⾔学和现代⽅⾔学两⼤阶段。

从汉代扬雄《⽅⾔》到清末民初章太炎《新⽅⾔》,中国传统⽅⾔学的研究⽬的在于以今证古,即以今⽅⾔证释古⽂献,或以古证今,即以古⽂献中的材料解释今⽅⾔。

传统⽅⾔学属于语⽂学(philology)的范围。

古代的民族学著作如地⽅志,虽然也记录⼀些⼝语词汇等,但其研究框架仍是语⽂学。

⽤现代语⾔学的眼光来研究汉语⽅⾔,肇始于19世纪中期以后纷⾄沓来的西洋传教⼠,他们⽤西⽅语⾔学的学理和概念来记录和分析汉语⽅⾔的语⾳,记录和整理⽅⾔⼝语词汇,研究⽅⾔句法,还进⾏⽅⾔⽐较和分类研究。

但是他们的研究与中国传统⽅⾔学并没有传承关系,他们的研究⽅法和⽬标与传统⽅⾔学也⼤异其趣。

西洋传教⼠的研究⼯作和中国学者的描写⽅⾔学,虽然在时间的先后上有相衔接的关系,但是后者并没有直接继承前者研究成果的明显迹象,中国学者是另起炉灶重新研究各地⽅⾔的。

早期现代学者如林语堂、罗常培等⼈也曾注意到西洋传教⼠的成绩,并且撰有专⽂介绍。

不过也许他们认为传教⼠只是准⽅⾔学家⽽已,⾄多只是将传教⼠的记录作为⼀种参照系罢了。

中国的现代⽅⾔学发端于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的研究》(1928年)。

中国现代⽅⾔学是在西⽅描写⽅⾔学的直接影响下诞⽣、发展的。

赵元任对各地吴语语⾳的描写所达到的精微程度,⽐之同时代的国外描写语⾔学,可以说是有过之⽽⽆不及。

但是从西⽅的描写语⾔学的观点来看,中国的描写⽅⾔学从⼀开始,就不是纯粹的描写语⾔学。

调查字⾳的表格是从⽅块汉字在中古切韵⾳系的地位出发制定的,分析和归纳⾳类也都离不开中古⾳系的名⽬。

从设计调查表格,到归纳声韵调系统、整理调查报告,从⽅⾔之间的互相⽐较,到构拟⽅⾔的较古阶段,都要借助传统⾳韵学知识,都离不开中古的切韵系统。

社会语言学和方言学有机结合的力作——读《方言变异与变化:溧水街上话的调查研究》

社会语言学和方言学有机结合的力作——读《方言变异与变化:溧水街上话的调查研究》
者优 势从 事社会 语 言 学研 究 的学 者 不是 太 多 , 以致
统 的语 言学 , 为语 言 是 一 个 “ 序 的 同 质 体 ” 社 认 有 ;
会 语言 学 的 旨趣是 研 究 共 时 的异 质 的语 言 , 方 言 而
收 稿 日期 : 1 0 — 0 2 0— 1 2 0
基 金项 目: 教育 部 人 文 社会 科 学 研 究 青年 基 金 项 目 “ 业 化 过 程 中 的语 言 变 异 与 变化 : 汉 油 田言 语 社 区 调查 ” 工 江
关键词 : 社会 语 言 学 ; 方言 学 ; 言 变异 ; 查方法 ; 方 调 分析 方法
中 图分 类 号 i 7 H1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9— 9 2 2 1 )2— 0 8 3 10 7 0 ( 0 1 0 0 6 —0
郭 骏所 著 的 《 言变 异 与 变化 : 水 街 上话 的 方 溧
学 的 旨趣 是描 写共 时 的同质 的语 言 ; 会 语 言学 着 社
调查研 究 》 以下 简称 《 言变异 与变化 》 由北京 大 ( 方 ) 学 出版社 于 20 09年 1 1月 出版 。该 书 共 有八 章 , 分 别为 “ 绪论 ” “ 音变异 调查 ” “ 音变 项与语 音 变 、语 、语 式”“ 、 语音 变异 特 征分 析 ” “ 、 相关 社 会 因 素分 析 ” 、 “ 变模式 分 析 ” “ 普 通 地 方 话 ’ 探 ”和 “ 束 演 、‘ 初 结 语” 。读完 《 言变 异 与 变 化 》 书 , 感 该 书 是 社 方 全 深

人。
因此 , 一部 著作 中 , 在 要想 把社 会语 言学 和方言
著差 异 。其关 系表 现在二 者 的研究对 象 和研究 目的

社会语言学绪论

社会语言学绪论
“社会语言学”这一学科名称,英文原名 sociolinguistics,是由“社会学” (sociology)和“语言学” (sociolinguistics)复合而成的。其基本内 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social linguistics,其基本涵义是:从 语言的社会属性出发,用社会学的方法研 究语言,从社会的角度解释语言变体和语 言演变。 二是语言社会学(sociology of language), 其基本涵义是:从语言变体和语言演变的 事实,来解释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演变和 发展的过程。 两者的研究方向不同,简而言之,前者从 社会研究语言,后者从语言研究社会。
第四: 实地调查的方法不同。方言学是一人一地 调查。社会语言学是多阶层多人次的随机 抽样调查。
第五: 方言学重视农村地区方言的调查,方言区 是根据语言特征划分出来的单位。 社会语言学致力于调查大中城市或城镇的 方言。言语社区是根据语言阶层特征、交 往密度、自我认同划分出来的单位。
第六: 方言学几乎不研究语言规划,而“语言地 位、语言标准、语言规划”等问题却是社 会语言学的重要课题。
语码转换是说话人对具体环境及对说话 人态度转变的标志和象征,是调整角色 关系的重要手段。 例如: 我的亲爱的唐小姐——你的极虔诚的方 鸿渐 (《围城》)
语言态度
语言本身无所谓优劣与好坏。 语言的好和差是人们附加在语言上的态度,反映出人 们的某种价值观。 例如: 1、《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楚人许行向滕文公游说, 主张回到他们向往的初民社会。孟子知道后斥责许行, 说他是“南蛮鴂舌之人”。 南蛮是北方人对南方人的贬称,“鴂”是伯劳鸟。孟 子的意思是说许行这个人说话像鸟叫,不知道说的是 些什么。他的语言态度是很明显的。 2、有些上海人对外地方言持鄙视态度。

社会语言学角度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角度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角度下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流行语已成为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探讨了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汉语方言在网络流行语中的体现,指出方言元素为流行语增添了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其次分析了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丰富性影响,强调了方言在丰富网络用语和表达方式方面的作用。

接着讨论了汉语方言在网络流行语中的传播方式,以及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地域特色影响。

最后展望了汉语方言在网络流行语中的未来发展,强调了保护和传承方言的重要性。

汉语方言在网络流行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网络语言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也需要得到相应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关键词:社会语言学、汉语方言、网络流行语、影响、传播、地域特色、创新贡献、保护传承。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通过分析汉语方言在网络流行语中的体现、影响和传播方式,以及对地域特色和未来发展的影响,旨在揭示汉语方言在网络流行语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结合对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创新贡献的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汉语方言在网络流行语中的地位。

的展开,将有助于更加深入地探讨汉语方言在网络流行语中的作用和影响。

1.2 研究意义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当今社会,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汉语方言作为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网络流行语中的体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汉语方言在网络流行语中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汉语方言作为中国各地区特有的语言系统,融汇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其在网络流行语中的体现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区的语言特色和文化传统。

研究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丰富性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网络语言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

社会语言学和方言学在日语吴音研究中的应用

社会语言学和方言学在日语吴音研究中的应用

大障碍 , 且是来 自中国的舶来 品, 故此 日本语言学界 曾经掀起去除汉字 , 用假名或罗马字取而代之 的“ 国
以对 比 , 能 揭开 千百 年来 一直 未 能解 开 的这 个语 言和 文化 传 承之 谜 , 才 最终 消 除 日本 某些 学者 对此 问题 的
疑惑。


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 的关 系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 它把语 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 的理论和方法 紧密结合起来 , 从而研究语 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 尽管学者们的观点各不相同, 但社会语言学的任务应当是以语言为中心, 围绕各种社 会因素的作用 , 研究语言的变异。它的特点是在研究语言时离不开社会 , 也就是说在社会中研究语言。而普 通语 言 学则 是 完全离 开社会研 究语 言 , 就是 社会 语 言学 与普通语 言学 的最 大差 异 。 这 我们知道社会语言学又可以发展出交际民族学志、 跨文化交际、 交际社会语言学 、 语言社会化和语言习
及佛教 、 法律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 被称为吴音 , 这要 比隋唐时期传人的 以今西安为 中心 的所谓汉音早得 多。尽管 日本学者基本赞同吴音即是来 自我 国的吴方言这一说法 , 日本最具权威 的大辞典《 但 废辞苑》 仍然 认 为, 语 中的吴音是否来 自中国的江南地方 即吴越之地 尚无定论 。笔者认为 , 日 只有对我国的吴方言 , 特别 是 目前研究 比较薄弱的浙江话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 , 取得第一手语言材料 , 并将其与 日 中的吴音词汇加 语
[ 关键词砒 会语言学; 方言学; 吴方言; 吴音 【 中图分 类号】 3 [ H6 文献标识符】 【 A 文章编号1 0 —382 1 ) -080 1 88 1(000 0 8-3 0 1
社会语言学和方言学都是 以实际使用的语言为研究对象, 目的也都是为了探索语言的演变规律。基 其 于这种关 系, 有的学者甚至提出社会语言学是方言学发展的新阶段这一理论 , 这就把社会语言学和方言学 之间的关系拉得更近了。我们认为 , 如果在确认我 国的吴方言是否就是 日语吴音的发源地这一研究 中引入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 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我 国浙江 、 江苏 、 上海为 中心的吴方言早在公元 56 、 世纪即南北朝时期就已传人 日 , 日本民间以 本 在

专业的社会语言学理论

专业的社会语言学理论

专业的社会语言学理论社会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在社会环境中运用和交互作用的学科,它结合了语言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

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中,涉及到各种语言现象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例如语言变体、方言、社会身份、语言规范等。

本文将探讨社会语言学的一些重要理论。

一、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是社会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将语言视为一种行为,强调语言的目的和效果。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使用语言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为了实施特定的行为。

例如,当我们使用语言表达请求、承诺、道歉等特定的意图时,我们所说的话语本身就具有行为的特性。

言语行为理论对于研究语言交际的目的和效果提供了有益的思考框架。

二、认同建构理论认同建构理论是社会语言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关注语言在社会身份认同中的作用。

根据认同建构理论,人们通过使用特定的语言风格、词汇选择和语法结构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

例如,某些方言和口音可能与特定地区或社会群体的认同相关联。

认同建构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在特定场景中选择使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并能够揭示语言与社会身份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

三、社会网络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在社会语言学中被广泛应用,它研究了语言使用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关系。

根据社会网络理论,个体的语言使用受到他们所处的社会网络结构的影响。

例如,人们在与家人、朋友、同事等紧密关系的社交网络中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词汇选择。

社会网络理论对于揭示语言在社交关系中的功能和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四、语言规范理论语言规范理论关注语言规范化和规范认同的形成过程。

根据语言规范理论,语言规范是由社会群体内的权威人物和机构所推动和维持的。

这些规范通常涉及词汇、发音、语法等方面的约定,以及对于正确和错误的定义。

理解语言规范的形成和影响对于研究语言变化和语言使用的社会动态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社会语言学的理论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框架。

社会语言学方法在汉语方言的应用

社会语言学方法在汉语方言的应用

社会语言学方法在汉语方言的应用
社会语言学方法是一种研究语言与社会关系的方法论,它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们在不同社会环境中使用语言的方式,揭示语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在汉语方言的应用中,社会语言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1. 语言变异与社会变异关系:社会语言学方法可以研究不同地域、不同社会群体使用汉语方言的差异,探讨方言的变异与社会因素的关联。

例如,可以通过调查某个地区方言使用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信息,分析这些社会因素对方言使用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方言变异的社会语言学解释。

2. 语言态度与社会认同:社会语言学方法可以研究方言使用者对自己方言的态度以及与方言使用相关的社会认同。

例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了解方言使用者对方言的态度、情感与认同感受,探讨方言与社会身份、社会归属感之间的关系。

3. 语言变革与社会变迁关系:社会语言学方法可以研究汉语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变化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例如,可以通过对方言使用者在不同年代的语言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方言的变化和消失与社会历史、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关联。

4. 语言联系与社会互动关系:社会语言学方法可以研究不同方言使用者之间的语言交际和互动方式,揭示方言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规范。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方言使用者在不同语境中的语言行为,研究方言使用者之间的社会身份、
社会角色等因素对语言交际的影响。

综上所述,社会语言学方法在汉语方言的应用可以揭示方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解释方言的语言现象。

它可以为方言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指导,也可以为方言使用与社会互动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汉语方言的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变迁研究

汉语方言的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变迁研究

汉语方言的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变迁研究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而汉语的方言更是多种多样,反映出了中国的地域差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方言是指在同一语言系统内,由于地域、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方言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解中国社会语言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语言变迁的规律与社会背景的关联也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汉语方言的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到方言变体的形成、社会接受度、使用者身份等多个方面。

在汉语方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方言的地理分布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比如,北方方言以普通话为基础,南方方言则包括粤语、闽南话等。

而这种地理分布往往与汉族在历史上的迁移、交流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2. 方言的社会地位不同方言在社会地位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以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它在政治、教育、媒体等领域具备着较高的社会地位。

而其他方言往往被当作方言而非国家语言对待,这一现象在汉字的书写与拼音的使用上也有所体现。

3. 方言的受众及使用者身份方言的受众往往是地域性的,因为方言的使用与日常生活的接触有很大的关系。

方言的使用者在语言上也往往和特定的社会身份、群体有关。

比如,粤语在香港、广东地区的使用者更多是当地居民,其社会身份与地域联系紧密。

二、方言变迁的研究方言变迁是指方言由旧式语言迁移到新式语言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在时间与空间上发生,其原因则多种多样。

方言变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语言演化与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揭示出方言变迁的规律。

1. 方言变迁的原因方言变迁的原因涉及多个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人口迁移、城市化、教育和媒体等;语言因素包括语音、词汇、句法等语言元素的变化。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方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

2. 方言变迁的规律方言变迁的规律是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对历史语料的分析总结而得出的。

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专题 (1)

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专题 (1)

“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专题”讲义3分类:我的阅读2006.9.1 00:34 作者:ittho | 评论:0 | 阅读:323“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专题”讲义(四)复旦大学游汝杰第五节底层语言、上层语言和傍层语言一、关于底层语言理论底层语言理论(Substratum theory)认为在一种上层语言里有可能残留底层语言的成分;底层语言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对上层语言产生影响;上层语言的演变与底层语言的影响有关;如果一个地区的语言被另一种语言所替代,那么前者就有可能成为后者的底层。

所谓底层语言(Substratum)是指两种不同的语言互相接触、竞争的结果,战胜的语言所吸收的战败的语言成分。

战胜的语言即是上层语言,战败的语言即是底层语言。

语言底层须有民族底层作为前提。

外来民族在征服土著民族或移居到土著民族的住地的时候,同时带来一种新的语言。

新的语言如果在文化、经济或使用人口上占优势,那么就可能成为上层语言。

土著民族不得不放弃土著语言,改而使用新的语言。

他们在使用新的语言的时候,一方面受到原有的语言习惯的制约和影响,造成有规律的错误;另一方面有时候在新的语言里找不到相应的表达方式(多是词汇),就保留原来语言中那些有用的成分。

这些有规律的错误和保留下来的有用的成分,即是底层语言成分的两大源流。

底层语言成分可以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但是以词汇为最常见。

底层语言的产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借用现象。

底层成分和一般的所谓借词(loan word)都是指从一种语言渗透到另一种语言的成分。

但是借词的产生不必以底层民族作为前提;底层成分的渗透更深入、更隐秘、更不易觉察;底层成分可以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

底层语言理论最初是由意大利语言学家雅科夫布列兹托尔夫(J H Bresdoff 1790-1841)奠定的,其代表作是“Om aarsagerne til spiogenes forandringer”(1821),法译本名“Des causes des changements Linguistiques”(1933,哥本哈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专题”讲义3分类:我的阅读2006.9.1 00:34 作者:ittho | 评论:0 | 阅读:323“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专题”讲义(四)复旦大学游汝杰第五节底层语言、上层语言和傍层语言一、关于底层语言理论底层语言理论(Substratum theory)认为在一种上层语言里有可能残留底层语言的成分;底层语言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对上层语言产生影响;上层语言的演变与底层语言的影响有关;如果一个地区的语言被另一种语言所替代,那么前者就有可能成为后者的底层。

所谓底层语言(Substratum)是指两种不同的语言互相接触、竞争的结果,战胜的语言所吸收的战败的语言成分。

战胜的语言即是上层语言,战败的语言即是底层语言。

语言底层须有民族底层作为前提。

外来民族在征服土著民族或移居到土著民族的住地的时候,同时带来一种新的语言。

新的语言如果在文化、经济或使用人口上占优势,那么就可能成为上层语言。

土著民族不得不放弃土著语言,改而使用新的语言。

他们在使用新的语言的时候,一方面受到原有的语言习惯的制约和影响,造成有规律的错误;另一方面有时候在新的语言里找不到相应的表达方式(多是词汇),就保留原来语言中那些有用的成分。

这些有规律的错误和保留下来的有用的成分,即是底层语言成分的两大源流。

底层语言成分可以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但是以词汇为最常见。

底层语言的产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借用现象。

底层成分和一般的所谓借词(loan word)都是指从一种语言渗透到另一种语言的成分。

但是借词的产生不必以底层民族作为前提;底层成分的渗透更深入、更隐秘、更不易觉察;底层成分可以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

底层语言理论最初是由意大利语言学家雅科夫布列兹托尔夫(J H Bresdoff 1790-1841)奠定的,其代表作是“Om aarsagerne til spiogenes forandringer”(1821),法译本名“Des causes des changements Linguistiques”(1933,哥本哈根)。

而后意大利语言学家阿思科里在1881年的著作里,具体运用底层影响的概念来说明语音演变。

二十世纪以来,语言学家不仅把底层语言的影响看作是上层语言脱离母语类型的原因,而且认为底层是影响上层语言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研究底层语言的著作开头限于罗曼语言,后来许多语言学家用非印欧语的底层影响来解释日耳曼诸语言的辅音变化。

梅耶(Antoine Meillet,1866-1936)和叶斯泊森(Otto Jespersen,1860-1943)认为语言底层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不足以说明他的拥护者希望能解释的一切问题。

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以所谓凯尔特语底层对日耳曼语变化的影响为例,认为底层语言理论故弄玄虚,基本上对其持反对态度。

仅仅承认底层语言理论只能用于解释学习和使用第二外语时出现的一些问题。

(见《语言论》中译本第478页)。

二、中外底层语言举例在西方的著作中提到的底层语言证据举例如下。

西班牙语的音位系统接近巴斯克语(Basque),也就是说西班牙语有巴斯克语的音位系统底层。

巴斯克语是黏着语,印欧语是分析语或综合语。

一般认为巴斯克语是印欧人到来之前,欧洲大陆的土著语言。

现代使用于法国和西班牙交界处,使用人口二百五十万左右。

Russia(俄罗斯)其地为使用斯拉夫语的民族所居,但是地名Russia却是斯堪的纳维亚语。

Rus是斯堪的纳维亚语的一个部落名。

Leipzig(莱比锡)其地在使用日尔曼语的德国,但是其名却是斯拉夫语。

英国、爱尔兰有些古冰岛语的地名。

在爱尔兰使用的英语中有许多结构不见于不列颠英语,这些结构很明显是在爱尔兰语的语法影响下产生的。

爱尔兰语属于哥德语支(Goidelic branch)凯尔特语群(Celt group)。

例如凯尔特语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即将现在时单数第三人称置于居首,后接其他相应的结构。

在爱尔兰使用的英语也是如此。

底层语言研究有较特殊的对象和方法。

在罗马帝国时代,高卢语(Gaulish)或伊比利亚语(Iberian)被拉丁语所代替。

常有人认为这些语言的使用者将某些语音或其他方面的特征带进拉丁语,这些特征在现代罗曼语方言里仍然可以见到。

英格兰曾于1066年被说法语的诺曼人征服,法语词汇因此对英语产生影响。

一方面说法语的人后来学英语的时候,把许多法语词汇带到英语中,另一方面,有些当地的英语使用者希望通过模仿上层阶层的言语,也会输入这些法语词汇。

英语中法语来源的外来词,分布在许多领域。

举例见表8.18。

表8.18 法语中来自英语的外来词举例政府tax, revenue, royal, state, parliament, government宗教prayer, sermon, religion, chaplain, friar法律judge, defendant, jury, jail, verdict, crime科学medicine, physician文化art, sculpture, fashion, satin, fur, ruby战争army, navy, battle, soldier, enemy, captain有些法语来源的外来词和英语固有词往往表达事物的不同种类,例如用英语词theft指小偷,用法语词larcency指大盗。

用英语词指家畜,用法语词指家畜的肉,例如sheep (羊)、mutton(羊);cow(母牛)、beef(牛肉)。

对于作为底层语言的英语来说,法语即是上层语言。

汉语南方方言区的民族底层应该是百越。

《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粤杂处,各有种性。

”可见秦汉之前江浙闽粤一带应为百越所居地。

由于同源关系和底层关系不易分辩,确定底层词必须谨慎。

确定南方方言中的底层词汇必须遵循下列基本原则:A 这些词史藉记载仅使用于南方,现代也不使用于北方,而为南方汉语和台语所共有。

B 这些词未见于史藉和北方话,本字无考,而为南方方言和台语所共有。

这些词所指往往是南方事物。

C 字书和韵书虽然载录这些词汇,但是没有指明它们的使用地区,在现代只在南方使用,北方不用。

D 南方特有的非汉语历史地名“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专题”讲义(四)复旦大学游汝杰下面再按上述四条原则各举四个例子:例一薸《广韵》宵韵符宵切载:”《方言》云:江东谓浮萍为漂。

”现代的一些吴语和闽语仍称浮萍为薸。

例如温州建瓯建阳政和潮州bi(31 phiau33 phyo334 phio334 phio55“薸”这个字的上古音可以拟为*bjiaw,中古音可以拟为*bi(u。

现代一些台语里称“浮萍”的词的语音,可以与上述方言语音和古音相证合。

壮语piu2 水语pi:(6pieu2 毛难语puk8pjeu2 临高话fiu2浙闽一带在汉代以前是古越族所居地,在汉族进入浙闽一带之后,在当地的汉语方言里留下这个表示南方事物的底层词应该是很自然的。

浮萍尤其是用作猪和家禽的饲料,元代王祯《农书(畜养篇(第十四》载:“尝谓江南水地多湖泊,取萍藻及近水诸物,可以饲之。

”江南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养猪,浙江河姆渡遗址有猪骨骼出土。

浮萍是猪的主要饲料,在古代农业社会里应占重要地位,“薸”这个字的产生也应该是很早的。

例二刣(宰)宰杀牲体在一些吴语和闽语里称为“刣”,这是一个方言俗字,不见于古文献。

各地的语音如下:温州福州厦门潮州莆田建瓯永安thai1 thai2 thai2 thai2thai2 thi5 thi2“杀”或“死”在一些壮侗语、苗瑶语和南岛语中的语音可以类比:壮语临高话黔东苗语勉语印尼语阿眉斯语回辉话ta:i1 dai1 ta5 tai5 mati pataj tai 42此词原始台语李方桂拟为*trai,原始苗语王辅世拟为*daih。

吴语和闽语、壮侗语、苗瑶语、南岛语里的“宰”这个词应该是同源的。

例三[冖+赣](盖子;盖)《集韵》感韵古覃切载:“[冖+赣],盖也。

”此字广州方言字写作“冚”。

“锅盖”的“盖”在一些现代的闽语和吴语里还是用这个词的:温州福安浦城漳州厦门福州潮州ka(3 ka(5 k((i(5 kam3 kham5 kha(5 kham5在一些壮侗语言里“盖子”这个词的语音形式,可以与吴语和闽语相类比:傣语(西双)侗语临高话水语拉珈语fa1kom1 qam3 som2hum4 k"m6ts"(6 kom5么佬语有k"m6和kai5两个并用的形式,后一形式显然是从汉语“盖”借入的,前一形式应是本族语固有词。

汉语“冖+赣”的中古音据李方桂的系统可拟为*kj"m,而台语中的“盖”李方桂则拟为*gum,这两个语音形式是相当接近的。

例四凼(水坑)“水坑”的“坑”在吴语(南部)、闽语、粤语和赣语中显然同出一源,在各种方言中的语音形式举例如下:温州衢州厦门漳州广州平江南昌ta(3 t"((3 to(3 tom3 th(m4 th((6 th((6又,江西铜鼓三都客家话作t(n3。

湖南江永土话作tuo(7。

这个方言词有四种不同的写法:[乙+水]、[林+田]、凼、井,前三个字是方言俗字,第四个字见于研究温州方言的著作。

“丼”见于《集韵》都感切:“音鸩[右半“鸟”改为“页”],投物井中声。

”此字与温州方言的今音不符合,感韵今音读y 韵,无韵尾,字义更是相差甚远。

或以为本字是“潭”。

《方言》说“潭”是“湘楚土音”。

《楚辞》“泛江潭兮。

”注谓“楚人名渊为潭。

”《广韵》覃韵徒合切:“潭,水名,出武陵郡镡成县,东入郁林。

又深水貌。

”今长沙话谓深水为潭(见杨树达《增订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卷第四》)。

虽然字义勉强可通,但是字音从温州方言来看,也不可通。

凡咸摄字温州方言今音韵尾皆失落,而ta(3 有韵尾( 。

又,“潭”在温州方言里是另一个词,指天然的小型湖泊,音d(2,如“梅雨潭”(风景名胜)。

“潭”与水有关,而“井”也可以指没有水的“坑”或一个平面的凹陷处;“潭”在厦门方言里读tham2,也是另一个词。

因此可以认为这个词的方言本字无考。

在一些壮侗语言里,这个词的语音面貌跟上述汉语方言很接近。

例如:壮(武鸣)壮(龙州)傣(西双)傣(德宏)侗(通道)水(利岩)tam2 thum2 n((1 t((2 tam1 dam1这个台语词的原始形式可以构拟成* th(m 。

在台语里这个词也可以指与水无关的“坑”,例如德宏傣语:tha(1x(1 稀泥塘、tha(1x(1xai2 水牛除热纳凉的污泥塘、tha(1fai2 火塘、火坑。

所以把方言里的这个词跟台语相联系是合理的。

上述这个词常见于现代岭南地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