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复习总结.docx
(完整word版)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完整word版)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8feb97803d8ce2f006623f4.png)
8.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14.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15.文学的审美属性:文学作品从情绪情感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属性,就是文学的审美属性。
16.文学消费:文学消费主要是指读者的阅读。
17.点评:点评也叫评点,是我国一种传统批评文体。它不需要谋篇布局,精心构思,它一般都是具有相当鉴赏水平和学识功底深厚的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偶有感悟的随意挥洒。
32.文学传播:指文学生产者借助于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即文学的出版\制作和发行(流通)。
33.社会历史批评:最常用的批评模式之一。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
21.隐含的读者:是指本文本身设定的能够把本文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读者。
22.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是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的具有新颖生动的个性和丰富多样的性格内涵的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形象。
23.折中义文学: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纳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可以称为折中义文学。
29.刚健:刚健是刚强、雄伟的风格形态。
文学理论知识点总结大二
![文学理论知识点总结大二](https://img.taocdn.com/s3/m/551e78d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5.png)
文学理论知识点总结大二在大二阶段,学习文学理论是我们深入了解文学的重要一步。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与文学创作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文学的内涵和形式,深化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本文将对大二阶段所学的文学理论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文学理论的定义与分类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的形式、风格、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包括文学批评理论、文艺美学理论、文化理论等。
1. 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批评理论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评价、分析和批判。
它涉及到文学创作的方法、风格、主题等方面的讨论与解读。
2. 文艺美学理论文艺美学理论探讨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形式。
它涉及到艺术的美感、审美价值以及艺术形式的特点和演变等问题。
3. 文化理论文化理论探讨文学作品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它关注文学作品与历史、社会、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关系。
二、文学理论的流派与代表性人物文学理论有多种流派,每种流派都有其代表性人物和理论观点。
1. 形式主义理论形式主义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特征,认为形式是文学作品的核心。
代表人物包括俄国学者托尔斯泰、杜布罗夫斯基等。
2. 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具有明确的结构和符号系统。
代表人物包括塞曼斯、巴特、雷克等。
3. 传统主义理论传统主义理论关注文学作品的历史渊源和传统意义。
代表人物包括费尽、莱斯及杰克逊等。
4. 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对传统文学观念进行颠覆和解构,强调多元化、模糊性和游戏性。
代表人物包括福柯、巴特、达德等。
5. 叙事理论叙事理论研究文学作品的叙述结构和故事表达方式。
代表人物包括吉恩特、赫尔姆斯、凡德尔等。
三、文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在学习文学理论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重要概念和术语。
1. 意象意象是文学作品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形象所体现的抽象思想。
它可以帮助传达作者的情感和主题。
2. 符号符号是文学作品中用来表示特定概念、感情或意义的物象或行为。
文学理论复习整理.doc
![文学理论复习整理.doc](https://img.taocdn.com/s3/m/4f989043cc7931b764ce1536.png)
选择10,名词解释4,简答3,判断2,论述1,分析1。
四种文学观艾布拉姆斯的文学研究四要素:琵界1,世界一文学:感物说或模仿说的文学观模仿说:将文学解释为对世界的再造或复制。
亚里士多德:①模仿是艺术的本质,不同艺术在模仿的对象、媒介和方式上具有各自的特点。
②文学应该描述可能发生而不是已经发生的事,不排斥想象和虚构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
感物说:中国古代将诗歌创作解释为对生活感受的抒发。
认为大千世界激发了主体的感受,从而产生了文学,强调文学是感受万物的表达。
东西方不同诗学范式的原因:一方认为真理主要来自独立客观的外在现实,另一方则认为真理乃出于读者或作者内在的情感。
2,读者一文学:实用说的文学观(从读者的角度去认识文学,不是现代接受理论意义上的文学观,而是从文学在读者层面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来反观文学的特性。
)①“实用说”的文学观是从功能角度界定文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
②文学实用性的突出表现是“寓教于乐”。
实用说的文学观尽管侧重文学教化民众的功能,但也同时强调了这种教化是以“乐趣”和“快感”引导而来的,与一般的说教式的教育相区别开来。
③例如: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文以载道”和“文以明道”3,作家一文学:表现说的文学观①看重作家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强调文学是作家内心世界的表现。
(即使以外部世界做主题,必须通过诗人心灵的情感和心理活动才能变成诗)②不仅重视主体和情感,而且还突出了个性、天才、想象等因素在文学构成屮的作用。
③举例:中国古代的“诗言志”和“诗缘情”具有表现论的内涵;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中提出“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的观点,是西方“表现说”文学观的正式宣言。
4,文本一文学:客观说的文学观①重视形式、技巧、语言和结构等因素在文学构成中的作用,把文学的特质归结为语言形式,文本Z外的任何因素都是次要的。
强调文本的自足性,排斥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联。
文学的审美性1,文学的审美性:文学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具有超越生活现象,追寻人生意义,关注人的价值的特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56bb40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d.png)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文学理论要以文学整体为对象,通过讨论文学的存在根据、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回答“什么是文学”的问题。
学习文学理论,重要的并不是一个结论,而是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节文学的审美性【知识点】①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的文学观;②文学的审美性和虚构性;③文学是“人学”;④艺术真实。
【重点、难点提示】①有四类文学观念,即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的文学观,对人们理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种文学观的特点。
②多种文学观念的并存显示了文学本体研究的复杂性。
什么是文学的回答,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文学理论见仁见智。
各种文学观的形成都不可避免地要受主体的知识背景和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和文学本身在构成上的复杂性和发展中的多样化有关。
③各种文学观都涉及到了文学的审美性,文学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类审美活动有关。
随着文学的发展、成熟和独立,中外文学理论逐渐形成了狭义的即审美的文学观。
④以审美为价值取向,形成“文学是‘人学’”的特点。
⑤文学是一种虚构的意识形态。
虚构是文学审美把握人生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属性。
文学的虚构性显示了文学活动的主体性特征。
⑥艺术真实是按照文学与生活的特殊关系来检验文学,判断其意识属性的一种尺度。
文学真实性的三个不同的测度。
第二节文学的形象性【知识点】①文学形象的涵义;②文学形象的三种类型:语象、形象和意象;③文学形象的三个特点。
【重点、难点提示】①文学的形象感是在感受和理解语言的基础上,依靠想象和联想形成的。
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②文学形象可以分为三种,即语象、形象和意象。
语象指非描摹性的、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描摹型的形象是通过语言的描绘能使人联想到的某种物像;意象是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文学形象。
③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心象性、概括性和符号性的特点。
文学理论复习整理
![文学理论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ac42bc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10.png)
文学理论复习整理文学理论复习要点整理绪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学科性质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
文学理论以文学作为研究对象。
2、什么是文学?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以一定的形式美打动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包括文辞章句之类用文字书写的书面文学,而且包括流传在唇吻口耳之间的诗词歌赋之类口头文学。
文学理论就是以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简言之:文学是运用语言媒介表现情感、塑造形象的审美意识形态。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什么是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研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它们在研究的对象、范围、性质和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2、文学理论的含义。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3、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的区别?文学理论不像文学批评和文学史那样直接面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而是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基础,总结出文学的一般原则、规律和范畴,它不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具体的阐释和品评,而是对于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和审美现象的文学本体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进而反过来为文学创作实践以及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提供总体观念、价值标准和方法论。
第三节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与文学活动本身的构成有关,文学活动由作品、世界、作家、读者四要素构成,这四种要素构成了如下的三角关系:世界↑↓作品↑↓↑↓作家→读者←文学理论研究哪四个方面的关系?(1)“作品”与“世界”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本质论(广义)的内容。
(2)“作品”与“艺术家”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创作论(广义)的内容。
(3)“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作品论(广义)的内容。
(4)“作品”与“欣赏者”的关系。
这些问题又构成了文学接受论(广义)的内容。
第五节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总的说来包括三个层面,即哲学方法的层面,科学方法的层面,专业方法的层面。
文学理论复习要点整理
![文学理论复习要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979148471fe910ef12df81d.png)
第七章文学接受一、基本概念1.文学接受,【百度: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本文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接纳或抛弃。
文学接受是整个文学活动系统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作品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的实现,对于激励作家的创作,对于推动文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读者,与其说读者是某种“人”,毋宁说读者与“作者”一样乃是人处于某种活动之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性特质。
只有当个体(人)投入对文学阅读活动中,并表现出能动的主体性时,文学接受中的“读者”才得以生成。
“读者”的演化——古典时代:被忽视的读者,被动式角色。
接受美学及其之后的“读者”:主动式读者角色。
当前的文化消费或文化产业理论,读者成为商品消费者或顾客。
读者的消费者角色。
读者的作用——构成文学活动的接受主体(主体特征: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3.作品空白点,填空:英迦登提出,文学作品只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图示”或“骨架”,其中留下了许多“未定点”、“空白”需要读者填补。
【自补对话:伽达默尔提出,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作品的意义与作者个人的体验之间没什么关联,而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产。
召唤结构:由德国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即文本具有一种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
“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
这种由意义不确定与空白构成的就是“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把作品中包含的不确定点或空白与自己的经验及对世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有限的文本便有了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
期待视野(Expectation Horizon):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接受者在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
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由姚斯提出。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总结资料.docx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总结资料.docx](https://img.taocdn.com/s3/m/46afd6d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a.png)
文学活动四要素 感物说或模仿说的文学观 实用说的文学观 表现说或诗缘情的文学观 客观说的文学观 一、 文学源于生活 • “感物说”:用生生不息的大千世界激发了主体的人生感受来解释文学何以发生的。
• 摹仿(imitation )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巫师表演的歌舞,后来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示 对外在世界的再造或复制,“模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强调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基础。
感物说与模仿说的区别•A 、中国古代的”感物说”主要是从思想感情的发生只能源于丰富的人生经验来讲的,揭 示了生活基础对文学活动主体的制约。
•B 、西方的"摹仿说”则强调了社会生活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阐明了 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对象的重要性。
• 二者都是文学活动存在和发展比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文学源于生活,正是从这两个意义 上说的。
二、 文学高于生活文学其实是一种价值形态而不是反映形态的社会意识。
文学是一种以价值关系为基础来把握生活的社会意识。
▲文学高于生活有两个涵义:①文学对生活的反映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摹写的层面上,文学 还需要寻找和揭示隐藏在生活现象背后的各种动因,对生活作出艺术概括。
所以,文学所表 现的生活要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带有普遍性。
②文学不仅仅是生活的反映,而且也是作家人生感悟和理想追求的表现。
作家对生活的理解 和认识,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决定着他反映什么样的生活和怎样反映生活。
三、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艺术的特点: •第一、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空的限制,对社会人生的反映有巨大的容量。
(间接性) •第二、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地传达思想感情,表现人的心理生活。
(精神性) •第三,语言的丰富表现潜力拓展了文学的审美空间,使文学在把握人生上成为最自由、 最带普遍性的艺术种类。
(韵律性) • 文学的定义(狭义):文学是人们借助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 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文学理论复习.doc
![文学理论复习.doc](https://img.taocdn.com/s3/m/4d0db6d4bceb19e8b9f6ba2b.png)
文学理论复习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P3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2•读者:西方谚语屮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中国古语讲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这些都触及了读者阅读的再创造性质,强调了(读者)的要索。
P343.文学活动的发展和发生游戏发生说:(1)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口由的合冃的性,换言Z,艺术作为口由的游戏,就是合冃的性和无冃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地统一。
(2)(席勒)认为,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
他认为“过剩精力”是文艺少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
(3)(古鲁斯)认为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如女孩喂洋娃娃是练习做母亲),认为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和游戏相同。
(P39)4.劳动说: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过程。
把劳动作为文学发生的起点,主耍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劳动捉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其次,劳动产牛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成。
P40 相比一下,劳动说包含了更多的真理成分。
5.文学活动的发展。
(1)有的人认为文学发展的动力是(社会风气)的变化。
(2)加拿人原型批评家(弗莱)以“循环”作为文学发展的动因,他把文学史上的作品类型按照时代分为四类:喜剧、传奇、悲剧和讽刺文学,周而复始,这同一年四季的更替相似。
春天对应为喜剧;夏天对应为传奇;秋天对应为悲剧;冬天对应于缺乏正面目标的讽刺文学。
P41(3)文学伴随着生产劳动而产生,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但文学发展有其特殊性。
马克思指出,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docx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docx](https://img.taocdn.com/s3/m/be1d12b42af90242a895e5a8.png)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第六章文学作品一、名词解释1、文学语言: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
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和加工。
2、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H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具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的特征。
3、文学意境: 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
具有情景交融的美学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4、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特征和具有魅力的性格。
主要是叙事性作品(再现型作品)的形象形o二、思考题1、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什么不同?答(1)表达目的不同日常语言主要用于个体与外在世界的交往,文学语言的直接目的是构筑虚拟的艺术世界。
(2)服从的真实标准不同|z|常语言一般要服从于现实世界和EI常生活的真实性,有真假正误之分。
文学语言则服从于艺术世界虚拟性,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内心真实感受和体验进行虚拟。
(3)语言意义生成的方式不同日常语言的意义一般是遵循语义逻辑生成的,意义比较单一、直接。
文学语言意义的生成方式多是间接的,文学语言往往并不直接产生于语言的词典意义和语法规则,而是生成于文学语言所构造的艺术形象世界。
2、文学作品的语言的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1)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富于表现力。
《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禄江南岸”,“禄”练字、修辞。
一个“禄”字,顿觉满眼生气,春意葱茏,把春的质感、神韵、和魅力都表现岀来了。
(2)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
《题西林壁》,一而描写庐山,一面议论庐山,写着写着便翻出一层哲理。
描写、议论庐山f哲理f佛理,按照诗意逻辑层层蕴藉, 充分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含蓄之美。
3、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意境结构的虚实相生。
答:擲:(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例:《游园不值》,具体描写的园外之景,就是实境,由满园春色、红杏出墙引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就是虚境。
(完整版)《文学理论教程》重点复习整理___童庆炳版
![(完整版)《文学理论教程》重点复习整理___童庆炳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057256a58da0116c1749b2.png)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
本从俄文翻译而来,其正确名称为文学学,后传为文艺学。
2.文学理论的性质:①学科归属(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②对象(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③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和学科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基本形态: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
依据:文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文学的阐述和解释。
它的特点是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学是什么作出总体解释。
文学社会学,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新兴的交叉学科。
属于文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
它的基本特征为对文学与社会作多维研究,从而阐明文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文学心理学。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是介于文学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
它着力探讨文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作为文学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的心理奥秘,从而提高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信息学,是以信息的文学加工,文学信息的形态,文学信息的功能,文学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利用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文学价值学,是对文学进行价值论研究的理论。
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一种效用关系。
文学价值论把文学视为主体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有目的的创造精神价值的活动。
文学文化学是从文化的角度对文学研究的理论。
文学文化学是一个综合各种理论、方法,从各个具体不同视角宏观研究文学,从广度与深度对文学研究的理论。
文学符号学是在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出现的,是运用符号理论对文化的研究。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和总结doc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和总结doc](https://img.taocdn.com/s3/m/08efda1aa76e58fafab0031e.png)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这三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
文学理论作为研究文学普遍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
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即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我们的文学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学理论,它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即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它公开宣布为繁荣和发展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文学服务。
文学理论研究虽然只有一个认识客体——文学活动,但同一认识客体可以成为多种视角所观照的多种对象正是由于同一客体可以形成多对象,并运用多视角、多方法加以研究,文学理论就形成了多样化形态。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是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等。
韦勒克关于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的论述在《文学理论》一书中,我曾试图对文学研究的某些主要分支加以区别。
我写道:“首先,在两种文学观点之间存在着区别:一种观点将文学视为一种共时序列;另一种观点将文学主要视为一系列按编年顺序排列的作品,并将其视为历史进程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次,在文学原理和文学标准的研究与具体的文学作品的研究之间,也存在着进一步的区别,不论我们对这些作品的研究是孤立的,还是按编年顺序进行的。
文学理论 期末复习整理
![文学理论 期末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693b70ede80d4d8d15a4fca.png)
文艺学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个分支。
这三个分支在研究的范围、对象、任务、功能上都有不同,但又是互相联系、渗透、作用的。
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即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构成(文学四要素):一、世界——文艺摹仿说,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易·系词》“观物取象”,荆浩“画者画也,读度物象而取其真”,叶燮《原诗》“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
二、作者——浪漫主义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文学批评上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高扬文学“天才”。
三、作品——形式主义中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作品形式的价值即“文学性”和“特异性”,并提出“陌生化”概念。
结构主义则注重文学作品的本体价值,兰塞姆以此提出“文学本体论”。
四、读者——文学作品是显示世界的“镜子”,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又是读者接受的对象,主体对象化,同时对象主体化。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文学活动的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和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对康德以来特别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美学、文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中完成。
文学活动论(人类学)①人的生活活动自由和自觉,自由:人的活动是建立在关于人对对象世界的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的,是有意识的,并以理性为指导的。
自觉: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能动的,劳动过程结束时所取得的成果在劳动开始时便以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了。
②对象化,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文学反映论(哲学):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文学风格包括文学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容,但其核心是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定义: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复习资料.doc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复习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1df73cbd51e79b89680226a0.png)
文学理论:即关于文学的各种理性谈论。
文学理论,通常是关于文学的学问,它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思考方式。
文学理论是一种与文学有关的知识活动。
它的含义是由两个方面的关系决定的。
一是“理论”与“文学”的互动关系,一是“文学理论”与已有各种流行的或常识性观点之间的关系。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
文艺学这个学科是在建国后从前苏联引进的,也叫文学学。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这三个分支在研究的范围、对象、任务和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但又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文学活动特征: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文学活动的发生:1.巫术说(“巫术”就是运用巫术意识以达到某种价值目标的行为模式,它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有目的和意义的行动方式系统)典型论说:弗雷泽——理论巫术(巫术意识)与应用巫术《金枝》2.宗教说(人类最早的宗教活动同时也是最早的艺术活动,艺术的产生最初与人类的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典型论说:黑格尔:艺术是“宗教观念的形象翻译”(象征艺术)3.游戏说(艺术起源于游戏,艺术即游戏,游戏是艺术发生的必要前提)典型论说:康德自由的游戏“人们把艺术仿佛看作是一种游戏,这是本身就愉快的一种事情,达到了这一点,就算是符合目的”4.劳动说(艺术起源于劳动,艺术是劳动的产物,它伴随着劳动而产生)典型论说:普列汉诺夫“劳动先于游戏”、“劳动先于艺术”(《没有地址的信》)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不平衡性:文学活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不平衡”的反面是“平衡”。
(完整word版)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总结笔记(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总结笔记(word文档良心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6eb7ddc3968011ca20091cd.png)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研究其发展过程、有关知识、基本规律的学科,以揭露文学基本规律、介绍有关知识为目的。
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责备、文学史2 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线上说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成立起文学的基根源理、概念、范围以及有关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其任务: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其基本形式: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3 文学活动:是人类一种高级特别的精神活动。
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今世文学理论建设1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应论、艺术产生论、文学审盛情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2 马克思文学理论:从人类学看法看,文学是人的活动;从哲学的看法看,文学是人的一种反应活动;从现代的经济学看法看,文学是一种艺术产生活动;从美学的社会学得看法看,文学是审盛情识形态;从媒介和符号的看法看,文学是一种交往对话。
3 建设中国今世的文学理论应注意:A 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B 坚持中国特点C 拥有今世性,表现时代精神。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1 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生活活动致使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感情关系;生活活动致使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建;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确实证;2 文学活动的因素:世界(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3 文学活动的发源:巫术发生说(巫术意义的产生过程对文学创作有某种启示意义);宗教发生说(艺术当作一种宗教);游戏发生说(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激动)劳动发生说 :A 劳动供给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B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C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绘的主要内容 D 劳动限制了初期文学的形式。
4 文学发展的原由: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
文学理论知识点总结
![文学理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e3ee0dea5e9856a561260fe.png)
结导言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性和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
文学活动是一个由生活、作家、作品和读者等要素构成的多环节活动。
2.文学理论的性质1)文学理论始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没有具体的文学创作实践,没有具体的文学鉴赏实践,也就没有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正确与否,是否符合文学发展的规律,关键要看其是否根植于文学活动的实践并经受了这个实践的考验)2)文学理论在研究文学活动中,总要对文学的人文精神予以研究和评价。
文学具有人文性,语作为研究和评价的文学理论,形成互动关系,文学的人文性不能不渗透进文学理论中,文学理论因此体现出浓郁的人文性3)文学理论揭示的文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性。
3.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分支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整体上分析、总结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4.马克主义文学理论的意义(1)马克主义文学理论充分揭示了文学的本质(认为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2)马克主义文学理论为分析和考察文学活动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深刻阐明了文学的价值和功能。
(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高度肯定了人民在文学中的主体地位。
(人民是文学表现的主体,人民是文学服务的主体。
)5.文学“七论”(文学理论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文学性质论、文学价值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文学批评论和文学发展论。
第一章1.中国传统特色文学理论(P11)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叶燮的《原诗》等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来源(P13)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2、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康德所实现的欧洲思想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即强调人在世界上的主体地位的思想给予充分的肯定3、马克思称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美学家狄德罗的哲理小说《拉摩的侄儿》是一部无与伦比的杰作。
文学理论复习整理
![文学理论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600402910661ed9ad51f34b.png)
文学话语五要素 说话人:叙述者或抒情者角色(话语主体) 受话人:接受者(话语主体) 文本:用于沟通的语言构成物(话语系统) 沟通:说话人与和受话人通过本文达成的相互了解或融洽状态 语境(context,上下文):社会关联域或使用语言的环境。
无意识创作: 无意识创作是指不自觉的潜意识活动在创作主体身上发生,但主体却感知不到的心理活动。 是一种非预期的突发的心物沟通、心灵感应。 无意识创作的突发,不是自觉越轨思维有意识地去搜寻的,而是由长期紧张的循规思维所造 成的大脑诱发势态去引发的效果。即:“意识”引发“无意识”
陌生化:以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描写,以消解“套板反应”,使 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二者紧密相联,又相互作用。 人物的典型性只有在典型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揭示,环境的典型性只能通过典型人物之间 的矛盾冲突才能体现出来。 二者的具体关系体现在: (1)典型环境对于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eg:林黛玉、贾宝玉) (2)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或推动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具有反作用。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 现实型文学:再现性,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表现性,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暗示性,朦胧性
第十章(分析题) 文艺作品的文本层次 1、文学言语层面 2、文学形象层面 3、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言语层面三个特点: 1、内指性
普通语言的外指性: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 文艺语言的内指性: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2、心理蕴含性 普通言语:指称功能 文艺言语:表现功能。表现了作者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 3、阻拒性 自动化言语:过分熟悉、不再能引起人的注意的言语 阻拒性言语:陌生的、扭曲的、使人感到陌生化的言语。
《文学理论》(上)学习总结
![《文学理论》(上)学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5c3e97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42.png)
《文学理论》(上)学习总结.docx《文学理论》(上)学习总结引言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研究文学本质、功能、创作和接受过程的学科,对于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总结《文学理论》(上)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心得体会。
第一部分:文学的本质1.1 文学的定义探讨文学的定义,包括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
分析文学的美学特性和社会功能。
1.2 文学作品的结构介绍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如语言、形象、情节等。
讨论文学作品的结构层次和组织方式。
1.3 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探讨文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包括反映论和表现论。
分析文学对现实的再现、批判和超越功能。
第二部分:文学创作2.1 文学创作的主体讨论作家的创作动机、心理过程和创作环境。
分析作家与作品之间的关系。
2.2 文学创作的客体探讨文学作品的题材选择和主题思想。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环境等元素。
2.3 文学创作的过程描述文学创作的过程,包括灵感、构思、写作和修改。
讨论文学创作中的心理和技巧问题。
第三部分:文学接受3.1 读者的角色分析读者在文学接受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探讨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接受心理。
3.2 文学接受的过程描述文学接受的过程,包括阅读、理解和欣赏。
讨论文学接受中的主观性和多样性。
3.3 文学批评介绍文学批评的定义、功能和方法。
分析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和接受的关系。
第四部分:文学流派与理论4.1 现实主义介绍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和理论基础。
分析现实主义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
4.2 浪漫主义探讨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和理论观点。
分析浪漫主义文学对个人情感和自然世界的强调。
4.3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介绍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论框架。
分析这两种文学流派对传统文学观念的挑战和创新。
4.4 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讨论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分析解构主义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重构。
结语总结《文学理论》(上)的学习体会,包括对文学本质、创作、接受和理论流派的理解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
1、世界丈学: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文学。
2、堆杨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3.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4.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过程是曲折的。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典矍:指作家用典型的方法创造出具有高度概括力的个性化形彖;典型形象从生活中概
括提炼而来,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典型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高度统一;典型有阶级性, 同时也超越阶级性。
4、艺术生产:艺术生产是特殊生产,但和其他物质生产一样,受“普遍规律支配”;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必须遵循自身规律;艺术生产受商品经济影响。
5、莎士比亚化:即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形象的表现生活,不能教条化;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屮的典型人物。
6、两个广阔夭地: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
7、六个更:即文艺“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浅显),更强烈(缺乏概括性),更有集中性(缺乏分散性),更典型(一般性),更理想(原始),因此就更带普遍性(规律性)。
”
8、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9、二为方向: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10、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二、简答及论述题
1.文学理论的性质是什么?
(1)文学理论是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岀来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2)文学具有人文性、主体性、开放性、发展性
(3)文学理论揭示的是文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性
2.马克思文学理论的指导地位体现在哪里?
CI)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充分揭示了文学的本质。
(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分析和考察文学活动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全面的观点、辩证、发展、实践)。
(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深刻阐明了文学的价值和功能。
(4)马克思文学理论高度肯定的人民在文学中的主体地位。
3.为什么说文学是人类的特殊精神活动?
文学反应人的精神生活的复杂性:
(1)作家的复杂性:风格上:李白诗豪放
(2)作品的复杂性:《红楼梦》
(3)人物的复杂性: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作品不是随着作家的意志为转移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本原?
(1)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
(3)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欧文、圣西门
5.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
(1)文学活动论:马克思文学艺术的活动是人的活动,它的基本特征是自由理性自觉有目的的
(2)文学反映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并非刻板的反映,不是机械的及映,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3)文学艺术生产论:文学并非孤立,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联系起来
(4)审美艺术形态:文学审美的特殊规律
(5)艺术交往论:尊重商品原则
6.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贡献是什么?
(1)重视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2)强调文学艺术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
(3)人是文学理论和文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7.如何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关系平衡与不平衡关系?
(1)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是平衡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社会的文学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学艺术与社会经济生活的作用关系常为间接的,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关,文学艺术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完全同步
(3)经济社会发达的国家不一定产生了伟大的作家作品,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国家也可能产生伟大的作家;进步的作家一定会写出进步的作家但有时也会出现偏差,思想落后的作家有时也会岀现进步的作品
8.进步作家和落后作家会出现作品思想倾向偏差偏离状态吗?为什么?
答:会出现。
经济社会发达的国家不一定产生了伟大的作家作品,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国家也可能产生伟大的作家;进步的作家一定会写出进步的作家但有时也会出现偏差,思想落后的作家有时也会出现进步的作品。
如18世纪的法国经济上比英国落后,但岀现了一大批启蒙主义思想家。
9.如何理解文学艺术由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1)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世界因为人的劳动是有目的的。
“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它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就已经在头脑中建成了”
(2)人类在精神上掌握世界的方式至少有四种:理论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实践的方式
(3)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努力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借助特定的文学语言
10、为什么说艺术生产是特殊生产,但也和其他物质生产一样受普遍规律支配?
CI)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特殊生产有其特殊的生产规律,它和其它物质生产一样受普遍规律支配
11.西方世界看待人与宇宙关系三种模式是什么?
超越自然的模式、尊重自然的模式、人文主义模式
12.如何理解“文学是人学” ?
(1)从现实的人出发,是文学理论乃至一切人文科学的根本出发点。
⑵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
(3)对人的本质的科学阐释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⑸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文学的未来
13、如何理解纯自然描写的文学作品也是人的文学?
答:非以人为中心描写的作品,必须通过人性化、人情化、人格化(心灵化)等形式进入作品,文学中的自然神仙、鬼怪、动物等等都是人所经历的,所体验的,所欣赏的,所理解的现实存在,是人化的自然,有人的审美体温和感觉
14、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贡献在哪里?
(1)文学为什么人的问题(文学的发展方向)
(2)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与创作自由
(3)接近工农群众与创造新生活建设者的典型形象
(4)批判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15.如何理解列宁“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学创作的根本问题?
(1)作为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第一次提出文学为什么人服务,这是文学的根本问题
(2)文学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不是为饱食终日胖得发愁的少数上层
(3)文学艺术属于人民,必须从群众的感情思想愿望岀发,并引领人民进步
16、如何理解列宁“有关当对文学事业的领导与创作自由的关系”问题?
(1)必须坚持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因为文学事业是无产阶级政党工作的一部分 (马克思未提到)
(2)必须尊重文学事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我在艺术上不能冒充专家”,不能随意的发布对文学的指示和任务
(3)要善于团结和爱护作家,包括旧时代过来的作家和感情上和我们暂时格格不入
(4)必须保证两个广阔天地
17.列宁如何评价列夫托尔斯泰?
⑴从美学上充分肯定了托尔斯泰创作的成就和贡献,称他“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不进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2)具体而辩证地分析了托尔斯泰思想和创作中的矛盾:一方面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撕下了一切假面具;另一方面,鼓吹世界上最卑鄙龌龊的东西之一,即宗教培养一种最精明因而又特别恶劣的僧侣主义。
(否定阶级斗争暴力革命企图用基督教的修养来解决革命)
(3)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学遗产的根本目的,为铸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及与这一世界观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纯钢。
18、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深刻论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确立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
(2)全面阐明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为革命和社会主义文艺实践指明了道路
(3)深刻揭示了文艺的社会本质和社会功能,回答了文艺与社会、文艺与政治,文艺与革命事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4)深入阐述了文艺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统一的基本艺术规律,为文艺创作与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5)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的方阵,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繁荣文艺创作和促进文艺发展的基本方针
19、毛泽东是如何阐释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源泉论: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
(2)源流论:关于文艺的“源”和“流”的关系
(3)高出论:文艺创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20、如何理论“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成败得失?
(1)文艺为政治服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对的,解放后提文艺为政治服务把文艺当做阶级斗争的工具,就错了(1.政权界入文艺领袖干预文艺,2.文艺纳入国家的意识形态作家失去创作自由3.政治与艺术标准不一样。
)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CI)鲜明提出二为方针,并与双百方针相结合,构成指导我国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根本方针
(2)进一步丰富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使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更紧密
(3)倡导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相统一,推进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4)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借鉴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文艺创新
(5)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热情关心和积极支持文艺事业的发展
(6)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加上和改进文艺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和突破口。
22、中西方文论的差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