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直接行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失败后再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
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骨折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作用对比
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骨折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作用对比老年股骨颈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于年长者,尤其是女性。
由于老年人的骨质密度降低以及肌肉力量减弱,骨折的治疗变得尤为重要。
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选项中,骨折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两种常用的方法。
这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劣,下面将对这两种方法的作用进行比较。
骨折内固定术是通过使用内部固定装置将骨折部位固定在一起,使骨折处得以愈合。
这一手术方法适用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在骨折发生后尽快进行手术,通常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康复期,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骨折内固定术的适应症有一定限制,比如股骨颈骨折位移过大、坏死等情况还需要考虑其他治疗方法。
而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医生会通过手术将受损的髋关节部分或全部移除,并用人工假体取而代之。
这种手术适用于那些股骨颈骨折伴有明显滑脱的患者,以及老年人中出现的骨质疏松、严重骨折等情况。
相对于骨折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长期稳定的效果较为突出,能够有效减少复发的风险,并且还能够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进行这两种治疗方法的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与位置、骨质状况、合并症以及手术风险等因素。
以下将分别从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术后康复等方面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
首先从手术效果方面来比较这两种手术方法。
骨折内固定术在恢复原来髋关节功能的过程中,对骨折部位进行了稳定的固定,有助于骨折的愈合,但在长期的效果上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常常会出现髋关节功能受限的情况。
而全髋关节置换术则能够很好地解决患者的关节功能问题,由于这种手术方式能够重建患者的髋关节,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手术效果上来说,全髋关节置换术要优于骨折内固定术。
其次是从手术并发症方面的比较。
骨折内固定术在手术过程中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但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仍然会出现骨折不愈合、髋部坏死、髋上髁骨折等并发症。
人工髋关节置换与传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比较分析
1 观 察 指 标 及 随访 . 3
分别在患者 出院后 1 个月 、 个月 、 3 半年 、 年 门诊随访 . 1 以后每年随访 1 , 次 每次随访时分别摄取患髋标准 正侧 位 X 线 片。记录功能恢复情况及 X线检查结果 。观察指标包括 2
组 患者的术前合并症 、 手术 时间 、 中失血量 、 院时间 、 术 住 卧 床 时间、 手术率 、 再 术后并发症等。并采用 H rs ar 评分标准嘲 i 进行髋 关节功能评 价 , 即疼痛 4 J , 4分 功能 4 7分 , 畸形 4分 关节活动 5分 , 总分为 10分 。 0 10分者为优 ,0 8 0 9~0 8 ~ 9分为
一
常规术前拍标准骨盆 x线平 片及患髋正侧位片 ( 包括股 骨 中上段 ) 请相关 内科会诊以便控制原有慢性病 . 。 使身体状 态尽快达到耐受手术和术后康复的要求 。术前 1 d静脉预防 性应用抗生素。 根据患髋正侧位 x线片应用模版选择合适的
人工髋 臼及股骨假体 。 根据患者的年龄、 身体功能状况 、 并存 病的程度 、 术后功 能需要 、 预计生存时间等因素 , 决定选 择双 极人工股骨头置换 、 全髋关节置换或传统手术内固定 。
作者单位 :4 2 0山西省稷 山县 同信骨科医院骨科 030
征 平稳 后指 导并帮助其开始 髋部和下肢 肌群等长收 缩以及
踝、 趾关节屈伸练习 , 并应用 足底静 脉泵 、 下肢持续被动活动 器促进 血液循环 ,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内固定组术后
・
15 ・ 36
±垦 垫塑皇 堕
21 手术 和随访 情况 : . 本组 8 7例患者手术 时间 3 — 0m n 5 5 i,
平均 4 i; 血量少 , 1m n失 平均约 3 1 5m 。人工关节 置换组获得 随访 l~ 6个月 , 23 平均 2 .个月 : 41 传统 手术 内固定组 获得 随 访 1~ 3个月 , 23 平均 2 . 1 3个月。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临床对比分析
我们对 1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 别采用全髋 关节置换术 叶皂 甙钠 、 2 低分子右旋糖 苷 , 低分 子肝素等进行恢复治疗 。比 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对 比分析其 在股骨颈骨折 患者治疗 中 较两组患者术后 1 6月 的并 发症 ;  ̄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1 个月 、
3个月 、 6个月的 Ha i 全髋关节评分。 rs r 1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 前行硬膜外麻醉 , .1 2 术 安排患者处侧俯 1 临床资料 . 1 卧位 , 患肢朝上 , 患髋屈 曲呈 4 。 5 角。经前侧方入路 , 大转子保 选 取 2 0 5月~ 0 1年 6月 ,我院收治的 10例股骨 留。切 断臀 中肌使 关节囊充分暴露 ,然 后切开关节囊翻向两 0 6年 21 2 颈骨折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 。 中男 4 其 9例 , 7 例 , 女 1 年龄 2 ~ 8 侧 , 移股骨颈基 底 的关 节囊 , 2 7 推 使股 骨头 、 颈及基底部 充分显
者随 机分为 全髋关 节置 换组 和人 工股 骨头 置换组 ,每组 6 1 . O .2全髋关节置换术 : 醉同人 工股骨头置换术者 , 2 麻 选择合适 人。两组患者在性别 、 龄、 年 病情 、 病程方 面 比较差异不 明显 , 切 口, 切除关节囊 , 充分显露髋关节囊及脱位 的股骨头 , 切除髋 具有可比性 。 后方残 留关节囊及 滑膜 , 用髋臼凿取 出股骨头 , 将人工髋臼植
为头 下型 ,2例 为基 底型 ,2例 为 经 颈型 。陈 旧性 骨折 4 股骨头拉离 出髓 臼 , 4 1 8 截断 圆韧带后取 出股骨头 , 对取出 的股骨 例 , 折不 愈 3 骨 2例 , 股骨 头缺 血 性坏 死 2 0例 , 鲜 骨折 2 头直径进行测量 , 新 0 结合术 前摄片 , 在备选 的人工股骨头 中选择 例。所有患者 均经 x线摄 片检查 、 T检查 , 诊为股 骨颈骨 合适 的假体股骨 头并 进行适 当修整 , C 确 切除多余 的股骨颈 , 将人 折 , 前均进行 常规检查 , 除严重 的心 、 、 、 术 排 肺 肝 肾功能能不 工股骨头植入 , 仔细观察股骨 头大小 、 位置 , 使其保持俯倾 4  ̄ 0 全者 。按 照所采用 的关节置换 术 的手术方 法不 同 , 将所 有患 及前倾 2 。清创缝合f 0, - 2 1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对比研究
两 组 术 后 随 访 6个 月 .采 用 Harris评 分 嘲进 行 髋 关 节 功 能评价 ,总 分 100分 ,其 中 ,疼痛 44分 ,功能 47分 ,畸形 4分 , 关 节 活动 5分 。优 :评 分 为 90~100分 ;良 :评 分 为 8O~89分 ; 可 :评 分 为 70~79分 ;差 :评 分为 ≤69分 。以优及 良计 算 优 良 率 。 1.5统 计 学 分 析
置换 术组 优 良率 为 85.0%(51/60),切 开 复位 内固定 术 组 为 61.7%(37/60),两组 优 良率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P<0.05)。
全 髋 关节 置换 术 组并 发症 发 生率 较切 开 复位 内固定 术组 低 (5.0%和 16.7%,P<O.05)。结论 :全髋 关 节置 换术 治疗 老
与 切 开 复 位 内 固定 术 组 比较 ..P<O.05 Compared with the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group. 尸≮O.05
折处 。然 后取 出股 骨头 ,扩大 髋 臼 ,切 断股 骨 颈并 扩 大 髓腔 , 置入 假体 并 修补 臀 中肌 和 阔筋膜 张 肌 。 1.2.2切 开 复 位 内 固 定 术 组 患 者 取 平 卧 位 ,患 侧 垫 软 枕 ,抬 高臀 部 ,在 C形臂 X线 机 监视 下 切 开并 暴 露 骨 折部 位 ,进 行 解剖 复位 ,并 打 入 3枚 克 氏针行 内固定 。 1.3观 察 指 标
( ,0.O1,P<O.05),the time of lying in bed was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group(P<0.05). The excellent rate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 group (85.0%,51/60)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pen reduction a n d internal f ixation g roup(6 1.7%,37/60) <0.05),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pen reduction a nd interna l f ixation g roup (5.0% and 16.7%,P<O.05).Conclusion:Total hip replacement has advantages of shorter time
髋关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
髋关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作者:叶华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01期[摘要]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4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髋关节置换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置换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短于骨折内固定组(P[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骨折内固定;老年;股骨颈骨折[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074-03股骨颈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是因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及髋周肌肉群遭受严重创伤所引起的股骨颈断裂[1]。
资料显示[2],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大多分布在70~80岁年龄段,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预后差,治疗不当易给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4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比较髋关节置换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4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均经X线确诊,均无明显的髋臼损伤。
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髋关节置换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57~79岁,平均(61.48±6.43)岁;骨折Garden分型:Ⅱ型7例,Ⅲ型12例,Ⅳ型5例;合并症:糖尿病3例,高血压6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3 d,平均(7.24±1.13) d。
骨折内固定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58~81岁,平均(62.26±6.36)岁;骨折Garden分型:Ⅱ型6例,Ⅲ型11例,Ⅳ型7例;合并症:糖尿病4例,高血压7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15 d,平均(7.46±1.35) d。
比较采用直接前入路(DAA)或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差异
比较采用直接前入路 (DAA)或后外侧入路 (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差异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AA)或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作为资料,纳入时间2019年1月至12月,随机分组各5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DAA手术、PLA手术,比较髋关节功能。
结果:两组假体髋臼外展角、假体髋臼前倾角、偏心距差异及双下肢肢体长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优良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P<0.05。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采取PLA与DAA均可促进术后良好恢复,但后者相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全髋关节置换术属于常见的骨科手术,适用于股骨头坏死、高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性关节病等疾病治疗中,利于患者患肢功能改善,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为进一步保证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安全性,临床针对手术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其中不同手术入路与预后关联明显,其中以DAA、PLA优势明显,均利于手术操作,但选择何种入路更具有优势需深入研究[1]。
为此,本次研究对DAA或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作为资料,纳入时间2019年1月至12月,随机分组各50例,均为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ASA分级Ⅰ-Ⅲ级[2]。
排除脏器功能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及临床资料不全患者等。
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65岁至85岁,平均年龄(74.48±4.22)岁,左侧18髋,右侧32髋;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65岁至86岁,平均年龄(74.54±4.24)岁,左侧19髋,右侧31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椎管内麻醉,经PLA切口,逐层切开分离,暴露并切断梨状肌,脱出股骨头,显露髋臼,植入髋臼杯及内衬,显露股骨近端,髓腔锉扩充髓腔,置入适宜的股骨柄和股骨头,复位处理,无异常后清洗创面,留置引流管,缝合。
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骨折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作用对比
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骨折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作用对比老年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骨折内固定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
这两种手术各有优缺点,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进行对比,探讨它们的作用和适用情况。
一、骨折内固定术的作用骨折内固定术是通过将金属钢板或钉子等材料固定在骨折部位,使骨折得以稳定愈合的手术。
它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1. 保持髋关节的稳定性。
通过内固定术,可以使骨折部位得到稳定固定,防止骨折移位,从而保持髋关节的稳定性,减少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并发症。
2. 促进骨折愈合。
通过内固定术,可以将骨折部位的骨头对齐并稳定在一起,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内固定术可以减少骨折愈合期间的疼痛和不稳定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保留自身关节。
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时,可以保留患者自身的髋关节,避免全髋关节置换术所带来的关节功能的限制和可能的全身并发症。
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作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将患者受损的髋关节全部或部分取出,然后植入人工假体的手术。
它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1. 恢复髋关节功能。
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完全恢复受损的髋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一些已经存在关节炎或其他骨性关节疾病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比较合适的治疗方法。
2. 预防髋关节退化。
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预防髋关节的退化和骨折后的后遗症,避免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再次发生。
3.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患者对关节的正常活动能力,减轻患者疼痛感和活动障碍。
三、骨折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对比1. 适用情况不同。
骨折内固定术主要适用于骨折较为新鲜、骨折片稳定、患者年龄较轻、骨折愈合潜力大的患者。
而全髋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患有严重骨关节炎或者骨性关节疾病的患者,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一般情况下优先考虑内固定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分析
李金 生
探讨全髋关节 置换术和骨折 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 骨颈骨折的临床疗 效。方法 股骨颈骨 折患者 10例 , 2
随机分 为全髋关节置换 术组和骨折 内固定术组 , 比较患 者住院情况 以及术后 功能康复情 况 。结 果 全髋 关节 置换术组 患者 功 能恢 复优 良率 明显 高于骨折 内固定组 , 术后下床功 能锻炼 时间明显早 于骨折 内固定组 , 而手术 时间 、 能评价 和平均住 院时 间 功 两 组差异无显著性 差异。结论
表 1 两组患者评估结果 比较
结果显示 , 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及康 复过程 中并发症 的发 生率
代 医学 ,0 1 1 ( 1 :3— 4 2 1 ,7 3 )6 6 .
明显高 于观察组 。所有患 者术后 均为 1— 3d进行功能锻 炼 ,
术后下床功 能锻炼 时间观察组为 (7 5 ± . 5 , 1 . 1 3 5 )d 对照组为 (5 3 5 2 )d 观察组优 于对 照组 。根 据 M r dA bge 8 . 2± .5 , el u in e
老年患者合并症 多 , 身体机 能差 , 少 卧床 时间可 以有 效减 减
13 统计 学处理 .
学 意义。
应用 S S 60统计 学软件 对数据 进行 P S1.
少并 发症 如肺部感染 、 褥疮 、 深静 脉血栓 、 尿系感染 等 的发 泌 生率 j 。骨折 内固定术对于骨折端 加压 , 效地增 加骨折端 有 稳定 性 , 减少术后疼 痛发 生率 , 而早期 功 能锻炼 使股 骨 头 然
f cu e i e od rp o l . e o 1 0 c s s o mo a e k f c u e p t n swe e ca sf d i t o a i r r l e e p e M t ds 2 a e ff a h h e r n c r t r ai t r l s i e n o tt h p a t o l s g o p a d f — l a e i l h y a t r n en lf a o r u c o d n o r n o u e i t r a x t n g o p a c r i gt a d m,p t n sh s i l ai n a d p so e a ie f n to a e a i t t n we eo s r e Re u t i i a i t o p t i to n o tp r t u c in lr h b l ai r b e v d. s ls e az v i o T e r c v r ae o o a i rh o l sy g o p wa ih r t a h to a t r n e lfx t n g o p, n h i o l i g w ss o t r h e o e y rt ftt lh p a t rp a t r u s h g e h n t a ff c u e i t ma a i r u a d t e t r i o me frwa k n a h r e t a . h p r t n t ,f n t n e au t n a d t e a ea e h s i l a in t ewe n t e t o p a o sg i c n i e e c . h to i T e o e a i i f t o me u c i v a i n h v r g o pt i t i b t e h wo g u s h d n in f a td f r n e o l o a z o me r i f Co l so ncu i n T t i rh o l sy f rfmo a e k fa t r s i e ed r p o l a e u e t e i c d n e o o tp rtv o l a i n , o a h p at r p a t e r ln c r cu e n t l e e p e c n r d c h n i e c p so e a ie c mp i t s l o h f c o s o e i fr c v r n rh d v lp n . hr nt t me o e o e y a d wo e e o i g t
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
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发表时间:2013-10-31T14:18:29.700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梁立伟[导读] 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等特点容易导致骨脆性增加[3],再加上特殊的生理部位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由于血供比较差.梁立伟河北省保定恒兴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 071051【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骨科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骨折内固定术,随诊两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下床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和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下床活动时间早,并发症情况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骨折内固定术骨科临床上老年患者常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由于部位的特殊性,骨折的愈合率较低,容易发生股骨头坏死[1]。
本研究对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骨科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55-66岁,平均年龄(57±4.2)岁,观察组44例,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52-67岁,平均年龄(55±3.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空心钉固定方法行骨折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抗感染,指导运动锻炼。
双动股骨头置换术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骨伤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双动股骨头置换术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骨伤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股骨颈骨折是指因骨质疏松、髋周肌肉群退变或遭受严重外伤所致的股骨颈断裂,常发生于老年人[1,2].老年患者大多伴有心血管等疾病,且髋部肌肉力量弱,骨折不愈合率很高,从而引发股骨头缺血坏死,严重影响患者活动与行走能力,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本文对我院2012 年 3 月至2014 年 1 月收治的78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研究双动股骨头置换术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2 年3 月至2014 年1 月所收治的78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关节置换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38 例,其中男17 例,女21 例,年龄67 ~ 82 岁,平均年龄(73. 1 8. 4)岁,骨折类型参考Garden 分型,Ⅲ型16 例,Ⅲ型22 例,观察组患者行双动股骨头置换术。
对照组40例,其中男18 例,女22 例,年龄68 ~ 81 岁,平均年龄(72. 9 9. 1)岁,骨折类型参考Garden 分型,Ⅲ型17例,Ⅲ型23 例,对照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
入选标准:①年龄大于65 岁;②骨折前有行走能力;③认知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粉碎性骨折或股骨颈陈旧性骨折;②无法耐受麻醉或有重要脏器衰竭患者。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与骨折类型上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1. 2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先行术前检查,评估各脏器功能状况与手术风险。
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术前用胰岛素进行治疗,使其血糖水平控制至正常水平再行手术;合并高血压患者则需服用降压药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
1. 2. 1 观察组:行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或联合麻醉,患髋垫高,健侧卧位,自股骨外侧做一纵行切口,切开股外侧肌,显露髋骨颈部与股骨粗隆骨折部,拔头器取出股骨头,在股骨小转子上方保留股骨距1. 1 ~1. 5cm 左右,处理股骨距残端。
全髋置换术和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对比
全髋置换术和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对比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也成为了一个常见的问题。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中较常见的骨折类型,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而全髋置换术和半髋置换术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它们各有优势和适应症。
本文将分别对全髋置换术和半髋置换术进行介绍,并对两者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以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全髋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
在这种手术中,医生会将患者的整个髋关节进行置换,包括髋臼和股骨头,以恢复受损的髋关节功能。
全髋置换术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并且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因为股骨颈骨折导致的残疾率。
全髋置换术还可以减少髋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对他人的依赖。
全髋置换术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康复期较长,术后可能出现感染、血栓等并发症。
相比之下,半髋置换术是另一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
半髋置换术与全髋置换术相比,其手术范围更小,只置换髋臼一侧的部分关节,股骨头保留。
半髋置换术的优势在于手术范围小、创伤较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期较短。
患者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较快。
半髋置换术也有其缺点,比如髋关节的稳定性较差,术后有可能需要再次手术。
全髋置换术和半髋置换术各有优势和劣势,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全髋置换术适用于股骨颈骨折伴有明显的髋关节疼痛、严重的髋关节破坏以及其他关节疾病的患者。
而半髋置换术适用于股骨颈骨折伴有较轻的髋关节疼痛、较轻的髋关节破坏以及对创伤手术不能耐受的患者。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权衡利弊,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也应该注意积极预防股骨颈骨折,包括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保持骨密度,以及排除跌倒的危险因素等。
老年人也应该注意避免骨折部位的受力,及时进行康复治疗,以提高康复效果。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对于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对于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置换组和内固定组,均52例。
置换组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内固定组患者采取骨折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结果:置换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内固定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置换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内固定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有明显优势,不仅术后康复更快,且并发症更少。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折内固定术;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发症股骨颈骨折是常见的骨科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是由于老年人往往存在骨质疏松的问题,导致其在受到外力冲击的情况下,股骨颈骨折风险明显更大[1]。
股骨颈骨折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较大的危害,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同时会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2]。
因此,积极地对中老年股骨颈骨折进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3]。
目前,临床上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手术治疗方式较为多样化,其中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为主[4]。
本文就对比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置换组和内固定组,均52例。
置换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63.28±5.93)岁;Garden分型III型28例、IV型24例;合并糖尿病者11例、合并高血压者13例。
内固定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2.93±6.08)岁;Garden分型III型29例、IV型23例;合并糖尿病者9例、合并高血压者12例。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Ⅱ期行髋关节置换的早期疗效
f e ma l e , w i t h a n a v e r a g e a g e o f 4 2 . 9 y e a r s o l d( r a n g e d , 1 8 t o 5 8 ) . A c c o r d i n g t o Ha r r i s s c o r e a n d X — r a y e x a mi n a t i o n , t h e c l i n i c a l r e s u h w a s e v l a u a t e d . R e s u l t s : T w e n t y — t h r e e c a s e s w e r e f o l l o w e d u p w i t h a n a v e r a g e a g e o f 3 4 . 4 mo n t h s( r a n g e d , 2 5 t o 4 8 ) . A f -
mi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J o i n t S u r g e r y , t h e N o . 6H o s p i t a l fN o i n g b o , N i n g b o 3 1 5 0 0 0 , Z h e j i ng a , C h i n a AB S T RA C T Ob j e c i t v e :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e a r l y c l i n i c l a r e s u l t s o f t w o s t a g e h i p r e p l a c e m e n t a f t e r f a i l e d i n t e na r l i f x a t i o n f o r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发表时间:2019-04-17T15:22:47.4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2期作者:邢辉[导读]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应用各有优缺点,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大,但是更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创伤等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医院外一科 102206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
方法: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选出12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成全髋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组(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的术后指标。
结果:全髋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时间均较半髋组长,P<0.05;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的Harris评分比较:全髋组均高于半髋组,P<0.05。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应用各有优缺点,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大,但是更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创伤等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老年股骨颈骨折;Harris评分股骨颈骨折是髋部骨折最为常见的类型,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股骨颈骨折的概率明显提高[1]。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常规内固定术的股骨头坏死风险高[2],髋关节置换术逐渐成为首选方法,而全髋关节、半髋关节置换术的选择上还有争议,本研究对比两种术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本院骨科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选出120例,年龄>60岁,无心脑肾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能耐受手速,排除合并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
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全髋组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65-78岁,平均(69.8±3.2)岁;Garden分型:Ⅲ型45例,Ⅳ型15例;左髋32例,右髋28例。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原因分析及其治疗对策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原因分析及其治疗对策目的:探讨股骨胫骨折固定失败后的原因以及其临床治疗对策。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股骨胫骨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进行后续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67%,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造成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选择合适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标签:股骨胫骨折;内固定;髋关节置换术;原因分析为进一步探讨股骨胫骨折固定失败后的原因以及其临床治疗对策,本文选取120例股骨胫骨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股骨胫骨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进行后续治疗,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在55~78岁,其中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时间为3~15个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在56~79岁,其中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时间为4~16个月。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分析。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利用手术进行后续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2.1患者先进性全身麻醉,然后取侧卧位,在患者的髋关节后外侧进行切口,依次切开患者的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1],然后沿股骨颈前侧充分暴露股骨颈,沿大粗隆后缘切断外旋肌群,观察患者的谷内固定情况,骨赘情况,观察髋关节是否发生感染。
然后顺着肌肉纤维防线分离患者臀大肌和股外侧肌,然后露出空心螺钉尾部,并将螺钉去除,然后根据X线显示结果将人工假体植入患者体内,确保假体位置安装正常,然后设置引流口进行引流,关闭切口。
全髋置换术和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对比
全髋置换术和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对比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通常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而在手术选择上,全髋置换术和半髋置换术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就这两种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对比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两者的优劣势和适应症。
一、手术原理全髋置换术是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一种形式,它主要通过切除受损的股骨头和髋臼,然后通过植入人工假体的方式来恢复髋关节功能。
而半髋置换术则是只对股骨头进行置换,保留原有的髋臼,通过植入人工髋关节来恢复关节功能。
二、手术适应症全髋置换术适用于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特别是骨折移位明显或合并有髋关节疾病的患者。
而半髋置换术适用于一些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或者是股骨颈骨折不太严重、移位不大的患者。
三、手术风险与并发症在手术风险方面,全髋置换术相对于半髋置换术来说,手术难度较大,创伤面积较广,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复原也相对较慢,术后并发症风险也相对较高。
而半髋置换术在这些方面相对更容易控制,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风险相对较低。
四、术后效果在术后功能恢复和治疗效果方面,全髋置换术相对于半髋置换术来说,可以更好地恢复骨折部位和髋关节的功能,适用于对关节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
而半髋置换术则在术后的功能恢复和治疗效果上相对较差,对关节功能要求较低的患者适用。
五、手术选择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骨折程度和髋关节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
对于年龄较大、合并有其他疾病、髋关节功能较差的患者,一般建议选择半髋置换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风险;而对于年龄较轻、关节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建议选择全髋置换术,以更好地恢复髋关节功能。
全髋置换术和半髋置换术都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但在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手术适应症,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比较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l.19 No.102128投稿邮箱:sjzxyx789@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比较张良(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山东 威海)摘要:目的 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3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全髋组(n=19)和半髋组(n=19)。
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为全髋组,选择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为半髋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半髋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全髋组,差异较大(P<0.05);而住院时间两组对比差异不大(P>0.05);全髋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94.74%高于半髋组73.68%,且全髋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53%低于半髋组21.05%,差异较大(P<0.05)。
结论 相对于半髋关节置换术而言,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高于半髋组,临床治疗需注意。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老年股骨颈骨折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102.077本文引用格式:张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128,133.0 引言股骨颈骨折在临床骨科中较为常见,多见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骨质疏松,髋关节及周围骨质强度下降,一旦受到外力撞击或跌倒时,极易发生股骨颈骨折[1]。
两种不同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分析
项 目
I 1 对象 : 析 2 1 . 分 0 0年 1月至 2 1 0 1年 1月 就诊 或住 院 的 3 0例高血压 病患者 , 中男性 2 5例 , 8 其 0 女性 15例 , 龄 为 7 年 3 0~7 9岁 的临床资料 。30例均符 合 WHO的高血压病 的诊 8 断标准 , 经临床及 实验室 全面检 查均排 除继发 性高 血压 , 未 经药 物治疗 , 均行 动态血压检测 和超声心动 图检查 。 1 2 方法 : . 动态 血压检测采用德 国产型号 MO I 创便携 B L无 式血压 仪 , 袖带缚 于患者左 上臂 , 采用 动态血 压分 析系 统 自 动测 压 , 日间 ( :0~2 :o 每 隔 3 钟 自动 测 压 1 , 60 20 ) O分 次 夜 间(2:0~60 ) 隔 4 2 0 :0 每 0分钟 自动测压 1次。2 4小 时 内有 效监测 次数均大 于获得 次数 的 8 %。统计分 析 2 0 4小时 、 白 昼、 夜间平均收缩 压与 舒张 压。按 照 19 99年 中 国高血 压指 南 的定 义 , 间( 2 0 夜 2 :0—0 0 ) 均收 缩压 ( B ) 舒 张压 6:0 平 SP/ ( B ) 2 7 m H D P ≥15/ 5m g时为夜 间血 压升高。根据昼夜平均 动脉压差值 百分 比[ 夜差 值百分 比 =( 昼 白天平均 动脉 压 一 夜 间平 均动脉压 ) 白天平均 动脉压 ×10 ] 血压 的昼夜 / 0% 将 节律分 为两种情况 , 即昼夜 节律 存在型 , 昼夜差 值 百分 比≥ 1% ; 0 昼夜节律消失型 , 昼夜差值百分 比 <1 % 。 0 超声 心动 图检查 使用 彩 色多普 勒超 声诊 断 仪 P IIS H LP I3 E 3型。于胸骨旁长轴 二维 图像指导 下获得 左室短 轴 的 M 型 图像 , 采用美 国超声 心动 图协 会 ( S ) A E 推荐 的测量 方法 , 连续测取 三个心 动周期 的舒 张期 室 间隔厚 度 (V T) 左 室 IS 、 后壁厚 度 ( WT) P 和左 室舒 张末期 内径 ( V d 。根 据 D — LD ) e vru 公 式… 计 算 左 室 重量 ( V 及 左室 重 量 指 数 ( V eex L M) L— MI :V ( )=0 8×1 O ( V d+I s )L M g . . 4[ L D V r+P WT) 3一 L D 3 +0 6 V I gm )=L M B A( V d ] . L M (/ V / S 体表 面积 ) 左 室肥 , 厚的诊断值 为 L M >15g m ( ) >10g n ( ) V I 2 / 男 或 2 l 女 。 / 13 统计 分析 : . 以血压昼夜 节律存 在或 消失将 资料 分 为两 组 , 用 S S 9 0软件 进 行 分 析 。 应 P S1 .
人工髋关节置换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效果对比
人工髋关节置换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效果对比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特别是在高龄人群中更为常见。
由于骨折部位一般在股骨颈部位,常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高龄患者中,人工髋关节置换和空心钉内固定是两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
那么这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高龄患者的股骨颈骨折中到底哪一种效果更好呢?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我们来了解一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通过置换患者受损髋关节,采用假体进行髋关节重建的手术,适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严重损伤的情况。
这种手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患者的疼痛,并且能够重建髋关节的功能,对于高龄患者来说,能够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和行走能力。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因为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康复期较长,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来说并不适合。
由于手术过程复杂,术后容易出现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因此在选择手术方案时需要权衡利弊。
另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是空心钉内固定手术。
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是通过将一根空心钉插入股骨髋臼内侧,来固定骨折部位,使骨折得以愈合的手术方式。
这种手术的优点是创伤较小,手术时间较短,尤其适用于高龄患者或者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
这种手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适用范围也有限制,如骨折部位过于严重或者骨折不稳定等情况,可能无法通过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得到很好的疗效。
接下来,我们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和空心钉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从手术风险和术后康复期来看,空心钉内固定手术要优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由于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创伤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康复期也相对较短,因此对于高龄患者来说风险较小,能够更快地恢复行走能力。
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由于手术过程复杂,术后康复期较长,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高龄患者来说风险较大,术后恢复较慢。
从手术效果和长期疗效来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要优于空心钉内固定手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效果对比
人工髋关节置换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效果对比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由于骨质疏松和身体机能下降,高龄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的风险较大。
对于这类患者,治疗的选择十分重要,可以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和空心钉内固定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两种主要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这两种方法的效果对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种治疗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通过手术将受损的髋关节部分进行全面或部分置换,以恢复患者正常的关节功能。
这种方法适用于老年患者骨折部位骨折较严重,常见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由于置换后可以使患者迅速走动,因此对患者再度发生骨折的风险也会降低。
而空心钉内固定是通过手术将空心钉穿透骨折部位,将骨折部位复位并固定。
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的特点,适用于骨折较轻或年龄较轻的患者。
接下来,我们将对比这两种方法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效果。
首先是手术风险方面,对于高龄患者而言,手术风险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于患者而言,手术创伤较大,且手术过程可能会出现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而空心钉内固定手术的创伤较小,术后的康复期也较短。
在手术风险方面,空心钉内固定优势较大。
其次是术后康复和功能恢复方面。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需要适当的康复训练和恢复期,才能够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
而空心钉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则可较快恢复,术后可以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
因此从康复和功能恢复的角度来看,空心钉内固定手术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再者是长期效果方面。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由于患者获得了一个新的髋关节,因此关节功能会得到较好的恢复。
而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则可能导致骨折部位不稳定,增加再次骨折的风险。
因此在长期效果方面,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有着较大的优势。
最后是再次骨折的风险。
虽然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增加了患者的关节功能,但由于术后活动范围变大,使得再次骨折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一般情况比较
内固定平均时间 18 个月(8~42 个月),其中全髋置换 27 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髋关节置换类型方面比较无统计
股骨头置换 16 例。股骨颈骨折直接行髋关节置换术 52 例
d 设为 B 组,男 19 例,女 33 例,平均 70.1 岁(63~85 岁);Garden
学差异( >0.05)。 2.2 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有明显的优缺点。由于股骨颈解剖、生理的特殊性,骨折 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是内固定后常见的并发症,髋关节置 换术是目前治疗这类并发症最为常用的方法。国内关于 股骨颈骨折后直接行髋关节置换术(简称为初次髋关节置 换术)与内固定失败后再行髋关节置换术(简称为二次髋
万方数据
2011 年 04 月 第8卷 第2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ORTHOPAEDIC BIOMECHANICS MATERIALS AND C LINICAL STUDY
2011 年 04 Biblioteka 第8卷 第2期文章编号:
论著·临床研究
股内 固骨 定颈 失骨败折后 直再 接行 行髋 关髋 节关 置节换置术 换的 术比 与较 王剑火 张玉九 李玉茂 李平生
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卧床 时间、髋关节功能 Charnley 评分及生活质量 EQ-5D 评分以 均数±方差表示并采用 检验;性别、髋关节置换类型、并 发症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双侧检验,以 <0.05 作为显著 性差异的标准。 2 结果
例,男 6 例,女 7 例,平均 71.2 岁(59~82 岁),髋关节置换距
6
发症虽比 B 组高,但经卡方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g 1
6
( >0.05)。具体情况详见表 1。
表 1 两组手术及术后的恢复情况比较(X±s)
e 组别
n
手术时间(h)
出血量(ml)
输血量(ml)
住院时间(d)
卧床时间(d)
A组
43
1.9±0.2
525.6±50.8
428.1±61.7
10.9±2.0
commended for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s who are easier to develop to be a fracture nonunion or avascular nec-
Mrosis of femoral head if they are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after failed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 for optimal choice of operation method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s. Methods 43 patients with a secondary hip replacement after failed internal fixation (Group A) and 52 pa-
U index. Results Operation time, amount of hemorrhage during operation, the Charnley score of hip function and EQ-5D in-
dex score of quality of life were 1.9±0.2 and 1.4±0.2h、525.6±50.8 and 462.3±47.8ml、13.4±2.3 and15.2±2.4、0.67±0.26 and 0.72±0.25 for Group A and Group B,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for the above 4 respects ( <0.05).
[文献标识码]B
is Comparison of primary hip replacement with secondary replacement after failed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
eg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of the outcomes of primary hip replacement and secondary replacement
[Key words] Femoral neck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Hip arthroplasty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髋部损伤。内固定 和髋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常用的两种手术,各
作者单位: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三科,福建 莆田 351100
但同时具有卧床时间长、不能早期进行关节肌肉功能训
和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外,大部分的股骨颈骨折目前
练、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缺点。虽然近年来股骨颈骨折的
万方数据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1 年 04 月
ORTHOPAEDIC BIOMECHANICS MATERIALS AND C LINICAL STUDY
0.72±0.25 分,两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结论 内固定失败后再次行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较股骨颈骨折
r 直接行髋关节置换术差,对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或缺血坏死的病例宜直接选择髋关节置换术。
te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骨折固定术;髋关节置换术
[中图分类号]R683.42
R tients with a primary hip replacement (Group B)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t least 2 years. Details of operation, complications, hip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at 2 years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髋关节置换术 43 例设为 A 组,男 15 例,女 28 例,平均 69.4 岁(57~82 岁);骨折不愈合 30 例,男 9 例,女 21 例,平均 68.6 岁(57~78 岁),髋关节置 换距内固定平均时间 7 个月(3~14 个月);股骨头坏死 13
te比 B 组长,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A 组术后
2
is Charnley
[1] Charnley
切口表浅感染 4 例,深部感染 2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 例,关节脱位 2 例;B 组术后切口表浅感染 2 例,深部感
染 1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 例,关节脱位 2 例。A 组并
髋关节功能评分
疼痛
活动度
行走能力
总分
4.6±1.3
4.7±1.0
4.1±1.1
13.4±2.3
5.5±1.1
5.3±0.8
4.7±1.2
15.5±2.4
健康生活质量评分
0.67±0.26 0.73±0.25
值
3.66
3.25
2.51
4.33
2.25
值
<0.01
<0.01
<0.05
<0.01
<0.05
Conclusion The outcomes of secondary hip replacement after failed internal fixation is worse than those of primary hip
replac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 which indicates that primary hip replacement is worth being re-
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采用 Charnley 评分法评定手术侧髋关节的疼痛、活动度和运动情况。采用欧洲生活质量评
d 分 EQ-5D 评分体系评定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结果 A 组和 B 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 2 年的髋关节功能评
e 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9±0.2 和 1.4±0.2 小时、525.6±50.8 和 462.3±47.8ml、13.4±2.3 和 15.2±2.4、0.67±0.26 和
8.9±2.0
R B 组
52
1.4±0.2
462.3±47.8
449.4±81.9
11.4±2.7
8.1±1.9
值
12.13
6.24
1.41
1.01
1.99
n 值
<0.01
<0.01
>0.05
>0.05
<0.05
2.3 术后 2 年髋关节功能及健康生活质量评价见表 2。
U 组别
A组
用B组
表 2 术后 2 年髋关节功能及健康生活质量评价结果(X±s,分)
[摘要]目的 通过对股骨颈骨折直接行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失败后再行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结果的比较,为股骨颈骨
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访 2 年的 43 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再次行髋关节置换术 (A
组)和 52 例股骨颈骨折直接行髋关节置换术(B 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 2 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