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记》赏析 文学考研
现代小说解析张爱玲的金锁记
现代小说解析张爱玲的金锁记现代小说解析张爱玲的《金锁记》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作家,她的作品以描写爱情和女性命运为主题,笔触细腻,情感丰富。
《金锁记》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将通过解析这部小说,探讨其中的主题、情节以及文学特点。
一、背景与主题《金锁记》是张爱玲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以2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白小姐与相爱多年的男友张太太之间的错综情感纠葛。
小说的主题主要围绕着爱情、婚姻以及社会角色对女性的限制展开。
二、情节梳理《金锁记》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展开,情节主要围绕着白小姐与张太太的爱情展开。
白小姐从小生活在一个传统世家,她出生在上海贫寒的环境中,但因为才华出众和她对文学的热爱,使得她在上海文坛上逐渐崭露头角。
在一次文学讲座上,她邂逅了张太太并迅速陷入了爱情漩涡。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白小姐无法与张太太结合。
她被迫与一个富商结婚,并生下了一个孩子。
尽管如此,爱情的火苗依旧熊熊燃烧,她与张太太的感情仍然存在,尽管他们无法在一起。
三、人物塑造主要人物:1. 白小姐:聪明、独立、才华横溢的女性角色。
她在小说中代表了上海新女性的形象,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人生。
2. 张太太:有名有姓的新式上海女性,她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小说中。
她在家庭和社会压力下选择了婚姻和珠宝事业,但内心深处仍爱着白小姐。
4. 富商:白小姐的丈夫,虽然娶了白小姐,但无法满足她的情感需求。
五、文学特点1. 描写细腻:张爱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小姐复杂的内心世界,将读者带入她的情感纠葛与痛苦之中。
2. 对爱情的追求:小说中的主题之一是无法实现的爱情,它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屡见不鲜。
作者通过白小姐和张太太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不同爱情形式的追求和渴望。
3. 反映现实与社会角色:小说呈现了20世纪20年代上海社会的现实,女性面对家庭、职业和爱情之间的抉择以及社会角色对女性的限制。
6、结语《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白小姐和张太太的爱情叙事,展现了女性在婚姻与事业之间的挣扎,以及对传统观念的反叛。
金锁记作品赏析张爱玲
人生的舞台,个人逃不脱要扮演其中某个角色。张爱玲却在这个人生舞台上远远眺望着,她不是导演,却如同解说,用笔娓娓动听地为我们介绍过去的一场或正在进行的人生戏剧里的诸位角色,确切地说,抑或是审美。于是有人言:"鲁迅之后有她,她是一个伟大的寻求者。"她寻的是,女奴时代谢幕后女性角色的归宿所在,她以否定现在生态下女性的女奴角色的方式,表达了她深深的渴望,渴望女性能挣脱历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诸般枷锁的桎梏,成为自在的女性优美地生存。自然这是我们的解读。
10年之后,七巧的丈夫和婆婆都死了。苦难熬出了头,她分到了家产,搬出姜府自立门户。过去冷淡七巧的姜季泽现在上门来向她倾诉爱情,精明的七巧在心旌摇荡之余发现所谓的爱情是假的,大怒之余把季泽赶出了家门。爱情的幻影消失了,淌着眼泪的七巧奔到窗前:
"玻璃窗的上角隐隐约约反映出弄堂里一个巡警的缩小的影子,晃着膀子踱过去。一辆黄包车静静地在巡警身上辗过。小孩把袍子掖在裤腰里,一路踢着球,奔出玻璃的缘。绿色的邮差骑着自行车,复印在巡警身上,一溜烟掠过。都是些鬼,多年前的鬼,多年后的没投胎的鬼……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金锁记》作品赏析 张爱玲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金锁记》赏析
众人低声说笑着 ,榴喜打起帘子 ,报道:“二奶奶来了。”兰仙云泽起身让座, 那 曹七巧且不坐下,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了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手帕, 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香滚, 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瘦骨脸儿,朱红细牙, 三角 眼,小山眉,四下里一看 ,笑道:“人都齐了。今儿想必我又晚了!怎怪我不迟到—— 摸着梳头 !谁 叫我的窗户冲着后院子呢?单单派了那么房间给我 ,横竖我们那位眼看着 活不长的 ,我们净等着做孤儿寡妇了——不欺负我们,欺负谁?”
張愛玲用綺麗的文字為我們塑 造了一個由被虐者變成的施虐 者形象。對她施虐的是薑家逼 人的氛圍,没有人氣的丈夫, 勢利眼的下人,卑微的身世背 景。。。 這一切都是因為這是一個錢跟 權的社會,甚至造成她悲劇一 生的源頭也是因為金錢。。。 從此,嫉妒和欲望占據了她的 內心、、、
其實從被虐者的身份來看,曹七巧是可憐的。她也有 快樂的 過去和美麗的梦想,然而,在那樣一個年代, 她的幸福是由不得自己。 只因為家境窘迫犧牲後半生,這在今天的人們看來似乎不可思議, 但在舊社會這就是窮人的命運。 没背景没文化 的曹七巧偏偏還生了副刁钻潑辣的性子,本來看不 起人的薑家人更是把她當成了笑料。面對這一切, 曹七巧知道這就是現實,所以曾經 努力地討好每個人,但是 換來的 不是冷言冷語就是更深層次 的諷刺挖苦苦 。對於她年紀 輕輕就守着着一個患了骨癆不能 給她幸福的丈夫的悲劇,那裏就 没有 一個人考慮過她的感受亦或是 給予她只言片語的安慰。 甚至是她在 薑 家唯一的 精神支柱小叔子季澤也 給不了 她想要的溫存。。。
她在遭受了非人的虐待之後轉而變成揮舞着枷角四處行凶的施虐者。甚至忘 記了她作為一個母親本該有的慈悲和胸懷。兒子、女兒、兒媳婦、、、所有接近她 的人無不被她傷了個遍。如影相隨的孤独感使她崩潰,難以滿足的欲望將她淹没, 排山倒海的壓抑感讓她窒息、於是,瘋狂地報复成為她尋求解脱的最好方式。 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别人也休想得到。那個被欲望扭曲了心靈的女人就是這樣 親手葬送了女兒長安的幸福。 讓你們也嘗嘗這其中的滋味。她變着法的折磨兒媳婦,甚至無耻到阻撓兒子跟 兒媳在一起,她無非是想讓别人也來嘗一下她独自咽了幾十年的苦水。 兒子長白是她生命裏最重要的男人,她生怕會失去他。但在這樣一個變態母親 的統治下,長白的天空也是晴朗不起來的。。。 我不知道張愛玲的筆下為什麼會呈現出這樣的一個母親,徹底顛覆了中國人心 目中傳統母親善良的形象。拿女兒當情敵、跟兒媳搶兒子、、、難道張愛玲是想借 以告訴人們這個世界是有多肮脏和不堪,即使是我們歌頌到無言的母愛。正如張愛 玲曾說的“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論是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在她的世界 裏不存在永恒,存在的無非是載滿了曆史痕跡的頹圮的城牆和寫滿了時過境遷的蒼 凉的莽原。。。
《金锁记》点评
《金锁记》点评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一部杰作,它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首先,从文学角度来看,《金锁记》的叙事结构独特,时空跳跃自如,展现了张爱玲高超的文学造诣。
她以曹七巧的一生为主线,穿插了众多的人物和事件,使得整个小说充满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度。
同时,张爱玲的语言优美而富有韵味,她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小说的文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金锁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小说中的曹七巧是一个被金钱和封建礼教束缚的女性,她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
通过她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和处境,以及金钱和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
这种揭示和批判使得小说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此外,《金锁记》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立体,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尤其是曹七巧这个形象,她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得读者既同情她的遭遇,又对她的行为感到愤怒和不解。
这种人物塑造的成功,也使得小说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金锁记》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独特艺术
风格的作品。
它不仅展示了张爱玲作为作家的才华和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那个时代社会现实和人性复杂性的独特视角。
这部小说值得每一个热爱文学、关注社会现实的读者去阅读和品味。
张爱玲《金锁记》研究
张爱玲《金锁记》研究一、本文概述1、简要介绍张爱玲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张爱玲,原名张煐,笔名梁京,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女作家。
她出生于上海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自幼接受传统与西方文化的双重熏陶,这使得她的作品既有古典的韵味,又充满了现代的意识。
张爱玲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张爱玲的创作生涯虽然不算长,但她的作品却影响深远。
她的小说多以旧上海为背景,描绘了都市男女的爱情与生活,展现了他们面临的种种困境和内心的挣扎。
她的文字细腻而富有感染力,能够深入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张爱玲的笔下,无论是繁华的都市风景,还是琐碎的生活细节,都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张爱玲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她的作品不仅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文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她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为中国现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她的作品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风貌,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社会和人性的独特视角。
通过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也能更好地领略她的文学魅力。
2、简述《金锁记》的创作背景及作品概况。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
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张爱玲独特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深刻问题。
创作背景上,张爱玲身处乱世,亲历了家族的兴衰和个人的荣辱,这些经历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情感基础。
张爱玲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家族观念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这些背景因素共同构成了《金锁记》的创作土壤。
作品概况方面,《金锁记》以曹七巧为中心人物,通过她的命运变迁,展现了封建家族制度下的种种弊端。
曹七巧原是一个麻油店的女儿,却嫁给了一个大户人家的残疾二少爷,从此被金钱和家族锁链所束缚。
张爱玲作品金锁记赏析
张爱玲作品金锁记赏析(2)张爱玲作品金锁记赏析镜子里的竹翠帘子在十年的时光里褪了色,一副金绿山水屏条换成了她丈夫的遗像。
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
用影视作品的手法展示时光的流逝,如此巧妙老道的笔法,实在是令人惊异而叹服!除了张爱玲,怕是再无人能做到了。
丈夫和婆婆先后去世,要分家了!七巧终于熬出了头!戴这些年的黄金枷锁,也没啃到黄金边子,以后就不同了,她就要当家做主了!尽管她不满意九老太爷的分家方案,尽管她不愿意三爷得了几件老太太的首饰,尽管她把儿子也拉出来展示她的孤儿寡母,坐在那里捶胸嚎啕大哭的数落,终究还是按原方案分了家,孤儿寡母再一次让人给欺负了!只是她不可能认识到,欺负她的不是别人,是她自己贪婪的心。
分了家的七巧总算过上了几个月安生日子,和姜家各房很少来往。
如果不是三爷的突然造访,她也许就是这样守着春花秋月了。
虽然分家那天得罪了他,他似乎并不介意。
他来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她想要探究的。
他的到来,让她又感受到了骨子里一种叫“小女人”的东西。
她喜欢和他打情骂俏,只有和他在一起,她才能“越发笑得格格的”。
在她的笑声里,三爷开始向她告白,为了她,他和家里的那个好不起来;为了她,他才拼命的在外头玩,败光了家业;为了她的名声,他不得不管住自己,躲避着她;他只是要她知道这些,不图别的,只消她知道这些,也就不枉费了为她所受的半辈子的苦心。
“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这是她想了多少年的事啊!他不再是远山中的云雾,他就在她身边,看得见,还摸得着!她和他“原来还有今天!”这就是了!她来到姜家,就是为了要与他相遇相爱!绝不是为了钱,这是命运的安排。
此刻,她是满心欢喜的。
像所有恋爱中的女人一样,她几乎要接受上苍对她的恩赐,以补偿这些年来,她为他所忍受的苦楚!可是,她忽然想到了姜家人的厉害,她要用钱来试探他的真心。
当她确定三爷是“筹之已熟”来哄骗她卖了地,去买他的房子,“七巧虽是笑吟吟的,嘴里发干,上嘴唇黏在牙仁上,放不下来。
《金锁记》赏析
——我將只是萎謝了。。。
精选可编辑ppt
8
在她的文字中,充滿滄桑的感懷,充斥的是宿命的孤独與虛無。 在她的文字中,她相信愛情的真誠但不求結局。 在她華美的筆下綻放出的是朵朵曼珠沙華。。。
精选可编辑ppt
9
精选可编辑ppt
10
刀尖上的芭蕾舞
——《金鎖記》中 的美麗與蒼涼
“天就快亮了。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 沉了下去。”這是第二次出場,有敘事性,帶來没落感。
“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 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灯淡淡的圆光。”這是第三次,渲染了 悲哀的氛圍。
精选可编辑ppt
16
”起坐間的簾子撤下送去洗濯了。隔着窗玻璃望出去,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
精选可编辑ppt
11
這是一個關於報复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禁錮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宿命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人性欲望的故事。 一個令人心驚的人性變態和人性異化的故事。
“三十年來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
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金鎖記》
精选可编辑ppt
12
張愛玲用綺麗的文字為我們塑 造了一個由被虐者變成的施虐 者形象。對她施虐的是薑家逼 人的氛圍,没有人氣的丈夫, 勢利眼的下人,卑微的身世背 景。。。 這一切都是因為這是一個錢跟 權的社會,甚至造成她悲劇一 生的源頭也是因為金錢。。。 從此,嫉妒和欲望占據了她的 內心、、、
讓你們也嘗嘗這其中的滋味。她變着法的折磨兒媳婦,甚至無耻到阻撓兒子跟 兒媳在一起,她無非是想讓别人也來嘗一下她独自咽了幾十年的苦水。
兒子長白是她生命裏最重要的男人,她生怕會失去他。但在這樣一個變態母親 的統治下,長白的天空也是晴朗不起來的。。。
张爱玲金锁记赏析简析思想内容思想和艺术特色
张爱玲金锁记赏析简析思想内容思想和艺术特色“作品极有层次地展现了七巧的人性被践踏受残害,以致最终灭绝的过程,显示出作者对传统的封建婚姻、封建论理的批判,并深刻揭示了金钱毁灭人性的罪恶,从而也暴露了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现代作家相关内容资料。
【张爱玲金锁记赏析】简要分析《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心理变态过程。
张爱玲的《金锁记》重点描写了主人公曹七巧一生的命运及她心理变态过程。
大约是在革命党造皇帝反的前五年左右,麻油店老板的女儿曹七巧嫁给了上海有名的姜公馆做二少奶奶。
姜二少爷是个害骨痨的残废人,曹家为贪图钱财把花朵般的女儿嫁给了这个废人。
曹七巧虽然漂亮能干,但她卑微的出身成了姜公馆上下的话柄。
对此,泼辣而富风情的七巧隐忍着不加理会。
她盼望等丈夫去世后,能分到一笔家产,就可以领着自己的一对儿女独立门户了。
十年过后,丈夫婆婆都去世了,七巧终于实现了夙愿,自立门户了,她紧守着用青春换来的家产,一点也不敢放松。
对自己的儿女,七巧既溺爱又专制,七巧由于自己的生活不幸福,特别是长期以来的种种压抑、煎熬与旧式大家庭气息的熏染,已使她人性扭曲,被黄金枷锁紧紧套住,只知一味敛财,了无亲情。
她故意嘲笑儿媳,又给儿子讨一个姨太太,以破坏儿子与儿媳的关系,这妻妾二人都不堪折磨,先后死去。
女儿长安近30岁了,认识了一个归国留学生童世舫,进而二人产生了真正的爱情。
七巧知道后,心怀嫉恨,她瞒着女儿约童世舫来家里吃饭,并故作无意地说出长安正在抽片烟(其实,长安为了童世舫早已断了烟),七巧只轻轻这么一说,就斩断了女儿的还算美满的婚姻,让这朵少女之花养在家中枯萎。
30年过去了,七巧就这样带着黄金的枷锁迎来了凄凉的晚年,她用这枷锁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断送了幸福。
这种不断寻求发泄和报复的病态心理,使其变得更加自私、乖戾、刻毒而残忍。
作品极有层次地展现了七巧的人性被践踏受残害,以致最终灭绝的过程,显示出作者对传统的封建婚姻、封建论理的批判,并深刻揭示了金钱毁灭人性的罪恶,从而也暴露了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
张爱玲《金锁记》研究
张爱玲《金锁记》研究一、本文概述《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的心理描绘和独特的叙事风格,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金锁记》的主题、人物塑造、叙事技巧以及文学价值,旨在揭示张爱玲如何通过这部作品对封建社会的性别观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本文将概述《金锁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分析作品所呈现出的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悲剧性。
接着,本文将从主题入手,探讨作品所揭示的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以及女性如何在这种压迫下挣扎、反抗和寻求自我救赎。
本文将对作品中的人物塑造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主人公曹七巧的形象塑造。
通过对其性格、行为和命运的剖析,揭示出张爱玲如何通过对曹七巧的塑造,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与抗争。
本文还将关注《金锁记》的叙事技巧,分析张爱玲如何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如内心独白、时空跳跃等,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情感。
本文也将探讨作品的语言风格,分析张爱玲如何运用生动细腻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既富有诗意又充满悲剧氛围的文学世界。
本文将总结《金锁记》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评价张爱玲在这部作品中的艺术成就和贡献。
通过对《金锁记》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张爱玲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也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以及女性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
二、张爱玲生平与创作背景张爱玲,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
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魅力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爱玲的生平经历与她的创作背景紧密相连。
她出生于一个封建大家庭,自幼便深受封建文化的熏陶。
然而,随着家庭的衰败和社会的变迁,她亲身经历了家族的没落和人生的无常,这些经历为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情感基础。
在张爱玲的成长过程中,她接受了中西文化的双重影响。
一方面,她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古典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另一方面,她又在西方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学风格。
金锁记赏析
金锁记赏析《金锁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两幅对联之一,另一幅为《石上君子狂湖浪》,这两幅对联均创作于曹雪芹晚年,被誉为其晚年佳作。
《金锁记》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艺术加工,表现了曹雪芹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本文将对《金锁记》进行赏析,探讨其艺术魅力和艺术手法。
《金锁记》以峡谷流水为背景,描述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
文中以“金锁”一词为引子,以峡谷中的流水为主线,巧妙地描绘了秀丽的自然景观。
文中的“金锁”形象寓意着人们的内心,而峡谷中的流水代表着外在的世界,通过对二者的巧妙对比和结合,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美的理解和人生的思考。
首先,文中通过对峡谷中的流水的描绘,展示了峡谷景色的壮丽和美丽。
文中写道:“如苍鹰巧宏,起伏迥壑,野兽时见而逃,虎豹经过而畏”的峡谷景色,巧妙地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自然的力量。
峡谷中的流水奔腾不息,流淌不止,给人一种豪迈和活力。
而流水中的“金锁”则成为景色的点睛之笔,增添了峡谷的神秘和诗意。
其次,文中通过对“金锁”与流水的对比和联结,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文中写道:“络绎不绝之波涛中,突然浮现一物,使这活动的世界停留了片刻,因为这东西它是一个金锁。
”这里的“金锁”可以理解为人们内心中的执着和追求,而流水则象征着人生中的各种变化和无常。
通过将二者融合在一起,作者传达了人生的无奈和无常,以及对于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坚持。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在《金锁记》中通过对峡谷流水的描绘,展示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用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意象,表现了自然的力量和人生的变幻。
这种将自然景观和人生抽象的手法,使得《金锁记》具有了更深层次的艺术内涵。
在艺术手法方面,《金锁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
通过对峡谷中流水的描绘,与内心中的“金锁”对比,形成了美丽的景观和哲理的反思。
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对比,曹雪芹在作品中传达了对于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生的思考。
金锁记文学评论
金锁记文学评论
《金锁记》是一部集爱情、宫廷、历史为一体的小说,书中描写了富贵人家的生活,以及底层百姓的苦难命运。
小说的主人公小云与冷血、铁齿、富贵人家等经典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烈的人物性格碰撞,使得整个故事更加鲜活生动。
小说的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关系清晰,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目光。
同时,小说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以及西方文学的叙事手法,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局限性,增加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情节方面,《金锁记》为读者描绘了一出传统的悲情爱情剧,不仅令人同情主角小云的遭遇,也难以抗拒一代临朝称权的康熙在感情上的纠葛。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金锁记》用细节勾勒出了康熙朝的一些社会现象,突显出社会的阶级固化、官场世仇等情感和沉重感。
阅读《金锁记》,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鲜明笔触和辛辣的描述手法,尤其是对于人物性格的描写,更是平衡而又鲜活的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整个小说的写作技巧也是非常优秀的,作者通过叙事的方式将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的世界。
《金锁记》是一部读来让人感慨万千的小说,此书情节引人入胜,人物生动,值得读者一读。
张爱玲《金锁记》赏析
张爱玲《金锁记》赏析张爱玲《金锁记》赏析《金锁记》主要描写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张爱玲《金锁记》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赏析《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年少曾读,体会不深,近日重读,拍案叫绝,再三回味,越爱不释手。
我以为,和张爱玲其他的小说篇章比起来,这篇《金锁记》可以说是张爱玲顶峰之作,无论从技巧上还是思想上,都能体现张爱玲的天赋所在,寻常人是无法企及的。
张爱玲善于刻画女人,尤喜描写各色“坏女人”,《金锁记》也不例外,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七巧出身平民,有着勇敢刚强直爽的一面,突然进入了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着一个废人,这个矛盾注定这是一个悲剧故事。
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断反抗,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
后来丈夫和老爷相继死后,姜家分了家产,七巧终于得以脱离封建家族的桎梏——张爱玲把它比作是一把金锁——带着儿女搬到外头住。
在七巧的下半生,虽然没有了压抑的生活,而且有了经济基础,可是她的后半生过得并不如意。
旧时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爷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犹豫揭穿了他的骗财的把戏,把自己生命中唯一一点的爱情葬送了;儿女长大要成婚出嫁了,可是七巧偏要和儿媳过不去,终于气死了儿媳;女儿三十岁了仍未婚嫁,好不容易找了对象,七巧偏从中破坏……最后,这么一个不幸的女人终于在郁郁中死去,结束了她不幸的一生。
张爱玲的小说受到传统小说影响很大,这篇《金锁记》尤其明显,单从技巧上来说,许多地方可以看得出《红楼梦》的影子来。
比如人物描写方面。
写七巧,小说一开端并不直接就写,而是通过两个下人的床头闲话点出,把这个家族的人物关系和大致的情况都交代清楚,这和《红楼梦》借冷子兴贾雨村之口道出荣宁二府的兴衰故事一样异曲同工。
《金锁记》解析
儿子:长白 女儿:长馨
女儿:长安
部分小说内容(剧情)讲解
1.出场前的铺垫(丫鬟们的对话):没落的大家庭(姜家) 丫鬟嘴里的二奶奶(七巧) 小双(二奶奶七巧的丫鬟) 凤箫(三奶奶兰仙的丫鬟) 2.出场:“凤姐式”的出场。新来的三奶奶很快看穿了她的“为人”
和她在姜家的“地位”:
《红楼梦》的影 响,介绍琏二奶奶 熙凤的时候。但此 “二奶奶”非彼 “二奶奶”。
屑。吃吃格格的笑,做出一些暧昧的动作。) • 季泽提到产业,七巧有些胆寒,脸色慢慢的变了,害怕季泽
来是图她的钱。 • 可是季泽的表白,还有他对七巧的称呼也从“二嫂”变为了
“七巧”又轻易的改变了七巧的心理。七巧的表现:淡淡的 笑,手直打颤,细细的喜悦。(在作品中七巧最真挚的温柔 和满足。) • 七巧故意拿房子试探季泽是不是对她真心。结果发现季泽果 然是为了钱而来。七巧的变化:一颗心直往下沉,打翻玻璃 杯,骂季泽,流着眼泪。 • 从此“与现实失去了接触”,走向彻底的变态。 • 将长久以来捆绑自己的“金锁”逐渐嫁接到自己的儿女身上。
不一样;但她的本性不久便在分家“大会”上暴露了出来 ——哭闹起来 • 她扭着季泽的旧账不放——金钱的欲望早已压倒了情欲,
。 前者才是实在的、牢靠的
5.七巧、季泽相见的第二个场面:
七巧、季泽的两次相见是小说中最富有戏剧性的场面,平 淡的对话下面激烈的内心搏斗,使它们充满一触即发的紧 张。
• 季泽满面春风的来找七巧 • 来借钱来的?有可能不是?那是......?(内心疑惑,表面不
为 ③了文竭章力 的按 重捺 点着 :, 长那 安呜 与呜童的 世口 舫【琴 的忽 爱姜断 情家忽续大,房如同三婴房儿的里哭的泣。儿女都进了洋学堂读书,七巧处处存心跟他们比 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赛士截着止,目前便为也止的要最送完美长之白作,去颇投有《考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
《金锁记》赏析
《金锁记》赏析《金锁记》是明代作家张炎的长篇小说,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该作品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了生活的残酷与悲凉,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慨叹。
本文将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对《金锁记》进行赏析。
《金锁记》以双儿和婉儿这一对孪生姐妹的命运为主线,讲述了她们被贩卖为妓女的悲惨经历和最终找回自由的奋斗历程。
小说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一开始,双儿和婉儿天真无邪地生活在贫苦的茅屋中,却因为家境拮据被迫进入了青楼,遭受了各种屈辱和折磨。
她们的命运仿佛被金锁所束缚,无法自拔。
然而,双儿和婉儿并没有沉沦于境地,她们在压力下逐渐觉醒,决心打破桎梏,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她们毅然踏上了流浪生涯,经历着艰辛与苦难,但始终保持着对自由的执着追求。
最终,她们终于找到了归宿,实现了个人价值的升华。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其魅力所在。
双儿和婉儿是典型的受害者形象,她们身世坎坷、命运多舛,但却始终保持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她们的坚强与勇敢感染了无数读者,成为了乡村女性奋斗的象征。
另外,文中的其他一些角色也各具特色。
比如,恶母贾母歧视双儿和婉儿,是无情的伤害者;青楼老板李公堤则代表了社会的黑暗面,他无视人性,只为了金钱而残忍地剥削妓女。
这些丰满的人物形象使《金锁记》更加生动有力,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情节和人物形象,主题也是《金锁记》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通过小说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自由的追求。
作品中的社会阶级差距、贫富悬殊等问题无不反映出明代社会的黑暗面。
双儿和婉儿的命运恰恰是明代社会给予妇女的残酷写照。
然而,小说并没有停留于揭露社会黑暗的层面,而是通过双儿和婉儿的奋斗,传递了对自由、尊严和爱的追求。
小说最后的归宿也给人以希望,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之,《金锁记》以其动人的情节、可爱的人物形象和深远的主题,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金锁记》的赏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明代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还能够品味到人性的光辉和对自由的执着追求。
张爱玲金锁记赏析
张爱玲金锁记赏析曹七巧,这个张爱玲笔下或虚构、或有实指,然而在我们头脑里形象鲜明的人物,霍乱了自己的一生,也摧残了儿女的幸福。
我一直在想,造成曹七巧这一悲剧人物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首先,从历史因由看,七巧是因为钱才无奈牺牲自己的青春和幸福嫁到姜家的,具有极强的金钱情节。
她认为,“人都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钱”,为了得到金钱,她不惜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戴着黄金枷锁的“奴隶”。
小说题名《金锁记》,这个金锁,就是存在七巧骨髓深处的黄金枷锁,压得她透不过气来。
在不断寻求病态发泄与报复的过程中,她变得越来越自私、乖戾、刻毒、残忍。
其次,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曹七巧身上存在着严重的性缺失或者性压抑。
弗洛依德认为,心理障碍是因为性紧张的累积所引起的。
情欲的不满足,性紧张,这种潜意识才是曹七巧性格孤癖,行为怪异的动力根源。
因为爱情体验的缺失,情欲体验的得不到满足,无助、无依,让她苦楚不已,疼痛不已,孤独不已,充满着强烈的落寞与感伤。
这成了她性格悲剧的主因,成了促使她蜕变的动力。
情欲的丝把她缠得死死的,越缠越紧,扼杀了人性。
这从他对待儿子、女儿的婚姻可以得到充足论证:我得不到的,我看着你们得到、看到你们快乐开心,我会更压抑。
所以,你们也别想得到。
这就是七巧内心的真实写照。
第三,从精神分析角度看,七巧身上有着浓厚的“艾列屈拉情意综合征”表现为一种“恋子嫉女”情结。
“恋子”。
儿子结婚了,她害怕失去儿子,不愿看到儿子和儿媳恩爱,就想方设法,不惜采用任何卑劣的手段拆开他们,让儿子回到自己身边。
引儿子抽鸦片烟,为儿子纳妾,也是为把儿子牢笼在自己身边。
后来儿媳和涓儿的死,还是为了彻底让儿子留在自己身边。
“嫉女”:看到长安与童世舫自由美满的爱情之后,七巧心灵的天平便失衡了。
我得不到的,你凭什么得到她这样羞辱女儿:“你有哪一点叫人看得上眼趁早别自骗自了!姓童的还不是看上了姜家的门第!”正是因为女儿在爱情上的春风得意,而自己情欲得不到不满足,使七巧产生了这样的“自卑情结”。
张爱玲作品金锁记赏析
张爱玲作品金锁记赏析引导语:著名作家张爱玲的《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下文就是作品《金锁记》原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金锁记》是以民国晚期为背景,以一个小户人家出生的曹七巧为人物主线,向读者展示了那个年代,在金钱、欲望的驱使下,一个很普通的小人物,心理被极度扭曲,她一生的所作所为,都在被身边的家人亲人所憎恶。
很少有人能像张爱玲一样,把人物形象刻画的如此生动丰满,仿佛女主人公就站在你身边,你看得见,也摸得着。
文章的开篇,就以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开始着笔,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只是那月亮在不同年龄段人的眼里,有着不同的感受。
年轻人觉得是模糊而陈旧的。
没有经历过的岁月,就如同孩子看着老辈们陈旧的黑白照片,或许脸颊上也有红粉的颜色,只是人工涂抹的痕迹很明显,显得有些滑稽。
岁月在纸片上留下了淡黄色的模糊印记,如同朵云轩信笺上落下的一滴泪。
老年人回忆着三十年前的月亮就觉得又大又圆。
那是他们经历过的岁月,皎洁的月光下,有他们的青春和欢笑。
那种记忆是欢愉的。
“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三十年悄然流去的岁月,一路劳顿的沧桑,任凭是谁,终究也逃不过一声悄然的叹息。
也是在那月色下,三奶奶的陪嫁丫头凤箫和二奶奶的丫头小双,半夜起来小解,在貌似无意的闲聊中,曹七巧隐约出场。
这样的出场方式,有些接近《红楼梦》中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情节。
在丫鬟的眼里,七巧的出身,既不如大奶奶是公侯人家的小姐,也不如三奶奶是做官人家的女儿,她是属于低三下四的一类人,家里竟是开麻油店的!这个开麻油店人家出身的女子,既不配有陪嫁丫头,也不配有正房的名分,原只配做个偏房。
由于二爷是个瘫子,老太太估计正经人家的女儿也不肯嫁过来,二房里没个当家的也不行,为了能让七巧死心塌地的服侍二爷,索性聘来做了正头奶奶。
七巧的名分因为二爷的残疾而意外得到提升,这于七巧,不知是幸运还是悲催?幸运的是,从此,她成了大户人家的少奶奶,生活上有丫头伺候着,虽然暂时“连黄金的边都啃不到”,只要把日子如煎药般的熬着,不怕没有啃到黄金的那一天!她曹七巧,不再是每天站在麻油店里那油腻的柜台前,拿着铁匙子与客户评斤论两卖油的曹大姑娘了。
叙事性作品分析《金锁记》
叙事性作品分析《⾦锁记》叙事性作品分析《⾦锁记》张爱玲的⼩说⼀贯以讲故事⽽出名,在⽂学理论上,“讲故事”即叙事,它构成了⼀切叙事性⽂学作品的共同特征,叙事包括三个不通过的概念:⼀是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个是讲述故事的语⾔组织,还有⼀个是叙述⾏为。
⼀、第⼀⽅⾯是叙述内容,被讲述的故事包括⼈物、事件、场景等等,这是传统的叙事理论最关⼼的对象。
传统的叙事⽂学创作中常常有意⽆意地假定同接受者之间有⼀种默契,要求读者相信所叙述的内容是真实的。
如张爱玲的《⾦锁记》,作者就极⼒编纂⼀个令⼈信服的故事,将曹七巧的种种复杂的性格展现得恰如其分,让读者能明显的感受到这样⼀个鲜活的主⼈公的存在。
⼆、第⼆⽅⾯是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讲述故事的语句。
如果认为叙事的全部⽬的就在于向读者告知⼀些⽣活性事件,⽽这些⽣活事件本⾝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叙述话语。
在《⾦锁记》中,以最平常的⽣活琐事向读者展现了主⼈公曹七巧凄惨的⼀声。
张爱玲的作品的语⾔看似平常,但她⽤最平常的⽂字勾勒出来的故事却是⼈们喜津乐道的,她“说话”讲故事可谓⼀绝。
三、第三⽅⾯是叙事动作,即产⽣出叙述话语的“叙述”活动本⾝。
《⾦锁记》的叙事动作可以这样概括:⼩说中第三⼈称叙述⼈向读者讲述了曹七巧这样⼀个⼈的故事。
在现代叙事作品中,叙述动作的意义明显的凸现出来叙述者的态度和叙述声⾳显现的情况,如果变动⼀下,情调与韵味必然⼤不相同,她的《⾦锁记》完全是⾃⼰⽆⽬的的随意讲述故事的过程。
四、从叙述内容看,事件是最⼩的叙述单位,《⾦锁记》中,这个总的事件中包含着⼀系列的⼩事件:曹七巧嫁到姜家,姜家败落,曹七巧分家搬到外⾯住,抚养⼀双⼉⼥长⼤成⼈等。
任何事件在作品中都承担着⼀定的作⽤,但每个事件在故事中的关系和作⽤是完全不相同的。
第⼀类事件的作⽤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在《⾦锁记》中,曹七巧的⼥⼉长安喜欢上世舫,七巧便在打牌的时候有意⽆意的向别⼈说起⾃⼰⼥⼉在抽⼤烟,这是个⼩事件,却具有重要的作⽤:曹七巧将⼥⼉抽⼤烟的事外泄,最终造成⼥⼉长安与世舫的分离,为后来的悲剧结局做了铺垫,对故事发展起着重要的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锁记》赏析张爱玲(1920—1995)原名张瑛。
出身于没落阀阅家庭。
走红于四十年代的沦陷区上海。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
作于1943年,发表于该年《杂志》月刊第12卷2期。
故事讲述的是麻油店主的女儿曹七巧嫁给了姜公馆残废了的二少爷,被合家上下看不起,她自己也渐渐养成了报复的心理。
丈夫死后,在分家时孤儿寡母又受到了欺负,分了很小一部分家财。
居家分过,三少爷季泽又来调情骗钱,被骂了回去。
儿子长白,女儿长安长大了,但他们也渐浙地被七巧调养坏了,长白抽大烟,逛窑子,长安使小坏,挑是非;长白陪母亲烧烟,讲出了与自己老婆的私事,又故意张扬了出去。
…….小说中心主人公曹七巧,是个麻油店主的女儿,曾经有过美好而自由的青春,但小市民的习气也不可避免地污染了她的性格,因为金钱,她牺牲了自己的青春,爱情和正常人的生活,被迫守着一个活如僵尸的丈夫。
黄金象尸把沉重的枷锁窒息住了她正常的呼瓦废人的丈夫不但不能给她以情欲的满足,而且也不能庇护她们孤弱的母子。
从上到下。
老老小小都因为她出身低贱而看不起她,抑郁她自她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娘家兄嫂只知道从她这里哄取更多的钱财,却不懂她会因此会受到更多的侮辱;她想抓住小叔子姜季泽。
但那个花花公子却调起她的情欲,却又以家族的名义斥责她,回避她。
丈夫死后,孤儿寡母又再次受到欺负。
环境的压抑,激起了她争强好胜的性格的。
同时,也使她那小市民习气以加倍的力量爆发了出来。
她讲话俗气,待人刻薄,人缘很差。
而当丈夫死后,她以青春、爱情以至人生的代价赢得了黄金后,她却已被枷锁压得扭曲了人生。
她把过去所遭受的一切,全部变本加厉地报复在子女身上:破坏儿子的婚姻,拆散女儿的情侣。
曹七巧从女性的角度来说,她是值得同情的。
她是黄金的受害者,是“遗老家庭里一种牺牲品”,是直接宗法封建势力迫害的典型,是“没落的宗法社会里微不足道的渣滓”。
那种被异化了的女性偏狭阴暗的心理,就在这黄金与报复的间隔中反复碰撞,碰得满身都是伤痕。
没有其他的女性,能够象曹七巧这样受黄金折磨又反过来去折磨亲人的变态女性了。
人们看到是表面上情欲的作崇,但情欲的后面其实有着更冷酷的黄金。
曹七巧的最后一点情欲也被黄金的枷锁榨干了,她心有不甘。
她的由情欲和由压抑转化而来的,公理能量;需要找到发泄的地方。
这就是说,她需要别人为了她的牺牲也付出些什么喜不管这别人是否自己的亲骨肉,只要能补偿她的变态心理就行。
于是,在她的生活圈子里,情人被自己赶跑,亲戚不敢上门,她只有变本加厉地折磨自己的亲生儿女。
女儿替自己的母亲还了一生的情债之后,曹七巧满足了。
作者写道:七巧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
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
她摸索着腕上的翠玉镯子,徐徐将那镯子顺着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
她自己也不能相信她年轻的时候有过滚园的胳膊。
…….七巧挪了挪头底下的荷叶边的小洋枕,凑上脸去揉擦了下,那上面的那滴眼泪就懒怠去揩拭;由它挂在腮上,渐渐自己干了。
曹七巧的一生是女性生涯中最苍凉的一生,她几乎扮演了双重角色,是被害的女奴又是迫害女奴的奴隶主。
这种非人非鬼的女奴生涯已经演进了几千年;却并没有谢幕,于是张爱玲在小说的结尾处写出了给人以无限启示的句子: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巳沉下去了,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有完——完不了。
“完不了”三个字,无奈中浸透着苍凉,揭示出女性生生世世被男性所控制的宗法社会统治的悲惨命运。
《金锁记》不仅仅是现代文学史上描写情欲杀人之最,也是描写黄金杀人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女性不仅受来自外界的封建势力的摧残,也受自身“原罪意识”的精神摧残。
如果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是通过一个狂人的“痴语”控诉了崩溃的社会“吃人”的本质,张爱玲的《金锁记》则是通过曹七巧非人性.非女性的扭曲,揭露了几千年历史积压在女性身上经济桎梏的沉重。
《金锁记》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1)丰富多彩的心理刻画。
张爱玲对七巧心理的描写以下面这段最为经典: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这些年来,他跟她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可不是,这半辈子已经完了,花一般的年纪已经过去了。
人生就是这样错综复杂,不讲理。
当初,她为什么嫁到姜家呢?为了钱么?不是的,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泽相爱。
她微微抬起脸来,季泽立在她跟前,两手合在她扇子上,面颊贴在她扇子上。
他也老了十年了,然而人究竟还是那个人啊!他难道是哄她吗?他想她的钱。
她卖掉一生换来的几个钱?仅仅这一转念使她暴躁起来,就算她错怪了他,他为她吃的苦,抵得过她为他吃的苦么?好容易她死了心了,他又-她,她恨他,他还在看着她他的眼睛,虽然隔了十年,人还是那个人啊!就算他是骗她的,迟一点发现不好么?即使明知是骗人的,他太会演戏了,也跟真的差不多。
…….无论如何。
她从前爱过他。
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单是这一点,就使她值得留恋。
多少回了,为了要按奈她自己,她进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了。
今天完全是她的错。
他不是个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
她要他,就得装糊涂,就得容忍他的坏。
她为什么要戳穿他。
人生在世,还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归根究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当曹七巧看见季泽来看她的时候,她沐浴在幸福的音乐中;但得知季泽不过是要算计她的几个钱时,她大怒了;但当季泽真的就走了之后,她转眼就后悔了。
不是采用冗长的独自或枯索繁琐的解剖,她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三者打成一片。
七巧、季泽、长安、童世舫、兰寿,都没有写他们内心的篇幅。
但他们每个动作,每缕思维,每段对话;都反映出心理的进展。
两次叔嫂调情的场面,不光是那造型美显得动人,却还综合着含蓄、细腻、强烈、大胆,这许多似乎相反的优点曰每句话都是动作,每个动作都;是说话;即在没有动作没有言语的场合鲁情绪的波动也不曾减弱分毫。
在这样的心理刻画中,作者不是单纯地写出心理,而是尽量揭示这样的表层的语言、行动和浅在心理之后的深层心理——那个在冥冥中主宰着人的潜意识和前意识。
如七巧对儿子的控制很显然与恋子情结有关,对女儿的婚姻的拆散则有着变态的人生报复,上半部所写的妯娌对话则呈现出七巧性的无意识。
(2)意象化的手法。
意象化的手法是多样的。
(1)以心理为依托;(2)视角的不断转换,造成多层次性;(3)具象与抽象的自由转换;(4)通过形式的运用,将颜色、声音、感觉等多种感觉形式贯穿。
“风从窗子进来,对面挂着的回文雕漆长镜被吹得摇摇晃晃,磕托磕托敲着墙。
七巧双手按住了镜子,镜子里反映着翠竹帘和一幅金绿山水屏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
再定睛看时,喜翠竹帘已经黑色了,金绿山水换了一张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也老了十年。
”这是电影的手法,空间与时间,模模糊糊淡下去了,又隐隐约约约浮上来了。
巧妙的转调技术,使意境飘逸而深厚。
这是首先引起读者注意和赞美的部分。
外表的美永远比内在的美容易发现。
何况是那么色彩鲜明,收得住,泼得出的文章,新旧文字的揉和,新旧意境的交错,在本篇里正是恰到好处。
仿佛这利落痛快的文字是天造地设的一般,老早摆在那里,准备来叙述这幕悲剧的。
譬喻的巧妙,形象的入画,固是作者的风格特色,但在完成整个作品上,从没象在这篇里那样尽其效用。
例如:“三十年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年青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惘。
老年人回忆中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前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有些凄凉。
”这一段引子多不但目的描写那么新颖,不但心理的观察深入,而且轻描淡写地呵成了一片苍凉的气氛,从开场就罩住了全篇的故事人物。
假如风格没有这综合的效果,也就失掉它的价值了。
(3)结构的独特性。
作品由三十年前的月亮开始,又以三十年前的月亮收束,始终将故事中的人生笼罩在一片历史的苍凉氛围中。
在叙述人物时,先是由女佣的夜半对话介绍了七巧的履历:家庭出身、地位、脾性。
接着让七巧出场处于众妇中,一步步展现她的处境、痛苦、扭曲的心态。
(4)独到的节奏。
七巧的故事始终给人以紧张感,因为平凡人生有着大多的算计和虚情假义,但作者却极蜘电把握住了节奏感,七巧一出场是一次轻松的谈话;但随各人心态的展露,矛盾日趋紧张,姑妇四散;接着季泽到来,叔嫂调情,又是轻松,但蕴含着紧张,因为害怕别人发现,七巧害怕被拒绝,季泽的瘾大胆小;但随着季泽的逃走,云仙到来,只不过是虚惊一场。
第三是色彩。
张爱玲的作品受到了《红楼梦》的很大影响。
喜欢以大家族为题材,喜欢描写大家族中人物尤其是女性的命运。
她特别注重对大家庭的装饰、人物穿着以及色彩的描绘,往往是大红大紫特别鲜明。
且看七巧的装束:“窄窄的袖口里垂下—条雪青洋绉手帕,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香滚,雪春闪蓝如意小脚裤子,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四下一看,笑道:‘人都齐了’…..”此外,作品的参差对照的手法,语言新旧的杂陈也都很有特色。
傅雷认为:“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士截止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