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教学四部曲
学会解决问题的四步法
学会解决问题的四步法解决问题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需要面对的挑战。
有时候问题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困惑和焦虑,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够更加从容地解决各种困难。
下面我将介绍学会解决问题的四步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处理各种问题。
首先,第一步是明确问题。
在解决任何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本质和具体表现。
这就需要我们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
有时候问题表面看起来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能够深入挖掘,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因此,明确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其次,第二步是制定解决方案。
在明确了问题之后,接下来就需要我们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这就需要我们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找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有时候可能需要我们进行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找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然后再进行筛选和比较,最终确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制定解决方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体现。
接着,第三步是实施解决方案。
制定了解决方案之后,接下来就需要我们付诸行动,开始实施解决方案。
在实施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有信心和毅力,相信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顺利实施解决方案。
实施解决方案是解决问题的实质性步骤,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和执行力的体现。
最后,第四步是总结经验。
在实施解决方案之后,我们需要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解决问题的经验教训,为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总结经验,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总结经验是解决问题的收尾工作,也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关键。
综上所述,学会解决问题的四步法包括明确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和总结经验。
只有掌握了这四个步骤,我们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希望大家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牢记这四步法,勇敢面对挑战,勇往直前,解决问题,取得成功。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四部曲”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四部曲”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
”而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些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在学生脑海里不会留下多少痕迹,也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
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呢?我是这样做的:一、在新课导入中创设问题情境所谓的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的刺激下学生形成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并作为自己学习的目的的一种情境。
它能促使学生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在情境中融合为一体。
而导入新课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
新课导入得好,就能一开课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
案例1: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12章课题学习:《游戏公平吗?》的教学设计中可创设以下问题情境:在篮球比赛前,有这样一位裁判员想以抽签方式决定两支球队的进攻方向,他准备了三根形状、大小相同纸签,上面分别写有1、0、0数字,在看不到纸签上的数字情况下,让其中一方队长从三根纸签中任意地取一根,抽到数字是1的纸签则拥有选择权,抽到数字是0的纸签选择权给对方。
问题1:双方队长思考后都不愿意抽,为什么呢?问题2:如果你是队长会抽吗?让学生谈谈自己想法。
教师可告知学生学完这节课后就能找到答案。
通过生活中篮球比赛这一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能满足学生对外界新颖事物的心理需求,使学生感到好奇和兴奋,同时,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
二、在知识探究中建立问题假设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
因此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有效开展小学习作教学“四部曲”
有效开展小学习作教学“四部曲”
随着教育不断发展,小学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学习作文也不再是孩子们的难题。
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学习作文教学,采取“四部曲”策略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第一步:引入个性化话题
在小学学习作文教学中,首先需要引入一个深入浅出,贴近学生生活的个性化话题,让学生们感到兴趣和投入。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或者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探讨并产生一些个性化的想法,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创造情境和大场面,渗透真实情感。
第二步:教师演示示范和解释
在学习作文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演示如何写好的文章,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步骤、提高写作技能,告诉学生如何将情感融入文章中,让作文更有个性化,更有吸引力。
第三步:学生独立练习
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和实现自我表达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使用传统的写作练习方式,如写作题目练习、图画模拟、仿写、互相交流等方式来让学生进行独立练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
第四步:作品展示与评价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并对作品进行评价,让学生学会接受自己的作文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互相评价的方式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改善自己的写作能力。
同时,学生也需要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从中观察到其他写文章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结:
在小学学习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验“四部曲”,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文的技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引导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最终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自我表达的提升。
解决问题教学的四部曲
解决问题教学的四部曲:摘要:关键词:新课程倡导解决问题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策略意识、合作交流意识、评价与反思意识。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极力打破封闭式的教学过程,努力构建“问题情境、合作探究、反馈点评、拓展应用”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背景理解情境,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着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情境的创设要注重生活性和趣味性《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有效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使定性的知识传承灵动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情境的创设要注重生活性和趣味性。
我们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素材,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教学“行数×每行人数=总人数”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运动会吗?瞧,在咱们银杏小学举行的小学生春季运动会开幕了(课件播放录像)。
同学们多高兴啊,正迈着整齐的步伐入场。
在热闹的开幕式中,我们六二班的代表进行了艺术体操的表演。
看,同学们列成三个整齐的方阵,正展示着他们的风采……”课件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中艺术体操表演的情境,吸引学生“进场”,然后定格在其中的一个方阵上,引导学生收集情景图中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生1:“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
”生2:“一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生3:“三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设计这样的情境导入,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合作探究、寻求策略多样化教学中,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的结论,它的意义更多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不同的策略。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知识小结
请回顾电话计费问题的探究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1)电话计费问题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选择哪种计费方式划算. 找出不同收费方式下收费相同的时间点.
(2)探究解题的过程大致包含哪几个步骤? 理解问题→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回顾
探究新知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体现了问题 解决的上述四个基本步骤吗?审题、分析、设未知数、列方 程、解方程、检验分别属于哪些基本步骤?
理解问题 制订计划 执行计划
回顾
审题(理解)
审题(分析) 设未知数、列方程、 解方程 检验
探究新知
在电话收 费问题中隐含着许 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探究新知
在解决问题时,通常按四个步骤来进行:
1、理解问题:弄清问题的意思,以及问题中涉及的术语、词汇的含义, 分清问题中的条件和结论等。
2、制订计划: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拟订 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执行计划:把已制订的计划具体地进行实施。
4、回顾:对整个解题过程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反思,也包括检验得到的 答案是否适合方程和符合问题的实际,思考对原来的解法进行改进或尝 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举一反三等。
探究新知
例 一家电信公司推出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法:计费方 式一是每月收月租费58元,通话时间不超过150分钟的部分免 费,超过150分钟的按每分钟0.25元加收通话费。计费方式二 是每月收月租费88元,通话时间不超过350分钟的部分免费, 超过的部分按每分钟0.20元加收通话费。
用计费方式一的用户一个月累计通话360分所需话费,若 改用计费方式二,则可通话多少分钟?它比计费方式一通话 时间多了还是少了?多了(少了)多少?
问题解决过程的四阶段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过程的四阶段问题解决讲解点拨一、倒叙用倒叙法开头的文章,开头不是介绍时间、地点、人物等等基本情况,而是先简单说说现在的情况,然后用一句话从现在的情形转向对过去情景的描述。
先写结局后写原因、经过。
简单地说,就是事情的发展经过本来是ABC 这样的顺序,但写作的时候,可以写成CBA,也可以写成CAB,前者是整篇倒叙,如:大家在村庄外头看戏,看着看着,忽然李大娘推了张大嫂一把:“你怎么抱着南瓜来看戏啊?”那完全生活在剧情中的张大嫂这才回到现实,大叫一声:“我的孩子呢?”她本来是抱着孩子赶到戏台前面的啊。
继而一想,跑过南瓜地的时候曾被瓜秧绊倒摔了一跤,孩子一定还在瓜田里。
于是戏也不看了,瓜也不要了,跑到瓜田里找孩子。
东找西找,找不到孩子,找到一个枕头。
是了,她正在搂着孩子睡在床上,听见外面锣鼓响,抱起孩子就往外跑,她好久没有机会看戏了!太兴奋了!快中有错,八成抱起来的是枕头,不是孩子。
赶紧跑回家去,推门一看,孩子在床上睡得正甜呢。
这个故事是完全倒过来说的,倒着说才这么有趣,也可以突出张大嫂的形象、性格。
如果按顺序的方法就是:张大嫂很久没看戏了,听到外面锣鼓响,很激动,本来想抱着孩子去看戏的,谁知道抱了枕头就出门,在南瓜田里被绊了一跤,又抱了一个南瓜来看戏,幸亏李大娘提醒她,她才明白。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几近嚼蜡了。
还有写成CAB形式的,如:我利用暑假找了个临时工作,在艺品公司当店员,店里有个小女孩专管打扫清洁,每天擦擦洗洗没个空闲。
她一时失手打破了一个花瓶,老板告诉她:“你得赔,用你的工资,这个星期你没有钱可拿了。
”小女孩哭起来,她说不把工资拿回家一定会受爸爸的责罚。
你心里不忍,替她赔了钱。
事后自己觉得好笑,——以上都是顺叙——我是为了赚学费才打工的,钱还没有赚到,先贴了老本,我的经济状况也不好,父亲也常为了钱发脾气。
这些事本来发生在打工之前,现在移到打工之后才写。
小作者用了倒叙的模式,每一种形式都可以加以变化。
解决问题四个步骤(思维导图)第一步,明确...
解决问题四个步骤(思维导图)第一步,明确...
解决问题四个步骤(思维导图)
第一步,明确和理解问题
高效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深入理解问题,只有充分理解问题,才能保证解决思路方向是对的。
所以,需要不停的反问自己,面临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为了确保理解问题,你最好把问题用自己的话换成各种形式重新表达。
第二步,拆分和定位问题
复杂问题一般由多个小问题组成,无法直接解决,所以需要把复杂问题不断拆解,直到找到原问题。
第三步,提出解决方案
问题拆解彻底后,就可以针对每个原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了。
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如果还是没有明显措施,那就尝试下问题是否还能继续拆解。
第四步,总结问题
问题分析完成后,如果需要进行汇报,说服别人同意你的分析结论。
可以尝试以下原则,结论先行,理由支撑,事实证明。
从结论不断进行分拆,直到形成事实支撑。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意识“四部曲”
然后,教师依次提问解决:谁能说说刚才这位同学回家的路 线?
说回家路线时要注意什么?…… 这样,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对新知的重难点进行了前置与 有效的渗透:关键是要弄清倒推时每一步的顺序,顺序不可乱。 为新知例题——倒推的策略的解析做了很好的孕伏铺垫,学生学 起来,感觉轻松易懂,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 很好的进行了策略意识的培养。 二、数学直观,凸显策略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一些数学 解决问题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理解题意造成了一 定的障碍。有什么办法让学生能直观、明了的理解题意,从而很 好的解决问题呢?数学家张广厚曾指出:“数学无疑是一门高度 抽象的学科,需要人们具有高度抽象思维的能力。但是也同样需 要很强的几何直观能力。抽象思维如果脱离直观,一般是很有限 度的。同样,在抽象中如果看不出直观,一般说明还没有把握住 问题的实质。”从而,教师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尽量把抽象的问题 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就尤显得重要。正如著名的史宁中教授的“数 学直观”所倡导的“数学的很多知识是看出来的”。数学的学习 与教学可以通过利用一些图形、线段等的直观策略,数形结合, 有效的帮助理解题意,解决问题。这样,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 形成数形结合运用数学直观的技能、策略,就尤为重要。 通过 数形结合、化繁就简,直观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教与学 深入浅出,事半功倍。 如,笔者教学 “光明小学原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 100 米, 宽 60 米。扩建时,操场的长增加了 25 米 , 宽增加了 15 米。现 在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 这样的实际时,十分注重培 养“从抽象中看出直观”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读题、审题的基 础上,发现依靠单纯的文字来理解题意,理清数量关系,解决问 题,显得困难重重。此时,通过画图来解析题目变成了学生的内 需,通过画图,直观形象的理清题意、数量关系,放手学生就可 以自主解决问题了。又如:在解决“光明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男
数学课堂教学“四部曲”
数学课堂教学“四部曲”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
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以下“四步”值得研究。
一、学生乐于参与课堂上,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要保持一个好心情,面带微笑的进课堂,学会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其次,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
二、快节奏的教学节拍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再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
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
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因此,我们的课堂中应该以快节奏方式来维持一定的学生参与度。
当我们感到学生参与程度在下降、学习活力在减弱、注意力在转移时,应尽快向下推进课程,让学生们感到课在不断地推进,总觉得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思考。
老师讲解、问题解释和学生练习、答写只要有约一半的学生明白、完成就尽快变化,哪怕对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来说,我们也不能减慢速度去适应他们,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涨地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赶上教学的节奏。
三、开放的生活式教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用于生活”“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的理念,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工具四步法
01.界定问题
02.拆解问题
03.执行解决
04.总结复盘
一、构成 四步法
01
界定问题
明确术语定义 明确问题目的 明确问题陈述
02
拆解问题
自上而下拆解法 自上而上拆解法
80/20法则
03
执行解决
制订解决方案 制订工作计划
执行计划
04
总结复盘
事中复盘 事后复盘
01.界定问题
界定问题的3个层次和2大核心工具:
谢谢
Thanks
03.执行解决
执行解决的4个步骤和1个核心工具:
第1步:针对每一个小议题制订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案需包含做什么和怎么做; 第2步:归纳总结解决方案,制订解决方案清单; 第3步:根据解决清单制订工作计划,使用工具“甘特图(工作计划表)”; 第4步:执行计划,定期追踪计划进度,及时与团队沟通进度,沟通时发现问题及时纠 正,工作进行中及时总结反思(事中复盘)。
04.总结复盘
复盘:是围棋中的一种学习方法,指的是在下完一盘棋之后,要重新摆一遍,看看哪
里下得好,哪里下得不好,对下得好和不好的,都要进行分析和推演。 复盘在我们的工作或生活中,每一件发生过的事,都可以复盘,可以事中复盘,也可以 事后复盘,从中得出经验教训,总结规律。 复盘是我们应对人生的本能,是刻意练习的内核, 是认清问题的必须,是提升自己有效的方法。 掌握了复盘,就意味着我们掌握了随时随地随事 提升自己的方法。 复盘使我们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错误,从蒙着 打到瞄准打,掌握规律,持续成长。
第2步:决定你的20%
在应用80/20原则,观察在你所有议题中,哪些是20%可以决定80%的议题。根据议题的重要性和紧急
程度,将它们划分成A、B、C、D四种类型;
问题分析与解决的四个步骤
问题分析与解决的四个步骤
问题分析与解决的四个步骤依次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
1、认识问题: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
2、分析问题:明确问题的本质。
3、解决问题:执行解决方案,依反馈改进方案。
4、总结经验:对整个过程做全面的经验性总结,以指导将来的工作。
分析问题的方法:
1、5W2H方法:把分析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然后按构成这个整体的因素进行分解,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来界定问题的性质,从而深入把握存在的问题原因,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2、问题归类法:是对调查出的问题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按各类问题的特征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有利于找出同类问题的共性和特征,采取相应的对策。
第三、重点分析法:这种方法是把企业存在的众多问题用排列图的方法,依照影响问题的性质或程度大小组合排列,然后将影响程度占总问题的比例大的因素即为解决问题的重点。
_解决问题的策略_有效教学_四步曲_
水平不断提高,对策略的理解逐步深刻,对策略的运
用也越来越熟练。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广大教师要通过策略感悟、
策略尝试、策略归纳、策略运用这四步,让学生在“数
学的思考与实践”中,不断体悟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存
在、价值和作用,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从而促
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
效率,使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课堂不单纯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应充分利用 疑是与本节课无关的话题, 无疑会分散学生的注意
课堂教学资源:师生之间的对话、家长对子女的评价 力,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
与希望、文本的要求……不妨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共同 必要的干扰。 因此,当我们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
参与活动,在和谐对话的形式中,成为学生中的一员。 时,就应该正确认识,把这意外及时地纳入预设的教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应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 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解决问题,并在解
年龄特征、学习规律,有目的、有步骤地设计教学过 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明白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程,以提高教学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从知识到
储老师在课的开始,利用多媒体出示了曹冲称象
完全内化、变成自己的能力需要一个过程,这一个过 的故事,并请学生回答四个问题,巧妙地对故事情境
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 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及其中策略的重要性。
→→→→→→→→→→→→→→→→→→→→→→→→→→→→→→→→→→→→→→→→→→→→
起一种有机的联系, 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 出示书上的情境图,大意是:一份牛奶(每天一瓶)全
在生活中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完善自我。
话题研讨
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一般包括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基本步骤。
问题解决是思维活动的普遍形式。
问题解决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导向问题目标与结果的过程。
那么,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关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以及方法吧。
问题解决的过程一、提出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发现问题就是发现矛盾的存在,并产生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动机,这是把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个人思维活动的过程。
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也是问题解决的动力。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激励和推动人们投入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之中。
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
能否发现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问题,取决于多种因素。
1.依赖于人的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才能从细微平凡的事件中发现关键性问题。
思想懒惰、因循守旧者难于发现问题。
例如,牛顿发现地心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巴甫洛夫发现狗的“心理性唾液分泌”等都是勤于观察、思考的结果。
2.依赖于人的认真负责的态度。
人的活动积极性越高,社会责任感越强,态度越认真负责,越容易发现问题。
例如,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学习、心理等问题。
而一个没有认真负责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一切问题将会熟视无睹。
3.依赖于人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望。
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烈的人,一般不满足于对事物的公认的、表面的解释,而是力求探究事物的内部原因,能够件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依赖于人的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一般来说,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能够提出深刻而有价值的问题;而知识贫乏的人,不容易提出问题,也不容易抓住要害提出深刻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明确问题所谓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明确问题依赖于两个条件。
1.依赖于是否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
问题总是在具体事实上表现出来的,只有当具体事实的感性材料十分丰富且符合实际时,才能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使矛盾充分暴露并找出主要矛盾。
数学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
数学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认识问题和明确地提出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我们需要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并明确问题的核心。
这包括对问题背景的了解,相关术语和假设的理解,以及问题的目标和要求。
只有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和策略。
第二步:分析所提出问题的特点与条件
在理解问题后,我们需要分析问题的特点和条件。
这包括观察问题的结构和模式,寻找问题中的变量和关系,以及分析问题的特征和属性。
通过对问题的特点和条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法。
第三步:提出假设,考虑解答方法
在分析了问题的特点和条件后,我们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考虑可能的解答方法。
这包括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理论和方法,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我们需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通过推理、计算或实验来验证这些假设的可行性。
第四步:检验假设
在提出了假设和解答方法后,我们需要对假设进行检验和验证。
这包括通过计算、推理或实验等方式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我们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来检验假设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如果假设符合问题的要求,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并应用在实际问题中;如果假设不正确,我们需要重新考虑和调整,重新验证假设,直到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总之,数学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是认识问题、分析特点与条件、提出假设和考虑解答方法、检验假设。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逐步深入地理解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
“四步三会”改善“提问—导学”的教学策略
“四步三会”改善“提问—导学”的教学策略“四步三会”是一种改善“提问-导学”的教学策略,包括确定目标、提出问题、构建知识框架、评价反馈等四个步骤和问题会、知识会、反思会三个会议环节。
这种教学策略有着很好的教育实践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能力。
第一步:确定目标在进行“提问-导学”教学策略之前,需要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
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行、可评估的,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所学知识。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前置知识和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何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
第二步:提出问题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老师需要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
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不仅能够触发学生的思考,还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知识。
老师可以在介绍新内容之前,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自己探究所学知识,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步:构建知识框架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老师需要适时地给出相关的知识点和例子,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
这个过程需要老师耐心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适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理解,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完整和深入的学习环境。
老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和关系,在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的逻辑和结构。
第四步:评价反馈在学生学习了新知识之后,需要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内容应该是跟教学目标和学生表现密切相关的,同时也应该真实、客观和有效。
反馈内容应该是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的,不仅能够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还能够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
老师的评价和反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和能力。
问题会、知识会和反思会作为“四步三会”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是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如何学习,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自信和成功。
问题解决四部曲
问题解决四部曲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应用题教学主要是靠“灌输——接受”的模式来完成,过多注重了解题模式的训练,学生没有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势必会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本文将以“比的应用”为例,谈谈如何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明确目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之一就是学生是否主动参与,那么就要看教师能否激起学生学习的渴望,使学生思维处在积极的思考状态之中。
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原认知,提供“刺激”,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因此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的时候,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的悬疑,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地位,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所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
我设计了贯穿这个新课的问题情境——幼儿园分配橘子的问题情。
课一开始,我提出:“要把一筐橘子分给幼儿园两个班,你觉得怎么分比较合理呢?”学生受平均分的思维定势,也许会回答:“平均分。
”这时我继续提出:“当大班有30人,小班有20人,这回平均分还合理吗?为什么?你会怎么分?”这时新知引入水到渠成。
通过创设递进的问题情境,以旧引新、设疑激趣,使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引发了学习按比分的需要。
激发学生主动地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小组合作,操作实践,突破难点解决问题中条件的内在联系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要突破这些难点,教学中必须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用形象、鲜明的直观教学手段,强化感知。
小学生的认知过程是操作探索的过程,由于学生自己动手,直观教学,对所学内容,容易接受,记忆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解决”教学四部曲
“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的四大块之一,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
新课标将“解决问题”改为“问题解决”,可见专家们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本人对“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和研究,初步构建了“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问题意识,提出问题
学生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解决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
为了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认为应该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入手,让学生敢问,会问,问得有价值,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 民主氛围的创设
要想让学生敞开问题意识的大门,作为教师我们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尊重的课堂氛围。
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即使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不着边际,也要用微笑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鼓励的同时,更要让会提问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带动全班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向权威挑战。
当然,教师不是无原则地包容学生,对于故意捣乱的学生也要加以约束,保护其他学生那扇敞开的问题之门。
2.思维训练的强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我在教学中采取了“找茬”训练,借助错题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在质疑中启发领悟,使其产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想法。
3.数学情境的创设
数学情境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它源于某种情境,情境里含有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
这种情境以数学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在探索中遇到障碍,形成“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产生解疑除障的强烈要求。
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时,教师出示一件羊毛衣的标签:羊毛80%,涤纶20%,师:“看到这个标签上的数字大家想到了什么?”生:“这件羊毛衣羊毛含量高,穿起来保暖。
”师:“为什么不用分数来表示?”一石激起千
层浪,大家积极讨论起来。
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形成了强烈的问题意识,让接下来的学习就更加主动,课堂更加精彩。
二、引导自主探究,分析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向学生传授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在接受新知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除了教师的培养外,学生的自主探究才是促进各种能力发展的动力。
因此,教师要多安排学生一些自主探索的活动,如试一试,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等。
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样就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自主探索的状态去主动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
例如,在学习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后,解决问题:“一个长9厘米,宽6厘米,高8厘
米的盒子,用来装边长为3厘米的小正方体,能装多少个?”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的关键,我让学生回家动手做做看。
这样学生通过实践得出结论:高8厘米能装2
层小正方体还剩2厘米,那2厘米不够就只能空着。
又如在学习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后,让学生猜一猜教室的容积、图书柜的容积、文具盒的容积大约有多少?这样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进行比较和估算的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通过试一试,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等活动,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
加强,获得更多探究问题的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在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尝试,主动研究。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问题解决,体验那种成功的成就感,促使以后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三、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在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有组织、有指导的互助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你问我答,相互补充、启发,共同提高。
组与组之间亦可相互帮助,如果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再引导点拨,这样的交流合作,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真正实现了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形成能力的发展。
当然,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明确规定学习的任务,培养小组合作的良好习惯。
第一,要求学生在合作交流前先进行独立地思考,给予学生交流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再把自己的疑问进行讨论,形成小组的意见;第二,在小组讨论交流时,教师要参与到小组的交流活动中,这样可以随时地了解讨论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点拨,避免学生走弯路,讨论没有价值的问题,浪费时间。
当小组的交流讨论没有进展时,教师要由浅入深地设置
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分析问题,质疑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让学生用卡纸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拼接来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他们在拼的过程中,互相交流探究,几分钟后都拿出了梯形面积计算的公式。
在交流中可以看到很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还要很多问题一个人在有限的时间来是根本无法完成的,深切感受到合作的力量。
小组合作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种学习方式与传统的讲授课相比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新课标更是提倡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合作空间,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质疑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四、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应用
数学源于生活,也要回归生活。
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只是在“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上去探究,在教学设计上一味地挖掘知识的深度和扩大知识的广度,却很少把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在生活中无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造成了它们之间的脱节。
如果我们能站在学生实际生活的角度,多收集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进而把问题带进课堂,在教学中整合利用教材资源,把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不断地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设置了一个数学情境:老师的家里有个老房子,现在要重新装修,房间的尺寸老师已经量好了,根据这些数据请大家帮忙老师算出地面、墙壁、天花板以及门窗的面积,然后再告诉学生老师要铺的地砖边长和价格以及每桶油漆能粉刷的面积和价格,让学生算出这些房间要贴多少块地砖?要买多少桶油漆?一共要花多少钱?通过这样的
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问题解决”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在思维的强化训练中,在数学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课堂的动手操作、猜测质疑、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升,创新意识得到培养,思维品质得到发展,同时提高了数学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