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作品讲解

周作人作品讲解
周作人作品讲解

周作人作品

翻译作品:

古希腊喜剧《财神》(阿里斯托芬作)、《希腊神话》、《伊索寓言》全译本、古希腊悲剧《欧里庇得斯悲剧集》(与罗念生合作翻译);日本现存最古的史书《古事记》、滑稽短剧《狂言选》、平安时代随笔代表作《枕草子》、滑稽本《浮世澡堂》(日文《浮世风吕》)和《浮世理发馆》(日文《浮世床》)等。

他应邀校订北京翻译社的《今昔物语集》本朝部译稿和丰子恺的《源氏物语》全部译稿(与钱稻孙合作)。

他觉得毕生最重要,也最有成就感的译作是用古希腊语(和罗马帝国希腊化地区当时流行的新约希腊语;通用希腊语不同)写作的古罗马叙利亚作家、哲学家路吉阿诺斯的作品选《路吉阿诺斯对话集》。

作品:

1、《欧洲文学史》

【图书简介】- 欧洲文学史

一九一七年四月,经鲁迅推荐,周作人进入北京大学国史馆工作。九月被聘炎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兼国史馆编纂编辑中,开始撰写《近代文学史》与《希腊文学史》讲义,合而为《欧洲文学史》,一九一八年十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入“北京大学丛书”。全书约十万言,分希腊、罗马、中古与文艺复兴及十七十八世纪三卷,为“我国第一部欧洲文学史讲义”,被视为“代表着当时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堪称文学史建构之典范”,“颇有见解的学术专著”。吴宓评价本书说:“盖自新文化运动之起,国内人士竞谈…新文学?,而真能确实讲述西洋文学之内容与实质者则绝少(仅有周作人之《欧洲文学史》上册,可与谢六逸之《日本文学史》并立),……。”陈平原评本书说:“……是过去十年间阅读欧洲文学及文学史著作的一个总结。具体论述或许不够深入,颇有将前人成果…拿来作底子?的,但毕竟是中国人编写的第一部欧洲文学史。……这一借…调和古今?而寻求新生命的文学理念,在其日后的社会及文学实践中,得到自觉地凸现。”

2、《近代欧洲文学史》

《近代欧洲文学史》是新近发现的周作人著作,此前从未公开出版。

一九一七年九月,周作人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教授,此书原是当年在北京大学的讲义。周作人《近代欧洲文学史》之目标,不在“客观描述”欧洲文学之来龙去脉,而在开启中国自身之“人的启蒙”。其一以贯之的核心精神,是所谓“希腊情结”。欧洲千年文学进程,被作者描绘为“希腊精神”之丧失与回归的历史,丧失期尽述其内涵之潜在生命,回归期则尽列其发扬光大之所在。所以本书被定性为“六经注我”之作,开启“中国启蒙文学”之作,“典型的以文学形式出现的自然人性论的教科书”。被定性为“进入周作人思想世界的金钥匙”,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所具有的广阔的文化视野。后来他以提倡“人的文学”和“思想革命”而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与此不无关系。

3、《谈龙集》

开明书店——成立于1926年。

青年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

中国青年出版社——于1953年由开明书店和青年出版社合并而成立。开明——中青,从此便有了血脉关系。七十年的“开明”历史,四十五年的“中青”历程,数代人辛勤劳作,培育出的是一座斑烂绚丽的昆仑园圃。我们采撷其中最美的一束花朵,敬献给深深关爱着我们的广大读者和作者。

愿这一页历史,在今天能有一个更新的开头。

4、《艺术与生活》

本书是“故事会图书馆文库.学者讲坛丛书”的一种,是现代著名文学家周作人“唯一的长篇的论文集”,它确立了其人道主义的思想基调。文学家周作人是以思想家周作人为根本,而思想家周作人的面貌主要就展现在这本书里。此书是“新文学”的奠基作之一,是研究新文学产生及周作人思想的重要材料。

5、《雨天的书》

一九二五年七月五日周作人日记有云:“编理旧稿51篇,为《雨天的书》一卷,拟出板,今日完了,唯序文未写。”同年十二月,《雨天的书》由北京新潮社初版印行。这题目原是一九二三年十一月起在《晨报副镌》上所开专栏名字,“在半年里只写了六篇,随即中止了。”(《自序二》)

主要思想,这里所涉及的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文章时所持态度,一是某些文章的具体内容,似乎统可以“闲适”一词来概括,二者却有很大区别。如果从态度考虑,周氏此后几乎所有文章都是如此,不过各个时期作品的色调与韵味有所不同罢了。从内容考虑,真正的闲适小品只占全部创作中很少一部分,前引文中“无用的游戏与享乐”形容以“一点”,“优游”形容以“偶然”、“片刻”,多年后写《过去的工作·两个鬼的文章》,说闲适小品“只是为消遣或调剂之用,偶尔涉笔而已”,都是一个意思。闲适小品是一种性情之作,构成周作人散文整体的一部分,但并非全部。《雨天的书》之后,此种文章继续在写,总的来说所占比重不大;但是作者另有几类重要文章,如悼亡怀人之作,“草木虫鱼”系列,均由打《雨天的书》某些篇章发展而来,却是更值得注意的。而它们在思想上和散文美学上又有新的开拓。其实即便《雨天的书》也不尽是闲适小品,只是这些文章写得晶莹剔透,影响深远,乃至某些人的印象中,仿佛周氏散文一概如此,当然不是这样。作者在《自序二》中特别强凋“我原来乃是道德家”,以及“我的浙东人的气质终于没有脱去”,正提示我们不要忽略《雨天的书》总体上的思想倾向,以及艺术风格的多重性和复杂性。集中不少作品,如《我们的敌人》至《沉默》诸篇,以内容论与《谈虎集》相当接近,只是“艺术”味道更重,态度也比较松弛,所以仍是随笔,不是杂文。

6、《儿童文学小论》

编辑推荐作者周作人生前亲自编定,学者止庵穷数年之力精心作校,增补从未出版作品,为市场上最全面最权威的周氏文集。周作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最懂生活之艺术的作家,他的散文是中国白话美文的标准,他的文章多篇入选国语老课本。鲁迅评

价,周作人的散文为中国第一。胡适说,大陆可看的唯有周作人的作品。

7、《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本年三四月间沈谦士先生来叫我到辅任大学去演讲,说话本来非我所长,况且又是学术讲演的性质,更使我觉得为难,但是沈先生是我十多年的好朋友,实在也不好推辞,所以硬起头皮讲了几次,所讲的题目从头就没有定好,仿佛知识什么关于新文学的什么之类,概未编讲义,也没有写出纲领来,只是信口开河地说下去就完了。到了讲完之后,邓恭三先生却拿出了一本笔记的草稿来叫我校阅,这撇使出于我的意料之外,在看所激烈的不但绝少错误,而且反把我所乱说的话整理的很有次序,这尤其使我敬佩,同时北平有一家书店愿意印行这本小册,我便赞助成他们的意思,心想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印出来算了。就劝邓先生这样办了。

8、《谈虎集》

本书是周作人自编文集中的《谈虎集》分册。书中收录了周作人先生大量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流畅,看似散乱无章却内含精巧绝伦,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及可读性。书中一篇篇精美的散文会使您回味无穷。

9、《鲁迅的故家》

10、《夜读抄》

《夜读抄》收了周作人散文四十七篇,可看作文化批判的作品。作者择取“兼具健全的物理与深厚的人情之思想,混合散文的朴实与骈文的华美之文章”,确立了“书话”这一新文体。

11、《知堂回想录》

一九六○年十二月九日周作人日记云:“拟写《药堂谈往》寄与聚仁,应《新晚报》之招,粗有纲目,拟写至五四为止。”十二月十日云:“下午努力写小文,成第二节,备寄香港,有千余字,晚灯下修改了。”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云:“上午抄《谈往》本文了,只须再写一节后记,便全文告竣,总计五百五十余纸,约计三十八万字,拟分四卷,或易名为《知堂回想录》。”十一月三十日云:“晚写《谈往》后记了,计五五四纸也。

12、《自己的园地》

1923年出版。第一辑《自己的园地》收散文十八篇;第二辑《绿洲》收散文十五篇,另有杂文二十篇。再版时删去杂文,增收《茶话》二十三篇。所收散文作品多为山水小品和随笔,风格冲淡。少数议论散文表达了作者对文艺问题的独到见解。

13、《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14、《瓜豆集》

《瓜豆集》收录周作人一九三六年五月至十二月的作品。较之此前之作,内容上有些新的成分。正如作者所说,“‘圣像破坏’与‘中庸’夹在一起”,这使我们想起他讲的自己身上兼有“绅士鬼”和“流氓鬼”来。这里“关于鬼神,家庭,妇女特别是娼妓问题,都有我自己的意见在”,周氏以由性心理学建立的道德观涵盖男女两性,但女性没有社会保障,多处受害者地位,所以尤其关注这一方面,而对女性之不幸遭遇,无论是经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特别予以同情。

15、《周作人书信》

16、《苦竹杂记》

“山阴县有苦竹城,越以封范蠡之子,则越自昔产此竹矣。谢灵运“苦竹亦可为纸,但堪作寓钱尔。”案绍兴制锡箔糊为“银锭”,用于祭祀,与祭灶司菩萨之太锭不同,其裱褙锡箔的纸黄而粗,盖即苦竹所制者欤。我写杂记,便即取这苦竹为名。

17、《书房一角》

从前有人说过,自己的书斋不可给人家看见,因为这是危险的事,怕被看去了自己的心思。这话是颇有几分道理的,一个人做文章,说好听话,都并不难.只一看他所读的书,至少便颠出一点斤两来了。我自己很不凑巧,既无书斋,亦无客厅,平常只可在一间堆书的房子里,放了几把椅子,接见来客.有时自己觉得像是小市的旧书摊的掌柜,未免有点惶恐。本来客人不多,大抵只是极熟的几个朋友,但亦不无例外,有些熟人介绍同来的,自然不能不见。《儒林外史》里高翰林说马纯上杂览,我的杂览过于马君,不行自不待言,例如性的心理,恐怕至今还有许多正统派听了要摇头,于我却极有关系,我觉得这是一部道德的书,其力量过于多少册的性理,使我稍有觉悟,立定平常而真实的人生观。可是,偶然女客枉顾,特别是女作家,我看对她的玻璃书后中立着奥国医师鲍耶尔的著书,名曰《女人你是什么》,便也觉得有点失败了,生怕客人或者要不喜欢。这时候,我就深信或人的话不错,书房的确不该开放,虽然这里我所顾虑的是别人的不高兴,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出丑之故,因为在这一点我是向来不大介意的。

我写文章,始于光绪乙巳,于今已有三十六年了。这个期间可以分做三节,其一是乙巳至民国十年顷,多翻译外同作品,其一二是民国十一年以后,写批评文章,其三是民国廿一年以后,只写随笔,或称读书录,我则云看书仍记,似更简明的当。古人云,祸从口出,我写文章向来有不利,但这第三期为尤甚,因为在这里差不多都讲自己所读的书,把书房的一角公开给人家看了。可是这有什么办法呢。我的理想只是那么平常而真实的人生,凡是热狂的与虚华的,无论善或是恶,皆为我所不喜欢,又凡有主张议论,假如觉得自己不想去做,或是不预备讲给自己子女听的,也决不随便写出来公之于世,那么其结果自然只能是老老实实的自白,虽然如章实斋所说,自具枷杖供状,被人看去破绽,也实在是没有法子。其实这些文章不写也可以,本来于自己大抵是无益有损的,现在却还是写下去,难道真是有瘾,像打马将似的么?这未必然,近几年来只以旧书当纸烟消遣,此外无他嗜好,随时写些小文,多少还是希望有用,去年在一篇文章的未尾曾说过,深信此种东西于学子有益,故聊复饶舌,若是为个人计,是好还是装痴聋下去,何苦费了工夫与心思来报告自己所读何书乎。我说过文学无用,盖文学是说艺术的著作,用乃是政治的宣传或道德的教训,若是我们写文章,只是以笔代舌,一篇写在纸上的寻常说话而已,不可有作用,却不可无意思,虽未必能真有好处,亦总当如是想,否则浪费纸墨何为,诚不如去及时放风筝之为愈矣。

不佞读书甚杂,大抵以想知道平凡的人道为中心,这些杂览多不过是敲门之砖,但是对于各个的砖也常有些爱着,因此我所说的话就也多趋于杂,不大有文章能表出我的中心的意见。我喜欢知道动物生活,两性关系,原始文明,道德变迁这些闲事,觉得青年们如懂得些也是好事情,有点功夫便来拉扯的说一点,关于我所感觉兴趣的学问方面都稍说及,只有医学史这一项,虽然我很有偏好,英国胜家与日本富士川的书十年来总是放在座右,却不曾有机会让我作一两回文抄公,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十分可惜。近来三四年久不买外国书了,一天十小时闲卧看书,都是木板线装本,纸墨敝恶,内容亦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偶然写篇文章,自然也只是关于这种旧书的了。这是书房的另一角,恐怕比从前要显得更寒伧了罢。这当然是的,却是未必全是。以前所写较长一点,内容乃是点滴零碎的,现在文章更琐屑了,往往写不到五六百字,但我想或者有时说的更简要亦未可知,因为这里所说都是中国事情,自己觉得别无所知,对于本国的思想与文章总想知道,或者也还能知道少许,假如这少许又能多少借了杂览之力,有点他自己的根本,那么这就是最大的幸运了。书房本来没有几个角落,逐渐拿来披露,除了医学史部分外,似乎也太缺远虑,不过我想这样的暴露还是心口如一,比起前代老儒在《四书章句》底下放着一册《金瓶梅》,给学徒看破,总要好一点,盖《金瓶梅》与《四书章句》一样的都看过,但不曾把谁隐藏在谁的底下也。廿九年二月廿六日。

18、《老虎桥杂诗》

本书根据谷林抄本《老虎桥杂诗》整理出版,为该本的首次面世。主要收录了作者1946-1949年在南京老虎桥监狱期间所在的部分诗作,同时,在附录中收集了在此以前所作的《苦茶庵打油诗》及《补遗》等,几乎囊括了作者所写的全部旧体诗,体现了周氏文学大家的深厚功底。

19、《鲁迅的青年时代》

20、《永日集》

周作人与鲁迅兄弟二人共同作为文学大家著称于世,这在中国文学史上绝不多见。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平和恬淡,清隽幽雅,小品文闲适幽默,古雅遒劲,与鲁迅的风格截然不同。本集中的诸篇文章乃是围绕作者写作的主题--文学与时事而作,是作者在这两方面的继续或深入思考,体现了其反礼教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

21、《药堂杂文》

本集所收文共廿七篇,计民国廿九年作十五篇,近两年所作十二篇,最初拟名《一蒉轩笔记》,今改定为《药堂杂文》。编好之后重阅一过,觉得这些杂文有什么新的倾向么?简单的回答一个字,不。照例说许多道德家的话,这在民国十四年《雨天的书》序里已经说明,不算新了。写的文章似乎有点改变,仿佛文言的分子比较多了些。其实我的文章写法并没有变,其方法是,意思怎么样写得好就怎么写,其分子句法都所不论。假如这里有些古文的成分出现,便是这样来的,与有时有些粗话俗字出现正是同一情形,并不是我忽然想做起古文来了。说到古文,这本来并不是全要不得的东西,正如前清的一套衣冠,自小衫袴以至袍褂大帽,有许多原是可用的材料,只是不能再那样的穿戴,而且还穿到汗污油腻。新文学运动的时候,虽然有人嚷嚷,把这衣冠撕碎了扔到茅厕里完事,可是大家也不曾这么做,只是脱光了衣服,像我也是其一,赤条条的先在浴堂洗了一个澡,再来挑拣小衣衬衫等洗过了重新穿上,开衩袍也缝合了可以应用,只是白细布夹袜大抵换了黑洋袜了罢,头上说不定加上一顶深茶色的洋毡帽。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服色改变,原来也便是这样,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地方。朝服的舍利狲成为很好的冬大衣,蓝色实地纱也何尝不是民国的合式的常礼服呢。不但如此,孔雀补服做成椅靠,圆珊瑚顶拿来镶在手杖上,是再好也没有的了,问题只是不要再把补服缀在胸前,珊瑚顶装在头上,用在别处是无所不可的。我们的语体文大概就是这样的一副样子,实在是怪寒伧的,洋货未尝不想多用,就生活状况看来还只得利用旧物,顶漂亮的装饰大约也单是一根珊瑚杖之类罢了。假如这样便以为是复古,未免所见太浅,殆犹未曾见过整本的古文,有如乡下人见手杖以为是在戴红顶了。还有一层,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现今的语体文是已经洗过了一个澡来的,虽然仍旧穿的是大衫小衫以至袍子之类,身体却是不同了。这一点是应当看重的,我看人家的文章常有一种偏见,留意其思想的分子,自己写时也是如此。在家人也不打诳话,这些文章虽然写得不好,都是经过考虑的,即使形式上有近似古文处,其内容却不是普通古文中所有。语云,文学即是宣传。今写序文,如此声明一下,有似起首老店的广告,亦正合式,或当不至为读者们所笑也。民国癸未十二月三十日。

22、《苦茶随笔》

“忍过事堪喜,杜牧之“忍之一字,众妙之门,当官处事,尤是先务,若能于清谨勤之外更行一忍,何事不办。《书》日,必有忍其乃有济。此处事之本也。谚日,忍事敌灾星。少陵诗日,忍过事堪喜。此皆切于事理,非空言也。王沂公常言,吃得三斗酽醋方做得宰相,盖言忍受得事。”

23、《过去的工作》

作者的反礼教思想是集中外新旧思想而成的,是诚实的表现,这里有三层含义:一是思想的性质与来源,一是思想家的启蒙主义者色彩,一是思想所具有的终极意义。二三两点不无矛盾,然而一为动机,一为结果,或者说思想家最终超越了启蒙主义者。

24、《知堂乙酉文编》

25、《周作人文类编》

26、《木片集》

说起《语丝》,于今已经隔了三十多年的光阴,在中年的人听来,已有生疏之感,更不要说少年的朋友了。但是提及鲁迅与“正人君子”的斗争,却以这为根据地,所以一说它的历史,也不是没有意义的事吧。

“五四”原是学生的爱国政治运动,由大学生开始,渐及中小学,末了影响及于工商界,要罢市罢工表示援助,这才算顺利成功,没有什么牺牲。这件事表面上是结束了,影响却是很广大,浸渗得很深,接着兴起了所谓新文化运动,这名称不算怎么不恰当,因为它在文化上表现出来,也得到不小的结果。这以前有《新青年》和《每周评论》,差不多是孤军奋斗,到了五四以后才成为“接力战”的状态,气势便雄厚起来了。《语丝》乃是其中的一支队伍,可是要说它成立的缘因,却非得从《晨报副刊》讲起不可。

鲁迅逝世二十周年纪念的前后,有好些讲《语丝》的文章发表,就我所见到的来说,写得最好的要算章川岛、孙伏园,他们都是参与这刊物发刊的事的。《晨报》本来是研究系的政党机关报,但是五四时期也相当援助这个运动;孙伏园因罗家伦关系进了《国民公报》,后转入晨报社,主管第五版,登载些随感杂文,鲁迅也时常投稿,很有点新气象。孙伏园后来主编新增的副刊,益得发挥他的编辑手段,声价日增,鲁迅有名的《阿Q正传》,就是在那上边上发表的。可是后来孙伏园被排斥去职,由陈源的友人徐志摩继任,于是《晨报副刊》全然改换了一副面目,差不多成为《现代评论》的日刊了。

孙伏园失了职业,于他固然很是困难,但不久由邵飘萍请去,担任《京报副刊》的编辑。可是以前在《晨报副刊》写文章的人终有点不平,计划自己来办一个小刊物,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查日记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四日项下云:“下午至东安市场开成北号楼上,同玄同、伏园、川岛、绍原、颉刚诸人,议出小周刊事,定名曰《语丝》,大约十七日出版,晚八时散。”十一月十六日项下云:“下午至市场赴语丝社茶会,至晚饭后始散。”那一天是星期,可见后来《语丝》是改在星期出版了。同人中本来还有刘半农、林语堂、俞平伯等人,那一天不知何以不见。记得刊物的名字的来源,是从一本什么人的诗集中得来,这并是原就有那一名话,乃随便用手指一个字,分两次指出,恰巧似懂非懂的还可以用。这一个故事,大概那天与会的人都还能记得。至于第一期上的发刊词,系大家叫我代拟,因为本来说不出一个什么一定的宗旨,所以只好说得那么笼统,但大体上也还是适合的。到后来和《现代评论》打架的时候,《语丝》举出两名口号来:“用自己的钱,说自己的话”,也还是同样的意思,不过针对《现代评论》的接受官方津贴,话里有刺罢了。

《语丝》的文章古今并谈,庄谐杂出,大旨总是反封建的,但是等到陈源等以“正人君子”的资格出现,在《现代评论》上大说其“闲话”,引起鲁迅的反击,《语丝》上这才真正生了气,所以回忆《语丝》这与“女师大事件”是有点分不开的,虽然后来在国民党所谓清党时期也很用了一点气力。陈源的文章说俏皮话的确有点工夫,就只可惜使用在斜路上,为了替代表封建势力的女校长说话,由俏皮而进于刻薄卑劣,实在够得上“叭儿狗”的称呼,但是如果不是鲁迅的这枝刚强有力的笔,实在也不容易打倒他。我自己就曾经吃过一个小亏。有一次陈源对有些人说,现今女学生都可以叫局。这句话由在场的张定璜传给了我们,在《语丝》上揭露了出来,陈源急了,在《现代评论》上逼我声明这话来源,本来是要据实声明,可是张定璜竭力央求,不得不中止了,答复说出自传闻,等于认错,给陈源逃过关了。张定

璜与“正人君子”本来有交情,有一个时期我也由他的中介与“东吉祥”诸君打过交道,他又两面拉拢,鲁迅曾有一时和他合编过《国民新报》的副刊,也不免受了利用。上边所说的声明事件,川岛前后与闻,在张定璜不肯负责证明陈源的话的时候,川岛很是愤慨,那时语丝社在什刹海会贤堂聚会,他就要当场揭穿,经我劝止,为了顾全同事的面子,结果还是自己吃了亏。女师大事件也是一个大事情,多少有些记忆,但是参与的人现在健在,比我更知道得多,也更可信,所以我还是以藏拙为佳了。

27、《苦口甘口》

本书曾于1944年11月由上海太平书局出版。本书是继《药堂杂文》之后的作品,在写作风格上也秉承了《药堂杂文》的特点。本书中,作者开始对读书进行一种回忆,进入了一个"总结时期",因而收录的文章中有不少谈论思想问题的文章。同样,本书也延续了其一贯的怀念故人,抒发读书之所感的风格。

28、《秉烛谈》

《秉烛谈》收录周作人一九三六年十一月至一九三七年四月的作品。作者晚年回顾平生著述,很是强调集中《赋得猫》一类文化批判之作。其取材不避古今中外,全出于作者的特殊知识,特殊趣味和特殊发现,可以说因知识而有发现,因发现而有趣味,而发现和知识又都包容于趣味之中。因系趣味文章,行文是漫谈式的,虽然分量很重,立意也深,无论从艺术性还是思想性考虑,此类文章都居周作人最佳作品之列,最能代表他的特色。

29、《风雨谈》

《风雨谈》收录周作人一九三五年十一月至一九三六年五月的作品。周氏在书中着力对中国古代著述加以缜密的审视,涉及领域甚广,投入精力至巨,所写文章虽然都是短篇,这项工作却是系统的。此种审视首先是思想意义上的,而作者的文学观念也时时有所体现。他的功夫是“披沙拣金”,态度是“褒贬显然”,从古人之作中看到许多弊害,也发现了若干好处。其间的取舍标准,即一向强调的“疾虚妄”和“重情理”;换句话说,他的立场是科学精神和人道主义,或者一并说是现代文明。

30、《药味集》

鄙人学写为文章,四十余年于兹矣。所写的文字,有应试之作,可不具论,有论文批评,有随笔,皆是写意之作,有部分的可取,近来觉得较有兴味者,乃是近于前人所作的笔记而已。其内容则种种不同,没有一定的界限。孔子曰,吾少也贱,多能鄙事。鄙人岂敢高攀古人,不过少也贱则相同,因之未能求得一家之学,多务杂览,遂成为学艺界中打杂的人,亦不得已也。若言思想,确信是儒家的正宗。昔孔于诲于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鄙人向来服膺此训,以是于汉以后最佩服疾虚妄之王充,其次则明李蛰,清俞正燮,于二千年中得三人焉。疾虚妄的对面是爱真实,鄙人窃愿致力于此,凡有所记述,必须为自己所深知确信者,才敢着笔,此立言诚慎的态度,自信亦为儒家所必有者也。因此如说此文章思想皆是国粹,或云现代化的中国固有精神,殆无不可。我很怕说话有点近于夸大,便不足取,但是这里实在是很谦虚的说的,只因不愿虚伪的谦逊,故或不免过于率直耳。自丁丑至庚辰此四年中,陆续写有六十余篇,兹因书局之需,择取其三分之一,得二十一篇,公之于世,题名曰《药味集》。拙文貌似闲适,往往误人,唯一二旧友知其苦味,废名昔日文中曾约略说及,近见日本友人议论拙文,谓有时读之颇感苦闷,鄙人甚感其言。今以药味为题,不自讳言其苦,若云有利于病,盖未必然,此处所选亦本是以近于闲适之文为多也。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一月二十四日,作者自序于知堂。

31、《周作人散文全集》

《周作人散文全集(共14册)(精)》内容为:周作人一生在创作上最主要的成就是散文小品的创作。“五四”以来,在中国新文学中“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鲁迅《小品文的危机》),而这与周作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新文学运动初期,周作人同鲁迅、

谢冰心、朱自清等人一起,以辛勤的劳动,共同浇灌了“集合叙事说理抒情的分子”于一炉的现代白话散文的早春之花,令人信服地宣告了文学革命在散文创作领域里的胜利,奠定了散文这一文学样式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并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周作人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地位,这与他的散文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是分不开的。周作人散文艺术的主要成就,就是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成熟的散文艺术的风格——平和冲淡的风格。这种风格在中国现代散文的百花园中孑然特立、独树一帜,且其影响所及,形成了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周作人散文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表现为:飘逸洒脱的文章笔势、平和恬淡的抒情特色、庄谐杂出的幽默趣味、舒徐自在的语言表达。

32、《看云集》

《看云集》:把过去两年的文章搜集起来,编成一册书,题曰《看云集》。光阴荏苒大半年了,书也没有印出来,序也没有做得。书上面一定要有序的么?这似乎可以不必,但又觉得似乎也是要的,假如是可以有,虽然不一定是非有不可。我向来总是自己作序的,我不曾请人家去做过,除非是他们写了序文来给我,那我自然也是领情的,因为我知道序是怎样的不好做,而且也总不能说的对或不错,即使用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写一篇小小的小序。自己写呢,第一层麻烦着自己比较不要紧,第二层则写了不好不能怪别人,什么事都可简单的了结。唠叨的讲了一大套,其实我只想说明序虽做不出而还是要做的理由罢了。

33、《知堂书话》

古人劝人读书,常说他的乐趣·....此外的一派说是读书有利益·.....我所谈的对于这两派都够不上,如要说明一句,或者可以说是为自己的教养而读书吧。既无什么利益,也没有多大快乐,所得到的只是一点知识,而知识也就是苦,至少知识总是有点苦味的。古希伯来的传道者说,“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就加增忧伤。”......可是无论如何,寂寞总是难免的,惟有能耐寂寞者乃能率由此道耳。

34、《立春以前》

忽然想到,草木虫鱼的题目很有意思,抛弃了有点可惜,想来续写,这时候第一想起的就是蚯蚓,或者如俗语所云是曲蟮。小时候每到秋天,在空旷的院落中,常听见一种单调的鸣声,仿佛似促织,而更为低微平缓,含有寂寞悲哀之意,民间称之曰曲蟮叹窠,倒也似乎定得颇为确当。案崔豹《古今注》云:

“蚯蚓一名蟺,一名曲蟺,善长吟于地中,江东谓为歌女,或谓鸣砌。”由此可见蚯蚓歌吟之说古时已有,虽然事实上并不如此,乡间有俗谚其原语不尽记忆,大意云,蝼蛄叫了一世,却被曲蟮得了名声,正谓此也。

蚯蚓只是下等的虫豸,但很有光荣,见于经书。在书房里念四书,念到《孟子·滕文公下》,论陈仲子处有云:

“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这样他至少可以有被出题目做八股的机会,那时代圣贤立言的人们便要用了很好的声调与字面,大加以赞叹,这与螬同是难得的名誉。后来《大戴礼·劝学篇》中云:

“蚓无爪牙之利,筋脉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又杨泉《物理论》云:

“检身止欲,莫过于蚓,此志士所不及也。”此二者均即根据孟子所说,而后者又把邵武士人在《孟子正义》中所云但上食其槁壤之土,下饮其黄泉之水的事,看作理想的极廉的生活,可谓极端的佩服矣。但是现在由我们看来,蚯蚓固然仍是而且或者更是可以佩服的东西,他却并非陈仲子一流,实在乃是禹稷的一队伙里的,因为他是人类——农业社会的人类的恩人,不单是独善其身的廉士志士已也。这种事实在中国书上不曾写着,虽然上食槁壤,这一句话也已说到,但是一直没有看出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只好往外国的书里去找。英国的怀德在《色耳彭的自然史》中,于一七七七年写给巴林顿第三十五信中曾说及蚯蚓的重大的工作,它掘地钻孔,把泥土弄松,使得雨水能沁入,树根能伸长,又将稻草树叶拖入土中,其最重要者则是从地下抛上无数的土块来,此即所谓曲蟮粪,是植物的好肥料。他总结说:

“土地假如没有蚯蚓,则即将成为冷,硬,缺少发酵,因此也将不毛了。”达尔文从学生时代就研究蚯蚓,他收集在一年中一方码的地面内抛上来的蚯蚓粪,计算在各田地的一定面积内的蚯蚓穴数,又估计他们拖下多少树叶到洞里去。这样辛勤的研究了大半生,于一八八一年乃发表他的大著《由蚯蚓而起的植物性壤土之造成》,证明了地球上大部分的肥上都是由这小虫的努力而做成的。他说:

“我们看见一大片满生草皮的平地,那时应当记住,这地面平滑所以觉得很美,此乃大半由于蚯蚓把原有的不平处所都慢慢的弄平了。想起来也觉得奇怪,这平地的表面的全部都从蚯蚓的身子里通过,而且每隔不多几年,也将再被通过。耕犁是人类发明中最为古老也最有价值之一,但是在人类尚未存在的很早以前,这地乃实在已被蚯蚓都定期的耕过了。世上尚有何种动物,像这低级的小虫似的在地球的历史上,担任着如此重要的职务者,这恐怕是个疑问吧。”

蚯蚓的工作大概有三部分,即是打洞,碎土,掩埋。关于打洞,我们根据杨木孙的一篇《自然之耕地》,抄译一部分于下:

“蚯蚓打洞到地底下深浅不一,大抵二英尺之谱。洞中多很光滑,铺着草叶。末了大都是一间稍大的房子,用叶子铺得更为舒服一点。在白天里洞门口常有一堆细石子,一块土或树叶,用以阻止蜈蚣等的侵入者,防御鸟类的啄毁,保存穴内的润湿,又可抵当大雨点。

“在松的泥土打洞的时候,蚯蚓用他身子尖的部分去钻。但泥土如是坚实,他就改用吞泥法打洞了。他的肠胃充满了泥土,回到地面上把它遗弃,成为蚯蚓粪,如在草原与打球场上所常见似的。

“蚯蚓吞咽泥土,不单是为打洞,他们也吞土为的是土里所有的腐烂的植物成分,这可以供他们做食物。在洞穴已经做好之后,抛出在地上的蚯蚓粪那便是为了植物食料而吞的土了,假如粪出得很多,就可推知这里树叶比较的少用为食物,如粪的数目很少,大抵可以说蚯蚓得到了好许多叶子。在洞穴里可以找到好些吃过一半的叶子,有一回我们得到九十一片之多。

“在平时白天里蚯蚓总是在洞里休息,把门关上了。在夜间他才活动起来了,在地上寻找树叶和滋养物,又或寻找配偶。打算出门去的时候,蚯蚓便头朝上的出来,在抛出蚯蚓粪的时候,自然是尾巴在上边,他能够在路上较宽的地方或是洞底里打一个转身的。”

碎土的事情很是简单,吞下的土连细石子都在胃里磨碎,成为细腻的粉,这是在蚯蚓粪可以看得出来的。掩埋可以分作两点。其一是把草叶树子拖到土里去,吃了一部分以外多腐烂了,成为植物性壤土,使得土地肥厚起来,大有益于五谷和草木。其二是从底下抛出粪土来把地面逐渐掩埋了。地平并未改变,可是底下的东西搬到了上边来。这是很好的耕田。据说在非洲西海岸的一处地方,每一方里面积每一年里有六万二千二百三十三吨的土搬到地面上来,又在二十七年中,二英尺深地面的泥土将颗粒不遗的全翻转至地上云。达尔文计算在英国平常耕地每一亩中平均有蚯蚓五万三千条,但如古旧休闲的地段其数目当增至五十万。此一亩五万三千的蚯蚓在一年中将把十吨的泥土悉自肠胃通过,再搬至地面上。在十五年中此士将遮盖地面厚至三寸,如六十年即积一英尺矣。这样说起来,蚯蚓之为物虽微小,其工作实不可不谓伟大。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蚯蚓之功在稼穑,谓其可以与大禹或后稷相比,不亦宜饮。

末后还想说几句话,不算什么辟谣,亦只是聊替蚯蚓表明真相而已。《太平御览》九四七引郭景纯《蚯蚓赞》云:

“蚯蚓土精,无心之虫,交不以分,淫于阜螽,触而感物,乃无常雄。”又引刘敬叔《异苑》,云宋元嘉初有王双者,遇一女与为偶,后乃见是一青色白领蚯蚓,于时咸谓双暂同阜螽矣。案由此可知晋宋时民间相信蚯蚓无雄,与阜螽交配,这种传说后来似乎不大流行了,可是他总有一种特性,也容易被人误解,这便是雌雄同体这件事。怀德的《观察录》中昆虫部分有一节关于蚯蚓的,可以抄引过来当资料,其文云:

“蚯蚓夜间出来躺在草地上,虽然把身子伸得很远,却并不离开洞穴,仍将尾巴末端留在洞内,所以略有警报就能急速的退回地下去。这样伸着身子的时候,凡是够得着的什么食物也就满足了,如草叶、稻草、树叶,这些碎片他们常拖到洞穴里去。就是在交配时,他的下半身也决不离开洞穴,所以除了住得相近互相够得着的以外,没有两个可以得有这种交际,不过因为他们都是雌雄同体的,所以不难遇见一个配偶,若是雌雄异体则此事便很是困难了。”案雌雄同体与自为雌雄本非一事,而古人多混而同之。《山海经》一《南山经》中云: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牡牝,食者不妒。”郝兰皋《疏》转引《异物志》云:灵猫一体,自为阴阳。又三《北山经》云,带山有鸟名曰(奇鸟)(余鸟),是自为牝牡,亦是一例。而王崇庆在《释义》中乃评云:

“鸟兽自为牝牡,皆自然之性,岂特(奇鸟)(鸟余)也哉。”此处唯理派的解释固然很有意思,却是误解了经文,盖所谓自者非谓同类而是同体也。郭景纯《类赞》云:

“类之为兽,一体兼二,近取诸身,用不假器,窈窕是佩,不知妒忌。”说的很是明白。但是郭君虽博识,这里未免小有谬误,因为自为牝牡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只有笑话中说说罢了,粗鄙的话现在也无须传述。《山海经》里的鸟兽我们不知道,单只就蚯蚓来说,它的性生活已由动物学者调查清楚,知道它还是二虫相交,异体受精的,瑞德女医师所著《性是什么》,书中第二章论动物间性,举水螅、蚯蚓、蛙、鸡、狗五者为例,我们可以借用讲蚯蚓的一小部分来做说明。据说蚯蚓全身约共有百五十节,在十三节有卵巢一对,在十及十一节有睾丸各两对,均在十四节分别开口,最奇特的是在九至十一节的下面左右各有二口,下为小囊,又其三二至三七节背上颜色特殊,在产卵时分泌液质作为茧壳。凡二虫相遇,首尾相反,各以其九至十三节一部分下面相就,输出精子入于对方的四小囊中,乃各分散,及卵子

成熟时,背上特殊部分即分泌物质成筒形,蚯蚓乃缩身后退,筒身擦过十三四节,卵子与囊中精于均黏着其上,遂以并合成胎,蚓首缩入筒之前端,此端即封闭,及首退出后端,亦随以封固而成茧矣。以上所述因力求简要,说的很有欠明白的地方,但大抵可以明了蚯蚓生殖的情形,可知雌雄同体与自为牝牡原来并不是一件事。蚯蚓的名誉和我们本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必替它争辨,不过为求真实起见,不得不说明一番,目的不是写什么科学小品,而结果搬了些这一类的材料过来,虽不得已,亦是很抱歉的事也。民国甲申九月二十四日所写,续草木虫鱼之一。

35、周作人自编文集

36、《知堂文集》

知堂的意义别有说,在集内,兹不赘。我所怕的是能说不能行,究竟我知道些什么呢,有那些话我说得对的呢,实在自己也还不大清楚。打开天窗说亮话,我的自然科学的知识很是有限,大约不过中学程度罢,关于人文科学也是同样的浅尝,无论那一部门都不曾有过系统的研究。求知的心既然不很深,不能成为一个学者,而求道的心更是浅,不配变做一个信徒。我对于信仰,无论各宗各派,只有十分的羡慕,但是做信徒却不知怎的又觉得十分的烦难,或者可以说是因为没有这种天生的福分罢。略略考虑过妇女问题的结果,觉得社会主义是现世唯一的出路。同时受着遗传观念的迫压,又常有故鬼重来之惧。这些感想比较有点近于玄虚,我至今不晓得怎么发付他。

周作人作品讲解

周作人作品 翻译作品: 古希腊喜剧《财神》(阿里斯托芬作)、《希腊神话》、《伊索寓言》全译本、古希腊悲剧《欧里庇得斯悲剧集》(与罗念生合作翻译);日本现存最古的史书《古事记》、滑稽短剧《狂言选》、平安时代随笔代表作《枕草子》、滑稽本《浮世澡堂》(日文《浮世风吕》)和《浮世理发馆》(日文《浮世床》)等。 他应邀校订北京翻译社的《今昔物语集》本朝部译稿和丰子恺的《源氏物语》全部译稿(与钱稻孙合作)。 他觉得毕生最重要,也最有成就感的译作是用古希腊语(和罗马帝国希腊化地区当时流行的新约希腊语;通用希腊语不同)写作的古罗马叙利亚作家、哲学家路吉阿诺斯的作品选《路吉阿诺斯对话集》。 作品: 1、《欧洲文学史》 【图书简介】- 欧洲文学史 一九一七年四月,经鲁迅推荐,周作人进入北京大学国史馆工作。九月被聘炎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兼国史馆编纂编辑中,开始撰写《近代文学史》与《希腊文学史》讲义,合而为《欧洲文学史》,一九一八年十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入“北京大学丛书”。全书约十万言,分希腊、罗马、中古与文艺复兴及十七十八世纪三卷,为“我国第一部欧洲文学史讲义”,被视为“代表着当时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堪称文学史建构之典范”,“颇有见解的学术专著”。吴宓评价本书说:“盖自新文化运动之起,国内人士竞谈…新文学?,而真能确实讲述西洋文学之内容与实质者则绝少(仅有周作人之《欧洲文学史》上册,可与谢六逸之《日本文学史》并立),……。”陈平原评本书说:“……是过去十年间阅读欧洲文学及文学史著作的一个总结。具体论述或许不够深入,颇有将前人成果…拿来作底子?的,但毕竟是中国人编写的第一部欧洲文学史。……这一借…调和古今?而寻求新生命的文学理念,在其日后的社会及文学实践中,得到自觉地凸现。” 2、《近代欧洲文学史》 《近代欧洲文学史》是新近发现的周作人著作,此前从未公开出版。 一九一七年九月,周作人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教授,此书原是当年在北京大学的讲义。周作人《近代欧洲文学史》之目标,不在“客观描述”欧洲文学之来龙去脉,而在开启中国自身之“人的启蒙”。其一以贯之的核心精神,是所谓“希腊情结”。欧洲千年文学进程,被作者描绘为“希腊精神”之丧失与回归的历史,丧失期尽述其内涵之潜在生命,回归期则尽列其发扬光大之所在。所以本书被定性为“六经注我”之作,开启“中国启蒙文学”之作,“典型的以文学形式出现的自然人性论的教科书”。被定性为“进入周作人思想世界的金钥匙”,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所具有的广阔的文化视野。后来他以提倡“人的文学”和“思想革命”而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与此不无关系。

周树人简介

周树人简介 周树人(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是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山。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鲁迅(周树人)是大哥,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鲁迅是周树人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旧,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生下了海婴。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鲁迅死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死后却没人为她守灵,朱安终其一生始终是不幸的。 1 《藤野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周作人的童年与其创作

很多独具风格的文学大家,他们创作风格的形成,往往与其童年的经历密切相关,有的甚至就为童年的经历所决定。冰心,这位向读者心田播洒甘露的爱的使者,她的包容人类的爱的哲学的最初源头,无疑来自那哺育她健康成长的充满脉脉温情的家庭,来自那伴随她度过童年时代的浩瀚无际的大海;丁玲,这位以执拗乖僻的莎菲形象震惊大革命失败后的寂寞文坛,以后不断以创作或人生经历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的个性解放的顽强斗士,她的义无反顾的叛逆精神,她对个性自由“飞蛾扑火,非死不止”般的执着追求,则与她的童年时家庭败落后寄人篱下的痛苦经历,与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母亲对她的言传身教和潜默化直接相关;郭沫若、郁达夫、巴金、萧红的情况也莫不如此。(《从周树人到鲁迅》上海东方出版社2006K825.6)当然还有鲁迅,他的刚正,他的睿智,他的深刻,他的犀利,乃至他的孤独,多疑,他的峻急,都与他的童年息息相关,与他家庭的败落息息相关。那么,与他拥有相同的客观童年的周作人又有怎样的感受与经历呢,这又对周作人后来的创作有着什样的影 响呢? 童年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太重要了,正如孙犁所说:幼年的感受,故乡的印象,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 非常重要的东西,正像母亲的语言对婴儿的影响。这种影响和作家一同成熟着,可以影响他毕生的作品。它的营养,像母亲的乳汁一样,要长久地在作家的血液里周流,摸也抹不掉。(《孙犁文论集·鲁迅的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所以,要了解周作人这位作家,不能不走进他的故乡他的家庭,他的 充满温馨与苦难的童年。 周作人,生于绍兴古城一个名门望族。这是个古老的家族,相传为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之后。周 氏家族在清乾隆年间曾鼎盛一时,拥有良田万亩,当铺十余所,为绍兴古城的巨富。但随着人丁繁衍,财产分离,加之族人多效奢侈,家族遂日渐中落。到周作人降生时,他家所属的兴房一支还有水田四五 十亩,尚可称作小康之家。周作人的曾祖父周苓去世较早,生前除了好种兰花外,没有什么作为。他的祖父周福清则从小励志好学,因家中无力延请塾师,就同族所设的书塾中去旁听。刻苦努力,有秀才到 举人,进而进士,最终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后被外放到江西金溪县任知县。周作人的父亲周伯宜,20岁中秀才。母亲鲁瑞亦出身名门,其父鲁希是个举人,做过户部主事。周家就是这样一个有名的书 香门第宦官之家。但周作人家的生活主要靠他们在天下田产的收租和其他一些收入来维持,祖父的官奉 实际上还不够他个人的用度。 周作人就被放置在一个没落又充满书香气息的官宦家庭里。较好的家庭条件为他提供了收到较好 的教育的可能性,于乡村经济的血脉关系又使周作人能经常地走出家门在自然的社会形态里潜移默化 地了解社会和人生。世纪末的没落和伤感气息构成了他敏感善思的精神土壤。(《苦境故事周作人传》雷启 立上海文艺出版社P2) 周作人小的时候,非常乖,又因为经常生病,大人对他照看的十分小心,不让他随便乱跑。即使偶 尔出去玩,他也总是跟在大阿哥鲁迅的后面,很少自己瞎逛瞎闹。他喜欢在别人玩闹的时候,静静地站 在一边,歪着个大脑袋看着想着,有时候,甚至会情不自禁的笑起来。久而久之,与同龄孩子相比较起来,周作人显得相对的胆小、懦弱、温驯而且懂事。周作人的童年趣事实在没有什么可记录的。他自己在回忆录里技术早年生活的时,也多讲一些读书的事,似乎他一生下来就是为了读书。周作人的童年生 活里似乎还缺乏一份孩子应有的天真和烂漫。同于鲁迅相比,兄弟俩更见出不少差异。鲁迅小的时候,无论是跟着祖母猜谜语还是听常妈妈讲故事,还是描肖像,才桑葚,不麻雀,偷蚕豆,看社戏,甚至带 头闹别人的私塾,都透着一个英气勃发的少年的顽皮和可爱之处。比起来,周作人的童年几乎是乏味极了:那些顽皮的勾当,他要么根本就不参加,即使参加了,也只有跟班的份儿。另外,鲁迅的长子意识,他对于周作人尽他大阿哥保护和榜样的责任和义务。周作人也乐于跟在呵护着她的兄长后面,以一种崇 拜和羡慕的眼光看着大阿哥的一举一动。也许不能不说这样的一种东西造成了周作人独特的性格,以至 于多年后,周作人温和甚至于软弱,以致其作品的风格平和冲淡。如其日后创作的散文中一些青涩往事 的回忆的《初恋》《娱园》《怀旧》等作品。普淡的文字,简单的风格,却处处体现出真情的存在。 童年的性格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此后性格发展的基础。在周作人的童年还有另一件事:由 于其祖父科场行贿案而造成的家庭败落是周作人的童年的一大转折点。祖父科场案发,被迫入狱,后来

周作人作品

周作人作品 1936 年 山本书店《北京の果子》 1938 年 改造社《周作人随笔集》 1939 年 文求堂《中国新文学の源流》 1940 年 冨山房《周作人文芸随笔抄》 1940 年 创元社《瓜豆集》 1944年実业之日本 社 《结縁豆》 1955 年 筑摩书房《鲁迅の故家》 1973 年 筑摩书房《日本文化を语る》 1998年骏河台出版 社 《水の中のもの―周作人 散文选》 2002 年 平凡社《日本谈义》 2002年新风舎《鲁迅小说のなかの人 物》 其他译本 日语《现代小说译丛》《黄蔷薇》 《陀螺》 《现代日本小说集》《乌克兰民间故事集》

《古事记》 《狂言选》 《枕草子》 《浮世澡堂》(日本语《浮世风吕》)《浮世理发馆》(日本语《浮世床》)《现代日本小说集》(与鲁迅合作)《如梦记》 《石川啄木诗歌集》 《两条血痕》 古希腊语《路吉阿诺斯对话集》 《希腊拟曲》 《财神》(古希腊喜剧) 《希腊神话》 《伊索寓言》(全译本) 《欧里庇得斯悲剧集》(与罗念生合作,古希腊悲剧) 英语《域外小说集》(与鲁迅合作)《红星佚史》 《现代小说译丛》(与鲁迅合作) 作品一览 《欧洲文学史》《近代欧洲文学 史》《谈龙 集》 《艺术与生 活》 《雨天的 书》 《儿童文学小论》 《儿童文学小论》《中国新文学的源 流》 《谈虎 集》 《鲁迅的故 家》 《夜读 抄》 《知堂回想录》 《自己的园地》《鲁迅小说里的人 物》《瓜豆 集》 《周作人书 信》 《苦竹杂 记》 《书房一角》 《老虎桥杂诗》《鲁迅的青年时 代》《永日 集》 《药堂杂文》《苦茶随 笔》 《过去的工作》 《知堂乙酉文编》《周作人文类编》《木片 集》 《苦口甘口》《秉烛 谈》 《风雨谈》 《药味集》《周作人散文全 集》《看云 集》 《知堂书话》《立春以 前》 周作人自编文集

论周作人的个人主义思想

收稿日期:2008 08 28 作者简介:刘建朝(1984 ),男,福建大田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级文艺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文论。 论周作人的个人主义思想 刘建朝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周作人的个性言行一直受人关注与评说,而贯穿其中的是他的个人主义思想,它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个人主义的人本主义、一般个人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具体表现为新文化运动和附逆行为当中的功与过。关键词:周作人;个人主义;人本主义;新文化运动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8275(2008)06 0037 02 周作人一生似乎是复杂的,由新文化运动的斗士转变为街塔里的 隐士!,又蜕变为汉奸而成为民族罪人,这使他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便充满了争议,新时期以来甚至掀起 周作人热!。那么正确认识和评价周作人显得十分重要,客观地说,他对新文化运动有功不可没的贡献,但也有不可抹煞的丧失民族气节的事实,这主要应归为他的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 一 高举 科学!与 民主!两大旗帜的新文化运动要把人从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促成人的觉醒,周作人也积极倡导 人道主义! 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个人主义指 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来约束的个人和自我。![1]它可划分为一般个人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前者强调处处从自己出发,但存在有利社会和他人的因素,即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后者的主体 在政治上往往流变为极端民主主义者,甚至流变为极端无政府主义者,在伦理道德上往往流变为极端利己主义者。![2]人本主义(H uman ism)即人道主义,它的核心是要求把人性从神权、宗教及伦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可见二者有内在契合处,但个人主义偏重于个人和小我。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人本主义的周作人更像提倡个人主义,但在呼吁人的解放、尊重个人自由的环境,人们并未注意到人本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区别,反而对他的 个人主义的人本主义!十分支持。周作人认为: 第一,人在人类中,正如森林中的一株树木。森林盛了,各树也都茂盛。但要森林盛,却仍非靠各树各自茂盛不可。第二,个人爱人类,就只为人类中有了我,与我相关的缘故。??如不先知自爱,怎能#如已?的爱别人呢?至于无我的爱,纯粹的利他,我以为是不可能的。![3]6这为后来周作人思想转为 一般个人主义!和滑向 极端个人主义!铺下基础。 周作人个人主义思想形成于多元文化背景上:(1)西方基督教文化,他认为 现代文学上的人道主义思想,差不多也都从基督教精神出来。![4](2)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 我最爱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文人,因为他们有一种非礼法主义显现于艺术之中。![4](3)日本新村运动思想,他赞美这 种社会协力与个性自由发展统一的精神。(4)英国性学家蔼理斯是周作人自认为最为佩服的一个思想家,吸收其排 斥宗教的禁欲主义的观念和 生活之艺术!的思想等。(5)中国的儒释道传统思想对周作人也有一定影响。正是这些文化质素与周作人精神气质相渗透融合,塑造成他的个人主义思想,这既使他对中国新文化做出独特贡献,也促成沦为民族罪人的悲剧。 二 白话文运动中周作人提出文学的实质是 人的文学!,作者需以人道主义思想对人生加以记录研究,写正面的理想生活或写侧面的平常生活或非人的生活,态度是 希望人的生活,所以对于非人的生活,怀着悲哀或愤怒。![3]7他提倡的 平民文学!认为应以普通的文体和真挚的情感记录普遍的思想与事实,但 平民文学决不是慈善主义的文学。在现在平民时代,所有的人都只应守着自立与互助两种道德,没有什么叫慈善。![3]14这种 为人生!派主张是以个人主义为内核,这一阶段周作人的思想便可称为 个人主义的人本主义!。 由于个人主义者以自我为中心,当 五四!低潮期到来时,周作人的文学观也发生了转变。他退缩到 自已的家园!,站到了 为人生!与 为艺术!之外: #为艺术?派以个人为艺术的工匠,#为人生?派以艺术为人生的仆役,现在却以个人为主人??![3]41他以文学进化观作支撑, 古代的人类的文学,变成阶级的文学;后来阶级的范围逐渐脱去,于是归结到个人的文学,也就是现代的人类的文学了。![3]356强调文学独立性与无功利性,有利提高文学的艺术性并纠正当时文学宣传工具化的倾向,另外又肯定作品使人共鸣和充实的效果。他实质是 主观为自已,客观为他人!,即周作人 一般个人主义!思想的体现。 值得补充的是,重视个人尊严与自由的周作人在文学批评上持宽容态度。他认为文章里表现正常爱情是合理的,并为汪静之的%蕙的风&进行辩护。他还关注妇女与儿童问题,写下了%妇女问题与东方文明&、%娼女礼赞&、%童话略论&、%儿童的文学&等一系列文章。可见他曾有过的热情和 浮躁凌厉!是毋庸置疑的,但深层上应看到对人尊严的弘扬是个人主义思想应有之义,他实质是对个人主义思想 ? 37?第7卷 第6期2008年12月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 U RN A L O F H U A IBEI P ROF ESSI ON A L A N D T ECH NICA L CO L LEG E V o l.7N o.6Dec 2008

周作人的代表作品

周作人的代表作品 1、散文 《祖先崇拜》、《思想革命》、《前门遇马队记》、《碰伤》、《一个乡民的死》、《卖汽水的人》、《山中杂信》、《资本主义的禁娼》、《三个文学家的纪念》、《自己的园地》、《文艺上的宽容》、《沉沦》 2、情诗 《镜花缘》、《自己的园地》旧序、《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沉默》、《生活之艺术》、《苦雨》、《苍蝇》、《若子的病》、《死之默想》、《喝茶》、《元旦试笔》、《上下身》、《鸟声》、《萨满教的礼教思想》、《乌篷船》、《教训之无用》、《诗的效用》、《谈龙集》《谈虎集》自序、《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上海气》、《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雨天的书》自序一、《雨天的书》自序二、《燕知草》跋、《三礼赞》、《妇女问题与东方文明》等、《水里的东西》、《草木虫鱼小引》、《枣》和《桥》的序、《国庆日颂》、《闭户读书论》、《苦茶随笔》小引、《志摩纪念》、《知堂文集》序、《爆竹》、《杀奸》、《鬼怒川事件》、《孔德学校纪念日的旧话》、《重刊袁中郎集序》、《蛙》的教训、《苦茶随笔》后记、《日本的衣食住》、《关于英雄崇拜》、《自己的文章》、《结缘豆》、《赋得猫》、《苦口甘口》、《俞理初的谈谐》、《怀废名》、《两个鬼的文章》、《石板路》(二)、《杂拌儿》跋、《立春以前》后记 3、文论 《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儿童的文学》、《个性的文学》 4、美文 《圣书与中国文学》、《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贵族的与平民的》、《论八股文》5、诗歌 《小河》、《两个扫雪的人》、《山居杂诗》、《饮酒》、《昼梦》 二、作者简介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是一位曾经产生过较大影响,但又走了一条曲折、复杂道路的著名散文作家。周作人生于1885年1月,原名?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绶,自号起孟、启明(或作岂明)、知堂等。重要笔名有独应、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省会稽县(今绍兴)人。青少年时期,他和其兄鲁迅走过几乎相同的道路。 幼年曾在“三味书屋”读书,1901年秋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开始接受西方科学、民主思想的影响,初步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 1906年赴日本,先后入东京政法大学、立教大学文科学习。在此期间,他曾与鲁迅一起提倡文艺运动,介绍外国的新文学,共同翻译了《域外小说集》一、二集等。 1911年返回绍兴,曾任浙江省教育司督学。因病辞职后,又任浙江省省立第五中学教员,并被推选为绍兴县教育会会长,主编《绍兴县教育会月刊》,在此期间周作人发表不少著译,并于1915年结集出版了《异域文谈》。 1917年春,经鲁迅介绍,周作人在北京大学附设的国史编纂处任编辑员,后被聘为北大文科教授。新文学运动发轫时期,周作人积极倡导新文学运动,他先后发表了《人的文学》、《思想革命》等文,成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理论建设上的重要文章,产生过广泛影响。 1920年参加“新潮社”,被推选为该社主任编辑。年末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执笔起草了《文学研究会宣言》,并与沈兼士共任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主任。“五四”前后,周作人除继续翻译介绍外国作品外,还发表了大量白话诗文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骨干之一。

止庵编印周作人作品琐谈(1)

止庵编印周作人作品琐谈(1) 前回谈钟叔河编周作人著作时,曾说“这些年对周作人著作整理出版献力最勤者,南有钟 叔河先生,北为止庵先生”,此话谅无异议。所不同者,则钟叔河编周作人作品,是以个 人对周氏文章的理解重新编辑整理。止庵编周氏作品,则重在依照和延续周作人生前愿望,以复原其作品的本来面目。这从他编《周作人自编文集》36种、《苦雨斋译丛》16种、《周氏兄弟合译文集》4种及目前正在编订的《周作人译文全集》中,可以一窥端倪。 《苦雨斋译丛》于1999年至2005年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共四辑,凡16册。此译丛迄未出齐,按原计划还有译自英文的部分、以文言文翻译的部分以及集外译文,正在编订的《周作人译文全集》11卷当可一并囊括。1949年后,周作人虽仍事写作,却以翻译为主,保存下来的译作约有350余万字。止庵曾评曰:“讲到周作人翻译方面的成就,其实未必在其创作之下;特别是对古日本和古希腊作品的翻译,在整个中国翻译史上迄今也很少有人能够相比。”两相比较,止庵认为《苦雨斋译丛》的出版价值,大于《周作人 自编文集》。因五六十年代印行的十几种周氏译著,大多经过编辑删改;另有几种留到八九十年代印出,删改却一如既往。此况外间读者多不知情,如止庵所介绍:“改的是译文 本身,主要因为行文习惯不同;删则针对译者所加注释,可能考虑篇幅有所限制,结果不少地方已经面目全非。”其中删以《欧里庇得斯悲剧集》最严重,改则以《枕草子》与 《平家物语》最明显。幸而家属保存了周氏大部分译稿,但欧里庇得斯的《伊翁》、《厄勒克拉特》、《腓尼基妇女》,阿里斯托芬的《财神》译稿今已不存。此外遗失的还有未译完的希罗多德《历史》约十万字,《狂言选》增订部分约十一万五千字,以及《平家物语》第七卷和第八卷的一部分约五万字,殊为可惜。《苦雨斋译丛》所收各种,是根据那些保存下来的译稿整理而成的。因此止庵说:“真要谈论周作人的译文特色,大约只能是 以这回的本子作为凭据。”堪谓确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译丛中《希腊神话》为首次 出版。周作人翻译《希腊神话》是在50年代初,与《伊索寓言》等交给开明书店,受酬 而书未印出。后转交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了校样,仍未能出版。周氏所作遗嘱, 于“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唯暮年所译希腊对话是五十年来的心愿,识者当自知之”之后, 特地补加一笔:“但是阿波[罗]多洛斯的神话译本,高阁十余年尚未能出板,则亦是幻想 罢了。”这部他特别看重的“希腊人自编,在现存书类中年代又算是较早的”《希腊神话》,终于在1999年面世,得偿周氏宿愿,亦得慰众望。《周作人自编文集》凡36种,35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24开本。浅灰的封面设有墨笔茶壶瓶梅等,干净 雅致。封面使用英国刚古纸,手感良佳。将作者所编集子重新出版,本是钟叔河先生在 80年代做了一半的事情,时隔十余年后,由止庵完成。此外可备一述者,一是此套丛书 于2001年出第一版时,其中《木片集》和《老虎桥杂诗》皆为第一次付梓。《木片集》 是周作人生前已编好的集子,选录50年代所写随笔,1959年交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后转广州,再转回天津,至1963年,“得百花社寄还校稿,已两次付排而终不能出板”。《老虎桥杂诗》是周作人的旧体诗集,60年代初由谷林根据周氏借给孙伏园的原稿过录,

中国著名作家简介

中国著名作家简介 2009-05-25 11:29 中国现代、当代作家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每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已》《药》《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年集成小说集《呐喊》,为革命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四·一二”大屠杀后,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杂文《记念刘和珍君》《“友邦惊诧”论》等,此外还翻译果戈里、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建国后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1)作品集简况: ①小说集两部:《呐喊》(1918-1922);《彷徨》(1924-1926) ②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篇》(1922-1935) ③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1928,原名《旧事重提》) ④散文诗集一部:《野草》(1927) ⑤杂文集十六部: 《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1926)《而已集》(1927)《三闲集》《二心集》(1930)《南腔北调集》(1922-1933)《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1934-1936)《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⑥翻译了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原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等作品。(2)鲁迅小说集所收作品 ①《呐喊》:《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免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②《彷徨》:《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涓生、子君》《弟兄》《离婚》。 ③《故事新编》:《序言》《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怀旧》。 周作人(1884-1967)浙江绍兴人,现代散文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五四”运动时期提倡“人的文学”,三十年代和林语堂一起鼓吹“闲适幽默”小品,抗战时期曾任伪职,著有《自己的园地》及《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等。 柳亚子(1887-1958)江苏吴江人,现代著名诗人。工于旧诗,尤长于七言,诗词具有爱国精神,著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现代文学家、学者。首先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揭开了“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序幕;发表新诗集《尝试集》。对“五四”运动有一定贡献。主要作品有《胡适文存》等。 郭沫若(1892-1978)我国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一署郭鼎堂。四川乐山人,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并

历史名人以及作品介绍

历史名人以及作品介绍 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鲁迅 1.鲁迅简介 原名周樟寿,改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 笔名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2.鲁迅的代表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华盖集》《且介亭杂文》《二心集》《南腔北调集》《坟》等16部。 小说集:《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呐喊》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社戏》——选自《呐喊》(《呐喊》主要描写农民和知识分子) 《祝福》《伤逝》——选自《彷徨》(《彷徨》描写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故事新编》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 散文诗集:《野草》:独语式的抒情散文生命哲学如:《雪》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回忆性散文。如:学过的课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杂文集:“社会批评” “文明批评”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 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人的觉醒意识。 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 《阿Q正传》

《阿Q正传》是唯一的中篇小说,批判“精神胜利法”。这个封闭落后的农村流浪汉,有农民憨厚、质朴的一面,但更明显地具有偏狭、愚昧、盲目、无知、落后的一面。其最突出的性格是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 自我麻木的“精神胜利法”。 1.《阿Q正传》的创作特色 ①艺术描写的高度典型化。作品将阿Q放在未庄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从而为阿 Q的“精神胜利法”的产生和滋长找到了合适的土壤。 ②精彩的细节描写。如赵府点灯的描写,出现在不同的段落里,使赵太爷的吝啬 贪小的性格一层深一层地从三个“例外”里反映出来。这种精细入微的描写,刻画了地 主阶级卑污的灵魂。 ③强烈的批判与讽刺特色。小说不仅有头有尾两部分的议论,其他许多地方也都 穿插着议论成分。这些议论诙谐而精辟,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浓厚的批判、讽刺色彩, 显示了鲁迅作为一个战斗的思想家的特色。 ④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练,饱含幽默感,有好用反语,喜欢夸张,显示了 作者卓越的语言艺术。 文学研究会 时间: 1921年成立于北京 地位: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阵地:茅盾主编《小说月报》 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清、冰心等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重视文学揭示社会问题 和批判社会现实的功能 冰心 冰心原名谢婉莹,被称为“世纪老人”,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的爱的哲学:母爱、童真、大自然+爱祖国 ?作品:诗集《繁星》《春水》;通讯散文《寄小读者》——中国儿童文学奠基之 作 散文:被称为“冰心体” 用书信体形式向少年读者报道自己身处国外的生活和心态。笔调轻盈、文字隽丽、感情细腻,既发挥了白话文流畅的特点,又兼有文言文凝练简洁之长。

周作人《乌篷船》赏析

周作人《乌篷船》赏析 《乌篷船》是周作人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周作人是一位在我国现代散文创作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不仅数量相当多,而且独具风格。 周作人的散文按体裁划分,大致有三类:一是杂感,二是小品文,三是书牍札记。杂感,多是作者在“五四”潮流涌动下创作的。这类作品,尤其是作者的早期杂感,取材广泛,思想锐利,能抨击时弊,其中代表作有《祖先崇拜》、《沉默》、《碰伤》等。周作人一生创作的小品文数量相当多,而且最能代表他散文的独有风格。他的这类作品,虽然着意于琐细而又不惹人注目的草木虫鱼之类的小题材,但是作者却能够全神贯注于对象之中,并细致入微地表现它们,从而使这类文章具有幽隽淡远的特有意趣。平和闲雅的情趣是周作人这类散文所表现的中心,广征博引,知识丰厚,语言朴实无华,不重藻饰,构成了他此类作品的重要特色。他的这类散文密切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可以使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这类作品的代

表作有《乌篷船》、《故乡的野菜》、《苦雨》等。周作人的书犊札记写得也很有自己的特色,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有《我的杂学》等。 周作人创作的散文,无论是读书札记、文艺评论,还是以草木虫鱼、风俗人情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小品文,都能把自己的个性精神溶入作品之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周作人重要的散文集有《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等。 《乌篷船》是一篇以书信形式写的别具一格的小品文。 友人要到作者的故乡浙江绍兴去,作者在信中开篇告诉朋友,故乡最有特色的风物便是船。于是,作者便开始向朋友介绍船的种类、形状、材料、结构和用途。在介绍乌篷船时,作者详尽介绍了“三明瓦”的好处,并对其作了非常具体细致的描述,然后,又写了怎样坐船以及“到乡下去看戏”等种种的“理想的行乐法”。在谈到游历家乡景色时,作者特别强调要耐着性子,从容不迫,“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作者认为,只有这

周作人的作品

周作人作品 孤儿记(文言小说) 1906年6月,小说林社。 自己的天地(散文集) 1923年9月,北京晨报社。 泽泻集(散文集) 1925年月12月,北京,北新书局。 谈龙集(文艺杂论集) 1927年12月,上海,开明书店。 谈虎集(上下集)(杂文集) 1928年月1月,上海,北新书局。 永日集(散文集) 1929年5月,上海,北新书局。 过去的生命(诗集) 1929年11月,上海,北新书局。 看云集(散文集) 1932年10月,上海,开明书店。 知堂文集(散文集) 1933年3月,上海,天马书店。 周作人书信(书信集) 1933年7月,上海,青光书店。 苦雨斋序跋文(序跋集) 1934年3月,上海,

天马书店。 夜读抄(散文集) 1934年9月,上海,北新书局。 苦茶随笔(散文集) 1935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 苦竹杂记(散文集) 1936年2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风雨谈(散文集) 1936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 瓜豆集(散文集) 1937年3月,上海,宇宙风社。 秉烛谈(散文集) 1940年2月,上海,北新书局。 药堂语录(散文集) 1941年5月,天津庸报社。 药味集(散文集) 1942年3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药堂杂文(散文集) 1944年1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书房一角(散文集) 1944年5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秉烛后谈(散文集) 1944年9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苦口甘口(散文集) 1944年11月,上海,太平书局。 立春以前(散文集) 1945年8月,上海,太平书局。 鲁迅的故事 1953年,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1954年,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的青年时代 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过去的工作(散文集) 1959年,香港,新地出版社。 知堂乙酉文编(散文集) 1961年,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 儿童杂事诗(诗集) 1973年,香港,崇文书店 知堂回想录(散文集) 1972年,香港,三育图书公司。 [翻译书目] 玉虫缘(小说)美国爱伦坡著,1905年,翔鸾出版社。 红星佚史(小说)英国哈葛德.安特路朗著,与鲁迅合译,1907年,商务印书馆。 域外小说集(一、二集)与鲁迅合纂译,1909年,日本东京,神田印刷所。 炭画(小说)波兰显克微支著,1914年,北

近代文学家周作人及其作品

近代文学家周作人及其作品 周作人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下面为大家带来近代文学家周作人及其作品。 一、人物介绍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经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 二、文学作品散文集 《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 诗集

《过去的生命》, 小说集 《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论著 《欧洲文学史》, 文学史料集 《鲁迅的故乡》、《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 译有 《日本狂言逊》、《伊索寓言》、《欧里庇得斯悲剧集》等。 三、世人评价周作人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尤其是他出任伪职后,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贡献一在小品文,一在翻译,然而他却在历史发展中沦为汉奸文人。另外,他在保护北大校产、掩护国民党地下工作者等方面也做出过贡献。在《周作人传》中就能看到3个周作人:一是伪官吏的周督办,一是寻梦者的苦住庵庵主,一是周作人自己塑造的为国为民的殉道者。 他清新淡雅,如话家常的白话文,洋溢着深厚的中国、东洋、西洋古典与近现代文化素养,轰动一时,新文化运动中更发表影响深远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

周作人的美文

周作人的美文 随手拿起茶几上的茶杯,品味茶的颜色,凝视碧叶在清水中舒卷沉浮,散发出缕缕清幽的茶香,思绪也如同这轻盈的茶叶般,摇曳生姿。周作人的散文如茶,在平淡中孕育出悠长的韵味,越品越觉得清香四溢。 周作人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冲淡平易。他说:“我觉得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快乐的事”。可见他是一个平淡洒脱,与世无争之人。《苦雨》是周作人写给好友伏园的一封信,文中有“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的“梦似的仙境”,“一叶扁舟”在“暴风雨”中滚浪行进的“危险极也愉快极”的豪情,也有“胡坐骡车中,在大漠之上,大雨之下,悠然前行”的快乐。但这一切“只是我的空想,如诗人的理想一样的靠不住”。故乡的一草一木,在他笔下都包含着深情,无限依恋,写的十分清雅脱俗。读周作人那段在北京家院中听雨的描写,是那么怡静美妙。仿佛能听到那屋檐下滴水的清脆叮咚声,那水漫进房屋的潺潺流动声,还有蛙虫的欢鸣声和小孩子们的打闹声,种种声音融为一体,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周作人笔下描写的是一个平淡闲适的世界,当我用心读《苦雨》时,我的心在不知不觉中入境入神了。我想这就是美文的魅力,美文的美在于形式内容给人一种舒适和谐的感觉。 周作人坦言:“我现在的快乐只想在闲时喝一杯清茶,看点新书,无论他是讲虫鸟的歌唱,或是记贤哲的思想,古今的刻绘,都足以使我感到人生的欣荣”。周作人写文章是为了自己,在散文中抒发的是自己最真实的情感:一种热爱生活,追求生活情趣的态度。我想这也是周作人的散文成为美文的一个因素。从他的作品《北京的茶食》中,可以清楚的了解他对生活的态度:“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这篇文章旨在引导人们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微妙地美地生活着。生活是需要情趣的,我们应该学会欣赏生活的美,如周作人一般,洒脱有情调地生活着,活出生活的质量。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里,觅得一粒柳芽,一朵野花,一刻清净,人会由衷的快乐。我想,周作人的散文就是喧嚣城市中的一粒柳芽,一朵野花,一刻清净。 周作人的散文是富于知识性的。品读他的文学作品,能在不知不觉中开阔自己的视野。他的散文中囊括了上下古今,海阔天空。确实能够给人以天下国家,现实人生,风土人情,等方面极为广阔的知识。散文是一种艺术,并非知识的简单堆砌。周作人既掌握美文创作的方法,又有渊博的知识面,因此他创作的散文总是能让人大开眼界。在作品《乌篷船》中,周作人就详尽介绍了故乡的乌篷船的种类,构造,在船上饮酒、喝茶、大牌、读书,夜间可倾听水声,橹声。读过之后,我也知晓了关于乌篷船中有大的四明瓦,中的三名瓦,小的一叶扁舟的脚划船之类的知识,真是受益匪浅。 周作人的散文是美文:景美,情美,知识丰富。品味周作人的散文,越品越飘香四溢。它们让心灵上的尘埃慢慢的隐遁去了痕迹,在时光的隧道里沉淀出一份安宁与平淡。

鲁迅的简介.

鲁迅的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评论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人称“文思革”。代表作:小说集《呐喊》《阿Q正传》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 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鲁迅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更名为周树人,字豫才。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理想以自己的双手去治病救人,后因战乱纷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见《呐喊》自序)。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留日归国,任时两级师范(现杭州高级中学)生理、化学教员,兼日语助教。其讲课及所编《生理学讲义》,深受学生欢迎。同年冬参加木瓜之役。1918年首次以鲁迅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成为新文学典范。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成婚,生有一男,名周海婴。有3个侄女。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