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婚姻的法律性质及其形成背景
法律文书-事实婚姻的概念是什么

事实婚姻的概念是什么律师点评:一、真相婚姻的概念是什么事实婚姻作为婚姻关系存在的一种手法方式,广义指男女双方在主观上具有永久生活的目的,在上具有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事实,群众也认为群众是婚姻关系的结合。
狭义指没有配偶的男女双方,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群众是婚姻关系的结合。
事实婚姻是相对于合法登记的客观事实婚姻而言的,事实婚姻生活未经依法登记,本质上属于违法婚姻,但考虑到我国的现实生活国情,为了维持一定范围内的,特别是广大农村人口婚姻关系的稳定,国家对未办理结婚登记未婚夫以夫妻名义而生活的男女双方之间的关系有条件地予以认可,这就产生了“事实婚姻”这一概念。
二、法律对事实婚姻怎样新规定法律条文的2001年4月28日《婚姻法》修正后,其第八条规定了:“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而对未补办结婚姻登记的谬误婚姻的效力却没有明确规定。
对此我认为表示其婚姻曾效力待定,有待于当事人采取积极的态度予以确定。
自2001年12月27日起,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者经补办登记,其事实父子关系婚姻关系可溯及既往地合法化,得到承认与保护。
2001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5条规定:未按《婚姻法》第8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其要求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再婚的,应当区别对待:1994年2月1日民政部《暂住证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才刚已经符合结婚其二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1994年2月1日民政部《暂住证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同居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能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根据这一司法解释,首先在1994年2月1日以前,未办理结婚登记已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社交生活者,只要符合结婚其本质要件的,即可认定为谬误婚姻,这一规定较之上述1989年的司法解释中必须双方同居时即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规定显然放宽了对认定事实婚姻的市场条件。
事实婚姻__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婚姻形式日益多样化。
在我国,除了传统的登记婚姻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事实婚姻。
事实婚姻是指男女双方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虽未进行结婚登记,但已具备夫妻关系的婚姻状态。
本文将围绕事实婚姻的概念、法律规定及其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二、事实婚姻的概念1. 定义事实婚姻,是指男女双方在符合法定结婚条件的情况下,虽未进行结婚登记,但已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形成较为稳定的夫妻关系,并对外承担夫妻义务的婚姻状态。
2. 特征(1)男女双方符合法定结婚条件:年龄、婚姻状况等。
(2)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双方共同居住,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3)形成稳定的夫妻关系:双方在经济、情感、生活等方面形成紧密联系。
(4)对外承担夫妻义务:在家庭、社会关系中,双方以夫妻身份对外承担责任。
三、事实婚姻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姻法》是我国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法律,其中对事实婚姻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第三条:禁止重婚。
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禁止家庭暴力。
(2)第六条:男女双方应当依法进行结婚登记。
未进行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不具有夫妻权利和义务。
(3)第十条:男女双方自愿结婚的,应当依法进行结婚登记。
未进行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不具有夫妻权利和义务。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1)第二条:当事人以婚姻法第十条规定以外的情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当事人的申请。
(2)第三条:当事人仅以结婚登记程序存在瑕疵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当事人的申请。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1)第六条:离婚案件中,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应当遵循男女平等、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有利于生产和生活、方便生活、照顾无过错方、照顾扶养义务等原则。
(2)第七条:离婚案件中,一方当事人隐瞒、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
怎么认定是事实婚姻

怎么认定是事实婚姻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通过结婚登记而选择事实婚姻,这种婚姻形态被认为是一种非正式的婚姻关系,但是在国内法律中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具体是否属于婚姻关系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所以如何认定事实婚姻,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一、双方间的性关系事实婚姻最突出的特征是“性关系”,性关系是事实婚姻关系形成的必要条件。
双方必须是自愿、真实并长期持续的性关系。
如果一对男女已有了性行为,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维持了恋爱情感,而这段关系并非一夜情或者出于纯粹物质等目的而产生的性行为,那么可以认定双方已经建立了事实婚姻关系。
二、经济贡献其二是经济上的贡献,事实婚姻的两个当事人如果已经开始在经济上有一定程度的依靠和扶助,可以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已经形成了事实婚姻。
比如说,在这种情况下一方资助另一方的日常生活、住房以及接受教育等费用,并且在时间上持续比较长的时间,那么可以认定两人已经建立了事实婚姻关系。
三、公证认证无论是出于抚养孩子的需要还是经济互相扶持的意志,另一种明显的证明方法是通过公证的方式在民事关系上确立婚姻关系。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文件来颁发公证呢?结婚证明书、生育证明书、房屋租赁的合同,还有自行编撰的书面协议等都可以被作为公证的证据。
四、社会认可除了双方的主观意思,还要有社会对于事实婚姻的肯定和认可。
婚姻关系是个人行为而又具有公共重要性的法律事实,所以需要从社会与公众意识的角度去考虑认可。
如果社会大众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认为他/她们已经是一对合法的夫妻,有婚姻应有的义务和权利,那么就可以认为事实婚姻关系已经成形。
五、持续时间事实婚姻关系最终要判断的是双方关系的持续时间,持续时间越长,建立婚姻关系的可能性就越大。
事实婚姻关系的持续时间并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期限,但根据过往的判例及实践中的实际经验,一般来说,持续时间较短的,认定婚姻关系的成立难度就会较大,反之则容易。
最后,认定事实婚姻是否成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和判断。
事实婚姻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迁,事实婚姻在我国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事实婚姻是指男女双方未履行结婚登记手续,但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且双方具有稳定的经济、生活、感情关系的行为。
然而,由于事实婚姻的特殊性,其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的争议。
本文将从事实婚姻的法律规定、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事实婚姻的法律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事实婚姻的法律规定1. 事实婚姻的定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一条规定,事实婚姻是指男女双方未履行结婚登记手续,但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婚姻:(1)双方当事人自事实婚姻成立之日起,已共同生活满三年以上;(2)双方当事人自事实婚姻成立之日起,已生育子女;(3)双方当事人自事实婚姻成立之日起,有其他共同生活的证据。
2. 事实婚姻的法律地位我国《婚姻法》并未明确规定事实婚姻的法律地位。
但在司法实践中,法院普遍认为,事实婚姻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当事人可以依据事实婚姻的相关法律规定,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
3. 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1)财产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二十二条规定,事实婚姻存续期间,当事人双方共同取得的财产,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2)债务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二十三条规定,事实婚姻存续期间,当事人双方共同承担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3)子女抚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二十四条规定,事实婚姻存续期间,当事人双方所生育的子女,视为婚生子女。
4. 事实婚姻的法律保护(1)离婚诉讼: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二十五条规定,事实婚姻当事人起诉离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2)财产分割: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二十六条规定,事实婚姻当事人离婚时,对共同财产的分割,应当遵循公平原则。
事实婚姻的认定

事实婚姻的认定事实婚姻的认定指的是没有经过法律程序的婚姻关系,即未进行正式结婚登记的夫妻双方以事实上的婚姻关系生活在一起。
在我国法律上,对事实婚姻的认定一直存在争议,因为事实婚姻属于一种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的婚姻形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事实婚姻的认定进行探讨。
一、共同生活事实的认定在事实婚姻的认定上,最重要的是要确定是否存在共同生活的事实。
共同生活是事实婚姻的核心要素,只有双方以夫妻的身份生活在一起才能符合事实婚姻的标准。
共同生活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很多,例如双方在一起居住、共同承担家庭责任、互相照顾、维护家庭利益等等。
法院在认定事实婚姻时,会通过调查取证等方式,来判断双方是否存在共同生活的事实。
二、共同意愿的认定除了共同生活的事实,双方的共同意愿也是认定事实婚姻的关键因素之一。
共同意愿是指双方自愿选择以夫妻的身份生活在一起,并且具备夫妻之间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在事实婚姻的认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愿,是否自愿承担夫妻关系所应具备的权益和义务。
只有当事人之间存在真实的意愿,并以事实婚姻的方式生活在一起,才能被认定为事实婚姻。
三、时间要素的认定事实婚姻的认定还要考虑时间要素。
婚姻关系是建立在时间积累和持续的基础上的,因此,事实婚姻的认定需要考虑双方共同生活的时间长短。
虽然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时间要求,但在实践中,常常会考虑双方的事实婚姻关系是否已经存在较长时间,通常认为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这是因为事实婚姻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积累共同生活的经验,以便明确双方对夫妻关系的意愿和态度。
四、其他相关因素的认定除了以上几个主要因素之外,事实婚姻的认定还需要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例如,双方是否有共同的子女,并对子女进行共同的抚养和教育;双方是否有共同的财产和债务,并进行共同管理等。
这些都可以作为判断双方是否存在事实婚姻的证据。
总结起来,事实婚姻的认定需要考虑共同生活的事实、共同意愿、时间要素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论我国事实婚姻制度

论我国事实婚姻制度我国事实婚姻制度是指未经法定程序登记的夫妻关系。
事实婚姻在中国社会中并不罕见,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很多人选择事实婚姻来共同生活并具备夫妻关系。
然而,在法律上,事实婚姻与正式婚姻仍存在一定的差别和争议。
首先,事实婚姻并没有法律效应。
根据我国婚姻法,只有经过法定登记的夫妻关系才会被法律认可,享有法律保护和权益。
因此,事实婚姻夫妻在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方面可能面临很多困难和不公平待遇。
一旦夫妻关系出现问题,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会引发一系列的纠纷和矛盾。
其次,事实婚姻容易受到家庭外部因素的影响。
由于事实婚姻并没有法律保护,一方出轨、家庭暴力等问题往往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此外,家庭成员、社会舆论等因素也会对事实婚姻产生影响,使夫妻关系更加复杂和脆弱。
另外,事实婚姻给妇女带来的不平等待遇也是一个问题。
在事实婚姻中,女性在分割财产、抚养子女等方面常常处于劣势地位,容易受到经济和社会压力的影响。
加强对事实婚姻的法律保护,涉及权益和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我认为我国事实婚姻制度有必要加以完善和规范。
首先,应该通过立法等形式,明确事实婚姻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减少夫妻关系出现纠纷的可能性。
其次,加强对事实婚姻中妇女权益的保护,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分割财产等问题。
此外,还应加强对事实婚姻夫妻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对法律与家庭关系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
总的来说,我国事实婚姻制度在目前的法律和社会环境下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提高社会和文化水平,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事实婚姻所带来的问题,使其更加符合社会正义和家庭稳定的需要。
事实婚姻的成因具体包括哪些【婚姻家庭法律知识】

事实婚姻的成因具体包括哪些【婚姻家庭法律知识】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事实婚姻的成因具体包括哪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一、由于我国辐源辽阔,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二、法制宣传教育不够经常、深入,人们法制观念淡薄。
三、由于登记制度不够完善,婚姻登记的体系不健全。
四、存在妇女被诱骗、拐卖或因自然灾害外流等现象,这些人迫于无奈与他人结合成为夫妻,这也是事实婚姻形成的原因之一。
事实婚姻形成的原因具体包括哪些?我国法律保护的婚姻是经过法定程序进行了结婚登记的婚姻,但是由于法制宣传教育不够深入,人们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事实婚姻在我国境内大量出现又是无可避免的。
下面,律师365小编就来为大家详细解说一下关于事实婚姻成因的具体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由于我国辐源辽阔,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虽然我国自建国以来就提倡男女平等,在婚姻关系方面规定实行严格意义的一夫一妻制,结婚必须经过民政机关的婚姻登记,但是因为封建社会在我国存在的时间太长,其在人们心中所产生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并且在有些地区经济生活水平极其落后,导致当地居民的思想文化水平也十分陈旧,很多新思想、新观念并未真正在人们的思想上站住脚,许多群众在思想上甚至并未意识到结婚登记为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要件之一,而是将举行结婚仪式作为结婚的必备条件,在他们心目中认为只要男女双方在家长的主持下举行了结婚仪式就是名正言顺的夫妻,这使得在许多山区和农村贫困地区的居民将结婚当做是个人的私事,并不认为结婚应该与国情相符,应该纳入国家管理的轨道,从而导致了事实婚姻在农村地区的大量存在.二、法制宣传教育不够经常、深入,人们法制观念淡薄。
对婚姻登记制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从而无视法律规定,自行举行仪式结婚。
也有一些不具备法定结婚条件的人,比如有些当事人不足结婚年龄,或有些当事人因自身具有不具备结婚的条件,却为传宗接代而结婚,这些人为达到结婚目的,故意不去登记结婚,以逃避国家的审查和监督。
事实婚姻关系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不断完善,婚姻家庭法律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在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婚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婚姻法》的修订,事实婚姻关系逐渐被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关于事实婚姻关系的法律规定,探讨其内涵、法律效力以及相关争议问题。
一、事实婚姻关系的定义事实婚姻关系,是指男女双方未依法办理结婚登记,但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且符合法定结婚条件的婚姻关系。
根据《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事实婚姻关系应满足以下条件:1. 双方符合法定结婚条件:男女双方达到法定婚龄,即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双方不属于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双方自愿结婚。
2. 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包括居住、经济共同开支、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等。
3. 具有稳定、长期、持续共同生活的特征:双方共同生活的行为具有稳定性、长期性和持续性,足以使外界认为双方已构成夫妻关系。
4. 无违反公序良俗:双方共同生活的行为不违反社会公德和风俗习惯。
二、事实婚姻关系的法律效力1. 事实婚姻关系的法律效力根据《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事实婚姻关系具有法律效力,其法律地位等同于合法婚姻。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双方享有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如财产共有、子女抚养、赡养等。
(2)双方在离婚时,可以依法分割共同财产,承担共同债务。
(3)双方可以依法申请子女抚养权。
2. 事实婚姻关系的登记根据《婚姻登记条例》,事实婚姻关系当事人可以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登记后,其法律效力等同于合法婚姻。
三、事实婚姻关系的相关争议问题1. 事实婚姻关系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事实婚姻关系的认定存在一定争议。
一方面,由于缺乏法定程序,部分当事人可能以事实婚姻关系为由,要求法院确认其婚姻关系。
另一方面,由于事实婚姻关系的认定标准较为模糊,可能导致认定结果的不一致。
事实婚姻的认定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事实婚姻作为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在我国法律中逐渐受到关注。
事实婚姻是指男女双方在未进行法定登记程序的情况下,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对外以夫妻身份出现,但未领取结婚证的婚姻关系。
由于事实婚姻的特殊性,其认定和法律规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我国法律的角度,对事实婚姻的认定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事实婚姻的定义及特征1. 定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7条的规定,事实婚姻是指男女双方符合以下条件:(1)双方当事人具有合法的结婚年龄、性别、民族等条件;(2)双方当事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3)双方当事人对外以夫妻身份出现。
2. 特征(1)未经法定登记:事实婚姻的当事人未依法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2)共同生活:双方当事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对外以夫妻身份出现。
(3)社会认可:双方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周围群众均认可其为夫妻关系。
(4)法定条件: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
三、事实婚姻的认定标准1. 实际同居时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7条的规定,认定事实婚姻的实际同居时间一般应不少于两年。
但特殊情况除外。
2. 子女抚养情况在认定事实婚姻时,应考虑子女抚养情况。
如果双方当事人共同生活期间生育子女,则有利于认定事实婚姻。
3. 社会认可程度在认定事实婚姻时,应考虑双方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周围群众对夫妻关系的认可程度。
4. 双方当事人的意愿在认定事实婚姻时,应尊重双方当事人的意愿。
如果双方当事人均认可其为夫妻关系,则有利于认定事实婚姻。
四、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1. 物权效力事实婚姻当事人之间,因共同生活而产生的财产关系,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处理。
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 人身权效力事实婚姻当事人之间,因共同生活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按照夫妻共同债务处理。
事实婚姻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事实婚姻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婚姻形式,在我国逐渐增多。
事实婚姻是指男女双方在未履行法律规定的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对外形成了夫妻关系。
然而,由于缺乏法律保障,事实婚姻在法律地位、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将对事实婚姻的法律规定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我国事实婚姻的法律制度完善提供参考。
二、事实婚姻的定义与特征1. 定义事实婚姻,是指男女双方在未履行法律规定的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对外形成了夫妻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事实婚姻具有以下特点:(1)双方自愿共同生活:男女双方基于自愿,选择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
(2)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双方以夫妻名义对外行事,如共同居住、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等。
(3)对外形成夫妻关系:双方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等方面已形成夫妻关系。
2. 特征(1)非正式性:事实婚姻未履行法律规定的结婚登记手续,不具有法律效力。
(2)稳定性:事实婚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双方共同生活时间较长。
(3)社会性:事实婚姻涉及双方及其家庭成员、社会关系等。
(4)复杂性:事实婚姻在法律地位、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三、事实婚姻的法律规定1. 法律地位(1)我国《婚姻法》第8条规定:“男女双方依照本法规定,自愿结婚的,应当依法进行结婚登记。
未进行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不具有夫妻权利和义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5条规定:“当事人依据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事实婚姻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2. 财产分割(1)我国《婚姻法》第17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论事实婚姻

论事实婚姻【摘要】事实婚姻是指没有正式结婚登记而实际居住在一起并形成夫妻关系的情况。
本文将从事实婚姻的特点、法律地位、权利义务、解除条件及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事实婚姻的特点包括自愿、实质同居以及持续时间较长等。
在法律地位方面,我国法律对事实婚姻的认可度逐渐提高,但仍存在一定争议。
事实婚姻的权利义务涉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解除事实婚姻的条件以及保护措施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我们将探讨事实婚姻的重要性、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法律规定的完善与改进。
事实婚姻的存在不可忽视,相关法律规定应当与时俱进,确保当事人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关键词】事实婚姻、特点、法律地位、权利义务、解除条件、保护措施、重要性、未来发展、法律规定1. 引言1.1 何谓事实婚姻事实婚姻,指的是一种不依靠结婚登记而实质上形成的婚姻关系。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事实婚姻已经被法律所承认,并赋予了一定的法律地位。
事实婚姻的形成通常是指两个在事实上形成夫妻关系的人,虽然没有经过结婚登记,但他们的关系已经达到了类似正式婚姻的程度。
事实婚姻的存在是由于社会和个体对于结婚形式的变化和多样化需求,也是由于对于个人自主权和自由选择的尊重。
事实婚姻的出现为那些不希望或无法进行正式结婚登记的人提供了一种选择,同时也为那些在感情上已经构建稳定关系的人提供了一种保障。
虽然事实婚姻并不具有与正式结婚相同的法律地位,但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事实婚姻也被法律所保护,并赋予了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在现代社会中,事实婚姻已经成为一种相对常见的现象,其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也逐渐受到重视和规范。
2. 正文2.1 事实婚姻的特点事实婚姻是指双方在没有进行正式结婚登记的情况下,以事实形式生活在一起并具有夫妻关系的情况。
事实婚姻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主选择:事实婚姻是双方自愿选择的结果,没有经过任何外部强制干涉。
双方通过自己的意愿和行动建立起夫妻关系,展现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由意志。
事实婚姻_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迁,婚姻形式也日益多样化。
在传统观念中,婚姻被视为男女双方基于法律程序建立的家庭关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男女双方未进行法律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形成了所谓的“事实婚姻”。
本文旨在探讨事实婚姻的概念、法律规定及其相关问题。
二、事实婚姻的概念1. 定义事实婚姻,是指男女双方在未进行法律登记的情况下,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相互承担夫妻权利义务,形成一种稳定的家庭关系。
2. 特征(1)男女双方自愿结合:事实婚姻是男女双方基于自愿原则结合的,而非被迫或受他人干涉。
(2)共同生活:事实婚姻双方在生活上相互依赖,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3)承担夫妻权利义务:事实婚姻双方在法律上享有夫妻权利,承担相应义务。
(4)稳定:事实婚姻双方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稳定的家庭关系。
三、事实婚姻的法律规定1. 《婚姻法》的相关规定我国《婚姻法》对事实婚姻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婚姻法》第10条规定,未进行法律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符合以下条件,可以补办结婚登记:(1)男女双方均符合结婚实质条件,即男女双方均达到法定婚龄,男女双方自愿结婚。
(2)男女双方同居时间较长,形成稳定的家庭关系。
(3)双方共同生活期间,子女出生。
2. 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中,对事实婚姻的处理作出了一些具体规定:(1)对于事实婚姻,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决。
(2)对于事实婚姻,当事人可以申请补办结婚登记,补办结婚登记的,从补办登记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
(3)对于事实婚姻,当事人离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处理。
四、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1. 合法性根据我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事实婚姻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合法性。
对于符合结婚实质条件的男女双方,未进行法律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可以补办结婚登记,从而具有法律效力。
事实婚姻依据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事实婚姻是指男女双方在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具有稳定的婚姻关系。
在我国,事实婚姻虽然不受法律保护,但在实际生活中,事实婚姻现象较为普遍。
本文将围绕事实婚姻依据的法律规定进行探讨,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准确的法律知识。
二、事实婚姻的法律地位1. 事实婚姻在我国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我国《婚姻法》第8条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结婚的,应当依法办理结婚登记。
未办理结婚登记的,不得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
”由此可见,我国法律并未对事实婚姻作出明确规定。
2. 事实婚姻的法律地位存在争议对于事实婚姻的法律地位,学界存在以下几种观点:(1)事实婚姻不受法律保护。
持此观点的人认为,事实婚姻违反了法律规定,不具备法律效力。
(2)事实婚姻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合法婚姻。
部分学者认为,在特定情况下,事实婚姻可通过补办结婚登记等方式转化为合法婚姻。
(3)事实婚姻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部分学者认为,事实婚姻在当事人之间具有法律约束力,可以产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三、事实婚姻的法律依据1. 民法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5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诚实信用的原则。
”这一规定为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提供了基础。
2. 婚姻法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不得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
”虽然该规定明确要求办理结婚登记,但并未否定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
3. 案例判例在司法实践中,部分法院在审理事实婚姻案件时,根据具体案情,对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作出了认定。
以下列举几个案例:案例一:某男与某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多年,双方均认可彼此为配偶。
后某女提出离婚,法院认定双方构成事实婚姻,判决离婚。
案例二:某男与某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多年,后某女发现某男有外遇,要求离婚。
法院认为,双方虽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形成稳定的婚姻关系,认定双方构成事实婚姻,判决离婚。
事实婚姻的法律性质及其形成背景

事实婚姻的法律性质及其形成背景作为人类群体的社会,良好的秩序是良好生活环境的重要保障。
婚姻作为人生中一件很重要的大事,每个人都梦想着幸福美满。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婚姻又充满了很多的不稳定因素。
当婚姻出现了问题时,只有合法的婚姻能得到国家和法律的支持与保护。
因此,将事实婚姻纳入法律调整的视野中,不仅对当事人个人是一种保护,对于社会也是起到稳定和谐的作用。
一、事实婚姻的性质(一)事实婚姻背景事实婚姻是我国法学界争议颇多的一个现实问题,尤其是关于事实婚姻的性质以及其效力等问题也一直都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
与国内外立法例相比较可以看到,国外通过立法明确地规定了事实婚姻的效力不同,而我国立法则侧重于界定何为事实婚姻。
如果一旦被认定为事实婚姻,则该事实婚姻就会受到法律保护,继而产生法定的夫妻权利义务关系。
虽然我国是实行结婚形式主义的国家,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事实婚姻。
在百姓的心目中举行结婚仪式比结婚登记更重要,现实中的绝大多数登记结婚者在登记以后,仍得举行结婚仪式。
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获得社会大家庭的公信力。
因此,在婚姻领域里,不能被忽视传统的延续性的,毕竟在某种程度上它反映了中国文明的,而且有着两千年历史的传统结婚仪式,已经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婚姻生活。
事实婚姻的存在有其自身的根基和土壤以及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笔者认为,不能因为没有合法登记手续就不承认事实婚姻是婚姻,理应在有条件的承认其存在的前提下,由法律分情况地对其进行规制。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人身关系和生活方式不断革新,并且随着法律与社会生活的间隙越来越小,更加凸显了事实婚与法律婚的对立。
是否把事实婚姻纳入法律调整的视野中,更是关系到事实婚姻当事人的权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事实婚姻的性质笔者认为,认定事实婚姻的性质关键在于婚姻成立与婚姻生效的概念的区分。
婚姻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行为,只要婚姻双方当事人表现出了永久地共同生活、缔结夫妻关系,以夫妻相对待的“婚意”,即满足了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构成要件,婚姻这种特殊的民事法律行为即告成立,并且婚姻成立只是一种客观的事实状态和客观结果。
在我国什么叫做事实婚姻?

在我国什么叫做事实婚姻?一、在我国什么叫做事实婚姻?所谓事实婚姻就是指男女双方未按法律规定进行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所形成婚姻。
事实婚姻的构成需要以下要件:1、男女双方的同居(即男女双方在一起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行为始于以前;2、同居是以夫妻名义进行的;3、同居双方以前同居时已经具备结婚的实质要件。
所谓结婚的实质要件即男女双方建立夫妻关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具体包括:(1)双方均达到法定婚龄(男二十二,女二十);(2)双方自愿结婚;(3)双方均无配偶且不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4)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二、未登记的事实婚姻怎么离婚我国《婚姻登记管理条例》颁布以后就不再承认事实婚姻,但之前的男女双方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形成的事实婚姻是承认的,也就是说它与登记婚姻具有同等效力。
既然事实婚姻与登记婚姻具有同等效力,就应同等对待,即事实婚姻的解除也需要通过法定方式,在实践操作中,如果当事人双方不能自行协商解除,一般是到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民政部门往往不会受理事实婚姻的协议离婚请求。
至于离婚相关事宜,则同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办理。
事实婚姻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产物,法律对事实婚姻的保护,也是有限的,希望那些没有登记的人,早日登记,以维护婚姻登记制度的权威性。
“重婚是指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从重婚的概念上看,重婚前提是有配偶或明知对方有配偶,这里有配偶包括合法婚姻和事实婚姻,然后又与他人结婚,后一个婚姻包括登记结婚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
无论是事实婚姻还是法定的婚姻都是我国的法律法规所严格的规制的对象,此时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权益,也是为了保护我国的婚姻家庭社会的稳定。
事实婚姻的相关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事实婚姻是指男女双方在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且具有稳定的家庭关系和共同生活的实质。
在中国,事实婚姻的法律地位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详细阐述我国关于事实婚姻的相关法律规定。
二、事实婚姻的定义与特征1. 定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十七条的规定,事实婚姻是指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符合以下条件:(1)男女双方具有合法的婚姻能力;(2)双方在同居期间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3)双方同居关系持续两年以上;(4)双方具有共同生活的实质,包括经济、生活、子女抚养等方面。
2. 特征(1)未经登记:事实婚姻的男女双方未进行结婚登记,这是其与合法婚姻的主要区别。
(2)同居关系:双方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具有稳定的家庭关系。
(3)持续一定时间:双方同居关系持续两年以上,且具有共同生活的实质。
三、事实婚姻的法律地位1. 民法典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规定,男女双方可以自愿结婚,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依法办理结婚登记。
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可以按照事实婚姻处理。
2. 实务中的认定在实际司法实践中,对于事实婚姻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双方是否具有合法的婚姻能力;(2)双方是否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3)双方同居关系是否持续两年以上;(4)双方是否具有共同生活的实质。
四、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1. 事实婚姻的财产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十八条的规定,事实婚姻当事人请求处理同居期间财产分割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
2. 事实婚姻的子女抚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十九条的规定,事实婚姻当事人请求确认其与子女之间存在抚养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3. 事实婚姻的解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二十条的规定,事实婚姻当事人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事实婚姻概述

事实婚姻概述
1.事实婚姻的概念
事实婚姻是法律婚姻的对称,是指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男女未办结婚登记手续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在事实上、客观上形成婚姻关系,群众也认为是婚姻关系的结合。
是否依法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是区别事实婚姻和法律婚姻的首要标志。
2.事实婚姻的效力
我国1950年《婚姻法》和1980年《婚姻法》、2001 年修改后的《婚姻法》以及《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对事实婚姻均未作明确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则数次作出司法解释,司法解释对事实婚姻的态度经历了有条件地承认、完全不承认等不同阶段。
根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第1049 条,男女双方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男女双方根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第1049 条的规定补办结婚登记的,婚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均符合《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所规定的结婚实质要件时起算。
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1994年2月1日《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1994年2月1日《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显然,事实婚姻处于一种效力待定状态,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双方当事人如果补办结婚
登记,即转化为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婚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均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时起算;没有补办结婚登记的,则按同居关系处理。
事实婚姻

事实婚姻事实婚姻,也称同居婚姻,是指没有通过法律程序正式登记结婚,但实际上长期同居并具有夫妻关系的一种婚姻形式。
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和人们婚姻观念的改变,事实婚姻现在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一些年轻人中更是如此。
然而,事实婚姻与法律婚姻相比,存在许多不同的特点和问题。
本文将就事实婚姻的定义、特点、优缺点、法律地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事实婚姻的特点1.没有法律程序:事实婚姻是指没有通过法律程序正式登记结婚的婚姻形式,即双方没有领取结婚证书。
2.同居夫妻关系:事实婚姻的双方长期同居并具有夫妻关系,包括性生活和共同生活等。
3.自由选择:事实婚姻是双方自愿选择的婚姻形式,不受社会传统和法律规定的限制,可以自由选择伴侣并自主决定生活方式。
4.缺乏法律保障:由于事实婚姻没有经过法律程序的认可和保障,因此在很多方面缺乏法律保障,例如财产分配、继承权等。
5.易于解除:事实婚姻的解除可以通过分手来实现,相对于法律婚姻的离婚程序来说更加简便。
二、事实婚姻的优缺点1.优点(1)自由选择:事实婚姻的最大优点是双方可以自由选择伴侣,不受法律和传统的束缚,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婚姻生活。
(2)节约成本:相对于正式结婚,事实婚姻不需要缴纳结婚证书费用和婚礼费用等,因此节约了一定的成本。
(3)简便解除:相对于正式结婚的离婚程序,事实婚姻的解除更加简便。
2.缺点(1)缺乏法律保障:事实婚姻的最大缺点是缺乏法律保障,例如财产分配、继承权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2)不稳定:事实婚姻的解除可以通过分手来实现,相对于法律婚姻的离婚程序来说更加简便,但同时也使得事实婚姻的稳定性较低。
(3)对子女影响:事实婚姻对于双方的子女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包括婚姻关系、法律地位等方面。
三、事实婚姻的法律地位事实婚姻在我国的法律地位比较特殊,虽然没有得到法律认可,但是我国婚姻法对于事实婚姻的认定也不是一无所知的。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九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负担家庭责任,维护家庭和睦。
论事实婚姻

论事实婚姻【摘要】事实婚姻是指在未经过法律程序的结婚登记和婚姻登记的情况下,夫妻双方形成了实质的婚姻关系。
本文首先介绍了事实婚姻的定义、特点和法律地位,并探讨了事实婚姻的认定标准、成立条件、维持方式、财产分割以及子女问题。
随后,重点讨论了事实婚姻的规范化重要性、发展趋势以及社会意义。
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事实婚姻在法律和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对人们生活和家庭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事实婚姻的规范化、合法化以及与正式婚姻的区别和联系变得越来越重要,有望为家庭关系和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事实婚姻、认定标准、成立条件、维持方式、财产分割、子女问题、规范化、发展趋势、社会意义。
1. 引言1.1 什么是事实婚姻事实婚姻是指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事实上双方以夫妻关系生活在一起并承担夫妻义务的情形。
它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的婚姻关系,被法律界认为是对传统形式婚姻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事实婚姻的形成并非是由婚姻登记处做出,而是由双方自愿形成的一种事实上的夫妻关系。
在各地的法律体系中,对于事实婚姻的认定标准和法律地位有所不同,但普遍认为事实婚姻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双方在分割财产、子女抚养等方面也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由于事实婚姻的先进性和灵活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和法律的进步,事实婚姻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对于维护家庭稳定、保障婚姻关系的公平和正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2 事实婚姻的特点1. 非正式性:事实婚姻是一种没有经过法定程序登记的婚姻形式,一般是指男女双方长期以夫妻关系生活在一起,但没有领取结婚证书。
这种婚姻形式在中国农村地区比较普遍,也有一些城市居民选择事实婚姻。
2. 自愿性:事实婚姻是基于双方自愿选择在一起生活而形成的婚姻关系,不存在强迫、欺骗等因素。
虽然没有正式登记,但男女双方对此有共识并且自愿维持这种婚姻形式。
3. 隐私性:事实婚姻相对于正式登记的婚姻来说更加私密,不需要向社会公开,也不需要经过繁琐的手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实婚姻的法律性质及其形成背景作为人类群体的社会,良好的秩序是良好生活环境的重要保障。
婚姻作为人生中一件很重要的大事,每个人都梦想着幸福美满。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婚姻又充满了很多的不稳定因素。
当婚姻出现了问题时,只有合法的婚姻能得到国家和法律的支持与保护。
因此,将事实婚姻纳入法律调整的视野中,不仅对当事人个人是一种保护,对于社会也是起到稳定和谐的作用。
一、事实婚姻的性质(一)事实婚姻背景事实婚姻是我国法学界争议颇多的一个现实问题,尤其是关于事实婚姻的性质以及其效力等问题也一直都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
与国内外立法例相比较可以看到,国外通过立法明确地规定了事实婚姻的效力不同,而我国立法则侧重于界定何为事实婚姻。
如果一旦被认定为事实婚姻,则该事实婚姻就会受到法律保护,继而产生法定的夫妻权利义务关系。
虽然我国是实行结婚形式主义的国家,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事实婚姻。
在百姓的心目中举行结婚仪式比结婚登记更重要,现实中的绝大多数登记结婚者在登记以后,仍得举行结婚仪式。
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获得社会大家庭的公信力。
因此,在婚姻领域里,不能被忽视传统的延续性的,毕竟在某种程度上它反映了中国文明的,而且有着两千年历史的传统结婚仪式,已经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婚姻生活。
事实婚姻的存在有其自身的根基和土壤以及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笔者认为,不能因为没有合法登记手续就不承认事实婚姻是婚姻,理应在有条件的承认其存在的前提下,由法律分情况地对其进行规制。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人身关系和生活方式不断革新,并且随着法律与社会生活的间隙越来越小,更加凸显了事实婚与法律婚的对立。
是否把事实婚姻纳入法律调整的视野中,更是关系到事实婚姻当事人的权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事实婚姻的性质笔者认为,认定事实婚姻的性质关键在于婚姻成立与婚姻生效的概念的区分。
婚姻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行为,只要婚姻双方当事人表现出了永久地共同生活、缔结夫妻关系,以夫妻相对待的“婚意”,即满足了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构成要件,婚姻这种特殊的民事法律行为即告成立,并且婚姻成立只是一种客观的事实状态和客观结果。
而婚姻生效是一种价值状态,即在婚姻成立的前提条件下,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婚姻的构成要件即产生法律规定的夫妻关系的权利和义务。
已经成立的婚姻,在不满足法律规定的有效要件下为无效或可撤销婚姻,只是不产生婚姻关系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而不是不能产生任何法律效果。
作为婚姻形式一种的事实婚姻,完全具有婚姻所要求具有的最基本的核心要件,即男女两性以永久共同生活,缔结夫妻关系,以夫妻相对待的意思表示。
其只是欠缺婚姻缔结的生效要件。
也就是说,事实婚姻满足了婚姻成立的基本构成要件,而至于结婚形式要件的不具备不会使婚姻的成立,即这种客观事实状态受到影响。
是否具备结婚的形式要件只是决定这种婚姻是法律婚还是事实婚,进而影响着已经成立婚姻的效力.再从婚姻的本质属性的角度分析事实婚姻的性质。
本文之前论述了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属性在于意思表示,婚姻作为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其成立核心要件是当事人具有“永久共同生活,缔结夫妻关系”的意思表示,即“婚意”.而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或者说确定法律行为的效力时就必须强调合法性了。
传统的民法理论都将合法性看作是评价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标准而非本质属性。
所以,笔者认为,婚姻这种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本质属性是男女双方的“婚意”,而非合法性,即符合法律规定的效力要件。
这种观点也符合婚姻自由的原则的要求。
合法性仅仅是婚姻的效力判断要件,并不影响婚姻的成立的事实状态。
因此,婚姻法所规定的结婚的实质要件是婚姻的生效要件,即合法性的要求,而不是婚姻成立的要件。
易言之,无效的婚姻和可撤销的婚姻都被认为是婚姻,即具有“婚姻性”.综上,从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和婚姻的性质两个角度来分析了事实婚姻的性质,得出了事实婚姻亦是婚姻的结论,对于我国婚姻立法的完善和对婚姻当事人权益的保护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事实婚姻存在的原因(一)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我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举行婚礼即取得社会承认的习俗,是致使事实婚姻在我国长期大量的存在的主要历史因素。
这种民间的习惯法已早已彻底“内化”成国民的内心的不自觉的强制和习惯。
一直到太平天国开创了婚姻登记制度,在这之前我国均是以古代的“六礼”作为婚姻的程序的。
早已作为被国民普遍认可的结婚形式--仪式婚,已经深入民心,而登记这种法律形式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得到全民认可。
因此,受到旧的风俗习惯的影响,一些人认为举行婚礼即取得社会承认,而对婚姻登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才致使事实婚姻在我国长期大量的存在。
(二)婚姻的私法属性导致的法律意识淡薄由于一些人法律意识淡薄,加之“法不入家门”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很多国民认为结婚是个人的私事,完全与国家无关。
随着我国法制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化和加强,法律和生活的间隙越来越小,法律的特性也逐渐被国民所认可。
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法律干涉家庭事务仍不能被广泛接受,特别是婚姻家庭方面,结婚不办登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目前我国对于婚姻的干预相对来说不算太多,只要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完成了法律规定登记程序,婚姻即告成立。
至于是否举办婚礼对于婚姻在法律上对婚姻的成立和婚姻的社会公信力没有任何影响,但是由于我国受到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人认为不举办婚礼就是婚姻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在偏远的山区农村,这种意识更强烈一些。
(三)婚姻登记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登记制度的立法不够健全和运行体系完善也是事实婚姻得以长期存在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具体表现如下:一是贪污腐败盛行。
有的民政机关工作人员对办理登记的当事人索贿,乱收费,不满足其潜规则要求的就给当事人的结婚登记制造设置障碍等腐败现象屡见不鲜。
这就使很多家庭为了逃避这种所谓的潜规则,而选择只是举办结婚仪式而不进行结婚登记。
二是违规操作擅自更改国家的婚姻政策。
有的从政者出于政绩或者其他的目的,人为的提高或增加登记的条件,使得达到法定婚龄的当事人被拒之登记机关的门外。
三是登记结婚的强制力不够。
所谓“只教不诛,徒法难行”,当法的教育作用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时,如果强制力不够,法律必将成为一纸空文。
不登记与登记的结果一样,这就使当事人不重视登记制度。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事实婚姻都必然出现纠纷。
只是当出现纠纷再想起登记制度时,已经为时已晚。
(四)客观条件阻碍结婚登制度的实施鉴于当代国情,尤其是在偏远的山区农村,交通不便,结婚登记在这些世代生活在大山里的群众来说无疑是“劳民伤财”和“毫无必要”的。
这就是为什么结婚登记不仅不被他们认可,反而会排斥的原因。
“况且越不发达的地区越是封闭保守,其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就越重。
因此,在多重原因作用下,登记这一规定要完全浸透到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里,至少目前还无法实现。
”(五)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传入,一部分人开始崇拜所谓的西方私权利和模仿性开放观念。
在他们看来婚姻是私人的事情,道德评价和法律来约束在他们看来是完完全全的两码事。
而且,随着社会宽容度的不断提高,权利自由和个性自主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只同居不结婚已不再触碰人们的道德底线了。
另外,除了传统观念以及地区边远、贫困、交通不便以及人民思想不开化成为导致事实婚姻的主流原因之外,在很多一线的大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崇尚同居生活而不去履行登记手续的生活方式。
并且在很多地区,这样比重占到多数。
青睐事实婚姻的群体正在慢慢的发生着转变,在过去以偏远的山区农村的村民为主体转变成为一些一线城市的居民,甚至是精英阶层。
伴随着敞开改革开放的大门经济飞速发展,西方流行的自由的性观念迅速传入我国,冲击着新生代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并且迅速为之接受。
对西方的性自由观念的盲目崇拜和模仿,也是导致了婚姻关系不和谐以及新的同居形式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开放的婚姻理念使得许多人放弃了登记这一过程,或许是为了分手时更方便。
所以说盲目崇拜西方的前卫婚姻观念也成为诱发事实婚姻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我国目前频繁的人口流动和滞后的户籍管理制度之间的矛盾,让许多人对婚姻登记制度也是望而却步。
正如农民工要登记结婚必须回到其户籍所在地,这种在他们看来是“劳民伤财”为登记也成为事实婚姻大量存在的借口。
综上所述作为事实婚姻的基础的社会事实与婚姻制度是紧密相连的。
众所周知,在过去,事实婚姻是以传统习俗形式保留下来的,并且一直延续在现实生活之中。
可是在当今社会,事实婚姻或许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新的人身关系和生活方式而存在,我们甚至可以说婚姻家庭关系的多元化已不可逆转。
在社会生活中当一种现象已经长期大量的普遍存在并且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时法律就不能再去回避解决这一问题的需求。
不管是踟蹰不前还是徘徊反复对解决问题起不到任何作用。
我们只有正视事实婚姻目前的客观状态,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同时在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和风俗习惯的基础上,研究法律到底应当如何规制事实婚姻,做到传统与法律互补,让婚姻家庭法真正回归到民法。
参考文献:[1]曲志红、翟伟。
我国结婚数逐步下降、离婚数稳中有升。
法制日报社。
2001.[2]宋豫。
对事实婚姻的法律思考。
重庆商学院学报。
1997(1)。
[3]殷啸虎、林彦。
我国法律关于迁徙自由的规定的变化及思考。
法学。
2001(6)。
[4]刘红芬。
试述我国事实婚姻制度的完善。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