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 实习生手册 教育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与老师“称兄道弟”
在中小学校园,学生们背地里给老师取外号的类似现象并不少见。作为一群初来乍道的实习教师,如何处理自己与学生们的关系这个问题在实习之初一直困扰着我们。
实习工作分为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部分。作为一名任课教师,我只要保证学生们上课时能够配合地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就可以了。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就必须不仅要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况也要了解学生们的生活状况。所以融入他们的生活是不可避免并且是必须的。
随着与学生熟悉程度的增加,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们开始给我们取绰号或是称兄道弟起来。
学生们当着自己的面直呼其名或者是称其为“小X”、“师兄”的情况比比皆是。学生们认为,这样的称呼很亲切。
在我们自己读书的时候,不仅和老师们称兄道弟甚至会给老师们取绰号。嫌老师啰唆,就称老师“太婆”、觉得老师严厉就给其取名“李莫愁”,如果是胖胖的一脸和蔼的老师,在学生口中则变成了“欢喜佛”。
其实我认为,学生给老师取外号,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种师生关系,一些肯定式的绰号反映的是一种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一些恶意的绰号则反映了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态度,是学生心理的一种发泄。对此,教师应有正确的态度,分析原因、反思自己。
“我能允许同事或长辈叫我‘小马’,却不能接受学生也这样称呼自己。”年轻的马老师认为,学生太有个性,如此“亲昵”的方式自己无法接受。接受采访的大多数老师认为,不希望学生给自己取外号。尤其是年纪偏大的老师不能接受学生给自己取外号,认为学生缺乏对老师起码的尊重。
对此,一位教师认为,这是老师和学生间关系亲密的表现。“学生的外号倒也挺符合我的特点嘛。”一名被称为“欢喜佛”的男老师对学生的这一做法则不以为意,他认为,只要学生对自己没有恶意就行。
对待课堂上的“瞌虫”
在实习伊始,天气比较炎热,而实习的地理课经常被安排在下午的第一、二节,难免会有出现课上睡觉、走神等情况。带队老师建议我们在课堂上提高音量、适时地停顿或者是示意旁边的同学帮忙提醒。
然而在一次听课中,我有幸地领略了一位老师对“学生上课瞌睡”这一事件独特的处理方式。
课上有一个学生闭眼张嘴,神情倦急。课程告正好一段落,老教师讲起了一个故事:“大家听说没有,学校前面的这个村子里,昨天夜里丢了一头驴,公安部门正在调查。”
这与课程内容风马斗不相及的故事使那个闭眼张嘴的同学也瞪起了眼睛。
“偷驴的这个人肯定一夜未睡,他前半夜不敢动手,得手以后又得销脏,那么第二天他会是一种什么状况呢?”
已经有不少同学爽朗大笑了,当事人也似乎明白了什么低下了头。
“现在,XX同学神情倦怠,两眼无神,我真怕公安局来我们学校带走一个无辜的偷驴嫌疑人呢。”
至此,故事的目的真相大白,全班哄堂大笑。睡意随之也就跑到爪哇国去了。除我和瞌睡者以外,几乎没有人知道我说的是谁。
故事用时不到三分钟,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里幽默固然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内涵却是对学生自尊心的尊重和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保护,远比勃然大怒大发雷霆要好得多。
课后,老教师如是说:类似的情况几乎每个教师都会遇到,即使水平再高,你也很难保证每一节课都让每一个孩子满意,更何况每个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理状况,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我们怎样对待“瞌虫”。
地理
高中地理书中许多知识点与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而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使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一些浅显的地理知识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一课中的常见天气系统部分的教学中,我们就需要让学生了解风云雨雪变化产生的原因以及天气变化的规律。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以及体会:第一、联系生活。在上课之前,我给学生看了上个星期美国飓风的相关报道。且视频中含有这一节课所学的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第二、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演示锋面结构和成因示意图。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
第三、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上这节内容时,刚好有一股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市,结合此次的冷空气南下,形象地解释了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状况以及给我市带来的影响。
不过这节课的设计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最主要的是在时间的把握上,前面锋面的结构和成因上用的时间过多,使得后面列表比较三种锋面系统的异同上所用的时间相对较少。
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和规律需要我们用地理知识去解释和研究,如何用更有效,更直接的方法去让学生们理解这些知识,是我们地理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科学合理的安排的。
绰号
在中小学校园,学生们背地里给老师取外号的类似现象并不少见。作为一群初来乍道的实习教师,如何处理自己与学生们的关系这个问题在实习之初一直困扰着我们。
实习工作分为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部分。作为一名任课教师,我只要保证学生们上课时能够配合地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就可以了。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就必须不仅要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况也要了解学生们的生活状况。所以融入他们的生活是不可避免并且是必须的。
随着与学生熟悉程度的增加,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们开始给我们取绰号或是称兄道弟起来。
学生们当着自己的面直呼其名或者是称其为“小X”、“师兄”的情况比比皆是。学生们认为,这样的称呼很亲切。
在我们自己读书的时候,不仅和老师们称兄道弟甚至会给老师们取绰号。嫌老师啰唆,就称老师“太婆”、觉得老师严厉就给其取名“李莫愁”,如果是胖胖的一脸和蔼的老师,在学生口中则变成了“欢喜佛”。
其实我认为,学生给老师取外号,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种师生关系,一些肯定式的绰号反映的是一种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一些恶意的绰号则反映了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态度,
是学生心理的一种发泄。对此,教师应有正确的态度,分析原因、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