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黄冈理想学校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1章第3节表格的设计与制作教案粤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设计:第一章第三课WORD学习(三) 制作表格

WORD 学习(三)制作表格
教学目标:
1、学会创建表格。
2、学会绘制斜线表头,合并单元格及设置文字对齐方式。
教学重点:绘制表格及斜线表头,合并单元格及设置文字对齐方式。
教学难点:斜线表头
教学过程
一、自学指导,阅读P15-19页,思考以下问题:
1、如何绘制表格,有几种方法?
2、如何设置表格格式?
3、如何绘制斜线表头
4、如何修改表格?如合并(拆分)单元格及文字对齐方式。
二、课堂练习
作业设置要求:
1、插入11*6的表格。
2、输入数据。
3、为表格添加样式一斜线表头。
4、将第4、7、11行合并单元格。
并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为中间对齐。
三、师生议评。
教师巡视,对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指导总结。
特别强调如何绘制斜线表头,合并或拆分单元格。
四、学生展示。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五、教师点评,课堂教学反思。
指出学生中常见的错误,及其纠正方法。
六、教学反思:。
全国粤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六课《表格的使用及设计》教学设计

-自动排序:了解如何根据数据类型进行自动排序。
-自定义排序:掌握如何根据自定义条件进行排序。
-数据筛选:学会使用筛选功能对数据进行筛选,以便快速查找和分析特定数据。
4.表格数据的汇总与计算:
-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函数:掌握如何使用这些函数对表格数据进行汇总和计算。
其次,在教授表格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时,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于如何快速填充数据和进行数据编辑感到有些困难。他们对于复制、剪切、粘贴等基本编辑操作不够熟练,导致他们在处理数据时效率不高。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设置更多的实践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掌握数据输入与编辑的技巧。
另外,在教授表格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时,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于如何根据特定条件进行排序和筛选感到有些困惑。他们对于排序和筛选的选项不够熟悉,导致他们在处理数据时无法快速找到合适的方法。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通过更多的实例演示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排序与筛选的技巧。
5.调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宽,设置边框、底纹、字体等格式,使表格更加美观。
6.插入一张图片作为表格背景,插入一个图表(如柱状图或折线图)展示学生年龄分布情况。
7.打印并导出表格,将其保存为PDF格式。
作业反馈:
1.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创建表格并输入数据,是否有遗漏或错误。
2.评估学生是否能够熟练使用数据填充功能,是否能够快速填充表格。
(2)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1)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表格的使用及设计知识点和技能。
(2)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3)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广东省东莞市黄冈理想学校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2章 第1节 初识电子表格教案 粤教版

第一节初识电子表格
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电子表格工作界面中的主要部位名称及其作用;
2.能正确理解工作薄、工作表、行号、列标、单元格、单元格区域等基本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电子表格的应用范例,感受电子表格的功能特点;
2.能从excel与word界面的比较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3.能借助软件帮助菜单认识、了解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新软件有自主观察思考的习惯。
2.能把已学的软件知识与技能迁移到新软件的学习中,提高适应新软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电子表格的功能和典型应用;
2.excel的工作界面和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
1.电子表格与文字处理软件中表格的异同;
2.工作薄与工作表、单元格与活动单元格、单元格名称等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
一、认识电子表格
1.Excel的自我介绍Excel的特长:进行数据处理,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统计,排序等。
2.启动Excel的方法
a.单击“开始”按钮
b.将鼠标指向“程序”
c.单击二级菜单中的“Microsoft Excel”。
3.电子表格的组成见课本下图:工作薄工作表单元格活动单元格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条状态栏工作区行列标签编辑栏工作表标签工作表控制钮。
二、练习:
1.开机
2.启动Excel,可直接在桌面上找到打开它的快捷方式,双击之后可启动电子表格。
3.熟悉Excel窗口的组成启发学生:怎样能使任一个单元格成为活动单元格?。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制作图表教案

2、利用工具栏上的“图表向导”操作。
问题:
1、制作图表时的操作步骤分为几步?分别是什么?
2、如果做出的图表出了问题,应如何进行修改?
学生完成探索,基本可以弄清第一个问题,但制作出的图表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没有标题、X轴、Y轴上没有名称等;各系列上没有对应的数值显示,网格线没有去掉(由于没有设置标题、坐标轴、网格线、图例、数据标志、数据表等图表选项);
课题名称
制作图表
主备人
周次
备课时间
组长签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电子表格的图表功能,直观地呈现数据。
2、了解各种图表的作用和适用特点。
3、能够根据问题需要,选用合适的图表开展分析和研究。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从图形化表达数据的优势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利用电子表格制作图表的方法。通过对各种图表特点与作用的分析比较,增强学生使用图表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②在图表区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命令进行修改。
四、巩固提高
完成饼图、折线图的制作
五、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点,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说明:教学过程包括预习内容与指导、展示交流、点拨升华、作业反馈等内容。
板书设计
2、有的同学做出的图表是空的(由于步骤二没有正确选择数据区域);
3、做出的图表颜色单一,不美观(由于图表区没有设置填充图案)。
教师带领学生比较图表,找出差别并解决问题。
总结:
1、图表的制作有四个步骤,分别为“选择图表类型→选图表源→数据图表选项→图表位置”。
2、修改图表的方法为:
①使用“图表”菜单进行修改。
学生在掌握柱形图的特点、作用及其制作过程的基础上,进而通过问题引出折线图和饼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折线图和饼图的制作过程,以及从折线图和饼图中能够反映出怎样的问题和结论。通过对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特点及作用的总结比较,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问题适合于用柱形图表现,什么样的问题适合于用折线图表现,什么的问题适合于用饼图表现,使学生形成根据问题需要选择合适图表开展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2019年整理】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数据的图表化》

《数据的图表化》教学案例【教材分析】《数据的图表化》是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数据处理》中的重要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围绕EXCEL中将数据制作成图表这个主题展开,通过编辑和格式化将数据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初一学生。
学生经过前面几堂课的学习,对EXCEL操作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数据进行处理,但是这种纯文字、数字的格调让他们感觉不再新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他们能够运用EXCEL中的“图表”来处理数据,学习兴趣应该会很高,效果也会很好。
但是在这堂课中可能会存在以下一些难点:1. 有些同学可能不能正确选择创建图表的数据源。
2. 对数据图表不能选择正确的样式。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图表的构成和作用;2.了解图表的不同类型和几种常见类型的适用范围;(二)技能目标:1.学会在Excel中插入图表的操作方法;2.学会对图表进行编辑和格式化;3.学会用图表处理信息。
(三)情感态度、目标、价值观目标:1、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学生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小组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通过互相开拓、补充、修改、促使各种见解、观点、意见趋于丰富与完善,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图表的制作、编辑;难点:1、合理设置数据源;2、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教学准备】:1、学生上网调查问卷的数据汇总表,泰山全年月平均气温统计表;2、多媒体网络教室(能投影、广播)。
【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师:同学们,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共同学习。
首先,老师想要做一个小调查,同学们能不能配合老师完成呢?生:……师:你们的表现真好,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响亮,老师看看谁说的最好。
广东省东莞市黄冈理想学校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1章 第3节 表格的设计与制作教案 粤教版

第三节表格的设计与制作知识与技能:1.理解表格中的行、列、表头、单元格的概念;2.了解运用表格整理信息的过程,能绘制简单的表格;3.能根据需求装饰表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校园小歌手初赛报名表的制作,体会表格在表现信息方面的优势,学会用表格来恰当表达生活中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报名表,逐步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表格中的行、列、表头、单元格的概念;2.能绘制出简单的表格并进行修饰。
教学难点:1会运用表格上的各项选定操作;2.斜线表头的绘制。
教学过程:一、建立表格的三种方法1、制作简单的表格在“常用工具栏”的“插入表格”按钮上,用鼠标向下拖动。
2、手工绘制表格右击工具栏→表格和边框工具栏,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绘制表格”按钮,在文本面上画出矩形框,表格内部画出直线和斜线。
单击“擦除”按钮,可以擦除线条。
3、使用菜单命令建立表格用光标定位表格位置→“表格”菜单→“插入表格”→选择行数和列数以及格式→确定二、表格的美化与编辑1、表格的美化与修饰1)单击表格中的任何一个单元格→”表格”菜单→“表格自动套用格式”→选择格式→要应用的格式→将特殊格式应用于→确定2)“视图”菜单→“工具栏”→“表格和边框”利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来设置表格格式:字体、底色、字体颜色、对齐、线条粗细、边框颜色、边框设置、底纹。
鼠标右键单击表格,选择“边框和底纹”也可设置2、表格的编辑1)增加行、列定位→“表格”菜单→“插入行、插入列”2)删除行、列选定行或列→“表格”菜单→删除行、删除列3)移动行或列的位置:选定→剪切→定位→粘贴4)单元格的拆分和合并选定→“表格”菜单→拆分单元格(输入行数、列数)、合并单元格5)绘制斜线表头:表格→绘制斜线表头→表头设置6)调整行高和列宽手工调整行高和列宽:用鼠标拖动调整整个表格底行高和列宽:选定行或列→“表格”菜单→平均分布各行、平均分布各列7)表格与文本的相互转换选定区域→“表格”菜单→将表格转换为文字、将文字转换成表格→选择“文字分隔符”(选择列数、分隔文字的位置)→确定三、上机操作:按照所示表格的效果实现表格课程表星期节次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第一节语文数学语文数学语文第二节数学外语数学数学外语第三节物理音乐计算机化学生物第四节化学历史地理自习地理下午第五节英语语文外语美术数学第六节计算机语文外语物理历史第七节自习体育物理物理生物1、标题为隶书、42号;2、格内的文字为方正舒体、小四号;3、表格内的文字格式要求水平、垂直居中。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初识Excel》最新优秀表格式教案附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初识Excel》最新优秀表格式教案附反思第1节《初识excel》教学设计一、学习者分析初一学生经过前三章的自学,已经掌控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powerpoint模拟文稿制作的基本技巧,这些科学知识与技能为本章excel的自学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学生很少或从未碰触有关数据处理的科学知识,对excel的自学就是存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自学受学生个体的科学知识水平与抽象思维的影响,因此在excel的自学过程中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可以存有相同程度的困难。
b5e2rgbcap二、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重新认识excel的工作界面,及其共同组成;重新认识行、列于和单元格;并能够精确打印数据。
使学生掌控修正数据的方法和修正工作表标签的操作方式。
通过本节中打印数据的实例,掌控制作数据表的基本方法,为本章的自学打下基础。
p1eanqfdpw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excel窗口的组成,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
难点: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介绍excel的基本功能;(2)学会启动和退出excel的操作,认识excel工作表的编辑环境;(3)理解工作表的行、列和单元格和区域的概念;(4)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录入与修改的操作;(5)学会修改工作表标签名的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在excel数据表格中打印数据,初步掌控制作数据工作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现代信息管理意识,知道使用电子表格进行信息管理可以做到有条理,规范化和高效率,激发学习excel知识的兴趣。
dxdita9e3d四、教学理念和方法大多数软件课的教学都就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到的方式展开,这有点无趣,但是如果纵容学生全然独立自主自学,又可以导致学生不无目的性的状况,因此,在本节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以excel软件的功能概述做为引入,先通过观赏视频重新认识excel窗口的共同组成,然后设置打印和修正数据范本的任务,通过独立自主自学调整列宽与行高,及对工作表的标签更名。
初中信息技术表格的制作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表格的制作教案教案标题:初中信息技术表格的制作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表格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表格的创建和编辑技巧;3. 能够运用表格功能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计算机和投影仪;2. Microsoft Excel软件或Google Sheets等电子表格软件;3. 教学材料:包含表格制作的相关案例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表格,如课程表、成绩单等,引起学生对表格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表格的认识和使用经验。
探究:2. 介绍表格的定义和作用,解释为什么表格在信息技术中具有重要性。
3. 演示如何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创建一个简单的表格,并讲解表格的基本结构和单元格的命名方式。
实践:4. 学生分组或个人操作电脑,打开电子表格软件,创建一个包含学生个人信息的表格,如姓名、性别、年龄等。
5. 引导学生使用表格功能进行数据的编辑和格式设置,如合并单元格、调整列宽、设置边框等。
6. 给学生一些实际的数据,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让他们运用表格功能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如计算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拓展:7. 引导学生思考表格在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统计数据的分析、调查结果的总结等。
8.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更多高级表格功能,如筛选、排序、公式运算等,并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
总结:9.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表格在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10.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表格制作技巧,完成一个实际应用的表格,如课程表、活动安排等。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步骤,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2.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分享经验和技巧,提高学习效果。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七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七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发展史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电子管计算机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再到现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了解我国计算机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介绍计算机的软件组成部分,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1.3 计算机的开机和关机讲解开机的步骤,包括开关机的正确方法。
讲解关机的步骤,包括正常关机和强制关机。
第二章: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2.1 操作系统的认识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2.2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讲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
讲解创建、复制、移动、删除文件和文件夹的方法。
2.3 计算机的设置和优化讲解计算机的系统设置,如屏幕分辨率、声音设置等。
讲解计算机的优化方法,如清理磁盘、优化启动项等。
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3.1 文字处理软件的认识介绍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Microsoft Word的基本操作。
3.2 文档的基本操作讲解文档的新建、打开、保存和关闭。
讲解文本的输入、编辑和格式设置。
3.3 文档的美化和打印讲解字体、字号、颜色、对齐等格式的设置。
讲解插入图片、表格、页眉页脚等元素。
讲解打印文档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4.1 电子表格软件的认识介绍电子表格软件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Microsoft Excel的基本操作。
4.2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讲解工作表的新建、打开、保存和关闭。
讲解单元格的选定、编辑和格式设置。
4.3 数据的录入和处理讲解数据的输入方法,如手动输入、导入外部数据等。
讲解数据的排序、筛选、汇总等处理方法。
第五章: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5.1 演示文稿软件的认识介绍演示文稿软件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Microsoft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
5.2 演示文稿的制作讲解演示文稿的新建、打开、保存和关闭。
1.1建立数据表格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粤科版(2019)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3. 数据表格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数据表格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数据表格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数据表格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数据表格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在电子表格软件中建立和编辑数据表格的基本操作。
3. 了解数据表格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能够运用数据表格解决实际问题。
4. 熟练使用数据表格的各种功能和操作,如排序、筛选、公式应用等。
5. 培养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6. 提高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并进行有效的提问和点评。
7. 培养信息意识,意识到数据表格在信息处理中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主动运用数据表格。
8. 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学会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今天教授的是《建立数据表格》这一课,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感到导入环节非常成功。通过提问和展示生活中的数据表格实例,学生们对数据表格有了直观的认识,并且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这说明我在设计导入环节时考虑得比较周到,同时也证明学生们对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更感兴趣。
3. 实验器材:准备计算机和电子表格软件,确保学生可以进行实际操作。
4. 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若干小组讨论区,设置实验操作台,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建立数据表格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七课《制作表格》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七课《制作表格》说课稿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七课《制作表格》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制作表格是Word学习的深入内容,学生在掌握了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以后,学习表格的制作,可以加深对Word强大功能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Word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利用Word 来制作生活中需要的各种表格。
本节课内容较多,宜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讲三个内容:1.制作规则的表格。
2.制作不规则的表格。
3.调整表格中的文字。
教材首先利用一张课程表为例,让学生了解了表格以及表格中的行、列等名词,然后分别举例并结合截图分步骤讲解了表格的制作和调整过程。
二、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屏幕演示教学,并结合引导点拨,在讲解的关键操作的同时,带领学生通过回顾以前知识、合理使用Word的工具栏和鼠标拖动技巧,让学生主动探索操作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习方法学生已经掌握Word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操作,但是对于表格还是初次接触,在教师引导下,让他们通过观看演示、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交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掌握制作和调整表格的方法,并拓展思维,为继续学习下节课的内容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根据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策略,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如下: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表格,并演示一些表格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认识表格的多样性和用途,了解到表格是一种信息的表示方式,一张表格往往可以替代许多文字叙述。
并告诉他们,这些表格都是用Word制作的。
然后告诉学生,班里的课程表丢失了,让他们帮助老师重新设计制作一张新的、漂亮的课程表。
2.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演示通过工具栏或菜单栏制作表格的方法,然后学生小组互相交流,明确将要制作的表格的结构和要求,自己动手制作和调整表格,并在小组内互相对比,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制作完成后,教师演示部分同学的作品,共同分析评价,找出其中的优缺点。
粤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教案(全套)

第一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表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二、回顾上节学习的内容,检查运用鼠标的情况,对不良操作方法加以纠正。
三、引言:“上节课我们用鼠标可以移动图标,打开windows 的程序等操作,但如果我们要在电脑上写一编文章,这时鼠标就派不上用场了,那么我们该用什么工具呢?这一节我们就要掌握一种新的电脑输入工具——键盘。
”然后要求学生观察自己的键盘。
数一数有多少个键?上面都印有些什么符号与字母?说一说:你喜欢键盘的键这种排列方式吗?为什么?四、介绍键盘各键的分区分布、几个常用键如enter、space、back space、Ctrl、shift、Alt、Esc、以及Caps lock等的作用。
五、操作键盘要严格按指法练习。
练习过程各指要严格分工、各司其职、切不可互相帮助。
(说明各指分工,演示《七年级信息技术课》.PPT之P24。
练习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先认清各指键位,再练习英文打字,熟悉键盘后再练输入汉字。
六、介绍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1,选择输入法(两种方法,一是按Ctrl+Shift组合键,二是鼠标单击通知区输入法图标后选择。
回到英文输入法则按Ctrl+space实现)。
2,输入汉字。
教师演示在记事本上输入下面一段汉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意输入单字与词组的区别,并注意熟记标点符号的键位。
七、学生练习输入刚才输入的文字。
教师巡视检查。
提醒学生多用金山打字2003练习打字。
八、临下课时告诉学生计算机不用时要关闭,并且要用正确的方法关闭。
演示并让学生练习用正确的方法关闭计算机。
下课。
布置作业用记事本打下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板书设计PPT演示之P25教学后记课时计划第二课时一、开机,检查人数。
二、抽查上节作业,学生打开自己录制的文件,教师用转播方式播给全班听。
能顺利完成者给予表扬。
三、引言:同学们想不想用电脑画出一幅漂亮的画来呢?这一节我们就用windows 的画图软件来学习画画。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三节《表格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

表格的设计与制作—棋盘篇一、指导思想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具备了一定的时代性、基础性、创造性、开放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人文性、文化性,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主动探究,还应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同时更应关注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类问题的能力,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注重结合学生生活中具体的、生动的人生体验和案例开展教学。
本课例的设计主要依据广东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一册(上)第二章第三节《表格的设计与制作》内容。
二、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表格中的行、列、表头、单元格的概念;2.了解运用表格整理信息的过程,能绘制简单的表格;3.能根据需求修饰表格。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中国象棋棋盘”的制作,让学生逐渐掌握各种表格制作和装饰的工具,逐渐感悟制作表格的一般规律和步骤;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在根据“轮船时刻通告”等原始材料转换成表格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学会如何根据应用需求,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设计表格,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3.能够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协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制作和设计表格,逐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了解表格的作用,能够自觉在生活中利用表格方式整理、分析数据,表达观点。
三、教学内容设计(一)教学内容设定1.Word2003软件中创建表格、修改表格的方法;2.Word2003软件中修饰表格的方法。
3.Word2003软件中输入文字,设置表格内文字对齐方式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涉及到Word2003文档中插入表格、编辑表格和修饰表格,通过“中国象棋盘”、“航船时刻表”两个表格的制作和创作活动,既避免了单纯的技能操作教学,又让学生领悟到表格的优点和作用,逐步形成利用表格整理、分析数据的意识和习惯。
第一单元第1课三、《简单的编辑加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计算机文字处理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计算机文字处理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3.随堂测试:教师设计随堂测试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和技能,评估学生对计算机文字处理概念、操作流程和实际应用的掌握程度。
4.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与计算机文字处理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关于计算机文字处理的短文或报告,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课后作业,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改进和提高。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充满兴趣。他们对信息技术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操作和实践。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他们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喜欢合作探究。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文字处理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包括辅导、答疑等,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家长沟通: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教学方法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互动环节、引入更多案例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初一下册第一章教学方案

信息技术初一下册第一章教学方案教学方案第一章:信息技术导论一、教学目标本章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及基本概念;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3.认识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3.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背后的原理和技术,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本章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多媒体资料、实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并通过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通过问答的方式,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引发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
2.学习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a)概念讲解: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如数据、信息、处理等。
b)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a)历史回顾:通过多媒体资料、图表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b)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4.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a)实例展示:通过多媒体资料和案例分析,向学生展示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b)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5.巩固与拓展:a)概念训练: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b)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文章,拓展对信息技术的了解。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参与讨论等,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表格)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表格)章节一: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及其作用。
3. 熟悉计算机的开机、关机操作。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3. 计算机的开机、关机操作。
【教学步骤】1.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及其作用。
3. 演示计算机的开机、关机操作。
4. 学生实际操作。
章节二: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教学目标】1.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启动、桌面、退出等基本操作。
2. 学会使用鼠标、键盘进行操作。
3. 熟悉桌面图标、任务栏、开始菜单的使用。
【教学内容】1. Windows操作系统的启动、桌面、退出等基本操作。
2. 鼠标、键盘的操作方法。
3. 桌面图标、任务栏、开始菜单的使用。
【教学步骤】1. 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启动、桌面、退出等基本操作。
2. 示范鼠标、键盘的操作方法。
3. 演示桌面图标、任务栏、开始菜单的使用。
4. 学生实际操作。
章节三: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教学目标】1.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的基本操作。
2. 学会编辑、排版文档。
3. 熟悉字体、段落、插入图片等功能的运用。
【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编辑、排版文档的方法。
3. 字体、段落、插入图片等功能的运用。
【教学步骤】1. 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示范编辑、排版文档的方法。
3. 演示字体、段落、插入图片等功能的运用。
4. 学生实际操作。
章节四: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1. 掌握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的基本操作。
2. 学会创建、编辑表格。
3. 熟悉单元格格式、数据排序、筛选等功能的运用。
【教学内容】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2. 创建、编辑表格的方法。
3. 单元格格式、数据排序、筛选等功能的运用。
【教学步骤】1. 讲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数据的图表化》精品版

2020年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数据的图表化》精品版《数据的图表化》教学案例【教材分析】《数据的图表化》是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数据处理》中的重要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围绕EXCEL中将数据制作成图表这个主题展开,通过编辑和格式化将数据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初一学生。
学生经过前面几堂课的学习,对EXCEL操作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数据进行处理,但是这种纯文字、数字的格调让他们感觉不再新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他们能够运用EXCEL中的“图表”来处理数据,学习兴趣应该会很高,效果也会很好。
但是在这堂课中可能会存在以下一些难点:1. 有些同学可能不能正确选择创建图表的数据源。
2. 对数据图表不能选择正确的样式。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图表的构成和作用;2.了解图表的不同类型和几种常见类型的适用范围;(二)技能目标:1.学会在Excel中插入图表的操作方法;2.学会对图表进行编辑和格式化;3.学会用图表处理信息。
(三)情感态度、目标、价值观目标:1、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学生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小组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通过互相开拓、补充、修改、促使各种见解、观点、意见趋于丰富与完善,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图表的制作、编辑;难点:1、合理设置数据源;2、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教学准备】:1、学生上网调查问卷的数据汇总表,泰山全年月平均气温统计表;2、多媒体网络教室(能投影、广播)。
【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师:同学们,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共同学习。
首先,老师想要做一个小调查,同学们能不能配合老师完成呢?生:……师:你们的表现真好,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响亮,老师看看谁说的最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表格的设计与制作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表格中的行、列、表头、单元格的概念;
2.了解运用表格整理信息的过程,能绘制简单的表格;
3.能根据需求装饰表格。
过程与方法:
通过校园小歌手初赛报名表的制作,体会表格在表现信息方面的优势,学会用表格来恰当表达生活中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报名表,逐步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表格中的行、列、表头、单元格的概念;
2.能绘制出简单的表格并进行修饰。
教学难点:
1会运用表格上的各项选定操作;
2.斜线表头的绘制。
教学过程:
一、建立表格的三种方法
1、制作简单的表格
在“常用工具栏”的“插入表格”按钮上,用鼠标向下拖动。
2、手工绘制表格
右击工具栏→表格和边框工具栏,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绘制表格”按钮,在文本面上画出矩形框,表格内部画出直线和斜线。
单击“擦除”按钮,可以擦除线条。
3、使用菜单命令建立表格
用光标定位表格位置→“表格”菜单→“插入表格”→选择行数和列数以及格式→确定
二、表格的美化与编辑
1、表格的美化与修饰
1)单击表格中的任何一个单元格→”表格”菜单→“表格自动套用格式”→选择格式→要应用的格式→将特殊格式应用于→确定
2)“视图”菜单→“工具栏”→“表格和边框”
利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来设置表格格式:字体、底色、字体颜色、对齐、线条粗细、边框颜色、边框设置、底纹。
鼠标右键单击表格,选择“边框和底纹”也可设置
2、表格的编辑
1)增加行、列
定位→“表格”菜单→“插入行、插入列”
2)删除行、列
选定行或列→“表格”菜单→删除行、删除列
3)移动行或列的位置:选定→剪切→定位→粘贴
4)单元格的拆分和合并
选定→“表格”菜单→拆分单元格(输入行数、列数)、合并单元格
5)绘制斜线表头:表格→绘制斜线表头→表头设置
6)调整行高和列宽
手工调整行高和列宽:用鼠标拖动
调整整个表格底行高和列宽:选定行或列→“表格”菜单→平均分布各行、平均分布各列
7)表格与文本的相互转换
选定区域→“表格”菜单→将表格转换为文字、将文字转换成表格→选择“文字分隔符”(选择列数、分隔文字的位置)→确定
三、上机操作:按照所示表格的效果实现表格
课程表
星期
节次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上午第一节语文数学语文数学语文第二节数学外语数学数学外语第三节物理音乐计算机化学生物第四节化学历史地理自习地理
下午第五节英语语文外语美术数学第六节计算机语文外语物理历史第七节自习体育物理物理生物
1、标题为隶书、42号;
2、格内的文字为方正舒体、小四号;
3、表格内的文字格式要求水平、垂直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