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4节《群落的演替》word学案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导学案
第4节 群落的演替【学习目标】1、描述群落演替的基本过程。
2、理解两种演替类型的主要特征。
3、正确理解人类的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自主探究】【任务】阅读书本P78第一段,回答问题1.什么是群落的演替?2.分析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判断: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次生演替过程一定会演替到森林阶段。
( )3.演替的类型分为 演替和 演替。
【训练1】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 .初生演替所需要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 .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4.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什么影响?都是负面的吗?判断:(1)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人类活动不会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2)人类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任意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 )5.完成两种演替的比较。
类型 项目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在一个从来______________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____________的地方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_______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____或其他______的地方时间 经历时间____ 经历时间____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森林砍伐地、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课堂练习】( )1、 从裸露的岩石上长出森林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演替过程。
发生在裸露岩石上的群落演替顺序正确的是A .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B .地衣、苔藓阶段→灌木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C .草本阶段→地衣、苔藓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D .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 )2、 下列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 .洪水过后植被恢复B .火山爆发后植被生长C .矿山复垦D .退耕还林 ( )3、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阶段是A .苔藓阶段B .草本阶段C .灌木阶段D . 森林阶段 ( )4、 次生演替比原生演替所用的时间少,原因是A .次生演替不需要形成森林B .次生演替所处的环境较湿润C .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D .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结构简单( )5、 我国大力治理荒漠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人教课标版生物必修3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 教学设计
㈡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
4.一个种群中如果幼体较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那么这个种群密度就会[]
A.越来越大B.保持稳定
C.越来越小D.无法预料
5.下列哪一项不是种群的特征[]
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
C.出生率和死亡率D.空间配置为水平结构
6.在种群的性别比例中,雄多于雌的生物多见于[]
B.校园内所有的乔木
C.棉田中由幼蚜、有翅蚜和无翅成熟蚜组成的全部棉蚜
D.一座山上的大型黑蚂蚁和小型黄蚂蚁
2.在一个水池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鲫鱼、蚌等,这些生物可看作是一个[]
A.种群B.群落
C.生物圈D.生态环境
3.森林群落的垂直结由上而下的顺序是[]
①乔木层 ②灌木层 ③草本层 ④地被层
A.黑猩猩B.鸡
C.象海豹D.蜜蜂
7.预测某地区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是[]
A.现有的人口数量B.现在的性别比例
C.出生率、死亡率及迁移率D.目前的年龄结构
答案:CBACDCC
作
业
教
学
后
记
4.4群落的演替 教学设计
刘瑞芬
课题
《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学历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群落的演替》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群落的演替”,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群落演替的基本概念、类型、过程及影响因素,掌握群落演替的基本规律,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保护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及过程;理解群落演替的驱动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分析群落演替的实例;通过小组讨论,探讨群落演替的规律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态保护的意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随堂小测验,评价学生对群落演替概念、类型及过程的理解程度。
2. 过程参与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成果展示评价:要求学生完成一份群落演替的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其分析的深度、逻辑性和创新性。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群落演替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和意义。
2. 新课学习:- 群落演替的概念:讲解群落演替的定义,通过实例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
- 群落演替的类型:介绍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异同,分析其发生条件和过程。
-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分析气候、地形、生物、人类活动等因素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例典型的群落演替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其演替过程和影响因素。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群落演替的规律和意义,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看法。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群落演替的重要性和生态保护的意义。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群落演替概念、类型及过程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一份群落演替的案例分析报告,包括案例背景、演替过程、影响因素及个人观点等。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课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制定改进计划。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第四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能力目标1.通过群落演替的过程培养学生要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2.从生活中大家都熟悉的现象中来分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全面独立分析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以前的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到现在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要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对于森林群落来说,通过群落各种种群间复杂的种间关系,一般情况下,可以维持群落结构的相对稳定,处于一个动态平衡。
但是这样稳定的森林群落是如何产生的呢?如果现有的森林群落被破坏后,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课件展示: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客拉客托火山爆发,炽热的岩浆滚滚而出,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成了一片裸地。
几年之后,地面上稀稀疏疏长出了小草,还出现了一种蜘蛛。
到了1909年,已有202种动物生活在这块新的土地上了。
1919年动物增加到621种,1934年增加到880种。
在此期间植物逐渐繁茂起来,形成了小树林。
师在火山未爆发之前,这块土地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构成群落。
由于火山爆发,使原有生物都死亡。
但在这块裸地上,先长出了小草,还出现了一种蜘蛛。
这个时候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生物称为一个群落呢?生虽然生物种类比较少,但我还是觉得它们应该是一个群落。
师是的,但是这个群落是不是非常稳定呢?生不稳定,因为,过了一些年后,这里的动植物种类都在不断地增加,形成了小树林。
师后来形成的小树林是不是一个群落呢?生也应该是的。
师那么,小树林这个群落和前面有小草、蜘蛛的群落还是同一个群落吗?生不是了。
因为他们的物种组成不一样了,而且,种间关系、空间结构都不相同了。
师是的,但是这小树林群落是在前面群落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人教版本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学习教学学习设计
《群落的演替》教课方案【设计思路】“群落的演替”复杂而漫长,学生没法亲历完好的演替过程,缺少直观感觉,致使对群落演替的理解常常是静态而模糊的。
对比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次生演替更切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本节课,第一以《弃耕地上的生命故事》(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高英明研究员所作的科普文章)为切入点,指引学生在剖析弃耕农田中的物种代替基础上,利用沙盘植物建构不一样阶段的模型。
联合资料,剖析不一样模型的差别,逐渐成立现象与看法间的联系,最后抽象归纳出演替的看法、趋向与体制。
以后借助视频、图片等直观素材指引学生打破思想阻碍,解决裸岩上开始演替的重要阶段(地衣和苔藓阶段)并剖析归纳出两种演替实例的异同点,进一步完美知识系统。
接着,启迪学生展望在不一样环境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演替结果,从而明确影响群落演替的要素。
最后,鼓舞学生商讨群落演替原理在退耕还林等生态恢复工作中的详细应用,深入中心看法,将新课程理念中的STS思想落到实处。
看法学习一般要经过从详细到抽象的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依照学生认知规律,以资料剖析→模型建立→模型完美→类比推理的教课策略指引学生成立演替现象与看法间的联系,使演替看法的生产与体制说明变得瓜熟蒂落。
利用演替原理商讨解决实质问题,进一步稳固了对看法的加工和运用,对知识系统的成立起到了内化的作用。
【教材剖析】“群落的演替”是人教版必修三第4章第4节的内容,从群落水平论述了生命系统的动向发展过程。
在章节关系上,群落构造中的物种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构造等看法是学习本节的基础。
它对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本模块中据有重要地位。
【教课目的】知识目标描绘群落演替的看法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说明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差别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能力目标阅读资料,获守信息小组合作,依照资料信息建构群落演替不一样阶段的模型运用群落演替理论,展望不一样环境条件下群落演替的结果,剖析影响群落演替的要素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可群落演替是一个长久、动向的过程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及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政策,建立生态学和可连续发展的看法培育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教课要点、难点剖析】教课要点:群落演替过程(动向的变化过程)教课难点:影响群落演替的要素【教课准备】资料《弃耕地上的生命故事》;60×20厘米泡沫板和沙盘植物若干;小诗《生命色彩》;唐臣事迹简介(第二届“母亲河奖”得主)【教课过程】教课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课企图创建情境【视频】《大秦岭》剪辑。
第4节 群落的演替学案.doc
第4节群落的演替学案第4节群落的演替学案【学习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学习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学习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学前准备】知识链接:群落的结构,后续链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学习指导:根据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掌握和运用图像分析问题的方法。
学习流程:明确群落演替的过程一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一关注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学习过程】问题探讨:阅读“问题探讨”中的内容并思考回答有关问题。
一、群落的动态发展1、群落是一个的开放的生命系统。
2、由于气候变迁、洪水、火烧、山崩、地壳运动、动物的活动和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以及因群落本身的活动改变了内部环境等自然原因,或者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使群落结构受到或,一些生物的种群消失了,就会有其他一些生物的种群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另一些生物的种群兴起,达到一个的阶段。
3、群落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二、群落的演替类型仔细分析P79图4—14,思考并讨论有关问题。
(一)实例:光裸的盐地上是如何长出森林的呢?1、过程:裸岩阶段一阶段一苔薛阶段一阶段一灌木阶段一阶段2、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二)弃耕的农田又是发生群落的演替?1、过程:弃耕农田一一年生杂草一-小灌木一灌木丛一。
2、次生演替: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仔细分析P81图4—16,思考并讨论有关问题。
1、人类活动的方式:(1)不合理的方式:人类可以砍伐森林、、捕杀动物。
(2)合理的方式: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甚至可以建立。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教案
第四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本课内容较简单,包括演替的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两部分。
前者是在群落层次上分析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后者是探讨人类在这方面的作用,体现STS教育思想。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许多与此相关的自然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也比较高。
鉴于上述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问题导学法,利用图解、课件和模型制作等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②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③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2.能力目标:①通过群落演替的过程培养学生要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②从生活中大家都熟悉的现象中来分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全面独立分析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从以前的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到现在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要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四、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学习了有关群落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群落的演替相对来说较为简单。
对于群落的演替过程较难理解,需要教师指导并详细讲解。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3.多媒体教学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群落的演替,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4节群落的演替
【学习目标】
一、知识方面
1 •演替的概念及群落的演替过程。
2•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3 •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4.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关注人的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认同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重点难点】
1.群落的演替过程
2.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考点分析】
“问题探讨”案例分析
探究一:群落演替的概念及类型
【基础梳理】一、群落演替的概念与类型
、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
【小组讨论】
课本78页思考与讨论
【拓展提升】
深度思考:光裸的岩石上群落演替过程中,决定演替的关键因素是什
么?这可以
说明什么问题?
四、弃耕农田群落的演替
依次写下弃耕农田群落的演替阶段
1、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与裸岩上演替的过程完全相同吗?
2、所有弃耕的农田都能演替能树林吗?
3、火山喷发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有何异同呢?
4、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是否一定会向教材中所描述的那样发展呢?说出你的理由。
【拓展提升】
【典型例题1】
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考点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基础梳理】1、人类的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一)
【小组讨论】完成课本第81页思考与讨论题
2、人类的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二)
【问题探讨】
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都是反面的吗?举例说明
2、思考:综合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你得到什么结论?
【典型例题2】
下列关于人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类活动影响着生物群落的演替
B•人类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作用
C.人类活动可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考点三: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
【问题探讨】
1、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的意义是什么?
2、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
本节小结: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初生演替
「演替的类型彳
群落的演替•-次生演替|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I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三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
课堂巩固训练】
、解答课本第82页基础题1-3 题;
、思考基础题第 4 题
【课后作业】
1.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不属于次生演替( )
A •从火山口开始的演替
B •草原的放牧演替
C •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
2.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
A•影响因素不同 B •起始条件不同 C •产生植物种群不同 D •产生生物不同
3.下列关于人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类活动影响着生物群落的演替
B•人类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作用
C.人类活动可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4.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一条最不可能发生 ( )
A .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断变化B.开始时物种数目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C.无生命的有机物总量增多 D .在初始阶段之后,群落中生物物种的总量下
降
5.下列有关演替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变化着
B.初生演替一般都比次生演替进行得快
C.促使植物群落发生演替的动力因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
D.种群总数起始增多,而后趋于稳定
6.在气候条件合适的条件下,从裸露的岩石开始的初生演替的完整过程是 ()
A.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
C.地衣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
D.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