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

合集下载

2024年计量经济学心得样本(2篇)

2024年计量经济学心得样本(2篇)

2024年计量经济学心得样本在我学习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这门学科不仅仅是理论与方法的学习,更是一门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预测经济变化和做出决策的实践性学科。

通过学习计量经济学,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建模的能力,还了解了经济学在实证研究、政策分析和商业决策中的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总结一下我在学习计量经济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计量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数据驱动的。

数据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获取、处理和分析数据。

通过学习计量经济学,我对数据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实际研究中,我们需要搜集各种可靠的数据,然后通过合适的统计方法分析这些数据,得出可靠的结论。

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如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

这些方法在计量经济学中被广泛使用,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变化。

其次,计量经济学的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和抽象。

在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经济理论模型,如需求-供给模型、消费函数、投资函数等。

通过这些模型,我们可以理解经济决策者的行为规律和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然而,我们必须要注意到,这些模型只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简化和抽象,不能完全描述现实。

因此,在实际研究中,我们必须合适地选择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修正和拓展。

通过调整模型的参数,我们可以增加模型的准确性和解释力,提高我们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和预测能力。

另外,计量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因果关系。

在计量经济学中,我们经常要回答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某个变量的变动是由于什么原因而引起的?例如,我们经常要研究一个政策的效果,我们需要知道该政策对经济变量的影响。

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如工具变量法、自然实验等,来解决内生性问题。

内生性问题是计量经济学中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因为经济变量之间往往存在多种因果关系。

通过学习计量经济学,我对于如何解决内生性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学会了如何利用现有的数据和模型来分析因果关系。

2024年学习计量经济学心得体会五篇

2024年学习计量经济学心得体会五篇

学习计量经济学心得体会五篇学习计量经济学心得体会1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将经济学理论和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的学科,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工具来分析和预测经济现象。

在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后,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1.理解经济学与统计学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地理解到,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配置和效率的学科,而统计学则是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用于对经济现象进行定量的分析和预测。

2.学习EViews的使用,我学会了如何处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估计模型。

这个过程需要用到很多公式和函数,比如OLS、ARMA等。

3.学习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公式的理解和运用等。

但是通过反复的实践和探索,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并从中收获了很多。

4.在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与同学们一起完成项目,互相学习和交流,让我更好地掌握了知识。

总的来说,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不仅让我掌握了很多统计学方法,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原理,并且提高了我的数据分析能力。

我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并期待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

学习计量经济学心得体会2在探索计量经济学世界里,我经历了一场无比丰富的知识之旅。

作为一门科学,计量经济学以实证性研究为特点,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经济现象和政策效果的有效方法。

我开始时,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解仅限于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如回归分析、参数估计等。

然而,随着我深入学习,我逐渐认识到,计量经济学不仅仅是理论,更是一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预测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经济问题。

我特别喜欢学习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模型,如OLS回归分析,它是一种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给出相关假设。

而Tobit模型则教会了我如何处理具有截断数据的统计问题。

此外,我也学习了GMM(广义矩估计)和IV(工具变量)等高级技术,这些技术对于处理复杂数据和模型设定问题非常有帮助。

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摘要]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实际调查,总结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计量经济学“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原因,探讨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方面如何进行创新,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思路,为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实践教学1998年7月,计量经济学课程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经济学与管理学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

目前,许多高校的财经类或经管类专业都已将计量经济学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但从教学角度来看,计量经济学却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学科,形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

这是因为,在授课中,教师既要突出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又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一直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而如何把计量经济学教好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课题。

为了实现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理念的改革,突出理论、方法和应用相结合的教学基本思想,西北政法大学计量经济学教学组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2008级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目前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改善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建议。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03份,有效问卷率为88.26%。

本次调查问卷所测度的问题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学习效果;第二类是教学方式;第三类是教学效果;第四类是对课堂教学的期望。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计量经济学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等诸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存在四个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计量经济学作为方法论学科,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强调理论、实践和统计软件三者的结合。

可是,大多数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授课教师重理论方法体系讲授,轻能力培养和实际应用。

2024年计量经济学心得体会(2篇)

2024年计量经济学心得体会(2篇)

2024年计量经济学心得体会通过一个学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计量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计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分支。

计量经济学不仅要研究经济现象的计量方法,而且要研究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数量规律。

运用计量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确定变量和数学关系式—模型设定;分析变量间具体的数量关系—估计参数;检验所得结论的可靠性—模型检验;做经济分析和经济预测—模型应用。

在计量经济研究中,模型是对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的一种数学模拟,再____的模型也不可能将所有的因素都纳入其中,模型只不过是对可计量的复杂经济现象的一种简化与抽象。

因此模型只能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忽略众多次要因素,而突出若干所____的主要经济变量,把有关经济变量的相互依存关系表现为方程式。

模型的建立主要靠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深入研究,要遵循科学的理论原则,也要运用适当的方法。

1、一元回归模型:许多社会与经济现象,除了自身的变动之外,它们相互之间很可能有一定的依存关系。

各种经济变量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确定性____函数关系,另一种是不确定的统计关系,也称为相关关系。

关于拟合优度的检验,也就是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

2024年计量经济学心得体会(2)《____年计量经济学心得体会》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对计量经济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它是一门综合了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学科,通过运用经济理论和计量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

在____年,我有幸能够深入学习和研究计量经济学,并对此进行一些总结和体会。

一、计量经济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____年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中,我发现它的实际应用远远超出了我曾经想象的范围。

无论是在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领域,计量经济学都能够为决策制定者提供有用的经济政策建议。

2024年计量经济学学习心得范本(3篇)

2024年计量经济学学习心得范本(3篇)

2024年计量经济学学习心得范本在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我通过课堂学习、实践操作和参与讨论等方式逐渐领悟到了计量经济学在经济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本文将围绕我的学习心得进行分享,主要涵盖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三个方面。

首先,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初期,我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课程中详细介绍了诸如变量、模型、假设、因果关系等概念的含义和应用。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学习和掌握,我逐渐了解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特别是在面对大量经济数据时,变量的选择和模型的构建显得至关重要。

我学会了如何对变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分类,并通过建立适当的经济模型来描述真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在实际研究中,概念的准确性和清晰性对于结果的解释和推导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具备清晰而准确的理论基础上,才能进行合理的实证分析。

其次,在计量经济学中,模型的构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模型的建立既要能够准确描述经济现象,又要具有实用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逐步熟悉了模型构建的方法和技巧。

在模型构建中,我了解到变量的选择和功能形式的设定对结果的解读和推导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选择变量需要充分考虑经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需要,确保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解释性。

同时,我也了解到模型的功能形式是模型构建中的关键环节,其选择应该基于对经济现象的了解和经验研究的依据。

在实践操作中,我结合具体的经济问题进行了模型构建,增强了自己对模型构建的理解和技能。

最后,在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中,实证分析是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

实证分析通过对已有数据的统计处理和回归分析来验证经济理论和模型的有效性。

通过实证分析,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如Stata、Eviews等),还能够合理解读统计结果和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在实证分析中,对数据的选择和处理显得至关重要。

数据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对结果的准确性和解释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计量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计量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计量经济学的心得体会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从而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计量经济学首先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假设检验等。

这些知识是计量经济学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我发现理论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

只有深入理解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才能更好地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我花了很多时间阅读相关的教材和论文,加深对计量经济学理论的理解。

二、实证分析的应用计量经济学最重要的应用就是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是指通过收集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预测。

在实证分析中,数据的质量和样本的大小非常重要。

只有收集到高质量的数据,并且样本足够大,才能得到可靠的实证结果。

在实证分析中,我学习了很多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如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并且预测未来的趋势。

在应用这些方法时,我们需要注意模型的选择和假设的检验,以确保实证结果的可靠性。

三、计量经济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计量经济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金融、国际贸易、劳动经济学等领域。

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我了解了很多实际问题,并且学习了如何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在金融领域,我们可以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股票价格进行预测,或者对利率的变化进行分析。

在国际贸易领域,我们可以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贸易壁垒对贸易的影响。

在劳动经济学领域,我们可以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教育对工资的影响。

四、计量经济学的局限性虽然计量经济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只能分析已经发生的经济现象,而不能预测未来的趋势。

关于计量经济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计量经济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计量经济学的几点思考Part 1标题一:计量经济学的概念和本质标题二: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标题三:计量经济学的广泛应用标题四:计量经济学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标题五:计量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1.计量经济学的概念和本质计量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其本质是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验证和量化经济学理论。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与经济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密切。

计量经济学将经济现象定量化,可以更加准确地揭示人类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和关系,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2.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学从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基础出发,运用数学工具来构建模型,推导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研究对模型进行验证。

其中包括回归分析、面板数据、时间序列等方法。

此外,计量经济学还需要注意数据的选择和处理,避免因数据本身问题而产生的误差,以保证研究结论的有效性。

3.计量经济学的广泛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

例如,在宏观经济领域,通过对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可以为经济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在劳动经济学领域,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劳动力市场的变动,还可以分析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年龄和教育等因素对薪资的影响。

在产业经济学领域,可以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来研究市场结构和行业竞争力,为企业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4.计量经济学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虽然计量经济学方法非常强大,但在实际应用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选择合适的模型和数据样本是非常重要的,不合理的选择会导致结果的不准确。

其次,在处理数据时需要考虑误差的来源,避免因自身数据问题而影响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最后,在研究中需要注意成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以便他人可以验证研究的结论。

5.计量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提高,计量经济学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包括多维度分析、非线性建模、大数据分析等方面。

2024年计量经济学学习心得范文(2篇)

2024年计量经济学学习心得范文(2篇)

2024年计量经济学学习心得范文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经济理论,对经济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和研究。

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我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许多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能力。

以下是我在学习计量经济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前,我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统计基础。

因为计量经济学中经常用到高等数学和统计学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如概率、矩阵运算、假设检验等。

如果没有这些基础,将很难理解计量经济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其次,在学习计量经济学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理论部分是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基础,它主要包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模型诊断等。

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但仅仅掌握理论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实践应用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我通过课堂实践和实际项目的研究,深入学习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中的方法和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此外,数据质量对计量经济学研究的结果影响很大。

在进行计量经济学研究时,我们首先需要收集相关数据。

数据的收集要非常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尽可能排除数据中的误差和缺失,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同时,在进行数据分析时,也要注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技巧,以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进行计量经济学研究时,模型的选择和假设的合理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计量经济学中有许多不同的模型和方法,我们要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和数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模型和方法。

同时,我们还要对模型中的假设进行验证和检验,确保模型的假设在实际应用中是成立的。

只有模型选择得当,假设合理,才能得到准确和可靠的研究结果。

此外,在学习计量经济学中,多注意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实际经济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和研究,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应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研究思路和步骤,如问题的界定、数据的收集、模型的建立、参数的估计和检验等。

2024年计量经济学心得体会范文(2篇)

2024年计量经济学心得体会范文(2篇)

2024年计量经济学心得体会范文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现象的数学方法和统计理论的学科,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可以深入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因。

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首先,计量经济学给予了经济学研究更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往往是基于假设和推理,而计量经济学则通过大量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可靠和可验证。

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并进行数据的估计和检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和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好地预测和解释经济现象的发生。

其次,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政策分析和决策。

政府和企业在制定政策和策略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以及预测和评估政策的效果和潜在风险。

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我们可以建立模型并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可以对政策的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估,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决策建议。

另外,计量经济学也给予了经济学研究更多的实证验证的可能。

经济学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学科,不同的经济学理论能够得出不同的结论。

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我们可以进行实证研究并进行统计检验,从而可以验证不同理论的解释能力和准确性。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更客观地评估和选择合适的经济模型和理论,提高经济学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此外,计量经济学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和限制性。

数据是计量经济学的基础,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证据,但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比如,数据的收集和质量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数据的利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假设和前提。

在实际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中,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局限性,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处理和修正,以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分析的有效性。

最后,学习计量经济学也让我对经济现象和市场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学习经济理论和分析工具,我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和经济运行的机理。

例如,通过学习供需模型和弹性概念,我可以更好地理解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如何相互作用。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研究——以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为例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研究——以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为例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研究——以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为例摘要:计量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基础核心课程,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探讨了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学生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从兴趣培养、加强理论模型理解与深化实验教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为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发展进行积极的创新探索。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1980年“颐和园经济计量学讲习班”的成功举行,标志着计量经济学正式进入我国。

三十余年来,计量经济学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

1998年7月,教育部将计量经济学规定为经济学门类的8门核心课程之一,使之成为国内各高校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等相关专业本科学生的基础核心课程,极大促进了计量经济学在国内的普及和发展;在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方面,计量经济学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

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促进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和发展,是经管类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现实客观要求。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部分,共同构成有机的统一整体,彼此融合,相互促进。

在总结计量经济学教学规律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教学效果常常表现出典型的差异性。

现阶段,在经管类院校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学习的学生群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源自文科背景,其数学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对于有较高数学要求的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常常感到吃力;因此,对具有文科背景学生的充分关注将直接影响到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整体水平。

那么,现阶段具有文科背景的经管类本科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主要的困难与问题何在?如何针对文科学生开展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教学、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本文拟对上述问题展开细致剖析,以期为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进行积极的创新探索。

一、文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困难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内容涵盖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其中,经济学为计量经济学模型建立提供了理论指导,而数学与统计学则为计量经济学的运用提供了方法和工具。

2024年计量经济学 心得(2篇)

2024年计量经济学 心得(2篇)

2024年计量经济学心得____年计量经济学心得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理论的科学方法。

在____年,计量经济学又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我学习和研究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心得和感悟。

首先,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越来越重要。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传统的理论模型已经不能有效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

因此,需要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

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包括回归分析、面板数据模型、时间序列分析等。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估计经济模型中的参数,并得出对经济现象的合理解释和预测。

因此,我认为掌握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需要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

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需要用到一些数学和统计学的知识,例如概率论、线性代数、假设检验等。

在研究计量经济学问题时,我们需要对这些数学和统计学的知识有较好的掌握,才能正确地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

因此,我认为在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前,要先打好数学和统计学的基础。

另外,我也认为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证研究能力。

计量经济学研究不仅需要理论模型的构建和分析,还需要利用实际的数据来检验和估计模型。

因此,在研究计量经济学问题时,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证研究的经验,包括数据的收集、处理、估计等。

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积累。

此外,我也意识到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需要与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不能脱离实际经济问题,否则其研究结果也难以得到实际应用。

因此,在研究计量经济学问题时,要关注实际经济问题,注重对实际经济问题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只有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与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学的发展。

最后,我认为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需要开展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问题往往具有全球性的影响。

因此,要解决这些经济问题,需要进行跨国界的合作。

关于计量经济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计量经济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摘要:计量经济学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最受关注的课程,笔者分析了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相应措施。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部分高等学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开始陆续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

近十年来,定量分析经济问题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经教育部全国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决定,把计量经济学纳人了经济学类所有专业必修的(八门)核心课程旧J。

此后全国各高校不仅经济学类各专业普遍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而且一些管理类专业也十分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另外,《经济研究》等国内的一些重要经济学期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报道范围更倾向于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及大量运用各种计量经济模型的内容旧J。

因此高校经管类教师都意识到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这也有力地促进了计量经济学知识在经济管理专业的普及。

现在,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最受关注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国内高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在充分肯定这门课程作用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也感到对于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建设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与研究,这一改革将有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增强HJ。

二、计量经济学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课程内容不合理问题。

例如,教学层次不明确以及数学推导的处理问题。

由于计量经济学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通常被人们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学,并根据内容深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计量经济学。

从经管类各专业来看,给本科生、硕士生讲授计量经济学,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要求不同,有的以理论方法为主,有的以实际应用为主;且应用的领域、应用的程度、遇到的问题也有差异。

目前计量经济学课程已经形成多专业、多层次、多种要求的格局。

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与方法创新论文

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与方法创新论文

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与方法创新论文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与方法创新论文本文将从课程教学的实践出发,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探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与方法创新的必要性,通过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强化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一)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目前,本科阶段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以介绍理论方法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主,在对理论方法的实际经济应用方面强调不足。

如何将这些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不同的专业,如何在教学中以实际经济问题为出发点,进行模型和应用模型建立的讲解相对比较少。

而更注重理论参数估计、检验理论和理论方法等内容的讲授。

虽然教师在讲完理论课程之后也会列举一些实例,通过案例对所讲授的理论加以说明,但多数仅限于对模型的计量分析,缺乏通过实验对计量经济学的建模步骤、原理以及模型的局限性和前瞻性等进行深入分析。

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少合适经典的经济案例,或者较少结合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应用分析,学生在学习理论方法之后,却不清楚怎样应用到实际经济问题中,更不知道如何对模型或计算的结果做出合理的经济解释,这种培养方法和教学模式使计量经济学丧失了作为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工具的重要作用,其经济分析方法的功能也无法施展,甚至导致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失去兴趣。

许多学生在学习完这门课程之后,不知道如何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开设对象不明确,层次划分不明确目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开设专业及层次类别,与过去相比有较大提高。

在本科教育阶段,不仅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对定量分析要求较多,大都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随着经济学对各个学科的日益渗透,其他学科专业也都相继开设。

由于专业不同和学习层次的差异,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也应不同,有些专业应该以理论方法的讲授为主,有的专业则应该以实际应用为主,不同的专业类别和层次的教学难度系数也应有所不同。

教学改革创新与计量经济学论文

教学改革创新与计量经济学论文

教学改革创新与计量经济学论文一、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意义经济学是考察社会经济现象、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而计量经济学则是揭示经济学理论所考察的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规律。

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与应用能力,关键取决于能否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观察理解经济现象,能否构建恰当的经济模型,能否准确进行参数估计与模型检验,使研究结论客观反映经济规律,进而为政策决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目前,虽然计量经济学已被列为高等院校经管类各专业的重要课程,但我国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进一步培养好计量经济学人才任重道远。

为更好提升学生学习和应用能力,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计量经济学人才的培养。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计量经济学重在培养学生基于经济学理论观察社会经济现象,勇于提出问题。

譬如,在研究通货膨胀时,学生应回顾成本推动型、需求拉动型等通胀形成机制,思考这些理论能否解释现实。

以始于2009年下半年的通货膨胀为例,显然,每个人都经历与感知到了该轮通货膨胀对自身的影响,企业家感觉到原材料上涨,居民感觉到菜价上涨,学生发现食堂饭菜价格上升。

对于计量经济学的学生来说,首先要思考此轮通胀的原因与货币供给过多是否相关,进而要思考此轮通胀与过去通胀是否存在相同特征。

教师要将这些问题引入课堂,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与研究社会经济现象,这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学习与研究计量经济学的能力。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计量经济学教学是引导学生应用经济学理论理解经济问题的过程。

由于社会经济现象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对同一经济现象经济学家存在不同的看法。

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发展日新月异,这种快速的知识更新使得师生需要不断学习与研究。

此外,经济现象本身也伴随经济体制、运行机制与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复杂变化,对这些日益复杂的现实经济现象的深入考察,也考验着我们运用计量经济模型的能力。

因此,深刻理解经济现象及其背后的机制,重在能否正确应用计量经济学。

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

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

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摘要:本文主要从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中的问题和错误出发,提出了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创新的必要性;通过对国内外计量经济学教科书内容体系的分析,指出进行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创新的主要方向,即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理论和方法,以及数据的分析和诊断引入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最后具体说明《计量经济学》第3版在教学内容创新方面所迈出的实质性一步。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模型;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一、问题的提出计量经济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入中国,从80年代中开始,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相继开设了系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

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并确定了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8门共同核心课程,其中包括“计量经济学”。

根据我们2006年暑期的调查,设置经济类本科专业的高校中98%的学校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管理类本科专业的高校中60%的学校开设了该课程。

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门类,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开设面最广的少数几门课程之一。

2007年10月,在首届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上,笔者曾以“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为题,提交一篇论文。

在那篇文章中,提出了在本科生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设计中,必须重视和处理好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前沿性的关系,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关系,模型理论方法中思路和数学过程的关系,以及应用模型中模型发展方法论和具体模型的关系。

另外,还对计量经济学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等本科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最后,文章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国化”的问题。

2008年9月,在以“中国模式与中国经济学发展一一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中国经济学教育第三届年会”上,笔者提交了论文“我国计量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现阶段的三项任务”。

文章指出计量经济学的迅速发展是30年来我国经济学发展的显著标志之一,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原因。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一、计量经济学课堂教学现状应用型本科开设的课程更注重课程的实际应用而不是烦琐的理论推导。

虽然计量经济学课程作为经济学的必修课程,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计量经济学在开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计量经济学是由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也是数理经济学、数理统计学和经济统计学三者的交集,以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统计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为先修课程,因此计量经济学资料丰富。

其次,计量经济学要求学生的先修课程具有良好的基础,但对于经管类的学生来讲,大部分为文科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而现行的计量经济学教材过分注重理论推导,各种公式充斥着教材,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背景以文科为主,枯燥乏味的理论推导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畏惧感,甚至出现排斥的心理。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理论联系实际经济学各专业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理论课程过多过繁、实验课程所占比重较小且不被重视、教学方法缺乏创造性等特点,容易造成学生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潜力,重视书本知识、轻视实际应用潜力的现象。

对于经济类的学生来讲,经济类的专业都是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其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要。

而在实际教学中,以实际经济问题为出发点,建立数学模型的讲解相对较少,课程更重视理论参数估计、模型检验和理论方法的讲授,缺乏透过实验对计量模型的建模步骤、原理以及模型的局限性及前沿性的深入分析。

教学中缺少经典案例的讲解与分析,导致学生学完理论方法之后,不知如何用经济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也不知如何对模型的经济好处进行解释,这种教学方式也就失去了开设计量经济学的实际好处。

(二)实验教学环节薄弱,效果欠佳经济类各专业的实验教学主要是以上机模拟的形式出现,总体状况不太乐观。

原因是班级人数太多,往往是2~3个班的100~150人同时上机,教师在前面演示实验,很多同学看不清楚,并且人数太多,教师指导学生实验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思考与创新专题讲座

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思考与创新专题讲座
西尼尔明言:“这门科学依靠的主要是推理而不是观 测,其主要困难不是在于事实的调查而是在于术语的 使用”。
穆勒认为:作为一门抽象科学,经济学必须使用先验 方法,即抽象演绎法。
26
可编辑ppt
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
20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逻辑实证主义哲学 的诞生,归纳法在主流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上 升。
专门问题 第6章 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
论与方法 第7章 经典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 第8章 扩展的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第9章 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模型
第3版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知识,有些已经过时,有些即将过时;而产生知识 和发展知识的方法论,则是永存的。
11
可编辑ppt
原因之六:具备良好的发展环境
置身于关于“什么是主流经济学”的争论之外。
12
可编辑ppt
现阶段任务之一:加强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研 究与创新
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研究,既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又 是学科水平的体现。
在认识论范畴上,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是归纳的, 不是演绎的”。
在方法论的范畴上,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只能证伪 ,不能证实”。
23
可编辑ppt
后果之三:应用研究错误频频发生。
24
可编辑ppt
三、计量经济学的回归
计量经济学的性质
弗里希:“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 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 但本身并非是充分条件。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力量,这种 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
9
可编辑ppt
原因之四:适应提高我国经济学水平的需要
经济学有没有“先进水平”?有,又没有。 讲没有,主要指经济学理论与政策。 讲有,是指经济学研究方法、经济分析方法和经济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摘要:本文主要从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中的问题和错误出发,提出了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创新的必要性;通过对国内外计量经济学教科书内容体系的分析,指出进行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创新的主要方向,即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理论和方法,以及数据的分析和诊断引入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最后具体说明《计量经济学》第3版在教学内容创新方面所迈出的实质性一步。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模型;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一、问题的提出计量经济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入中国,从80年代中开始,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相继开设了系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

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并确定了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8门共同核心课程,其中包括“计量经济学”。

根据我们2006年暑期的调查,设置经济类本科专业的高校中98%的学校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管理类本科专业的高校中60%的学校开设了该课程。

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门类,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开设面最广的少数几门课程之一。

2007年10月,在首届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上,笔者曾以“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为题,提交一篇论文。

在那篇文章中,提出了在本科生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设计中,必须重视和处理好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前沿性的关系,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关系,模型理论方法中思路和数学过程的关系,以及应用模型中模型发展方法论和具体模型的关系。

另外,还对计量经济学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等本科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最后,文章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国化”的问题。

2008年9月,在以“中国模式与中国经济学发展一一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中国经济学教育第三届年会”上,笔者提交了论文“我国计量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现阶段的三项任务”。

文章指出计量经济学的迅速发展是30年来我国经济学发展的显著标志之一,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原因。

将我国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推广普及阶段、教学的提高与应用研究的推广阶段,以及目前的发展与创新阶段。

提出了目前阶段的三个任务,即加强理论研究,提高应用研究的水平和发展中国的计量经济学课程。

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的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问题。

无论是“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国化”,还是“建设中国的计量经济学课程”,都很难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一般认为,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课程体系最为接轨的课程,所以,计量经济学教学只需要引进和照搬就足够了。

于是,采用原版教材,被认为是计量经济学教学水平的体现。

一句话,计量经济学无须中国化。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必须追溯到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性质,即它是经济学课程还是应用数理统计学课程?无论从计量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还是它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都表明它是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经济学课程,更具体一点说,是一门经济学方法论课程。

既然是经济学课程,就具有它的社会属性,就存在需要中国化和可以中国化的问题。

将计量经济学看成一门“纯方法”课程,是一种误解。

“方法论”不同于“方法”,经济学方法论,必然是建立在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

例如,回归分析是一种“方法”或者“技术”,但是以回归分析作为分析技术的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则属于方法论范畴。

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对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卢卡斯批判”,并不是对回归分析的批判,实质上是对模型总体设定先验理论导向的批判,是对30年代至60年代占主流地位的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批判。

近十多年来,以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为代表的经验实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实际经济分析的主流方法。

仅以《经济研究》发表的论文为例,我们对1984—2007年《经济研究》发表的近3 300余篇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以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作为主要分析方法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1984年为O,1992年为5%,1998年为11%,然后迅速提高,2004年为40%,2005为56%,2006年、2007年均为53%。

而且研究对象遍及经济的各个领域,所应用的模型方法遍及计量经济学的各个分支。

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微观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发展与传播,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在社会学、管理学领域迅速扩张,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以《管理世界》的发文为例,在2000年全年刊发的210余篇论文中,还几乎看不到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作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论文,但是在2009年第1期至第6期的96篇论文中,以计量经济学模型作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论文53篇,占55%。

但是,在我国的经济学经验实证研究中,尤其是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中,问题和错误也大量存在。

这些问题和错误的直接后果,是引起人们对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的怀疑。

究其原因,对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方法论基础缺乏深入研究和正确理解是主要原因之一。

为此,笔者近年来就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论基础问题作了一些研究,包括它的哲学基础、经济学基础、数学基础和统计学基础,发表了一些相关研究成果L3 J。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问题。

目前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进行经济问题研究的学者,都是经历了经济学课程学习或者至少学习了有关计量经济学教科书的,那么应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必然与课程教学和教科书内容体系有关。

作为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师,作为计量经济学教科书的编写者,就有责任对教科书内容体系和课程教学进行重新审视,就必须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造与创新。

二、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创新的方向按照计量经济学的创始人弗里希(R.Friseh)为计量经济学所下的定义:“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但本身并非是充分条件。

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的结合;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完整框架是:关于经济活动的观察(即行为分析)→关于经济理论的抽象(即理论假说)→建立总体回归模型→获取样本观测数据→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模型,其中前三个步骤可以归结于“模型设定”。

对于这一完整的框架已经形成共识,例如被广泛采用的教科书Basic Econometrics作者Damodar N.Gujarati将计量经济学方法归结为以下八个步骤:“理论或假说的陈述、理论的数学模型的设定、理论的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获取数据、计量经济模型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预报或预测、利用模型进行控制或制定政策。

”这一研究框架,与经济学研究的框架完全一致。

任何科学研究,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试图回答:如何从经历到素的描述这两条线索逐渐发展的;在需求函数模型中,着重介绍各种需求函数模型是如何依赖于效用函数而发展的;在消费函数模型中,着重介绍各种消费函数模型是如何依赖于各种消费理论假设而提出的;等等。

但是,问题还是存在的。

即缺少关于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设定的一般理论方法的讨论,学生在应用中遇到本章内容之外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地设定模型,仍然缺少指导理论和方法。

《计量经济学》第3版在这个方面迈出了具有创新性的实质性一步。

表2列出了《计量经济学》第2版和第3版的章目录,几乎完全一样。

但是,从表3列出的《计量经济学》第2版和第3版中应用模型的节目录,发现内容具有实质性不同。

在第3版教材的第9章中,按照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研究的步骤,设计了4节内容。

将第2版第7章中生产函数、需求函数和消费函数模型中的部分内容,作为一般意义的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方法的案例纳入其中。

第1节是关于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的模型类型设定,讨论如何针对研究对象选择计量经济学模型类型。

即确定所应该建立的是参数模型还是非参数模型,是单方程模型还是联立方程模型,是截面数据模型还是时间序列数据模型或者Panel Data模型,是经典截面数据模型还是非经典的选择性样本模型、计数数据模型、离散选择模型或者持续时间数据模型,等等。

着重讨论了模型类型对数据类型的依赖性。

这显然是应用模型设定的第一步。

第2节是关于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总体回归模型设定中的变量选择问题,讨论在模型类型确定之后,应该按照什么原则选择进入模型的变量。

对“研究目的导向”、“先验理论导向”和“数据关系导向”进行了分析和批评,提出了应该按照“一般性”、“现实性”、“统计检验必要性”和“经济主体动力学关系导向”的原则选择变量。

这是应用模型设定的第二步。

第3节是关于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函数关系设定,讨论如何在经济学理论和在统计分析的指导下,设定模型中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即模型的函数形式。

这是应用模型设定的第三步。

至此完成了一个应用研究的总体回归模型设定工作。

第4节是关于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变量性质设定,讨论如何确定被选择进入模型的变量的性质。

包括:它们对被解释变量具有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它们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它们是随机变量还是确定性变量?重点讨论了变量性质设定的相对性。

这是进行模型估计之前必须进行的工作,是应用模型设定的第四步。

关于具有一般意义的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设定的一般理论方法的讨论,将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从模型估计和模型检验,扩展至模型设定,也就是经济学研究中的观察和抽象,使得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体系更加完整,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成为一个能够作出科学发现的研究全过程。

如何将数据的分析和诊断引入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计量经济学》第3版也在第2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图1显示了在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中模型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图中①表示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的类型依赖于表征研究对象状态的数据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必须选择不同类型的模型。

在模型类型确定之后,依据对研究对象的系统动力学关系的分析,设定总体模型。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对在经济理论指导下所分析的系统动力学关系进行统计必要性检验,如图中②所示。

当总体模型被正确设定后,接下来的任务是进行模型参数的估计,毫无疑问,模型估计必须得到样本数据的支持,模型估计结果依赖于样本数据的质量,即为图中③所示。

模型经过估计和检验后进入应用,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数据支持。

比如用于预测,必须首先给出预测期的外生变量的数据,这就是图中④所表示的步骤。

第3版中将计量经济学模型与数据的上述关系融入相关的章节,比如,9.1节中的模型类型的选择对数据类型的依赖性;9.2节中的总体模型变量选择的数据关系检验必要性原则:9.4中的模型变量强外生性和超外生性设定的相对性:1.2节中的模型估计对样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一致性要求。

这些都是将数据的分析和诊断引入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的具有创新性的尝试。

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一门真正的经济学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