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教育扶贫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教育扶贫问题及其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贫困的生活,但是在我国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而教育是摆脱贫困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在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却一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我国教育扶贫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不足贫困地区往往缺乏教育资源,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教材教法相对滞后。
相比之下,发达地区的学校拥有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加大了贫困地区脱贫的难度。
2. 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在贫困地区,许多学生由于家庭贫困的原因,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他们更多的时间用于劳动或者是赚取生活费用。
这导致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投入学习,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
3. 教育观念落后在贫困地区,一些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他们认为孩子应该早早地出去工作,为家庭挣钱。
学校和家庭之间缺乏配合,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不到妥善的照顾。
二、应对策略1. 加大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学校的建设标准,配备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到贫困地区工作。
2. 推行免费教育政策针对贫困地区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政府可以推行免费教育政策,包括教材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等。
这将有助于减轻家庭的负担,鼓励更多的学生踏入校园。
3. 深入开展对家庭的教育宣传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强他们对教育的认识,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4. 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贫困地区,政府可以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学生走职业发展的道路。
职业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他们的就业率,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奠定基础。
5.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支持政府应该加强对贫困地区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教育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

教育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教育是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教育精准扶贫旨在通过提供教育资源和机会,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脱贫。
教育精准扶贫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
本文将讨论这些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教育资源不足是教育精准扶贫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
贫困地区的学校常常缺乏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可以是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学校条件,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贫困家庭经济困难也是儿童接受教育面临的障碍之一。
贫困家庭往往无法负担学杂费、食宿费用等教育费用。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资助计划,为贫困家庭提供经济支持,确保他们的子女能够上学。
教育质量不均衡也是教育精准扶贫的难题。
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普遍较低,这使得贫困家庭的子女更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针对这个问题,可采取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提高教育质量,并提供更多教育资源,确保所有孩子都能接受公平和优质的教育。
教育不平等也是教育精准扶贫所面临的困境。
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残疾人群体等特殊群体在教育上常常面临歧视和排斥。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保障特殊群体的教育权益,并提供特殊支持和教育资源。
教育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很多教育精准扶贫项目往往是短期的,难以持续和延续。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教育精准扶贫纳入长远规划,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并向更广泛的教育改革迈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教育问题。
教育精准扶贫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贫困家庭经济困难、教育质量不均衡、教育不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等现实困境。
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供经济支持,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确保所有孩子都能接受公平和优质的教育。
还需制定政策,保障特殊群体的教育权益,并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具有可持续性。
只有克服这些困境,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目标。
教育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

教育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教育精准扶贫是指通过教育手段,解决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在实践中,教育精准扶贫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需要针对性地应对。
本文将分析教育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现实困境之一是学校设施与师资力量不足。
在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学校设施不够完善,教学设备缺乏,图书资料匮乏等问题普遍存在。
教师的数量和教育水平也相对较低,缺乏必要的教学能力。
应对策略是增加财政投入,改善学校设施,并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确保教学质量。
现实困境之二是贫困家庭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高。
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长期受到贫困的限制,部分贫困家庭没有意识到教育对于子女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对教育的认知水平较低,教育投入不足。
应对策略是加强对贫困家庭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鼓励他们增加教育投入,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现实困境之三是教育资源不均衡。
在贫困地区,由于发展水平不及其他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或富裕地区,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应对策略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
现实困境之四是教育和就业的脱节。
在一些贫困地区,教育与就业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由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不充分,就业机会有限,贫困家庭存在对教育的怀疑和误解。
即使孩子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应对策略是加强产业扶贫,培育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增加就业机会,鼓励贫困家庭通过教育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就业创业。
教育精准扶贫面临着学校设施与师资力量不足、贫困家庭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高、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和就业的脱节等现实困境。
要应对这些困境,需要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学校设施和教师培训,加强对贫困家庭的宣传和教育,增加教育资源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产业扶贫,培育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提高就业机会。
我国教育扶贫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教育扶贫问题及其对策在我国,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关键。
同时,教育扶贫也是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教育扶贫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其效果和进展。
本文将分析当前教育扶贫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贫困地区教育资源较少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导致了许多贫困地区的学生无法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增加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提高教育质量。
二、贫困家庭教育观念薄弱由于经济原因和文化传统,许多贫困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不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对子女的学习支持力度不足,导致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同时通过实施相关的社会政策,改善贫困家庭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教育参与度。
三、贫困地区教育体制滞后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和教育资源匮乏等原因,教育体制较为落后,教育教学方法陈旧,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同时,许多孩子家庭贫困,需要通过打工、照顾家里等方式来维持家庭生计,影响了他们的学习。
政府应该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尽可能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让孩子能够专注于学习。
四、贫困地区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许多贫困地区的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贫困的环境下,自信心不足,学习动力不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建立学习鼓励制度、设立奖学金、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和实践机会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扶贫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建立学习鼓励制度,提高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教育质量,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共享教育公平机会,共同迈向美好未来。
新教育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新教育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近年来,我国在教育领域全面推进精准扶贫政策,积极探索教育扶贫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新教育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及时解决。
本文将从教育扶贫政策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问题分析1. 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在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则资源匮乏。
这种不均衡的分配,使得农村贫困地区学校设施落后,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难以保障,从而影响了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发展需要资金支持,而贫困地区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贫困地区学校设施建设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简陋,学生缺乏学习资源。
这种情况下,即便有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教学保障,难以实现真正的教育扶贫目标。
3. 教育体制不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长期以来以考试为导向,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成长培养。
在贫困地区,因为缺乏发展的动力和空间,学校教育体制更是难以得到完善。
这导致了贫困地区学生缺乏全面素质发展的机会,难以融入社会。
4. 缺乏教育帮扶机制教育扶贫政策实施中,缺乏有效的教育帮扶机制。
一些地区虽然得到了政策扶持,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帮扶机制,导致教育扶贫政策效果不佳,贫困地区学生难以得到真正的帮扶。
二、解决措施1. 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完善农村地区学校的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政府可以鼓励社会力量介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2. 提高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政府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增加教育经费,改善学校设施和师资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通过建立教师奖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育体制的改革是推动教育扶贫政策实施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教育课程设置,改变考试和招生机制,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推动教育体制向全面素质发展转变,为贫困地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关于教育扶贫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方案范本

关于教育扶贫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方案范本教育扶贫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然而,目前教育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推动问题的解决和工作的改进。
本文将提出一份教育扶贫问题整改落实方案范本,以供参考。
一、问题描述1. 教育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目前,教育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许多贫困地区的群众对政策了解不深,导致政策的实施效果不明显。
2. 学校教育资源不均衡:由于贫困地区的学校条件有限,导致他们缺乏一些基本的教育资源,如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
3. 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许多贫困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学杂费和生活费用,导致学生辍学率较高。
4. 教师培训力度不够:贫困地区的教师培训力度不够,导致他们在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整改目标1. 提高教育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政策的落地生根。
2. 加大对贫困地区学校的投入,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3. 减少贫困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提高他们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4.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整改措施1. 优化宣传方式,提高教育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
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向贫困地区的群众广泛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获得感。
2. 加大对贫困地区学校的投入,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增加财政投入,提高贫困地区学校的教学设备、图书馆、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同时加强对贫困地区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3. 设立专项资金,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学杂费和生活费用问题。
建立贫困学生资助制度,确保每个贫困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减少辍学率。
同时,通过帮助他们申请各类奖学金与助学金,提高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4.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通过组织教师培训班、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等方式,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增强他们的专业能力。
我国教育扶贫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教育扶贫问题及其对策一、教育扶贫问题1. 财政困难我国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费用巨大,而当地财政收入很低,难以支撑一些公共教育设施及教育经费。
现行机制下政府对教育扶贫的投入不足,难以吸引社会力量和各种渠道的捐赠,导致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不足。
2. 贫困家庭教育意识不足在贫困家庭中,普遍存在对教育质量和价值的认识不足。
许多家长只关心子女能否及时入读学校,而忽视了教育对孩子个人发展和家庭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
因此,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不足,以及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监督不足也妨碍了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
3. 教育资源不均匀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贫困地区学生所面临的教育问题更加突出。
比如说,贫困地区学校师资力量、教材和教学设备都相对薄弱,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二、对策为了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必须要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要增加对教育扶贫项目的经费支持,同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包括吸引社会力量和各种渠道的捐赠,实行市场调节机制等以减少贫困地区财政压力,缓解贫困地区教育资金短缺的尴尬局面。
2. 普及教育知识加强对贫困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工作,提高他们对教育质量和价值认识的水平。
同时,应该以一定的扶贫政策来鼓励家长积极支持孩子的学习,让家长顾虑少些经济负担,而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应该尽量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态,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孩子的学习习惯与效率,增强自身教育扶贫的主体性。
3. 建立良好的教育机制建立良好的中、小学教育机制,改善贫困地区的师资力量,完善贫困地区教材和教学设备等,以推动教育扶贫的工作。
同时,应该适当开展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普及网络教育,建立一批在线教育资源库,满足贫困地区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结论教育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教育扶贫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通过解决贫困地区教育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加强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以此实现整个社会更好地发展水平。
研究教育精准扶贫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研究教育精准扶贫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教育精准扶贫是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长期之计。
但在实际工作中,教育精准扶贫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成因复杂多样,需要深入研究并制定有效的对策。
本文将对教育精准扶贫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
一、问题成因分析1.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影响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方面,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教师、教材等方面的资源远远不足;富裕地区的教育资源丰富,学校条件好,师资力量强,这种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了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低下,难以有效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目标。
2.学生家庭背景影响贫困地区的学生家庭背景普遍较差,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家庭教育环境差等会对学生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这些因素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成绩不佳,甚至辍学,这对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造成了严重阻碍。
3.政策执行不到位虽然国家对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有的地方政府对扶贫工作重视不够,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不足,执行政策不到位;有的地方教育部门对扶贫工作的政策理解不够透彻,影响政策实施效果。
4.教师素质和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师是教育的主要推动力量,素质和激励机制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
贫困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与教育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还有的地方教师队伍不稳定,缺乏稳定的激励机制也会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影响教育质量。
二、对策建议1.优化资源配置要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必须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
在资金、教师、教材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确保贫困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家庭教育支持体系要关注学生家庭背景对教育的影响,建立完善的家庭教育支持体系。
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庭教育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意愿,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降低由于家庭原因导致的辍学率。
浅谈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谈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
近年来,xx始终把教育作为重点民生工程、重点督办事项、重点考核内容来推进,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真正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为实现教育扶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下面就教育扶贫工作,谈谈我浅显的认识。
一、教育扶贫现状近年来,xx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八个一批”教育脱贫具体要求,出台了《xx县教育精准脱贫实施意见(20xx-2020年)》《xx县教育扶贫工作方案》《xx县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整合工作意见》,组建了教育脱贫专项工作队伍,建立贫困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缺口台账、贫困生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实现了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贫困学生不仅在物质方面得到帮扶,在精神、学业和生活方面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帮助。
(一)学生资助全面落实。
多渠道筹措贫困生资助资金,整合7个部门力量,围绕国家普惠性资助政策和国家济困助学政策,全覆盖落实困难幼儿补助、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补助,高中阶段困难学生资助和贫困大学生资助等工作,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4832人6147.87万元,仅2015年秋至20xx 年春两年,发放各类助学资金达2183.71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xx825人次。
(二)营养改善大力推进。
县财政拿出481万元对47所学校食堂进行升级改造,定期对负责营养改善计划的财务人员、食堂从业人员、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制定了食堂供餐实施方案,明确了供餐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时间节点逐月督查,确保农村在校学生吃的安全、吃的放心,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全县76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惠及在校学生11148人,全县营养改善计划覆盖率达100%,学生供餐率达96%。
(三)职教扶贫逐步实施。
按照“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接受职业教育”的原则,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教育培训,20xx年,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7期1861人次、雨露工程培训4期213人次、就业创业培训2期125人次、其他培训1期43人次,提高了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增强了脱贫家庭致富造血功能。
研究教育精准扶贫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研究教育精准扶贫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教育扶贫是指通过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改善教育条件,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从而实现脱贫致富。
在实施教育精准扶贫中,存在一些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教育资源不均衡是教育精准扶贫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许多贫困地区的学校基础设施薄弱,教师素质低下,教育资源匮乏。
这造成了教育质量低下,学生的学习条件和机会受到限制。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对策一: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增加教育资源的供给。
对策二:加强教育资源的调配。
通过推进教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入贫困地区,确保学生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条件。
第二,贫困地区的学生缺乏优质的教育培训机会,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这是因为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低下,学生的教育和培训机会有限。
对策一:拓宽教育培训渠道。
可以通过开展网上教育培训课程、建立公共图书馆等方式,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对策二:加大对学生的资助力度。
通过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经济资助,鼓励贫困地区的学生继续深造,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贫困地区的学生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容易陷入传统观念的束缚,影响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发挥。
对策一: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
组织开展科学文化知识普及活动,加强学校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对策二:开展创新教育。
通过开展创客教育、科技创新实践等活动,培养贫困地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发展潜力。
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主要源于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培训机会缺乏以及科学文化知识匮乏等因素。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加强教育资源的调配,拓宽教育培训渠道,提供经济资助,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开展创新教育等措施。
研究教育精准扶贫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研究教育精准扶贫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近年来,以教育扶贫为主要手段的精准扶贫政策在中国各地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成因,并提出对策。
一、问题成因1. 贫困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很多贫困家庭认为,家庭经济情况影响孩子的学习,并且认为早期追求直接的经济效益比教育更加重要。
这种传统观念使得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不足,甚至不重视。
孩子缺乏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对经济问题感到担忧,导致他们缺乏学习动力,无法全身心地走进学校和课程里面。
2. 贫困地区校舍和设施落后一些贫困地区的教学设施落后,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山区,很多学生的通勤路上采用了步行,这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安排。
另外,缺乏技术和设备支持的学校难以拥有优质教育资源,这也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3. 贫困地区的师资力量薄弱贫困地区的师资力量薄弱,很难提供高水平的教育资源。
一些教学水平较低的老师甚至没有足够的条件和鼓励来继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影响精准扶贫工作的进行。
二、对策建议1. 增强贫困地区教育投入简单的说,增加贫困地区的教育资金投入,以保证教育资源的充足供应,为贫困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同时,鼓励和支持贫困家庭特别是学生的家庭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家庭对于教育的支持和配合。
保证贫困地区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更新和升级,加大对学生的资助力度,为他们提供交通和生活上的便捷,以保证学生安全和不受干扰的学习条件。
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其可以安心学习。
3. 加强贫困地区教师培训和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师生互动桥梁,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和寻求教育创新,支持他们多元化地解决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同时,也要加强教师在技能和职业发展道路上的指导和帮助,保证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稳定性。
总之,精准扶贫的教育政策只有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够更为有效地解决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
关于农村教育扶贫问题的思考和对策建议

关于农村教育扶贫问题的思考和对策建议关于农村教育扶贫问题的思考和对策建议近年来,中国在农村教育扶贫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依然相对较低,这使得农村居民的脱贫进程受到了限制。
本文将从农村教育扶贫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及对策建议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农村教育扶贫问题的原因分析1.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城市地区更加匮乏。
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落后,教材和教具不足。
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均导致了农村学生缺乏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2.教育观念滞后:在一些农村地区,还存在着对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观念。
一些家长更加注重短期经济利益,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不够,甚至让孩子提早参与劳动,降低了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
3.贫困家庭经济负担重:农村贫困家庭的收入相对较低,家庭经济负担沉重,往往无力支持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
一些孩子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而辍学或过早参加工作。
二、对农村教育扶贫问题的思考1.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师资力量,提升教育设施条件,加大教材和教具的供给。
同时,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多的奖励措施,吸引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
2.优化课程设置:农村居民的就业选择相较于城市居民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农村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更加贴近农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加强家校合作:加强农村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与合作,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参与度。
学校应主动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教育工作,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家庭对教育的支持力度。
4.开展思想教育: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农村居民认识到教育是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之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三、对农村教育扶贫问题的对策建议1.加大有效教育经费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农村教育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水平。
我国教育扶贫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教育扶贫问题及其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地区的贫困现象依然存在。
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扶贫政策和措施,但是要想根本解决教育扶贫问题,还需要更多的深入思考和创新举措。
本文将从我国教育扶贫问题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教育扶贫的挑战和对策。
一、教育扶贫问题的现状分析1. 农村学生受教育机会不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条件较差,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缺乏高素质的教育人才,致使农村学生受教育机会不足。
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面临上学路途遥远、上学交通不便、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等问题,这些都成为影响农村学生受教育的障碍。
2. 教育投入不足虽然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但是与城市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在教师待遇、学校条件、教育资源等方面,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之间仍存在明显的差距,导致农村教育质量相对较低,学生受教育机会不足。
3. 教育扶贫政策实施存在问题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扶贫政策和措施,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政策执行力度不足,导致一些扶贫政策难以落实到位;一些扶贫资金被挪用或浪费,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扶贫效果的减弱。
二、教育扶贫的挑战1.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现象,城乡教育资源差距较大,导致农村学生受教育机会不足。
农村地区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无法满足学生的基本教育需求,这是教育扶贫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2. 教育扶贫政策和措施不够全面目前我国的教育扶贫政策和措施还不够全面,除了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之外,还需要更多的创新举措和全面的政策配套。
教育扶贫不能仅仅停留在资金投入上,还需要更多的关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改革创新等方面,这些都是教育扶贫面临的挑战。
我国教育扶贫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教育扶贫问题及其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贫困,但是在一些贫困地区,依然存在大量的贫困家庭,其中有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教育扶贫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其解决对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接下来将从教育扶贫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对策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育扶贫问题的现状目前,我国的教育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据统计,我国目前仍有数百万贫困家庭无法供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其中一部分孩子甚至无法接受基本的教育。
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孩子们由于家庭贫困、交通不便等原因,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一些地方政府在教育扶贫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财政投入不足、政策执行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使得教育扶贫工作无法取得更好的效果,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得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落后于其他地区。
造成我国教育扶贫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贫困家庭经济条件差,无法供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贫困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经济支持,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甚至有的孩子因为无法支付学杂费而辍学。
2. 教育资源不均衡,造成贫困地区教育条件较差。
由于地域的偏远性和资源的不足,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教学条件较差,教师素质低下,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3. 政府部门在教育扶贫工作中的投入不足。
一些地方政府在教育扶贫工作中的资金投入不够,政策执行不到位,造成教育扶贫工作的效果不佳。
4. 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在一些地区,学校招生、教学等方面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使得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无法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针对我国教育扶贫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下面列举几点:1. 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基础教育经费。
政府应当增加对教育扶贫工作的资金投入,保障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经费并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2. 完善教育体制,保障教育公平。
教育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

教育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教育精准扶贫是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减贫的关键举措。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和教育问题的复杂性,教育精准扶贫也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如何应对这些困境,推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教育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1. 教育资源不均衡。
目前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市地区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农村地区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和师资力量匮乏,导致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2. 家庭经济条件影响教育机会。
在贫困地区,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家庭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和学习环境给孩子。
这导致了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缺乏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甚至出现辍学现象。
3. 学生思想观念和学习动力问题。
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长期的贫困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局限,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学习动力相对较低。
他们缺乏对教育的信心和兴趣,对学习虽有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甚至有学习放弃的倾向。
4. 教育扶贫政策实施不到位。
一些地方在教育扶贫政策的真正落实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政策的落实不到位导致了教育扶贫的效果不佳,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以上种种现实困境,使得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问题,找到相应的应对策略来解决这些困境。
1. 均衡教育资源配置。
要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设施建设水平和师资力量;要推动教育信息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破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化,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配置。
2. 完善资助政策,解决家庭经济条件影响教育的问题。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采取有力的资助政策,包括提供资助金、减免学费、提供生活补助等,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应建立健全的家庭经济状况的调研和核查机制,确保资助政策的精准落实。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对于教育扶贫存问题整改落实方案

对于教育扶贫存问题整改落实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桌面上,我拿起笔,思绪开始流转。
关于教育扶贫的问题,我已经思考了许久,现在,是时候将这些想法化为文字,形成一个具体的方案。
一、问题分析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导致教育质量低下。
2.学生家庭经济困难。
贫困家庭的孩子往往因为经济原因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甚至辍学。
3.教育观念落后。
部分贫困地区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读书无用,更愿意让孩子早日参加工作。
4.教育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
政策制定与实施之间存在差距,导致扶贫效果不佳。
二、整改措施1.优化教育资源分配。
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改善教学设施,吸引优秀教师。
2.完善学生资助政策。
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确保贫困家庭孩子顺利完成学业。
3.加强教育宣传。
通过媒体、社区等多种渠道,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4.强化政策落实。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教育扶贫政策真正惠及贫困地区。
三、具体实施步骤1.调查分析。
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找出问题根源。
2.制定方案。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
3.实施整改。
按照方案要求,落实各项整改措施,确保教育资源公平分配。
4.监督评估。
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整改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
四、重点工程1.优质教育资源引进。
引进优秀教师,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
2.学生资助工程。
确保贫困家庭孩子顺利完成学业,减少辍学现象。
3.教育观念转变工程。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4.政策落实保障工程。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五、预期效果1.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合理,贫困地区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2.贫困家庭孩子受教育机会增多,辍学率降低。
3.家长教育观念转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
4.教育扶贫政策真正惠及贫困地区,助力脱贫攻坚。
浅谈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谈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
近年来,xx始终把教育作为重点民生工程、重点督办事项、重点考核内容来推进,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真正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为实现教育扶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下面就教育扶贫工作,谈谈我浅显的认识。
一、教育扶贫现状近年来,xx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八个一批”教育脱贫具体要求,出台了《xx县教育精准脱贫实施意见(20xx-2020年)》《xx县教育扶贫工作方案》《xx县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整合工作意见》,组建了教育脱贫专项工作队伍,建立贫困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缺口台账、贫困生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实现了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贫困学生不仅在物质方面得到帮扶,在精神、学业和生活方面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帮助。
(一)学生资助全面落实。
多渠道筹措贫困生资助资金,整合7个部门力量,围绕国家普惠性资助政策和国家济困助学政策,全覆盖落实困难幼儿补助、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补助,高中阶段困难学生资助和贫困大学生资助等工作,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4832人6147.87万元,仅2015年秋至20xx 年春两年,发放各类助学资金达2183.71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xx825人次。
(二)营养改善大力推进。
县财政拿出481万元对47所学校食堂进行升级改造,定期对负责营养改善计划的财务人员、食堂从业人员、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制定了食堂供餐实施方案,明确了供餐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时间节点逐月督查,确保农村在校学生吃的安全、吃的放心,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全县76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惠及在校学生11148人,全县营养改善计划覆盖率达100%,学生供餐率达96%。
(三)职教扶贫逐步实施。
按照“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接受职业教育”的原则,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教育培训,20xx年,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7期1861人次、雨露工程培训4期213人次、就业创业培训2期125人次、其他培训1期43人次,提高了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增强了脱贫家庭致富造血功能。
研究教育精准扶贫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研究教育精准扶贫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教育精准扶贫是当前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的力量,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改变命运,实现脱贫致富。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是什么?我们又该怎样制定对策,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呢?一、问题成因1.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在贫困地区,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育经费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影响了贫困地区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使得教育扶贫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2.家庭环境对教育的影响贫困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的经济拮据、父母的文化素质低等原因,往往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使得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对知识的积极态度和求知欲望,影响了他们接受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教育政策实施不力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政策的实施不力,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学校设施不完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很难吸引优秀的教育资源前往贫困地区支教,使得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长期处于教育资源匮乏的状态。
二、对策建议1.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加大投入,包括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提高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等,以改变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让孩子们有更好的接受教育的环境。
在推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时,要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力度,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培养孩子对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得家庭教育成为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一道重要力量。
对教育政策的实施要加强督导力度,确保政策的落实不打折扣。
在扶贫工作中,可以适当给予贫困地区一些教育资源的倾斜支持,如对教师的奖励、对学校设施的改善等,以推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4.加强对贫困家庭教育的帮扶对贫困家庭的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综合扶贫力度,不仅仅是提供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还要关心孩子的饮食、卫生、衣食住行等生活方方面面的困难,使得孩子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教育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

教育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随着中国实施扶贫攻坚战的推进,教育精准扶贫逐渐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教育的发展可以帮助提高人们的素质和能力,进而提升就业率和收入水平,为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但是,教育精准扶贫在实践过程中面临许多困境。
本文将分析这些困境,并探讨应对策略。
一、现实困境1.学生数量多,教育资源有限官方数据显示,中国贫困地区学生比总数大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例如,西藏平均每99名孩子只有一名教师,而村庄幼儿园就干脆没有。
同时,中国在乡村地区拥有极少数量的重点学校和好的老师。
缺乏教育资源成为了限制山区贫困孩子接受教育机会的主要因素之一。
2.家长的素质水平较低在贫困地区,许多家长缺乏受过良好教育的背景,无法为孩子提供参照点和正确的教育补充。
同时,这些家庭也缺乏有助于孩子学习的物质环境,如书籍、安静的学习环境等。
3.教育改革不到位教育资源的配置差异也是当前教育精准扶贫的一个阻碍。
尽管政府所有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项目宣称覆盖更多地区,但教育仍然不能推广到偏远贫困地区。
一些地区未能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也没有到位和切实的教育改革和政策。
二、应对策略1.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可以加强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以弥补城市和乡村地区之间的差距。
在乡村地区,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教师,从而增强教师队伍素质。
政府还可以多收购优秀教材,以便学生借阅,推动学生的学术兴趣,提高教育参与度。
2.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长的教育背景关系到孩子的学术成果。
政府可以在贫困地区开办社区教育,提供给家长教育和技能培训,让家长拥有渠道和机会,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政府还可以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推广,让孩子们能够在精神文化上得到营养,促进他们全面成长。
3.尊重教师的职业价值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因此,应尊重教师职业价值、提高教师工资及福利待遇。
政府需要改变教师职业的士人眼光,并鼓励普及推广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减少书本教育和机械式教育,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新教育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新教育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教育扶贫政策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教育扶贫政策是国家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
在新时代的新教育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探索在新教育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问题分析1.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方面,一方面是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象。
许多贫困地区的学校教学条件较差,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较差。
也存在着地区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都聚集在一线城市,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现象。
2.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一些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相对较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难以得到提升。
与此一些地区的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方法落后,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3. 教育扶贫政策不够精准在教育扶贫政策方面,也存在着不够精准的问题。
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不够理想,很多时候会出现资金浪费、政策效果不明显、导向性不够明确等问题。
二、解决措施1.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为了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
国家可以通过增加教师编制、提高教育设施的建设标准、提供更多的教育资金等方式,来优先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分配。
2.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在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上,也可以通过优化教育资源的布局,推动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发展。
可以通过搭建远程教育平台、推动名校资源下沉、完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等方式,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流动和分布。
3. 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是解决教育扶贫问题的关键,需要加大对教育教学水平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
国家可以通过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岗位管理和晋升机制建设、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改革,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
近年来, xx 始终把教育作为重点民生工程、重点督办事项、重点考核内容来推进, 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真正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为实现教育扶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下面就教育扶贫工作,谈谈我浅显的认识。
一、教育扶贫现状
近年来, xx 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八个一批”教育脱贫具体要求,出台了《xx 县教育精准脱贫实施意见(20XX 年)》《xx县教育扶贫工作方案》《xx 县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整合工作意见》,组建了教育脱贫专项工作队伍,建立贫困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缺口台账、贫困生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实现了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贫困学生不仅在物质方面得到帮扶,在精神、学业和生活方面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帮助。
(一) 学生资助全面落实。
多渠道筹措贫困生资助资金,整合
7 个部门力量,围绕国家普惠性资助政策和国家济困助学政策,全覆盖落实困难幼儿补助、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补助,高中阶段困难学生资助和贫困大学生资助等工作,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 4832
人万元,仅 20XX 年秋至 20XX 年春两年,发放各类助学资金达万元, 资助贫困学生 xx825 人次。
(二)营养改善大力推进。
县财政拿出 481 万元对 47 所学校食堂进行升级改造,心得体会定期对负责营养改善计划的财务人员、食堂从业人员、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制定了食堂供餐实施方案,明确了供餐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时间节点逐月督查,确保农村在校学生吃的安全、吃的放心,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全县 76 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惠及在校学生 11148 人,全县营养改善计划覆盖率达 100%,学生供餐率达 96%。
(三)职教扶贫逐步实施。
按照“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接受职业教育”的原则,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教育培训,20XX 年,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27 期 1861 人次、雨露工程培训 4 期 213 人次、就业创业培训 2 期 125 人次、其他培训 1 期43 人次,提高了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增强了脱贫家庭致富造血功能。
(四)控辍保学扎实有效。
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加强学籍管理,防止学生辍学、流失。
印发了《xx 县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镇长、热门思想汇报村长、组长、校长、家长、师长“六长”责任制和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考核问责
机制,持续加大动员劝返工作力度,全力确保在今秋开学全部返校就读,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已全部返校就读。
(五)结对帮扶积极推行。
推行师生“一对一结对”帮扶举措,目前全县教师与 4651 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关注、鼓励和帮助贫困生,让贫困学生在享有平等教育权利的时候,使其人格也得到正常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家长陪读加深家庭贫困。
xx 地处秦岭腹地,开门见山,再加上“撤点并校”实施后,一些贫困家庭孩子要走很远的山路上学,为了不让子女受“奔波之苦”,家长只好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这无疑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造成了劳动力的浪费,对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形成了障碍。
(二)随迁子女进城后上学难。
随着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移民搬迁工程的落实,随迁子女进城上学人数骤增,导致城区基础教育资源供不应求,“校舍不足”“大班额”等问题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城镇上学难问题将日益凸显。
(三)偏远山区师资力量薄弱。
现行教师编制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到学校安全管理、范文写作寄宿制管理、女教师婚育、二胎政策、
单人单校、教师老龄化、城区教师招考等因素,导致教师缺员严重。
同时,边远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时间较短,职称设岗少,教师晋职难,教师交流轮岗实施不到位等多种原因导致优质师源流失加快。
(四)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受多种因素影响,留守学生、学困生、贫困生出现自卑、孤寂内向,甚至厌学心理。
同时,政府、慈善机构及爱心人士层面在关爱这些学生时,多数只注重对他们进行物质资助,而忽略了情感交流,导致一部分受过捐助的学生缺乏感恩和上进心。
(五)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严重。
贫困家庭学生从小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再加上父母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培养教育能力和意识不足,多数孩子完成义务教育就选择了辍学,这种现象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加大了家庭贫困代际传递。
三、对策及建议
(一)改善城乡学校基础设施。
一是加强初小、教学点标准化、现代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为边远贫困地区学生提供优质入学条件。
二是在保障现有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基础上,针对城镇化建设、移民搬迁过程中大量农民进城的现实情况,逐步扩大城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规模,确保贫困随迁子女享受优质
的教育资源。
(二)优化农村学校教师队伍。
一是科学设置教师招聘岗位,与新聘教师签订定向就业合同,鼓励他们到贫困地区任教,为贫困地区学校输送新鲜血液,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对现有教师进行摸底,对业务能力不强的教师进行培训,同时扩大教师轮岗比例,个人简历增加城区骨干教师到贫困地区轮岗交流人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生活补贴覆盖面,把职称评定向贫困地区一线教师倾斜,确保优秀师源稳固。
(三)加强贫困学生心理教育。
一是在物质资助的基础上,多开展一些精神激励、情感交流和日常关怀活动,通过研学旅行活动,组织城区学生与农村贫困学生进行生活、学习互换式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发展动力。
二是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学校要积极推行师生“一对一结对帮扶”措施,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
三是加强“家校合作”,携起手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四)打造职教技能培训平台。
一是继续加大投入,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宣传力度,鼓励贫困家庭学生学习一技之长,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二是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和实训基地建设,选配“双师型教师”,形成“多个龙头注水、一个池子
蓄水、一个口子放水”的教育培训格局。
三是整合借鉴省市优质培训资源,开展差异化劳动技能培训,打造一批“月嫂县”、“建筑工县”、“园艺工县”品牌。
四是统筹全县就业市场,最全面的写作站加强“培训—就业”精准对接,让受训人员结业就能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