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流式沉淀池计算

合集下载

竖流式沉淀池计算

竖流式沉淀池计算

平均流量Q=200日最大变化系数Kz=1最大流量 Qmax=200BOD 5=COD=SS=1.中心管面积f=Q/v 0=0.077160494m2v0为管内流速取0.03m/s 2.中心管直径d0=sqrt(4f/π)=0.313518138m 取0.353.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h3=Q/v 1πd 1=0.104014416m 取0.11V1为反射板间流速取0.015m/s4.沉淀部分有效断面设表面负荷q'=0.8F=Q/K z v=6.944444444m2v=q/3600=5.沉淀池直径D0=sqrt(4f/π)= 2.99077242m取D为6.沉淀部分有效水深设沉淀时间为2h h2=vt*3600=1.6m1.6m校核3*h2= 4.8>D符合要求7.校核集水槽出水堰负荷:集水槽每米出水堰负荷为############Q/πD=0.245734057L/s.m8.沉淀部分所需总容积:污泥量设T=2天V0=T*Q*ss*80%*100/k z γ(100-P 0)= 2.133333333m3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进水水质9.圆锥部分容积设底部宽为0.3mh5=(R-r)/tg55=0.840249046mV=π*h5*(R2+Rr+r2)/3= 2.394331669m3>V0 10.总高度H=h1+h2+h3+h4+h5= 3.344263461m设超高h1为0.3m;缓冲层高度h4=0.5m V=Q*ss*8 0%*100/k zγ(100-P0)=水温T=20m3/(m2·h)0.000222222m/s3m每天的泥量: 1.066667m3。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竖流式沉淀池又称立式沉淀池,是池中废水竖向流动的沉淀池。

池体平面图形为圆形或方形,水由设在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进入池内(管中流速应小于30mm/s),管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后沿整个过水断面缓慢上升(对于生活污水一般为0.5-0.7mm/s,沉淀时间采用1-1.5h),悬浮物沉降进入池底锥形沉泥斗中,澄清水从池四周沿周边溢流堰流出。

竖流式沉淀池又称立式沉淀池,是池中废水竖向流动的沉淀池。

池体平面图形为圆形或方形,水由设在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进入池内(管中流速应小于30mm/s),管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后沿整个过水断面缓慢上升(对于生活污水一般为0.5-0.7mm/s,沉淀时间采用1-1.5h),悬浮物沉降进入池底锥形沉泥斗中,澄清水从池四周沿周边溢流堰流出。

堰前设挡板及浮渣槽以截留浮渣保证出水水质。

池的一边靠池壁设排泥管(直径大于200mm)靠静水压将泥定期排出。

竖流式沉淀池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排泥容易,缺点是深度大,施工困难,造价高。

常用于处理水量小于20000m³/d的污水处理厂。

竖流式沉淀池中,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反,其截留速度与水流上升速度相等,上升速度等于沉降速度的颗粒将悬浮在混合液中形成一层悬浮层,对上升的颗粒进行拦截和过滤。

因而竖流式沉淀池的效率比平流式沉淀池要高。

竖流式沉淀池计算完整版

竖流式沉淀池计算完整版

0.210 m 21031.436 0.026 0.00123 m 0.80000 m/s 0.07436 m 1.80 m/s 0.050 m 2.00 d 0.50 L/(人·d) 166.67 人 0.17 m3 0.10 h 0.14 m 0.20 m 1.43 1.43 1.76 m 4.36 m3 角度值需要改
管径(宽度)dBiblioteka 雷诺数Re=1000d3*u 出水阻力系数 水头损失(高度) 9 出水管流速 出水管管径 9 进水管流速 进水管管径d4 10 沉淀部分总容积 T= S= 人口N= V=SNT/1000 污泥排完时间t 排泥管直径 11 圆截锥计算 r= R=D/2 tana55 h5=(R-r)tana V1=3.14*h5(R^2+r^2+R*r)/3 符合要求 12 沉淀池总高度 超高h1= 缓冲层h4= H= 13 沉淀池总尺寸 直径D 总高H
0.30 m 0.30 m 4.86 m 2.86 m 4.86 m
一、 1 最大流量计算 Q= q= 2 中心管计算 v0= f=q/v0 d0=(4f/3.14) ^(1/2) 3 喇叭口和反射板间隙计算 v1= h'=d1=1.35d0 h3=q/v1*3.14d1 反射板d2=1.3d1 4 沉淀部分有效断面面积 q'= v=q1/3600 kz= F=q/kz*v 5 沉淀池直径 D=√4(F+f)/3.14 6 校核 1)有效水深 t= h2=vt*3600 3h2= 符合要求 池子直径与水深之比不大于3 2)水堰负荷计算 q*1000/3.14/D= 符合要求 7 出水堰计算 堰上水头H' 出水堰个数n 8 集水槽计算 集水槽管内流速u 0.100 m/s 0.05 m 26.53928 个 0.39 L/(s.m) 1.19 不大于3 2.00 h 2.40 m 7.20 m 停留时间 2.86 m 1.20 m3/(m2/h) 0.00033 m/s 1.65 6.31 m 表面负荷 0.02 m/s 0.52 m 0.11 m 0.67 m 0.03 m/s 0.12 m2 0.38 m 12.50 m3/h 0.00347 m3/s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一、平流式沉淀池卧式沉淀池的表面形状一般为矩形。

水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水流缓慢水平流动,水中的悬浮物逐渐沉入池底。

沉淀区的水溢出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

平流式沉淀池基本要求如下:(1)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多为30~50m,池宽多为5~10m,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多为2.5~3.0m。

为保证水流在池内的均匀分布,一般长宽比不小于4:1,长深比为8~12。

(2)采用机械刮泥时,在沉淀池的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的纵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0.01,一般为0.01~0.02。

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能大于1.2m/min,一般为0.6~0.9m/min。

(3)平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时,表面负荷为1~3m3/(m·h),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作为二沉池时,最大水平流速为5mm/s。

(4)人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人流方式有溢流堰一穿孔整流墙(板)式、底孑l人流一挡板组合式、淹没孔人流一挡板组合式和淹没孔人流一穿孔整流墙(板)组合式等四种。

使用穿孔整流墙(板)式时,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孔口处流速为0.15~0.2m/s,孔口应当做成渐扩形状。

(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0.1~0.15m。

进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1.0m;出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

进口处挡板距进水口0.5~1.0m,出口处挡板距出水堰板0.25~0.5m。

(6)当卧式沉淀池容积较小时,可采用穿孔管排泥。

多孔管大多布置在泥斗内,或水平池底部。

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斗的平面为正方形或近似正方形,排数一般不能超过两排。

大型卧式沉淀池一般都配有刮泥机,将池底的污泥从出口刮至入口处的泥斗,将浮渣刮至出口处的集渣池。

(7)平流式沉淀池非机械排泥时缓冲层高度为0.5m,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二、竖流式沉淀池立式沉淀池体为圆形或方形,污水从中心管入口流入人池,通过反射板的挡板分布在整个水平段周围,缓慢向上流动。

竖流式沉淀池计算表格(详细)

竖流式沉淀池计算表格(详细)

设计数据:设计计算:设计最大污水流量,m3/d:1300折合小时流量,m3/h:54.16667折合秒流量,m3/s:0.015046一、中心管计算沉淀池个数,2每池进水量,m3/h27.08333中心管内流速,m/s:0.03中心管面积,m20.250772中心管直径,m0.565203喇叭口直径和高度,m0.763024反射板直径,m0.991931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表面之间的缝隙中污水的流速为,m/s:0.015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表面之间的缝隙高度,m0.209334二、沉淀池外形尺寸计算表面负荷,m3/m2.h0.76污水在沉淀池中流速,m/s0.000211有效面积,m2:35.63596a.方形池边长,m, 5.990554b.圆形池直径,m: 6.76133沉淀时间,h 2.5有效水深,m 1.9校核池径比 3.152923校核集水槽每米出水堰的过水负荷(不大于2.9L/s),L/s0.3139590.354354沉淀部分所需容积计算方法(一)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0.5设计人口,人60000两次清出污泥的间隔时间,d2沉淀部分所需容积,m360沉淀部分所需容积计算方法(二)进水悬浮物浓度,kg/m30.16出水悬浮物浓度,kg/m30.01污泥含水率,%99.4污泥容重,kg/m31000沉淀部分所需容积,m332.5污泥斗容积圆截锥上部半径,m 2.995277圆截锥下部半径,m0.4圆锥侧壁倾角,°55污泥室圆截锥部分高度,m 3.70644圆锥部分容积,m340.07348沉淀池超高,m0.4缓冲层高度,m0.3池子总高度,m 6.515774竖流式沉淀池的是设计与计算(1)为了使水流在沉淀池内分布均匀,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痔必治不大于3,池子(2)反射板板底距泥面至少0.30m;反射板表面与水平面的倾角为17度;(3)当池子直径(或正方形一边)小于7m时,澄清废水沿周边流出;当池子直径大于等于7m时,应增设(4)排泥管下端距池底不大于0.2m,管上端高出水面0.4m以上。

竖流式沉淀池计算过程

竖流式沉淀池计算过程

竖流式沉淀池计算过程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主要包括沉淀池的尺寸、流量和浓缩度等参数的计算。

首先需要计算沉淀池的尺寸,以确保沉淀池具有足够的容积来适应处理液体的流量。

其次,需要计算流量,以确定进入和离开沉淀池的液体量。

最后,需要计算浓缩度,以确定处理液体中悬浮物的浓度。

一、沉淀池尺寸的计算1.流速计算根据流入沉淀池的液体流速计算,一般建议流速为每秒0.3至0.6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流速计算公式如下:Q=A×V其中,Q为进入沉淀池的液体流量(立方米/秒),A为沉淀池横截面面积(平方米),V为液体流速(米/秒)。

2.沉淀池横截面积计算沉淀池的横截面积可以根据进出口液体流速和沉淀池的停留时间来计算。

停留时间根据处理液体中悬浮物的沉降速度确定,一般建议为1至2小时。

横截面积计算公式如下:A=Q×t/(3600×C)其中,A为沉淀池的横截面积(平方米),Q为进入沉淀池的液体流量(立方米/秒),t为沉淀池的停留时间(秒),C为液体中悬浮物的浓度(毫克/升)。

3.沉淀池高度计算沉淀池的高度可以根据横截面积和沉降速度来计算。

沉降速度一般通过实验测定,或根据悬浮物的粒径和密度估算。

高度计算公式如下:H=V/(A×S)其中,H为沉淀池的高度(米),V为沉淀池的体积(立方米),A 为沉淀池的横截面积(平方米),S为悬浮物的沉降速度(米/秒)。

二、流量的计算1.进入沉淀池的液体流量计算进入沉淀池的液体流量可以根据处理液体的流速和截面积计算。

流量计算公式如下:Q=A×V其中,Q为进入沉淀池的液体流量(立方米/秒),A为进入沉淀池的液体流截面积(平方米),V为液体的流速(米/秒)。

2.离开沉淀池的液体流量计算离开沉淀池的液体流量可以通过流入和流出流量的比值计算。

Qout = Qin × (1 - R)其中,Qout为离开沉淀池的液体流量(立方米/秒),Qin为进入沉淀池的液体流量(立方米/秒),R为沉淀物的回流比例(一般为0.1至0.3)。

竖流式沉淀池计算

竖流式沉淀池计算

竖流式沉淀池计算竖流式沉淀池(Upflow sedimentation tank)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设备,用于固液分离和悬浮物沉淀。

它在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饮用水处理、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等。

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和计算非常关键,本文将对竖流式沉淀池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竖流式沉淀池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重力作用使悬浮物沉降到池底,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具体来说,污水从底部进入池体,经过池体内部填料层的过滤和污泥层的吸附作用,悬浮物逐渐沉淀到池底,清水从池顶出口流出。

填料层和污泥层的构建非常重要,它们能够增加沉淀的表面积、延长污水在池体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沉淀效果。

在进行竖流式沉淀池的计算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参数和参数的定义:1.污水流量(Q):进入竖流式沉淀池的污水的流量,通常以m³/h为单位。

2. 污水中总悬浮物的浓度(C):污水中悬浮物的总质量与污水总体积的比值,通常以mg/L为单位。

3. 污泥浓度(X):沉淀到竖流式沉淀池底部的污泥的质量与排泥总体积的比值,通常以mg/L为单位。

4. 清水中悬浮物的浓度(C'):从竖流式沉淀池出口流出的清水中悬浮物的质量与清水总体积的比值,通常以mg/L为单位。

在进行竖流式沉淀池的计算时,通常需要确定以下几个参数:1.污水停留时间(θ):污水在竖流式沉淀池内停留的平均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污水停留时间的计算公式如下:θ=V/Q其中,V为竖流式沉淀池的有效体积,以m³为单位。

2.沉淀池底面积(A):竖流式沉淀池底部的水平面积,通常以m²为单位。

沉淀池底面积的计算公式如下:A=Q/(C-X)其中,C和X的单位必须保持一致。

3.填料层高度(Hf):竖流式沉淀池内填料层的高度,通常以m为单位。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公式如下:Hf=(Q/V)×θ其中,θ单位为小时。

4.污泥层高度(Hs):竖流式沉淀池内污泥层的高度,通常以m为单位。

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设计公式竖流沉淀池[3]中心管面积:f=q/vo=0.02/0.03=0.67m2中心管直径:do=√4f/∏ =√4*0。

67/3。

14=0。

92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h3=q/v1∏d1=0。

02/0。

03*3。

14*0.92*1。

35沉淀部分有效端面积:A=q/v=0。

02/0.0005=40m2沉淀池直径:D=/4(A+f)/∏ =/4*(40+0。

67)/3。

14=7.2m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vt*3600=0.0005*1。

5*3600=2。

7m沉淀部分所需容积:V=SNT/1000=0。

5*1000*7/1000=3.5m3圆截锥部分容积:h5=(D/2-d`/2)tga=(7.2/2-0.3/2)tg45=3.45m沉淀池总高度:H=h1=h2=h3=h4=h5=0。

3+2.7+0。

18+0+3.45=6.63m符号说明:q——每池最大设计流量,m³/svo-—中心管内流速,m/sv1 —-污水由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流出速度,m/sd1 ——喇叭口直径,mv——污水在沉淀池中的流速,m/st—-沉淀时间,hS-—每人每日污水量,L/(人?d),一般采用0.3~0。

8L/(人?d)N——设计人口数,人h1——超高,mh4—-缓冲层高,mh3——污泥室圆截锥部分的高度,mR-—圆锥上部半径,mr——圆锥下部半径,m污水处理中ABR厌氧和SBR的设计参数1)进水时间TF根据每一系列的反应池数、总进水量、最大变化系数和反应池的有效容积等因素确定。

2)曝气时间TA根据MLSS浓度、BOD-SS负荷、排出比、进水BOD浓度来确定。

由于:式中:Qs-污水进水量(m3/d)Ce-进水平均BOD(mg/l)V-反应池容积(m3)e-曝气时间比:e=n×TA/24n-周期数TA-1个周期的曝气时间又由于:1/m-排出比则:将e=n×TA/24代人,则:3)沉淀时间Ts根据活性污泥界面的沉降速度、排出比确定.活性污泥界面的沉降速度和MLSS浓度有关.由经验公式得出:当MLSS≤3000mg/l时Vmax=7。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

沉淀池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

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

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

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

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竖流沉淀池计算

竖流沉淀池计算

11 圆形沉淀池直径 取整 12 13 14 15 16 17 18 有效停留时间 沉淀部分有效深度 反射板距泥面高度 泥斗高度 沉淀池超高 沉淀池高度 总水力停留时间 T H2=v×T H4 H5 H1 H=H1+H2+H3+H4+H5 t D=((A+a)*4/3.14)^0.5 m m h m m m m m h
序号 1 2 3 4
参数 中心管流速 处理水量 中心管面积 中心管直径 中心管直径取整
符号、公式 V Q a=Q/V D1
单位 mm/s m³/h ㎡ mm mm
数值 25 6.25 0.069444444 297.4294209 300 405 0.405 0板直径
参数说明 一般不大于30mm/s
中心管直径的1.35倍 中心管直径的1.35倍 喇叭口直径的1.3倍,与水平面夹角17 ° 中心管下端平面与反射板平面之间的 缝隙高在0.25-0.50m的范围内,缝隙 中污水流速在初次沉淀池中不大于 20mm/s,在二次沉淀池中不大于 15mm/s 通常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取值范围为 1.0-3.0m3/(㎡*h) ,国外在0.4-0.6 。
D2=1.35×D1 h=1.35×D1 D3=1.3×D2
mm m m
8
喇叭口距反射板距离
H3
m
0.3
9 10
表面负荷 沉淀池面积 正方形沉淀池边长 池边取整
v A=Q/v L=(A+a)^0.5
m³/(㎡*h) ㎡ m m
1.2 5.208333333 2.297341459 2.3 2.592929577 2.6 1.5 1.8 0.3 0.65 0.4 3.45 2.58152
本文后续计算以正方形沉淀池为例

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设计公式竖流沉淀池[3]中心管面积:f=q/vo=0.02/0.03=0.67m2中心管直径:do=√4f/∏ =√4*0.67/3.14=0.92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h3=q/v1∏d1=0.02/0.03*3.14*0.92*1.35沉淀部分有效端面积:A=q/v=0.02/0.0005=40m2沉淀池直径:D=/4(A+f)/∏ =/4*(40+0.67)/3.14=7.2m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vt*3600=0.0005*1.5*3600=2.7m沉淀部分所需容积:V=SNT/1000=0.5*1000*7/1000=3.5m3圆截锥部分容积:h5=(D/2-d`/2)tga=(7.2/2-0.3/2)tg45=3.45m沉淀池总高度:H=h1=h2=h3=h4=h5=0.3+2.7+0.18+0+3.45=6.63m符号说明:q——每池最大设计流量,m3/svo——中心管内流速,m/sv1 ——污水由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流出速度,m/sd1 ——喇叭口直径,mv——污水在沉淀池中的流速,m/st——沉淀时间,hS——每人每日污水量,L/(人?d),一般采用0.3~0.8L/(人?d)N——设计人口数,人h1——超高,mh4——缓冲层高,mh3——污泥室圆截锥部分的高度,mR——圆锥上部半径,mr——圆锥下部半径,m污水处理中ABR厌氧和SBR的设计参数1)进水时间TF根据每一系列的反应池数、总进水量、最大变化系数和反应池的有效容积等因素确定。

2)曝气时间TA根据MLSS浓度、BOD-SS负荷、排出比、进水BOD浓度来确定。

由于:式中:Qs-污水进水量(m3/d)Ce-进水平均BOD(mg/l)V-反应池容积(m3)e-曝气时间比:e=n×TA/24n-周期数TA-1个周期的曝气时间又由于:1/m-排出比则:将e=n×TA/24代人,则:3)沉淀时间Ts根据活性污泥界面的沉降速度、排出比确定。

竖流式沉淀池计算书

竖流式沉淀池计算书

2.063492 2.063
范围 验证 <0.03
关联
合格
行7在初沉中应取<=0.03,二沉 <=0.02
合格,微大,增设辐射式集水支 渠
合格
C2
污泥室储泥周期
T
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Kz
污泥容重
r
污泥含水率
p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V
超高
h1
缓冲层高
h4
污泥室截圆锥部分高度Βιβλιοθήκη h5圆截锥部分上底半径 r
R
圆截锥部分下底半径 r
r
截锥部分倾角 a
a
圆截锥部分实际容积 V1
V1
沉淀池总高 H
H
校核池径水深比
D/h2
竖流沉淀池
单位 依据 取值
m3/s
0.0325 0.0325
m
3.78 3.78
t/m3
0.0001 0.0001
t/m3
0.00001 0.00001
d
2
2
1.5
1.5
t/m3
1
1
%
96
96
m3
8.424 8.424
m
0.3
0.3
m
0
0
m
5.283798 5.284
m
3.9
3.9
m
0.2
0.2

55 0.9599
m3
88.70027 88.7
m
9.69
9.7
变量
变量
每池最大设计流量
Q
中心管流速
vo
中心管面积
Ao
中心管直径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序号 一 最大流量计算
参数名称 最大流量(日) 最大流量(时) 最大流量(秒)
符号 Qmax Qmax Qmax v0 f d0 d1 d2 v1 h3 q' v F x D t h2
单位 m3/D m3/h m3/s m/s m2 m m

中心管计算 中心管内流速 中心管截面积 中心管直径 喇叭口直径和高度 反射板直径 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表面之间的缝隙中污水 的流速为 中心管喇叭口于反射板之间高度 沉淀池外形尺寸计算 沉淀池表面负荷 污水在沉淀池中流速 有效面积 a方形池边长 b圆形池直径 沉淀时间 有效水深 校核池径比(方形) 校核池径比(圆形) 校核集水槽每米出水堰的过水负荷(方形) 校核集水槽每米出水堰的过水负荷(圆形) 超高 缓冲区 侧壁倾斜角 泥斗底部直径或边长 泥斗高度(方形) 泥斗高度(圆形) 沉淀池总高(方形) 沉淀池总高(圆形)
v*t*3600 x/h2 D/h2 Qmax/4*x*1000/3600 Qmax/3.14*D*1000/3600
h1+h2+h3+h4+h5 h1+h2+h3+h4+h5
取值范围 变化系数取1
Qmax/24 Qmax/24/3600
0.03
Qmax/v0 1.35*d0 1.3*d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02 0.03 <2.5,一般取1.5
q'/3600 Qmas/q'
取1-2.5 要求<3 要求<3 要求<2.9L/(m*s) 要求<2.9L/(m*s) 取0.3-0.5 取0.3-0.5 取50-60度 假设取值0.4
m/s m m3/(m2*h) m/s m2 m m h m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一、1最大流量计算Q=70.00m3/h q=0.01944m3/s 2中心管计算v0=0.03m/s F=q/v00.65m20.91m3喇叭口和反射板间隙计算v1=0.02m/s h'=d1=1.35d0 1.23m h3=q/v1*3.14d10.25m 反射板d2=1.3d11.59m4沉淀部分有效断面面积q'= 1.50m3/(m2/h)v=q1/36000.00042m/s kz= 1.65F=q/kz*v28.28m 5沉淀池直径D=√4(F+f)/3.146.07m6校核1)有效水深t=2.00h h2=vt*36003.00m 3h2=9.00m符合要求2)水堰负荷计算q*1000/3.14/D=1.02L/(s.m)符合要求7出水堰计算堰上水头H'0.05m 出水堰个数n149个8集水槽计算集水槽管内流速u 0.100m/s 管径(宽度)d30.498m雷诺数Re=1000d3*u49769.46出水阻力系数0.021水头损失(高度)0.00090m 9出水管流速0.800m/s 出水管管径0.176m 9进水管流速1.80m/s 进水管管径d40.117m10沉淀部分总容积T= 2.00dS=0.50L/(人·d)人口N=933.33人V=SNT/10000.93m3污泥排完时间t0.10h排泥管直径0.33m 11圆截锥计算r=0.20mR=D/2 3.04tana 1.43h5=(R-r)tana 4.05m V1=3.14*h5(R^2+r^2+R*r)/341.76m3符合要求12沉淀池总高度超高h1=0.30m缓冲层h4=0.30mH=7.90m 13沉淀池总尺寸直径D 6.07m总高H7.90m。

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计算(竖流沉淀池、斜管沉淀池、平流沉淀池)

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计算(竖流沉淀池、斜管沉淀池、平流沉淀池)

0.96
污泥容重r
1000 kg/m3
污泥量S=Q(C0-Ce)*T0/r(100-p0)
10.000 m3/d
污泥区所需容积V
设计内容 池子个数n 设计表面负荷q'(3~6 (m3/m2*h)) 清水区面积A 方形池子斜管区边长a
设计取值
斜管倾角
斜管长度(1~1.2m) 池内停留时间 斜管区上部水深h2(0.6~1.2m) 斜管高度h3 超高h1 缓冲层高度(0.5~1.0m) 方形斗斗高 方形池下斗宽(倾角60°) 方形污泥斗容积V1(要大于V)
设计参数 设计水量Q 设计水量Q 设计运行时间T0 进水悬浮物浓度C0 出水悬浮物浓度Ce 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T
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计算(自动生成)
1000 m3/d 42 m3/h 24 h/d 500 mg/L 100 mg/L 6h
0.012
0.5 0.1
污泥含水率p0(初沉池95%~97%,二 沉池99.2%~99.6%)
设计值 0.6 mm/s 19.290 m2 2.0 h 4.320 m 20 mm/s 0.579 m2 0.859 m
19.869 m2
4.457 m
20 mm/s
1.159 m 0.159 m
0.5 m 0.5 m 1.0 m 3.303 m 15.169 m 6.479 m
圆形池直径D
圆锥斗斗高 圆锥斗下部半径 污泥斗容积 圆形沉淀池总高
方形沉淀池总高
2.500 m3 斜管沉淀池 设计值 1
3.0 m3/(m2*h)
15.263 m2 3.907 m
2.8 m
60 °
1.0 m 33.315 min
0.8 m 0.866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最大流量计算Q=10.00m3/hq=0.00278m3/s2中心管计算v0=0.03m/sf=q/v00.09m2d0=(4f/3.14) ^(1/2)0.34m3喇叭口和反射板间隙计算v1=0.02m/sh'=d1=1.35d00.46mh3=q/v1*3.14d10.10m反射板d2=1.3d10.60m4沉淀部分有效断面面积q'= 1.50m3/(m2/h )v=q1/36000.00042m/skz= 1.65F=q/kz*v 4.04m5沉淀池直径D=√4(F+f)/3.14 2.29m6校核1)有效水深t= 2.00hh2=vt*3600 3.00m3h2=9.00m符合要求2)水堰负荷计算q*1000/3.14/D=0.39L/(s.m)符合要求7出水堰计算堰上水头H'0.05m出水堰个数n21.23142个8集水槽计算集水槽管内流速u0.100m/s管径(宽度)d30.188m雷诺数Re=1000d3*u18811.088出水阻力系数0.027水头损失(高度)0.00114m9出水管流速0.80000m/s出水管管径0.06651m9进水管流速 1.80m/s进水管管径d40.044m10沉淀部分总容积T= 2.00dS=0.50L/(人·d)人口N=133.33人V=SNT/10000.13m3污泥排完时间t0.10h 排泥管直径0.13m 11圆截锥计算r=0.20m R=D/2 1.15tana 1.43h5=(R-r)tana 1.35m V1=3.14*h5(R^2+r^2+R*r)/3 2.24m3符合要求12沉淀池总高度超高h1=0.30m 缓冲层h4=0.30m H= 5.05m 13沉淀池总尺寸直径D 2.29m 总高H 5.05m二三1最大流量计算1最大流量计算Q=20.00m3/h Q=q=0.00556m3/s q=2中心管计算2中心管计算v0=0.03m/s v0=f=q/v00.19m2f=q/v0 d0=(4f/3.14)^(1/2)0.49md0=(4f/3.14)^(1/2)3喇叭口和反射板间隙计算3喇叭口和反射板间隙计算v1=0.02m/s v1=h'=d1=1.35d00.66mh'=d1=1.35d0h3=q/v1*3.14d10.13mh3=q/v1*3.14d1反射板d2=1.3d10.85m反射板d2=1.3d14沉淀部分有效断面面积4沉淀部分有效断面面积q'= 1.50m3/(m2/h)q'=v=q1/36000.00042m/sv=q1/360kz= 1.65kz=F=q/kz*v8.08m F=q/kz*v5沉淀池直径5沉淀池直径D=√4(F+f)/3.143.24mD=√4(F+f)/3.146校核6校核1)有效水深 1)有效水深t= 2.00h t=h2=vt*360 03.00mh2=vt*36003h2=9.00m3h2=符合要求符合要求2)水堰负荷计算2)水堰负荷计算q*1000/3. 14/D=0.55L/(s.m)q*1000/3.14/D=符合要求符合要求7出水堰计算7出水堰计算堰上水头H'0.05m堰上水头H'出水堰个数n42.46285个出水堰个数n8集水槽计算8集水槽计算集水槽管内流速u0.100m/s集水槽管内流速u 管径(宽度)d30.266m管径(宽度)d3雷诺数Re=1000d3*u26602.896雷诺数Re=1000d3*u出水阻力系数0.025出水阻力系数水头损失(高度)0.00105m水头损失(高度)9出水管流速0.80000m/s9出水管流速出水管管径0.09406m出水管管径9进水管流速1.80m/s9进水管流速进水管管径d40.063m进水管管径d410沉淀部分总容积10沉淀部分总容积T= 2.00d T=S=0.50L/(人·d)S=人口N=266.67人人口N= V=SNT/1000.27m3V=SNT/1000污泥排完时间t0.10h污泥排完时间t排泥管直径0.18m排泥管直径11圆截锥计算11圆截锥计算r=0.20m r=R=D/2 1.62R=D/2 tana 1.43tanah5=(R-r)tana 2.03mh5=(R-r)tanaV1=3.14*h5(R^2+r^2 +R*r)/36.37m3V1=3.14*h5(R^2+r^2+R*r)/3符合要求符合要求12沉淀池总高度12沉淀池总高度超高h1=0.30m超高h1=缓冲层h4=0.30m缓冲层h4=H= 5.76m H=13沉淀池总尺寸13沉淀池总尺寸直径D 3.24m直径D总高H 5.76m总高H四1最大流量计算30.00m3/h Q=40.00m3/h 0.00833m3/s q=0.01111m3/s2中心管计算0.03m/s v0=0.03m/s 0.28m2f=q/v00.37m20.59md0=(4f/3.14)^(1/2)0.69m 3喇叭口和反射板间隙计算0.02m/s v1=0.02m/s0.80m h'=d1=1.35d00.93m0.17m h3=q/v1*3.14d10.19m1.04m反射板d2=1.3d11.21m 4沉淀部分有效断面面积1.50m3/(m2/h)q'= 1.50m3/(m2/h)0.00042m/s v=q1/3600.00042m/s1.65kz= 1.65 12.12m F=q/kz*v16.16m5沉淀池直径3.97mD=√4(F+f)/3.144.59m6校核1)有效水深2.00h t= 2.00h3.00m h2=vt*36003.00m9.00m3h2=9.00m符合要求2)水堰负荷计算0.67L/(s.m)q*1000/3.14/D=0.77L/(s.m)符合要求7出水堰计算0.05m 堰上水头H'0.05m63.69427个出水堰个数n84.92569个8集水槽计算0.100m/s 集水槽管内流速u0.100m/s0.326m 管径(宽度)d30.376m32581.761雷诺数Re=1000d3*u37622.1770.024出水阻力系数0.0230.00100m 水头损失(高度)0.00096m0.80000m/s9出水管流速0.80000m/s0.11519m 出水管管径0.13301m1.80m/s9进水管流速1.80m/s0.077m进水管管径d40.089m 10沉淀部分总容积2.00d T= 2.00d0.50L/(人·d)S=0.50L/(人·d) 400.00人人口N=533.33人0.40m3V=SNT/10000.53m30.10h 污泥排完时间t0.10h0.22m排泥管直径0.25m 11圆截锥计算0.20m r=0.20m1.99R=D/22.29 1.43tana 1.432.55m h5=(R-r)tana2.99m11.71m3V1=3.14*h5(R^2+r^2+R*r)/318.03m3符合要求12沉淀池总高度0.30m超高h1=0.30m0.30m 缓冲层h4=0.30m6.32m H= 6.78m13沉淀池总尺寸3.97m直径D4.59m 6.32m总高H 6.78m五六1最大流量计算1最大流量计算Q=50.00m3/h Q=q=0.01389m3/s q=2中心管计算2中心管计算v0=0.03m/s v0=f=q/v00.46m2f=q/v0 d0=(4f/3.14)^(1/2)0.77md0=(4f/3.14)^(1/2)3喇叭口和反射板间隙计算3喇叭口和反射板间隙计算v1=0.02m/s v1=h'=d1=1.35d01.04mh'=d1=1.35d0h3=q/v1*3.14d10.21mh3=q/v1*3.14d1反射板d2=1.3d11.35m反射板d2=1.3d14沉淀部分有效断面面积4沉淀部分有效断面面积q'= 1.50m3/(m2/h)q'=v=q1/3600.00042m/sv=q1/360kz= 1.65kz=F=q/kz*v20.20m F=q/kz*v5沉淀池直径5沉淀池直径D=√4(F+f)/3.145.13mD=√4(F+f)/3.146校核6校核1)有效水深1)有效水深t= 2.00h t=h2=vt*36003.00mh2=vt*36003h2=9.00m3h2=符合要求符合要求2)水堰负荷计算2)水堰负荷计算q*1000/3 .14/D=0.86L/(s.m)q*1000/3.14/D=符合要求符合要求7出水堰计算7出水堰计算堰上水头H'0.05m堰上水头H'出水堰个数n106.15711个出水堰个数n8集水槽计算8集水槽计算集水槽管内流速u0.100m/s集水槽管内流速u 管径(宽度)d30.421m管径(宽度)d3雷诺数Re=1000d3*u42062.872雷诺数Re=1000d3*u出水阻力系数0.022出水阻力系数水头损失(高度)0.00094m水头损失(高度)9出水管流速0.80000m/s9出水管流速出水管管径0.14871m出水管管径9进水管流速1.80m/s9进水管流速进水管管径d40.099m进水管管径d410沉淀部分总容积10沉淀部分总容积T= 2.00d T=S=0.50L/(人·d)S=人口N=666.67人人口N= V=SNT/10000.67m3V=SNT/1000污泥排完时间t0.10h污泥排完时间t排泥管直径0.28m排泥管直径11圆截锥计算11圆截锥计算r=0.20m r=R=D/2 2.57R=D/2 tana 1.43tanah5=(R-r)tana 3.38mh5=(R-r)tanaV1=3.14*h5(R^2+r ^2+R*r)/ 325.20m3V1=3.14*h5(R^2+r^2+R*r)/3符合要求符合要求12沉淀池总高度12沉淀池总高度超高h1=0.30m超高h1=缓冲层h4=0.30m缓冲层h4=H=7.19m H=13沉淀池总尺寸13沉淀池总尺寸直径D 5.13m直径D总高H7.19m总高H七1最大流量计算60.00m3/h Q=70.00m3/h 0.01667m3/s q=0.01944m3/s2中心管计算0.03m/s v0=0.03m/s 0.56m2f=q/v00.65m20.84md0=(4f/3.14)^(1/2)0.91m 3喇叭口和反射板间隙计算0.02m/s v1=0.02m/s1.14m h'=d1=1.35d01.23m0.23m h3=q/v1*3.14d10.25m1.48m反射板d2=1.3d11.59m 4沉淀部分有效断面面积1.50m3/(m2/h)q'= 1.50m3/(m2/h)0.00042m/s v=q1/3600.00042m/s1.65kz= 1.65 24.24m F=q/kz*v28.28m5沉淀池直径5.62mD=√4(F+f)/3.146.07m6校核1)有效水深2.00h t= 2.00h3.00m h2=vt*36003.00m9.00m3h2=9.00m符合要求2)水堰负荷计算0.94L/(s.m)q*1000/3.14/D=1.02L/(s.m)符合要求7出水堰计算0.05m 堰上水头H'0.05m127.38854个出水堰个数n148.61996个8集水槽计算0.100m/s 集水槽管内流速u0.100m/s0.461m 管径(宽度)d30.498m46077.568雷诺数Re=1000d3*u49769.4610.022出水阻力系数0.0210.00092m 水头损失(高度)0.00090m0.80000m/s9出水管流速0.80000m/s0.16291m 出水管管径0.17596m1.80m/s9进水管流速1.80m/s0.109m进水管管径d40.117m 10沉淀部分总容积2.00d T= 2.00d0.50L/(人·d)S=0.50L/(人·d)800.00人人口N=933.33人0.80m3V=SNT/10000.93m30.10h 污泥排完时间t0.10h0.31m排泥管直径0.33m 11圆截锥计算0.20m r=0.20m 2.81R=D/2 3.04 1.43tana 1.433.72m h5=(R-r)tana4.05m33.14m3V1=3.14*h5(R^2+r^2+R*r)/341.76m3符合要求12沉淀池总高度0.30m超高h1=0.30m0.30m 缓冲层h4=0.30m7.56m H=7.90m13沉淀池总尺寸5.62m直径D6.07m7.56m总高H7.90m八九1最大流量计算1最大流量计算Q=80.00m3/h Q=90.00 q=0.02222m3/s q=0.025002中心管计算2中心管计算v0=0.03m/s v0=0.03 f=q/v00.74m2f=q/v00.83 d0=(4f/3.14)^(1/2)0.97md0=(4f/3.14)^(1/2)1.033喇叭口和反射板间隙计算3喇叭口和反射板间隙计算v1=0.02m/s v1=0.02 h'=d1=1.35d01.31mh'=d1=1.35d01.39 h3=q/v1*3.14d10.27mh3=q/v1*3.14d10.29反射板d2=1.3d11.70m反射板d2=1.3d11.814沉淀部分有效断面面积4沉淀部分有效断面面积q'= 1.50m3/(m2/h)q'= 1.50 v=q1/3600.00042m/sv=q1/3600.00042 kz= 1.65kz= 1.65 F=q/kz*v32.32m F=q/kz*v36.365沉淀池直径5沉淀池直径D=√4(F+f)/3.146.49mD=√4(F+f)/3.146.886校核6校核1)有效水深1)有效水深t= 2.00h t= 2.00 h2=vt*36003.00mh2=vt*36003.00 3h2=9.00m3h2=9.00符合要求符合要求2)水堰负荷计算2)水堰负荷计算q*1000/3 .14/D=1.09L/(s.m)q*1000/3.14/D=1.16符合要求符合要求7出水堰计算7出水堰计算堰上水头H'0.05m堰上水头H'0.05出水堰个数n169.85138个出水堰个数n191.082808集水槽计算8集水槽计算集水槽管内流速u0.100m/s集水槽管内流速u0.100管径(宽度)d30.532m管径(宽度)d30.564雷诺数Re=1000d3*u53205.792雷诺数Re=1000d3*u56433.265出水阻力系数0.021出水阻力系数0.021水头损失(高度)0.00089m水头损失(高度)0.000879出水管流速0.80000m/s9出水管流速0.80000出水管管径0.18811m出水管管径0.199529进水管流速1.80m/s9进水管流速1.80进水管管径d40.125m进水管管径d40.13310沉淀部分总容积10沉淀部分总容积T= 2.00d T= 2.00 S=0.50L/(人·d)S=0.50人口N=1066.67人人口N=1200.00 V=SNT/10001.07m3V=SNT/10001.20污泥排完时间t0.10h污泥排完时间t0.10排泥管直径0.35m排泥管直径0.3811圆截锥计算11圆截锥计算r=0.20m r=0.20 R=D/2 3.24R=D/2 3.44 tana 1.43tana 1.43h5=(R-r)tana 4.35mh5=(R-r)tana4.63V1=3.14*h5(R^2+r ^2+R*r)/ 351.02m3V1=3.14*h5(R^2+r^2+R*r)/360.89符合要求符合要求12沉淀池总高度12沉淀池总高度超高h1=0.30m超高h1=0.30缓冲层h4=0.30m缓冲层h4=0.30 H=8.22m H=8.5113沉淀池总尺寸13沉淀池总尺寸直径D 6.49m直径D 6.88总高H8.22m总高H8.51十1最大流量计算m3/h Q=100.00m3/h m3/s q=0.02778m3/s2中心管计算m/s v0=0.03m/s m2f=q/v00.93m2md0=(4f/3.14)^(1/2)1.09m 3喇叭口和反射板间隙计算m/s v1=0.02m/sm h'=d1=1.35d01.47mm h3=q/v1*3.14d10.30mm反射板d2=1.3d11.91m 4沉淀部分有效断面面积m3/(m2/h )q'= 1.50m3/(m2/h)m/s v=q1/3600.00042m/s kz= 1.65m F=q/kz*v40.40m5沉淀池直径mD=√4(F+f)/3.147.26m6校核1)有效水深h t= 2.00hm h2=vt*36003.00mm3h2=9.00m符合要求2)水堰负荷计算L/(s.m)q*1000/3.14/D=1.22L/(s.m)符合要求7出水堰计算m 堰上水头H'0.05m个出水堰个数n212.31423个8集水槽计算m/s 集水槽管内流速u0.100m/sm 管径(宽度)d30.595m 雷诺数Re=1000d3*u59485.884出水阻力系数0.020m 水头损失(高度)0.00086mm/s9出水管流速0.80000m/sm 出水管管径0.21031mm/s9进水管流速1.80m/sm进水管管径d40.140m 10沉淀部分总容积d T= 2.00dL/(人·d)S=0.50L/(人·d)人人口N=1333.33人m3V=SNT/10001.33m3h 污泥排完时间t0.10hm排泥管直径0.40m 11圆截锥计算m r=0.20mR=D/2 3.63tana 1.43m h5=(R-r)tana4.89mm3V1=3.14*h5(R^2+r^2+R*r)/371.31m3符合要求12沉淀池总高度m超高h1=0.30mm 缓冲层h4=0.30mm H=8.79m13沉淀池总尺寸m直径D7.26m m总高H8.79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