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
李清照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 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 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 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 挥之不去,遣之不走。
总之,《一剪梅》笔调清新,风 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 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 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 不久 ,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 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 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 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 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 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 气氛尴尬。行至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 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 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 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 病发作而亡。
读完此词,我们可感受到词人对远在异地的丈夫 深深的思念之情;“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思夫之 情挥之不去。这首词不像《如梦令》那样欢快,显 得凝重,流露着淡淡的哀愁。
宋徽宗大观元年,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政治失意, 郁郁而死,蔡京党徒旋即下令兴狱,拘捕赵挺之亲 属,赵明诚在京师任鸿胪少卿仅二年,自然在劫难 逃,祸从天降,对李清照的心灵自然是重大打击,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是她此时最 好的内心独白。
词人李清照简介资料
词人李清照简介资料词人李清照简介资料引导语:李清照是中华诗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大家对她了解多少呢?下文是她详细的简介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最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人物简介/李清照[宋代女词人]李清照(1084~约1155年),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
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约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
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
志趣相投,生活美满。
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
李清照的诗词赏析
李清照的诗词赏析
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诗词作品以清新脱俗、婉约细腻著称。
她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的词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见长。
她的词多以个人情感为题材,表达了她对爱情、人生、自然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她的词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的词中经常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比如在《如梦令》中,她用“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来形容自己对爱情的迷惘和痛苦;在《醉花阴》中,她用“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来形容自己孤独寂寞的感受。
这些手法不仅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她内心的情感。
李清照的词中还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她善于观察自然,对花开花落、季节更迭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比如在《声声慢》中,她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来形容自己孤独寂寞的感受;在《如梦令》中,她用“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这些感悟和思考不仅反映了她的个人情感,也体现了她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见解。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她的作品不仅表达了她对爱情、人生、自然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
她的诗词作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欣赏。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婉约清新:李清照的词多以婉约风格为主,情感表达细腻、含蓄,语言清新自然,给人以柔美、优雅的感觉。
2. 情景交融:她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情感,使情景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深远、美妙的意境。
3. 音律和谐:李清照对音律有着很高的要求,她的词往往押韵工整,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美感。
4. 用典巧妙:她在词中巧妙地运用典故,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也增加了词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5. 真挚情感:李清照的词情感真挚,无论是表达相思之情、离别之苦,还是抒发对生活的感悟,都能让读者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6. 女性视角:作为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词常常展现出独特的女性视角,对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有着深刻的描绘。
例如,她的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体现了她婉约清新的风格,通过对雨后海棠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声声慢·寻寻觅觅》则以叠词的运用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她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词在婉约中蕴含着深沉,清新中透露着隽永,
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一位慕名女词人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一位慕名女词人,自宋至今,称誉者不计其数。
自有文学史以来,李清照于文学史地位渐高: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李格非女清照………亦以倚声有名。
”胡适《国语文学史》称:“李易安乃是宋代一个女文豪。
”郑振铎《中国文学史》说:“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刘大杰则认为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有崇高地位的天才女作家。
”(《中国文学发展史》)这些言词并非都是虑美,都是有其充分理由的。
笔者在些无意于争论李清照究竟应称“名家”还是“大家”,但称好为一流的女词人并不过分。
那么李清照究竟是怎样在词史上占一度之地,而且有那样崇高的地位呢?一个文学家于文学史上地位的确立,最根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是看他(她)的作品。
文学不是思辨的科学,而是形象思维的“人学”,所发它最根本反映的还是人类的自身情感,心理的历程与变迁,以及与人密切相关的道德伦理,家教信仰等。
因此,评价文学作品是否人类精神产品中的精华,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首先是作品对社会精神或人类情感的反映深度;其次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再次是对艺术技巧的开创或完善。
李清照于词史地位的确立,主要依凭于其作品(主要是词)。
她的词作可发说是天才,情感理想的三位一体。
在她的词作中,表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即女性情感世界,她发臻于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而且以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
本文拟就从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女性情感世界的完全展示与前代那些“应歌”填词的作家不一样,李清照只抒写属于她个人的独特性情和真实感受,这是易安词最显著的特征。
前代词作者,多是些“雌男儿”模写表现女性情感与生活的词作,故清人田同之于《西圃词说·诗之辨》中说唐宋词中有一奇特现象,即“男子而作周音”。
他们虽以写男女伤离惜别为特长,并有过不少名作,但也有些难免发生隔靴搔痒乃至“伪情”的情况。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个人简介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个人简介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被誉为“词国皇后”,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介绍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生平家世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
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秉承家学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
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
《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
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李清照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1155年),宋代女词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为四大才女之首。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高门世家。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是当时极有名气的作家,深受当时文坛宗匠苏轼所赏识,常以文章相往来。
母亲王氏系出名门,父亲王圭在宋神宗熙宁时为中书省平章事,元丰时为尚书左仆射,受封为歧国公。
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候,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赵是金石名家,清照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生活安定优裕。
前期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如《渔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予群花比”。
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说:“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
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
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
这一时期所作词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1129年赵明诚于农历八月十八日病亡于建康,李清照为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李清照晚景颇为凄凉,朱彧《萍洲可谈》说她:“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啬其遇,惜哉。
”《碧鸡漫志》中说:“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廷。
又过了十多年,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后,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无限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失望,在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1岁。
李清照前后期作品风格大为不同。
宋室南渡之前,清照生活美满,作品热情活泼,明快天真,多写少女生活的无忧无虑,以及婚后的离别相思,充分表现女性闺阁的感情。
李清照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 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元曲有严密的 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 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 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 代文学之胜。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盛行于宋代。 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最初称为“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 又称“诗余”“长短句”等一般分为两阙。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有人认为: 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子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 调。
胡适: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个女文豪,名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少年时即 富文学的盛名,她的词更是传诵一时的。只可惜现存不多,但我们知道她是最会 作白话词的。例如:《一剪梅》《添字采桑子· 芭蕉》。最有名的自然是他的《声 声慢》。这种白话词真是绝妙的文学。(《国语文学史》) 林庚:北宋的词坛,虽然充满了慢词的势力,却依然以小令为主。而结束这北 宋词坛的一位作家,便是李清照。中国女作家中,能够在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 她是唯一的一个人。她生活的时代虽在北宋南宋之间,而她的作风竟是完全北宋 的。她不愿意随着当时一般的潮流,而专意于小令的吟咏,这在词坛上更觉重要。 她的名作《醉花阴》《如梦令》。然而整个词坛的趋势,已完全走向慢调,小令 此后正如绝句,只成为诗人们偶然的点缀。诗词的命运,似乎不可避免的,都走 上了同一的途径。(《中国文学史》) 刘大杰:李清照是南渡前后的女词人,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的天才 女作家。她是遵守着词的一切规律而创作的。她一面重视音律,精炼字句;同时, 她的词富于真实的性情与生活的表现。(《中国文学发展史》)
评价李清照在词史上的地位
评价李清照在词史上的地位李清照,字易安,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
她被誉为“词史上的一朵奇葩”,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她的词作充满了细腻的感情、独到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使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首先,李清照的词作在情感表达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她的词作构思巧妙,语言优美,能够真实地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欲望。
她的词以表达爱情为主题,既有甜蜜之恋,又有离别之苦。
她善于运用婉约手法,以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刻画出了女性独特的心理状态,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她的词作中流露出的女性柔情和深情,让人们感受到了爱情的酸楚和辛酸,使词作充满了情感共鸣,让人流连忘返。
其次,李清照的词作在艺术描写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观察力。
她善于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相融合,使作品更富有意境。
她的词作描写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从静谧的江山到躁动的江水,从明亮的月光到凄凉的秋雨,每一个描写都让人感叹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她善于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到一个个美丽的意境中,使人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真实,从而达到情感上的震撼。
最后,李清照的词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她的词作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风格,对后来的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作品启发了后世的文人,使得词作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李清照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在后来的历代文人中倍受推崇。
她的词作被广泛传诵,使得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人物。
综上所述,李清照在词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
她的词作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艺术描写和指导意义,使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她的作品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与感悟,并在后世的文人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词作充满了艺术性和思想性,让人们对文学创作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堪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李清照是哪个朝代的人
李清照是哪个朝代的人李清照是哪个朝代的人导语:说到李清照,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她的诗词。
她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诗人,她的诗词也非常有特点。
那你想知道李清照是哪个朝代的人吗?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李清照是哪个朝代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李清照是哪个朝代的人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在宋朝重男轻女极为严重的情形下,李清照能够从众多词人中脱颖而出,实属难得。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就喜欢读书作词,但为人并不傲慢,女人的三从四德,李清照遵守的也十分严格。
由于当时,正值异族入侵,李清照的书写的词从以前的叙述生活,转变成后来悲叹自身身世凄苦的赐封。
李清照也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着中国古代第一女才子的称号。
下面就是小编收集的关于李清照简介资料,以及李清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的介绍。
李清照简介资料公元1084年,李清照出生在一个士大夫的官宦之家。
李清照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大诗人苏轼的学生,所以素有文学底蕴,家中藏书丰厚。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自小在家中长辈的熏陶下,对于文学典籍自然而然就有了兴趣,慢慢地也向这方面学习。
李清照年少时,跟随父亲来到都城生活,在繁华的都城中,激起了李清照极大的创意。
李清照此时不仅会写诗,也学会了作词,书写了一片流传至今的著作《如梦令》。
公元1101年,李清照刚好18岁,这在古代都已经可以说是晚婚了。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两人都对文学典籍感兴趣,可以说是情投意合。
虽然生活清贫,但知己相陪,但也充满着温馨的'感觉。
1102年,李清照婚后第二年,李清照因当时的朝廷党争,被迫离开都城。
和丈夫赵明诚一起,来到青州居住,李清照在此定居后,将居所唤作归来堂。
李清照两人在青州生活了20年,因丈夫为官素有功绩,被调往淄洲为官。
不幸的是,刚好异族入侵,李清照只好带着两人收藏的书籍开始了逃亡生涯。
1129年,李清照的丈夫官至江宁知府,在异族入侵后,放弃了城池。
与李清照逃往到湖州,在逃亡途中,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因疾病突发,不幸逝世。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的著名女词人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的著名女词人。
她的词不仅能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真实、自然、感人的意境,而且,其所表现出的艺术创造力也难以被模取,她的词作魅力也因此而难以超越。
李清照词之所以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是由于词中的情感和生活都是她的亲身经历和亲身体验,恐怕这就是身为女性的李清照所得天独厚的一个条件,也是众多男性词人所可望而不可及的主要原因。
她的词作既然与她的生平和生活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和因果关系,那么,追寻她的生活轨迹以便更深刻地理解李词的意境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李清照的生活历程可以分为泾渭分明的三个阶段,即婚前、婚后及其丈夫赵明诚病逝后三个阶段。
与此相对应的是李清照现存的48首词作,按其内容和格调来分,也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婚前和新婚期所作;第二部分为婚后第二年至南渡前所作;第三部分为南渡后所作。
不难看出,李清照生活历程的三个阶段与词作的三个部分在时间上是基本吻合的,所差时段只有一至二年,可说是相差无几。
因此,我们姑且就以词作容格调所示的三个阶段来探讨李清照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情感与心境。
一、李清照在婚前和新婚期的情感与心境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土,济南章丘人。
生于元丰七年(1084年)。
父亲是当时著名的,苏门“后四学土”之一,时任北宋后期员外郎;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亦善文。
这样的之家无疑会给李清照以较高的天赋和极好的家庭熏陶,为她的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她的家庭气氛也比较宽松开明,因而造就了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奠定了其独立自由的文学创作风格。
李清照自幼聪慧,少女时代就已开始了她的文学创作生涯,并初步崭露了过人的文学才华。
这个时期由于社会安定,家庭生活富足,加之个人心情舒畅,因此她的词作内容和格调都是欢快无忧的,其词境也充满着乐趣。
下面这首《》则比较典型地表现了这一特点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是一幅多么生动有趣的啊!图中那位天真活泼而又聪慧的少女,不就是李清照早年的吗?你看她没有忧虑也没有烦恼,在天真活泼之中又带着几分顽皮羞涩。
李清照是什么派的诗人
李清照是什么派的诗人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那么李清照是什么派诗人?下面是为你搜集李清照是什么派诗人,希望对你有帮助!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婉约派是中国宋词流派中的一种,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了“婉约”一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已经将它用于文章写作之中。
到宋代时,婉约词派逐渐兴起,李清照、欧阳修、柳永等人都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
婉约,顾名思义即委婉含蓄之意,多用于描写和刻画儿女之情。
词藻优美,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世人追捧。
除此之外,婉约派词作多用来表现在离愁别绪之中,用大量的意象来烘托出悲凉的氛围,最终层层递进表现出词人的悲凉或寂寥的感情。
后来学者总结婉约派词作的形式为四点,分别是婉约清丽,词藻含蓄,情景相融,声调和谐。
以李清照前期作品为例,在她待字闺中之时作品以歌颂生活,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主基调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词藻明快,曲调清丽,再现对生活的满足之感。
李清照嫁给赵明诚后,由于俩人经常处于别离状态,李清照的词大多抒发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其中,用了大量伤感意象来烘托出悲凉寂寥的环境,而后进一步体现自己思念丈夫之情。
婉约派词借以朦胧的意象来抒发自己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所以,在用词方面十分谨慎,不会使用太露骨的词眼。
以此,来表现出词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羞之感。
宋代的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这一说法是明代学者张綖提出来的,他认为婉约词风多为香软之气,《花间词》就是婉约派代表作品。
李清照性格李清照的词多表达思念与情意,所以她的性格在世人的眼里是一个弱不禁风充满无限惆怅的女词人。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她对权贵、声明并不在乎,敢于向世人说出词别是一家,打破了传统老旧的思想观念。
虽然她的有些作品读起来让人感到很极端、很消极,但是我们如果从她的风格和全部作品来看的话,我们就会有一个对她的新判定。
她出身于官宦家族,从小的传统思想观念并没有束缚她,而是让她有了一种独具一格的作风,虽然家里是官宦,但是她却对荣华富贵没有一点兴趣,并且敢于与权贵做斗争,从这一点不难看出李清照这个人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
论述李清照词的主要内容
论述李清照词的主要内容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悼亡词:李清照的悼亡词是她词作中的重要部分,这些词表达了她对逝去丈夫赵明诚的深深怀念和无尽哀思。
这些悼亡词情感真挚、催人泪下,充分展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之间深厚的感情。
在《声声慢》这首词中,她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描绘了自己在寻找、探索和思念丈夫的过程中的情感波动,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深深怀念和无法割舍的情感。
2. 愁情词:李清照的愁情词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这些词表达了她个人的离愁别绪、忧患苦闷等情感。
在《如梦令》这首词中,她用“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绘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这些愁情词不仅展现了李清照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于离别、忧患和苦闷等情感的普遍表达。
3. 闲适词:李清照的闲适词主要描写了她生活中的轻松愉快、悠闲自在的场景。
在《如梦令》这首词中,她用“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描绘了自己生活中的轻松愉快和悠闲自在的状态。
这些闲适词不仅展现了李清照生活中的另一面,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于轻松愉快、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 咏物词:李清照的咏物词主要是通过对自然景物或花卉的描绘,表达她的情感和心境。
在《浣溪沙》这首词中,她用“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描绘了自己对于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感受。
这些咏物词不仅展现了李清照对于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欣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欣赏。
5. 爱国词:李清照的爱国词主要表达了她对国家兴衰的关心和忧虑。
在《夏日绝句》这首词中,她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兴衰的关心和忧虑。
这些爱国词不仅展现了李清照对于国家的热爱和关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于国家兴衰的关注和忧虑。
李清照词中的愁
李清照词中的情与愁内容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纵览李清照的词,“愁”是主旨,将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写相思离别的闺中闲愁。
后期,词人经历了国破夫亡,名族的灾难和个人的不幸遭遇。
纵观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无论是诗还是词,愁情词总有一片广阔的空间。
无视“寂寞”“伤心”“幽怨”“凄凉”“泪痕”“肠断”诸如此类的“愁”的替代词,也不管整体境界言愁者,单是直接标出“愁”字的就数不胜数。
唐代有人“举杯消愁”,宋词亦善言愁“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而李清照“怎一个愁字了得”,愁到了极点,她的“愁”情有着深重的文化背景和深邃的文化内蕴。
关键词:情愁李清照宋词一、少女之情李清照出身于一个名门望族的书香仕宦之家,从小就广读诗书,使得小小年纪的她就受到了文学艺术的熏陶。
还攀坐在父亲膝头上时,上百首古诗已能琅琅上口,至少女时期执笔属文,展卷吟诗,更是锦心绣口,吐属风流。
她一天天长大,在婷婷玉立的风姿之外,更多了一层至诚纯朴的书卷气。
其书画琴瑟,使她父亲时常叹息“我的清儿若是个须眉男儿,采芹入泮,怕不象探囊取物一般容易!”同时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又使得她眼界开阔,而不象一般的深闺怨女那样感伤,只能望月叹花。
相反她用美丽的文字把她的闺中生活写的那么的富有情趣。
如她的“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活脱脱地把一个天真娇憨、活泼妩媚的少女的初开情窦,表现的含情脉脉,真实细腻,达出神入化之境地。
李清照十六岁以前,在故乡明水度过。
家乡的秀美风光,是她创作的源泉。
二、少妇思远在李清照十八岁的时候,遵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大学士赵明诚结为伉俪。
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个人情投意合,百般恩爱,这使得李清照在词中写了大量的美妙的爱情故事。
然而,爱的愈深,离别就愈加痛苦。
赵明诚外出做官后,新婚夫妇像牛郎织女一样两地分居,不得团圆,其相思之情油然而生,这种聚少散多的生活让李清照的词独添了几分落寞与孤单。
诗人李清照的简介资料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下面是为你搜集诗人李清照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李清照生平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人,宋代时期著名的婉约派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公元1084年,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而其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颇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就是长在这样一户爱好文学艺术的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加上她本人聪慧,又才华过人,故其少时便能写问作诗,且破得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赞赏,其《如梦令》一词更是轰动京师。
公元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了二十一岁的赵明诚为妻,二人文学艺术有着浓烈的兴趣,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高雅和谐,充满幸福。
然而好景不长,二人成婚的第二年,李家被卷入了朝廷内部党争,李格非被罢官,不得不回到原籍明水,而李清照也受到牵连,被迫与赵明诚分开。
后二人虽团聚,但因朝廷动荡,金兵入侵,二人的生活变得颠沛流离。
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曾改嫁张汝舟,但张汝舟觊觎她的珍贵收藏,然她的财务早年已大部分流失,令张汝舟非常失望,遂对她谩骂,甚至拳脚相加。
后李清照发现了张汝舟的罪行,将其告发,自己却因此被判三年徒刑,好在得到綦崇礼等人的营救,九日后获救。
公元1156年,李清照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李清照什么派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婉约派是中国宋词流派中的一种,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了“婉约”一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已经将它用于文章写作之中。
到宋代时,婉约词派逐渐兴起,李清照、欧阳修、柳永等人都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
婉约,顾名思义即委婉含蓄之意,多用于描写和刻画儿女之情。
词藻优美,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世人追捧。
除此之外,婉约派词作多用来表现在离愁别绪之中,用大量的意象来烘托出悲凉的氛围,最终层层递进表现出词人的悲凉或寂寥的感情。
后来学者总结婉约派词作的形式为四点,分别是婉约清丽,词藻含蓄,情景相融,声调和谐。
以李清照前期作品为例,在她待字闺中之时作品以歌颂生活,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主基调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词藻明快,曲调清丽,再现对生活的满足之感。
李清照的诗有典故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中运用了许多典故,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中用到了“鸥鹭”这个典故,鸥鹭是一种水鸟,常被用来形容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里用来表达李清照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首词中用到了“雁”这个典故,雁是一种候鸟,常被用来形容离别和相思之情,这里用来表达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
3.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中用到了“东篱”和“黄花”这两个典故,东篱是指陶渊明的东篱,他曾在东篱下采菊,这里用来表达李清照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黄花是指菊花,常被用来形容高洁的品格,这里用来表达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这些典故在李清照的词作中运用得非常巧妙,不仅丰富了词作的内涵,也使词作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
李清照被当代散文大家 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 ,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 了北宋和南宋。靖康之变, 李清照的家庭遭到严重的摧 残,她也被迫南渡,过起颠 沛流离的生活。南渡不久, 赵明诚病死,她精神上遭到 沉重打击。只身经历国破家 亡夫死的痛苦。此后就在孤 苦寂寞中度过凄惨的晚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词的特点:
从内容看,绝大多数是言情写愁,都写得很精 到,很富于特色。她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奇,善 于用白描手法塑造出鲜明动人的艺术形象,在语言 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从艺术风格看,绝大多数作品是婉约的,她被 看作是婉约派的代表词宋代著名婉约派女 词人,号易安居士。 其父是当时的著名学者。丈 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 历任州郡的行政长官。他们婚 后的生活很优裕,搜集了大量 的书画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 究。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最杰 出的女文学家。诗词文都写得 很好,可惜诗文流传至今的为 数不多。她的作品留存至今较 多的是词。她的词作,从数量 看,较之其他名家也不算多, 但几乎每篇都是精品佳作,是 公认的宋词一大家。
绝
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声 声 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描述
李清照的描述
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作以其清新脱俗、婉约柔美的风格而著称于世。
她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在后世也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李清照的词作以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
她的词作多以爱情为主题,表达了她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深情厚爱。
例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首词作以其婉约柔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思念和渴望。
她的词作中还常常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如《如梦令》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除了爱情主题外,李清照的词作中还涉及到了社会生活、人生哲理等方面。
例如《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是对人生苦短、充满挫折的深刻反思。
她的词作中还常常运用对比手法,如《如梦令》中的“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素手青条系腰,红骑绣鞍游冶处。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总之,李清照的词作以其清新脱俗、婉约柔美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她的词作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纵览李清照的词,“愁”是主旨,将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写相思离别的闺中闲愁。
后期,词人经历了国破夫亡,名族的灾难和个人的不幸遭遇,给她的词作笼上了浓重的感伤色彩。
国破之感,丧夫之痛,故国之思,孤寂之叹一齐喷涌而出。
本文就试从这几个方面对李清照的后期词作加以分类探讨其后期词中的悲苦愁情。
关键词:李清照后期词作悲苦愁情李清照(1084-1155?),山东济南人,生活在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战乱频繁的南宋初年。
她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著有《漱玉词》。
《漱玉词》现存四十九首,几乎收录了李清照一生流传下来的词,其中大部分为抒情词,而抒写愁苦情怀的大百分之八十,在作品中直接用“愁”字的就有十五处之多。
其它诸如“泪”,“愁”,“恨”等字在她的词中更是屡见不鲜。
一般来讲,李清照的词以她南渡为界划分为前后期两部分。
前期词中主要描写相思离别的闲愁,后期,在经历了国破夫亡及一系列灾难后,李清照一改前期词的清新明快,而是笼上了厚重的感伤气氛。
她后期的词则抒写的是国破家亡的忧患之愁,以及思旧怀乡、孤寂之愁。
“愁”贯穿了李清照的一生,词人把这一生的愁都寄寓在她的词作当中,以下我们就她后期的主要词作中来探析词人的悲苦愁情。
一、国破之感1127年金兵入侵北宋都城汴京,宋徽宗、钦宗相继被俘,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兵荒马乱之中,赵明诚与李清照先后南渡,而青州老家和大部分未能带走的书籍文物,则在“青州兵变”中化为灰烬。
面对着家乡沦落敌寇之手的国破家亡的悲痛惨剧,以及盗贼四起、叛军遍野、金人虎视眈眈的严峻现实,李清照义愤填膺,她以其过人的才气和锐气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抗战愿望。
一首颇具阳刚之气的豪放之词《渔家傲》倾诉了词人的这一情感: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著,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中的“有惊人句”,表明了女词人的自信自负,然而一个“谩”字,又把自信自负的情怀徒然引向了对摧残精英的现实社会的指控。
的确,在李清照所处的那个时代,女子即便满腹经纶,语出“惊人”,那又有什么用呢?南宋朝廷腐败无能,苟安一隅,无意北伐。
这残酷的现实使得词人空有爱国的热情,却报国无门。
词人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在梦中呼唤“九万里风鹏”加大威力,以便将她乘坐的“蓬舟”吹往那憧憬已久的仙山。
另一首颇有豪放气的《鹧鸪天》也抒发了词人的不平之心,以及报国无门的愁肠: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炉,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词中李清照所赞叹的“自是花中第一流”,是对自己才华的肯定,“梅定炉”三句也是词人非常自信的表现,而最末两句则无疑是借为桂花鸣不平,而实则为自己的怀才不遇鸣不平,抒发了自己的幽怨之情。
面对国土的沦陷,国君的逃窜,百姓生灵涂炭的境况,词人抒发了自己对朝廷懦弱的愤慨和报国无门的哀怨之后,李清照的爱国情愁更是压于心头。
此时,国已不国,君已不君,让她这个无处立身的亡国之民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写下了这首《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看似平淡,实极深刻。
“北人”是什么样的人呢?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国之民,李清照正是这其中的一个。
这种“不惯”绝不是水土气候难以适应的不惯,而是一种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是一个爱国之民无处安身的愁肠。
深怀着这种漂泊沦亡感的词人起坐听雨,从这凄凉的雨声似乎听到了戎狄中流击水的呼喊……无论是对朝廷腐败无能,偏安一隅的愤慨,还是报国无门,漂泊沦丧的哀愁,此时的李清照再也不是只停留在抒写闺中闲愁的少妇,而是上升到了家国之愁。
她的哀怨太大太深似要胜过李后主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的愁,更超乎秦观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的愁。
二、丧夫之痛中年丧夫,对于一个女性来说,是何等悲痛的事情!赵明诚的去世,是李清照一生中最沉重的打击。
往日的温馨甜蜜,夫妻唱和的情景换做而今孑然一人,孤苦无依的惨境。
词人常常缅怀已故的丈夫,写下了包含血泪的悼亡之作,如这篇《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这是一首咏梅词,实际上是词人借咏梅而作的一首悼亡词。
作者孀居后,孤苦寂寞,落落寡欢,上片的头四句就是i这种心境的写照。
“笛声”一句一转,作者于凄苦中忽闻梅花三弄的笛声,看梅花竟放,情不自禁的忆起当年与赵明诚一起赏梅的情景,止不住感慨“多少春情意”,精神为之一振。
接下来作者情绪立即低落下来。
“疏雨”中的梅花“下千行泪”,语意双关,梅花流泪也是作者流泪。
“吹箫”两句,化用典故含蓄的点明思念丈夫的题旨。
结尾,作者忽发奇想,想折一枝梅寄给丈夫,可是“天上人间,没个人堪寄”,寄给谁呢?往哪里寄呢?天人永隔,生死两茫茫的哀愁诉之不尽。
另一首存疑词《浪淘沙》,《词林万选》、《全宋词》等十多种词集收作李清照的作品。
全词写对往事的追念,抒发了孑然一身、孤苦伶仃的感慨。
陈廷焯谓:“凄绝不忍卒读,甚为德夫(赵明诚)作乎!”(《白雨斋词话》)。
窗外五更风,吹梦无踪。
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
一江春浪醉醒中。
留得罗襟前曰泪,弹与征鸿。
词人五更惊醒,窗外寒风,发现连梦的踪影也难寻觅。
“回首”与“记得”俱以回忆追述口吻出之,“玉钗斜拨火”乃是对归来堂中温馨生活的追忆;“回首紫金峰”则是易安逃离建康时追悼亡夫,望中泪眼但见“雨润烟浓”。
“一江”句化用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意,言愁如一江春浪,流无尽时,醉中醒来俱在心头。
“留得罗襟前曰泪,弹与征鸿”。
乃指明城卒后悲痛欲绝,此不尽之泪非罗襟所能尽愠。
往事随征鸿而去,杳无踪迹,然思念亡人泪犹在襟,只能弹与征鸿,更无人间亲人可诉。
如此作结,将全词抒发的忧愁、悲哀与孤苦无依之情推向极至,真可令读者不忍卒读,为之怃然掩泣。
另一首《南歌子》,当作于赵明诚殁后的某个秋天。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秋夜渐深转凉,“人间帘幕垂”,家家户户都已入梦乡,而此时的抒情主人公却和衣而卧,哪里能睡得着呢?为思念已故的夫君,在暗自垂泪。
起解罗衣,睹衣思人,见“莲”而生“怜”(爱怜),见“藕”而思“偶”,更是悲从中来。
后三句,直抒胸臆,发现三个“旧”字,发出物是人非、情非旧时的悲凉喟叹。
在这一时期,与之生死相依,相敬如宾的丈夫赵明诚别她而去,再加上国破后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此时的李清照无异于雪上加霜,身心俱疲。
国仇家恨聚集在词人的心头,痛定思痛之后,词人开始怀念破碎的家园及故土。
三、故国之思在李清照的情感领域中,家国乡愁是一个碰不得的、浸满了泪水的话题。
身在他乡女词人一刻也不能忘记给自己带来无穷美好回忆的北方故乡,眼前的一草一木都常常勾起她对家乡的思念。
如这首《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
睡觉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上片写到早春天气使人产生喜悦的心情。
而下片两句忽作转折。
早春又是乍暖还寒时节,小睡起来,微寒侵肤,刚才插到鬓上的梅花也已枯萎。
此人不说心情的转变,只用天气的轻寒和梅花的凋残,暗示其意识流程。
一定是乡心又被春天拨动,故国那些美好春天的回忆又从记忆中泛起。
发出“故乡何处是?”的悲呼。
故乡虽在而河山易主,欲归不能,只有在醉里梦里,才能片刻摆脱沉重的乡愁。
词人没有说自己如何沉溺于但愿长醉不复醒的醉梦中,只说醉卧时所烧的沉香早已炉灭香消,而词人还宿醒未解。
而醉醒时乡思的凄苦,尽与言外而见。
李清照竭力想摆脱悲苦意绪的缠绕,但是,故国之思铭心刻骨,她尽量寻找机会解脱自我,但还是无法掩饰内心的愁绪。
如《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
酒美每酸,恰称人怀抱。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这是一首伤春伤离之作,伤春伤离的背后渗透着故国之思。
“永夜”就是长夜漫漫,这是失眠者揪心揪肺的痛苦感受。
词人在此漫漫长夜,或者因故国之思而难以入眠,或者睡眠中仍然念念不忘故国江山,在梦中多次归去。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是醒来以后的失落与惆怅。
醒来后时光之凄苦难耐,已尽在不言中。
下片中词人笔锋一转,语意似乎转向欢快:“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岂知结尾两句语意再转:“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词人为何而醉?“春老”与“人老”词人的伤春伤离意绪,至此也含蓄的说出,照应了开篇所烘托出来的低靡之状态、忧郁之情绪。
读完整首词,我们可体会到词人身在异乡,有家难归,触景生情,发故国之思,叹春之难留,哀人之将老,心头的思想愁绪挥之不去。
另一首李清照的词中也同样在貌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词人的故国之思。
如《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每到秋来,寒日萧萧,梧桐夜霜,仇恨依旧。
这秋日严霜肃杀的萧条景象,已经包含着无限的悲苦凄凉意味,引发“悲哉秋之为气”的深沉感慨。
词人寻找种种消遣以排解内心的愁苦,然而梦中醒来,心头无限凄凉更叫人不堪忍受。
下片引用典故,借仲宣作《登楼赋》,抒发了滞留他乡,怀才不遇之情,表达了自己因环境所迫,有家归不得的凄凉,含蓄的透出作者浓重的乡愁。
家国乡愁背后的悲愁还渗透在这两首词中。
《添字采桑子》中“窗前谁种芭蕉树?”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
词人将自己的情注入芭蕉的形象之中,极其形象地表现了她对中原故土、家乡故土的缠绵不断地思念和怀念。
下片中“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词人夜晚听雨打芭蕉声,处于苦苦的思念之中,越思越悲,越想越愁,结句,更是抒发了“北人”流落他乡对故国深深怀念的悲愁。
还有《南歌子》中“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透露了词人那绵长、深沉、无处不在的乡愁。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后期词中到处弥漫着她浓浓的乡愁,对于这样一个爱国的女词人,这样的家国乡愁几乎占据了她后半生的整个情感。
而在这家国乡愁之中更蕴含了她晚年人生载不动的苍凉悲愁。
四、孤寂之叹女词人历经沧桑,饱经忧患,整个身心彻底崩溃,她感到心灰意冷,发出几乎绝望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