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罐子里的声音教案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罐子的声音教案与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罐子的声音教案与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探究不同罐子的声音差异;
2.发现环境中的声音。
二、教学准备
1.5个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罐子;
2.不同材料制成的小球、棉花球、羽毛球等;
3.一张大纸板。
三、教学过程
1. 罐子的声音
1.教师出示5个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罐子,让孩子们观察它们
的特点,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2.让孩子们在罐子里放入小球、棉花球、羽毛球等物品,探
究不同物品在不同罐子中的声音差异。
3.教师让孩子们利用大纸板制造不同的声音,如敲击纸板、
拍打纸板等,比较它们与罐子声音的差异。
2. 探索环境中的声音
1.教师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声音来源,如鸟叫
声、汽车鸣笛声等。
2.让孩子们分别模仿这些声音,并比较它们与罐子声音的差
异。
四、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让孩子们直接观察、比较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去探究不同物品在不同罐子中的声音差异。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加强孩子们的主动学习意识。
在本次活动中,我发现一些孩子并不是很愿意参与,或者没有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
推测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本次活动中忽视到孩子们自己的思考和创意,直接将任务给与他们,这样会让孩子们缺少主体
感和创造性。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下一次我会更多地引导孩子们自己思考,鼓励他们积极提出问题、探究答案,并将这种思考的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孩子们真正成为活跃的主体。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亲身操作等方式,了解不同物品的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不同特征。
2.学习如何漂亮地敲击罐子,提高了解节奏的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通过感受和想象,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意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4~5个大小、形状不同的罐子,每个罐子里面放置不同的物品(如米粒、小石子、小铃铛等)。
2.礼品纸、剪刀、胶水、颜料等美术工具及活动场地。
3.一首适合儿童的音乐。
教学过程1. 罐子掌声1.老师拿起其中一只罐子,照例演奏敲打音。
2.老师让幼儿用掌声回应,让大家感受到不同物品所发声音的差异。
3.引导幼儿谈论如何掌握节奏和手法,为后面的活动做准备。
2. 探究罐子的声音特征1.老师展示不同设计、形状、材质的罐子,让幼儿们观察。
2.老师给每个孩子一个罐子,让他们自己发声,并在上面尝试用手掌、指端等不同方式敲打制造声响。
3.鼓励孩子们想象不同的声音,如水滴落、风吹过等自己喜欢的声音。
3. 探究噪音1.老师让幼儿们一起制造盛大的噪音。
2.通过调动不同塑料袋、纸张等常见办公用品,发掘制造噪音的源头物品,了解噪音的表现形式及对环境的影响。
4. 制作自己的音乐罐1.把所有的罐子倒扣在礼品纸上,用铅笔绕圈,测出纸张大小。
2.按纸张大小裁剪好包裹罐子的纸张。
3.将纸张背面涂上胶水,再依照罐子的形状、大小和孩子对噪音的想象,加以美化及装饰。
4.让孩子们敲打制作完的音乐罐,创造出自己的小世界。
5. 结合音乐创造音乐1.老师播放适合的儿童歌曲。
2.让孩子们手持自己喜欢的音乐罐,伴随音乐用尽情发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音乐。
反思1.本次教学设计运用了感性认识和结合身体操作的方式,让幼儿更加深刻的体验和了解声音和噪音的产生与特征,以及音乐的创造和表现方式,强调个性化和自由发挥,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2.通过过程中的学习,孩子们锻炼了手眼协调等综合能力,可以更好地为以后的学习创造基础。
3.通过教师的引导,孩子们在教学小组中互相配合,取得了神奇的成果,更加具有团队合作和交流技巧。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5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篇1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发现罐子的奥秘,辨别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听觉能力和辨别能力。
3、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感受同伴间合作探索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装有米、红豆、花生的罐子若干个,空罐子若干个,《幸福拍手歌》、标记牌、黑板。
活动过程:一、小魔术导入。
1、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小礼物?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用你的小耳朵听一听?2、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罐子宝宝,它们很着急,想出来跟小朋友玩,我们请出它们好吗?(分别出示罐中物品和标记牌,并模仿它们的声音。
)二、听声音分类:找朋友。
1、师:现在老师这里有很多的罐子宝宝,请你们上来拿一罐子宝宝,然后做到自己的小椅子上。
(1)为第一种罐子宝宝找朋友,坐在一起。
(2)为第二种罐子宝宝找朋友,做在一起。
(3)为剩下的罐子宝宝找到好朋友。
2、米宝宝,摇一摇!红豆宝宝,摇一摇!花生宝宝,摇一摇!三、游戏:汽车汽车红绿灯。
1、师:我们来玩汽车汽车红绿灯的游戏好不好?2、师:现在我请了一个乐队,我要来唱一首游戏歌。
然后我们一起开汽车,开得很快哦,注意你的听,注意看。
四、活动结束。
伴随音乐一起,和老师们再见。
活动反思:这是一节小班科学活动,平时小班的孩子对罐子就特别感兴趣。
所以在这此活动中。
孩子们很活跃。
在这节课之前我非常担心孩子们会在让他们自由摇罐子的时候。
会控制不住去摇。
结果出乎我意料。
孩子们在我让停的时候很快的就停了。
相反,孩子在分类的时候一直会去摇。
所以我就临时的让他们尽情的去摇。
孩子们摇了自己的。
有的还去听听别人的。
孩子们在结束的的时候还都真像个演奏家。
因为是孩子自己操作实践。
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到了活动中。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篇2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对象。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教案《罐子声音》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罐子声音》这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三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声音产生、传播以及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特点展开。
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知声音多样性,培养他们对科学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声音产生,知道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2. 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辨别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特点。
3.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过程。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辨别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材质罐子、小石子、沙子、米粒、小球等。
2. 学具:小铁锤、塑料棒、小木棒、棉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在课堂上,我拿出一个空罐子,轻轻敲击,让幼儿们听到罐子发出声音。
然后提出问题:“大家知道罐子为什会发出声音?”2. 例题讲解(10分钟)(1)声音产生:我向幼儿们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当我们敲击罐子时,罐子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2)声音传播:我通过演示实验,让幼儿们观察声音是如何通过空气传播。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们分组,每组一个空罐子,用小铁锤、塑料棒、小木棒等工具敲击罐子,观察不同工具敲击罐子时发出声音。
4. 小组讨论(10分钟)(1)为什用不同工具敲击罐子,发出声音不一样?(2)如何辨别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1)不同工具敲击罐子,发出声音不一样,是因为振动方式和频率不同。
(2)辨别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可以通过观察罐子材质、形状和大小等特征。
六、板书设计1. 声音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传播:空气3. 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特点:声音音调、音量、音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罐子,尝试用不同工具敲击,记录下罐子发出声音特点。
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罐子发出声音特点,如音调、音量、音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幼儿们对声音产生和传播有初步解,但在辨别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时,部分幼儿还存在困难。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教案名称:《罐子的声音》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以及不同物品放入罐子中会产生不同的声音。
2. 加强幼儿对音乐的敏感度,培育幼儿的音乐鉴赏本领。
3. 通过本身的察看和体验,让幼儿初步探究科学学问。
教学准备:1. 多个空罐子(例如:饮料罐、卫生纸芯、铁罐等)。
2. 不同的材料(例如:饭粒、沙子、玻璃珠、小石子等)。
3. 彩色纸张和贴纸。
4. 音乐播放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老师将多个不同的材料分别放入罐子中,让幼儿试着摇摆罐子,让他们听到不同材料的声音。
然后,老师将全部罐子收回,问幼儿:“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这些声音是不同的吗?”二、讲解(5分钟)老师将全部罐子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认真察看它们。
老师会指着其中一个罐子,告知幼儿:“这个是饮料罐,它是由铝制成的。
它现在是空的,所以摇摆它的时候,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嘎嘣嘎嘣的。
”老师会连续指着其他的罐子进行讲解,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声音。
三、活动(20分钟)1. 让幼儿自由地选择两个罐子,并从供给的材料中选择一种,装入罐子内,然后摇摆它们,倾听不同材料做出的声音。
老师可以帮忙幼儿记录下这些声音,比如嘎嘣、咯噔等等。
2. 老师带领幼儿进行音乐赏识,听一些不同类型的音乐,并找出其中有哪些乐器的声音最特别。
例如,小提琴、钢琴、吉他等。
然后与之前的活动结合,让幼儿将某种材料加入罐子中,摇动后,把这种声音与特定乐器的声音相匹配。
四、绘画(15分钟)让幼儿用彩色纸张和贴纸制作本身的魔法以罐子。
引导幼儿:你觉得怎样的材料塞到罐子里能让你听到最美妙的声音呢?想象一下,把这些声音画在罐子上,它肯定很好听哦!五、反思(5分钟)让幼儿集体共享今日上课的感受,询问他们最喜爱的声音搭配以及他们如何理解罐子与科学的关系。
教学反思:这节课很好地结合了音乐与科学学问,其中最紧要的是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有机会实地感受不同材料的特性,并通过音响混音实践了音乐赏识。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罐子的声音》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罐子的声音》一、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究罐子的声音产生原因;3.锻炼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感知能力。
2. 教学内容1.声音的基本概念;2.罐子的声音产生原因;3.声音的传播。
3. 教学重点1.罐子的声音产生原因。
4. 教学难点1.声音的传播。
5. 教学过程(1)热身环节教师在幼儿园音乐室播放一首儿歌或动画片,带领小班幼儿听歌或观看动画片,并引导幼儿说出他们希望了解的声音有哪些。
(2)引入环节教师将罐子放在讲台上,敲击罐子发出声音,并问幼儿:“为什么罐子会有声音?”引导幼儿探究罐子声音产生的原因。
(3)实践环节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将罐子内放入各种不同的物品,如水、石子、沙子、珠子等,让幼儿一一试验,记录下每一种物品放入罐子后所产生的声音。
(4)归纳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结果,总结出罐子声音产生原因,同时讲解声音的传播方式。
(5)拓展活动环节教师可与幼儿一起演唱或播放音乐,通过模仿音乐中出现的各种声音来拓展幼儿对声音的认识。
6. 教学评价教师在实践环节中观察幼儿的实验过程,引导幼儿思考并记录实验结果,在总结环节中提问和评价幼儿的思考和表现。
二、教学反思《罐子的声音》科学教学是一堂很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科学课程,可以锻炼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来探究罐子声音的产生原因,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
2.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确保幼儿的安全。
3.教师在总结环节中应引导幼儿从实验结果中归纳总结出罐子声音产生的原因,并引起幼儿对声音的注意。
总之,通过这样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课程,可以让小班幼儿在探究罐子声音的同时对声音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幼儿科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班科学《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不同的振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对于理解周围的世界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观察不同材质的罐子,来分析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这个案例将帮助我们理解声音与物体材质的关系。
3.鼓励幼儿运用罐子进行创意声音表演,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旨在帮助幼儿了解声音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对周围声音的敏感度,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二、核心素养目标
《罐子的声音》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
小班科学《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罐子的声音》为小班科学领域课程内容,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相关章节。本节课主要围绕声音的产生、传播及不同材质罐子发出的声音特点展开。具体内容包括:
1.引导幼儿观察、触摸不同材质的罐子,感受罐子的大小、形状、重量等特征。
2.通过敲击、摇晃罐子,让幼儿倾听、比较不同罐子发出的声音,探讨声音的产生及传播原理。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罐子的声音》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声音的探索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环节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几点反思:
首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孩子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元素,让教学更贴近实际,提高孩子们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声音产生与传播原理:使学生理解敲击、摇晃罐子时声音产生的原因,以及声音是如何在空气中传播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一)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一)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罐子的相关知识,如大小、材质等;
2.发现罐子的声音有高音、低音之分;
3.学会识别不同音高声音;
4.感受音乐的美好。
二、教学准备
1.音乐教具(样品罐子等);
2.音乐教材《罐子的声音》。
三、教学过程
1.引入环节
(1)教师手拿样品罐子让孩子猜测罐子的大小、材质,让孩子感受不同罐子的形态、重量;
(2)带领孩子欣赏《罐子的声音》音乐,让孩子感受到罐子的美妙声音。
2.正式教学
(1)先把一系列罐子的声音演奏一遍,让孩子感受到罐子声音的高低音;
(2)引导孩子一起模仿罐子声音,对高、中、低音进行认识和区分;(3)教师演奏一段曲子,让孩子根据不同的音高、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如高音缩成一团,低音跳跳)。
3.巩固练习
(1)让孩子自由演奏罐子的声音,结合手脚动作,创造自己的音乐;(2)分组比赛,每组在规定时间内演奏自己的罐子乐,给每组进行打分。
4.课堂反思
教师反思:
(1)教案设计在引入环节和正式教学中都有数个环节,孩子在欣赏音
乐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罐子的相关知识;
(2)在巩固练习环节中,孩子有些过于兴奋,需要教师把握好班级管理。
五、教学总结
通过这节音乐课,孩子们了解了罐子的知识,认识了音乐中的高低音,重点是培养了孩子的集体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好地
帮助孩子探索音乐、发现身边的美,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更好地成长!。
小班科学教案《罐子里的声音》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罐子里的声音》反思小班科学教案《罐子里的声音》反思1、小班科学教案《罐子里的声音》反思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对象。
应彩云老师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生活与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归生活。
”罐子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随处可见,玩罐子是小班孩子喜欢的活动。
为此,选择了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玩罐子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
活动目标:1.辨别不同的物体在罐子里发出的不同的声音,体验探索的快乐。
2.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发展倾听能力。
3.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装有核桃、黄豆、米的罐子若干;空罐子若干;《幸福拍手歌》录音;标记牌;黑板活动过程:(一)听一听摇一摇(初步得出结论:没有声音代表罐子里没有物体;有声音代表罐子里有物体。
)1、老师出示一个空易拉罐,摇一摇,问:“这个罐子里有东西吗”“你怎么知道没有东西的”(没听到声音)2、老师拿起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摇一摇:“这个罐子里面有东西吗”“为什么”(有声音所以有东西)(二)听一听猜一猜(辨别罐子里三种物体的不同材料及在罐子里发出的不同声音)1、老师请幼儿玩一玩罐子,体验罐子发出的不一样的声音。
2、为自己的罐子找声音相同的朋友,教师根据罐子的声音把幼儿分成三组坐下。
3、让幼儿了解、探索每个罐子中的材料。
(三)听一听玩一玩(游戏提升,体验声音的快乐)警察叔叔红绿灯的游戏。
1、讲解游戏规则。
2、慢动作示范一次。
3、加上伴奏演奏一遍。
(四)延伸探究活动(罐子里没声音就代表没物品吗)听一听想一想,罐子里没声音就代表没物品吗出示一筐装有东西却没有声音的罐子(如纸、海绵等),摇一摇,没声音,为什么(在班级区角活动中投放,引导孩子继续探索)活动反思:这是一节小班科学活动,平时小班的孩子对罐子就特别感兴趣。
小班科学活动罐子里的声音教案与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罐子里的声音教案与反思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本次科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小班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变化,并学习使用常见器具进行科学实验。
教学内容1.声音的传播和产生:教师向学生观察讲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如:汽车发动、孩子们的说话等。
引导学生想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示范、实验让学生掌握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
2.声音的高低和强弱:通过音高关系和声音强度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声音高低和强弱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声音的。
3.使用罐子制造声音:使用罐子和橡皮筋进行实验,让学生学习如何制造出不同高低的声音。
教学过程1.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传播媒介,如:空气、水和固体。
2.声音高低和强弱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儿歌和流行歌曲的不同。
3.使用罐子制造声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调整橡皮筋的长度实现制造不同的声音。
4.作业:让学生回家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完成与声音相关的简单提问。
教学评估通过对学生的观察、问答、小组互动等方式进行评估,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声音产生和变化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教学亮点1.设计形象、直观的实验环节,让小班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感知声音的产生和变化。
2.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声音的观察和归纳,营造有趣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不足1.活动时间较短,部分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相关知识,需要加大课堂时间和辅助教材的使用。
2.实验器具使用不够丰富,需要统一考虑和补充。
3.教学评估不够完善,需要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教学改进1.加强科学知识的拓展,注重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更多的学习手段和媒介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增加实验器具的使用,探究多种不同的制造声音的器具,让学生更加丰富的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更加科学的教学评估方法,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个性化地辅助指导。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罐子声音》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声音世界》第三节《罐子声音》。
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解不同材质、大小罐子敲击时发出声音特点,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分析,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知道不同材质、大小罐子敲击时会发出不同声音。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究、乐于合作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材质、大小罐子敲击时发出声音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材质、大小罐子,小木棒,绳子。
2. 学具:每组一套相同材质、大小罐子,小木棒,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幼儿围坐在一起,拿出一个空罐子,敲击发出声音。
(2)提问:你们知道罐子为什会发出声音?我们一起来找找答案!2. 例题讲解(1)展示不同材质、大小罐子,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2)用小木棒敲击不同材质、大小罐子,让幼儿倾听声音变化。
(3)讲解罐子发声原理:罐子振动产生声音,不同材质、大小罐子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也不同。
3. 随堂练习(1)分组让幼儿用小木棒敲击罐子,观察、记录声音变化。
(2)让幼儿用绳子将罐子系在一起,观察、记录声音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罐子声音》2. 板书内容:(1)不同材质、大小罐子敲击时会发出不同声音。
(2)罐子发声原理:振动产生声音,振动频率不同,声音也不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罐子,记录敲击时发出声音,并与同学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索、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解罐子声音奥秘,提高幼儿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投入到学习中。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教学目标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让幼儿了解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原理;2.让幼儿感知不同声音的音量和音调;3.培养幼儿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导入1.导入自然界中声音的概念。
通过提问“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声音吗?声音真的能看到吗?”,引导幼儿们认识声音的本质属性,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或震动产生的,是通过空气传递到我们耳朵中听到的。
2.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通过“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神奇的东西,你们能想到什么吗?它们是什么?与声音有没有关系?”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实践1.展示玻璃罐子。
老师把一个装满水或米的玻璃罐子拿出来,轻轻敲击罐子,引起幼儿的注意。
然后,让幼儿观察罐子的颜色、形状,摸摸罐子的表面,让幼儿感知有些物体是能发出声音的。
2.探究声音的来源和传播。
老师把一些不同的物品放在桌子上,如玻璃杯子、铁锅、木盒等,让幼儿用手敲击这些物品,观察它们发出的声音,并问幼儿它们之间声音的异同点。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声音的产生过程,并感知声音的传播特性。
3.发现玻璃罐子的特点。
老师再次拿出玻璃罐子,引导幼儿用手敲击罐子,并引导幼儿发现玻璃罐子声音的特点:声音清脆、有回声。
通过这个环节,让幼儿感知不同物品发出的声音特点不同,加深幼儿对声音的理解。
4.探究玻璃罐子的原理。
老师把罐子倒扣在桌子上,让幼儿用手敲击罐子的底部,观察罐子底部的震动和声音。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幼儿学习声音的传播方式,加深对声音的认识。
总结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通过问答游戏来检查幼儿的学习效果。
让幼儿通过总结和归纳,理解罐子发出声音的原理,加深对声音的认识。
反思1.教学中的问题本节课程在引导幼儿探究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时,没有采用更为系统和科学的方式来实现,可能会导致幼儿对声音的认识不够全面和系统。
2.教学方案的改进首先,可以增加一些实验步骤,比如用高低不同的音乐来引导幼儿感知音调的差异,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发出声音的物体本身所具有的特征。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案《罐子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物体能够产生的不同声音;2.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音乐制作;3.能够感受和欣赏音乐的美。
二、教学内容### 1. 罐子的声音通过使用不同形状、大小的罐子,利用手指或者小木槌估量罐子的声音高低、长短,并记录下来,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
### 2. 音乐制作利用不同的物品,如毛笔、铃铛等,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组合,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音乐的美。
三、教学准备•罐子(大小和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小木槌•铃铛、木棒、毛笔等物品四、教学过程第一节课1. 导入教师把一个小铃铛放在课桌上响起,然后让孩子们一个一个走到铃铛跟前,轻轻地摇一摇,问他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然后,老师引导孩子们聆听周围的声音,并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还听到过哪些不同的声音呢?”2. 让孩子们实践教师将罐子拿出来,并告诉孩子们:“这些罐子都是有声音的,但是声音高低、长短不同。
你们可以用手指或者小木棒,轻轻地敲击罐子,然后听听你敲击的声音是不是和别人不同?”接下来,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根据听到的声音高低、长短等不同特点,自己记下来。
然后再让孩子们试着把罐子按照声音的高低、长短排列,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
3. 总结教师根据孩子们所记录下来的声音,让孩子们再把不同罐子的声音样本贴在墙上,并根据声音的高低、长短,给每个样本从低到高打上标记。
引导孩子们总结罐子声音的规律,发现罐子的大小和形状对声音的影响。
第二节课1. 导入教师让孩子们听一段简单的音乐,并让孩子们根据听到的音乐以及用来制作音乐的工具,猜测是什么样的物品制作出来的。
2. 让孩子们实践教师提供铃铛、木棒、毛笔等制作音乐的材料,并告诉孩子们:“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物品进行各种组合,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
”然后,让孩子们自行创造出自己的音乐作品,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小班科学教案《罐子里的声音》及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罐子里的声音》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2.认识声音的传播特点;3.初步认识噪音的危害;4.学会利用简单工具制造声音。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为小班科学学科的课本《探秘声音》,第二单元第一课《声音在哪里》。
本节课从罐子里的声音着手,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并利用罐子制造声音,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声音,促进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操作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简单的实验与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提高课堂互动性,促进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入门环节(10分钟)老师将准备好的各种罐子拿出来给孩子们观察,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声音来源(1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声音的来源,如物体的振动,让学生通过手势、发声等方式感受不同的声音。
3. 理解声音传播(15分钟)老师向学生讲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利用橡皮球等工具进行演示,并要求学生自己也进行实验演练,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传播方式。
4. 理解噪音的危害(10分钟)老师向学生讲解噪音对人体的影响,引导学生重视噪音环境的危害。
5. 罐子里的声音(30分钟)教师耐心地向学生讲解制造声音的方法,让学生体验不同形状、尺寸的罐子产生的声音有何不同。
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加深对信仰的理解和认识。
6. 教学总结(10分钟)老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比较简洁明了,引导学生感受声音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更有兴趣参与课堂互动。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语言表达应注意简单明了,生动易懂,尤其是小班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较差,需要切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更加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动漫形象进行解释,以便学生能够明白所学知识的含义和应用;2.课堂互动应把握好节奏,避免讲解过多,使得学生听不动或无法理解,尤其是制造声音的环节,需要慢慢引导,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感受和了解;3.实验器材准备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体力和认知能力,器材应控制在学生能够承受和操作的范围内。
小班科学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优秀17篇)
小班科学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优秀17篇)教案还应包括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提供适当的练习和评估的内容。
教学计划范例中,我们还可以结合一些游戏和互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小班科学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篇一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在游戏中,感受声音的大小。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大鼓和小鼓图片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绿豆若干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
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
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三)、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四)、活动延伸出示两个瓶子,提出: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小班科学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篇二活动目标1.知道不同的物品装在罐子里摇晃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能够辨别声音的不同及大小,对声音产生探究的欲望。
小班科学活动罐子里的声音教案与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罐子里的声音教案与反思一、教学背景小班幼儿时期正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对于环境中的声音和声音产生的原因缺乏深刻的理解。
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幼儿在自己的感官经验中获得对声音产生原因的初步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包括以下方面:1.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方式2.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大小和高低3.培养幼儿对环境声音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三、教学材料1.空瓶子(不同形状、大小、材质的瓶子各一只)2.预先准备好的小球、豆子等能够随着振动发出声音的物品3.预先录制好的各种声音的音频文件,如人说话的声音、汽车鸣笛的声音、鸟叫声等四、教学过程1. 约一分钟的观察时间老师在教室中放置不同形状、大小、材质的瓶子,让孩子们自由观察和感受。
老师可引导学生自己摸一摸、看一看,瓶子的形状、大小、材质,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猜测它们能否发出声音。
2. 发声探究让幼儿借助老师提供的一些小球、豆子等发出声音的物品,将它们放入不同的瓶子中,再尝试用手轻轻拍打或摇动瓶子,聆听瓶子中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大小和高低。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随时引导幼儿们聆听声音,比较不同瓶子中的声音差异,尽可能让孩子们的感官去感知,并让他们自由探究和发挥。
3. 聆听环境声音让幼儿坐在教室中,闭上眼睛,认真聆听周围的声音。
老师可以用预先录制好的各种声音,如人说话的声音、汽车鸣笛的声音、鸟叫声等,来引导幼儿们感受和分辨不同环境的声音。
让他们说出他们认为的声音来源和可能的原因。
4. 和归纳通过以上的活动和讨论,向幼儿介绍声音的产生方式和传播方式,并提取一些概念,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等,让幼儿们识记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发挥想象力、慢慢感知到周围的声音,并从感性认知逐步转向概念化理解。
但在教学实施中,仍有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1.需要更加簡單直观的活动实现方式,方便幼儿理解2.手段单一,为增强活动趣味性,可以加入更多有趣的声音素材和实物器具3.需要更加充分地引导孩子们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通过摸、看、听等方式去感知和探索环境中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背景幼儿园的小班,是3-4岁的儿童,处于幼儿期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思维和情感发展,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并感知不同物体的声音,了解声音的来源。
•通过观察和体验,激发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情感,促进幼儿对音乐的热爱。
•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尊重每一个声音,体现尊重和爱护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1.一些不同材质的罐子或盒子。
2.棉花、小石子、水等不同的填充物。
3.一些小鼓棍或其他敲击工具。
4.教学工具和音乐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通过展示不同材质的罐子或盒子,引导幼儿观察和猜测它们可能发出的声音。
2.以问答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猜想。
第二步:实践体验1.让幼儿亲自操作不同材质的罐子或盒子,比如敲击、摇晃等,观察并感知不同声音的产生。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填充物填充罐子,比如棉花、小石子、水等,体验不同填充物带来的声音变化。
第三步:创作表达1.给幼儿提供一些小鼓棍或其他敲击工具,鼓励他们尝试自己敲击罐子,创造属于自己的声音。
2.老师引导幼儿用声音表达情感,进行多样化的音乐表达活动。
五、教学反思教案中通过让幼儿观察、体验、创作和表达不同声音的方式,旨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世界的好奇心。
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式,确保教学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2. 在引导幼儿进行实践体验和创作表达时,应注重引导和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和表达能力,避免过度干预和指导。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精编版)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中,感受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2.听辩不同的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能力。
3.感受声音给人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能听辩出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发展听觉能力。
难点:能根据指示找到不同的罐子。
活动准备1.装有核桃,花豆,沙的罐子若干,空罐子一个。
2.《幸福拍手歌》伴奏,标记牌,黑板。
活动过程一.听一听,摇一摇1.老师出示一个空罐子,摇一摇,问:这个罐子里有东西吗?你们怎么知道没有东西的?(没听到声音)2.老师变戏法,把核桃放进罐子里,摇一摇,问:现在里面有东西吗?为什么?(有声音因为里面有东西)二.听一听,猜一猜1.教师请幼儿用耳朵找到一个有东西的罐子玩一玩。
2.让幼儿为自己的罐子,找相同的朋友,老师根据罐子的声音把幼儿分三组坐下3.让幼儿了解每个罐子中的材料。
教师:今天老师在罐子里放了三种东西(沙宝宝,花豆宝宝,核桃宝宝),出示标记牌,让孩子依次认识沙,花豆,核桃标记牌。
请你们猜猜哪个罐子里的是沙(花豆,核桃)宝宝?感知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三.延伸探究活动听听想想,罐子里没声音就代表没物品吗?出示装有纸的罐子,摇一摇,没声音,为什么?教学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调动他们动手,动脑和动口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听觉能力。
能达到教学目的。
不足:可能在最后加上一些品德教育效果会更好一些。
(如:声音虽然好听,但在别人休息或工作的时候,我们不能发出太大的声音,以免影响别人;;;;)小百科:声音作为一种波,频率在20Hz~20kHz之间的声音是可以被人耳识别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罐子里的声音教案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罐子里的声音教案反思小班科学活动罐子里的声音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预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引导幼儿按照指示牌要求行动,并能随音乐较有节奏的表演,适宜幼儿园教师们上小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罐子里的声音教案吧。
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2、引导幼儿按照指示牌要求行动,并能随音乐较有节奏的表演。
3、让幼儿体验声音给人带来的欢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奇怪???心,乐于大胆探索和试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活动预备:1、罐子32个、红豆若干、核桃若干、米若干2、指示牌红豆、米、核桃3、音乐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1、老师出示空罐子,摇一摇师:看看今日顾教师带来了好多好多的罐子?师:罐子里面有东西吗?(幼:没有!)师:你怎么知道没有?(幼:没有声音)师:没有声音可能罐子里没有东西,打开罐子看看到底有没有东西哦!2、教师转身在罐子里放进一个核桃,摇一摇师:顾教师要来变魔术了,你再来听听里没有声音?师:现在里面有东西吗?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幼:有声音所以有东西)3、师小结:有声音了,有声音就是里面有东西了对吗?二、听一听、猜一猜。
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1、嬉戏挑罐子老师请幼儿用耳朵找一个有东西的罐子玩一玩。
师:我这儿呀有这么多的罐子,考考小伴侣的耳朵谁的最灵?找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
罐子都封住的不行以打开的噢!今日用耳朵找一找哦!师:谁的罐子里有东西的?师:大家都有的啊!师:罐子宝宝庇护好,罐子宝宝向来发声音声音也会哑掉的哦!2、听辨声音,为自己的罐子找声音相同的伴侣,老师按照罐子的声音把幼儿分成三组坐下。
师:罐子宝宝都有声音对吧?里面的声音一样吗?听听,你的东西和他的东西一样吗?那我们来给罐子宝宝找找伴侣。
①选出一名幼儿找声音相同的罐子宝宝。
注:先请一个罐子里是核桃的宝宝上前,由于核桃的声音最容易分辨。
幼儿园小班教案 《罐子的声音》 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中,感受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2. 听辩不同的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开展听觉能力。
3. 感受声音给人带来的快乐。
4.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井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能听辩出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开展听觉能力。
难点:能根据指示找到不同的罐子。
活动准备1. 装有核桃,花豆,沙的罐子假设干,空罐子一个。
2. 《幸福拍手歌》伴奏,标记牌,黑板。
活动过程一.听一听,摇一摇1. 教师出示一个空罐子,摇一摇,问:这个罐子里有东西吗?你们怎么知道没有东西的?(没听到声音)2.教师变戏法,把核桃放进罐子里,摇一摇,问:现在里面有东西吗?为什么?(有声音因为里面有东西)二.听一听,猜一猜1. 教师请幼儿用耳朵找到一个有东西的罐子玩一玩。
2. 让幼儿为自己的罐子,找一样的朋友,教师根据罐子的声音把幼儿分三组坐下3. 让幼儿了解每个罐子中的材料。
教师:今天教师在罐子里放了三种东西(沙宝宝,花豆宝宝,核桃宝宝),出示标记牌,让孩子依次认识沙,花豆,核桃标记牌。
请你们猜猜哪个罐子里的是沙(花豆,核桃)宝宝?感知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三.延伸探究活动听听想想,罐子里没声音就代表没物品吗?出示装有纸的罐子,摇一摇,没声音,为什么?教学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泼,能充分调动他们动手,动脑和动口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听觉能力。
能到达教学目的。
缺乏:可能在最后加上一些品德教育效果会更好一些。
〔如:声音虽然好听,但在别人休息或工作的时候,我们不能发出太大的声音,以免影响别人)小百科:声音作为一种波,频率在20 H z"'20kHz之间的声音是可以被人耳识别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活动罐子里的声音教案反思小班科学活动罐子里的声音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引导幼儿根据指示牌要求行动,并能随音乐较有节奏的表演,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罐子里的声音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2、引导幼儿根据指示牌要求行动,并能随音乐较有节奏的表演。
3、让幼儿体验声音给人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罐子32个、红豆若干、核桃若干、米若干
2、指示牌红豆、米、核桃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空罐子,摇一摇
师:看看今天顾老师带来了好多好多的罐子?
师:罐子里面有东西吗?(幼:没有!)
师:你怎么知道没有?(幼:没有声音)
师:没有声音可能罐子里没有东西,打开罐子看看到底有没有东西哦!
2、老师转身在罐子里放进一个核桃,摇一摇
师:顾老师要来变魔术了,你再来听听里没有声音?
师:现在里面有东西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幼:有声音所以有东西)
3、师小结:有声音了,有声音就是里面有东西了对吗?
二、听一听、猜一猜。
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1、游戏挑罐子----教师请幼儿用耳朵找一个有东西的罐子玩一玩。
师:我这儿呀有这么多的罐子,考考小朋友的耳朵谁的最灵?找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
罐子都封住的不可以打开的噢!今天用耳朵找一找哦!
师:谁的罐子里有东西的?
师:大家都有的啊!
师:罐子宝宝保护好,罐子宝宝一直发声音声音也会哑掉的哦!
2、听辨声音,为自己的罐子找声音相同的朋友,教师根据罐子的声音把幼儿分成三组坐下。
师:罐子宝宝都有声音对吧?里面的声音一样吗?听听,你的东西和他的东西一样吗?那我们来给罐子宝宝找找朋友。
①选出一名幼儿找声音相同的罐子宝宝。
注:先请一个罐子里是核桃的宝宝上前,因为核桃的声音最容易辨认。
师:我们先来请一个朋友,给你罐子里的东西找一个好朋友,找不到好朋友很孤单的哦,仔细听哦!
师:先听听他的,他来给你找了,谁是他的朋友?是他好朋友赶快站上来。
②教师拿大米罐子找朋友,因为大米与核桃声音差别大。
师:顾老师来和你们找朋友了,谁和我是好朋友站上来!
③剩余的就是红豆宝宝,教师请剩余的孩子一起摇一摇。
④请声音一样的孩子坐在一起,然后声音一样的罐子放在一起。
3、让幼儿了解每一个罐子中的材料,并认识红豆、核桃、米。
①师:你们知道吗,今天顾老师在这三个罐子里放了这三样东西!
②出示指示牌,依次认识红豆、核桃、米A:出示米指示牌
师:这是什么?
B:出示红豆指示牌
师:这是什么呀?(红豆宝宝)
C:出示核桃宝宝指示牌
师:还有一种是……?
4、感知不用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鼓励幼儿将物体与声音对上号
师:看了这三种东西你猜猜谁是核桃宝宝?(教师一一摇一摇请幼儿辨别)
师:你刚才是拿了什么宝宝的?核桃宝宝拿回去。
XX小朋友你们拿的是什么宝宝啊?你们呢?
三、游戏----“警察叔叔红绿灯”
1、幼儿了解游戏规则:看标记牌,轮流摇自己的罐子。
师:警察叔叔这样子(教师将标记反面红色的展示给幼儿看),看到红灯,就不好出声的哦!警察叔叔反过来就你来出声,会不会?罐子宝宝保护好!先来试试看。
2、教师出示指示牌相应指示牌的宝宝摇一摇(练习两到三次)
注:见红色便是停止
3、教师清唱《幸福拍手歌》,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标记牌依次摇罐子演奏。
师:顾老师要唱一首歌和警察叔叔一起让你们发声音,这个声音会很好听的。
注:教师清唱,幼儿伴奏。
4、随音乐练习
师:顾老师请来了一个乐队,音乐很快的所以宝宝的眼睛耳朵要特别亮哦!我们一起来试试。
四、延伸探究活动
1、师:听听想想,罐子里没声音就代表没东西吗?
2、出示装有纸的罐子,摇一摇。
师:没声音,为什么?
活动反思:
本节课,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调动他们动手,动脑和动口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听觉能力。
能达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