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说教材(2)
新人教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优质课教案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七年级(上)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咏雪》难点名称通过《咏雪》,学习评析咏雪佳句。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学习评析咏雪佳句,要建立在理解并掌握文言文大意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将佳句加工为意象展开存在一定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分析文言文内容,体味和推敲佳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此学段的学生来说不能有效把握;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领悟作品内涵处在初步阶段。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视频,直观感受雪景,理解咏雪佳句。
2.在听说读写中,循序渐进,掌握修辞手法,积累有关雪的优美语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回顾《咏雪》,熟读成诵2.观看视频,用《咏雪》原文中的话表达你的感受?知识讲解(难点突破)3.理解佳句(1)对比“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①翻译句子②品析:这两句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同学们讨论以下问题:将雪比作了什么;(盐柳絮)为何这样比作。
(颜色神态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小组合作)(2)你认为谢太傅更认同兄子还是兄女的观点,何以见得?①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补充点名兄女身份,暗示谢太傅对她才气的赞赏)②因为雪与柳絮,形状和颜色相近,又都很轻柔,都会在空中飘飞,比喻得形神兼备。
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4.巩固提升①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说-生自行交流②练笔: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描写雪听-背景音乐(雪落下的声音)写-契合主题、字数不限5.拓展延伸①交流:你知道哪些描写雪的佳句吗?(指名回答)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在古诗词中,描写雪诗句也有很多。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
《天净沙·秋思》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一首曲。
此曲中诗人通过描写10种具有哀愁色彩的景物,表达出诗人厌倦羁旅漂泊,极度思念家乡的情怀。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由景物分析展开画面教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此曲深含的主题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2、难点:掌握本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此曲画面意境。
四、说学情。
初一的学生刚由小学步入中学,他们的心智正在逐渐成熟。
但是初一的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普遍较差特别是对于具有极高意境的古诗词的欣赏上,大多的学生都不能深入的去体味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的意境美,以及古诗词中隐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于这一学情,对于具有极高意境的古诗词教学中主要采用渗透式教学法,即积极营造意境氛围,在意境氛围的影响下感受诗词意境美以及深刻领悟作者诗词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中的小令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教学这首散曲必须先调动学生学习曲的主动性。
使学生既能扎扎实实地掌握基本功,以能提高学生的情趣,使学生感受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染。
所以,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渗透式教学法。
即在朗读、描绘中渗透音乐美,在意境中渗透画面美,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画面意境,激发深长的创造性思维,使在审美享受中,潜移默化,启迪艺术灵感。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
七、课时:8分钟。
八、说教学过程。
(一)引用。
1、王夫之《姜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2、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
却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讲解,古人写诗词,其中所写之景必定包含了作者心中之情,引出《天净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第1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的真实写照。
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单元要求与课文特点,我给本课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记鲁迅先生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学习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教学难点:对主题的理解,对学习和生活的正确认识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写景往往比较概括,不够具体,条理不够清楚,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
针对这一实际,本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观察、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三、说教学法(一)说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诵读法和设疑讨论法来巩固加强学生的诵读水平,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积极讨论。
(二)说学法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步骤的学法指导:1.课前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参考书,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的背景资料。
2.通过听读,朗读,整体把握课文。
3.深入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4.小结交流,拓展延伸。
四、说教学过程由于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为丰富,我将用两个课时讲授,下面我来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小心翼翼、不求甚解、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等词语,理清文章思路。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阅读中让学生体会一些句子和词语的意思,体会并理解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作为残疾人的特殊心理,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那份特殊情感。
学习者分析:我所任教的七(14)班是一个充满活力,思想比较成熟的学生,学生对生活体悟相对较成熟。
本课在学习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并在学习中学习这种态度。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千手观音》后同学讨论:你对表演千手观音的邰丽华了解多少?海伦凯勒和邰丽华有什么相似之处?二、走近作者1、学生介绍海伦凯勒2、老师总结: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她一岁半时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之友丧失了说话能力。
然而就在那个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秀的成绩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海伦凯勒是个奇迹”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今天,我们学习海伦凯勒口述的一篇文章《再塑生命的人》一起来解决这个谜。
三、朗读,整体感知课文1.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词语:(投影)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课文1-5段在安妮、沙莉文老师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铺垫的内容:总写“我”的感受、家人活动、“我”的等待和渴望,引出莎莉文女士。
好处:烘托老师对“我”的重要性,留给读者期待。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看看文章里主要写了关于沙莉文老师的什么事?认识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作:学会记事》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作:学会记事》说课稿一、说教材“学会记事”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中)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主题,七年级语文主要学习写作记叙文,而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
本课要求写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深切的事,抒发真情实感。
学习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
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二、说教学目标1.理解经典课文中叙事部分,学习写作中记叙的技巧,能清楚记事,并在记事中传达感情。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清楚记事的要领,并体会丰富情感的句子在记事中的重要作用。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从而学会描述生活,享受品味生活。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写作中记事的技巧,能清楚记事,并在记事中传达情感。
2.难点:领悟清楚记事的要领,并体会丰富情感的句子在记事中的重要作用。
四、说学情对于刚刚小升初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对写作本身就有畏难情绪,而记叙文写事类文章看似是学生觉得最好写的一类文章,但也是比较难写的一类文章。
避免流水账",将事写清楚,把事情写得波澜壮阔",把事情写得更吸引人有一定难度。
五、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谈话法和点拨法。
先通过谈话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学生在交流、表达、创作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诱导,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探究法和归纳法,通过已学课文的呈现、探究,从而感悟出生活中处处是写作的素材,是创作的源泉。
并通过环节的步步深入,归纳出从生活中发掘素材的一些方向。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学会记事》,得出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优质教案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七年级(上)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难点名称通过《咏雪》,学习评析咏雪佳句。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与以往学习的比喻有所不同,不再局限于找本体和喻体,更讲求形似,赏析难度增大。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小学时学生学习比喻更注重形似,而这节课重点在讲解比喻的神似,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通过比较来赏析比喻句,理解比喻句的本质。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诗句导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知识讲解(难点突破)品析《咏雪》中的两个比喻句(1)撒盐空中差可拟赏析:雪的颜色跟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状物必先求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谢朗就近取譬,用撒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不多可以形容了。
(2)未若柳絮因风起赏析:谢朗虽然有才华,但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
她觉得,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
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她作了大胆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风起。
”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
晋伍辑之《柳花赋》曾形容:"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
”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
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与前文的“俄而雪骤”遥相呼应,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
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正如雪莱在诗中写到的“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秀说课稿三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秀说课稿三篇篇一:第1课《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春》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
本单元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
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无一不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
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
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二、学情分析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
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3、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五、教学理念1、强调学生的自我阅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
”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2、联系现实生活。
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来阅读本文,并思考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体现新课程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3、重视互动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秋天的怀念》主要是写自从作者的腿瘫痪以后,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却默默地忍受,不但不责骂他,反而以一颗慈善、宽容的心来关爱他、照顾他。
每当作者摔东西时,母亲没有办法,只好自己躲在角落哭,因为母亲恨铁不成钢又不忍心伤害他的自尊心。
后来,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他去看花,结果花没看,母亲就永远地离开他了。
可是母亲临走前,还记挂着作者。
课文表达了对母亲的爱与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全方位挥撒得淋漓尽致,表现了母爱的无私,理解与伟大。
二、说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教学难点: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情。
四、说学情初一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本课的出现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熏陶与感染,感悟人间真情,及时的给学生作一次爱的洗礼。
同时初一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不难。
五、说教法学法据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认为这种情感浓重的作品应该重在阅读与感悟。
《新课程标准》对作品阅读的要求是“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将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咀嚼语言,感悟感情。
在整体阅读中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
同时也灵活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曲《秋日私语》、《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激情导入关于母爱,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残疾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
板块二、整体感知1、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
你们需要音乐吗?2、播放音乐,供学生自己选择。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说课标说教材
第一部分:说课标
课程资源开发
第二部分:说教材
编排体例及目的
第二部分:说教材
内容结构及分析
第二部分:说教材
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
说课标
说教材
说 课
编排体例 及目的
内容结构及 逻辑关系
说 教 材
综合性 学习
名著 导读
课外古诗 词诵读
阅读
写作
概括单元主题,明确 单元学习目标,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并引导着教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 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三 个方面设计。三 者相互渗透,融 为一体。目标的 设计着眼于语文 素养的整体提高。
第一部分:说课标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朗读, 把握全文的感情 基调,注意语气 节奏的变化。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感受和理解各篇课文 所表现的亲情,唤醒 和丰富自己的亲情体 验,同时深化理解, 尝试读出亲情之外的 情感内涵。
第一部分:说课标
单元教学评价
15课时
第三单元 学习生活
13课时
第四单元 人生之舟
10课时
第二单元 亲情之爱
16课时
第五单元 动物与人
18课时
第一单元 四时之景
14课时
第六单元 想象之翼
单元课时分配
教学 设计
阅读:教读课文 3课时/课 自读课文 2课时/课 写作:1-2课时 名著:1课时 综合性学习:2课时
体
自读 教读
阅读 写作
综合性 学习
七年级,为了与小学语文 每两个单元设置一个专题, 单 例 指导学生综合处理各类文本, 较好地衔接,口语实践主 单元提示 元 从中获取并筛选关键信息,综 及编 要融合在综合性学习中, 合运用语文能力分析问题、解 目排 决问题。 培养一般的口语交际能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该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四季”,让学生领略到四季自然景物的美。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散文,本文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
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但是对于散文这种文体的学习有一定程度的困难,对课文语言美、艺术手法美的感知还不够,对于散文的中心思想难于把握。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领会作者对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表达对济南的热爱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学生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领会作者对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情感,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五、说教法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在教授本课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激发主动获取知识。
六、说学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采用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反馈练习法。
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进行拓展巩固。
七、说教学过程1导入先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一提到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
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说课稿第1篇】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第17号选手。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第30课《女娲和人》。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1说教材 2说学情 3说教法4说学法5说教学过程6说板书。
一、说教材本单元的主题是“浓郁的传统文化”,民间神话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女娲和人》是中国有名的神话故事,课文共三个自然段,内容精炼,结构紧凑,语言简单生动,易于理解。
本文重点讲述了女娲造人的原因和过程。
二、说学情二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富于想象的特点并且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和朗读能力。
孩子们喜欢读神话故事,有着强烈的阅读欲望,所以本课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读本课的15个生字和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多音字“和”3、学习课文知道女娲造人原因和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多种形式认读掌握本课生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文,感受神话传说中所营造出的美好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本课十五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和。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神话故事的兴趣,感受神话故事所营造的美好情境。
三、说教法古希腊学者普洛塔格曾经说过“头脑不应该是被填满的容器,而应该是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通过多种有效方法,让学生不仅于而在于懂。
具体方法如下(1)情景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点拨法—拓展学生思路(3)提问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四、说学法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学法具体如下。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说课稿第【1】篇〗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等方面说一下我的讲课思路。
一、说教材《散步》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
《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是一篇从平凡小事中写亲情的典范作品,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说学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我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三、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说重难点根据《语文课和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朗读品味积累语言。
本课是一篇精美散文,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揣摩、积累语言,以增强语感,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把这个定为难点。
五、说教法运用情景导入、朗读品析、研讨点拨、多媒体课件辅助等多种教法相结合。
首先以情景、导入法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浓浓的亲情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2《济南的冬天》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
七年级语文上册-2《济南的冬天》说课稿(部编版)第一课时一、说教材本文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文章从济南冬天的天气谈起,再聊聊济南冬天的山和水,勾勒了冬天的济南山、水、城、人和谐相依的水墨画,在作者老舍平实、清新的笔触下,一个温暖、富有生机的济南之冬鲜活而又灵动。
本单元的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四季美景,共有三篇写景散文和四首写景诗歌,要求学生领略景物之美,感受声韵之美,揣摩品读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而本文作为第二篇写景散文,有别于第一篇散文《春》,本篇文章运用了话家常式的口语化语言,亲切、质朴而自然;清新、诗意而生动的景物描写,营造了丰富而独特的意境美;温情脉脉的细腻情感,朴实动人;多样灵活的修辞艺术,妙绝灵动。
有利于学生揣摩语言特色,提高审美能力,感受散文的个性化特点。
本文的难点是感受文中丰富的意境美,重点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对济南的深厚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1.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5自然段。
2.能分析、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并阐释运用的艺术手法。
3.能够说出本文的写作特点,了解散文的文学样式特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准确的描写的方法。
四、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探究意识强,认知、情感、潜能方面已具备学习写景散文的基础。
认知方面,学生思维水平抽象化,概括力、感受力、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得到提升(但水平不高),对语言的敏感度在持续发展,同时,关于冬季的生活体验也能够促使他们对文本内容产生兴趣和共鸣,已有的课外积累和学习经验,尤其在刚学完《春》,使学生对散文文体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情感方面,学生社会性情感开始丰富,不拘泥于对周围事物的关心,会关心社会生活的种种现象,而学生一般对自己的故乡都有着独特的记忆与情感,学习老舍笔下的“第二故乡”能够产生一定的移情和共鸣。
七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一、说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是我国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的第一本语文教材,以《中华文化探索》为主题,共有十单元,包括了古代文学、文言文阅读、诗歌赏析、古诗文、现代文阅读、作文写作等内容。
本册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修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册教材特点突出,课文选材广泛,取材有深度、广度,内涵丰富。
二、说明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古代文学,了解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和历史背景。
(2)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修养。
(3)学习古代诗词和文言文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学习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写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分析教材本册主要内容分为十个单元,内容包括了古代文学知识、文言文阅读、诗词赏析、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写作。
每个单元都有一篇中篇小说或散文,这些单元的内容紧密联系,有机组织,层次分明。
四、说教学方法本册以教师为主导,突出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等方法。
其中,引导性讲解法、启发式讲解法和分组合作探究法是本册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能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五、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2.难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以及现代文的阅读与写作。
六、设计教学过程一. 教学步骤设计步骤一:导入教师通过谈论古代中国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步骤二:讲授教师向学生介绍古代文学的概念,包括文学的定义、作品的特点等。
然后,通过讲解古代文学和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背景等,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和作品的重要性。
步骤三:阅读理解教师以文言文为主要阅读材料,通过阅读材料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阅读方法和理解技巧。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说课稿第1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的《春》,接下来,我会按照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环节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春》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反映自然世界为主题,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扫除阅读障碍,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但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还是有待于引导的。
学生的认知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将我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酝酿、婉转、黄晕”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其优美的语言,揣摩精彩句段;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行文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妙词佳句,有感情的朗读品味文章绘物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体会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把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评一致性三说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学会记事,感悟亲情》——统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整体规划(一)单元目标【目标确立依据——课标分析】【目标确立依据——教材分析】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选编了一组表现亲情之爱和家庭生活的多体裁文章,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方式,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单元要求在第一单元朗读训练的基础上,继续强化朗读训练,把握全文的情感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并在感知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不同文章的抒情特点。
其中,《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情感复杂的回忆性散文,既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和对母爱的赞美,也表达了自己的悔恨与愧疚,还蕴含了作者对母爱和生命沉淀之后的思考与感悟。
《散步》是一篇精美散文,亲切朴素却又精心营构的语言、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小见大的手法,使得散步这样一件生活小事蕴含了丰富多元的主题,从中“可以读出‘亲情—关爱’‘谦让—和谐’‘孝道—伦理’‘中年—责任’‘生命—感慨’‘选择—担当’等”多元主题。
《散文诗两首》都采用了诗歌常用的象征手法表现母爱,《金色花》模仿儿童的口吻和心理,通过虚拟之境,以儿童的奇思妙想和纯真的口吻表现孩童与母亲之间的亲昵,以及孩子对母亲的热爱,《荷叶·母亲》则以眼前之景、现实之事,直接表现少女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
本单元还选编了两篇短小的文言文《<世说新语>二则》,这是初中阶段首次出现文言文,两篇文章篇幅短小,题材均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古代少年的聪慧故事,从中也能窥见魏晋世族家庭的高雅情趣和文化修养,初步领略“魏晋风度”。
此外,本单元还设置了写作任务《学会记事》,要求能够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事情,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把事情写清楚,同时,还要注意锤炼语言,抓住一些感人的细节,贴切地表达情感。
【目标确立依据——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散文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朗读水平,整体感知文本、圈点勾画重点语句进行赏析、理解体悟性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2019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说课标说教材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主要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编排体例及目的1.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整体编排体例阅读和写作构成教材的主体,不同单元穿插安排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
共六个单元,每单元的板块相似。
2.单元编排体例和目的(1)每单元首页都有单元提示,以优美的语言概括单元主题,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着教师单元备课方向。
与“人教版”相比,在表述知识和能力的时候,部编本更精准,更纯粹。
(2)阅读部分,每单元四课,采用现代文和文言文混合编排形式,一般每单元安排一课文言诗文。
增加古诗文的阅读量。
与“人教版”相比,课文总量减少,但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新教材阅读分为教读课和自读课。
(人教版为:“精读和略读”,“讲读和自读”),强调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由教师引导到由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阅读方案,形成阅读能力。
两种课型设置不同的助读系统,加大区分力度,显示教学差异。
下面先介绍教读课。
“预习”兼有助读和作业双重功能,目的在于引导、铺垫、提高阅读兴趣等。
“注释”对文章出处、作者情况、本课生字、生词等加以注解,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有助于积累。
课后是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两个层次练习,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了明确的方法引导,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增强了学习目的性。
“读读写写”以田字格的形式,著名硬笔书法家丁永康的手写体呈现。
既增加审美的元素,也可以让学生模仿借鉴。
自读课中“旁批”随文设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针对课文的关键之处以及写作技法做精要点评,或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启发学生思考。
“阅读提示”配合单元重点或选取文章的独到之处进行指导,指向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
(3)写作,每课的“写作实践”都设计有“提示”,旨在帮助学生审题,打开写作思路,并提出方法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说课标说教材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主要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编排体例及目的1.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整体编排体例阅读和写作构成教材的主体,不同单元穿插安排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
共六个单元,每单元的板块相似。
2.单元编排体例和目的(1)每单元首页都有单元提示,以优美的语言概括单元主题,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着教师单元备课方向。
与“人教版”相比,在表述知识和能力的时候,部编本更精准,更纯粹。
(2)阅读部分,每单元四课,采用现代文和文言文混合编排形式,一般每单元安排一课文言诗文。
增加古诗文的阅读量。
与“人教版”相比,课文总量减少,但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新教材阅读分为教读课和自读课。
(人教版为:“精读和略读”,“讲读和自读”),强调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由教师引导到由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阅读方案,形成阅读能力。
两种课型设置不同的助读系统,加大区分力度,显示教学差异。
下面先介绍教读课。
“预习”兼有助读和作业双重功能,目的在于引导、铺垫、提高阅读兴趣等。
“注释”对文章出处、作者情况、本课生字、生词等加以注解,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有助于积累。
课后是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两个层次练习,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了明确的方法引导,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增强了学习目的性。
“读读写写”以田字格的形式,著名硬笔书法家丁永康的手写体呈现。
既增加审美的元素,也可以让学生模仿借鉴。
自读课中“旁批”随文设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针对课文的关键之处以及写作技法做精要点评,或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启发学生思考。
“阅读提示”配合单元重点或选取文章的独到之处进行指导,指向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
(3)写作,每课的“写作实践”都设计有“提示”,旨在帮助学生审题,打开写作思路,并提出方法建议。
每个专题设计3个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可能。
(4)综合性学习,每两个单元设置一个专题,指导学生综合处理各类文本,从中获取并筛选关键信息,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年级,为了与小学语文较好地衔接,口语实践主要融合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一般的口语交际能力。
(5)名著导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意在解决如何读好一本书或某一类书的问题,更好地掌握读书的方法,并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6)课外古诗词诵读,由十首减至八首,且每三个单元跟随四首,培育对传统文化及汉语美感的体认,加强文化积累。
(二)说整册内容结构及逻辑关系说明各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和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一单元单元知识结构:四时美景,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力,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济南的冬天“温情“的特点,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冬景图。
第二单元单元知识结构:以亲情为主题,。
如:史铁生的叙事散文《秋天的怀念》运用精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回忆了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痛苦,精心呵护自己的故事,表现了母爱的无私。
一组写人记事的诗文。
以亲情为主题,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体会亲情的丰富多彩;重视亲情,珍惜亲情。
第三单元,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表现了不同时代的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以此来表现童真与童趣以及真挚的师生情谊。
如: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的散文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对比手法,回忆了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
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探求各种知识的心理。
第四单元,人生之舟,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思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
令我们感动的,是其中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
《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借助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记叙了一位牧羊人三十多年坚持植树的事迹,赞扬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五单元,动物与人,描绘了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有的表达了对动物的欣赏、对其命运的关注,有的表现了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
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增进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第六单元,想象之翼,主要以想象丰富的奇妙世界为主,体裁多样,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
它们都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虚构形象、故事情节及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能引动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
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前三个单元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容易感知,理解,更多的依靠形象思维。
后面的三个单元内容相对来说都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
由浅入深,由易及难。
和“人教版”比较:1.课文总量减少,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2.在选文篇目及单元主题编排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
二、说目标(一)课程目标要求,即学科核心素养要求:1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自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
2.遵循课标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
3.以学生为本,突出语文素养。
(二)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
(教学重点)2.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深入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3.揣摩课文语言,提高鉴赏能力,初步体会文学语言的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感受和理解各篇课文所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自己的亲情体验,同时深化理解,尝试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
(教学重点)2.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教学重点)3.了解不同文章抒情的不同特点,有的显豁直白,有的深沉含蓄。
(教学难点)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感受他人的学习智慧,获得人生启示。
(教学重点)2.学习默读,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一气呵成的贯通全文。
(教学难点)3.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第四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体味不同的人生,学会思考人生,珍视生命。
(教学重点)2.学习默读,学会圈点勾画。
(教学重点)3.学会在默读中厘清作者的思路。
(教学难点)第五单元教学目标:1.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学会和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2.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画出重要语句,学会做摘录。
(教学重点)3.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教学难点)第六单元教学目标:1.感受文学的奇思妙想,体验虚构与想象的力量,扩大自身的视野。
(教学重点)2.学习快速阅读,通过寻找关键词语等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教学重点)3.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三、说教学(一)教学设计1.单元的课时分配:阅读:教读课文 3课时/课,自读课文 2课时/课;写作:1-2课时;名著:1课时;综合性学习:2课时。
第一单元到第六单元分别拟用为:14、16、13、15、10、18课时。
2.整体教学思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遵循课标要求,坚持课改方向,以学生为本,七年级以培养学生一般的语言能力为主,阅读方法是朗读和默读,阅读策略是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把握文章大意、理清作者思路;概括文中心、发挥联想想象。
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写人记事的能力。
3.以第五单元为例说明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及达成策略。
《猫》:教法: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学法:朗读法、讨论法和勾画圈点读书法。
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章生中的细节描写。
2.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3.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目标1的达成策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根据下列问题(多媒体展示),在课文中勾画出相关句子。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2.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格各有什么特点?3.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4.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学生作答,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并完成课后练习一的表格。
这一环节,不仅训练学生快速默读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
目标2、3的达成策略:合作探究,感悟内容在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实现对课文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
出示问题:1.找出第一只猫与第二只猫给作者及作者家人带来乐趣的句子。
2.三只猫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三只猫遭遇不幸后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发展变化?3.说说为何“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4.作者借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学生代表发表各小组的看法。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适当地进行点拨,在合作交流中明确(多媒体展示)。
《动物笑谈》教学方法有:默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法、谈论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欣赏精彩语段,学习文中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会行文的活泼有不乏幽默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目标1的达成策略: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所罗门王的指环》二、初次默读,感知文意。
出示任务(PPT):一气呵成默读完全文,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
默读时记住文章的主要情节。
1.勾画出文中表明时间变化、地点转换的语句,厘清写作顺序。
学生自主默读课文,勾画语句。
3.反馈指导:(1)学生展示表明时间变化、地点转换的语句,根据自己勾画的句子,不看书回想课文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事件,并自己归纳文章写了哪几件可笑的小事。
目标2的达成策略:1.勾画出文中幽默风趣的句子,自己在句子旁边写一写这些句子妙在哪里?学生自主默读课文,勾画语句。
2.反馈指导:学生展示勾画的幽默风趣的句子,自主交流感受。
教师提示学生默读课文后面阅读提示,对文章中幽默效果加深体会。
目标3的达成策略:浏览课文:1.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相处的方式?示例一:亲近动物,才能取得动物的信任;2.为了探求真理,作者不惜放下人类“高贵的身段”与动物打成一片,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态度?作者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对此具有忘我的精神,献身精神,专注于科学研究。
《狼》教学方法有: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掌握重点实词。
2.领会和掌握本文通过细节描写突出屠夫和“狼”的形象的写法。
3.培养勇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和胆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