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体色素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dc13b1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6c.png)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种细胞质器,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
叶绿体包括一系列色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叶绿素。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以便进一步分析其
结构和功能。
实验步骤:
1. 从新鲜的叶子中剪下片段,用无菌蒸馏水洗涤。
2. 用离心机将叶片离心,离心速度为1000 rpm,时间为5分钟。
3. 将上清液取出并过滤,过滤剂为细孔过滤纸。
5. 将上清液取出,并用1ml无菌蒸馏水洗涤叶绿体色素。
7. 取出上清液,将其光度值调至0.4-0.6。
(400nm处)
8. 将上述上清液转入紫外吸收仪中,观察叶绿素的吸收曲线。
实验结果:
实验得出的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中,吸收最强的波长为680nm和430nm。
这对应着叶绿
体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峰。
实验得到的叶绿体色素移液后,需要经过离心的过程,这样可去除混杂物质,获得更
为纯净的叶绿素。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成功地提取和分离了叶绿体色素。
叶绿素是植物所特有的,它起
到了光合作用的关键作用。
实验中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可以为进一步的分析叶绿素的结构
和功能提供帮助。
叶绿素的提纯实验报告(3篇)
![叶绿素的提纯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ac241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16.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绿素的结构和性质。
2. 掌握叶绿素的提取和提纯方法。
3. 学习利用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并通过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绿色植物中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主要由叶绿素a和叶绿素b组成。
叶绿素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
通过提取和提纯,可以得到高纯度的叶绿素,为进一步研究其性质和作用提供条件。
实验过程中,首先将植物叶片用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然后通过层析法分离叶绿素和其他色素,最后收集纯化的叶绿素。
三、实验器材1. 新鲜植物叶片(如菠菜、青菜等)2. 研钵、研杵3. 乙醇、丙酮(分析纯)4. 层析柱、层析板5. 滤纸、脱脂棉6. 移液管、滴管7. 恒温水浴锅8. 显微镜9.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 提取叶绿素(1)取新鲜植物叶片,用剪刀剪碎,放入研钵中。
(2)加入适量乙醇和丙酮(体积比1:1),研磨至匀浆。
(3)将匀浆倒入分液漏斗,静置分层。
(4)收集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5)过滤,得到叶绿素提取液。
2. 分离叶绿素(1)将层析板放入层析柱中,在底部铺一层脱脂棉。
(2)取适量叶绿素提取液,用移液管滴加于层析板上,确保液面低于层析板边缘。
(3)选择合适的溶剂系统,如正己烷-乙酸乙酯(体积比4:1)。
(4)将溶剂滴加于层析板上,观察层析过程,直至溶剂前沿到达预定位置。
(5)取出层析板,用铅笔标记层析结果。
3. 收集纯化叶绿素(1)用移液管收集叶绿素层,倒入小烧杯中。
(2)加入少量乙醇,搅拌均匀。
(3)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4)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恒温水浴锅蒸干。
(5)用少量乙醇溶解残留物,得到纯化叶绿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叶绿素提取: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可以得到绿色叶片提取物,表明叶绿素已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出来。
2. 叶绿素分离:通过层析法,可以将叶绿素与其他色素分离,证明叶绿素具有独特的性质。
3. 叶绿素纯化:通过蒸发和溶解,可以得到纯化的叶绿素,说明实验过程中叶绿素得到了有效的纯化。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细选二篇)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细选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9c76a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6.png)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细选二篇)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一、实验目的1.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比较、观察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二、实验原理光合色素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基粒片层上,而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中。
故要提取色素,要破坏细胞结构,破坏叶绿体膜,使基粒片层结构直接与有机溶剂接触,使色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四种,不同色素在层析液(脂溶性强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也不同。
三、材料用具取新鲜的绿色叶片、定性滤纸、烧杯、研钵、漏斗、纱布、剪刀、小试管、培养皿、毛细吸管、量筒、有机溶剂、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混合)、二氧化硅、碳酸钙。
四、实验过程(见书P54)1.提取色素:2.制备滤纸条:3.色素分离,纸层析法。
(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4.观察:层析后,取出滤纸,在通风处吹干。
观察滤纸条上出现色素带的数目、颜色、位置和宽窄。
结果是:4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五、讨论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接触到层析液?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关键是什么?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2一、实验目的1. 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 比较、观察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二、实验原理光合色素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基粒片层上,而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中。
故要提取色素,要破坏细胞结构,破坏叶绿体膜,使基粒片层结构直接与有机溶剂接触,使色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四种,不同色素在层析液(脂溶性强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也不同。
三、材料用具取新鲜的绿色叶片、定性滤纸、烧杯、研钵、漏斗、纱布、剪刀、小试管、培养皿、毛细吸管、量筒、有机溶剂、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混合)、二氧化硅、碳酸钙。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fec7cf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0.png)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报告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定量及理化性质的鉴定生命科学学院09生科基朱文杰实验目的: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方法;掌握测定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方法;熟悉叶绿体色素的理化性质及吸光特性;了解植物叶绿体色素组成及其与生境的相关性。
实验原理:叶绿体色素是吸收光能的重要物质,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
利用不同色素的极性不同可以用色谱分离法将其分离。
不同的色素对光的吸收范围不同,因此我们也可以测量不同色素在不同波长光下的吸光值,即可用公式计算出其中各色素的含量。
光对叶绿体色素有破坏作用,将叶绿体色素暴露于强光下,可以发现叶绿素被破坏,溶液颜色变化。
叶绿体色素分子吸收光后变为激发态,如能量不被光合作用利用,激发态变回到基态,放出波长较长的红光。
叶绿素分子中卟啉环上的Mg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可被H、Cu、Zn离子取代。
叶绿素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且各色素的脂溶性不同,故可利用乙醇或丙酮提取,用不同的有机溶剂萃取或用色谱法进行分离。
实验步骤:分别选取2g左右新鲜菠菜和0.2g左右玉米幼株的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
在研钵中加入5ml丙酮以及少量的石英砂和氯化钙,充分研磨至无纤维装组织。
过滤并转移动至量筒中,再用3ml丙酮冲洗研钵,最后加入丙酮定容至10ml 作为备用提取液。
实验一:吸光值测定:取0.1 ml色素提取液,用80%丙酮稀释到3 ml ,测定663、645 nm 处的吸光值,根据公式计算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
Chla(μg /ml)=12.7 OD663-2.69OD645,Chlb (μg /ml)=22.9 OD645-4.68 OD663。
实验二:光破坏:取少量色素提取液并稀释3到5倍,分为2份,一份至于暗处,一份正对观察透射光,反身观察反射光,最后放在培养箱中的强光下放置2H。
实验三:铜带反应:取少量色素提取液少许于试管中,一滴一滴加浓盐酸,直至溶液颜色出现褐绿色。
然后加醋酸铜晶体少许,慢慢用水浴加热溶液,则又产生鲜亮的绿色。
叶绿体色素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分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4de49d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68.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2. 熟悉薄层色谱法在叶绿体色素分离中的应用。
3. 了解不同叶绿体色素的理化性质及其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是高等植物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其中含有多种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
这些色素具有不同的溶解度、极性和分子量,因此在特定溶剂中表现出不同的迁移速率。
利用这些性质,可以通过薄层色谱法将叶绿体色素分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新鲜的绿色叶片、层析纸、石油醚、丙酮、碳酸钙、二氧化硅等。
2. 仪器:研钵、漏斗、烧杯、毛细管、层析缸、紫外灯等。
四、实验步骤1. 提取叶绿体色素(1)将新鲜绿色叶片洗净、晾干,剪成小块。
(2)将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石油醚和碳酸钙,研磨成匀浆。
(3)将匀浆倒入烧杯中,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2. 制备层析纸条(1)取一张层析纸,用铅笔在距底端2cm处作一标记。
(2)用毛细管吸取少量滤液,在标记处点样,重复3-5次,样点间距离约1cm。
(3)待样点晾干后,将层析纸放入层析缸中。
3. 色素分离(1)在层析缸中加入适量石油醚,使液面距层析纸底部约1cm。
(2)盖上盖子,待溶剂前沿上升至距层析纸顶部约1cm时,取出层析纸。
(3)将层析纸晾干,观察色素分离情况。
4. 结果分析根据层析纸上出现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胡萝卜素:橙黄色,位于层析纸条最上方,说明其在石油醚中的溶解度最高,迁移速率最快。
2. 叶黄素:黄色,位于胡萝卜素下方,说明其在石油醚中的溶解度次之,迁移速率次快。
3. 叶绿素a:蓝绿色,位于叶黄素下方,说明其在石油醚中的溶解度再次降低,迁移速率再次减慢。
4. 叶绿素b:黄绿色,位于层析纸条最下方,说明其在石油醚中的溶解度最低,迁移速率最慢。
六、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加入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答:碳酸钙可以中和叶片中的酸性物质,防止色素氧化;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叶片,提高提取效率。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6e8fa0be87101f69e3195bc.png)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实验报告第一部分提取与分离一实验目的学习应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方法二实验原理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叶绿体中的叶绿体a(C55H72O5N4Mg)、叶绿素b(C55H72O6N4Mg)、胡萝卜素(C40H56)和叶黄素(C40H56O2)与类囊体膜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
这些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
提取液可用薄层色谱法加以分离与鉴别。
薄层色谱分析法是将吸附剂均匀的涂在玻璃板上成一薄层,将此吸附剂薄层做固定相,把待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在薄层板的下端,然后用一定量的溶剂做流动相,将薄层板的下端浸入到展开剂中。
流动相通过毛细管作用由下而上的逐渐浸润薄层板,并带动样品在板上也向上移动,样品中各组分在吸附剂和展开剂之间发生连续不断的吸附、脱附、再吸附、再脱附……的过程。
由于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大小不同,吸附力强的物质相对移动慢一些,而吸附力弱的则相对移动快一些,从而使各组分有不同的移动速度而彼此分开。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新鲜的菠菜叶片2 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碳酸钙粉末,展开剂(石油醚:丙酮:苯=7:5:1,体积比)3 天平,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点样毛细管,层析缸,硅胶预制板,滤纸四实验步骤(一)色素提取液的制备1 取新鲜叶片4至5片(2g左右),洗净,擦干叶表面,去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 研钵中加入少量碳酸钙粉末,加2至3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至15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上清液用漏斗过滤,残渣再用10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冲洗一次,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即制成叶绿体色素提取液。
提取液应避光保存。
(二)叶绿体色素的分离1 取硅胶预制板一个,用点样毛细管吸取上述提取液,平行于硅胶板的短边,距下边缘约1cm处用毛细管划线,风干后再划第二次,重复操作3至4次。
2 在干洁的层析缸中加入适量的展开剂,高度约0.5cm,将硅胶预制板带有色素的一端放下,使其浸入展开剂中(但不要使待测样品浸入展开剂中)。
叶子变色原理实验报告(3篇)
![叶子变色原理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166c6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9.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和掌握叶子变色的原理,探究环境因素对叶子颜色变化的影响,加深对植物生理学中色素代谢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植物叶子中的主要色素包括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等。
其中,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因素,其含量在春夏季节较高,使得叶子呈现出绿色。
随着季节的变化,叶绿素的合成减少,其他色素逐渐显现出来,导致叶子颜色发生变化。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叶子颜色的变化,分析影响叶子变色的因素,进一步揭示叶子变色的原理。
三、实验材料1. 实验植物:常绿树、落叶树各一棵2. 实验工具:剪刀、放大镜、透明容器、温度计、湿度计、光照计3. 实验试剂:蒸馏水、pH试纸、氮、磷、钾等无机盐溶液四、实验步骤1. 观察实验植物的叶子颜色,记录初始状态。
2. 分别对常绿树和落叶树进行以下实验:(1)温度实验:将实验植物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如20℃、25℃、30℃),观察并记录叶子颜色变化。
(2)湿度实验:将实验植物分别放置在不同湿度条件下(如50%、60%、70%),观察并记录叶子颜色变化。
(3)光照实验:将实验植物分别放置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如全光照、半光照、遮光),观察并记录叶子颜色变化。
(4)氮、磷、钾实验:将实验植物分别施用不同浓度的氮、磷、钾溶液,观察并记录叶子颜色变化。
3. 对比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实验植物的叶子颜色变化,总结影响叶子变色的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实验:在20℃条件下,实验植物的叶子颜色变化不明显;在25℃条件下,叶子颜色逐渐由绿色变为黄色;在30℃条件下,叶子颜色变为红色。
说明温度对叶子变色有显著影响,高温有利于红色素的合成。
2. 湿度实验:在50%湿度条件下,实验植物的叶子颜色变化不明显;在60%湿度条件下,叶子颜色逐渐由绿色变为黄色;在70%湿度条件下,叶子颜色变为红色。
说明湿度对叶子变色也有一定影响,高湿度有利于红色素的合成。
3. 光照实验:在全光照条件下,实验植物的叶子颜色变化不明显;在半光照条件下,叶子颜色逐渐由绿色变为黄色;在遮光条件下,叶子颜色变为红色。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0acf4b3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e.png)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引言: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细胞器,其中主要存在着叶绿素等色素,它们在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对于了解光合作用的机理以及研究植物生理生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手段提取叶绿体色素,进行色素的分离、理化性质的研究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材料与方法:材料:菠菜叶片、研钵、磨杵、丙酮、乙醇、石油醚、叶绿素提取液、测色皿、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
方法:1.取适量菠菜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丙酮,用磨杵捣碎成糊状。
2.将捣碎的菠菜糊状物转移到玻璃漏斗中,用石油醚冲洗3次,使叶绿体附着物进一步析出。
3.将漏斗中的上清液收集,并加入适量乙醇,振摇混合,使叶绿素慢慢析出。
4.将释放出的叶绿体颗粒通过离心机离心沉淀10分钟,收集沉淀。
5.取收集到的叶绿体沉淀,加入适量叶绿素提取液,用乳钙酸钠解离剂进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6.将其中一部分叶绿体溶液加入高锰酸钾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7.将其余叶绿体溶液与浓硫酸混合,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方法,我们成功地提取并分离出菠菜叶片中的叶绿体色素。
加入石油醚可以去除一部分杂质,使叶绿体进一步纯化。
加入乙醇可以使叶绿素从叶绿体中溶出。
通过离心沉淀,我们收集到了叶绿体的沉淀物。
叶绿体的提取液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后呈现蓝色或紫色,这是由于高锰酸钾通过氧化反应将一些具有现菌酮结构的物质氧化为合成叶绿素的前体物质所引起的。
这种反应也证实了叶绿体的存在。
叶绿体溶液与浓硫酸混合后呈现蓝绿色,这是由于浓硫酸通过剥离叶绿体周围的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质,将叶绿素分子释放出来,产生颜色变化。
叶绿素的含量测定是通过与乳钙酸钠解离剂反应来进行的。
乳钙酸钠解离剂能够与叶绿体中的叶绿素结合,并形成稳定的叶绿素-乳钙酸钠络合物。
这种络合物通过光密度的测定,可以根据比色法来测量叶绿素的含量。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ac2a2b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7.png)
3、用纸层析法将色素进行分离,在滤纸条上出现最宽旳一 条色素带旳颜色是( ) A、橙黄色 B、黄色 C、蓝绿色 D、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 50
叶绿素b 叶绿素a
0
波长
二、捕获光能旳色素和构造
(一)捕获光能旳色素
色素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 叶绿素b
(黄绿色) 含量约占3/4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 (黄色) 胡萝卜素 (橙黄色)
含量约占1/4
吸收可见 旳太阳光
类胡萝卜素主 要吸收蓝紫光
叶绿素主要吸收 红光和蓝紫光
课堂检测
1、在叶绿体色素旳提取和分离试验中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 最快旳色素是( ) A、叶绿素a B、叶绿素b C、胡萝卜素 D、叶黄素
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入2克菠菜,经研磨、提取得到三种颜色旳溶液: 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注:“+”表达加,“—”表达不加。
处理
二氧化硅(少许) 碳酸钙(少许)
95%乙醇(10ml) 蒸馏水(10ml)
ABC +++ —+ + + —+ —+ —
(1)A处理得到旳溶液颜色是 黄绿色 ,原因是__叶__绿__素_被__破__坏__________
(6)色素分离旳成果:相邻色素带间距最宽旳是 他们旳颜色是 橙黄色 和 黄色 ,主要吸收 蓝紫
胡萝卜素 和 叶黄素 , 光。
( D)
A、安装红色透光薄膜 B、安装蓝紫色透光薄膜
叶绿体特征研究实验报告(3篇)
![叶绿体特征研究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b242e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f.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绿体的基本结构、功能和生理特性。
2. 掌握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
3.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细胞器,负责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能量。
叶绿体主要由类囊体、基质和基质蛋白组成,其中类囊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中含有多种色素,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这些色素对光的吸收和传递起着重要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植物叶片(如菠菜、甘蓝等)、酒精、碳酸钙、石英砂、蒸馏水、滤纸、剪刀、研钵、漏斗、三角瓶、烧杯、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研钵、漏斗、三角瓶、烧杯、剪刀、研钵、滤纸、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1)取新鲜植物叶片1克,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加入少量石英砂、碳酸钙粉和2-3 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
(3)再加入2-3 mL 95%乙醇,继续研磨,直至形成均匀的糊状物。
(4)将糊状物倒入漏斗中,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5)将滤液倒入三角瓶中,加入少量碳酸钙粉,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
(6)取少量滤液,滴在滤纸上,用铅笔轻轻画出滤液滴的形状,作为色素带的标记。
2. 叶绿体色素的鉴定(1)观察滤纸上的色素带,记录各色素带的颜色、宽度和位置。
(2)将滤纸上的色素带与标准色素带进行对比,确定各色素带的成分。
3. 叶绿体的观察(1)取新鲜植物叶片,制作临时装片。
(2)将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大小、分布和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从新鲜植物叶片中成功提取了叶绿体色素,并分离出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色素。
2. 叶绿体色素的鉴定通过观察滤纸上的色素带,并与标准色素带进行对比,确定各色素带的成分。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
3. 叶绿体的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呈椭球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数量较多。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fc8d10be87101f69e31959c.png)
年月日
年级班级姓名
实验
课题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
目的
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素中色素的方法。
探究叶绿素色素的种类。
实验平、研钵、药勺、量筒、玻璃漏斗、脱脂棉、试管、棉塞、试管架、干燥的定性滤纸条、铅笔、直尺、盖玻片
无水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
实验原理
3.画滤液细胞线
用“印泥法”,载玻片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印一条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重复画2~3次。
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小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住烧杯口,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以免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不能在滤纸条上扩散,从而导致实验失败。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1)称取g的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
(2)向研钵中放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二氧化硅、碳酸钙的作用各是什么?)
(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半角滤液收集到试管中,用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为什么要塞严?)
2.制备滤纸条
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滤纸条,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cm处用铅笔画。
1、提取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分离原理:绿叶中的色素不只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这则慢。这样几分之后,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实验步骤:
5.观察与记录
观察试管内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以及每条色素带的颜色。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理化性质的鉴定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理化性质的鉴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ef414c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6.png)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理化性质的鉴定实验报告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细胞器,它含有丰富的叶绿体色素。
叶绿体色素是维
持植物正常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必要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生化功能。
本实验旨在提取叶
绿体色素,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鉴定。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1.材料
5克菠菜叶、95%酒精、二氧化硅、氯仿、丙酮、乙醇、碳酸钠。
2.实验步骤
1)提取叶绿体色素
将5克菠菜叶放入搅拌器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硅和95%酒精,搅拌均匀,过筛去固体,接着用氯仿萃取上层液,得到浸提液。
将菠菜叶浸提液用离心机离心,收集上清液,加入适量碳酸钠后,用乙醇洗涤2-3次,离心去沉淀。
收集淀粉体沉淀,加入丙酮,用搅拌器搅拌均匀,过滤得到红褐色丙酮溶液,即为叶
绿体色素提取液。
取一些提取液,在紫外光下观察有无吸收,记录波长和最大吸收值,并通过取样加入
不同浓度的乙醇,绘制吸收光谱图。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1.提取结果
经过上述方法提取得到浸提液2毫升,离心得到上清液1.5毫升,并最终得到叶绿体
色素提取液0.5毫升。
2.鉴定理化性质结果
在紫外光下观察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发现呈现深绿色,并且在波长为663nm处有最大
吸收值。
绘制不同浓度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光谱图,根据图像变化,可以得出吸收光谱具有典型
的三峰特征,并且在663nm处有最大吸收值,这与理论上的结果相符合。
三、实验结论。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b5c05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1.png)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设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一、实验目标1、知识方面(1)探究叶绿体中含有几种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2)了解纸层析法的原理。
2、能力方面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二、实验原理1、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中,故可用丙酮和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2、色素分离的原理: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溶解度大的色素,在滤纸上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色素,在滤纸上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慢。
三、实验准备实验材料:新鲜的绿叶(如新鲜菠菜叶片)。
实验仪器及用具:定性滤纸,研钵,玻璃滤斗,脱脂棉,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天平,试管,试管架,滴管,培养皿,三角瓶,烧杯试验试剂:无水乙醇(或丙酮),层析液(CCl4),石英砂(SiO2)和碳酸钙(CaCO3)四、实验步骤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1)取菠菜新鲜叶片5g,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向研钵中加入少许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再加10mL无水乙醇,进行迅速、充分研磨(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中进行过滤。
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2、制备滤纸条用预先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长10 cm、宽1cm 的滤纸条,在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防止层析液在滤纸条的边缘扩散过快),并在距离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
待滤液干后,再画二三次。
4、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将3 mL层析液到入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略微斜靠着烧杯的内壁,轻轻地插入到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盖上烧坏。
叶绿素形成原因实验报告(3篇)
![叶绿素形成原因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23f00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2.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光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
2. 了解叶绿素形成过程中的环境因素。
3. 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叶绿素的形成情况。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是植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天然色素。
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本实验通过对比不同光照条件下叶绿素的形成情况,分析光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植物:菠菜、白菜、甘蓝等绿色植物。
2. 实验仪器:光照培养箱、剪刀、烧杯、蒸馏水、酒精、丙酮、试管、试管架、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选取新鲜、健康的菠菜、白菜、甘蓝等绿色植物,洗净后切成适当大小的叶片。
2. 设置实验组:将叶片分为两组,一组放置在光照培养箱中,另一组放置在黑暗环境中。
3. 光照处理:将放置在光照培养箱中的叶片进行光照处理,光照强度为1000lx,光照时间为24小时;将放置在黑暗环境中的叶片进行黑暗处理,处理时间为24小时。
4. 叶绿素提取:将光照处理和黑暗处理后的叶片分别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叶片充分浸泡在水中。
5. 叶绿素提取: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酒精和丙酮,充分搅拌,使叶绿素充分溶解。
6. 叶绿素分离:将溶解叶绿素的溶液用滤纸过滤,得到叶绿素滤液。
7. 显微镜观察:将叶绿素滤液滴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叶绿素颗粒的形成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照处理组叶片的叶绿素颗粒较黑暗处理组叶片的叶绿素颗粒明显增多。
2. 光照处理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较黑暗处理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明显提高。
实验结果表明,光照是叶绿素形成的重要条件。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合成酶活性增强,叶绿素合成速率加快,从而使叶绿素颗粒的形成数量增多。
六、实验结论1. 光照是叶绿素形成的重要条件,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叶绿素形成有显著影响。
2.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合成酶活性增强,叶绿素合成速率加快。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叶绿体色素定量测定及性质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定量测定及性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d8cf0e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b.png)
叶绿体色素定量测定及性质实验报告题目:叶绿体色素定量测定及理化性质鉴定一、实验原理1、叶绿体色素定量测定植物叶绿素在红光区有最大吸收值,因此,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值,然后利用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叶绿素含量。
根据郞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稀溶液)时,其吸光值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层厚度d成正比,及A=KCd。
如果溶液中含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值等于各组分在此波长下吸光值的总和。
如欲测定叶绿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3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值A,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比吸收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
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应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已知叶绿素a、b分别663nm和645nm(80%丙酮提取)有最大吸收值;同时已知在波长663nm下,叶绿素a、b吸收系数分别为和;在波长645nm下分别为和;在有叶绿素存在的条件下,用分光光度计法可同时测出溶液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其推导公式如下:A663 = C a + C b;A645 = C a + C b;C a = A663 - A645;C b= A645–A645;C x·c=式中,C a、C b和C x·c分别为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浓度。
2、叶绿素理化性质鉴定叶绿素是一种双羧酸,其中一个羧基被甲醇所酯化,另一个被叶醇所酯化。
故可与碱起皂化反应而生成醇(甲醇和叶绿醇)和叶绿素的盐。
皂化反应如下:叶绿素分子吸收光量子后转变激发态后很不稳定,当它变回到基态时可发射出红光量子,因而产生荧光。
叶绿体含卟啉环,卟啉环中的镁原子可被氢离子、铜离子、锌离子所置换。
用酸处理叶片,氢离子进入叶绿体后置换镁原子,形成去镁叶绿素,使叶片呈褐色。
而去镁叶绿素中的氢离子,易被铜离子取代,形成稳定的蓝绿色铜代叶绿素。
色素分离叶绿体实验报告
![色素分离叶绿体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c57321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b.png)
色素分离叶绿体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色素分离叶绿体的实验方法,探究叶绿体中的色素成分,并对色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解。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其中含有多种色素,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
实验通过提取叶绿体并利用溶剂的特异性溶解性来分离其中的色素物质,进一步分析其中的组成和结构。
三、实验步骤1. 取新鲜的绿叶片,充分研磨并加入冷水悬浮。
2. 搅拌悬浮液,并过滤得到滤液。
3. 将滤液分装在离心管中,经离心分离出叶绿体沉淀。
4. 将叶绿体沉淀加入适量的溶剂A,并轻轻摇匀使色素溶解。
5. 将溶液离心分离,将上层液体取出。
6. 重复步骤4-5,直至上层溶液几乎无色。
7. 将得到的溶液加入溶剂B中,摇匀。
8. 将溶液离心分离,上层液体即得到色素。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将得到的色素液滴在色谱纸上,通过对色素的比较和参照色谱图,可以初步判断出色素的成分。
五、实验分析与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物质,如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
叶绿素是最常见的叶绿体色素,它能够吸收光能并参与光合作用。
而类胡萝卜素则在光合作用中起到辅助作用,帮助吸收其他波长的光线。
通过分析色素的比较和参照色谱图,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不同色素的结构和功能。
叶绿素的结构中含有镁离子,它能够吸收可见光谱中的红、橙、黄和蓝紫波长的光线,但对绿光的吸收最强。
而类胡萝卜素则主要吸收蓝紫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有一定的提高。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利用色素分离叶绿体的方法,初步了解了叶绿体中不同色素的成分和结构。
实验结果为我们学习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叶绿体的提取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可能会导致色素的损失或混杂。
其次,实验中的溶剂选择和操作方法可能还有改进的空间,以提高色素分离的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本实验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基础,并为我们今后在光合作用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叶绿体的色素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体的色素分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3f17f4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6.png)
叶绿体的色素分离实验报告叶绿体的色素分离实验报告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细胞器,它起着光合作用的关键作用。
而叶绿体内的色素则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实验旨在通过色素分离实验,了解叶绿体内不同色素的成分和特点。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新鲜的植物叶片、酒精、醋酸乙酯、滤纸、玻璃棒、玻璃片等。
实验步骤如下:1. 将新鲜的植物叶片切碎,加入适量的酒精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 将搅拌后的混合液过滤,得到含有叶绿体的酒精提取液。
3. 取一张滤纸,用醋酸乙酯将其浸湿。
4. 在滤纸上滴上酒精提取液,使其在滤纸上扩散。
5. 当色素开始分离时,将滤纸取出并晾干。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滤纸上出现了不同颜色的色素斑点。
这些色素斑点代表了叶绿体内不同的色素成分。
根据色素的迁移距离和颜色特点,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出其中的几种色素。
首先,迁移距离最远的色素为叶绿素a,它的颜色为绿色。
叶绿素a是光合作用中最主要的色素,能够吸收红光和蓝光,反射绿光。
这也是为什么植物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
其次,迁移距离稍短的色素为叶绿素b,它的颜色为黄绿色。
叶绿素b是叶绿体中的另一种重要色素,它能够吸收蓝光和红橙光,反射黄绿光。
叶绿素b的存在可以增强植物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此外,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其他一些色素,如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是叶绿体内的另一类重要色素,它的颜色多为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能够吸收蓝紫光,反射黄橙光,起到保护叶绿体免受光损伤的作用。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到叶绿体内不同色素的分离情况,还可以了解到这些色素的特点和功能。
叶绿体内的色素组合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吸光特性,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总结通过色素分离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叶绿体内不同色素的成分和特点。
叶绿体内的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吸光特性,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实验5、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实验5、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b89c15e79e314332396893fb.png)
思考题
• 1、为什么提取叶绿素时干材料一定要用80%的丙酮, 而新鲜的材料可以用无水丙酮提取? • 2、叶绿素的提取中加入碳酸钙、石英砂各有什么作 用? • 3 、叶绿素 a 、 b 在蓝光区也有吸收峰,能否用这一 吸收峰波长进行叶绿素 a 、 b 的定量分析 ? 为什么 ?
实验5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一、目的
掌握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方法与含量测定方法
二、原理
1、提取原理:叶绿体色素是酯类化合物均不溶
于水,而溶于含有水的有机溶剂,故常用95%
的酒精和80%丙酮提取,或用酒精、丙酮和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混合液提取。叶绿体色素易受光氧化,提取
色素应在弱光中进行,并避光保存色素。新鲜 的叶片可用无水丙酮提取。叶干粉用85%丙酮 提取。
• 四、结果计算 • 求得色素的浓度后再按下式计算组织中各 色素的含量(用每克鲜重或干重所含叶绿 体色素的毫克数表示): • ( mg/g )
• [ 注意事项 ] • 1. 为了避免叶绿素的光分解,操作时应在弱光下进行,研 磨时间应尽量短些。 2. 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不能浑浊。可在 710 或 750 nm 波长 下测量消光度,其值应小于当波长为叶绿素 a 吸收峰时消 光度值的 5 %,否则应重新过滤。 • 3. 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对分光光度计的波长 精确度要求较高。如果波长与原吸收峰波长相差 l nm , 则叶绿素 a 的测定误差为 2 %,叶绿素 b 为 19 %,使用 前必须对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进行校正。校正方法除按仪器 说明书外,还应以纯的叶绿素 a 和 b 来校正。4. 在使用 低档型号分光光度计(如: 72 、 125 、 721 型等)测定 叶绿素 a 、 b 含量时,因仪器的狭缝较宽,分光性能差, 单色光的纯度低(± 5 ~ 7 nm ),与高中档仪器如岛津 UV-120 、 UV-240 等测定结果相比,叶绿素 a 的测定值 偏低,叶绿素 b 值偏高, a / b 比值严重偏小。因此, 使用时必须用高档分光光度计对低档的分光光度计进行校 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绿体色素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理化性质测定
●实验原理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叶绿体中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与类囊体膜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
这些色素可以溶解于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
薄纸层析色谱法是将吸附剂均匀涂在玻璃板上成一薄层,将此吸附剂薄层作为固定相,把带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在薄层板下端,然后用一定量溶剂作流动相,将薄层板下端浸入展开剂中。
由于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能力不同,吸附力强的物质相对移得慢些,吸附力弱的物质相对移得快些,从而使各组分有不同的移动速度而分开。
叶绿素是一种由叶绿酸和叶绿酯形成的复杂酯,故可以与碱起皂化反应而生成甲醇和叶绿酯及叶绿酸盐,盐可溶于水,继而可以分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吸收光子转变为激发态,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当变回基态时可发出红光量子,产生荧光。
叶绿体不稳定,容易受强光破坏,特别是当叶绿体与蛋白质分离后,破坏更快,而类胡萝卜素则较稳定。
叶绿素中Mg2+可以被H+所取代而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之后遇铜生成铜代叶绿素。
●实验材料和工具
1.新鲜的菠菜叶
2.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碳酸钙粉末,展开剂(石油醚:丙酮:苯=7:5:1,体积比)
3.天平,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点样毛细管,层析缸,硅胶预制板,滤纸
4.刻度试管,小试管,试管架,水浴锅,10ml移液管
5.苯,醋酸铜粉末,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醋酸—醋酸铜溶液,氢氧化钾—甲醇溶液
●实验步骤
(一)色素提取液的制备
1.取新鲜叶片4~5片(2g左右),洗净,擦干叶表面,去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CaCO3,加2~3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15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上清液用漏斗过滤,残渣再用10ml 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冲洗一次,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即制成叶绿体色素提取液,避免阳光直射
(二)叶绿色素的分离
1.取硅胶板一个,用点样毛细管吸取上述提取液,平行与硅胶板短边,据下边缘1cm处划线,风干后再划3~4次
2.干净的层析缸中加适量展开剂,高度约0.5cm,将硅胶板有色素一端放入,使其下端浸入展开剂。
迅速盖好
当各种色素得到较好分离时,展开剂前沿接近硅胶板上边缘时,取出并迅速用铅笔标出展开剂前沿和各色素带位置
(三)理化性质的测定
①光对叶绿色素的破坏
取2支小试管,各加入2.5ml叶绿体色素乙醇提取液,并用体积分数95%的乙醇稀释1倍。
其中1支放在直射阳光下,另外1支放到暗处或用锡箔纸包严,40分钟后对比观察颜色变化
②皂化作用
1.取1支10ml刻度试管加入3ml浓的叶绿素乙醇提取液,加入1m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充分摇匀
2.片刻后,加入3ml苯,摇匀,再沿管壁慢慢加入1ml左右蒸馏水,轻轻混匀,然后置于试管架上静置分层。
③H+和Cu2+对叶绿素分子中Mg+的取代作用
1.取两支试管,第一支加叶绿色素提取液5ml作为对照。
第二支试管加叶绿体色素提取液5ml后,再加质量分数为5%的HCl数滴,摇匀,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当溶液变褐后,再加入少量醋酸铜粉末,60℃水浴加热。
2.取新鲜植物叶两片,放入试管中,加醋酸—醋酸铜溶液,使之没过叶片,60℃水浴,观察颜色
④荧光现象的观察
取一支小试管加入3ml浓的叶绿体色素乙醇提取液,在直射光照射下,比较溶液透射光和反射光颜色有何不同
实验结果
提取与分离
计算方法Rf=斑点中心到原点的距离
溶液前沿至原点的距离R f(叶绿素a)=60.5/84.5=0.716
R f(叶绿素b)=56.0/84.5=0.663
R f(叶黄素)=53.5/84.5=0.633
R f(胡萝卜素)=77.5/84.5=0.917
Ⅱ理化性质
①因光线原因光对叶绿素的破坏不明显,实验失败。
②第一次因未加蒸馏水失败。
第二次成功观察到现象,溶液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呈黄色,下层呈绿色
③实验组试管先变褐,后不断变深;第二个操作的试管绿色几乎消失
④反射光为绿色,透射光为红色
实验感想
这次实验和高中的不一样,材料更为丰富,而且还有理化性质的实验。
这就让我们对叶绿素的了解不仅仅限于课本知识。
刚开始因为研磨不充分,提取液浓度很低。
不得不重新研磨。
在划线也遇到了问题,前后画了几次都未成功。
最可惜的是因为时间的限制和条件,有好多部分都没做或者不成功。
不过总的来来说试验还是比较成功的,和同学的合作也非常愉快,这次实验观察到了很多以前看不到的现象,觉得这次实验收获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