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doc
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FUDANJOURNAL(Social Sciences)No.1 2006·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曹顺庆 李卫涛(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 610064; 暨南大学 华文学院,广州 510632) [摘 要] 本文从新的视角提出文学变异学是一个比较文学新的研究领域,并分析了文学变异学提出的理论基础,以及它与比较文学跨越性和文学性两个学科特征的关联,最后辨析了变异学所包括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学科领域 文学变异学[中图分类号] I0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0289(2006)010079005(一)将“文学变异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研究领域,是一个新的提法。
这个研究领域的确立,是从比较文学学科领域的现状、文学发展的历史实践以及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拓展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的。
首先,所谓当下比较文学学科研究领域的失范是指比较文学自身的研究领域没有一个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而且有些理论阐述还存在很多纷乱之处。
其中存在于影响研究中的实证性与审美性的纷争中就突出地表现了这种比较文学学科领域的失范现象。
影响研究的法国学派最初之所以提出国际文学关系史理论,一方面回应了当时克罗齐等人对比较文学的非难,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作为一个学科必须有一个科学性基础,所以他们提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的比较,而是一种实证性的国际间文学关系史的研究。
但是,后来美国学者却质疑了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单纯强调科学实证而放逐审美价值的学科定位,认为他们的影响研究是僵硬的外部研究和文学史研究,提出要“正视`文学性'这个问题”[1—p133],因为“文学性”是美学的中心问题,是文学艺术作品得以存在的内在规定性。
也就是说,比较文学应该把美学价值批评重新引进比较文学学科领域之中。
但是,一旦文学性介入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实践之中,就使得我们面前的比较文学研究出现了新的困扰。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文学变异学是一门独特的文学学科,它研究的是文学作品在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它不同于其他文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它强调的是文学传播的演变和影响。
本文将从比较角度出发,对文学变异学在不同地区及不同文化环境下的研究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欧美文学变异学在欧美地区,文学变异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在那个时候,由于各种原因,例如经济萧条、战争和移民等,欧美文学作品发生了变异。
许多传统主题的文学作品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塑造也发生了改变。
20世纪以来,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加和全球化的进程,欧美文学变异学的研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欧美地区文学变异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改编,比如各种文学作品的小说、戏剧、电影等。
翻译和改编过程中,文学作品的语言、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都会产生各种变异。
这就需要研究者针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和翻译或改编版本进行分析比较。
通过比较文学作品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变异,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影响。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是欧美文学变异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莎士比亚的戏剧在欧美地区被广泛地翻译和改编,这些版本之间存在着各种变异。
一些翻译版本强调情节,而另一些版本则更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欧美文学变异学的研究中,研究者会通过比较不同版本之间的“重要性”、表现手法等方面,寻找到最合适的版本,从而更好地理解戏剧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二、东亚文学变异学和欧美地区相比,东亚地区的文学变异学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在东亚地区,由于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差异,文学作品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变异。
东亚地区文学变异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改编方面。
与欧美地区的文学变异学不同的是,东亚地区的文学作品种类较单一,主要是小说、诗歌和戏剧作品。
而且在不同文化和语言环境下,同一文学作品的变异也相对较小。
由于中文、日文和韩文译本之间的差异,东亚文学变异学的研究往往更注重文学作品在管理中的转化。
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的创新意义
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的创新意义比较文学变异学,这个词一听就让人觉得高深莫测,仿佛在说一些只有教授才能懂的东西。
咱们可以把它想得简单点,像是在大街上闲聊的感觉。
想象一下,大家聚在一起,喝着咖啡,聊着文学,那种轻松自在的气氛其实更容易理解这一领域。
变异学嘛,顾名思义,就是关于变化的。
文学作品就像人一样,总会在不同的文化、时间和空间中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让我们看到不同的面貌,有的甚至让人捧腹大笑,有的则让人感慨万千。
比较文学变异学带来的创新意义可真是好比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外面五光十色的世界。
想想吧,经典的文学作品,像《红楼梦》或者《哈利·波特》,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能被解读得截然不同。
这就像同一首歌,翻唱后有了不同的风格和味道。
有人把《红楼梦》改编成了话剧,有人又把它拍成了电影,甚至还有漫画版本,真是花样百出。
每一种变异都让这部作品重获新生,让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焕发出不同的光彩。
文学不再是死板的教科书,而是像流行的潮流一样,不断变化、不断创新。
变异学帮助我们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就拿《西游记》来说吧,这个故事可不是只在中国流行。
在东南亚,甚至在西方,它都被翻译、改编,成为了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
可以说,这个经典故事像一颗种子,随着文化的传播生根发芽。
在不同的地方,它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却又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我们从中能学到,不同文化之间其实是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就像朋友之间可以分享各自的趣事,让彼此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还有一点,变异学让我们认识到文学的包容性。
文学作品就像一个大杂烩,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风味,碰撞出无数的火花。
有的作品大胆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像现代诗那样,简洁而又富有冲击力;有的则像长篇小说,细腻入微地描绘人物和情节。
每一种风格都有它的魅力,让人忍不住想要探索。
这种多样性不仅让我们的文学视野更广阔,也让我们在阅读中不断发现新的可能性。
就像吃饭,不同的菜式总能带来不同的满足感。
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得失与变异学维度的提出
V 1 3 No 3 o. 7 .
比 较文学中 平行研究的 得失与变异学维度的提出
孔 许 友
(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 闻学院 , 都 60 6 ) 成 104
摘 要 :平行研 究理论的形成与成熟凝 结 了一大批 比较 文学 学者 的心血 。它克服 了法 国学派的 实证 主义 局限, 同时也 自始至终在丰 富自身和反思 自身。从 比较文学学科理 论建设 的高度看 , 常所说 的平行研 究与影 通 响研究的结合并非完美无缺 , 因而有必要提 出“ 变异 学” 为比较文学 学科理 论 的新维度 , 作 重新考察和 界定 不 同
学和文 化史 方面 的研 究 , 无 异 于 使 比较 文 学 失 去 这
象, 只要 具 备 一定 的 可 比性 , 于 一 定 的研 究 目的 置 下, 都可 以被 纳入 平行研 究 的视野 。因此 , 它涉及 的
范 围和 对象 十分 广泛 。概括 而言 , 它涵 摄 比较诗学 、
文学本 位 ; 三是影 响 研 究 隐含 了文 化 民族 主 义 的动
、
平行研究的基本功绩和特点
经 过 数 十年 的理 论磋 商 和 研究 实 践 , 行研 究 平
的方法 日益 显示 出其 生命 力 , 被普 遍接 受 。那 么 , 并
到底什 么是 平行 研究 ?平 行研究 到底 有何 功绩 ?要
比较全 面地 了解 平 行研 究 , 们 首 先 需 要 从 以下 几 我 个 方 面认识 平行 研究 的基 本特点 和历 史功绩 : 第 一 , 行研 究 打 破 了影 响 研 究局 限于放 送 源 平 与接受 者 的关 系限制 , 从而 扩大 了 比较文学 的 范 围 ,
21 0 0年 5月
山 西 师 大 学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变异
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变异”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共性和差异性,揭示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心理等因素。
而在比较文学中的形象学研究中,“变异”是一种经常被研究的现象,它指的是在不同文学作品中,同一形象所表现出的差异和不同。
一、变异的概念1、“变”与“异”的合成词“变异”二字由“变”和“异”两个字组成,其中“变”指的是同一形象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方式、形态、内涵等方面的变化;“异”则强调同一形象在不同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和特殊性。
可以说,“变异”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后所产生的一个新词汇,表达了同一形象在不同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解决对比分析中的问题随着时间与地域的转变,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方式也发生了多种多样的变化,而其中的文学形象也是如此。
在对不同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同一形象在不同作品中表现的不同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就会采取“变异”这个概念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变异”研究同一形象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差异和变化,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文化、历史、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同时也可以更好的运用比较方法来解决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问题。
二、变异的产生原因1、时间的推移同一形象在不同时间的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表现方式自然也会发生变化。
比如在古代,圣母玛利亚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描绘成慈母般的形象,充满了对人类的怜悯和关爱;而在现代,圣母玛利亚的形象被描绘成了独立自主、坚韧不拔的形象。
这种变化是时间的推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2、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同一形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自然也会呈现出差异和变化。
比如中国文化中的龙,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描绘成能够操纵水和天气的神物,象征着万物生长和发展的力量;而在西方文化中,龙被描绘成非常凶猛的怪物,象征着邪恶和破坏的力量。
这种差异和变化是地域和文化差异的影响造成的。
3、不同作家的审美情趣同一形象在不同文学作家的笔下,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子。
比较文学中变异研究的方法论特征
比较文学中变异研究的方法论特征
文学中的变异研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论特征,其中一些常见的包括:
1. 诗歌与韵律分析:通过研究诗歌中的音韵规律和韵律变异,揭示文学作品的特殊美学效果和意义。
2. 文体分析: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体差异,例如小说、剧本、散文等,探讨不同文体的特征和功能。
3. 批评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的文学批评观点和方法,揭示文学作品可能的多重解读和解释。
4. 文化与历史背景研究:考察文学作品与其所处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之间的关联,探究文学作品中的变异是否受到了特定的社会环境影响。
5. 比较文学研究: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进行研究,揭示文学作品之间的共同主题和风格变异。
6. 心理分析:运用心理学理论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变异是否与人类心理有关。
7. 语言学分析:通过比较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使用,研究作者在不同作品中的语言变异和风格变化。
8. 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对比研究:通过比较古典文学作品和现
代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探讨文学作品在不同时代中的变异特征。
综上所述,文学中的变异研究可以采用上述不同的方法论特征,通过比较和分析揭示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中的变异问题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中的变异问题
曹顺庆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54)003
【摘要】平行研究中的变异问题是比较文学变异学的两大研究领域之一,该研究不但是一个有待开垦的处女地,更是一个大有可为的研究领域.从变异学角度重新审视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文学相互比较与阐发之中的变异规律,涉及当今学术研究的许多重要问题.从学理上阐析平行研究中的变异问题的具体内容和生成机制可知: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文学在相互阐发中出现的误读、误解等变异现象是此类研究的对象;东西方文明的异质性和话语规则的不同是导致阐发变异的根本原因,而决定阐发的则是话语权.由于与话语权紧密相连,平行研究中的阐发变异不仅是有待研究的学术问题,而且也是值得反思的文化问题.
【总页数】6页(P24-29)
【作者】曹顺庆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
【相关文献】
1.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得失与变异学维度的提出
2.比较文学危机中的"平行研究"
3.论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展开--以平行研究中的人物分析为例
4.基于比较文学
平行研究的欧美汉学文化5.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与文化研究之争——论20世纪比较文学方法论的危机及其化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探析
20 0 9年 8月
西 南 科 技 大学 学 报 (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 un lo o tw s Unv ri f ce c n e h oo y o ra fS uh e t iest o in ea d T c n lg y S
Au . 0 9 g20
h o t o s ut no s u jc.T eo rst rbe a ddf i c . ter i ecnt c o ft sbet h te epo l n e c nis ni y nh r i i h i h ms i e ei t
Ke r s:Vai t n;Re e r h st ain;An lss y wo d rai o s ac i t u o ay i
r s a c ng t rai n t e r .I i l o us so et s e t e e rhi he Va it o o h y tman yf c e n t wo a p cs:On st e sg i c n e o rain h e i in f a c fVa to h i i
( ) 异 学 理论 的提 出是 在 顺应 学 科 发 展 潮 一 变
流 的基础 上对 现有学 科板块 的有 机重组 曹顺 庆 先生 提 出 比较 文 学变 异学 研究 之 初 , 就
从变异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
从变异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从变异学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
变异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学术研究视角,为我们理解文学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
本文首先介绍了变异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然后探讨了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传统方法及其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阐述了如何从变异学的视角深化对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理解,并分析了这种新方法可能带来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推动比较文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创新,为文学交流与对话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通过变异学的引入,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及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因素,还能在跨文化、跨时代的文学交流中发掘更多的共性和差异,推动文学研究的多元化发展。
二、变异学理论基础变异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关注文本、文化和社会现象中的变异现象。
它认为,任何文本或文化现象都是在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中生成的,因此,它们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产生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表面形式的变化,更深层次地涉及到文化意义、价值观和社会结构的改变。
在比较文学中,变异学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文学作品的传播和影响。
它不再仅仅关注文学作品的静态存在,而是将文学作品视为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文学作品不断地与其他文本、文化和社会现象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产生新的意义和价值。
变异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文本变异理论,它认为文本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文本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接受和解读;其次是文化变异理论,它关注文化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文化意义和价值观的影响;最后是社会变异理论,它主要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文学作品的产生和传播。
在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中,变异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
它不仅关注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更关注文学作品在传播过程中与其他文本、文化和社会现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一、概述比较文学作为一门跨文化、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自20世纪初兴起以来,不断拓展其研究视野和方法论。
文学变异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专注于文学作品的跨文化流动、翻译、接受与变异现象的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文学变异学在比较文学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方法论特点,分析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文学变异学关注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传播与接受,以及由此产生的文本变形、意义变化和审美影响。
这一研究领域不仅揭示了文学作品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而且有助于深化对文化差异、文学交流与互鉴的理解。
在比较文学学科中,文学变异学不仅为文学作品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为文学理论、翻译研究、文化研究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和理论资源。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学变异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文化同质化、文学市场的商业化等问题。
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文学多样性,促进文学作品的跨文化对话与交流,成为文学变异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文学变异学的定义、研究方法、现状与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推动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促进文学作品的跨文化理解和交流。
1. 文学变异学的定义与起源文学变异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语言、历史背景下所发生的变异现象。
它关注的是文学作品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社会习俗、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文本内容、形式、主题、意义等方面的变化。
文学变异学不仅关注文学作品的表面变化,更深入地探讨这些变化背后的文化、历史、社会原因,以及它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产生的影响。
文学变异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学作品开始跨越国界,进入其他文化领域。
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这些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发生变异,导致读者对作品的误解或曲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文学作品的变异现象,并尝试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曹顺庆比较文学变异学
曹顺庆比较文学变异学曹顺庆是一位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学者,他致力于研究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对比和变异,并从中发现文学的演化之路。
他的研究引领了文学研究的新潮流,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曹顺庆及其研究成果。
一、曹顺庆的学术背景曹顺庆,男,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人才称号。
他于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随后赴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研究生,于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
曾先后担任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师大等院校的教授和研究生导师。
二、曹顺庆的研究方向曹顺庆主要从事文学理论和比较文学研究,尤其是关注文学的演化和多样性。
他曾出版过多部专著和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三、曹顺庆的主要研究成果曹顺庆的研究成果涵盖了史诗、小说、戏剧、散文等多个文学形式。
他以“变异”为核心概念,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的对比,发现文学的演变规律和各式各样的文学变异。
曹顺庆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史诗与神话的文学变异》一书,系统分析了世界各地的史诗和神话之间的文学变异。
2.《小说的多元化语境与文学变异》一书,探讨了小说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异和多样性。
3.《城市与文学的变异》一书,研究了城市与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城市文学的变异历程。
4.《中国散文发展史》一书,系统总结了中国散文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演变规律。
四、曹顺庆的学术影响曹顺庆的学术研究既有理论深度,也有实践意义。
他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拓宽文学研究的视野,丰富文学研究的思路,加深人们对文学本质和文学多样性的认识。
他的学术成果被广泛引用,并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和赞誉。
综上所述,曹顺庆是一位文笔优美、学识渊博的中文写作专家。
他的研究成果在文学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文学研究的发展和提升文学研究的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国际视野下的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研究
第39卷第4期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39,N o .42023年7月J o u r n a l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J u l .2023ʌ收稿日期ɔ2023G04G05ʌ作者简介ɔ翟鹿(1994-),女,山东济南人,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西比较文学㊁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国际视野下的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研究翟㊀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㊀610211)ʌ摘要ɔ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由曹顺庆教授2005年在«比较文学学»中正式提出,该理论的英文版专著«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于2013年由斯普林格出版社在海德堡出版.作为一个中国学者提出的原创性国际理论话语,近二十年来,比较文学变异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较大反响,并且在这一新的研究思路的指导下,国际学界也出现了一些介绍㊁批评和研究成果.总体而言,国际视野下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研究显示,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研究收获了国际学者的集中肯定性评价,真正实现了跨语言㊁跨民族㊁跨文明的传播,并在学科目标㊁学科领域和文明互鉴三个方面推动了比较文学学科第三阶段的涟漪式发展.ʌ关键词ɔ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国际视野;文明互鉴ʌ中图分类号ɔI 0G03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2095G7009(2023)04G0011G05AS t u d y o fV a r i a t i o nT h e o r y o fC o m p a r a t i v eL i t e r a t u r e i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e r s pe c t i v e s Z H A IL u(S c h o o l o f 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J o u r n a l i s m ,S i c h u a nU n i v e r s i t y ,C h e n gd u 61021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V a r i a t i o nT he o r y of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i t e r a t u r ew a s f o r m a l l yp r o p o s e db y P r o f e s s o rC a oS h u n q i ng i n Th eS t u d yo f C o m p a r a t i v eL i t e r a t u r e i n2005,a n d t h eE n g l i s h m o n o g r a p ho f t h e t h e o r y ,T h eV a r i a t i o nT h e o r y o f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i t e r a t u r e ,w a s p u b l i s h e db y S p r i n g e rV e r l a g i n H e i d e l b e r g i n2013.A sa no r i g i n a l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t h e o r e t i c a l d i s c o u r s e p r o p o s e db y aC h i n e s e s c h o l a r ,t h eV a r i a t i o nT h e o r y o f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i t e r a t u r e h a s a r o u s e d a l a r g e r e s po n s e i n t h ew o r l d i n t h e p a s t t w od e c a d e s ,a n du n d e r t h e g u i d a n c e o f t h i sn e wr e s e a r c h i d e a ,s o m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s ,c r i t i c i s m s a n dr e s e a r c hr e Gs u l t sh a v e a p p e a r e d i n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a c a d e m i c c o mm u n i t y .O v e r a l l ,t h e r e s e a r c ho n t h e t h e o r y o f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i t e r a r y v a r i a t i o n i n a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h o w s t h a t t h e s t u d y o f t h eV a r i a t i o nT h e o r y o f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i t e r a t u r e h a s r e a p e d c o n c e n t r a t e d p o s i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s f r o m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c h o l a r s ,t r u l y r e a l i z e d c r o s s Gl i n g u i s t i c ,c r o s s Ge t h n i c ,a n d c r o s s Gc i v i l i Gz a t i o n a l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a n d p r o m o t e d t h e r i p p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t h i r ds t a g eo f t h ed i s c i p l i n eo f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i t e r a t u r e i n t h r e e a s p e c t s :d i s c i p l i n a r yg o a l s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f i e l d s ,a n dm u t u a l a p pr e c i a t i o no f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s .K e y wo r d s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i t e r a t u r e ;V a r i a t i o nT h e o r y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m u t u a l a p p r e c i a t i o no f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s ㊀㊀2013年,曹顺庆教授的的英文力作«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T h eV a r i a t i o nT h e o r y ofC o m Gpa r a t i v eL i t e r a t u r e )由斯普林格出版社在海德堡出版.这是比较文学㊁比较诗学界的一件大事,因为,本书的出版意味着在以英美学者为主导的英语学界里,中国学者发出了一个响亮声音.如今,距离该书出版近十年,距离曹顺庆教授提出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变异学理论由曹顺庆于2005年在«比较文学学»中首次提出)近二十年,其书与其原创性理论在国际学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不仅被著名学者们频频引用,并且已经较为成熟地运用到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中去,真正实现了跨语言㊁跨民族㊁跨文明的传播.回顾与总结英语学界的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研究,可以发现,变异学理论的国际影响体现着中国话语在登上国际舞台之路上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真正实践了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和 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㊁新范畴㊁新表述 [1],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地位做出了学术领域的重大贡献.首先,变异学理论自进入国际学界以来,收获了国际著名学者们的集中肯定.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前任主席㊁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教授杜威 佛克马(D o u w eW.F o k k e m a)亲自作序.在序言中,佛克马写道: 曹顺庆教授的«比较文学变异学»英文著作的出版,对于中国比较文学学者跨越语言障碍以及摆脱文化封闭性局限来说,是一次极其有益的尝试.该书旨在与欧洲㊁美国㊁印度㊁俄罗斯以及南非和阿拉伯世界的国外学者进行对话. [2] 变异学理论是对注重影响研究的前法国学派及致力于美学阐释却忽略非欧洲语言文学的美国学派的回应.中国比较文学学者正是发现了之前比较文学研究的局限,完全有资格完善这些不足.然而,从历史语境中来看曹顺庆教授所提到的各学派的兴起和互动是十分重要的. [2]佛克马认为变异学理论修正和完善了比较文学法国学派㊁美国学派一味 求同 的学科理论,关注异质文明间的异质性与跨文化传播中的变异性问题,代表国际学界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2014年,美国普渡大学教授安杰莉卡(A nGg e l i c aD u r a n)在其主编的文集«语境中的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与全球讲故事者»中,收录了曹顺庆教授与王苗苗共同署名的«中西比较文学的变异学研究»一文.在前言中,她引介了该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变异学理论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情况: 中西比较文学的变异学研究 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研究进行了概述,十分关注比较文化研究学科在过去㊁现在,以及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多方面的问题.该文以中国学术研究为背景为当下与未来提供了方法论,并通过对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回顾,说明中国学者重构现有学科并关注不同文学间的变异现象.此外,该文还采用了曹顺庆教授提出的批评理论来评估文学之间的异质性和变异性,而不是假说文学普遍性.而且该文还略述了这项研究将如何有助于推动比较文学的持续发展.最后一节重点论述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和莫言的作品,特别关注佛教的中国化,从而引出第三部分的结论性文章. [3]2015年,欧洲科学院院士㊁西班牙圣地亚哥联合大学让 莫内讲席教授㊁比较文学系塞萨尔 多明戈斯教授(C e s a rD o m i n g u e z)和美国科学院院士㊁芝加哥大学教授苏源熙(H a u nS a u s s y),在其合著的«比较文学的新动向与新方法»一书中将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作为一个新成果㊁新趋势推出,介绍给西方学界: 曹顺庆主张 第三阶段的理论 ,即 中国学派新颖的和科学的模式 , 依靠我们自己的方法对中国学派进行理论创新和系统化 («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第43页).立足这一点,他提出通过对 中西方异质文化的跨文明研究 来向前推进,这也造成了中国文论的西方化和西方文学理论的中国化. [4]同样于2015年,欧洲科学院院士(副院长㊁人文部主席)㊁丹麦奥尔胡斯大学荣休教授,斯文 埃里克 拉森(S v e n dE r i kL a r s e n)在书评中说: 曹顺庆教授有着广博非凡的学识.他既通晓始于约1800年欧洲比较文学,又熟知中国经典文学的悠久历史 因此,«比较文学变异学»(英文版)是进入与西方比较文学对话的邀请.而此时机也已成熟:世界文学研究㊁翻译研究㊁类型研究㊁对政治的研究㊁对人类的研究㊁对数字媒体以及文学的研究,«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英文版)皆有(即使部分重叠的)研究,在跨学科以及跨文化方面的对话也有见地. [5]法国索邦大学比较文学系主任伯纳德 弗朗科(B e r n a r dF r a n c o)教授在他最近出版的专著«比较文学:历史㊁范畴与方法»[6]中,多次提及并称赞曹顺庆教授提出的变异学理论.他认为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是中国学者对世界比较文学的重要贡献.在2023年2月四川大学开办的 立德树人 传承文明 国际会议上,弗朗科在视频致辞中再次表达了对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的肯定,并提出期待«比较文学变异学»法语译本的出现,从而扩大变异学理论在法国学界的影响力,共同探索比较文学未来的新发展㊁新道路.国际学界也不乏一些中国学者的声音,比如,清华大学的王宁教授在A&H C I学术期刊«比较文学与文化»上也发表了对变异学理论专门的英文书评«变异学和比较文学:对曹顺庆教授的书的评介».作为一位在国际学界较有影响力的学者,王宁教授认为: 曹顺庆教授提出的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是对比较文学学科的重要贡献.而作出该评判的依据基于他对学科理论现状以及其在英语世界研究现状的了解. [7]值得一提的是,王宁也代表中国学者附上了国际视野下对变异学理论的看法: 我假设曹顺庆并没有期待西方学者完全赞同或者采用他提出的这一理论观点.实际上曹顺庆只是希望可以更多地引起西方比较文学学者的注意,与其进行学术探讨,探讨在中国背景下中国学者在学科理论话语方面的不同的尝试.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得以实现,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单方面地接受西方思想的情况至少会有所改善.在过去,中国比较文学学者一直努力求 同 ,而现今他们在求 异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英文版)的出版对于中国比较文学,以至世界比较学都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7]此外,美国哈佛大学的大卫 达姆罗什教授(D a v i dD a m r o s c h),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前任主席汉斯 伯顿斯教授(H a n sB e r t e n s),欧洲科学院院士克里斯托弗 博德教授(C h r i s t o p hB o d e),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佳娅特利 C 斯皮瓦克教授(G a y a t r iC h a k r a v o r t y S p i v a k),印度贾达普大学善 查克拉博蒂 达斯格普塔教授(S u b h a C h a k r a b o r t y D a s g u p t a)等国际知名学者均对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给予了充分关注与认可,并在书信中发表了对比较文学变异学的评论[8].整体而言,当代英美学界较有影响力的比较文学界的专家学者们对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给出了肯定性的评价,该理论对国际学界的创新意义与独特价值受到了诸多学者的认可.作为中国学者提出的学科话语,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不仅在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英美学界产生影响,还跨越了语言和国家界限,走进了其他语言地区,且有增长态势.以近三年发表的论文为例,至少有两个对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进行引介与应用的跨文明研究案例.2020年3月,土耳其学界发表在«欧亚国际研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正式介绍了比较文学变异学.文章题为«比较文学知识的一种新方法:变异学理论».作者认为,比较文学以研究不同民族文学作品为方向展开研究,充实了世界文学概念.这门学科在许多地理区域,特别是在欧洲和美洲,都在以新的方法发展.比较文学的两个主要流派是法国和美国.法国学派因其对影响的高度重视而被称为 影响研究 ,而美国学派则被称为 类比研究 ,其重点是平行性.几十年来,这两个流派一直扮演着世界比较文学研究的决定性角色.随后,作者介绍道: 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是由中国比较文学家曹顺庆在21世纪最新提出的.这一理论的形成是基于比较文学的西方流派不足以在当今世界进行研究.这种方法,也被称为中国学派,构成了比较文学研究中比较差异的理论框架,强调差异与相似一样重要. [9]在这篇专门介绍变异学理论的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法国和美国学派的分析,探讨了变异理论对法美学派的批评与反思.此外,该研究还就变异学理论是否可以作为土耳其比较文学研究的适当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从土耳其正在进行的比较文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被认为是今后研究的一个可行途径.土耳其的比较文学研究必要也必须是斯皮瓦克所说的 跨越边界 的.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土耳其文学没有失去东方的根,在西方化/试图西方化的过程中,土耳其文学也必须走向欧洲或西方,走向全世界.此外,论文对变异学理论的完善与推广,也提出建议: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需要以中国文学为中心的研究和实例,以及涉及不同民族文学的研究来丰富和增强其适用性,以便能在世界范围内更广泛地传播.可以看到,比较文学变异学在土耳其等其他非西方㊁非东方的国家文学中,依旧有其存在的土壤,可以给更多中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文学以启示.令人欣喜的是,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不仅跨越了中㊁英语言界限,还正式迈入了跨学科视野,在国际学界被文学研究之外领域的学者注意到并加以阐发.2022年,一篇发表在«比较文学:东方与西方»上的文章« 变异学 作为人类心理学研究的途径:加札利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响研究»,第一次将变异学理论应用于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实践上.作者对加扎利和弗洛伊德的自我人格概念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探讨了加扎利是否可能影响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问题.加扎利是11世纪的一位较有影响力的波斯学者,他的著作涉及法学㊁逻辑学和伦理学以及神学和灵性等主题.作者认为,他的作品中一个较少被发掘的领域是他对心理学的贡献,在他的巨著«宗教科学的复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世纪初的奥地利学者弗洛伊德被尊称为精神分析的创始人,而精神分析即研究精神过程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通过这种批判性的研究尝试,作者旨在研究跨文化影响的可能性,并凸显了变异学作为一个非西方理论框架的潜力.作者特别强调,该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中国学者曹顺庆教授提出的比较文学的变异理论,这是因为变异理论特别适合于进行这种跨文明的比较研究: 在他的专著«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2013)中,曹顺庆发现了早期比较文学方法论的不足.正如曹顺庆发现的那样,早期比较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他们寻求 同质性 而非异质性 .因此,比较研究变得等级分明,范围有限.变异学理论寻找的既有相同也有差异.它强调的是,尽管假定有相似之处,我们仍可以通过探索差异而获得内在的洞察.根据曹顺庆的论述,变异学研究有三种语境: 跨语言 跨文化 和 跨文明 (第101㊁159㊁195页).在这里,变异学理论的 跨文明 语境特别适合本研究.这是因为它能够对遥远的文化或文明进行无等级的比较研究. [10]通过变异学理论,该研究发现,加札利和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的理论之间至少有八个关键的相似之处.首先,两者都提出了自我或人格的三方模型,试图解释人类心理的功能方面.第二,他们认为 自我 在主导层面本质上是不受约束和不计后果的.第三,他们都承认在 自我 中有一部分责备和监督鲁莽和低级的部分.第四,他们谈到 自我 的平衡,寻求解决主导 自我 和外部世界之间的冲突.第五,弗洛伊德关于 意识 状态的概念类似于加扎利关于自我能力的概念.第六,弗洛伊德的 潜意识 概念类似于加扎利描述的另一种能力,指的是大脑中负责记忆㊁回忆㊁想法等的区域.第七,两者都强调专家的作用,可以治疗和治愈某人的内部疾病,且治疗的目的是治愈个人的心理问题.第八,弗洛伊德的厄洛斯和萨纳托斯的概念与加扎利的框架略有相似,后者存在行善的冲动或作恶的冲动.基于这些发现,该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认为加扎利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有很大可能的直接影响.诸如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的渊博学识,精通多种语言,作为一名熟练的翻译家和研究者,以及在弗洛伊德时代的加扎利的翻译作品的可用性,弗洛伊德时代阿拉伯-伊斯兰研究的蓬勃发展,弗洛伊德自己对伊斯兰教的参考,这表明他对伊斯兰概念的深入了解等等,表明弗洛伊德或多或少了解加扎利的作品的可能性很大,也就是说,弗洛伊德的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加扎利思想的变异[10].鉴于这项研究的范围有限,其目的只是权衡这种可能性,而不是证明任何事实上的联系.要得出明确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材料时实证和影响研究.根据近年来国际视野下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的评价与研究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变异学理论作为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的国际话语,在国际学界接受度高㊁应用广泛,真正做到了跨语言㊁跨学科㊁跨文明传播.总体而言,变异学理论在以下三个方面,推动了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的发展:第一,从求同到求异,化解学科危机,更新学科目标. 变异学 的研究方法,强调不同文明㊁文化的 异质性 ,挖掘和探究文化㊁文学影响交流和相互阐发过程中的变异现象,从而将 异质性 和变异性 纳入比较文学研究的可比性中,将比较文学的研究重点由求同转向求异.此前法国学派影响研究和美国学派平行研究过分强调比较文学研究的 同源性 和 类同性 ,导致求同思维下对跨文化㊁跨文明比较研究的无视,对异质文化㊁文明的比较产生偏见.最终只会将比较文学带入 死局 ,也才有了斯皮瓦克 一门学科之死 [11]的宣称.而比较文学变异学将异质性纳入可比性基础,推动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度过第三次危机,迈出了更大㊁更远的一步.这种研究走向不仅具有现实的基础,更体现了一种更加开阔的世界胸怀与世界眼光.它是在文化研究大潮中,比较文学研究出现危机之时,中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新建构和对研究路径的重新设计,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学术思路.正如欧洲科学院院士㊁比利时鲁汶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教授西奥 德汉(T h e oD h a e n)的评价所言: 曹教授的论著标志着世界比较文学发展一个重要阶段,它把比较文学从以西方为中心的方法论泥潭中解脱出来,进而推向一种更为普遍宽广的研究路径. [12]第二,突破文明壁垒,将比较文学拓展至跨文明比较领域.随着比较文学的发展,西方学者们近年来也开始注意到了东西跨文明对话的迫切需要,并且也开始意识到跨文明异质性研究的重要性.美国比较文学协会标志性文献«多元文化时代的比较文学»在比较文学学科现状报告中强调了文学研究的新趋势是关注不同族群及文化类型的 多元性 .文中向读者作了两点推荐:第一,比较文学应该摒弃其 欧洲中心主义 ,而转朝 环球主义 的方向发展;第二,比较文学应该将其对文学作品的专注扩大为对其他文化文本的研究[13].对此,有评论以«比较文学何去何从?»为题对该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其中的讨论代表着美国比较文学界 宝贵的自省和自我期待 ,而组织推荐的第一点则标志着比较文学向 多元文化主义 扩展的新转机[14].在当今全球化多元文明的背景下,通过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促进东西异质文明下的文学作品㊁文学理论相互交融,使人类社会的审美世界既保持各自个性,又能相互沟通,向文明互鉴背景下 不同而和 的比较文学境界迈进.我们看到,横跨欧亚大陆的土耳其就存在和中国等其他亚洲国家一样的 失语 问题,而变异学理论为他们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进入世界文学的可能.第三,发出东方声音,引领比较文学从西方中心主义到多元文明互鉴.狄泽林克曾指出: 它(比较文学)是一个最具欧洲特色的专业,缘于欧洲的多国㊁多语种状况. [15]毛明由此指出,西方比较文学产生于特殊的历史㊁文化和社会中,是为了解决特殊而不是普遍问题而产生的,其 普遍性 真理性 大帽子下只放着特殊的局部规律,所提供的只是 欧洲/西方方案 而不是 中国方案 ,更不是 世界方案 [16].从赛义德的 东方主义 到亨廷顿的 文明冲突论 ,无一不体现出过去占主流的西方中心主义思想.曹顺庆教授变异学理论的提出,是对这一现象的反思与改变.在变异学研究中,可以看到不仅是中国文论和文学,而是对于东亚㊁南亚㊁西亚北非三大文化圈在内的整个 东方 文学世界来说,也需要走出长期以来被西方言说的 失语 藩篱,破除 西方中心主义 的话语霸权,才能还原东方各文化圈㊁各地域文论的特色与原貌,从而进一步揭示东方文学与文论的发展规律[17].如今,多元文明互鉴已经是一种全球共识.可以说,变异学推进第三阶段的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发展,既是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客观需要,反映了文学之间的对话需求,也是人类在全球化时代下文明交往和文明互鉴的历史必然.ʌ参考文献ɔ[1]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并讲话[E B/O L].(2021G06G01)[2023G03G29].h t t p:// w w w.g o v.c n/x i n w e n/2021G06/01/c o n t e n t_5614684.h t m.[2]C A OS HU N Q I N G.T h eV a r i a t i o nT h e o r y o f C o m p a rGa t i v e L i t e r a t u r e[M].H e i d e l b e r g:S p r i n g e r,2013.[3]A N G E L I C AD U R A N,HU A N GY UHA N.M oY a n i n C o n t e x t:N o b e lL a u r e a t ea n dG l o b a lS t o r y t e l l e r[M].P u r d u e:P u r d u e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2014:13.[4]C E S A R D OM I N G U E Z,HA U N S A U S S Y,D A R I O V I L L A N U E V A.I n t r o d u c i n g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i t e r a t u r e: N e w T r e n d s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s[M].L o n d o na n d N e w Y o r k:R o u t l e d g e,2015:51.[5]S V E N DE R I CL A R S E N.T h eR e v i e wo f t h eV a r i a t i o n T h e o r y o fC o m p a r a t i v eL i t e r a t u r e[J].O r b i sL i t t e r aGr u m,2015,70(5):437G438.[6]B E R N A R D F R A N C O.L a L i t t e r a t u r e C o m p a r e e H i s t o i r e,D o m a i n e s,M e t h o d e s[M].P a r i s:A r m a n d C o l i n,2016.[7]WA N G N I N G.V a r i a t i o n T h e o r y a n d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i t e r a t u r e:AB o o kR e v i e w A r t i c l e a b o u tC a o s W o r k [J].C L C W e b:C o m p a r a t i v eL i t e r a t u r ea n d C u l t u r e,2013,15(6):2.[8]王苗苗. 中国话语 及其世界影响 评中国学者英文版«比较文学变异学»[J].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2018,2(2):118G127,162G163.[9]V E Y S E LL I D A R,HA N D EA L T A RL I D A R.k a ri l a t i r m a l iE d e b i y a tB i l i m i n d eY e n iB i rY a k l a㊀i m:v a rGy a s y o nK u r a m i[J].A V R A S Y A U l u s l a r a r a s A r a㊀t㊀r ㊀㊀m a l a rD e r g i s i,2020,8(21):298G314.[10]T A N Z I A MO B A R A K. V a r i a t i o n i nA p p r o a c h e s t oH u m a nP s y c h e:E x p l o r i n g A lGG h a zālī s I n f l u e n c e o n F r e u d i a n P s y c h o a n a l y s i s[J].C o m p a r a t i v e L i t e r aGt u r e:E a s t&W e s t,2022(6):66.[11]G A Y A T R I S P I V A K.D e a t h o f aD i s c i p l i n e[M].N e w Y o r k:C o l u m b i a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2003.[12]肖伟胜.比较文学的学科间性与变异学理论的开创性意义 从曹顺庆教授的变异学理论说开去[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3):214G238.[13]C HA R L E SB E R N H E I M E R.C o m p a r a t i v eL i t e r a t u r e i n t h eA g e o fM u l t i c u l t u r a l i s m[M].B a l t i m o r e:J o h n sH o p k i n s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1G16.[14]奚密.比较文学何去何从[J].读书,1996(5):18G21.[15]胡戈 狄泽林克.比较文学导论:序言[M].方维规,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6]毛明.论西方比较文学的缺陷及对中国比较文学的启示[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3):288G305.[17]曹顺庆,夏甜.变异学与他国化:走出东方文论 失语症 的思考[J].文艺争鸣,2020(12):76G82.[责任编辑:王作华]。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影响变异学研究
理论设想 。20 0 6年 ,由他 主持 编写 的 《 比较 文学 教程》 又明确界定 比较文学 学科理论 的一个基 本特征 与 四大研 究 领域。一个基 本特 征 即 “ 跨越 性 ” ,包 括跨 国、跨学 科 与跨 文明 ;四大研究领域 即 “ 实证性影 响研究 ” 变 、“
刊》 19 95年第 3期 )、《 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 ( 文 《
§博士 生论 坛 §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影响变异 学研 究
张 雨
( 四川大 学 文 学与新 闻学院 ,四川 成都 6 06 ) 10 4 摘 要 :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是 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理论具 体的方法论成果 ,在纵览 比较文 学变异学理 论 源起的基 础上 ,提出 比较文学学科 的影响变异学研究 ,并界定影 响变异 学的定义 、研究对象和研究 领域 。
的突显 ,使 得 中西 对 照式 的 比较诗 学 研究 无 法 深入 进 行 ;再次 ,跨越 中西异质文化 的 比较 文学 研究 中 ,求 同 的思维定势已越来越束缚 实 际的研究工 作。曹顺 庆认为
这些问题 的根本解决之道 ,在于改造 存在重 大缺憾 的 比
比较 文学变异学将 比较 文学 的跨越 性和文学性 作为 自己的研究 支点 ,它通过研究 不 同 国家之 间文学 现象交
文学研究领域 中 ,比较 文学变 异学理论 的创立 是 中
科理论 。比较文 学变异学理论 正是在 这一 理论体 系基础
上提 出新 的理论 构想 。 20 0 5年 8月 ,在 中国比较文 学第八届 年会暨 国际学 术研讨会上 ,曹顺 庆教授正式 提 出了 比较文学 变异学 的
国比较文学 学者 自主 化 、体 系化 理论创 新 的重要 成果 。
流 的变异状态 ,以及研究没有 事实 关系 的文学现象 之 间
比较文学课件:变异学研究的一个个案共50页文档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比较文学课件:变异学研究的一个个 案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 靡。
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
变异学研究一、理论核心异质性与变异性研究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一大收获,也是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可比性基础及理论核心是文学的差异性存在样态,及异质性和变异性。
二、研究范围1.跨国变异研究——形象学2.跨语际变异研究——译介学3.文学文本变异研究——文学接受研究4.文化变异研究——文化过滤和文学误读5.跨文明研究——文明对话与话语变异三、文学的他国化研究1.定义指一国文学在传播到他国后,经过文化过滤、译介、接受之后,出现理论改变,从而产生新质,发生更为深层次的样态;这种变异主要体现在传播过文学本身的文化规则和文学话语已经为他国(接受国)所化,从而成为他国文学和文化的一部分。
五四诗歌采用西方诗歌形式和规则寒山诗在美国的盛行2.特点(1)文学的言说方式和话语原则必须经一国传播到另一国,并且传播国与接受国的文明是不同质的(2)在传播过程中,传播国文学的话语言说方式和话语原则必须与本土文学、文化相结合(3)在传播和结合过程中,传播国文学的话语原则和言说方式必然被改造,并创生新质,新质的创生是以接受国的话语原则为主的3.现实性&可能性(1)必须有不同质文明的差异性存在(2)必须有开放的环境作为传播的客观条件(3)在传播过程中必须经碰撞与结合而产生新质四、文化过滤与文学误读(一)文化过滤1.定义文学过滤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的作用,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产生影响时,接受方的创造而形成对影响的反作用。
内涵:(1)文化过滤产生的基础在于接受者特定的文化构成性(2)文化过滤是接受过程中主体性与选择性的体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3)文化过滤还体现为接受者对影响的反作用2.作用机制(1)现实语境、传统文化因素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2)语言差异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3)接受者个体文化心理结构对外来文学接受的文化过滤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接受经过了本土文化的过滤老舍《离婚》的两个不同英译本在美国的不同境遇3.理论基础(1)接受美学(2)哲学解释学(3)文化相对主义(二)文学误读1.概念指文化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会因文化过滤的原因而造成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因为发送者文化与接受者文化的差异而造成的影响误差,或者叫创造性接受。
比较文学的变异学研究
比较文学的变异学研究摘要:毛姆的许多作品里都刻画了民国时期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毛姆虽然游历过中国,并且是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中国,但是由于文化的“异质”性,毛姆笔下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其实已经是发生“变异”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存在着许多的误读和想象。
从比较文学变异学角度,将更容易帮助我们理解这种“差异性”。
关键词:毛姆;民国时期;小说;中国人;变异学一、引言毛姆是20世纪英国最知名的作家之一。
他一生著作颇丰,无论是小说、剧本、随笔、游记还是回忆录,都广受好评。
毛姆一生爱好旅行,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毛姆于1920年前往中国游历,并把能激起他兴致的人和地方都一一记录了下来。
而这50篇长短不一的文章就形成了游记《在中国屏风上》(OnaChineseScreen,1922),在其中毛姆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优美犀利的文笔,描述了他在中国游历时见到的古老而神秘的山川风物、人文景观。
另外,涉及到中国或是以中国为背景的还有作品《面纱》、《刀锋》以及《苏伊士以东》。
毛姆用文字为英国读者描绘了一幅幅光怪陆离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
对于毛姆笔下民国时期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我国学者也进行了积极的研究。
普遍的研究观点认为“毛姆心目中的中国形象还停留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停留在中国的汉唐时期……在毛姆的心目中,西方文化优越论的观点充斥其心中……更多表现的是傲慢与偏见、鄙夷和不屑”。
还有一些学者用后殖民主义批判理论来解读毛姆笔下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因此难免在批判中偏向了民族情绪的发泄和自我辩护,而失去了客观公正的立场。
本文将基于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的范畴,从比较文学形象学和文化误读的角度来对毛姆笔下民国时期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能获得一些新的成果。
二、比较文学的变异学问题变异学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研究领域。
“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可比性在于同源中的变异性,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变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浅谈比较文学变异学
浅谈比较文学变异学作者:楚梦云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12期摘要:比较文学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法国学派提出的实证性影响研究;美国学派提出的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而第三阶段的研究正处于形成过程之中。
尽管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提出的理论对比较学科的发展影响巨大,但是比较文学学科仍存在着巨大的理论缺陷,而比较文学变异学的提出不仅有着坚实的实践和理论基础,而且针对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基础有着重大的贡献,同时其也重新规范了比较文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关键词:法国学派;美国学派;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中图分类号:I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5-0011-01在变异学提出之前,比较文学注重研究不同文化下的文学“求同”,这一研究方向带有明显的欧洲中心主义倾向,而这种倾向又与中国文论“失语症”息息相关。
因此比较文学变异学的提出对于打破这种欧洲中心主义倾向,摆脱文论“失语症”的进程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变异学不仅关注比较文学中的异质性问题,更尝试在此基础上实现不同文化下文学间的互补性,实现世界文学的总体性。
变异学动态的特征使其超越了民族性,具有普适性。
所以,在对待异质性的问题上,变异学范式提供了一种动态的、变化的新模式。
在比较文学变异学提出之后,源于对影响研究中的形象学及媒介学中的变异问题的思考,例如形象学中的社会集体想象物生成过程中的主观性与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与异国真实形象一定的相异性,曹顺庆提出了比较文学的变异学。
在2005年出版的《比较文学学》中,曹顺庆教授在国内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变异学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分为译介学、形象学、接受学、主题学、文类学、文化过滤及文学误读。
后来,在《比较文学概论》中,曹顺庆教授对变异学的研究范围又做了进一步的界定,第一类是跨国变异研究,其中的典型代表是关于形象的变异学研究;第二类是跨语际变异研究,典型代表是译介学;第三类是文学文本变异研究,典型代表是文学接受研究;第四类研究是文化变异学研究,典型理论为文化过滤;第五类是跨文明研究,典型理论是文明对话与话语变异。
浅谈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变异”-比较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浅谈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变异”-比较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比较文学形象学论文(精选范文8篇)之第四篇摘要:形象学中的变异是比较文学研究值得重视的重要问题。
从学科史来看, 以往的形象学研究者虽然涉及到了异国形象的变异问题, 但对变异现象疏于理论总结。
从存在形态来看, 异国形象在创作、翻译、传播、接受过程中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误读等多重变异。
从研究实践来看, 形象学中的变异研究应将重心放在求异研究上, 从文本内部和外部对形象的变异因素进行辨异, 并以差异性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变异研究。
对形象学中的变异进行研究既顺应了当今比较文学追求差异性的发展趋势, 又对确立中国形象的身份坐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比较文学形象学,异国形象,变异,差异性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学科分支, 形象学主要研究一国文学中异国形象的塑造和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源自于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形象学被引入中国并逐步发展起来, 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绩。
当前学术界对形象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异国形象的真伪辨析、形象学的文化转向以及幻想、社会集体想象物、套话等问题, 但对形象学中的变异问题却缺乏应有的关注和深入阐释。
实际上, 在文学交流过程中, 由于在审美、心理等难以确定的因素下, 异国形象在他国的译介、传播、接受等过程中都会发生一定程度或者一系列的信息增删、变形、误读等多重变异现象。
显然, 这些变异现象无疑是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值得重视的重要问题, 对其研究有利于形象学研究的全面深入。
因此, 本文试图从学科史、存在形态、研究实践等方面来探讨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变异问题。
一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发展历史来看, 由法国学派开创的形象学研究及其表述中已经涉及到了形象的变异问题。
形象学奠基人卡雷认为, 文学间的影响有时实际上很难估量, 因此在研究事实联系时, 研究重心应当是各个民族之间、各种游记以及想象间的相互诠释, 其着作《法国作家与德国幻象:18001940》中的幻象一词就是一国文学作品中对于异国异族形象的想象, 形象的想象表明了形象的变异是必然的。
比较文学变异学
比较文学变异学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学的交流和影响已经超越了国界和地域的限制,不同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和深入。
在这种趋势下,比较文学变异学作为一门研究文学交流和影响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比较文学变异学是以比较文学为基础,研究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探讨文学变异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它旨在揭示文学作品传播和变异的机制和规律,以及文学交流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比较文学变异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不同语种、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研究方法包括比较、对比、分析和综合等。
比较文学变异学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和多样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接受。
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文学作品在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和接受情况,探讨文学作品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分析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和解读方式,揭示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的变异和演化规律。
2. 文学作品的变异和演化。
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文学作品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异和演化情况,探讨文学作品变异的原因和规律,分析文学作品变异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揭示文学作品变异和演化的趋势和方向。
3. 文学作品的对比和交流。
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不同语种、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对比和交流情况,探讨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方式,分析文学作品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揭示文学作品之间的交流和对比对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4. 文学作品的综合和创新。
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文学作品的综合和创新情况,探讨文学作品之间的融合和创新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综合和创新对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揭示文学作品的综合和创新趋势和方向。
比较文学变异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对比、分析和综合等。
比较是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基本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揭示文学作品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为研究文学作品的变异和演化提供基础。
对比是比较文学变异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揭示文学作品之间的交流和影响,为研究文学作品的综合和创新提供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
2020年4月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本文关键词:比较文学,变异,学科,研究,文学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本文简介:[摘要]本文从新的视角提出文学变异学是一个比较文学新的研究领域,并分析了文学变异学提出的理论基础,以及它与比较文学跨越性和文学性两个学科特征的关联,最后辨析了变异学所包括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关键词]比较文学学科领域文学变异学(一)将文学变异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本文内容:
[摘要]本文从新的视角提出文学变异学是一个比较文学新的研究领域,并分析了文学变异学提出的理论基础,以及它与比较文学跨越性和文学性两个学科特征的关联,最后辨析了变异学所包括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关键词]比较文学学科领域文学变异学(一)将文学变异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研究领域,是一个新的提法。
这个研究领域的确立,是从比较文学学科领域的现状、文学发展的历史实践以及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拓展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的。
首先,所谓当下比较文学学科研究领域的失范是指比较文学自身的研究领域没有一个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而且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