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时期著名音乐家汇编

合集下载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学科考点-隋唐与五代时期的音乐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学科考点-隋唐与五代时期的音乐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学科考点-隋唐与五代时期的音乐最新上海教师资格证、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报名时间:12月13至16日。

面试时间为2017年1月7-8日。

上海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上海教师资格培训供考生选择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上海教师考试咨询一对一解答。

根据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科目三的学科考试特点,往往考查的是中国音乐史部分的内容,因此,考生应按照中国音乐史的主线进行复习,以下是第一部分摘抄的部分要点,希望同学们能根据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让自己科目三的理论部分能复习的扎扎实实。

中唐时期,出现了以传统音乐为主体,融合各少数民族和外国音乐而成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大型歌舞音乐——大曲。

隋唐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是宫廷歌舞音乐和民间曲子以及文人诗歌得到了高度发展,社会音乐活动频繁,举国上下崇尚音乐蔚然成风。

曲子是隋唐以来流传甚广的一种民间音乐,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流传较广的曲子有《五更传》、《长相思》、《杨柳枝》、《竹枝歌》、《渔歌调》等。

诗歌兴于周。

《阳关三叠》是唐代的的一首诗歌,诗人王维写词。

宫廷燕乐,周代宴请宾客时所用的音乐为燕乐。

七部乐:隋朝初期,燕乐以清商伎、国伎、龟兹伎、安国伎、天竺伎、文康伎、高丽伎为主名为七部乐。

九部乐:隋炀帝将国伎和文康伎改为西凉伎和礼毕伎,把疏勒伎和康国伎与七部乐并列,称为九部乐,它们是:清商伎、西凉伎、礼毕伎、疏勒伎、康国伎、龟兹伎、安国伎、天竺伎、高立伎。

十部乐:唐贞观十年,取消了礼毕,增设了高昌乐和燕乐,称为十部乐。

流传至今的清商乐《昭君》、《白紵》、《乌夜啼》、《泛龙舟》。

燕乐是以传统音乐为主,吸收了西凉、龟兹、等少数民族音乐因素而创作的一种新的大型歌舞音乐。

如张文收创作的《景云河清歌》,燕乐所用的音阶是宫、商、角、变、徴、羽、闰。

贞观时宫里的演奏形式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新创作的一种大型歌舞曲,叫大曲或者法曲。

唐代的音乐机构大致可分为大乐署、鼓吹署、教坊、梨园。

中国古代著名音乐家

中国古代著名音乐家

中国古代著名音乐家先秦著名音乐家师延:相传为商纣王时期的乐师。

曾为纣王作靡靡之乐。

周武王伐纣时,师延东逃,投濮水而死。

师涓:春秋卫灵公时期的宫廷乐师。

《韩非子。

十过》记述师涓随卫灵公赴晋事,途中住宿在濮水之上,灵公夜半闻鼓新声者,以为鬼神,就命师涓记录下来。

至晋国以后,师涓为晋平公援琴演奏此曲,曲未终了,被晋国乐师师旷打断,说是商纣王的靡靡之音,并说“闻此声者必削”,因此不可弹奏。

师襄:春秋时期的乐官。

清代梁玉绳《〈汉书人表考〉四》认为同名者有两人。

其一,卫国乐官,亦称师襄子。

《韩诗外传》[五]、《史记。

孔子世家》都说孔子曾从他学琴。

其二。

鲁国乐官,称击磬襄。

见于《论语。

微子》。

但王肃《孔子家语》则以为师襄就是击磬襄。

州鸠:周景王[公元前544---前520年在位]时的乐官。

称泠州鸠霍伶州鸠。

伶[泠]为职官称呼。

周景王因将铸无射钟,曾向州鸠请教乐、律。

《国语》中详细记载了州鸠的回答,使历史文献中论述乐、律问题的名篇。

其中所载十二律名称以及七律的解释,是这方面最早的史料。

苌弘:生卒?-----公元前492年。

又称苌叔。

周景王姬贵、周敬王姬匄时[公元前544---前476]的大夫。

传说孔子曾经向他问乐,作有《苌弘》十五篇,今佚。

孔子:春秋时著名的教育家、音乐家。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生卒:公元前551---前479年。

儒家创始人。

祖先是没落贵族,他幼年孤贫,成为平民出身的士。

后做过管仓和看管牛羊的小吏,54岁时做过三个月鲁国管刑法的大司寇。

其后周游列国十余年,未得禄位,回鲁国专心从事文化教育,开我国私人讲学之先河。

言行主要见于《论语》;事迹主要见于《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也是一位音乐家,热爱并精通传统音乐,用音乐作为教育课程六艺之一。

他曾从师襄学琴,又相传他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还能鼓瑟、吹笙、击磬,喜唱歌,“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他推崇夏、商、周的古乐,35岁时在齐闻《韶》,“学之,三月(日)不知肉味”。

4中国音乐通史简编-隋、唐、五代时期

4中国音乐通史简编-隋、唐、五代时期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第一节;概述:隋王朝自建立到灭亡只有37年时间,是我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

然而,隋朝的建立实现了南北的统一,结束了从东汉末年以来长达三个多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

自此以后,国家的统一成为我国中、后期封建社会的主要历史潮流,音乐文化的发展随之步入极其辉煌的阶段。

隋朝统治者创立“教坊”机构;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各方面的音乐文化成果,建立起“七部乐”、“九部乐”的宫廷音乐体制,将音乐文化的发展建造在多民族音乐并存的基础之上;民间散乐百戏的发展也受到高度重视。

这些开放性的文化政策,不论统治者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起到了推动我国封建社会的音乐文化朝着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世界性规模发展的作用,其历史意义显然是不容低估的。

唐袭隋制。

大唐帝国统治的近300年中,尤其自唐太宗的“贞观之治”(627-649)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713-741)的100多年问,国家强盛、民族和睦、经济繁荣、社会富裕,使唐王朝一度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稳定的朝代,同时为文化艺术的高度繁荣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全民族文化素质的空前提高,促使诗歌、音乐、绘画、书法、舞蹈、建筑等文化领域取得了全面的突破。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宣宗《吊自居易》),“《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白居易《杨柳枝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王建《凉州行》)等等,乃是唐代音乐高度发展与普及的盛况在诗歌中的生动反映。

唐朝国都长安是世界文化名城,西凉、龟兹、天竺、高丽、扶南、中亚及国内各民族的歌舞荟集于此(图4-1)。

唐代宫廷音乐的规模与水平也是其他任何朝代难以企及的。

唐代交通四通八达,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联结亚、欧两洲。

因此,在国内外各民族音乐文化长期交流融合的基础上创造出崭新风格的唐朝音乐,即使与欧洲拜占廷帝国、阿拉伯诸国相比也当之无愧站在当时世界的前列,对亚洲东部国家更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音乐家音乐艺术的杰出代表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音乐家音乐艺术的杰出代表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音乐家音乐艺术的杰出代表中国历史悠久,音乐艺术也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

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和奉献,成就了中国音乐的辉煌。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十大音乐家,他们是中国音乐艺术的杰出代表。

1. 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公元625年-公元680年)是唐朝皇室成员,也是唐代著名音乐家。

她是唐玄宗的女儿,自幼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

文成公主擅长演奏琵琶和箜篌,她在宫廷中多次表演,被誉为琵琶箜篌的“仙女”。

2. 董建华董建华(1895年-1951年)是中国近代音乐家,也是中国西洋音乐的奠基人之一。

他精通欧洲古典音乐,并将其融入中国音乐创作中。

董建华提倡音乐现代化的思想,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冼星海冼星海(1900年-1941年)是中国早期的男高音歌唱家和指挥家。

他的歌声激情四溢,富有感染力,被誉为“东方卡拉雅”和“中国四大男高音”之一。

冼星海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支合唱团,为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4. 陆春龄陆春龄(1919年-1991年)是中国著名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

他是中国交响乐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对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陆春龄的指挥风格独特而充满激情,为中国音乐界树立了崭新的标杆。

5. 冯增湘冯增湘(1923年-1989年)是中国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

他擅长创作现代中国音乐,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音乐语言相结合,开创了中国作曲家的新风格。

冯增湘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 李谷一李谷一(1929年-2013年)是中国杰出的打击乐演奏家和教育家。

他在打击乐演奏技巧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打击乐教育。

李谷一为中国打击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中国乐坛的传奇人物。

7. 阿炳阿炳(1893年-1961年)是中国古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也是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的重要人物。

他以高超的琴技和独特的创作风格闻名,被誉为现代古琴艺术的奠基人。

隋唐五代音乐 课件

隋唐五代音乐 课件

乐工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艺天才,李彭年善舞, 李龟年、李鹤年则善歌,李龟年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 曲等。
唐代音乐发展的原因
一. 唐代的政治经济达到顶峰时期,带动了舞蹈音乐艺术的发展。
二. 经济发达,百姓安居乐业,给了舞蹈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 三. 统治者奉行开放政策,勇于吸收外来文化。唐代乐舞继承隋制,又受到少 数民族以及国外民间乐舞的影响,规模宏大,种类繁多。出现了民族融合后带 来的文化交流的大环境。 四. 统治者的支持。在宫廷设置各种乐舞机构, 诸如教坊、梨园、太常寺等。统治者除调集大 批民间艺人充实宫廷乐舞机构外,每年还要调 集各地的歌舞百戏进京演出。其中唐玄宗酷爱 音乐,对音乐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隋 唐 音 乐 史
一、隋唐音乐机构

政府管辖

宫廷管辖
太常寺——唐代掌管礼 乐的最高行政机关, 由太常卿主管
教坊——宫廷中训练、培 养乐工,传习、管理宫 廷音乐的机构 梨园——唐玄宗在内廷设 立的音乐、歌舞机构, 以教习法曲为主。因设 在禁苑宫中的梨园而得 名。
敦煌唐壁画露台图
二、宫廷
音乐
1.宫廷燕乐——隋、唐至宋宫廷宴饮时娱乐欣赏的音乐。 2多部乐——隋炀帝按照宫廷乐队所演奏音乐的不同来源分成 若干部。虽形成于隋唐,但其中大多产生于南北朝,是当时 大规模文化交流的产物。
立牛葫芦笙
牛角筚篥
羯鼓
我 国 最 早 的 拉 弦 乐 器
轧筝似筝但较小,约有七
弦。定弦为bB调。一般是一 弓一音。奏时值长的音符时, 双手震颤,发出颤音效果。 轧琴音色柔细动听,可使整 个伴奏乐队的音响谐和丰满。
轧 筝

奚琴是现今胡琴前身。两
者都用竹片擦弦发音。

隋唐五代时期著名音乐家汇编

隋唐五代时期著名音乐家汇编
想家
许和子
许和子,又名许合子,原是吉州永新县(今江西吉安永 新县)的民间歌手,其家世代都是乐工。开元末年被选 入宫廷,入教坊宜春院为内人,后改名“永新”。 她不 仅年轻貌美,而且声音甜润,善于表达歌曲的思想和意 境,还能变古调为新声,可以和历史上的著名歌手韩娥、 李延年齐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女歌唱家。 天宝十四年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许和子逃出长安,颠沛流离。后 流落风尘,郁郁老死。史书上说她“美而慧,善辞歌, 变新声”,当时人认为“韩娥、李延年殁后千余载旷无 其人,至永新始继”,她的声音具有极强的穿透力, “喉啭一声,响传九陌”。唐玄宗曾叫李谟吹笛,为永 新伴奏,结果是歌唱完笛亦裂;这还不算,就连乐队也 压不过她的声音。 许和子的音色极富感染力,一次玄宗在勤政楼宴待百官, 观者数千,喧哗聚音,无法听百戏之音,玄宗恼怒欲罢 宴,还是高力士献策让永新高歌一曲,全场立即寂然。
师,始知实为庄严寺僧段善本之化妆。又继述段本收康昆仑为徒的
条件。 (5张隐耸:阮咸,大中(公元847-860年)初,有待诏张隐耸者, 其妙绝伦,蜀郡亦多能者。---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
地字号阮,亡宋之故物,天地玄黄,此四阮为绝宝也。泰和间秘于
禁中,待诏孙安仁之姊以琴阮得入侍,上以此阮赐之。安仁屡求之, 其姊以阮见寄。旧制,宫掖中侍人不许与亲戚通耗。安仁冒法得之, 其好事有如此者。---元 耶律楚材 《湛然居士文集卷十*谢西方器之
赠阮杖并序》
8
乐器演奏家
筝方面的主要演奏家有:
· 元和至太和中的李青青,龙佐 · 大中以来的常述本,史从,李从周
筚篥方面的主要演奏家有: 李龟年,张野狐,尉迟青,王麻奴,黄日 迁,刘楚才,尚陆之,史敬约等。 羯鼓方面的主要演奏家有:汝南王李琎, 宋王府瑾,李花奴,李龟年,王文举。 方响方面的主要演奏家有:郭道源,吴缤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2)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2)

教坊和梨园则是适应唐代宫廷燕乐的需要建立的音乐机构。
‚武德后,臵内教坊于禁中。武后如意二年,改曰‘云韶府’ , 以中官为使。开元二年,又臵内教坊于蓬莱宫侧 … … ” 唐代 教坊已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中独立出来,成为宫廷中教习、管 理音乐的场所,并由皇帝直接委派内监任领导职务。唐代教坊集 中了高水平的歌舞、器乐人才。唐玄宗时,教坊已有五处。唐代 扩大教坊的结果,使宫廷音乐的发展具备了极为优越的条件;从 而满足了统治阶级的声色之娱,客观上促进了唐代宫廷燕乐的高 度发展。
唐代太常寺,规模更为庞大。‚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
隶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 唐朝全国人口最盛时约 5000 万人,太常寺乐工占到全国人口千分之几,尚未包括社会上各种音乐伎人 在内,这样的惊人比例在封建社会是空前的.唐朝太常寺下面,隶属了‚大乐署‛ 和‚鼓吹署‛两个机构。大乐署主管对于音乐艺人的训练和考核,管理制度相当 严格。‚凡习乐,立师以教,而岁考其师之课业为三等,以上礼部。十年大校, 未成,则十五年而校,以番上下。‛ 学习音乐标准极高,‚得难曲五十以上任供 奉者为业成。‛ 大乐署的乐工即有 11447 人,它是太常寺所属的主体机构。鼓 吹署则专门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乃是卤簿与军乐的官署。所谓卤簿,即古 代皇帝、皇后、太子,亲王等外出时在其前后的仪仗队,其规模也在数百人至千 余人不等,它们都属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系统。
梨园因设于禁苑附近之梨园而得名。‚开元二年,上以天下无事,
听政之暇,于梨园自教法曲,必尽其妙,谓皇帝梨园弟子。‛ 梨园 弟子是从太常乐工中精选的,有三百人之多,由唐玄宗亲自组织排 练,‚为丝竹之戏,音响齐发,有一声误,玄宗必觉而正之。‛ 由 是观之,梨园可能是专习法曲、专搞器乐的组织,它与教坊的区别 在于,教坊专习歌舞,搊弹家处于从属的地位,均由女性入选;梨 园则以‚丝竹之戏‛的器乐演奏为主,多由男性担任。唐代教坊的 扩展和梨园的建立均在开元二年( 714 年),正值唐玄宗即位之初 的‚开元盛世 ‛ ,也是唐代宫廷燕乐的黄金时代。天宝末年的安史 之乱使唐代燕乐由盛而衰,梨园也于唐代宗大历十四年( 779 年) 宣告解散。从此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再也没有出现过唐代那样高质 量的音乐机构了。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1)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1)
公元10世纪初我国北方先后建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南方先后出现吴越吴前蜀楚南汉闽后蜀辽南唐北汉等十个国家史称?五代十国?但是一个时代的文化面貌一旦形成不会由于政治经济的衰落而立即消失殆尽仍然会在一定阶段和范围内延续而且以新的形式发展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
(公元581—960)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
第二节 宫廷燕乐——多部伎


伎,即西凉(伎)乐,泛指流行于甘肃一带的音乐。
南北朝时,此地先后建立后凉、西凉、北凉政权,位于中西交通枢纽,音乐 特点是‚变龟兹声为之‛,是汉族乐舞与龟兹乐舞相结合的产物。

清商伎,又名清乐,是汉族传统的民间音乐,包括汉代“相和歌”,晋魏 “清商三调”,南北朝的“江南吴歌”和“荆楚西曲”。
唐朝统治者提倡音乐,形成了喜爱音乐的社会风气;
音乐机构对培养高水平的宫廷燕乐人才提供了重要保证; 贵族文人偏爱歌舞,歌舞音乐的社会需求量使得歌舞伎人大量涌现; ‚曲子‛促进了歌唱艺术的发展和 ‚变文‛开始盛行促进了说唱形式的兴起。
宫廷燕乐和民间俗乐是唐代音乐的两大潮流,在社会上层与下层遥
相辉映,形成蔚为壮观的局面。
第一节 概述[1]

隋朝的建立实现了南北的统一,结束了从东汉末年以来长达三个多世纪 的分裂割据局面。自此,国家的统一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历史潮流, 音乐文化的发展进入辉煌阶段。开放性的文化政策,在客观上使中国封 建社会的音乐文化朝着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世界性规模发展,其历史意义
不容低估.
隋朝统治者创立‚教坊‛机构; 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音乐文化成果,建立了‚七部乐‛、‚九 部乐‛的宫廷音乐体制,将音乐文化的发展建立在多民族音乐并存的基 础上; 民间散乐百戏的发展也受到高度重视。

隋唐时期的音乐

隋唐时期的音乐

隋唐时期的音乐历史背景隋唐时期,尤其是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的时期,各种文化艺术在我国文化史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当时的世界文化领域,也处于领先的地位。

隋唐文化所以这样发达,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政治的长期稳定,二是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三是大量吸收融合边疆民族和邻近国家的文化成果。

五代时期在政治上虽然分裂割据,但在文化方面却继续发展。

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也有很高的成就。

由于民族关系密切及中外文化交流,当时中原地区的音乐、舞蹈中融合了大量来自少数民族和外国的成份。

隋炀帝时曾定九部乐,唐太宗时又增为十部乐,即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其中大多数来自少数民族和外国。

音乐家们吸取少数民族和国外音乐的精华,创作新乐,逐渐形成坐部伎和立部伎。

隋唐音乐文化唐代宫廷宴享的音乐,称作“燕乐”。

隋、唐时期的七步乐、九部乐就属于燕乐。

风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

见于《教坊录》的唐大曲共有46个,其中《霓裳羽衣舞》因其为唐玄宗所作,又兼有清雅的风格,为世所称道。

音乐品种的形成声乐器乐的发展:如前所述,中国的音乐,在隋唐以前一直被深锁在高门大宅里,普通平民虽然是音乐的创造者,也是新的音乐品种的提供者,但却并不能最终享有它们。

这种现象在隋唐时终于有所改变,那时侯,佛教寺院的庙会之类附带着成了平民的音乐活动园地,酒楼也时有诗歌的演唱。

念奴:唐宫伎中一流歌手。

歌声激越清亮,被玄宗誉为“每执行当席,声出朝霞之上,25人吹管也盖不过其歌喉”;元稹称其“飞上九天歌一曲,二十五郎吹管逐”。

相传《念奴娇》词调就由她而兴,意在赞美她的演技。

隋唐五代时期的艺术既继承了汉魏以来的文化传统,又大量吸收了当时边疆少数民族和外国的艺术成果,融汇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其中最重要的有绘画、雕塑、书法和音乐、舞蹈等。

康昆仑:唐代琵琶演奏家,宫廷乐师。

号称琵琶演奏第一高手。

在一次琵琶演奏比赛中败于庄严寺僧人段善本,后拜段为师,尽得其艺。

中国古代音乐

中国古代音乐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1.俞伯牙春秋琴师,作《高山流水》。

2.师旷春秋盲乐师,作《白雪》、《玄默》。

3.李延年西汉宫廷音乐家,作《汉郊祀歌》《摩诃兜勒》。

4.嵇康三国文学家、音乐家,作《广陵散》。

5.苏祗婆南北朝宫廷音乐家,传龟兹乐律“五旦七声”。

6.万宝常隋代音乐家,作《乐谱》六十四卷,提出八十四调理论。

7.李隆基唐玄宗,创立教坊、梨园(音乐机构),作《霓裳羽衣舞》曲。

8.李龟年唐代乐师,作《渭州曲》。

9.姜夔南宋词人、音乐家,作词作曲《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

《白石道人歌曲》是现存最早完整名字的歌曲。

10.朱载育明末乐律学家,著《乐律全书》等书,首创“新法密律”,是音乐史上最早的十二平均律理论。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夕阳箫鼓》《阳春白雪》《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汉宫秋月》《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十面埋伏》【《高山流水》见于先秦《列子》一书,《吕氏春秋》亦有此传说。

言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广陵散》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至少在汉代已经出现。

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

《聂政刺韩王》主要是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

《广陵散》在历史上曾经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音乐又回到人间。

《夕阳箫鼓》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

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的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丰姿仪态。

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古代十大音乐家

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古代十大音乐家

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古代十大音乐家“考考你,《土耳其进行曲》的作者是谁?”“简单,莫扎特!”“那么《天鹅湖》呢?”“用脚想也知道,柴可夫斯基!”“再来一题,《扬州慢》是谁创作的?”(手滑按到了)“额......应该是......我放弃!”现代大多数人对西方古典乐都有一些基本了解但是说到中国古代音乐能够如数家珍的人就寥寥无几了今天“世界音乐”要带大家简单认识一下“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他们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的故事有必要让华夏子弟们记住以下排名按照音乐家出生年代顺序1.师旷(春秋)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宫廷乐师被称为中国古代“乐圣”,是史书所载最早的大音乐家其古琴琴艺高超,有“玄鹤起舞,天地变色”之说传说幼年的他为了让自己一心一意地学习音乐故意用艾叶熏瞎了自己的双目师旷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感受“气候之盈虚明阴阳之消长,天时人事,审验无差风角鸟鸣,吉凶如见”师旷具有无与伦比的听觉能力在先秦文献中,经常用“师旷”来指代音感特别敏锐的人师旷不仅是是著名的音乐家,还是教育家政治家,是晋国第一聪明之士师旷将他的敏锐结合到政治中,具有丰富的政治洞察力《左传》中记载他用琴声来卜卦,为晋国预测战事凶吉他还曾“撰兵书万篇,述《宝符》百卷”但大多作品已经流失简直是一位千年难得一见的大神!代表作:《阳春》《白雪》《玄默》他为自己关了一扇窗,却开启了另一个世界2.伯牙(春秋)伯牙,春秋时期晋国上大夫著名琴师、作曲家、擅弹古琴,被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曾说:“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意思是他的琴声好听到连马儿都不想吃草了年轻时天赋极高加上勤奋的伯牙学琴没多久就出师了但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水平还不够于是他的师傅带他到蓬莱山旁的孤岛修行在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一切,真正体会到艺术的本质之后伯牙琴艺突飞猛进,名气也逐渐变大但此时的他却感到十分悲伤因为“曲高和寡”,没人听懂他的琴直到后面某一天发生了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伯牙遇到了他的知音樵夫钟子期两人相谈甚欢并且约定一年后再见但是一年后子期因病去世了悲痛的伯牙在他的坟墓前弹奏曲子后把琴砸了,发誓再也不弹琴了“伯牙绝琴”的故事后来成为一段佳话两名男子之间的友(Ai)情令人羡慕代表作:《高山流水》《水仙操》既然再也没有人能够懂自己的音乐了,那就干脆放弃音乐3.李延年(西汉)李延年,西汉音乐家,善歌舞,精通音乐创作来自一个乐舞的家族因为其“性知音,善歌舞”,平阳公主发现李延年的音乐才华后便积极引荐给汉武帝《汉书·外戚传上》记载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李延年凭借一首《佳人曲》成功地让汉武帝闻之心动生出了对伊人的向往之情,后来将其倾国倾城的妹妹李妍封为李夫人,成为了他的宠姬在改编创作方面,李延年利用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摩诃兜勒》编为28首“鼓吹新声”作为乐府仪仗之乐,是中国历史文献上第一位明确标有作者姓名及乐曲曲名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音乐家李延年把乐府所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重新编曲,对当时民间乐舞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对汉代音乐风格形成及后来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代表作:《佳人曲》李延年用自己的才华让妹妹过上了雍华富贵的生活4.嵇康(东汉)嵇康,三国曹魏时期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竹林七贤”精神领袖传说嵇康是非常著名的美男子而且其无论是外貌、人品、口才还是音乐、文学等才情都称得上是完美无瑕的男子因此当时许多人都纷纷效仿嵇康对现实不满而高逸超脱的率性又猖狂的情怀当中且其人格和行为被历代文人所称赞和敬仰成年后的嵇康与曹操的曾孙女结为夫妻嵇康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后被世人称作“嵇氏四弄”他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篇独立完整的音乐理论著作,在后世引发众多研究和讨论对中国音乐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代表作:《广陵散》《风入松》如此潇洒快活的人生,简直是文艺青年的完美偶像5.苏袛婆(北周)苏袛婆,南北朝音乐家琵琶演奏家,生于龟兹(现在的新疆)音乐世家是中国音乐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魏晋以前,中原盛行的'雅乐'主要用于宫廷和官府直到苏抵婆把西域龟兹音乐介绍到中原后歌舞与音乐才开始完美结合不仅如此,他还将西域“五旦”、“七调”等理论带入中国对中原音乐变革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还促进了宫调体系建立和发展,并为音乐技术确立规范对后来宋词、元曲乃至戏剧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琵琶还因为苏祗婆而大盛,成为中国主要民族乐器代表作:《五弦琵琶》他靠自己的力量促进了西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流与结合6.万宝常(隋朝)万宝常,隋代音乐家年幼时已妙达音律、遍工八音曾用筷子演奏出动听乐曲当时的皇帝隋炀帝把原本全国各地顶尖的乐手都纳入宫中为他演奏改编过的黄钟调万宝常一听就向皇帝说:“此乃亡国之音!此乐声之哀怨放纵,实非雅正音乐的道理!”于是建议皇帝改成他原创的“水尺律”来调制乐器隋炀帝听了后便命人照做除此之外,万宝常还著有《乐谱》一书里面提出了著名的“八十四调”为唐朝音乐产生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近代著名学者郭沫若曾著《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一文,说明万宝常在他心中的地位很高代表作:《乐谱》直接当面批评皇帝的音乐品味,看来在艺术家面前人人平等7.李隆基(唐朝)李隆基,或者说“唐玄宗”可能不是当皇帝的料,但是却是一位天生的音乐家和浪漫的才子他创作改编了《夜半乐》、《小破阵乐》《春光好》、《秋风高》等百余首乐曲设立了音乐教坊,即后来的“梨园”专供演员排练、演出,并亲自教授、指导唐代歌舞盛极一时与唐玄宗的影响密不可分李隆基曾根据梦境谱写出经典大作《霓裳羽衣曲》并让他的爱妃杨贵妃参与设计舞步华丽的编曲与舞蹈堪称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迹代表作:《霓裳羽衣曲》李隆基简直就是人生赢家:有美人、有才华、还是一国之君可惜在后世没有留下好皇帝的名声8.李龟年(唐朝)盛唐时期果然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巅峰李龟年精通各种乐器,他和兄弟李彭年、李鹤年创作的《渭川曲》深受唐玄宗赏识作为盛唐时期首席音乐家李龟年在社会上层和整个文化界极富盛名和著名诗人杜甫一见如故,并结下深厚友谊杜甫著名的七言绝句《江南逢李龟年》就是多年后两人在他乡相见有感而发创作的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生活失去了从前的光鲜亮丽,最终郁郁寡欢而死李龟年一生创作和演奏了大量音乐作品为盛唐时代音乐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代表作:《渭川曲》多年后与好友相见,只不过李龟年再也不是原来的他了9.姜夔(南宋)姜夔(二声葵),南宋音乐家精通诗词、散文、书法、音乐一生穷困潦倒,主要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他的词调音乐创作不但继承了古代民间音乐传统对格律、曲式结构及音阶使用也有新突破是具有独特风格的高水平艺术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是流传至今唯一一部带有曲谱的宋代歌集被视作“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代表作:《扬州慢》《杏花天影》就算生活一贫如洗,也无法停止创作的热情10.朱载堉(明朝)朱载堉,明太祖九世孙被后世称为“钢琴理论的鼻祖”与其形容朱载堉是音乐家,不如说是一位科学家他越祖规,破故习,注重实践和实验一生刻苦求真,呕心沥血朱载堉对音乐最大贡献在于创建有别于中国五声音阶的“十二平均律”此理论被广泛应用在世界各国的键盘乐器上后被传教士带到西方,广为流传后人根据此理论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钢琴同时,朱载堉还是位乐器制造家作出世界上第一架定音乐器——弦准这两大发明对世界音乐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朱载堉的成就震撼世界,因此中外学者尊崇他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代表作:《乐律全书》《律例融通》本来该继承王位的朱载堉为了钻研而放弃了这些生活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还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人没有列出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大家放眼国际的同时先重视起来自己国家的文化。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中国古代有十大音乐家之说,即指下列十个著名的音乐家:伯牙、师旷、李延年、嵇康、苏低婆、万宝常、李隆基、李龟年、姜夔、朱载堉。

1、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

《荀子?劝学》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说,可见他的琴艺之高超。

相传代表作品有《水仙操》、《高山流水》。

2、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

双目失明,但他的听觉敏锐,辨别音律十分准确。

他的代表作品有《白雪》、《玄默》。

3、李延年:汉代宫廷音乐家。

曾担任乐府的协律都尉。

他的代表作品有根据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摩柯兜勒》,制作了28首新曲调,作为仪仗使用的军乐。

4、嵇康:三国时期魏末琴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学识渊博,善写诗赋文论,热爱音乐,擅长弹琴,以弹奏《广陵散》著称。

他的代表作品有《声无哀乐论》和《琴赋》,对音乐和琴的奏法及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

5、苏低婆:南北朝时宫廷音乐家。

她善弹胡琵琶,家传龟兹乐调“五旦七声”宫调体系。

其音乐理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古代宫调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6、万宝常:隋代音乐家,善弹多种乐器。

他的代表作品有《乐谱》。

7、李隆基:唐代音乐家,他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皇帝音乐家。

他擅长演奏羯鼓和横笛,创作改编了《夜半乐》、《小破阵乐》、《霓裳羽衣曲》等。

建立了唐代音乐机构教坊、梨园。

8、李龟年:唐代乐师,他演奏的吹管乐器筚篥技艺高超,很多诗人都听过他的演奏,并且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9、姜夔:宋代音乐家、词人,别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

代表作品有《扬州慢》、《凄凉犯》、《白石道人歌曲》等。

10、朱载堉:明代乐律学家。

著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等书。

《乐律全书》总结了前人的乐律理论,并加以发展,首创了“新法密率”的理论。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

一.宫廷音乐
1.宫廷雅乐 1.宫廷雅乐
隋——开皇乐议——只用“黄钟”一宫 ——开皇乐议 开皇乐议——只用 黄钟” 只用“ 实质:是在音乐领域内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一场 实质: 历史大辩论。 历史大辩论。 经过:颜之推 经过: 齐树
牛弘 何妥——李谔 何妥——李谔 集中人物: 郑译 ——七声、十二律旋相为宫 集中人物: ——七声、 七声 苏夔——五声 苏夔——五声,不用变徵和变宫两种调式 五声, 何妥——只用清商三调 何妥——只用清商三调
七 部 乐 与 九 部 乐
唐 朝 的
高 昌 伎 疏 勒 伎 康 国 伎 文 康 伎 (礼 毕 ) 龟 兹 伎 安 国 伎 天 竺 伎 高 丽 伎 清 商 伎 (清 乐 ) 国 伎 燕 乐
九 部 乐 与 十 部 乐
坐 《小 破 阵 乐 》 《 龙 池 乐 》 《鸟 歌 万 岁 乐 》 《 天 授 乐 》 《长 寿 乐 》 《燕 乐 》 部 伎 ( ) 6 6
2.软舞与健舞: 2.软舞与健舞: 软舞与健舞
软舞:动作比较舒缓、安详、温婉,表情比较细腻。 软舞:动作比较舒缓、安详、温婉,表情比较细腻。 健舞:动作比较爽朗、快捷、刚健。 健舞:动作比较爽朗、快捷、刚健。
3.法曲: 3.法曲: 法曲
纯器乐形式,其中或有歌唱部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 纯器乐形式,其中或有歌唱部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 响乐。 响乐。
2、《教坊记》 教坊记》 唐代开元年间崔令钦撰写的一部记载唐教坊制 度和轶闻的著作。全书共分28条目 条目。 度和轶闻的著作。全书共分28条目。是研究唐教坊 最便利的史料。 最便利的史料。 3、《羯鼓录》 羯鼓录》 唐代南卓著,成书于大中二年(848)。这是一 )。这是一 唐代南卓著,成书于大中二年(848)。 部关于羯鼓的专门性著作,记载了羯鼓的由来、 部关于羯鼓的专门性著作,记载了羯鼓的由来、羯 鼓名手以及有关轶事。末尾有128首羯鼓曲名 首羯鼓曲名, 鼓名手以及有关轶事。末尾有128首羯鼓曲名,对于 认识羯鼓在唐朝器乐中的地位很有参考价值。 认识羯鼓在唐朝器乐中的地位很有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介绍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介绍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介绍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介绍导语: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古人对音乐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现代社会。

今有“四大天王”、“音乐教父”等称号,其实纵观古代音乐界,才华横溢的音乐大家也非常之多,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介绍,欢迎大家参考!1、伯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建立在音乐之上,“知音”佳话更是为世人流传。

《荀子·劝学》篇中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说,可见他的琴艺之高超。

代表作品:《水仙操》、《高山流水》2、师旷春秋时著名的乐师,师旷是盲人,常自称“暝臣”、“盲臣”。

《淮南子》云:“师旷譬而为太宰”,他“大治晋国”,晋“始无乱政”。

师旷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造诣,为世人所共仰。

《庄子齐物论》说师旷“甚知音律”,《洪洞县志》云:“师旷之聪,天下之至聪也。

”代表作品:《阳春白雪》、《玄默》3、李延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一首《佳人曲》,李延年助自己的妹妹,也就是后来的李夫人得到当时汉武帝的喜爱。

因其擅长音律,被封为“协律都尉”,负责管理皇宫的乐器,极得武帝幸爱。

李延年对后世音律作词起着深刻的影响。

礼教不分家,他的音乐著述无一不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在文化上,他的代表作《佳人曲》对五言诗起着一个开端的作用。

代表作品:《佳人曲》4、嵇康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主张“审贵贱而通物情”。

嵇康亦善文,工于诗,风格清峻。

他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

有《嵇康集》传世。

他的作品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

代表作品:《琴赋》、《声无哀乐论》5、苏祗婆周武帝时西域龟兹人(今新疆),北周至隋代著名的音乐家,琵琶演奏家,善弹胡琵琶,家传龟兹乐调“五旦七声”宫调体系,苏氏乐调体系奠定了唐代著名的燕乐二十八调的理论基础,是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汉民族乐律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隋唐五代音乐(公元581~960年)

隋唐五代音乐(公元581~960年)

法 曲
• 唐代大型丝竹乐的演奏形式,因用于佛教
法会得名。可能是一种纯器乐演奏形式。 同一作品,如《霓裳羽衣曲》有“大曲” 和“法曲”不同形式之区分。 “玄宗既知 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 教于梨园。”(《新唐书· 礼乐志》)“法 曲”是我国器乐合奏艺术高度发展的时代 产物。
《阳关三叠》
• 减字谱:唐代曹柔在“文字谱”的基础上
革新创造的一种古琴记谱法。即用减笔字 划拼成某种符号作为左、右两手在古琴音 位上以及弹奏手法的标记,又称“音位谱” 或“手法谱”。 • 管色谱:属于唐代燕乐半字谱体系,是一 种用于笛子、筚篥、笙等吹管乐器的记谱 法。但是唐代的“管色谱”国内未见曲谱 实例。一般认为,它是宋代俗字谱的前身。
后、太子、亲王出行时的仪仗队。鼓吹署 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和一部分宫廷礼 仪活动。
音乐机构
• 教坊和梨园是由宫廷管辖的音乐机构。 • 教坊是宫中训练、培养乐工的场所。 • 梨园是专习法曲、专搞器乐的组织。梨园
集中了全国一流的器乐人才,又称“皇帝 梨园弟子”。
燕乐大曲
• 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的含有
宫廷音乐
• 隋朝用国名和地名作为宫廷燕乐乐部的名
称。 • 隋“七部乐”:国伎(即西凉伎)、清商 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 文康伎(即礼毕) • 隋“九部乐”:增加康国伎、疏勒伎
• 唐初沿袭隋代旧制 • 唐“九部乐”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废除
礼毕,将“讌乐”列为诸部之首。 • 唐“十部乐”:贞观十六年,增加“高昌 伎”。 • 隋唐“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 保留了各个地区、民族和国家的传统歌舞 特色。
《淮南子》载:“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六 十音。”《礼运》亦载:“五声六律十二管,还 相为宫也。”这是我国古代关于五音十二律“旋 相为宫”可得六十调的最初记载。 五旦七调:龟兹音乐家苏祗婆传入的龟兹宫调理 论。一般解释,“五旦七声”即在五种不同调高 (旦)上,各按七声音阶构成七种调式。每旦七 调,“五旦”共得三十五调(调式)。

中国古代乐人名典综合篇(十八)

中国古代乐人名典综合篇(十八)

中国古代乐人名典综合篇(十八)本篇将继续介绍古代中国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为大家介绍他们的生平、作品和对音乐的贡献。

一、张衡(78年-139年)张衡是东汉时期的音乐家、天文学家和科学家。

他创造了“九成宫调”音乐体系,并设计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他还研究了天文学,提出了“圆天说”和“地心说”,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声誉。

二、曹操(155年-220年)曹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

他精通于琵琶、笛子、琴等多种乐器,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以《短歌行》最为著名。

他的音乐造诣和文学才能一样出众,被称为“诗仙、曲翁”。

三、刘德绍(1629年-1697年)刘德绍是清朝的一位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

他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以《梅花三弄》最为著名,在中国打击乐器音乐中有重要地位。

他还著有《琴学入门》、《琴书正谱》等书籍,对琴学理论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

许嵩是中国一位当代音乐作家、唱作人、制作人和流行歌手。

他的音乐作品涉及流行、摇滚、民谣等多种风格,融合东西方文化元素,接地气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被广大年轻人所喜爱。

五、唐朝乐府诗人和音乐家唐朝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高峰时期之一,大量音乐作品留传至今,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乐府诗”。

乐府诗指的是唐朝时期的一类奇曲,是一种诗歌形式,其诗意与曲意相统一。

唐代音乐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张籍等人均是著名的乐府诗人和音乐家,他们为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注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创作力量。

六、中国音乐大师冼星海冼星海是中国音乐大师之一,他被誉为“琵琶皇帝”、“乐界巨星”。

其音乐造诣和艺术成就极为卓著,音乐演奏技艺精湛,曾代表中国进行过多次国际文化交流和演出,有着极高的国际声誉。

冼星海对中华乐器音乐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极大贡献,他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中国音乐史册上。

以上便是中国古代乐人名典中的一些音乐家和作曲家,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通过自己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创作出了众多珍贵的音乐作品,在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历史音乐奇才万宝常

历史音乐奇才万宝常

历史音乐奇才万宝常历史音乐奇才万宝常约生于公元五五五年,卒于五九三年前后的我国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因父获罪被贬为乐户(即音乐奴隶),一生不幸,最后竟至贫病交迫,孤身一人而饿死。

死时年纪大约只有三十八、九岁。

万宝常从小即具音乐秉赋,耳朵聪锐,乐感灵敏,从师于当时著名的大师祖挺门下,深得祖挺的喜爱,学会了多种乐器的演奏技术。

以后又多年从事音乐的实践,积累了许多音乐理论知识,特别是关于声律方面的知识。

五八九至五九O年,具有真才实学的万宝常,曾以乐工身份,参加了隋王朝的国家乐改会议,提出“水尺律”的理论作为制定新律的依据。

他的“八音旋相为宫”之法,“改弦移柱”之变的极富首创精神的声律理论,甚为精辟,却被朝廷权贵们排斥打击。

人微言轻的万宝常斗不过那班达官贵人,以至气愤得抑郁成疾,数年后即俄死。

他生前的音乐著述,不幸被烧,虽抢出了几卷,后来也失传了。

最为不平的是,以后的官方文献中,竟把万宝常创“八十四调”理论的史实,无端地安在一些名家巨儒的头上,张冠李戴,是非颠倒,致使万宝常的历史功绩湮没不彰,后世知道他的人也就很少了。

我国当代文艺大师郭沫若,在精确考证的基础上而写成的《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一文中..万宝常(约556年—约595年),江南人,隋代音乐家。

生于南北朝时期的梁国,陈灭梁后,他跟着父亲万大通随梁大将王琳投奔北齐。

-----天嘉五年(564年)王琳抗陈战死,其父意欲返回南朝而被北齐诛杀。

按北齐法规,当时还不满IO岁的万宝常亦因株连获罪,配充乐户,成为卑贱的乐工。

后来他被北齐音乐大家祖珽收为弟子。

隋炀帝十分奢侈,喜欢听“哀管新声,淫弦巧奏”,他把原北周、北齐、南朝梁、陈的乐工艺人全纳入宫中,万宝常当然也在其中。

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年(公元581年),郑泽等人重定乐律,制黄钟调。

演奏后,文帝问万宝常意见,万答曰:“此乃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接着,万宝常竭力说明此乐声之哀怨放纵,实非雅正音乐的道理。

隋文帝终于同意他的意见,命其调整乐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乐器演奏家
琵琶 (2)裴神符:琵琶最早被称之为“批把”,源于西域。它从西域传 人中原两千多年来,一直是我国民族乐队中的主奏乐器。它丰富的 表现力,常常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在演奏技巧上的卓绝完美却有 西域疏勒(今新疆喀什)音乐家裴神符(又名裴洛儿)的功劳。唐贞观年 间,有—次太宗令众琵琶乐师在宫中献技。乐师们都是横抱琵琶, 用木制或铁制的拨子弹奏,与演奏古瑟的方法相似。而且奏的大多 是恬淡婉转、柔弱无力的宫廷雅乐。轮到年轻乐师裴神符演奏时, 他用与众不同的技法表演了自己创作的乐曲《火风》 一曲奏罢,众乐师大惊,并为之倾倒,唐太宗也连声叫绝,封裴神 符为“太常乐工”。《火风》也被誉为一绝,在唐代曾长期流行。 直到两百年后,诗人元稹还高度赞扬裴神符:“《火风》声沉多咽 绝”。裴神符在音乐上的贡献,特别是在琵琶演奏上的革新和突破, 载入了中国音乐史册,成为传统的演奏方式。
师,始知实为庄严寺僧段善本之化妆。又继述段本收康昆仑为徒的
条件。 (5张隐耸:阮咸,大中(公元847-860年)初,有待诏张隐耸者, 其妙绝伦,蜀郡亦多能者。---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
地字号阮,亡宋之故物,天地玄黄,此四阮为绝宝也。泰和间秘于
禁中,待诏孙安仁之姊以琴阮得入侍,上以此阮赐之。安仁屡求之, 其姊以阮见寄。旧制,宫掖中侍人不许与亲戚通耗。安仁冒法得之, 其好事有如此者。---元 耶律楚材 《湛然居士文集卷十*谢西方器之
11
音乐理论家

万宝常是隋朝的著名乐工,其父万大通原在南朝梁国谋职,梁亡时
随名将王琳北上投奔齐国,后被诛杀。万宝常由是“被配为乐户”。 万宝常自幼“妙达音律,遍工八音”,他作曲时“应手成曲,无所 碍滞,见者莫不惊叹。”在乐器改革方面,“损益乐器,不可胜 记。” 是一位音乐全才。他在音乐上最突出的成就是提出了“八十 四调”的乐律理论,这一理论主张适应了汉族音乐与西域音乐交流 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古代音阶调式理论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总结。 万宝常一生道路极为坎坷,社会地位十分卑贱,在“开皇乐议”中 始终受到排挤与打击,家境又很贫困。“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 疾,遂窃其资物而逃。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而死。” 万宝常 大约死于开皇十一或十二年(约591年),时年40岁左右。
7
乐器演奏家
琵琶 (3)康昆仑:唐代琵琶家,宫廷乐师,西域康国(今新疆一带)人。 生卒年不详,仅知其人活动在唐德宗至宪宗(780~820)时期,善 弹琵琶。成名后,又曾向段善本学艺。 (4)段善本:中国唐代琵琶家。本为僧人。生卒年不详,只知活动 在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唐段安节《乐府录》有段善本与康 昆仑比赛演奏琵琶及康昆仑向段善学琵琶之轶事:长安大旱,两市 祈雨赛乐,街东有康昆奏琵琶曲新翻羽调《绿腰》。街西出一女郎, 以此曲在枫香调中弹,“及下拨,声如雷)白明达:白明达,中国隋唐间宫廷音乐家,龟兹人。隋炀帝 (605~618)时为乐正,颇得宠幸。隋亡入唐,高宗(650~683)时犹 在宫廷供奉。白明达善作曲,《隋书·音乐志》载:“炀帝不解音律,略不 关怀。后大制艳篇,辞极淫绮。令乐正白明达造新声,创《万岁乐》、 《藏钩乐》、《七夕相逢乐》、《投壶乐》、《舞席同心髻》、 《玉女行觞》、《神仙留客》、《掷砖续命》、《斗鸡子》斗百草、 《泛龙舟》、《还旧宫》、《长乐花》及《十二时》等曲,掩抑摧 藏,哀音断绝。”炀帝赏识他的这些乐曲,曾表示要按曹妙达在北 齐封王开府之例,予以厚禄。明达所创乐曲,至唐代尚有流传,如 《泛龙舟》、《七夕相逢乐》;五代时的敦煌曲子词还有词调《斗 百草》。白明达作品中影响最大者是《春莺啭》,唐崔令钦《教坊 记》云:“唐高宗晓音律,因风叶鸟声,晨坐闻之,命乐工白明达 写之,遂有此曲。凡箜篌,大弦未尝鼓,唯作此曲,入鸟声即弹之。 筝则移两柱向上,鸟声毕,入急,复移如旧也。”此曲曾传入日本, 今日本雅乐有《春莺啭》。
9
拍板: 演奏家:黄幡绰 古琴: 演奏家:贞元中的雷生,孙 息 太和中的贺若夷,甘党等
三、歌舞艺人
代表人物:安吒奴,公孙大娘,王 屋山,沈河翘,庞三娘,严大娘, 魏二等。 代表作:公孙大娘的《剑器》,沈 河翘的《河满子》,王屋山的《绿 腰》,
隋唐五代时期的歌舞多以集体歌舞为主, 在《乐府杂论》中没有记载,在绘画中或 《教坊记· 补录》偶有提及。

张红红
唐朝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发 现了一则有趣的古人记谱的方法: 摆豆记谱法。唐大历初年有一个 颖悟绝伦歌伎,叫张红红。她经 常巡回各地演唱,展示他的歌喉。 张红红随她的父亲到长安韦青所 居住的附近演唱。其实,张红红 也是唐代身怀绝技的音乐家,也 是一个个作曲家,她创造的“摆 豆记谱法”是对中国古代音乐发 展的一大贡献。
隋唐时期的音乐家不但数量众多,而且技艺高超,富有文化修养,构成了我国历史上出 类拔萃的音乐家群体,名垂青史的著名音乐家不下百人之数。
2
• 歌唱家
• 乐器演奏家
歌舞艺人 • 音乐理论家
• •
音乐思想家
许和子
许和子,又名许合子,原是吉州永新县(今江西吉安永 新县)的民间歌手,其家世代都是乐工。开元末年被选 入宫廷,入教坊宜春院为内人,后改名“永新”。 她不 仅年轻貌美,而且声音甜润,善于表达歌曲的思想和意 境,还能变古调为新声,可以和历史上的著名歌手韩娥、 李延年齐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女歌唱家。 天宝十四年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许和子逃出长安,颠沛流离。后 流落风尘,郁郁老死。史书上说她“美而慧,善辞歌, 变新声”,当时人认为“韩娥、李延年殁后千余载旷无 其人,至永新始继”,她的声音具有极强的穿透力, “喉啭一声,响传九陌”。唐玄宗曾叫李谟吹笛,为永 新伴奏,结果是歌唱完笛亦裂;这还不算,就连乐队也 压不过她的声音。 许和子的音色极富感染力,一次玄宗在勤政楼宴待百官, 观者数千,喧哗聚音,无法听百戏之音,玄宗恼怒欲罢 宴,还是高力士献策让永新高歌一曲,全场立即寂然。
赠阮杖并序》
8
乐器演奏家
筝方面的主要演奏家有:
· 元和至太和中的李青青,龙佐 · 大中以来的常述本,史从,李从周
筚篥方面的主要演奏家有: 李龟年,张野狐,尉迟青,王麻奴,黄日 迁,刘楚才,尚陆之,史敬约等。 羯鼓方面的主要演奏家有:汝南王李琎, 宋王府瑾,李花奴,李龟年,王文举。 方响方面的主要演奏家有:郭道源,吴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