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伤口处理及换药修订稿
外科换药

(三)换药原则
2、选择最佳的换药环境 (1)能离床的患者一律在换药室换药,不能
离床者需在床边换药,换药应避开打扫病 室卫生、晨间和晚间护理、治疗、休息和 开饭时间。 (2)换药时要求室内空气清洁,光线充足, 温度适宜的环境。
污染伤口要进行及时清创,使其转变为清洁 或接近于清洁伤口,争取一期愈合。
• 3、感染伤口: 指伤口被细菌污染严重,伤口已发生细菌
感染,有较多的分泌物、脓液或坏死组织 。
感染伤口只能通过换药,达到二期愈合 。
1.一期愈合: 伤口经过缝合边缘对合良好,上皮迅速再生 连接。局部只有很少的瘢痕呈线形,功能 良好,一般是一周左右。
2.创周皮肤处理 去除敷料后,用75%酒精棉球在创口周围由内向 外消毒2次,注意勿使酒精流入伤口内。
3.创面处理
清理伤口是换药的主要步骤
创周皮肤处理完毕后,即用0.1%新洁而灭或等渗 盐水自内向外轻柔拭去创面分泌物,创面拭净后 ,应彻底清除伤口内线头、死骨、腐肉等异物。 最后用酒精消毒创周皮肤。
注:在拭去分泌物时切忌反复擦洗,以免损伤创 面肉芽及上皮组织,棉球不应太湿,否则不但不 易清除分泌物,反而使脓液外流污染皮肤。
(一)伤口分类
1、清洁伤口: 指未受细菌沾染的伤口,此伤口经过正
确处理,一般都能达到一期愈合。
2、污染伤口:指沾有细菌,但尚未发生感染的伤口 ,一般认为伤口8小时之内处理属于此类伤口。但 要看伤口污染程度,不能单纯强调处理时间。如 切割伤,头面部伤或伤后即开始注射抗生素,即 使伤后12小时仍可按污染伤口处理。
外科伤口换药原则

外科伤口换药原则一、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
在换药过程中,必须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在更换敷料时,应先拆除原有的敷料,然后使用生理盐水或酒精等消毒剂清洁伤口。
在清洁伤口时,应轻柔操作,避免对伤口造成刺激和损伤,同时应注意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以防止感染。
二、妥善保护伤口,避免二次损伤。
在更换敷料时,应妥善保护伤口,避免二次损伤。
在覆盖敷料时,应确保敷料完全覆盖伤口,并保持一定的松紧度,以避免对伤口造成过度的压力和摩擦。
同时,应注意避免使用过于紧绷或粗糙的敷料,以免对伤口造成刺激和损伤。
三、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处理异常。
在换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如发现伤口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更换敷料、使用抗生素等。
同时,应注意观察伤口周围的组织情况,如出现组织坏死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四、给予适当的敷料,促进伤口愈合。
在换药过程中,应根据伤口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敷料以促进伤口愈合。
如对于干燥的伤口,可以选择吸水性好的棉纱布作为敷料;对于渗出物较多的伤口,可以选择具有较好吸收能力的泡沫敷料等。
同时,应注意更换敷料的频率和时间,以避免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五、遵循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在换药过程中,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防止交叉感染。
在操作前,应注意手部的清洁和消毒,以避免将细菌带入伤口。
同时,应注意更换敷料时避免触碰伤口周围的皮肤和其他物品,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六、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风险。
在换药过程中,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风险。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同时,应注意观察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和不良反应。
外科伤口的处理及换药法43

外科伤口的处理及换药法摘要】目的:探讨外科伤口的处理及换药法。
方法:对50例外科伤口的处理及换药法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换药时伤口粘连少,疼痛减轻,愈合加快。
结论:正确的换药方法是保证伤口愈合的重要条件,操作中要求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换药应在专门的换药室进行,住院患者视病情需要也可以在病房换药。
【关键词】外科;不同伤口;伤口处理;换药法【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2-0164-02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种外伤,引起皮肤和软组织的损伤;接受外科手术后机体上也会留有手术伤口。
正确处理伤口,能促进其愈合,反之,可能化脓感染,经久不愈,甚至并发全身感染而危及生命[1]。
换药,又称更换敷料,是外科基本技术操作,适用于各类创口的处理。
正确的换药方法是保证伤口愈合的重要条件,操作中要求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换药应在专门的换药室进行,住院患者视病情需要也可以在病房换药。
1.伤口分类与处理原则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划分。
1.1 清洁伤口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
通常指没有污染的各种手术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等),缝合后一般都达到一期愈合。
外伤性的伤口难免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但经过处理后能使污染减少,甚至变成清洁伤口。
处理原则:立即缝合或经常规消毒处理后缝合。
1.2 沾染伤口是指可能污染或感染伤口。
如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胃大部切除术等)、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的伤口、伤后8小时内处理的伤口等。
处理原则:认真清创缝合,清创的目的是使其转变成接近于清洁伤口,清创后当即缝合或延期缝合[2]。
1.3 感染伤口是指各种污染伤口、流脓伤口,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痔疮手术切口、延迟处理的开放性创伤伤口等。
伤口有渗出液、脓液、坏死组织等,周围皮肤常有红肿。
处理原则:充分引流脓液,冲洗脓腔,尽量消除脓液。
外科伤口换药教案(最全版)

外科伤口换药教案(最全版)病毒性感染等需要特殊处理。
3)注意保持伤口周围的无菌环境,避免交叉感染。
4)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卫生,避免自我污染。
3.换药步骤:1)准备换药所需物品,包括无菌手套、无菌巾、无菌敷料等。
2)进行手卫生和穿戴无菌手套。
3)用无菌巾清洁伤口周围皮肤,避免污染。
4)用无菌巾或无菌棉球清洁伤口,去除分泌物和异物。
5)若有引流管,需检查引流情况并清洁引流管口。
6)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无菌敷料进行包扎,固定好患部。
7)清理操作区域,做好无菌物品的处理。
20分钟二)操作演示:1.换药前准备:准备好所需物品,穿戴好无菌手套。
2.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无菌巾清洁伤口周围皮肤,避免污染。
3.清洁伤口:用无菌巾或无菌棉球清洁伤口,去除分泌物和异物。
4.包扎伤口: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无菌敷料进行包扎,固定好患部。
5.清理操作区域:清理操作区域,做好无菌物品的处理。
20分钟三)讨论及总结:1.讨论切口感染的处理原则及引流方式的应用。
2.总结换药操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3.答疑解惑。
20分钟外科伤口换药教学计划目的与要求:1.严格掌握外科操作的无菌原则,掌握无菌切口的换药技术;2.熟悉判断切口感染的程度,以及切口感染不同情况的相应处理原则;3.了解各种引流方式的应用和换药方法。
参加人员:一年级规培医师准备工作:1.准备多媒体教材,包括换药操作步骤的PPT、操作视频和模拟人;2.带教老师需准备无菌物品和清洁用品,以及提前了解换药操作的要点和关键点。
教学内容:一、PPT教学:1.换药的目的和适应症;2.无菌原则和换药步骤。
二、操作演示:1.换药前的准备;2.用无菌巾清洁伤口周围皮肤;3.用无菌巾或无菌棉球清洁伤口;4.选择合适的无菌敷料进行包扎;5.清理操作区域。
三、讨论及总结:1.讨论切口感染的处理原则及引流方式的应用;2.总结换药操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3.答疑解惑。
时间分配:总时间:60分钟PPT教学:20分钟操作演示:20分钟讨论及总结:20分钟改写后的文章更加清晰明了,删除了无关紧要的段落,同时对每段话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使得文章更加易于理解。
外科换药实验总结

外科换药实验总结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掌握外科换药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伤口处理和包扎方法,提高医学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
外科换药是指对伤口进行清创、消毒和包扎等处理。
其主要原理是通
过清洗和消毒伤口,去除病菌和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
1.手套、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品
2.消毒酒精、碘酒等消毒剂
3.纱布、绷带等敷料材料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穿戴防护用品,准备好所需器材和试剂。
2.清洗伤口: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清洗伤口。
3.消毒伤口:用消毒酒精或碘酒涂抹伤口周围。
4.包扎敷料:用纱布或棉球覆盖在伤口周围,并用绷带固定。
五、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认真阅读操作规程,并穿戴好防护用品。
2.对于不同类型的伤口,应选择不同的敷料材料。
3.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4.操作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器材和消毒液。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外科换药的基本操作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清洗伤口和消毒伤口是非常重要的步骤,这可以有效地预
防感染。
此外,在包扎敷料时,我们还学习了不同类型的敷料材料和
包扎方法。
这些知识对于日常生活和医疗工作都非常有用。
七、实验总结
外科换药是医学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
仅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还学习了伤口处理和包扎方法。
在今后的医
疗工作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卫生防护,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敷
料材料和包扎方法来处理伤口。
外科换药治疗规范

4.包扎固定,保护伤口,防止伤口污染及附加损 伤。
适应症:
• 1. 伤口愈合需拆线者。 • 2.伤口内放置引流物需拔除着。 • 3.伤口敷料被渗出分泌物浸湿,或有出血
倾向者。伤口敷料松脱或被污染者。 • 4.需要观察伤口情况者。
• 用乙醇或碘伏棉球由内向外清洁伤口和周 围皮肤,一般应达伤口周围5 ㎝。
2.消毒
清洁伤口:由内向外
污染伤口:由外向内
3.清理伤口
• 1.分泌物较多时,可用生理盐水或其他消毒 溶液冲洗或湿敷。
• 2.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创面,可剪平, 如水肿明显,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3.清理伤口
清除坏死组织 充分引流
• 创面苍白水肿、色暗有苔、肉芽萎缩 • 可用 优琐 湿敷
• 肉芽水肿 • 用3%~5%氯化钠或30%硫酸镁湿敷
5.换药后整理
• 换下的敷料集中放入污物桶 • 器械冲洗后,用2%戊二醛溶液等浸泡1~2
小时,然后重新消毒灭菌 • 特殊感染的敷料应全部烧毁、器械作特殊
灭菌处理
5.换药后整理
• 向病人的配合表示感谢并交代注意事项, 观察伤口敷料变化和局部症状,以及下次 换药的时间等
换药操作步骤
• 揭除沾染敷料 • 消毒 • 清理伤口 • 覆盖无菌敷料并包扎固定 • 换药后处理
1.揭除沾染敷料
• 外层敷料 • 内层 • 最里层
手 镊子 湿润后揭下
1.揭除沾染敷料
• 内层敷料用镊子轻轻取除 • 敷料粘贴于创面,可用盐水湿润后揭下
2.消毒
• 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帽子、口罩。 洗净双手。
换药前准备
病人准备: (1)向患者说明目的及可能引起的感觉
浅谈外科伤口换药及护理方法

浅谈外科伤口换药及护理方法外科伤口为细菌感染,治疗不当能够造成伤口感染现象出现,造成伤口愈合时间延长同时质量效果差。
外科医疗工作者要系统的分析、合理的控制、良好的交流、耐心护理,推动伤口快速愈合。
从恢复阶段中要保持良好的观察,了解伤口情况同时制定应急方法。
标签:外科伤口;换药方法;护理1外科伤口换药的目的及方法1.1换药的原则:无菌操作是每位医护人员必须牢记的准则。
外科工作者从换药过程中,和病人进行直接的接触,所以一定要做到无菌操作。
从换药过程中应当了解患者伤口位置、现状等等,从换药过程中保证材料齐全。
在换药之前应当保持自身清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从换药完成时能够结合伤口具体现状科学合理的转变治疗计划,存在另外特殊情况的病人要快速调整治疗方案,防止伤口恶化。
1.2外科伤口换药目的:换药为业务过程内非常关键的操作,同时为外科病房内非常常见的治疗手段。
外科患者身体损伤,很有可能出现出血现象,出现感染之后也许存在化脓情况,上述种种均能够导致敷料污染。
换药,也就是更换敷料,能够及时消除覆盖物,保持良好的环境,推动肉芽组织快速恢复,推動伤口痊愈。
工作者从换药过程中,能够了解伤口具体现状,结合伤口具体现状转变治疗计划,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推动伤口痊愈。
部分患者存在水肿情况,从换药过程中能够合理控制松紧度,防止给血管产生压迫造成血液不能够流通阻碍伤口痊愈。
1.3伤口的处理方法(1)从换药过程中通过碘伏进行杀菌,避免给伤口产生刺激,同时能够通过凡士林油纱有效的缓解病人产生的痛苦,同时避免组织液渗漏现象出现。
(2)血供充足,感染可能性低的伤口能够通过生理盐水进行处理,随后进行包扎。
(3)在皮肤存在明显破坏的伤口,从破坏的地方通过盐水进行杀菌,从附近区域通过碘伏进行杀菌,杀菌完成之后,能够通过盐水纱布及凡士林纱布进行包扎,推动伤口快速痊愈。
(4)在伤口出现感染之后要特别强调进行引流排脓,某些情况下应当拆开缝线,进行合理的引流,能够通过双氧水及生理盐水进行杀菌,出现坏死组织之后要进行清理,同时能够通过抗生素纱布进行填充,从伤口附近要能够通过碘酒及乙醇进行杀菌。
外科换药规范操作

外科换药规范操作
21/39
• 包扎固定关键点:
• A 垂直身体长轴 • B 顺皮纹方向 • C 垂直伤口 • D 普通用三条胶布粘贴,长度
普通为敷料宽度2-2.5倍。
外科换药规范操作
22/39
(九)操作后处理:
A 操作物品偿还原处 B 帮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铺
C 医疗垃圾带走,妥善回收和分类处理
外科换药规范操作
11/39
图示:怎样揭敷料???
外科换药规范操作
12/39
(五) 切口及周围皮肤消毒
A 严格掌握无菌标准。
B 先无菌伤口,后感染伤口;先简单伤口,后复杂伤口;先普通伤口, 后特殊伤口。
C 用两把镊子清洁伤口,恪守无菌术标准,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 镊子接触敷料作为传递,二者不可混用。
外科换药规范操作
9/39
(三)换药前准备
A 病人准备: 首先向病人说明交换敷料必要性和可能发生不适反应, 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了解支持与合作; 条件允许送病人到换药室交换敷料; 让病人保持适当体位,要求即能很好暴露伤口,又能 最大程度满足病人安全、保暖、舒适需要;如分泌物多 或需冲洗伤口是应垫放治疗巾,以保护床罩; 尽力尊重病人隐私权。
C 若伤口有缝线反应,可常规消毒后酒精湿敷。
若伤口有针眼脓疱,较小者可用无齿镊弄破并用干棉球挤出脓液,再用碘酒、 酒精消毒。较大者需要拆除缝线,清楚脓液、异物,清创后放置引流物。
若伤口有积血、积液切口,先用注射器从正常皮肤处潜行穿刺抽除,或用镊子、 探针由创口处稍加分离引流。
若伤口出现脂肪液化(脂肪丰富切口易出现脂肪液化),需广泛敞开切口(脂肪 液化区域全部打开),培养+药敏以及加强换药。早期消毒后在局部皮下注射庆 大霉素,向切口中放置葡萄糖粉,天天换药;待创口渗出少后油纱刺日有手术时,术
外科基本操作换药拆线切开缝合一般伤口处理

LOGO
外科根本操作—切开
腹部 外科常用切口
LOGO
外科根本操作—切开
三、操作步骤:
1、选择适当的的手术刀 2、正确的传递方法 3、正确的执刀方法 4、正确的运刀方式
LOGO
外科根本操作—切开
选择适当的的手术刀
LOGO
外科根本操作—切开
正确的执刀法:正确执刀方法有以下四种: 1)执弓式:是常用的执刀法,拇指在刀柄下,食指和中指 在刀柄上,腕部用力。用于较长的皮肤切口及腹直肌前鞘 的切开等如图(1~2)。
合、缝合止血等。 今天主要介绍下面几种缝合方法:
LOGO
外科根本操作—缝合
常见缝合方法简介: 1、单纯缝合法:使切口创缘的两侧直接对合的一类缝合 方法,如皮肤缝合。 〔1〕、单纯连续缝合:操作简单,应用最多,每缝一 针单独打结,多用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的缝合, 尤其适用于有感染的创口缝合。
外科根本操作—切开
二、操作原那么:为充分暴露手术部位,方便手术操作,理 想的切口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 离手术部位最近:最好能直达手术区域; ② 与重要构造平行:切口方向应与该部位重要血管、 神经走行一致,以免损伤; ③ 尽量照顾美观,不遗留难看的疤痕,如颜面部手 术切口应与皮纹一致,并尽可能选取较隐蔽的切口; ④防止越过关节,痊愈后不影响功能; ⑤ 充分显露手术部位,且便于延长:应根据病人的体 型、病变深浅、手术的难度及麻醉条件等因素来方案切口 的大小。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观看视频
LOGO
外科根本操作—切开
外科根本操作 之 切开
LOGO
外科根本操作—切开
切开是外科手术的第一步,是指使用某种器械〔通常为各 种手术刀〕在组织或器官上造成切口的外科操作过程,是 外科手术最根本的操作之一。 一 、操作目的:显露病变部位、防止或减少副损伤
外科伤口处理换药原则及护理方法

外科伤口处理换药原则及护理方法【摘要】目的分析外科伤口处理换药原则及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外科处理伤口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以相同换药原则进行换药,对照组不做其他处理,给予观察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伤口愈合率。
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外科在处理伤口的过程中坚持无菌的换药原则,并开展有效护理,能促使伤口更好的愈合,能降低伤口感染率。
【关键词】外科;伤口处理;换药原则;护理方法;伤口愈合率[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inciples and nursing methods of surgical wound treatment and dressing change. 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surgical wou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to November2021 were selected for study, and they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changed their dressing according to thesame dressing principle.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do oth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wound healing rat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woundhealing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principle of aseptic dressing change and effective nursing can promote better wound healing and reduce the rate of wound infection.[Key words] surgery; Wound treatment; Dressing change principle; Nursing methods; Wound healing rate各种病毒、细菌会通过外伤伤口入侵人体,如果伤口没有的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会出现感染问题,导致伤口愈合时间延长,加大患者的痛苦感【1】。
外科换药(内容清晰)

外科换药换药又名交换敷料,是外科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在表面看来,换药好像很简单,但实际上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机械性工作,而是需要灵活掌握的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祛除病因、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机体修复能力,使伤口早日愈合。
一、换药目的1.了解和观察伤口情况,以便进行及时的处理。
2.清洁伤口,去除脓液,减少细菌繁殖和分泌物的刺激。
3.去除不利或有碍于愈合的环境,创造新的有利于愈合的条件。
4.保护伤口,防止细菌侵入。
5.固定患部、让局部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减少患者的疼痛。
二、换药的适应症1.外科缝合伤口到了拆线时间、需拆线者。
2.创口脓液需清除者。
3.敷料移位或脱落造成伤口暴露者。
4.外阴部伤口被便湮污染敷料者。
5.创口引流需移动或除去者。
6.创口有出血者现象者。
7.肠瘘、人工肛门排除物过多者。
8.患者浮肿、有受压现象者。
9.对局部情况不明或需要观察和检查者。
10.化脓性伤口、引流及有感染的伤口需要清洁、帮助伤口加快愈合行常规换药者。
三、换药前准备1.患者方面1)思想准备:让患者了解换药的目的和意义,解除不必要的恐惧和顾虑,争取患者的合作。
2)换药时体位:根据换药部位决定。
总的原则是:患者舒服、伤口显露、便于操作、光线充足。
3)环境控制:谢绝一切非有关人员参观换药;尽量避免患者直接面对创口,减少污染和增加患者的心里负担。
2.换药者的准备1)确定换药时间:换药时间可以根据患者和换药者的时间而定。
要绝对避免与患者进、家属探视、责任护士晨间护理、环境保洁相冲突。
2)计划换药计划次序、避免交叉感染:先换无菌切口、后换感染伤口;先换缝合伤口、后换开放伤口;先换感染轻者、后换感染重者;先换一般感染、后换特殊感染。
换药前必须全面了解所换伤口的情况,以便准备适当的敷料。
3)个人准备:清洁个人卫生,戴好帽子、口罩。
强调剪断指甲、保持甲沟整齐;帽子遮盖全部头发;口罩盖住口鼻。
重感冒和患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医护人员不能参与换药。
外科伤口换药操作流程

外科伤口换药操作流程
外科伤口换药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
1.准备工具:棉签、创口棉、洗消液等。
2.按病人处方仔细配药及伤口敷料。
二、正式换药流程
1.用棉签沾少量外用消毒液或洗消液,先擦拭伤口周围及换药处。
2.仔细拿开已敷的敷料,可用温水将伤口清洗一遍,病患不耐受时可不用温水清洗,直接拿开敷料就可以换药。
3.将新的伤口敷料沾取外用消毒液或洗消液敷在伤口处,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直至药敷完毕。
4.将伤口专用绷带裹好,有需要的可绷以对病患有利的方法。
5.收拾废弃物,检查换药完毕后,放置消毒剂,封存棉签,使手部消毒后,双手交叉抱胸进行检查,确认消毒无误后完成换药。
三、换药后注意事项
1.要定期换药,即使伤口有良好的愈合状态,也应定期进行换药,以免伤口滋生细菌。
2.对于慢性溃疡及慢性病历,应随机病情变化,及时定期进行换药。
3.对于发炎的伤口,应采用酸性和碱性药物治疗。
4.对于出血的伤口,应采用抗凝、抗凝液、抗血凝药物治疗。
5.对于肿胀以及血肿的伤口,应采用缩静脉、抗炎以及消肿的药
物治疗。
2024版外科基本操作换药术

02
换药前准备工作
患者评估与沟通
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等相关 信息,评估患者伤口情况。
02
01
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释换药 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取得患者的配合。
换药室环境准备
01
确保换药室环境清洁、安静,温度 适宜,有利于患者放松和伤口愈合。
02
准备好换药所需的椅子或床,根据 患者情况调整高度和角度,确保患 者舒适。
清洁伤口
使用无菌棉球或纱布蘸取适量生理盐水,轻轻擦拭伤口周围皮肤和缝合线部分,去 除血痂、分泌物等异物。注意由内向外擦拭,避免污染伤口内部。
观察伤口情况并记录
观察伤口情况
仔细观察伤口的大小、深度、颜色、有无出血、感染迹象等。 特别注意观察缝合线是否松动、断裂,以及伤口周围皮肤有无 红肿、压痛等炎症反应。
换药原则及注意事项
换药原则
无菌操作原则,即在换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防止交叉感染;轻柔操作原则,即在处理伤口时应动作轻 柔,避免对伤口造成新的损伤;定期更换原则,即根据伤口情况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注意事项
在换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和换药方法;在换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和伤口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在换药后应详细记录换药过程和患者反应,以便后续治疗参考。同时, 医护人员在进行换药操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自身感染。
器械、药品及敷料准备
根据伤口类型和情况选择合适的器械,如镊子、剪刀、 探针等,确保器械清洁、锋利。
准备必要的药品,如消毒液、生理盐水、药膏等,检查 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
选择适当的敷料,如纱布、棉垫、绷带等,确保敷料清 洁、干燥、无菌。
03
外科伤口的观察处理及换药指导

外科伤口的观察处理及换药指导摘要】目的:合理的伤口处理及换药指导是保证创口愈合的重要条件,有利于创口尽快愈合,从而缩短治疗周期,减轻病人痛苦。
其目的是为了观察伤口情况,清除伤口的分泌物、异物及坏死组织,保持引流通畅,使肉芽组织健康生长,并利用心理干预得到病人及家属的有效配合,以利于伤口早日愈合。
【关键词】伤口换药;换药指导;心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292-02外科伤口种类很多,根据伤口的新鲜程度、感染情况和致病菌等特点处理方法有别。
若能正确及时处理可加速愈合,处理不当会延误伤口愈合,增加病人痛苦。
我院门诊换药室于2013年10月至今处理外科伤口2000余例。
现将具体的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1.外科伤口的表现及处理1.1 无菌伤口的处理多为手术后伤口无红肿、创面干燥,患者无发烧,换药时可用0.5%碘伏擦洗伤口,纱布包扎等待愈合、拆线。
如手术大、创伤大,有时术后三天可能有385℃以下的低热,应考虑为吸收热,是正常反应。
若体温继续升高,同时伴有血象增高时,要考虑有无感染存在,再根据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1.2 感染伤口的处理伤口有轻度红肿,缝线根部发红,甚至渗出,则要考虑是否为缝线反应或者伤口感染。
若缝线处红肿较重或饱满应考虑伤口内有积血、积液或早期感染的可能,此时一定要在无菌操作下用血管钳撑开一小口,或间断拆除缝线,彻底清除伤口内脓液、坏死组织及异物,再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清洗,清洗后放置合适的引流条,填塞引流条时应从伤口底部开始,不宜过紧或过松,过紧妨碍引流,过松易造成肉芽水肿,此外纱布的尾端应留在伤口外便于引流。
不同的引流条对伤口有不同的作用:凡士林纱布多用于较新鲜、分泌物较少的肉芽创面或小的刚切开的化脓伤口,徐晓丽、何秀云、雷彩莲等报道应用德湿银取代凡士林纱布用于感染性伤口,换药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和伤口疤痕的形成[1];鱼肝油纱布具有营养和促进肉芽上皮生长的作用,用于愈合缓慢的伤口;碘仿纱布不仅具有杀菌作用,而且能吸收创面渗液、保持创面干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口愈合的作用。
外科伤口的识别与换药对策

外科伤口的识别与换药对策众所周知,手术切口、创伤、烧伤等均离不开换药这一环节,且换药的好坏对伤口的愈合有着一定的影响,也对皮肤疤痕有所作用。
所以需要对外科伤口加以分析,然后明确换药的相关内容与注意事项。
1、外科伤口的特点与识别①做好正常愈合过程的观察:一般而言,创面会从外向内进行缩小,且创面的分泌物比较少,肉芽比较鲜红,容易出血。
②做好分泌物的观察与识别:对于创面所渗透出来的血液是比较容易辨识的,特别是需要对脓性分泌物加以重视,之所以出现脓性分泌物,主要是与细菌的种类、感染的范围有所联系,甚至可以凭借着气味判断出细菌的种类。
比如浅黄色或者黄白色比较粘稠的脓液主要是葡萄球菌感染,浅红色比较稀薄的脓液一般是链球菌感染,绿色伴有生姜气味的脓液多为绿脓杆菌感染。
③做好创口深度的观察:要想了解创口的深度以及创口应该怎么处理,主要是利用探针进行试探,在整个试探过程中动作要保证轻柔,避免用力过大。
④肉芽创面的观察:生长良好的肉眼是鲜红色,其表面有颗粒样凸出,分泌物比较少,无水肿现象的发生,触动的时候可以浮动。
如果是溃疡性肉芽,那么因为局部血液供应不良,其创面呈现出紫黑色,甚至还会出现坏死。
2、在换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①重视更换敷料的间隔时间:开放性伤口多以感染性伤口为主,在更换敷料的时候间隔时间要短,且根据相关的临床证明可以了解到,因为换药太频繁往往会导致伤口不易愈合,所以在换药的时候需要根据伤口的实际情况具体对待,比如渗出液比较多的患者,要按照创口的原因以及面积采取包扎等方式,如果渗出液不多,则可以每日更换一次,对于在愈合期的伤口而言,则需要采取间隔换药法。
②敷料更换的要求与操作:对于新鲜开放性软组织表浅的创口需要先清洁,然后再进行包扎,使其结痂痊愈。
同时对于裂伤比较小的则需要进行清创缝合,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裂口不可放刺激性的药物。
在正常愈合期的伤口则需要利用凡士林纱布进行保护,还要减少换药的次数,实施加压包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伤口处理及换药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42.外科伤口处理及换药
一、准备工作
1.物品准备
(1)换药包内有治疗碗2个,有齿、无齿镊各一把。
(2)70%酒精棉球或碘伏,生理盐水,棉球若干,根据伤口所选择的药物、敷料。
(3)胶布、剪刀、棉签。
根据伤口需要酌情备用绷带。
2.术者准备
(1)看病历,了解病情及伤口目前为术后第几天。
(2)洗手擦拭干或烘干后,戴口罩和帽子,看病人,作自我介绍,说明操作目的,揭开敷料,了解伤口情况(如有否红、肿、痛、热、异常隆起、硬结、肉芽组织、分泌物等),并且估计所需的物品。
(3)再洗手,擦拭干或烘干后,进换药室准备物品。
(4)打开换药包,查看消毒时间,用手打开换药包外层,接着用公用镊将左右两侧布巾铺开,最后铺开操作者侧,将弯盘内的两把镊子放在大的弯盘,包布放在换药车的中央。
3.患者准备
告知患者换药的目的,可在病房,最好在换药室进行换药,病人应采取最舒服且伤口暴露最好的体位,应避免着凉,如伤口较复杂或疼痛较重,可适当给予镇痛或镇静药物以解除病人的恐惧及不安。
二、适应证
1.手术后无菌的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如切口情况良好,张力不大,可酌情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张力大的伤口,一般在术后7~9天拆线。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应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其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
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内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术后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三、操作方法及步骤
1.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生理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2. 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
用酒精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
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的一面用过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3. 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如坏死组织较多,可用其他消毒溶液冲洗。
4. 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银棒腐蚀,再用生理盐水中和;或先用纯石炭酸腐蚀,再用75%酒精中和。
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5. 一般创面可用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必要时用引流物,上面加盖纱布或棉垫,包扎固定。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凡接触伤口的物品,均须无菌。
防止污染及交叉感染,各种无菌敷料从容器内取出后,不得放回,污染的敷料须放入弯盘或污物桶内,不得随便乱丢。
2.换药次序:先无菌伤口,后感染伤口,对特异性感染伤口,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在最后换药或指定专人负责。
3.特殊感染伤口的换药: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绿脓杆菌等感染伤口,换药时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技术,除必要物品外,不带其他物品,用过的器械要专门处理,敷料要焚毁或深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