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的产业现状及发展
碳纤维的发展及其应用现状
![碳纤维的发展及其应用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f7cdfe2efab069dc51220172.png)
碳纤维的发展及其应用现状目前,碳纤维工业化产品主要包括PAN基和沥青基,世界上消费高性能碳纤维主要是美国,而生产高性能碳纤维主要是日本,碳纤维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
碳纤维大多应用于复合材料的生产,且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论文主要分析了国内外碳纤维发展现状,着重介绍了碳纤维在宇航、体育用品领域、工业领域、交通运输领域及土木建筑领域的应用。
标签: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应用一、碳纤维的发展现状研究1.国外发展现状1959年日本进藤博士采用PAN奥纶为原材料研究开发基碳纤维,日本大谷教授利用煤焦、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副产品(沥青)研究成功开发了沥青基碳纤维。
1965年,粘胶纤维基碳纤维是由美国的UCC公司开发成功的,主要材料是粘胶纤维。
于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生产碳纤维,主要应用于火箭喷嘴,其能有效防止热气流传。
1971年至1983年,日本东邦人造丝公司、东丽公司等对碳纤维研究比较早,在此期间已经能进行大批量的生产,主要用于体育器具,欧美则用于航空和航天工业。
1980年前,波音公司首次将碳纤维使用在757飞机上,1985年-1990年,欧美主要对复合材料产品性能和深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
国外利用电磁辐射等离子技术由碳纤维原丝来生产碳纤维;并把纳米技术应用于碳纤维上,研制出纳米碳纤维,超高模量的沥青碳纤维长丝发展迅速。
2.国内发展状况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研究碳纤维,经过多年的发展,碳纤维在研发领域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总的来说,国内碳纤维的研制与生产水平还较低。
吉林省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于1960年代初,开始对PAN基碳纤维进行研究,并先后完成了连续化中试装置。
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等单位也开始研究,于1980年通过了中试。
总之,我国在碳纤维领域的研究方面起步晚、发展也缓慢。
二、碳纤维的应用状况研究1.宇航领域碳纤维重量很轻,但其尺寸稳定性,刚性和导热性能均很好,最初的高模量碳纤维广泛在人造卫星技术当中使用。
国际碳纤维现状分析报告
![国际碳纤维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51757b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4.png)
国际碳纤维现状分析报告概述碳纤维是一种高性能纤维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高模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体育器材等领域。
本报告将对国际碳纤维产业进行现状分析,以期提供参考和指导。
1. 碳纤维产业总体情况碳纤维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碳纤维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0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50亿美元。
这一增长主要源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体育器材等行业对碳纤维的需求不断增加。
2. 主要碳纤维生产国家和企业目前,日本、美国、德国和中国等国家是全球碳纤维生产的主要国家。
其中,日本的碳纤维产业发展最早,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经验,市场份额占据全球的30%以上。
美国和德国的碳纤维产业也相对发达,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在碳纤维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的碳纤维企业数量众多且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也在逐步提高。
中国的碳纤维市场份额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球碳纤维产业的重要参与者。
3. 市场应用情况碳纤维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体育器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被用于制造飞机机体、机翼和推进器等部件,以提高飞行器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减轻自身重量,提高燃油效率。
在汽车制造领域,碳纤维被应用于汽车车身和底盘等部件的制造,以实现轻量化,提高汽车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在体育器材领域,碳纤维被广泛用于制造高尔夫球杆、网球拍和自行车等器材,以提高产品的强度和稳定性,提升运动员的表现水平。
4. 挑战与机遇碳纤维产业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挑战方面,碳纤维的生产成本较高,技术门槛也较高,限制了其在一些领域的广泛应用。
此外,碳纤维的回收利用和环境影响等问题也需要关注和解决。
机遇方面,碳纤维在新兴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
例如,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推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碳纤维有望在更多领域替代传统材料,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024年碳纤维原丝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碳纤维原丝市场规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be903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69.png)
2024年碳纤维原丝市场规模分析引言碳纤维是一种由碳元素构成的纤维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碳纤维的生产过程中,碳纤维原丝是重要的原材料,其市场规模对碳纤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碳纤维原丝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碳纤维原丝市场概述定义碳纤维原丝是通过将聚丙烯腈纤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加工过程制成的纤维材料。
市场规模碳纤维原丝市场规模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碳纤维原丝的生产和销售总量。
市场发展趋势碳纤维原丝市场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随着碳纤维在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对碳纤维原丝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同时,碳纤维原丝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成本的降低,也进一步推动了碳纤维原丝市场的发展。
市场供给碳纤维原丝的供给主要来自于碳纤维原丝生产商。
全球范围内,碳纤维原丝生产商众多,包括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
这些生产商通过自有的生产设施和供应链体系,向市场提供碳纤维原丝产品。
市场需求碳纤维原丝的需求主要来自于碳纤维制品制造商。
随着碳纤维在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的应用逐渐普及,对碳纤维原丝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高端应用领域,如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对碳纤维原丝的需求更加旺盛。
市场竞争碳纤维原丝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生产技术:不同的生产技术能够影响碳纤维原丝的品质和性能。
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 产品定位:市场上存在着不同档次、不同性能的碳纤维原丝产品。
企业需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定位,提供符合不同客户需求的产品。
- 价格竞争:碳纤维原丝价格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业需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价格优势吸引客户。
随着碳纤维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扩大,碳纤维原丝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未来,碳纤维原丝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
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09d60b2c77da26925c5b062.png)
企业
2 0 1 1年 2 0 1 2年 2 0 1 3年 2 0 1 4年 2 0 1 5年
维、 酚 醛树 脂 基 碳纤 维 、 聚 酰亚 胺 基碳 纤 维 、 其 他
有机 纤维 基碳 纤维 等 。 目前 , 主要 以 P A N基碳 纤
维 和沥青 基碳 纤 维为 主 。 1 碳纤 维生 产现 状 1 . 1 世 界碳 纤维 生产 现状 P A N纤 维 被 认 为是 制 造 碳 纤 维 的最 重 要 的
性的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评价认证机构 , : 碳纤维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生产现状
消费
发展
中 图分 类 号 : T Q 3 4 2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1 — 0 0 4 1 ( 2 0 1 3 ) 0 2 . 0 0 4 1 — 0 5
注: 数据来 自J E C复合材料杂志 2 0 1 2年第 7 2期 。 1 )小丝束 : 1 K / 3 K / 6 K, 1 2 K / 2 4 K。
2 )大 丝 束 : 大于 2 4 K。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一 l 1 ; 修 改稿 收 到 日期 : 2 0 1 3 — 0 2 - 2 0 。
摘 要 : 综述 了国内外碳纤维生产及 消费情况 , 碳纤维 已发展成 以美 国为代 表的大丝束碳 纤维生产 和以 日
本为代表的小丝束生产两大类 ; 碳纤 维的消费主要 在北美 、 欧洲 和亚洲 (日本 ) , 主要应 用在航 空和 国防 、 工 业及体育休闲领域 ; 我国碳纤维发展缓慢 , 产品品种及质量均不能满足需求 , 但消费量与 E t 俱增 ; 详述 了上海 石化碳纤维新材料开发的情况 , 与科研院校合作 , 整合了产学研的技术资源 ; 提 出了我 国碳纤维发展 的建议 , 指出应尽快制订我国碳纤维发展的整体规划 , 建立重点产业基地 , 发挥 区域 合作优势 , 并 建立 国家级 或地区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2fd25a11a37f111f1855bac.png)
国内外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自上世纪60年代碳纤维首次商业化以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品质不断提高,2014年全球碳纤维产能(365天连续生产12K/24K 碳纤维丝束计算)已达到12.6万吨。
尽管碳纤维与传统的玻璃纤维在价格上仍不能相比,但高性能碳纤维以其高比强度、高模量、可设计、防腐蚀和抗疲劳等突出特点,具有玻璃纤维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已成为发展先进武器装备的关键材料,并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风能产业、土木工程、体育休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当前,国际复合材料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据估计,未来5年,先进复合材料将以每年5%的增速发展,而随着民用航空、汽车工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全球高性能碳纤维需求量的年增幅可达10%,亚太地区将会有更高的增长率,即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因此,在目前碳纤维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认清国际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形势、对照国外先进企业找差距找问题,通过理性思考寻求解决途径,适时把握发展机遇,落实行动、注重实效,努力推进国内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1、国外碳纤维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1)产业方面根据前躯体原料的不同,碳纤维可分为聚丙烯腈(PAN)基、沥青基和粘胶基碳纤维等。
由于粘胶基碳纤维在制备过程中会释放出毒性物质二硫化碳,且工艺流程长、生产成本高、整体性能不高,因此目前,国际碳纤维产业领域,前两种碳纤维获得了更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
其中,PAN基碳纤维又占据绝对优势,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90%。
PAN基碳纤维的九大生产商包括:日本东丽、东邦、三菱丽阳、美国赫氏(Hexcel)、氰特(Cytec)、卓尔泰克(Zoltek,已被东丽收购)、台塑、土耳其阿克萨(AKSA)和德国西格里(SGL)。
沥青基碳纤维的生产和应用居其次,主要生产企业三家,分别是Cytec、三菱塑料和日本碳素纤维。
PAN基碳纤维分为小丝束(1-24K)和大丝束(36K及以上)两类。
国内外碳纤维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国内外碳纤维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91a809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1.png)
国内外碳纤维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碳纤维是一种具有轻质、高强度、高刚度等优良性能的纤维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体育用品等领域。
在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限制的背景下,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国内外碳纤维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首先,从国内碳纤维产业现状来看,我国碳纤维产业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目前,国内碳纤维产业主要集中在碳纤维预浸料生产和产品加工环节,而碳纤维纤丝的制备技术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
同时,国内碳纤维产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高端市场份额较小。
其次,国际碳纤维产业的发展较为迅速,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
这些国家在碳纤维纤丝制备、加工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能够生产出高性能、高质量的碳纤维产品。
此外,国际碳纤维产业还在努力提高碳纤维的可持续性,研发出更环保的碳纤维材料。
为了促进国内碳纤维产业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首先,加强碳纤维纤丝制备技术研发。
碳纤维纤丝的制备技术是碳纤维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目前我们国内的碳纤维纤丝制备技术相对滞后,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
此外,还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其次,加强碳纤维应用领域的研发和创新。
目前,我国碳纤维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需要加大对高端市场的开拓力度。
应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推动碳纤维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加强碳纤维产业的标准化建设。
碳纤维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产业标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一致性,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应加强国内外产业标准的学习借鉴,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第四,加强碳纤维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碳纤维产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链,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碳纤维产业链的整体规划和统筹,促进供需双方的合作,形成产业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
最后,加强碳纤维产业的国际合作。
我国碳纤维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碳纤维发展现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6d5b88584868762caaed5bf.png)
技术 , 其 中, 日本东丽独家掌握着世
界 最高端的生产技术 ; 全 球 碳 纤 维 的 制造 商 大都 有 日本 公司 的 技术 和 资 本 背景 ; 国 际碳纤 维 市场 为 日、 美
最 好 的商业 级 碳纤 维 。
一
国外碳纤 维产业发展现状
2 1 3 0 8 年世界碳纤维产能为6 8 9 5 0 t ,
目前世界各 国发展 的主要是PAN
基碳 纤维和 沥青基 碳纤 维。 世界P A N 基碳纤 维生产厂商 主要有 日本东丽公
其 中小 丝 束 为 5 2 8 5 0 t ; 到2 0 0 9 年 增 加至 8 0 9 1 5 t , 其 中小 丝 束 为 5 6 4 1 5 t 。 目前碳 纤 维工 业 化 产 品 以PAN基碳 纤维为代表 , 其力学性能最好 , 应用 领域 最广 , 占全 球 碳 纤 维 总 产 量 的
用碳 纤 复合 材料 可 以减轻 质量 , 节约 能源, 增 加 可靠 性 ; 风力 发 电是 能源 领 域增 长最 快 的 , 其 叶片使 用碳 纤维 量可观 ; 用碳 纤 维 加 固、 修 复 混 凝 土 基 础设 施 已经 是一 项新 技 术 , 市 场 前 景 十分广 阔。
P A N 碳化生产 , 形 成2 4 3 1 0 t / 年生 产能
力, 3 家企 业正 在建 设 。 其 中大 陆有 1 1
闲 占绝 大 多数 , 在 航 天航 空及 工业 应
用领域 , 产品 刚刚起 步 。
家生 产 单位 , 年 生产 能力 为 2 9 2 5 t , 在 建产 能 5 1 0 0 t / 年; 台湾省有 台湾塑胶
l
J H S I G H T I  ̄
我国碳纤维发展现状研究
国内外碳纤维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碳纤维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361242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c.png)
国内外碳纤维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碳纤维是一种具有轻质、高强度和优异的耐热性能的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体育用品、建筑材料等领域。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高性能材料需求的不断增长,碳纤维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国内碳纤维产业起步较晚,但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国之一。
根据中国碳纤维工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19年,中国碳纤维年产量已经超过2.5万吨。
其中,航空航天、汽车工业、体育用品和建筑材料是中国碳纤维的主要应用领域。
在国际市场上,碳纤维产业被认为是高附加值产业,一直以来都受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关注和投资。
目前,日本、美国和欧洲国家是全球碳纤维产业的主要力量。
这些国家在碳纤维研发、生产和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和高端体育用品等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碳纤维产业的发展中,技术创新一直是重要的推动力。
目前,炭纤维的制备技术主要包括气相沉积法、湿纺工艺和改性牛仔的方法。
其中,气相沉积法是目前炭纤维制备的主要方法,具有制备工艺成熟、质量稳定等优点。
此外,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加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如预浸料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使得碳纤维的生产成本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
未来碳纤维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应用拓展:碳纤维具有轻质、高强度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和体育用品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对轻量化和高性能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碳纤维的应用领域将会进一步扩大。
2.技术创新:在碳纤维的制备和加工方面,还存在一些挑战,如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等问题。
因此,技术创新将是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关键。
研发新的碳纤维制备技术和加工工艺,提高碳纤维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将推动碳纤维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3.产业协同:碳纤维产业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合作,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
例如,碳纤维的原材料、设备和应用领域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和成熟。
2024年碳基材料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碳基材料市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ecafb79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9.png)
2024年碳基材料市场发展现状概述碳基材料是指以碳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高导热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环境友好材料需求的增加,碳基材料市场正迎来快速发展。
1. 市场规模和市场趋势碳基材料市场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碳基材料市场在近几年内年均增长率超过10%。
碳纤维是碳基材料市场的主要产品之一,其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中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
此外,碳纳米管等新型碳基材料也逐渐得到应用和推广,推动了碳基材料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2. 主要应用领域2.1 电子行业碳基材料在电子行业中应用广泛。
碳纳米管在半导体制造中具有重要作用,被称为下一代半导体材料。
此外,碳纤维在电池、电容器等电子元件中也有应用。
2.2 能源行业碳基材料在能源行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碳纳米管在储能技术中有广泛应用,可以制备高性能的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
此外,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也被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和太阳能产业。
2.3 航空航天行业碳基材料在航空航天行业中是不可或缺的。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轻量化、高强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飞机的结构件和发动机部件中,大大减轻了飞机的重量,提高了飞行性能。
2.4 汽车工业碳基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也呈现增长态势。
碳纤维材料可以制造轻量化的汽车部件,降低燃料消耗,提高燃油效率。
此外,碳基材料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3. 市场竞争格局碳基材料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者包括国内外的大型企业和研究机构。
国外企业在碳基材料技术和产品开发上具有较大优势,但国内企业在成本控制和市场开拓上有一定优势。
近年来,国内碳基材料行业加大了研发力度,提高了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同时,政府对碳基材料产业的支持也在不断增加,为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4. 市场挑战和发展机遇碳基材料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高成本制约了规模化应用、技术研发难度大等。
我国碳纤维行业发展综述
![我国碳纤维行业发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4d8db02bb68a98271fefa28.png)
P AN碳 纤 维起源 于 2 0世 纪 5 O年 代 末期 , 经
过 6 0多年 的发 展历程 , 纤维 的数 量 和质量 都 出 碳 现 了很 大 的飞 跃 , 目前世 界 碳 纤 维 的生 产 能 力在 5万 吨左 右_ 。 由于 碳 纤 维 生 产 工 艺 较 为 复 杂 , _ 6 ]
材料 ; 黏胶 基碳 纤 维 主 要 用 于 耐烧 蚀 材料 和 隔热 材料。
维 的起步 阶段 , 代表 性 的企业 及工 艺 主要有 : 吉 ① 林石 化 的硝酸 法 ; ②兰州 化纤 的硫 氰 酸钠法 ; 榆 ③ 次化 纤 的二 甲基 亚砜 法 。其 中 , 酸法 代 表 了我 硝
按 行 业 应 用 情况 , 纤 维 又可 分 为 宇 航级 小 碳 丝 束 碳 纤 维 和 工 业 级 大 丝 束 碳 纤 维 两 种 , 中 其
至今 全 球 规模 企 业 不 超过 1 2家 。其 中领 先 的 生 产 商 主 要 有 美 国 氰 特 工 业 公 司 ( ye ) 赫 氏 C tc 、 ( x e) 司 、 otk以及 日本 的 三 菱 丽 阳、 He c1公 Zl e 东 丽 、 邦等 。依 靠其 先进 的纺 丝技 术 和碳化 工艺 , 东 形成 了高 性能 原 丝 生产 的优 势 , 断 了高 性 能碳 垄
纤 维 的绝 大部 分市 场 。
2 2 国 内 发 展 .
料 、 离 铀 的离心 机材 料 、 分 电池 的 电极 等 [ , 5 在 ]
生 化 防护 、 氧 去 除 、 品 等 领 域 也 有 出色 的 表 臭 食
现。
根 据前 驱体 材 料 的 不 同 , 纤 维 可 分 为 聚 丙 碳
1 概 述
碳纤 维 是 一 种 碳 含 量 大 于 9 的高 强 度 特 O
中国碳纤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碳纤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d5305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6.png)
中国碳纤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碳纤维行业概况碳纤维(carbon fiber,简称CF),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
它是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
碳纤维主要分为粘胶基、沥青基和聚丙烯腈(PAN)基三大种类,各有不同的使用场景和生产方法。
其中沥青基碳纤维碳收率最高,可达80%-90%,但由于生产成本高,而难以应用于大批量工业应用制造。
PAN基碳纤维综合性能最好、生产工艺成熟简单、应用最广、产量最高、品种最多,是目前全球碳纤维市场的主流碳纤维产品,产量占全球碳纤维总产量的90%以上。
完整的碳纤维产业链包含从能源获取到成品制造的全过程。
碳纤维行业上游是制备聚丙烯晴(PAN)原丝过程,由于在原材料中原油制丙烯成本最低,故而此过程首先从原油中制出丙烯,再将丙烯经氨氧化后得到丙烯腈,再经聚合和纺丝之后得到聚丙烯腈(PAN)原丝。
产业链中游是利用原丝经过预氧化、低温和高温碳化后就得到碳纤维,以及制备碳纤维织物和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预浸料可根据不同需求制成各类复合材料成品。
产业链下游是以航空航天、体育休闲、风电叶片、工业领域为主的相关应用领域。
二、全球碳纤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碳纤维行业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直接拉动了全球碳纤维需求的增长。
全球碳纤维总需求已从2013年5.01万吨,增长到了2019年的10.37万吨,复合增速为11.89%,预计2020年全球总需求将达到11.24万吨。
碳纤维行业下游产业中,风电叶片、航空航天、体育休闲的碳纤维需求量分别为2.55万吨、2.35万吨、1.50万吨,占据需求构成的前三位,占比分别为24.59%、22.66%、14.46%。
2019年,航空航天产业对碳纤维需求量仅占总需求量的22.66%,但其销售金额价值却达到了14.1亿美元,占碳纤维总销售金额的49.13%,占比将近一半;体育休闲、风电叶片、汽车领域的碳纤维市场需求价值分别为3.45亿美元、3.57亿美元、2.12亿美元,除航天航空的其他领域市场需求合计占比50.87%。
国产碳纤维,全面走向成熟
![国产碳纤维,全面走向成熟](https://img.taocdn.com/s3/m/adedfdb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7.png)
纤 维FIBER052中国纺织 2023从无到有,国产碳纤维经过自身努力突破重重封锁,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困境,目前我国碳纤维行业已基本建成了产品和技术多元化、产业链配套齐全的国产碳纤维技术体系,形成了年产近12万吨的产业规模,整体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前两年,碳纤维企业生意红火、利润攀升;但好景不长,今年以来碳纤维企业风光不再,产品价格下跌,市场预期悲观,从卖方市场迅速“沦落”为买方市场。
碳纤维市场的风云变幻自然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如此现象的背后折射的现实是,中国的碳纤维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新的阶段,整个行业必须要从多个维度提升发展质量,从量的扩张全面迈向质的提升。
首当其冲的就是技术成熟度的提升。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徐樑华强调:“现在已经到了必须重视国产碳纤维产业技术成熟度提升的时期。
”徐樑华是深耕碳纤维领域近四十多年的“材料人”,其认为:“基于高技术成熟度生产的碳纤维,可以让用户敢用、放心用,市场接受度才会提高;也有利于企业真正降成本,更好地拓展市场。
”好产品永远是王道,提高技术的成熟度,显然已经成为摆在中国碳纤维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徐樑华介绍:碳纤维技术成熟度提升主要包含3个要素。
一是团队水平,“这主要是带头人的意识,要充分意识到技术成熟度的重要性”。
二是工艺包质量,包括工艺窗口合理性、工艺迎合新的评价体系,以及辅料助剂的可控配套,要关注碳纤维毛丝、起毛、集束/分散性、展宽性、浸润性、表截面形貌结构稳定性、强度等性能利用率。
三是装备能力,要提升装备的工艺适应性水平,具备对装备进行二次改造的能力;工艺参数要可控;要关注装备利用效率与节能效果,包括单线产能发挥率、产量能耗水平;要关注装备的运维成本;还要关注装备安装与运行水平。
但要注意的是,“技术成熟度不能只靠碳纤维企业自己提升,还要跟应用领域建立起良好关系,需要在应用中不断提升。
”徐樑华强调。
而在技术成熟的方面,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表示:“行业还应该探索技术成熟度标准化评价,在标准化框架下给下游更多的选择,赋予下游更多的信任。
国内外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085e0f9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3.png)
国内外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在国内外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碳纤维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轻质化等优良性能的新型纤维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是先进复合材料中的重要增强材料之一。
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体育器材、军工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国内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现状1. 生产能力扩张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国之一,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的生产能力不断扩张。
国内碳纤维产能大幅增长,不仅仅是普通碳纤维、高模碳纤维产业迅速发展,还有更多创新型碳纤维产业在崛起。
2. 技术水平提升我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专业的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系统逐步完善。
一些企业还在研发领域进行了不少探索,推动着碳纤维产业技术创新。
3. 应用领域拓展国内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在汽车、航空航天、能源、建筑等领域的应用逐步拓展,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外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现状1. 技术领先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方面技术领先,产品质量和性能得到了全球认可。
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更为成熟和广泛。
2. 创新驱动一些国外企业致力于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的创新发展,通过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产品性能,使其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3. 国际合作国外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国际合作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国内外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发展趋势1. 创新驱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将在材料、工艺、设备等方面持续进行创新,以提高产品性能和降低成本。
2. 应用领域拓展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将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能源、体育器材等领域继续拓展应用,成为相关行业的主要材料。
3. 绿色制造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将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加快推动绿色制造的进程。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给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我对其发展充满信心。
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54db1c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8.png)
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近年来,我国碳纤维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之一。
碳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体育器材等领域。
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碳纤维产业在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市场开拓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有必要对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推动我国碳纤维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现状1. 技术水平我国碳纤维产业的技术水平整体上处于中上水平,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基础。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碳纤维预浸料、复合材料加工等关键技术方面仍存在差距。
需要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碳纤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品质提升我国碳纤维产品在品质上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产品强度、韧性、表面平整度等方面。
对于这一问题,需要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 市场开拓我国碳纤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缺乏统一的市场开拓战略和品牌宣传力度不足。
为了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增强品牌影响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二、建议与展望1. 加强技术创新我国碳纤维产业需要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推动碳纤维产业的技术升级。
2. 提升产品品质企业应加强对生产工艺的研究和改进,建立健全的品质管理体系,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把控,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鼓励企业进行国际质量认证,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 拓展市场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和展销会,提升产品的国际知名度。
鼓励企业开发新的应用领域,扩大碳纤维产品的市场空间。
总结回顾: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基础牢固,但仍面临技术创新、产品品质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挑战。
我国碳纤维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碳纤维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22bc25e2bd960590c677d2.png)
表5 世界碳纤维消费量按地 区分布情况
地区和国家 比例/ %
正 常 , 70 T 0市场 售价 约 10 k 。 8元/ g 预
计 2 0 - 0 5 世 界PAN—CF 求 09 2 1年 需 将 以年 均 1%的速 度 增 长 ,0 2 前 8 2 1年 后 全 球 碳 纤 维 市 场有 望 摆 脱 2 0 年 08 世 界金 融 危机 的不 良影响 , 恢复 供 需 平衡 , 预计 2 1年 世界P 0 5 AN—C F需求 量 将达 到 7Y , 7 t 见表 8 如 果世 界碳 纤 。 维 生 产商 均 按计 划进 行 扩 能 ,0 5 2 1年 前 后可能 出现供 大于求 的市场格局 。
70 5
1 5 080
的“ 般 产 业” 括 大 型 风 力 发 电 叶 一 包 片、 油用 抽油 杆 、 力容器 、 底 油 采 压 海
田吸油管 、 震加固补强材料 等。 抗
日本碳素
赫 氏 ( x e) 司 He c1公
30 0
70 20
美国氰特 工业公司 ( y e ) C tc
国台 湾 和 印度 等 国 家和 地 区推 动 了 世 界碳 纤维 需 求 的增 长。0 9 世 界 20年
PAN—CF 消费结构分析 见表 6 其 中 ,
普通小 丝束 三菱人造丝
三菱人造丝 Grf ( a 1美国) t
80 l0 20 00
S L 英 国) G (
小 计
( 碳化产 品 )M系列 ( 墨化产 品) 主 、 石 , 要牌 号和性能 见表 3 。
表3 东丽公司P N C 主要牌号和性能 A-F
一
、
世界碳纤维市场
碳纤 维 由于 生产 工艺 较为 复杂 ,
碳纤维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碳纤维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baab81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2.png)
碳纤维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轻量化、高强度新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碳纤维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碳纤维具有高模量、高强度、耐腐蚀、耐高温等多种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体育器材、建筑等领域。
本文将从碳纤维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两方面来探讨碳纤维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碳纤维技术的应用1、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这种轻质、高强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中被广泛运用,包括飞机机身、发动机、起落架、空客内饰、卫星等。
相比于传统金属材料,碳纤维材料的重量更轻,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飞机重量,降低燃油消耗和碳排放,提高飞机的飞行效率。
2、汽车领域碳纤维技术在汽车工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是以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的形式出现在汽车的车身、底盘、内饰等部位。
CFRP具有良好的强度、刚度和韧性,可以减轻汽车重量,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性能表现。
3、体育器材碳纤维技术在体育器材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高尔夫球杆、自行车、冰球杆、滑板等。
碳纤维材料的强度和轻量化特性可以使器材更加灵活、强度更高,提高运动员的表现和训练效果。
4、建筑领域碳纤维材料在建筑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作为钢筋的替代品,可以用于建造高楼、桥梁和地下管道等设施,提高建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二、碳纤维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碳纤维技术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生产成本高、生产周期长、可回收性差等。
因此,未来的碳纤维技术需要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以推动碳纤维材料的更广泛应用。
1、生产成本下降高成本一直是制约碳纤维材料应用的一个制约因素。
未来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碳纤维的生产成本将逐渐下降,从而更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中。
2、生产效率提高目前碳纤维材料的生产过程较为繁琐,需进行多次处理和加工。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趋势的推进,生产碳纤维材料的效率将得到大幅提高,这将使碳纤维材料的推广更为容易。
3、研究新的材料组合随着对碳纤维性能的深入研究,未来研究工作者将进一步探索碳纤维与其他材料的组合,以更好地发挥碳纤维的优点。
碳纤维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碳纤维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e2fc7d028ea81c758f578b5.png)
碳纤维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0 引言碳纤维是纤维状的碳素材料,含碳量在90%以上。
它是利用各种有机纤维在惰性气体中、高温状态下碳化而制得。
碳纤维具有十分优异的力学性能,是目前已大量生产的高性能纤维中具有最高的比强度和最高的比模量的纤维,特别是在2000℃以上的高温惰性环境中,碳材料是唯一强度不下降的物质,是其他主要结构材料(金属及其合金)所无法比拟的。
除了优异的力学性能外,碳纤维还兼具其他多种优良性能,如低密度、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抗疲劳、震动衰减性高、电及热传导性高、热膨胀系数低、光穿透性高,非磁体但有电磁屏蔽性等。
作为高性能纤维的一种,碳纤维既有碳材料的固有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先进复合材料最重要的增强材料,已在军事及民用工业的各个领域取得广泛应用,从航天、航空、汽车、电子、机械、化工、轻纺等民用工业到运动器材和休闲用品等。
因此,碳纤维被认为是高科技领域中新型工业材料的典型代表,为世人所瞩目。
碳纤维产业在发达国家支柱产业升级乃至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材料的更新换代也有重要意义,对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1 国内外碳纤维的发展现状1.1 国外碳纤维的发展现状目前世界各国发展的主要是PAN 基碳纤维和沥青基碳纤维。
国外PAN基碳纤维的研究与开发开始于20世纪60 年代。
起初,碳纤维主要用于军工和宇航,经过40余年的发展,其应用领域正在向工业领域和普通民用领域扩大[1]。
世界PAN 基碳纤维生产厂商主要有日本Toray(东丽)、Toho(东邦)、Mit subishi Rayon(三菱人造丝),美国Hexcel(赫克塞尔)、Amoco(阿莫科)和Zoltek(卓尔泰克)等公司。
沥青基碳纤维主要生产厂商有日本Mitsubishi Chem(三菱化学)、Kureha (吴羽)、Dona c与美国Amoco 公司。
在小丝束碳纤维(3 K,6 K和12 K)方面,Toray、Toho与Mitsubishi Rayon等3家公司已形成垄断,其产能分别达到9 100、5 600和4 700 t / a,占世界总产能的31.6 %、19.5 %和1 6.3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纤维的产业现状及发展2009-05-26源自:IT粉丝网网友评论0 条进入视频教程论文关键词:碳纤维工艺技术供需情况发展论文摘要:碳纤维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分子结构界于石墨和金刚石之间,含碳体积分数随品种而异,一般在0.9以上。
一、碳纤维的性能1.1分类根据原丝类型分类可分为聚丙烯腈(PAN)基、沥青基和粘胶基3种碳纤维,将原丝纤维加热至高温后除杂获得。
目前,PAN碳纤维市场用量最大;按力学性能可分为高模量、超高模量、高强度和超高强度4种碳纤维;按用途可分为宇航级小丝束碳纤维和工业级大丝束碳纤维,其中小丝束初期以1K、3K、6K(1K 为1000根长丝)为主,逐渐发展为12K和24K,大丝束为48K以上,包括60K、120K、360K和480K等。
1.2性能碳纤维的主要性能:(1)密度小、质量轻,密度为1.5~2克/立方厘米,相当于钢密度的l/4、铝合金密度的1/2;(2)强度、弹性模量高,其强度比钢大4-5倍,弹性回复l00%;(3)具有各向异性,热膨胀系数小,导热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耐骤冷、急热,即使从几千度的高温突然降到常温也不会炸裂;(4)导电性好,25。
C时高模量纤维为775μΩ/cm,高强度纤维为1500μΩ/cm;(5)耐高温和低温性好,在3000。
C非氧化气氛下不融化、不软化,在液氮温度下依旧很柔软,也不脆化;(6)耐酸性好,对酸呈惰性,能耐浓盐酸、磷酸、硫酸等侵蚀。
此外,还有耐油、抗辐射、抗放射、吸收有毒气体和使中子减速等特性。
通常,碳纤维不单独使用,而与塑料、橡胶、金属、水泥、陶瓷等制成高性能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也具有轻质、高强、耐高温、耐疲劳、抗腐蚀、导热、导电等优良性质,已在现代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3应用领域由于碳纤维具有高强、高模、耐高温、耐疲劳、导电、导热等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航空航天、汽车、体育休闲用品、能源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
此外,碳纤维在电子通信、石油开采、基础设施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放电屏蔽材料、防静电材料、分离铀的离心机材料、电池的电极,在生化防护、除臭氧、食品等领域种也有出色的表现。
二、生产工艺通常用有机物的炭化来制取碳纤维,即聚合预氧化、炭化原料单体—原丝—预氧化丝—碳纤维。
碳纤维的品质取决于原丝,其生产工艺决定了碳纤维的优劣。
以聚丙烯腈(PAN)纤维为原料,干喷湿纺和射频法新工艺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碳纤维制备方法(干法和湿法纺丝)。
2.1干喷湿纺法干喷湿纺法即干湿法,是指纺丝液经喷丝孔喷出后,先经过空气层(亦叫干段),再进入凝固浴进行双扩散、相分离和形成丝条的方法。
经过空气层发生的物理变化有利于形成细特化、致密化和均质化的丝条,纺出的纤维体密度较高,表面平滑无沟槽,且可实现高速纺丝,用于生产高性能、高质量的碳纤维原丝。
干喷湿纺装置常为立式喷丝机,从喷丝板喷出的纺丝液细流经空气段(干段)后进入凝固浴,完成干喷湿纺过程;再经导向辊、离浴辊引出的丝条经后处理得到PAN纤维。
离开喷丝板后的纺丝液细流先经过空气层(干段)再进入凝固浴,干段很短,但对凝固相分离和成纤结构有着重大影响,在空气层,挤出的纺丝液细流中的溶剂急速蒸发,表面形成了薄薄致密层,细流进入凝固浴后可抑制双扩散速度;由于在喷丝板出口处产生膨胀效应,靠细流自身的重力以及牵伸力向下流动,然后经干喷湿纺的正牵伸可使胀大部分被牵伸变细后进入凝固浴;凝固浴采用低溶剂质量分数配比和低温凝固,低溶剂质量分数配比可加大溶剂与细流之间的质量分数差,加速扩散;低温可抑制扩散速度,利于沉淀结构致密化、均质化,最终纺出的原丝和所制碳纤维表面较平滑而无沟槽。
与纯湿纺相比,干喷湿纺可纺出较高密度且无明显皮芯结构的原丝,大幅提高了纤维的抗拉强度,可生产细特化和均质化的高性能碳纤维。
2.2 射频法PAN原丝经过预氧化(200~350。
C,射频负压软等离子法)、碳化(800~1200。
C,微波加热法)到石墨化(2 400~2 600。
C,射频加热法),主要受到牵伸状态下的温度控制。
在这一形成过程中达到纤维定型、碳元素富集,分子结构从聚丙烯腈高分子结构—乱层的石墨结构—三维有序的石墨结构。
国内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射频法碳纤维石墨化生产工艺”开辟了碳纤维生产的创新之路,它采用射频负压软等离子法预氧化PAN原丝,接着用微波加热法碳化,最后用射频加热法石墨化形成小丝束碳纤维。
三、碳纤维的发展3.1国外发展以PAN碳纤维为例,该纤维国际上研发已有30年左右,目前世界碳纤维的生产能力在3.4~3.8万吨左右,主要集中在日本、英国、美国、法国、韩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省。
日本三家以腈纶纤维为主要产品的公司(东丽、东邦以及三菱人造丝公司)依靠其先进的纺丝科学技术,形成了高性能原丝生产的优势,大量生产高性能碳纤维,使日本成为碳纤维大国,无论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处于世界前三位,三大集团占据了世界75%以上的产量。
3.2国内发展我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由于碳纤维作为重要的军工产品,国外对我国进行严格技术封锁,使得当时我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基本上以自主研究开发为主。
1976年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建成第一条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中试生产线,生产出高强I型碳纤维,其产品性能基本达到日本东丽公司的T200。
继而从“六五”开始试制高强Ⅱ型碳纤维(相当于T300),但到目前为止产品性能指标仍未达到T300标准。
吉林石化公司在采用硝酸一步法生产原丝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性能基本接近T300的碳纤维,但该法对环境污染较大,因而现已放弃。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碳纤维发展缓慢,表现为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规格少、品种单一、没有高性能产品、技术设备落后,大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这些成为制约我国碳纤维发展的瓶颈。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对碳纤维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而我国碳纤维现阶段大部分依赖进口,2004年全国碳纤维用量为4000吨,国内实际产量仅为1O多吨,而且无论是质量还是规模与国外相比差距都很大。
另据估测2009年我国碳纤维需求将达到7500吨,这表明我国碳纤维严重供不应求。
尽管目前国际社会碳纤维的制造技术与产品对华出口有所松动,通用级碳纤维进口渠道已经开通,但高性能碳纤维对我国依然限制。
近年来,由于我国对碳纤维需求的日益增加,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又成为国内新材料业研发的热点,如上海石化公司准备采用NaSCN一步法生产数千吨PAN 基原丝。
上海星楼实业有限公司拟建立400吨/年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上海市合纤所采用亚砜两步法研制和小批量生产PAN基原丝以及碳纤维,上海碳素厂也有小型碳化线及碳纤维下游产品。
安徽华皖集团(原蚌埠灯芯绒集团公司)建立500吨/年PAN原丝和200吨/年碳纤维生产线,其PAN原丝采用亚砜一步法,技术由国外引进,产品以12K的T300级碳纤维为主,并准备引进成熟的预浸料生产线。
广西桂林市化纤总厂拟建200吨/年碳纤维生产线,产品为3-12K的小丝束碳纤维。
山东天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将建立400吨/年生产线,碳纤维性能为T300级水平,产品以12 K为主。
青岛化工学院高分子工程材料研究所(恒晨公司)将建立50吨/年左右的碳纤维生产线。
江苏扬州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研究所也计划合作建立高性能聚丙烯腈原丝和碳纤维的生产中试基地。
吉林石化公司放弃了以前采用硝酸一步法生产原丝的技术,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承担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共同研究开发二甲基亚砜法高性能聚丙烯腈原丝生产技术,并将充分依靠自己的技术建立500吨/年原丝和200吨/年碳纤维生产线。
兰化集团化纤厂已有100吨/年原丝生产线和预氧化生产装置,计划配套碳化装置生产碳纤维,原丝采用NaSCN一步法,该厂的腈纶生产线是我国从国外最早引进的,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技术积累。
吉林碳素厂是我国小丝束碳纤维生产基地,已向用户提供50余吨小丝束碳纤维。
目前,该厂正在建立新的小丝束碳纤维生产线,扩大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山西榆次化纤厂是我国唯一用亚砜一步法生产PAN基原丝达数十年的单位,目前仍在生产。
大连兴科碳纤维有限公司已建成380吨/年生产线,是目前我国唯一实现碳纤维产业化的企业,位居大陆首位,并在世界排名第十一,据专家评价该公司实际拥有年产量800吨的生产能力,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已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3.3存在问题和差距一是国内PAN碳纤维总生产能力较小,实际生产量仅30~40吨/年,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约5000~6000吨),目前我国95%的碳纤维依靠进口;二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产碳纤维强度低(仅相当于东丽公司已基本决定淘汰的T300水平),均匀性、稳定性差(强度、模量、线密度的CV值均为国外产品的一倍以上),毛丝多(断头率为国外产品的6倍),品种单一且价格昂贵(为国外产品的1.5~3倍),发展水平总体落后发到国家近20~30年;三是厂家、装置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经济效益差。
四、产业分析4.1世界碳纤维市场4.1.1世界碳纤维扩产加速2003年以前碳纤维基本供大于求,属于买方市场,当时工业用普通模量级12K碳纤维价格仅12美元/公斤,但到了2004年形势突变,碳纤维一下子由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价格一路攀升,2005年翻了好几倍,2006年更是处于有价无市的情况,这给碳纤维厂家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2004年开始全球碳纤维厂家兴起了一轮扩产热潮。
日本东丽集团公司2004年4月陆续开始了一系列扩产项目,见表5。
2004年4月12日宣布日本Ehime扩产2200吨/年,2007年1月开始运转。
2004年4月14日宣布法国Soficar扩产800吨/年,2007年10月开始运转。
2004年4月26日宣布美国CFA扩产1800吨/年,2006年初开始生产。
2008年还将分别在日本和美国各扩产1800吨/年。
2008年东丽公司碳纤维产能将达到17500吨/年,差不多是2005的两倍。
计划到2010年,东丽公司全球碳纤维市场的占有率要从2004年的34%提高到40%。
2005年东丽还和波音公司协议,今后17年内东丽将提供29亿美元的碳纤维(主要是T700)给波音公司,用于B-787的生产。
东邦集团紧随其后,从2004年8月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收购和扩产计划:2004年8月31日宣布收购美国Fortfil全部3500吨/年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将其改造成700吨/年小丝束,1700吨/年预氧化纤维,保留1300吨/年大丝束碳纤维。
2006年4月15日东邦决定在日本Mishima投资大约1亿美元(10.7 billion yen),扩大碳纤维生产能力2700吨/年,到2008年4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