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第四课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4课时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课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
性;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中国国情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3)全
面推进依法治国
考情链接
1.2016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这表明我国政体运行的原则是 ( B ) A.三权分立制度 C.多党联合执政 B.民主集中制 D.联邦制
答案 B 解析 通过材料可见人大与政府的关系,可见我国政体运行的原则 是民主集中制。故答案为B。
2.下列不能体现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是 ( A ) A.中国共产党就修改宪法的部分内容征求各民主党派的意见 B.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C.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D.其他国家机关都由权力机关产生,对权力机关负责并受其监督
答案 A 解析 在该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的表述符合题意。因为题目 问的是“国家机构”,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构。
1.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地位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实行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区别于任何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 度的鲜明特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 制。
(4)怎样坚持民主集中制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正确认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民主是集中的
⑥ 前提和基础 ,集中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和保障。坚持民主 集中制,必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只讲集中,不讲民主,是⑦ 官僚主
义 的集中;只讲民主,不讲集中,必然导致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四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
【学习目标】1、能记住并运用本课考点: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2、能结合“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等事例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为人所认识和利用的。
【学习重点难点】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物质运动的规律【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利用课前25分钟,完成预习案,并熟记、理解本课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便于课堂上针对性强化学习。
②在课堂上,练习课本知识和学过的知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案中合作探究内容;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
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规范完成学案中当堂巩固练习。
改正完善并落实学案中所有内容。
【预习案】2、判断并说明理由: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但是规律是一成不变的。
3、默写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4、默写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三、基础自测1.(2011·广西)有的人承认运动是绝对的,但否认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观点的是A.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B.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2011·江苏)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
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
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3.据报道,由于人类不加节制的活动,南极冰盖每年消融570亿吨,使海平面上升,地球水域面积扩大,导致雨季延长,各地洪水频发。
这一事实告诫我们( ) A.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B.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客观联系C.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D.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4.“树上结西瓜”这原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而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的邯邰镇变成了事实。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教案(浙江)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纲展示]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易错提醒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客观实在”不同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一定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东西既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意识。
1.正确理解物质概念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几种说法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考向1物质概念典例1(2017届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科学家们在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方面的理论研究,为人类打开了“异物质”这扇未知世界的大门,这些物质拥有假想的奇异特性。
从哲学上讲,这里的“异物质”()A.是不同于哲学“物质”的另一种客观实在B.只是一种观念中的存在,并非现实的存在C.只是哲学“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而已D.概括了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答案 C解析“异物质”只是哲学“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而已,应选C。
考向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典例2(2017·台州中学统练试题)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比较容易,而理解社会的客观性则比较困难。
这主要是因为()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不受人的意识的影响B.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C.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D.社会的变化发展决定自然界的变化发展答案 B解析理解社会的客观性比较困难,是因为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故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均错误。
方法点拨因果优选法。
根据题干与题肢的关系,可运用如下口诀进行选择: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选直接原因,外因、内因选内因,根本原因、一般原因选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选主要原因。
1.(判断)“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否定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答案F。
这句话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但没有否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2.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①“神舟”号系列飞船②“十三五”规划纲要③第七届山东省文博会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办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⑤第十六届浙江省运会2018年举行,湖州为主办城市A.①②③ B.①③⑤C.②③④ D.①②⑤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哲学上物质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四大气受热过程附答案
【解析】由于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故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大气的削弱作用判断天气实例。
13.D
【解析】对流层距地近,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它会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D正确。
14.D
【解析】等压线越稠密,水平气压梯度大,表明水平气压梯度越大,A对;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等线垂直,与风向无关,BC错;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D错。
③大气运动只表现为水平运动
④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F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
A.三圈环流B.大气环流C.热力环流D.季风环流
5.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的运动是风B.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C.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D.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7.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月全食期间,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当月亮全部进入地球的黑影后,由于地球有着厚厚的大气层,可折射和散射太阳光。太阳光中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光线,其中以红光波长最长,红光折射和散射到月面上最多,因而出现了“红月亮”,2018年1月31日时月球在近地点附近时恰逢满月,天体表面会显得更大,因此出现了“超级血月”。所以本题D正确。
34.该地pH等值线的弯曲受主导风的影响,该地主导风向应该是( )
A.东南风B.西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5.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来自( )
A.地壳B.软流层C.岩石圈D.地核
36.大气中长期滞留的火山灰会影响当地乃至全球气温,如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使当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0.50C,导致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2018届高三一轮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最新真题)
提示: (1)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 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 事万物的总和。 (2)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注意:
1、客观性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客观唯心主义; 2、可知性指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3、客观实在不等于客观存在。 区别:客观实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不管 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特性。它不 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自己的主观意识而言的。对 于具体的人来说,客观存在除包括物质现象,还包 括其他人的意识。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 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是指物质具有可 知性,能被人们 所认识、所反映 (与不可知论划 清了界限) 物质的唯一特 性、万事万物 的唯一共性, 物质和意识的 唯一区别。 是指物质的客观性, 无论人们是否感觉到, 它都是客观存在的,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与唯心主义划清了 界限)
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哲学的观点。
(随堂检测)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
在”是( ) A.从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从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
温故知新 世界的 物质性
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 质的世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 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物质世界 是绝对运 动与相对 静止的统 一
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④保障了公民直接参加国家事务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2·湖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 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召开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 一件大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定,党的二十大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自2022 年4月15日起,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正式启动。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大人民群众可通过人民日 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 设的专栏提出意见建议。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与人民日报客户端一起,授权开设“我 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专栏,各地网友踊跃参与,栏目上线12小时,就收到有效留言 近万件。根据安排,对收集的意见建议,有关部门将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研究,为党的 二十大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对外 职能
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坚定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坚定 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坚定维护国家的各项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定维护国 家的尊严,构建和维护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
地位
我国的国家职能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 供可靠保障。
1.(2020·江苏卷)为更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面向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 民主
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社会主 义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 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维护人 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复习
或:①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 发;②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 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树立正确的思想意 识;③从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角度认识。
思维拓展
拓展2、理解规律的含义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关系: (1)规律与联系 规律是联系,但不是任何联系都是规律。
(2)哲学上的规律与具体科学的规律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规律与规则 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规 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或废除
拓展3、 有关规律的几个错误认识 (1)唯心主义不承认规律的存在。 唯心主义同样承认规律的存在,但是却否认规 律的客观性。 (2)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 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 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 (3)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 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 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客观规律是 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也不能消灭规律。
•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 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客观实在性。是抽象的, 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联 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概括和抽象, 具体的物质 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二者是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 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大和小的关系 。 混淆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唯物主 义哲学的观点。
高三政治哲学第四课一轮复习课件
(2)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含义不同
记一记 背一背
特点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 【方法论】坚持 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 绝对运动与相对 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静止的统一 联系: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 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物质世界是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提醒】高考对于哲学上运动概念的考查往往结合生活中具 体的运动现象进行,因此考生需要培养自己的获取信息、解 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万有引力 新陈代谢 价值规律
3.商人有的亏损破产,有的赚钱 营利
4.社会的新制度最终一定会代替 旧制度 5.人的认识也总是从不知到知,从 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肤浅到深刻
商品经济有规律
社会发展有规律 生产关 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认识发展有规律——实践、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注意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的不同表述: ①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物质; 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世界统一于物质;
④世界是物质的。
易错提示:
误区一: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的客观存在性。 误区二:客观实在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误区三:物质是客观存在着的具体的东西。 误区四:物质是可以被创造和改变的。
形而上学
的观点。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_________ 承担者 。脱离物质 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脱离物质谈运动是 唯心主义 的观点。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 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 性质 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 定时期,其根本______ 一________ 参照系 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 特殊 的运动。 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______ (2)运动的性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无条件 的、永恒的和________ 绝对的 。 因而运动是________ (3)静止的性质 有条件 的、暂时的和________ 相对的 。 静止是________ (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 ________, 相对主义 和________ 诡辩论 。 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_________
高三一轮复习第1讲第4课宋明理学
材料四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那么人欲亡,人欲胜那么天理 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 存天理〞。
理学的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
[精析] 此题考察宋代理学。题干中理学家周敦颐认为, 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生〞 就是“仁〞,故阐释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答案选A项。
考向 此题准确理解材料信息——“仁〞生天地 阴阳。
预测 宋明理学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三教合一〞“程 朱理学〞“陆王心学〞。“三教合一〞主要从三教相互吸纳、 糅合的角度考察,说明中国古代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宋明理学〞一是侧重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思想主张的 考察,二是侧重考察理学对中华民族人格品德的塑造作用的 考察。
影响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 求;都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 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 明理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 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万世开太平。〞
----张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知识
观,挽救衰退
的城邦制。
4、中外思想家在人的价值(人与万物自然界)问题上的比较:
荀子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老子
万物的本原是“道”,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 欲,社会动荡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 ”
庄子
“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和 生理活动: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 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影响人的 身心健康和行为表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意识能够指 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影响实践的 结果和方向
意识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创造 性,能够创造出新的概念、思想 和文化成果
04
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不断检验和发展真理,推动人类认 识和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05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起 点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具有具体性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真理具有条件性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真理具有可变性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直接经验,认识世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推动人们去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的正确性,因为实践是主观见 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践是认识的来 源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实践是认识发展 的动力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实践是检验认识 的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撑
第三课
发展格局
(全书的落脚点)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时政热点】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 的方式。自人类进入分工合作时代,分 配就成为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关键一环。 如果说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的所有 制结构是在确保公平和公正基础上做大 “蛋糕”的制度保障,那么在“蛋糕” 做成后,如何分好“蛋糕”则取决于分 配制度。
【拓展延伸】: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现实意义
①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有利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对数据要素所有权存 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能激发人们开发和利用数据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 性,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③有利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推动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传统 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有利于拓宽人们的收入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
初次分配 ——主要是企业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再分配 —— 国家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由谁分
(通过财政)
第三次分配 ——以慈善、捐赠等公益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 【社会力量——社会机制发挥作用】
分给谁: 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
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主 劳动性收入 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
公有制:按劳分配
要
非公有制:按劳动要素分配
来 源
财产性收入
2019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4必修一 经济生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Word版含答案
单元过关检测(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李克强总理在回答有关国家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问题时表示,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换成市场的手”( )①是发挥市场调节决定性作用的要求②要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④要更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上述材料中的“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是发挥市场调节决定性作用的要求、要更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故①④正确;②与题意无关,故排除;③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答案 C2.2019年以来,汽油、柴油、天然气进行了多次调价,这将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
从资源的合理配置角度看,合理的价格应( )①由“看不见的手”引导,调节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②既能有效利用资源又能保证百姓生活③既由市场形成又受政府的调控④既保证企业的利润又维护百姓的利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①和③说法对立,价格由市场形成,受政府调控,③正确;④价格保证企业利润说法错误。
故选C项。
答案 C3.近年来,一个经济学的新名词“污染博弈”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愿安装昂贵的治污设备,甚至有了治污设备也不愿正常运行。
企业的行为表明( )①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③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④追求利益是企业的直接目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最大利益,不惜牺牲他人和社会利益,破坏环境,说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②正确;高污染行业有人涉足,是因为有巨大的利益,生产者和经营者不愿安装昂贵的污染处理设备,是为了追求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④正确。
①③与题意不符。
答案 C4.目前信用缺失仍是我国发展中突出的“软肋”。
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逃债骗贷、学术不端等屡见不鲜,广大企业和公众深受其害。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件-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①客观事物 ②主观认识
本身不能“自言其明”
多数人公认的观点
权威的话 科学理论 原有的认识
无法证明
主观认识和认识的对 象都不能充当标准
主观认识
实践 (桥梁)
客观世界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的唯一标准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 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哲学部分知识体系框架
第1课:哲学基本理论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 第2课:辩证唯物论
辩
把握规律
3.1、总特征1—联系观 证
马
哲
第3课:唯物辩证法 3.2、总特征2—发展观 唯
克
3.3、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物
思
学
主
主
第二单元
第4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义
义
认识社会与 第5课:社会历史观
哲
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
学
原理: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真理是客观的
பைடு நூலகம்
形式
对象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
内容
性质
相符合
真理
人的认识
客观对象
不符合
谬误
注意: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 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 不容混淆
初级阶段
发展、深化 依赖于
理性认识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强化作业 哲学常识 43 事物发展的趋势
第四课第三节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9年10月25日,刘翔以13秒34的成绩夺得第十一届全运会110米栏冠军,实现了全运会的三连贯。
整个体育场山呼海啸一般,人们为刘翔的崛起而欢呼,人们不会忘记2008年8月18日刘翔因脚伤退出比赛的一幕。
在过去的一年里,刘翔忍受着伤痛,顶着方方面面的压力,刻苦训练调整心态,终于一个更加成熟更加强大的刘翔又展现在了运动场上。
这反映并启示我们( )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要高度重视发挥内因的作用②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事物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④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刘翔的努力是成功的根本原因,体现了①④,刘翔在奥运会上的退赛到全运会的夺冠体现了②,③是错误的,因为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形成质变,故本题选C 项。
答案:C2.我国医学认为,“疏通经络,百病不生”“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足以见经络学说之精辟。
从哲学常识的角度看,“疏通经络,百病不生”“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 A.否定了事物之间的存在联系B.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C.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D.符合辩证法的观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的理解。
“疏通经络,百病不生”、“通则不能,痛则不通”体现了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故属于辩证法思想,故D符合题意。
答案:D3.致富是令人神往的,但通向致富的道路是坎坷的。
纵观古今中外的致富者,哪一个不是历尽磨难?如果致富的路上都是一帆风顺,都能一蹴而就,那世界上就不会有人富裕有人贫穷了。
只有面对困难百折不回,遇到挫折坚持不懈的人,才有可能挖到财富的宝藏。
上述论点的哲学依据是( ) A.新事物总是要代替旧事物B.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解析:通向致富的道路是坎坷的,只有遇到挫折坚持不懈的人,才有可能挖到财富的宝藏,这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2哲学第四课高三一轮复习课件探究世界的本质
①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不会发生变化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 解析 本题易错选④,错在没有准确理 解规律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材料体现了人们利用自然要遵循自然 规律,这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违背了规律要受到 规律的惩罚,①②③正确,选A。 • 答案 A
下列哪些属于规律,为什么? 并分析规律与规则的关系 ? (1)红灯停,绿灯行 (2)乌鸦报丧,喜鹊叫喜
规则,人制定 的,强加的 唯心主义 主观意识 赋予
(3)国之将亡,必有妖异; 国之将兴,必有吉兆
(4)新陈代谢
规律,生物体本身 所固有的联系
4、规律与规则的关系 规律 规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含义
不 同 客观的、普遍的、 主观的、可以制 性质 点 不能创造和废止 定、修改、废止 联系 规律决定规则,规则反映规律。
• 矫正训练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 的。” • 这说明 ( ) • A.运动是有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 B.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 C.静止是无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 D.静止是不存在的
解析
本题易错选A、C、D,原因在于对运动和
静
止的关系认识不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 动变化中,因此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 的,A错误,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有关静止的信 息,而且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 的,C、D错误。 答案 B
技巧点拨 考生在做涉及物质运动的规律的选择题时,凡是 看到题肢中出现“人可以改变规律”、“人可以 创造规律”、“人可以消灭规律”、“人可以无
视规律”、“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人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
D.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答案 A 解析 考查如何对待规律。材料说的是在抗洪救灾的过
程中,一定要未雨绸缪、有所作为,故选A。B项中“改
造”规律错误,C说法错误,D与材料无关。
11.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冲进县城,并截断河流形成堰塞湖,三分之二县 城受威胁,造成重大损失。泥石流的爆发与人们破坏森 林植被,大量山体裸露,滞水能力降低有着密切关系。
A.①②③ 答案 B
B.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①是自然界的物质性,排除。
7.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
定并长久不变,不断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
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制度并不是由人随意规定 的,而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这说明( )
A.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3)把握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多样性是指世界上存在 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物质具体形态和现象。但世界的本质 只有一个,是物质而不是精神,这就是世界的统一性。
1 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
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有
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不断被科学 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考点四、规律 1.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
2.
(1)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 (2)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 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方法论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
这告诉我们(
A. B.
C.
D.人可以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规律 答案 C 解析 材料表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受到自然 地惩罚,表明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故选C。
12.“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 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 B. C.
佐证了(
A. B. C.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答案 D 解析 对月球的深入认识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哲学关于世界
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任何认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
反映,A项不正确。B项不属于“唯物论”观点,不能选择; C项中的“各种唯物主义”的说法错误。
考点三、
1.运动
(1)含义: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离不开运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 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 (2)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 体(承担者) (3)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A.①③ B.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②说法错误,故不选。 ④中“劳动在从古猿向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观点,而不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答案 A
2 “嫦娥二号”携带的高性能照像机拍摄到了月球表面虹
湾地区的高清晰图片。在此地区,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 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
A.
B. C. D.精神的存在是成就事业的决定因素 【解析】 题目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ABD说法错误。 【答案】 C
3.“天宫一号”与宇宙中的星体一样,要不停地运动。 没有运动,“天宫一号”也就不存在了。这反映的
哲理是(
A. B. C. D.运动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解析】 材料说明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 属性,故选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B
学习小贴士
注意:全面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考点二、物质的概念及属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 在。
(1)要明确“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从万事万 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唯一特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 于人的意识之外。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既有区别又有联 系的。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也是既有区
(2)形而上学:运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
(3)相对主义: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 观点。
1、(2010· 江苏)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夜。”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A B
C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物质世界运动的绝对性的理解。
孔子的话强调了运动的绝对性,A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的事情,
也可以预测未来。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
A.①②
B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联系的客观性等知识,意在考
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事物的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
有规律的,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对未来作出预测,①应选;过去 发生的事情,未来未必也会发生,②错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能违背规律。
4. (1)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 (2)人可以在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认识和把握规律 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于人类 5、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能动性是统一的
正确认识
规 律 的 客 观 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 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的客观性是发挥人 的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
用知识的能力。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故
B. C.
D.生产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
答案 C 解析 土地所有制属于生产关系,“土地制度并不是由
人随意规定的,而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说明了生产关系的客观物质性。
8.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 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 云与我俱东。”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 A. )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1.世界的物质性
考点2.物质的概念及属性
考点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考点4.规律的概念及特征、
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
1.本课是哲学具体知识的起点,是高考的重点部分。
对于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考点要求学生把握自然界
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并且把握物质的概念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这一考点,备考要侧重于 分析事例,说明世界是运动的,并从俗语、谚语、 诗词等方面分析其关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考点在高考 中的考查频率比较高。复习备考中要注意结合现实 生活中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实例,例如科技成就、 经济政策、环境治理、重大工程等。
过去、现在、未来之间存在着客观的联系,③正确;④中“一
定”的说法过于绝对,是错误的。本题选C。 答案 C
2、沙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
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采用“人退”的办
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 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①② 答案 C
B.
C.①④
D.②③
解析 荒漠化现象是人类不遵循规律、盲目发挥主观能动 性导致的不良后果,要解决好荒漠化问题,解决人类活动 和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仍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过,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发挥。
课时知识建构
当堂巩固
一、选择题 1.从神舟号飞船多次成功发射,到“天宫一号”与“神舟八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绝对)运动 区 含 运动是指宇宙间 别 义 一切事物、现象 的变化和过程 (相对)静止 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 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 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 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 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错误;CD
【答案】 A
4.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 电冰箱、宇宙飞船等。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 B.
C.
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答案 C 解析 人类不能创造自然物,但是可以根据客观规律,
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故A、B错误;D项错在“已经
全面”。
5.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加深,一些 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 提醒我们( A. 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性 运动是绝对的、 质 永恒的和无条件 的
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
联 系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 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 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 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学习小贴士 (1)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号”的成功对接,凝聚了无数航天工作者心血。这些航天成
就是无数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和辛勤工作的结晶。这说明( A. B. C. D.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解析】 航天成就的取得,是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的结果, 故选D。A、C错误,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D )
2.伟大的航天精神成就了我国伟大的航天事业,这 说明(
错误倾向
启发
认为人在规 在学习中,凡是出现“人 律面前无能 可以改变规律”“人可以 为力 创造规律”“人可以消灭 规律”“人可以无视规律 ” “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 ”“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 力”等都是错误的 认为人可以 “人只能任规律摆布”等 凌驾于规律 说法都是错误的 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