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竞赛练习题声现象
九年级物理竞赛试题
![九年级物理竞赛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a36b809e45c3b3567ec8b99.png)
九年级物理竞赛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水中倒影B.海市蜃楼C.小孔成像D.坐井观天3.汽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下列与汽车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B.汽车装有消声器,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载重汽车的车轮做得比较宽,是为了减小压力D.驾驶员开车时要系好安全带,主要是为了防止惯性4. 下列物体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A.铅笔芯B.铁钉C.玻璃杯D.硬币5、如图所示,直升飞机匀速向上飞行。
下列对直升飞机的分析,正确的是()A.直升飞机不具有内能B.直升飞机的动能不断转化为重力势能C.直升飞机受到向上的力大于重力D.直升飞机的机械能在不断增大6.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10 s内将300 N的重物匀速提升3 m,已知动滑轮重30 N,不计摩擦,则()A.利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450 J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0.9 m/sC.拉力的功率是99 W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7. 列有关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重力对足球没有做功B.吊车吊着重物使其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过程中,吊车对重物做了功C.运动员举着杠铃在空中停留的时间内对杠铃要做很大的功D.用相同的力将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所做的功不同8.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分别为()A.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C.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不变D.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9. 一段1 m长的电阻丝,下列做法能使它的电阻增大的是()A.对折B.长度拉伸为原来的2倍C.剪掉一半D.外表涂上绝缘材料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0.图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cm,图乙中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A。
苏科版《声现象》竞赛题
![苏科版《声现象》竞赛题](https://img.taocdn.com/s3/m/07854e3252d380eb63946d0a.png)
《声现象》竞赛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1.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小片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2.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如果终点的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比看到枪冒烟就开始计时的成绩()A.少记2.94s B.多出0.294s C.少记0.294s D.无法计算3.在图所示的波形中,能反映是同种乐器演奏,但声音响度不同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丁C.甲和丙D.丙和丁4.电影院和会议礼堂的四周墙壁做成凸凹不平的蜂窝状,这是为了()A.减小声音的反射B.增强声音的反射C.增大声音的响度D.装饰5.下面几组相关物理知识结构中,连线不完全正确的是()A.B.C.D.6.一列停靠在站台的甲列车发出一声长鸣,另一列飞驰而过的乙列车也发出一声长鸣.站在铁路旁的人听到的两声长鸣,其音调相比()A.甲列车的高B.乙列车的高C.相同D.无法比较二.填空题(共9小题)7.蚊子的叫声和牛的叫声相比,的响度大,的音调高.在空气中声音以的形式传播.8.为了安全,列车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若列车速度为72km/h,司机在鸣笛2s后听到从隧道口山崖反射的回声,则鸣笛时列车距隧道口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9.某雷达工作时,它可以定向发出电磁波,电磁波信号间隔为10﹣4s.一架飞机始终在雷达的某一方位上作直线飞行.下图所示为雷达屏幕,屏幕上方有标尺,p1、p2是雷达发出的电磁波信号,n1、n2是p1、p2由飞机反射回来后雷达接收到的信号.设雷达匀速扫描,请根据下图所示分析处理下面两个问题:(1)飞机是朝着雷达飞行,还是远离雷达?;(2)当p1信号传播到飞机时,飞机距雷达多远?.10.演绎式探究: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关系式为v1=v0+a(t﹣t0),其中v t表示温度为t时的声速,t0为表格中指出的温度,v0表示温度为t0时的声速,a为温度系数.(1)根据资料和表可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的关系是: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如图所示,是酒精、水和水银中声速随温度变化图象,其中(a或b或c)表示酒精中声速的规律.(3)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某次测量时水温为15℃,声呐发出声音2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11.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如果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s,人耳就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也就是说,如果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足0.1s,人耳就只能听到一次声音.我校8年级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耳朵贴近铁管听声.实验结束以后,A同学说自已只听到了一次响声;B同学说自己听到了两次响声;C同学说自己听到了三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气=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水=17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v铁=5100m/s.则B同学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应该在m范围内.12.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声音的音调从高到低的是.用木棍敲打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从高到低的是.13.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控制噪声的基本方法是:①防止噪声的产生;②阻断噪声的传播;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以下措施中属于方法①的是;属于方法②的是;属于方法③的是.(选填字母)A.学校附近不建工厂、机场;B.剧院等娱乐场所装隔音板;C.临街住宅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D.摩托车安装消声器;E.在噪声很大的环境中工作,带上防噪耳罩;F.汽车经过医院附近时禁止鸣喇叭;G.市区内不准燃放烟花、爆竹;H.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14.(1)波源偏离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它反映了波源的强弱.如图所示的波形中,振幅是cm,波长是cm,A点到点的距离是一个波长,B 点到点的距离也是一个波长.(2)波源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叫做,图中若波源振动一次所需的时间为0.2s,则波的频率为Hz,波传播的速率为m/s.1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空气的温度和空气的浓度有关,当空气的温度越低、浓度越稠密时,传声的速度就越快,教堂远郊的居民常用收听到报时钟声的清晰程度来判断天气的变化.有一天,他们收听到的报时钟声一次比一次清晰,则该地区的天气将会是越来越.(选填“晴”或“阴”)三.多选题(共1小题)1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7.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1)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3)在图2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个实验表明了.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4)如图3所示,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这个实验证明了.(5)某同学在做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18.学习完声现象后,物理小组同学对声速进行进一步研究.(1)想粗略测量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的方案,其中正确的是.A.在直跑道上量出足够长的距离s,甲站在一端鸣枪,乙站在另一端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听到枪声立即停止计时,记录时间t,则声音传播速度v=B.站在空旷的操场上对着一面墙鸣枪,距这面墙的距离为s,记录发令枪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则声音传播的速度v=C.站在空旷的操场上,距一面墙的距离为s,按照均匀的时间间隔打鼓,调节节奏,使听到反射回来的第一次鼓声与打出来的第二次鼓声完全重合,听到反射回来的第二次鼓声与打出来的第三次鼓声完全重合…记录打鼓20次的时间t,则声音传播的速度v=(2)他们在网上查资料得到声音在不同温度下的速度值.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参考数据,可以推算5°C时的声速是:m/s.声音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走”直线的,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尽挑温度低的地方“走”.赤日炎炎,在沙漠上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呼喊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沙漠地表空气温度高,随着高度增加空气温度降低,声音在传播时向(上/下)拐弯了.五.计算题(共1小题)19.8年级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用耳朵贴近铁管听声.(为了简化计算取空气中的声速为300m/s,水中的声速为1500m/s,铁中的声速为5000m/s).(1)两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小于0.1s时,人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远处同学最多能听到次敲击声,它们依次是通过传播的.(2)如果管中装满水,则要能听到2次响声,管道至少要多长?(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如果管中装满水,则要能听到3次响声,管道至少要多长?(结果保留一位小数).(4)选择能听到3次声音的最短管道做实验,听到的第2次声音与第3次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多少秒?(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六.解答题(共18小题)20.一辆汽车向山崖开去,在离山崖710m时司机按了一下喇叭,经过了4s他听到了回声,求:(1)当司机听到回声时离山崖多远?(2)汽车的速度是多少?21.一个人站在平行的峡谷之间,在他击掌后的0.3s和0.7s听到前后两次回声,若声速为340m/s,则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多少千米?22.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探究塑料片振动发声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活动1:如图1所示,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活动2:如图2、3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一次.(1)比较你在探究活动1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划得快慢有什么关系.(2)比较你在探究活动2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梳齿疏密有什么关系?(3)通过探究,你可以分析得出什么结论?23.【探究名称】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设计并进行实验】小红:用小锤轻击音叉,然后立刻将音叉接触水面,可以看到水花四溅;小军:在鼓面上洒一些纸屑,用小锤击打鼓面,在听到声音的同时,可以看到纸屑跳动;你的方法是:.分析以上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设计并进行实验】首先我们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仪器:①.让音乐播放器播放一段音乐,放在如图所示的泡沫塑料上,罩上玻璃钟罩.②.启动抽气装置,如果实验成功,我们将可以发现:从玻璃钟罩内传出的声音响度会.【交流评估】①.根据我们以往的实验经历,这个实验最终一般无法做到完全听不到声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我们的抽气装置不能将钟罩内抽成绝对的状态外,可以传播声音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②.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得出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结论.这一结论的得出,实际上并非由实验结果直接得到的.它应用了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这就是.很显然,这种研究方法也离不开.著名的定律就是应用这一方法得出的.24.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如图1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2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选填符号a、b、c 或d).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④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25.请回答下列有关声音的问题(1)以下是两位同学的一段对话.请你对两位同学的对话的正确性作出判断.并给出证明.甲同学:如果飞机在无风情况下作水平飞行,当你听到从头顶传来飞机的轰鸣声时.发现飞机已掠过头顶,在你前上方,说明飞机是超音速飞行.乙同学:如果飞机在无风情况下作水平飞行.无论飞机是否超音速飞行,当你听到从头顶传来飞机的轰鸣声时,飞机一定已掠过你的头顶.在你前上方了,所以.我们无法据此来判断飞机是否超音速飞行.(2)下列三张图片分别反映了飞机以三种不同速度在空中(不考虑空气的流动)水平飞行时,产生的声波的情况.图中一系列圆表示声波的传播情况,A点表示飞机的位置.请你利用给出的图.用刻度尺、直角尺等工具估测下图a、b、c中飞机飞行的速度.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米/秒.(要求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26.某科研小组在网上获取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温度关系的一些数据(如下表格),你能根据这些数据,探究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吗?(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是:空气温度越高,空气传播声音的速度越;(2)此规律中的定量关系是:.27.墙壁的传音性能比空气好得多,但是把门窗关闭后,外面传入室内的声音却明显减弱,这是为什么?28.下面是小明的一则日记:10月15日星期三晴叮铃铃,叮铃铃,清脆的铃声打破了校园的宁静,放学了.我背着书包走在回家的大街上.街上人来人往,喧闹非凡,叫卖声、车铃声、汽笛声仿佛汇成一曲美妙的交响乐.回到家里,放下书包,躺在软软的沙发上,觉得上了一天的课有些疲劳.当我打开录音机欣赏那优美的轻音乐时,全身的每一个毛孔别提有多舒服了.“小明,把录音机关掉!”这是爸爸的声音,他在书房里看书,我的心里不解,心也凉了半截…(1)针对日记,请提出两个与声音现象有关的问题,并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的爸爸不允许小明欣赏轻音乐的原因是什么?(3)你能帮助小明想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都能两全其美吗?29.1912年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大海船,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超声波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声纳安装在船上,利用该装置能较早地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1)如果这种装置发出的超声波信号遇到暗礁10s后接收到返回的波,超声波从发出到返回共走了多少路程?暗礁到船的距离至少有多远?(假设这种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m/s)(2)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嫦娥一号”卫星已经顺利升空,并于11月7日成功变轨到周期为12小时近月的轨道.有人想:超声波声纳可否装载到“嫦娥一号”卫星上,用来探测月球等太空中的奥秘,你说行吗?为什么?30.昆虫是地球上生命群体中的大家族,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1)一本描写昆虫的书写道:鹰蛾以85次/秒的频率拍动翅膀,飞行速度达到17.8km/h;大黄蜂拍动翅膀的频率高达250次/秒,飞行速度为10.3km/h;家蝇拍动翅膀的频率为190次/秒;飞行速度约为7.1km/h.请根据以上信息制表.三种昆虫翅膀拍动频率和飞行速度(2)某同学认为,昆虫在飞行是发出“嗡嗡”的声音是由于翅膀拍动而产生的.由于直接观察昆虫翅膀拍动有困难,他寻找了间接证据来证实其观点,下列选项中不能够支持他的观点的是()A、抖动纸张;B.说话时喉头振动;C.悠闲的荡秋千;D.拨动绷紧的橡皮筋(3)小明在公园活动时出于好奇,去抓黄蜂,被咬.他生气的说:黄蜂真是害人虫,应该打死它.张老师听到后,对小明说了一段话,使他对黄蜂的看法和态度有了改变,请你以老师的身份,写出这段话的要点:.31.小明在学习声学知识时,向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我感觉火车静止和运动两种情况下,人耳听到的鸣笛声除了响度不同以外,音调也不同.当火车向我靠近的过程中,火车的鸣笛声变大而且比静止时声尖,这是不是说明当声源运动时,它的响度和音调都发生了变化呢?”老师对小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出了表扬,并肯定了他的猜想和感受.问题一:根据小明的感受,你认为当他不动,火车向他靠近的过程中,火车鸣笛声的响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火车靠近他的过程中,火车鸣笛声的音调与火车静止时鸣笛声的音调相比,有什么变化?写下你的看法:当小明的猜想得到老师认可后,他又开始思考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老师建议他在活动中体会和学习.老师让小明完成下面的活动:先站在离墙4米远的地方,每秒向墙上掷一个网球,掷10个球,感觉网球撞击墙的声音间隔;然后正对墙,向墙走去,在走的过程中掷球,而且还是每秒掷一个球,再感觉网球撞击墙的声音间隔.在活动中小明感觉到两次网球撞击墙的频率不同.他终于明白为什么火车向他靠近的过程中,火车的鸣笛声比静止时要尖的原因了.问题二:请你分析一下,如果小明相对于墙向后退行的过程中,还用同样的方法,向墙上掷球,球撞击墙的频率会怎样变化呢?联想一下,当你不动,而火车远离你时,你听到的火车的鸣笛声比静止时的音调是高还是低呢?问题三:假设火车站上有一个电铃,电铃每秒钟响100声(即电铃的小锤每秒钟敲击100次铃).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相邻两个声响在空间的距离是多少?当小明坐着一辆速度为34m/s的火车从车站向远方开去时,每秒钟进入小明耳朵里的铃响声比进入静止的人耳朵里的铃响声少多少声?根据你的计算说明音调高低变化与声源和听者相对运动的关系?32.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1912年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大游轮,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悲剧,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把这种探测装置安装在船上,利用它能较早地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1)你能说出这种装置的名称吗?它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什么声波?为什么?(2)如图,如果这种装置发出信号遇到暗礁5S后接收到返回的波,则暗礁到船的距离是多少?(设这种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3)若探测船在海上航行时,轮船上的一位气象学家将一只氢气球凑近耳朵听了听,马上向大家发出紧急报告:“海上风暴即将来临”.就在当天夜里,海上发生了强烈的风暴,一只氢气球怎么能预报海上的风暴呢?试分析气象学家判断风暴的物理学依据是什么?33.如何进行下列探究活动?在声源周围安装吸声材料是控制噪声的常用方法之一.在海绵和泡沫塑料这两种材料中,谁的吸声效果更好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回答这一问题.要求:(1)写出实验中用到的主要器材.(2)简述实验过程.(3)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结论,应控制哪些因素相同,比较什么现象就能得出结论.34.课题一:与声音有关的实验探究(1)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2)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归纳法.(3)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4)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5)小马发现他收集的数据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存在的问题是:.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6)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A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B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7)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B.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①小马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是正确的.②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你认为小马他们的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填步骤前的英文字母)35.小明在家中听音响时,忽然想到课本上说声音能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以此把声音传播到远处.“我怎么看不见?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他想了一会儿,起身找来一个碟子、一段铁丝和一勺洗衣粉,用它们做了一个实验证明课本上的说法是正确的.假如你是小明,请写出你的实验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6.阅读下面材料:夜幕降临了,夜蛾飞了出来,它身体比蝴蝶粗壮,喜欢绕火光飞舞.因为夜蛾的幼虫是农业害虫.消灭它!蝙蝠从天而降,用“超声雷达”搜索着,突然发现了夜蛾(图).那夜蛾也发现了蝙蝠,它好象已经知道自己危在旦夕,马上变换了飞行方向,兜圈子,翻筋斗,螺旋下降,最后收起翅膀,径直落到了花草之间.具有精细超声的蝙蝠扑空了.夜蛾是怎么逃避蝙蝠追击的呢?它怎么会感觉出蝙蝠来临的呢?一些科学家研究了这场有趣的搏斗.多伦多大学的生物学家J.H.富勒特发现,蝙蝠在捕食时,要同时发出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去搜索猎物.蝙蝠一但探索到猎物,它的发声频率便会骤然升高.蛾的胸部有一个像气泡一样的隆起物,当蝙蝠的超声信号传来时,那隆起物在飞行肌的压力下,会起伏不平,发出与蝙蝠定位回声极相似的超声波,就如同蝙蝠要碰墙壁一样.要是蝙蝠有时间仔细去“想”一下,也许它会判断出那是假信号,不是自己的回声,但是,蝙蝠飞行速度大约是5m/s,它只有千分之一秒的时间来决定自己下一步的飞行方向.为了避免碰壁,它只好转向而飞,受了夜蛾的欺骗;有些蛾还有自己的“超声雷达”,它们主动发射极高频的超声波,一旦发现蝙蝠便逃之夭夭;有的夜蛾身上长着一种奇特的绒毛,它能吸收超声波,使蝙蝠得不到一定的回声,自己好蒙混过关.看来,能吸收雷达的现代最新式的隐形飞机,不过是夜蛾的祖传技术的仿效而已.请回答: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37.同学们知道:“往热水瓶里灌水,随着瓶中水量的增多,热水瓶中发出声音的音调会越来越高,这是由于瓶里空气柱发生振动所引起的现象.”(1)对上述现象和原因的描述,你能得出进一步的结论是:.(2)把一条均匀的长金属管切成4段,长度各不相同,然后将这4段金属管挂起来,做成一组鸣钟,用槌子敲击这4根管,发出音调最低的是()A.最长的管;B.最短的管C.4根管的音调一样;D.要看敲哪一部分(3)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总是用手轻轻地敲击病人的腹部,即“叩诊”,其判断的依据是腹部发出声音的;依据的信息,可判断病人积水的可能性较大.。
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c1c607852458fb770b565b.png)
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说悄悄话时,声带是不振动的B. 超声波能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C. 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答案】B【解析】【解答】解: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悄悄话时,声带也在振动,故A错误;B、利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正确;C、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是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B.【分析】(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3)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4)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2.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B. “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C. 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D. 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答案】A【解析】【解答】解:A、“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跳舞草”不会跳舞,故A错误;BCD、“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可能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会引起草叶的振动,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高,叶子振动的就快;反之,则慢,音乐一旦停止,没有了振动,“跳舞草”也就停止了振动,故BCD正确.故选A.【分析】跳舞草能随着音乐跳舞,是因为音乐响起,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节奏不同,周围空气振动不同,因而跳舞草振动不同.3.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4.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A【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A符合题意;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B不符合题意;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D不符合题意。
物理竞赛-声现象竞赛训练1
![物理竞赛-声现象竞赛训练1](https://img.taocdn.com/s3/m/de2e6e6cd15abe23492f4d67.png)
竞赛训练11.下雨时,雨点打在房屋的瓦片上发出"嘀嗒"声,这嘀嗒声的声源是( )A.雨点B.空气C.瓦片D.以上都有可能2.用手指堵住双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听到自己的讲话声B.只能听到别人的讲话声C.自己和别人的讲话声都能听到D.自己和别人的讲话声都听不到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 )A.一次B.二次C.三次D.以上都有可能4.小亮同学站在火车轨道旁,一列正在鸣笛的火车飞驰而过,则他听到的鸣笛声的频率将( )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C.保持不变D.无法判断5.邮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做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 )A.能较好地反射声音B.能较好地吸收声音C.不能传播声音D.以上都不对6.有经验的铁路工作人员,在检查火车的车轮和支承弹簧是否正常时,常用锤子敲敲就会找出故障,这主要是根据[ ]A.声音的响度来判断B.声音的音色来判断 C.声音的音调来判断D.声音是否悦耳来判断7.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A.放松琴弦 B.拉紧琴弦C.增加部分弦线的长度 D.换些粗弦8.在课堂上,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减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9.如图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 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 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10.医生用的听诊器是因为(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声更大些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11.海面上一炸弹爆炸,岸边的人听到两次爆炸声,两次之间相隔△t秒,当时声音在空气中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1米/秒和v2米/秒,那么,爆炸处离岸__________米。
物理声现象练习题20篇含解析
![物理声现象练习题20篇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1a9f4dbb4cf7ec4afed0b7.png)
物理声现象练习题20篇含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我来也。
”此时发生的情况是()A. 和正常时一样B.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也来我”C. 小李什么也听不到D.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我来也”【答案】B【解析】【解答】由于声速小于小华追小李的速度,在小华追小李的过程中,他会听到自己的声音,但先听到的是后发出的声音,后听到的是先发出的声音,因此他听到的声音是“也来我”;小华追上小李后,小李停止前进,声音传到小李位置处,小李可以听到小华的声音,是“也来我”,故B符合,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人步行的速度约是1.1m/s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0.1m/s,运动相同的的路程,人步行需要的时间小于声音的传播时间,进行分析即可。
2.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是()A.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 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音调更高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 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A【解析】【解答】解:A、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是高频率高能量,所以可以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故A正确;B、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声更大,故B错误;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D、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4)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3.如图所示,拨打悬挂在广口瓶内的手机,听到手机来电铃声,同时看到手机指示灯亮,然后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下列相关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 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B. 铃声中有古筝在演奏,是根据“音色”辨别的C. 根据声音逐渐减小,可以推断真空不能传声D. 根据指示灯一直闪亮,可以推断真空能够传播电磁波【答案】A【解析】【解答】解:A、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B、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C、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说明空气介质在减少时,声音变小到消失,充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D、我们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属于光信号),这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A.【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声波B. 声音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答案】D【解析】【解答】解:A、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故A错误;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B错误;C、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D.【分析】(1)导航利用的是电磁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5.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哨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B. 哨声是一种波C. 哨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D. 哨声不能传递能量【答案】B【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哨声是一种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故B正确;C、声音碰到障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所以哨声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故C错误;D、哨声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3)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4)声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C.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D.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答案】C【解析】【解答】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错误.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能量,即具有做功的本领,故C正确.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不要太大,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7.考试时,少数同学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转圈,笔经常会掉在桌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发出声音时,只有桌子在振动B. 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C. 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说明笔与手指间没有摩擦力D. 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才会持续转圈,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B【解析】【解答】解:A、发出声音时,笔和桌子都在振动,故A错误;B、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合力为0,故B正确;C、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是因为笔具有惯性,故C错误;D、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受到了力的作用,笔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是改变为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了合力为0;(3)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8.关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说法正确的是()A. “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 “不敢高声语”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C. “恐惊天上人”表明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D. 说话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不敢高声语”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人说话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分析】(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人耳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声源处.(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9.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答案】C【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故选C.【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10.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B.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A错误.B、物体不振动,是无法发出声音的,故B错误.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11.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可以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B. 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可逐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 人走向由平面镜制成的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变大D. 用遥控器遥控电视频道时,通常利用了红外传感器【答案】 C【解析】【解答】A、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减少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可逐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人走向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不变,C符合题意为答案。
初中物理声学竞赛题
![初中物理声学竞赛题](https://img.taocdn.com/s3/m/5c6b977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10.png)
选择题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A. 20Hz~200Hz
B. 20Hz~20kHz(正确答案)
C. 200Hz~200kHz
D. 2kHz~20MHz
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由声音的传播引起的?
A. 回声
B. 音爆
C. 光的折射(正确答案)
D. 共鸣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为:
A. 340m/s(正确答案)
B. 3400m/s
C. 34m/s
D. 3.4×108 m/s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声音的响度?
A. 声源的振幅
B.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
C. 声源的频率(正确答案)
D. 声音的传播介质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通常比在空气中:
A. 更慢
B. 更快(正确答案)
C. 相同
D. 无法确定
下列哪种乐器主要利用空气柱振动发声?
A. 小提琴
B. 钢琴
C. 长笛(正确答案)
D. 鼓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是:
A. 声波→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正确答案)
B. 声波→听小骨→鼓膜→听觉神经→大脑
C. 声波→大脑→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
D. 声波→听觉神经→鼓膜→听小骨→大脑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正确答案)
C.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关于乐音和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乐音一定是乐器发出的声音
B. 噪声一定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 乐音和噪声的区分主要看是否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正确答案)
D. 乐音和噪声的区分主要看声音的响度大小。
初中物理竞赛辅导――声现象(例题)
![初中物理竞赛辅导――声现象(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ea934c236bd97f192279e9d7.png)
初中物理竞赛辅导――声现象(例题)【例1】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
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5秒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
请你帮他估算这个山谷的宽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分析】要计算出山谷的宽度。
关键问题是要搞清楚山谷宽度和时间的关系。
设人离右边山崖的距离S1,离左面山崖的距离为S2,则山谷宽度S=S1+S2。
声音在时间t1=0.3秒传播的距离为2S1,在时间t2=0.5秒内传播的距离为2S2。
【评注】此题也可以这样考虑。
人听到左、右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总共用了0.8秒,在0.8秒内,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山谷宽度的两倍。
【例2】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A.放松琴弦B.拉紧琴弦C.增加部分弦线的长度D.换些粗弦【分析】音调的高低由声源的频率决定。
琴弦振动的频率跟弦线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系。
弦线越细、越紧、越短、频率就越高。
【解】选B【评注】人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
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超声,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次声。
【例3】一个人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地面上的木工以每秒一次的频率钉钉子。
他听到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的动作,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了两次击锤声,木工离他有多远?【分析】由于观察者听到击锤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的动作,可知击锤声传到观察者耳中所需要的时间t应该是击锤动作周期T的整数倍,即t=T,2T,3T……根据停止击锤后又听到两次击锤声,可知应取t=2T,由于T=1秒,可求出t,再根据路程公式即可求出距离。
【解】由题意分析知t=2T=2×1秒=2秒。
S=vt=340米/秒×2秒=680米【评注】此题关键是如何求出击锤声传到观察者耳中所需的时间。
【例4】海面上一炸弹爆炸,岸边的人听到两次爆炸声,两次之间相隔△t秒,当时声音在空气中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1米/秒和v2米/秒,那么,爆炸处离岸__________米。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bfcf7a4693daef5ef73d9b.png)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小亮注意到发令台上有一块“板子”,如图所示,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他做了如下猜想,其中正确的是:()A. 主要用来反射发令枪的枪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B. 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所以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C. 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枪之间D. 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答案】B【解析】【解答】田径运动会上,由于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终点计时员应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计时,否则就少记了声音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所以,这块板子的作用,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速和光速的掌握,以及对物体颜色的掌握。
容易错选A,由于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果听声计时,会少记了声音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
2.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A【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故选A.【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D. 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答案】A【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4.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哨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B. 哨声是一种波C. 哨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D. 哨声不能传递能量【答案】B【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哨声是一种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故B正确;C、声音碰到障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所以哨声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故C错误;D、哨声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3)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4)声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D. 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答案】A【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B、城市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错误;C、人耳正常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因为次声波的声音频率小于20赫兹,所以人耳听不到.故C错误;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 错误.故选A.【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2)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3)次声波是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4)声音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超声波可以还可以测距或者定位等,声音还可以影响人的情绪.6.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答案】C【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故选C.【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7.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B. “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C. 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D. 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答案】A【解析】【解答】解:A、“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跳舞草”不会跳舞,故A错误;BCD、“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可能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会引起草叶的振动,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高,叶子振动的就快;反之,则慢,音乐一旦停止,没有了振动,“跳舞草”也就停止了振动,故BCD正确.故选A.【分析】跳舞草能随着音乐跳舞,是因为音乐响起,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节奏不同,周围空气振动不同,因而跳舞草振动不同.8.小明家对面楼的住户正在装修房间,影响了他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影响,小明设计了下列方案,其中最佳方案是()A. 将门窗关紧B. 用棉花塞住耳朵C. 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D. 将门窗打开,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答案】C【解析】【解答】A、“将门窗关紧”是在噪声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但效果不是最佳,A不符合题意;B、“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但效果不是最佳,B不符合题意;C、“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噪声传播的过程中和人耳接收处共同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效果最佳,C符合题意;D、“将门窗打开”不仅没有减弱噪声,而是增大噪声,D不符合题意。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e460c184868762caaed5e2.png)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越声波的速度为340 m/s,且保持不变)()A. 28.33m/sB. 13.60m/sC. 14.78m/sD. 14.17m/s【答案】D【解析】【解答】由图示分析可知,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16s,在这个时间内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1=v•t1=340m/s×0.16s=54.4m;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12s,在这个时间内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2=v•t2=340m/s×0.12s=40.8m;故可得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s1-s2=54.4m-40.8m=13.6m,所用的时间为t=1.12s-0.16s=0.96s,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s/t=13.6m/0.96s=14.17m/s,故答案为:D。
【分析】如果能确定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和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B之间的距离s AB,并能得到此过程所用的时间,就能得到汽车行驶的速度.2.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A【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 错误.故选A.【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站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B. 测量体温前,用力向下甩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惯性使它回到玻璃泡内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 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答案】B【解析】【解答】解:A、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B、体温计在使用之前,需要先用力向下甩,里面的水银随着体温计一起向下运动,当体温计停下时,水银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就回到玻璃泡内了,故B正确;C、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去拨动同一音叉时,力大时音叉振动的振幅比力小时的振幅大,两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D、起跳后在空中运动时,做曲线运动,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改变.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两个物体上;(2)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3)声音的特征是音色、音调和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4)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声波B. 声音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答案】D【解析】【解答】解:A、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故A错误;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B错误;C、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D.【分析】(1)导航利用的是电磁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D. 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答案】A【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6.生活中存在多种形式的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B.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D. 手机在通话时既有声波又有电磁波【答案】D【解析】【解答】解: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实际上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如电视信号,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如人通过说话交流,故C 错误;D、手机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人用说话时发出声波,故D正确.故选D.【分析】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波是机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7.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答案】C【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故选C.【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8.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B. “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C. 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D. 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答案】A【解析】【解答】解:A、“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跳舞草”不会跳舞,故A错误;BCD、“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可能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会引起草叶的振动,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高,叶子振动的就快;反之,则慢,音乐一旦停止,没有了振动,“跳舞草”也就停止了振动,故BCD正确.故选A.【分析】跳舞草能随着音乐跳舞,是因为音乐响起,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节奏不同,周围空气振动不同,因而跳舞草振动不同.9.下列事例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的是()A. 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B. 军方研制了一种声波枪,杀人于无形之中C. 超声波液位计工作时发出超声波,采用非接触的测量,能测量各种液体和固体物料高度D. 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答案】 C【解析】【解答】A、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A不符合题意;B、声波枪杀人都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B不符合题意;C、超声波液位计工作时发出超声波,采用非接触的测量,能测量各种液体和固体物料高度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C符合题意;D、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凡是声音起到破坏性作用的,属于传递能量.10.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间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这一现象不能说明()A.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D. 空气能够传声【答案】 C【解析】【解答】敲击右边音叉的时候,音叉因振动发声,声音由空气传到左边音叉,左边音叉由于振动把泡沫塑料球弹开,所以此实验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空气能够传声,但是不能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所以C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汇编 声现象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汇编 声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51e1a7ca650e52ea54189870.png)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汇编声现象(08年)1.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
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A.响度较大B.音调较高C.音调较低D.响度较小解:B(07年)2、手机已成为现代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通讯工具。
一般的手机都设有利用振动提示人们“来电”的装置。
有一种手机提示“来电”是用一个微型电动机带动转轴上的叶片转动,当叶片转动时,电动机也就跟着振动起来,从而又带动手机振动。
在图1所示的几种形状的叶片中,你认为能够实现上述振动功能的是()解:C(06年)1、小名游览一座古寺时发现里面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
分析原因的可能是()A.香火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B.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C.香火使振动的振幅加大,使声音响度变大D.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
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1.D(06年)5.电影院的屋顶和四周墙壁都制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煤状似的,这是为了()A.减弱声波的反射B.增强声波的反射C.增强声音的响度D.仅仅是为了装饰5.A(00年)5. 我们能够分辨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 )A. 音调不同;B. 音色不同;C. 响度不同;D. 频率不同。
5. B,(98年)6.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
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量。
6C,(96年)4.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4.A,(96年)10.为了保护听力,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 ]A.30分贝B.50分贝C.90分贝D.110分贝10.C,(09年)1. 科学家根据星球光谱的红移现象推断宇宙正在膨胀,星球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a6e38379563c1ec5da71a3.png)
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A. 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答案】 A【解析】【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故答案为:A【分析】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应用了转换法.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D. 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答案】A【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城市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错误;C、人耳正常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因为次声波的声音频率小于20赫兹,所以人耳听不到.故C错误;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 错误.故选A.【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2)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3)次声波是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4)声音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超声波可以还可以测距或者定位等,声音还可以影响人的情绪.3.对以下物理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 甲图中,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乒乓球会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 乙图中,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大、压强大,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C. 丙图中,从上面倒水,下面无瓶盖时乒乓球不能上浮,盖住瓶盖乒乓球能上浮,说明只要有大气压的存在就不能产生浮力D. 丁图中,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时,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答案】 A【解析】【解答】音叉发出声音时,乒乓球会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A符合题意;当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乒乓球下面的压强不变,乒乓球下面的压强大于上面的压强,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B不符合题意;当有水从乒乓球与瓶颈之间的缝隙中流出,乒乓球下面的水向下流,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0,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不为0,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下,所以乒乓球不能上浮;盖住瓶盖时,乒乓球浸没水中,乒乓球受到浮力的作用(水对乒乓球产生了向上的压力差),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乒乓球将上浮,C不符合题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一定等于入射角,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汇编声现象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汇编声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695ec17f84868762cbaed51a.png)
比赛试题汇编—声现象一、选择题4.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A.跟着水位高升,音调渐渐高升。
B.跟着水位高升,音调渐渐降低。
C.注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愈来愈大。
D .注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答案: A10.为了保护听力,在一般状况下应当控制噪声不超出[]A.30 分贝B.50分贝 C .90 分贝 D .110 分贝答案: C6.将鼓轻敲一下,而后重敲一下,两次敲出的声音对比是:[]A.音调改变B.响度改变C.音色改变D.三项均不变答案: B6.妈妈买碗经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
她判断碗的利害时主要的依据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量。
答案: C5.我们能够分辨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作声音的:[ ]A. 音调不一样;B.音色不一样;C.响度不一样;D.频次不一样。
答案: B1.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用手指在上边敲击几下.听声音判断好坏。
这类判断主假如依照声音的( )A.响度不一样B.音调不一样C.音色不一样D .回声不一样答案: B1.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经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依靠声音能够判断轮胎内的空气能否充分。
这主假如空气充分时发作声音的( )A.响度较大B.音调较高 C .音调较低 D .响度较小答案:B二、填空题8.以下图,四个同样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一样。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假如能分别吹出“ dou( 1)”“ ruai ( 2)”“ mi( 3)”“ fa (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答案:丙,乙,甲,丁5.音乐厅正确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 ________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 ________比男中音的高。
初中物理竞赛练习题集锦声现象
![初中物理竞赛练习题集锦声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b7b87d7a4b35eefdc8d333cc.png)
初二物理——声现象一、选择题1.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
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 C.音色D.音量2.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碟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 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是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4.将鼓轻敲一下,然后重敲一下,两次敲出的声音相比是[]A.音调改变B.音色改变 C.响度改变D.三项均改变5.为了保护听力,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A.30分贝B.50分贝C.90分贝D.110分贝6.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电光的速度比雷声传播速度大C.双耳效应 D.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7.有经验的铁路工作人员,在检查火车的车轮和支承弹簧是否正常时,常用锤子敲敲就会找出故障,这主要是根据[]A.声音的响度来判断B.声音的音色来判断 C.声音的音调来判断D.声音是否悦耳来判断8.声源发出的声音在均匀空气中传播时[]A.声波波速逐渐变小 B.声波频率逐渐变小C.声音响度逐渐变小 D.声音的音色逐渐变化9.假如你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干扰你的学习或体息,为了减少干扰,下列措施中的无效的是:[] A.将门窗打开让空气流通 B.用棉花塞住自己的双耳C.用棉毯挂在分隔的墙壁上 D.请邻居歌唱时放低音10.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11.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12.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A.放松琴弦 B.拉紧琴弦 C.增加部分弦线的长度 D.换些粗弦13.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14.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情况,这里的“高”、“低”实际是指()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有可能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dB是人们的听觉下限 B: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C:在马路住宅间植树可以减小噪声 D:越使劲拨动琴弦,琴的音调越高16. 牛的叫声与老鼠的叫声相比较,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奥赛解题大全P30)A:牛的叫声更响,说明牛声带振动的频率较高B:牛的叫声更响,说明牛声带振动的振幅较大C:牛的叫声音调低,说明牛声带振动的频率较低D:牛的叫声音调低,说明牛声带振动的振动幅较小17.某同学将一把长15cm的钢尺插在课桌的夹缝中,使之振动发声,三次钢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分别为10cm、8cm、5cm,比较三次发声,音调最高的是()A:10cm B:8cm C:5cm D:三次一样高18. 下列关于音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同一音阶中“1”比“5”音调高 B:音调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C:音调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D: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会相同19.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A:提琴、钢琴所发C调“1”的音色不同 B:提琴、钢琴所发C调“2”的音色相同C:女中音、男高音所发C调“3”的音调不同D:女高音、男低音所发C调“4”的音调相同20. 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有()A:声音的反射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C:声音在墙壁内的传播 D: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的现象21. 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A:响度很大 B:频率很高 C:振动幅度很大 D:分贝值很大22.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是指什么没有改变()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方言、土语23. 大剧场的四周墙壁总是修得凹凸不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A:增如声音的反射 B:减弱声音的反射 C:为了增大音量 D:为了装修剧场24. 、桌子上的鱼缸中有若干条金鱼,敲击桌子,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过程是()A:空气——水——鱼 B:桌子——空气——水——鱼C:桌子——鱼缸——水——鱼 D:桌子——水——鱼25、公用电话亭都用玻璃作为隔音墙,这是因为玻璃()A:不能传声 B:能反射声音 C:能吸收声音 D:以上三种都对26、中国成语中有“曲高和寡”一词,那么其中“高”的意思是()A:声音高昂 B:音调高 C:高雅难懂 D:都有可能27.某工厂的机器噪声太大,影响了周围群众的生活休息,下列减弱噪声的办法最好的是() A:周围群众人人都戴上防噪声耳塞B:将装有噪声源机器的厂房门紧闭,以减弱噪声的污染C:改造噪声大的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机器D:将居民家中朝向厂房噪声源的门窗封闭2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B: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声C:振动的物体也可以不发声 D:发声的物体也可能不振动29、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4.00秒,当时气温15℃,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A.14.29秒 B.14.00秒 C.13.71秒 D.无法确定30、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A.“声纳”探测敌方潜艇 B.编幅在黑夜中飞行 C.挂在胸前的哨子 D.手臂振动二、填空题1.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则________的音调高,________的响度大2.把一个闹钟放在一个抽成真空的密闭的玻璃柜中,能看见闹钟的振锤在打铃,但却听不到铃声。
九年级物理竞赛试题
![九年级物理竞赛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c3b5b4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2.png)
九年级竞赛物理试题(满分:80 分时间:70 分钟)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 分,共36 分)1.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2.如图所示,小明身高1.8m,想测出路灯的高度,他站在路灯下,以0.6m/s 的速度向前走,走了一段距离发现影长1.8m,又向前走了3s发现影长4.5m,则路灯高为()A.2mB.3mC.6mD.9m3.质量和初温度都相同的水和铜块,分别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铜块投入水中,(c水>c铜,不计热损失)则()A.水的温度升高,铜块的温度降低,且水升高的温度和铜块降低的温度相同B.水的温度降低,铜块的温度升高,且水降低的温度和铜块升高的温度相同C.水的温度升高,铜块的温度降低,且水增加的内能和铜块减少的内能相同D.水的温度降低,铜块的温度升高,且水减少的内能和铜块增加的内能相同4.小明学习惯性的知识之后,在探究跳远成绩是否与地球自转有关的研究中,他查了相关资料,发现地球由西向东自转,赤道附近的速度约为460m/s,某市城区地面的自转速度约为370m/s。
关于跳远成绩与地球自转关系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因为人有惯性,地球没有惯性,所以向东跳成绩更好B.因为人的惯性小,地球的惯性大,所以向西跳成绩更好C.因为跳起后,地球会向东自转一段距离,所以向西跳更有利提高成绩D.因为人和地球都有惯性,且自转速度相同,无论向哪跳对成绩都没有影响5.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之间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cmB.当u=3.5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5cm 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 处移动到8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6.如图,电源电压恒定,电阻R1=10Ω,R2=15Ω,R 阻值一定但未知。
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decb32fd0a79563c1e72a3.png)
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小亮注意到发令台上有一块“板子”,如图所示,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他做了如下猜想,其中正确的是:()A. 主要用来反射发令枪的枪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B. 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所以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C. 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枪之间D. 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答案】B【解析】【解答】田径运动会上,由于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终点计时员应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计时,否则就少记了声音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所以,这块板子的作用,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速和光速的掌握,以及对物体颜色的掌握。
容易错选A,由于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果听声计时,会少记了声音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
2.超声波是一种频率超出人类听觉范围上限20kHz以上的声波.超声波的传播要依靠弹性介质,其传播时,使弹性介质中的粒子振荡,并通过介质按超声波的传播方向传递能量,这种波可分为纵向波和横向波,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 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B.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C. 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所以人听不到D.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故AC正确;B、超声波可传递能量,故B正确;D、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D.【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可传递能量.3.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哨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B. 哨声是一种波C. 哨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D. 哨声不能传递能量【答案】B【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哨声是一种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故B正确;C、声音碰到障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所以哨声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故C错误;D、哨声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3)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4)声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4.关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说法正确的是()A. “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 “不敢高声语”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C. “恐惊天上人”表明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D. 说话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不敢高声语”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人说话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分析】(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人耳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声源处.(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D. 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答案】A【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城市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错误;C、人耳正常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因为次声波的声音频率小于20赫兹,所以人耳听不到.故C错误;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 错误.故选A.【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2)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3)次声波是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4)声音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超声波可以还可以测距或者定位等,声音还可以影响人的情绪.6.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答案】C【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故选C.【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7.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B.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A错误.B、物体不振动,是无法发出声音的,故B错误.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8.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B. “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C. 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D. 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答案】A【解析】【解答】解:A、“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跳舞草”不会跳舞,故A错误;BCD、“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可能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会引起草叶的振动,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高,叶子振动的就快;反之,则慢,音乐一旦停止,没有了振动,“跳舞草”也就停止了振动,故BCD正确.故选A.【分析】跳舞草能随着音乐跳舞,是因为音乐响起,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节奏不同,周围空气振动不同,因而跳舞草振动不同.9.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10.小明家对面楼的住户正在装修房间,影响了他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影响,小明设计了下列方案,其中最佳方案是()A. 将门窗关紧B. 用棉花塞住耳朵C. 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D. 将门窗打开,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答案】C【解析】【解答】A、“将门窗关紧”是在噪声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但效果不是最佳,A不符合题意;B、“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但效果不是最佳,B不符合题意;C、“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噪声传播的过程中和人耳接收处共同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效果最佳,C符合题意;D、“将门窗打开”不仅没有减弱噪声,而是增大噪声,D不符合题意。
2023年近十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声现象
![2023年近十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声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b7f5e68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3.png)
近来十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2--声现象一.选择题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初赛题)在“达人秀”节目中,演员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旳声音也许具有旳相似特性是( )A.音调响度B.音色响度C.音色音调D.音色音调响度1.答案:A解析:演员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两者音色一定不一样,用它们吹奏出来旳声音也许具有旳相似特性是音调和响度,选项A对旳。
2. (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如图3所示,海北中学有一种跑道为400 m旳操场,在操场旳主席台和观众席上方一字形排列着A, B, C三个相似旳音箱。
在一次运动会旳开幕式上,站在操场中旳所有同学都可以听到音箱发出旳足够大旳声音,但站在某些位置旳同学却感觉听不清音箱中播放旳内容,在图3旳1,2, 3三个位置中,位于哪个位置附近旳同学应当是“感觉听不清”旳?( )A. 1B. 2C. 3D.在哪个位置都同样答案:A解析:位置1声波干涉互相减弱,因此位于位置1附近旳同学应当是“感觉听不清”选项A对旳。
3. (上海初中物理竞赛)在汽车、摩托车发动机旳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目旳是减弱噪声。
减弱噪声旳位置在( )A.排气管上B.空气中C.人耳处D.发动机上3.答案:A 解析:发动机旳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减弱噪声旳位置在排气管上,选项A对旳。
4.(无锡物理竞赛题)下图是探究声现象旳四种试验情景,下列说法对旳旳是()A.甲试验阐明声音旳传播需要介质B. 乙试验阐明钢尺振动旳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 丙试验阐明音叉旳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丁试验阐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4.答案:A解析:甲试验是把正在响铃旳闹钟放在钟罩里,用抽气机逐渐抽去钟罩里旳空气,听到旳闹钟响声逐渐减小,据此阐明真空不能传声,声音旳传播需要介质,选项A对旳;乙试验运用钢尺旳振动来阐明钢尺振动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选项B错误;丙试验通过音叉振动时乒乓球弹开旳远近阐明音叉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选项C错误;丁试验通过敲击橡皮膜时蜡烛火焰旳摇动阐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选项D错误。
第06讲 声音(解析版)--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选精编
![第06讲 声音(解析版)--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选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3ef3e53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e.png)
第06讲声音(解析版)一、单选题1.(2022秋·全国·八年级校联考竞赛)观察者静止在路旁,一列动车以速度v 向观察者驶来,动车发出的鸣笛声频率为f 0,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为f ,声音的速度为u ,f 与f 0的关系正确的是()A .0uf f u v =+B .0uf f u v=-C .0vf f u v=+D .0vf f u v=-【答案】B【详解】动车发出的鸣笛声频率为f 0,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为f ,当波以速度u 通过接收者时,时间t 内通过的完全波的个数为utn 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为uf λ=波源朝向观察者以速度v 运动,由于波长变短为λ0=λ﹣vt ,而使得单位时间内通过波的个数增多,即00ufu f u vλ==-则-u f f u v=故选B 。
2.(2022秋·广东佛山·八年级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许海初级中学校考竞赛)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人之间相距102m ,且距离墙壁均为68m ,如图所示,甲开了一枪后,乙先后听到两声枪响的时间间隔为()(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 /s )A .0.1sB .0.2sC .0.38sD .0.4s【答案】B【详解】(1)分析:做此题的关键就是弄明白两次声音是怎么传播过来的.第一次是声音直接从甲传到乙,已知声速,又有传播的路程,可利用公式t=S/V 求出所用时间.(2)第二次是声音遇到光滑的墙壁被反射到耳朵的,需要根据反射定律来画图,连接A.冲锋号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用力吹响冲锋号是改变了发出声音的响度C.冲锋号发出的声音只能传播信息D.冲锋号喇叭口的作用是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音调【答案】B【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冲锋号发出的声音是由冲锋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用力吹响冲锋号增大了空气柱的振幅,从而改变了发出声音的响度,故C.冲锋号发出的声音既能传播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故D.冲锋号喇叭口的作用是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故故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竞赛练习题(4)------声现象(课堂)
初三()班姓名()
1、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2、(奥赛解题大全P28)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
语”来形容人说话的情况,这里的“高”、“低”实际是指()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有可能
3、(奥赛解题大全P2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dB是人们的听觉下限 B: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C:在马路住宅间植树可以减小噪声 D:越使劲拨动琴弦,琴的音调越高
4、(奥赛解题大全P29)在冬天,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
俱寂,即使是繁华的闹市区,虽然仍旧车水马龙,但并不显得非常嘈杂了,然而在雪被踩过之后,大自然又恢复了以前的喧嚣,这是为什么?
5、(奥赛解题大全P36)一人在相隔153m的两墙之间喊了一声,听到的
两次回声间隔0.4s,求此人离两墙的距离是多少米?
6、(奥赛解题大全P34)一架超音速飞机在高空沿水平方向飞行,当飞
机飞过某人头顶上方后10s这人才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此时飞机已飞到此人前方6210m处,求:
(1)这架飞机的飞行高度是多少?
(2)这架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几倍?
初中物理竞赛练习题(4)------声现象(课后)
初三()班姓名()
1、在雷雨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而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
(奥赛解题大全P30)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双耳效应
C:雷声经地面、山峦、云层多次反射 D: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大2、牛的叫声与老鼠的叫声相比较,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奥赛解
题大全P30)
A:牛的叫声更响,说明牛声带振动的频率较高
B:牛的叫声更响,说明牛声带振动的振幅较大
C:牛的叫声音调低,说明牛声带振动的频率较低
D:牛的叫声音调低,说明牛声带振动的振动幅较小
3、火车进站时,常见有维护人员检查车轮和支撑弹簧,他们不时地用锤
子敲击检查部分,根据声音作出判断,这是()(奥赛解题大全P30)
A:敲击时同时观察是否松动 B:听声音的响度,判断部件是否正常
C:听音调,判断部件是否正常 D:听音色,判断部件是否正常4、几个相同的水杯中装入不同深度的水,用棍敲击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
声音,是因为()
A:振动的振幅不同 B:振动的频率不同
C:各声音的音色不同 D:和以上三种原因都有关
5、某同学将一把长15cm的钢尺插在课桌的夹缝中,使之振动发声,三
次钢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分别为10cm、8cm、5cm,比较三次发声,音调最高的是()(奥赛解题大全P30)
A:10cm B:8cm C:5cm D:三次一样高
6、(奥赛解题大全P30)下列关于音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同一音阶中“1”比“5”音调高 B:音调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
C:音调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D: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会相同
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D )(奥赛解题大全P30)
A:提琴、钢琴所发C调“1”的音色不同
B:提琴、钢琴所发C调“2”的音色相同
C:女中音、男高音所发C调“3”的音调不同
D:女高音、男低音所发C调“4”的音调相同
8、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有()
A:声音的反射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C:声音在墙壁内的传播 D: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的现象
9、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A:响度很大 B:频率很高 C:振动幅度很大 D:分贝值很大
10、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是指什么没有改变()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方言、土语
11、大剧场的四周墙壁总是修得凹凸不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A:增如声音的反射 B:减弱声音的反射 C:为了增大音量 D:为了装修剧场
12、桌子上的鱼缸中有若干条金鱼,敲击桌子,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
收到声波的主要过程是()
A:空气——水——鱼 B:桌子——空气——水——鱼
C:桌子——鱼缸——水——鱼 D:桌子——水——鱼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B: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声
C:振动的物体也可以不发声 D:发声的物体也可能不振动14、公用电话亭都用玻璃作为隔音墙,这是因为玻璃()
A:不能传声 B:能反射声音 C:能吸收声音 D:以上三种都对
15、中国成语中有“曲高和寡”一词,那么其中“高”的意思是()
A:声音高昂 B:音调高 C:高雅难懂 D:都有可能
16、某工厂的机器噪声太大,影响了周围群众的生活休息,下列减弱噪声的办法最好的是()
A:周围群众人人都戴上防噪声耳塞
B:将装有噪声源机器的厂房门紧闭,以减弱噪声的污染
C:改造噪声大的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机器
D:将居民家中朝向厂房噪声源的门窗封闭
17、下列措施能控制噪声、改善环境的是()
A:城市绿化 B:全理改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C:改变交通工具和机械设备的结构 D: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技术措施
18、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声音传播速度的2倍,飞行高度为2380m,
飞机水平飞行,当你听到飞机在你头顶上方的轰鸣声,抬头望去,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水平距离)的地方?
(奥赛解题大全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