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讲解

合集下载

中国三大经济圈: 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比较

中国三大经济圈: 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比较

中国三大经济圈: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比较中国三大经济圈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湾经济圈。

其中,环渤海经济圈主要是京津冀都市圈,而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

本期专题为您比较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这三个经济圈的发展情况。

中国三大经济圈基本情况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经济圈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流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是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

行政区类别:地区、都市圈、城市群所属地区:中国华南面积:5.6万平方公里城市经济圈: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江门、中山、东莞、汕头。

地位: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方言:粤语、客家语、福佬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长三角经济圈地理位置: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行政区类别:经济区所属地区:华东地区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城市经济圈:是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下的30个城市。

地位: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方言:吴语、江淮官话、中原官话、闽南语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环渤海经济圈地理位置: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环绕着渤海全部的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

行政区类别:经济合作区域所属地区:中国华北,环渤海地区面积:51.8万平方公里城市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区是一个复合的经济区,由三个次级的经济区组成,即京津冀圈、山东半岛圈和辽宁半岛圈。

地位: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

方言:胶辽官话、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珠三角VS长三角VS京津冀一、产业结构【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

关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比较

关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比较

关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比较(朱建华42)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湾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有相同的地方,同时亦有各自的特点。

以下仅从区位、产业结构、主导产业以及限制因素几个方面来分析三个经济圈的异同,为其他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区位三大经济圈都处于我国的沿海地区,同时又是内陆与外界交往的枢纽地区。

均有优良的港湾,对外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珠三角是华南地区的门户,长三角是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出海口,渤海湾则是东北及华北地区的出海口。

而且三个地区的海洋经济都比较的发达,都是本区域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在未来的经济的发展中,海洋经济都占有重要地位。

(一)珠三角珠三角地处广东省的中南部,毗邻港澳,三地陆路相通,海陆相联。

珠三角是著名的侨乡,从而为吸收外来资金、技术、设备、智力等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同时,珠三角地处我国对外开放的前缘地带,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从历史来看,珠江三角洲是国家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地区,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商品经济最活跃、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外向型的经济高度发达,出口增长型的经济是本区域的一个重要特点。

深圳,珠海,汕头以及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带动了珠三角的发展,同时,珠三角毗邻港澳,有利于发挥其信息优势和侨乡众多的人文优势,加上较低的土地价格和廉价且充足的劳动力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促进了珠三角的快速崛起,这也是珠三角能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经济增长极的原因。

如今,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的加快,珠三角和港澳地区构成了大珠三角。

三地各有优势,互补性极强,经济联系紧密、分工明确。

传统的珠三角地区以制造业为基础,同时利用已有的技术优势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移,从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技术指向型转移;香港则发挥其在金融、物流等服务业上优势;澳门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旅游中心。

三个地区密切合作,各有分工,加快地区的经济发展。

对比分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

对比分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

(四)经济对外依存度比较
从进出口总额来看,珠三角最高,2118.65亿美元, 占全国的34%。其次是长三角,为1752.17亿美元。 最后是京津唐,为819.3亿美元。这从一定程度上 反映出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外向型程度 依次升高。同时,各区域内部差距悬殊。如在长三 角,进出口总额最高的上海市726.64亿美元,最低 的舟山仅为4.96亿美元 ;而在京津唐,北京和天 津的进出口总之和为753.37亿美元,占整个区域的 9%。
(三)三大需求比较
从消费和投资来看,长三角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 资总额分别为6246.93和6419.96亿元。均占全国的15%,远超 过珠三角和津京唐的同类指标。珠三角和津京唐则相差不大。 在各区域内,上海、广州、深圳、北京、天津等大城市起到很 重要的作用。如北京与天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和占到京 津唐的86%。从增长速度看,环渤海经济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增速略高,比上年增长12%,珠三角和长三角分别为11.4% ,11.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长速度,以长三角最高,比上 年增长18%,远高于其他两个地区。
环渤海区位鸟瞰图
长江三角洲 素有“金三角”之称,它位于我国
东部沿海开放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所组成的“T”字型 结合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黄金海岸线和黄金水道的交 汇口。由于长江三角洲位于东海岸线的中段,扼长江入 东海的出海口,并处在世界环球航线附近,发展外向型 经济有独特的优势,使长江成为我国内地对外开放,参 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走廊,长江三角洲成为联结内地经 济与国际经济的纽带。从地理环境看,本地区属北亚热 带湿润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区内水 网密布,东西是长江黄金水道,南北有京杭大运河,并 有太湖为中心、250多个大小湖泊组成的湖泊群,内 河航运四通八达,并与江、海、湖沟通,水运条件十分 有利。

三大城市群

三大城市群

中国三大城市群发展比较由于我国东部沿海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生产发达以及科技水平相对较高,逐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经济总量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区,而且是我国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最能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大经济区,犹如三个动力强大的引擎,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正发挥着引领全国发展的作用。

一、三大城市群发展现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都市圈是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和江苏的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等16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城镇分布密度极高的地区,在10万平方公里内有大中小城市54个,建制镇1000多个,且城市等级序列十分完善,呈宝塔型特征。

2005年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生产总值达到33963亿元;实现贸易总额5024亿美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263亿美元,占全国的4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72亿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607元,比全国高出4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109元,是全国的2.2倍。

珠三角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江门、中山、东莞等城市。

珠三角城市群毗邻国际大都市香港,改革开放以来接受了香港的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投入,不仅促进了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促进了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地域结构的重大变化。

目前,珠江三角洲已初步形成一个以广州为枢纽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交通运输及通信网络,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并正在兴建广珠铁路、广州地铁及轻轨网络、岭澳核电站等一大批重要基础项目,初步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和生活圈。

珠三角城市群形成了三大具有特色的产业带。

一是珠江三角洲东岸的东莞、深圳、惠州以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主的“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走廊,”这里也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通信制造业基地;二是珠江三角洲西岸的珠海、中山、顺德、江门的以家庭耐用与非耐用消费品、五金制品为主的产业带;三是珠江三角洲中部的广州、佛山、肇庆是传统的电气机械、钢铁、纺织、建材产业带。

长三角、珠三角、 - 副本

长三角、珠三角、 - 副本

长三角经济发展模式
•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一制多式” 的格局,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呈现出区 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在长江三角洲 地区分别诞生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苏 州模式,上海模式,温台模式。
外资主导的苏州模式
以乡镇集体企业为特征的苏州模式本质上是一个政府超强干 预的模式。政府干预的结果使苏南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 迅速发展。但是,苏南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安排类似于国有企业 的产权制度安排,政企不分使得企业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职能,而 且,这种模糊的产权制度容易造成低激励效应甚至是负激励效应, 使企业缺乏动力。二十世纪末,由于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外向型 经济的苏南模式隐约出现。 苏州模式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我总结了几个特点:第一,政 府主导。这是区别于温州模式、区别于其他地区非常重要的一个 特点;第二,节约资源。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土地资源。苏州对土 地资源的节约利用,主要是开发区这方面,也是做的最好的。所 以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在苏州模式里面是关键的要素;第三,人的 因素也非常重要。是以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亲商理念为主导。 创新确实在整个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说通过开放和创 新,实现经济跳跃式发展。
草根扩展式的温台模式
温台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解决模式和自组织模式。在自组织模式下, 通过先行者的成功实践,会产生诱导和刺激作用,并通过与旧模式的博 弈,逐步扩张,并形成新的模式。温台经济的发展就是一个自组织模式 经济发展的实证。
温州模式的发展方式
温州模式又被称作“小狗经济”,贴切形容了温州遍地的 小企业,小家庭作坊场景。和苏南模式的集体经济,产品主要 为大工业配套服务不同,和广东模式注重利用外资发展也不同。 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扮演了“无为”者的角色,更多 的时候,政府对民间的经济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在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下,让那些不符合主流的事情和现象存 在和发展,而非压制和取缔,当地政府及其官员为此冒着极大 的政治风险。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政府仍然需要面对外 界对温州私营经济比重过高的指责。

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差异比较研究

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差异比较研究

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差异比较研究经历了三十余年改革开放,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业已形成三个以城市群为核心的经济区域,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和环渤海湾经济区域。

由于集中了大陆最优秀的人才,最雄厚的资本,最先进的技术,三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始终高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平均速度,尤以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为甚,虽说这两个区域都很发达,但是它们的经济有相当大的区别。

在本文章,我将对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经济差异进行一下比较。

1.从经济地理概况来看: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市、惠州市(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部分)、四会(部分));而长三角区域有十六个城市,分别为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苏州、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和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绍兴、湖州、舟山、台州(2003年新加入)。

长江三角洲位于大陆海岸线中部,区域面积99687平方公里,人口7504万,是中国大陆最大的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位于大陆海岸线南端,区域面积41698平方公里,人口2910万,是中国大陆第二大三角洲。

以人均指标考量,2000年,长江三角洲人均GDP18344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967元163.3%,珠江三角洲人均GDP3199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9.16%,珠江三角洲又比长江三角洲高出74.39%,占有明显优势。

而长江三角洲因区域面积广、人口多,所以经济规模较大,区域内经济成长的潜在能力和前景应优于珠江三角洲。

就更大范围的流域经济增长的潜质而言,长江流域更胜出珠江流域一筹。

由表二可见,因为长江是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远大于珠江,航道里程也超出珠江甚多。

何况,长江黄金水道与东部黄金海岸在大陆上形如英文的“T ”字,长江三角洲正好位于长江出海口与东部海岸线中端的黄金交汇处,是大“T ”字的结合部,区位优势可谓得天独厚。

以至有人构想:以上海为龙头,武汉为龙身,重庆为龙尾,珠江三角洲和渤海湾经济圈为两翼,一气贯通之日,便是巨龙腾飞之时。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发展比较研究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发展比较研究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发展比较研究04经济学2班贺小舟 3104004366目前我国城市群的发展已进入一个规模化时期。

有学者对我国125个城市行政区进行测度后认为,我国现有城市群17个,其中,特大城市群1个(即沪宁杭城市群),大城市群4个(京津唐、辽中南、山东半岛和鲁中南、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从都市圈划分的国际标准来看,目前中国由城市群发展成为都市圈的并没有几个,真正称得上大都市圈的只有3个:长三角、京津唐和大珠三角都市圈。

因而了解三大都市圈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对于我国都市圈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大都市圈发展概况(一)长三角大都市圈长三角大都市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居中的地理位置,地处长江三角洲与杭州湾沿岸,以上海市为中心,包括江苏省南部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及南通等8个地级市,浙江省北部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及舟山等6个地级市,另外还有43个大、中、小城市以及540多个建制镇,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O%。

人口7861.4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1%。

1.自然条件优越,各类资源丰富长三角大都市圈地处太平洋沿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四季分明,降水丰富,水热条件配合较好,河湖纵横,水网密布,属“水乡泽国”;地势平坦,海拔较低,土壤肥沃、农业、运输和城市建设条件较好;该大都市圈开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闻名遐迩,旅游资源丰富,如“六朝金粉地”的南京、“人间天堂”的苏州和杭州、太湖之滨的无锡、鲁迅的故乡绍兴、中国革命启航处的上海和嘉兴。

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为都市圈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江海交汇的区位优势,交通运输网络发达长三角大都市圈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点位置,扼长江入东海的出海口,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于一身。

在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形势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和横贯东西的长江流域所形成的紧密结合“T”字型态势,而长三角大都市圈正处于这一交接点的核心地位,空间优势十分明显。

中国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中国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小结
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三 次产业结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差别很小,尤其是长江三角 洲和珠江三角洲更为相似,但三大经济圈与全国平均状况 相比有较大差异,即具有较低的第一产业比重和较高的第 三产业比重,表现出其整体上的产业结构的先进性。在将 来的经济发展中,三大经济圈应在不断提高农业素质和现 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二产业技术装备和科技含量的同时, 顺应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积极推进第三产业发展,逐步提高 第三产业的份额,以发挥其经济发展中的机构效应。 三大经济圈虽然已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工业体系,但从 加强区域分工和区际联系的角度看,还普遍存在工业结构 相似、支柱工业雷同的现象。因此提高各区域工业专门化 程度任务迫切。
(3)经济圈产业结构高度同构
从表1可以看出,三大经济圈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十分相 似。除环渤海地区第一产业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 区相差较大外,其他各组数据非常接近,这反映了三大经济 圈在三次产业这样浅层次的结构方面区别不大,作为规模 最大的工业,其所占比重也很相似,这说明三大经济圈产业 结构呈现出高度同构的态势。
中国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一 、三大经济区的区域范围 (一)环渤海经济区 (二)长三角经济区 (三)珠三角经济区
二、三大经济圈的经济产业结构特点 (一)环渤海经济圈 (二)长三角经济圈 (三)珠三角经济圈 三、三大经济区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一)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二)工业结构分析 (三)第三产业分析 (四)高新技术产业分析
(三)第三产业分析
(1)三大经济圈第三产业规模较大 统计数据显示(表3), 三大经济圈第三产业规模都比较大,其总合约占全国第三 产业总产值的62%,远大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
(2)环渤海地区第三产业规模最大,珠江三角洲地区 发展速度最快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剖析长三角珠三角与环渤海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剖析长三角珠三角与环渤海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剖析长三角珠三角与环渤海邹卫星,周立群2010-11-19摘要: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珠三角可分为三个阶段,环渤海可分为四个阶段;区域一体化不可逆转并正在加速;长三角的一体化进程最快,然后是珠三角和环渤海;要推动区域一体化,适应市场要求、正确理论指导和政府宏观引导三者不可或缺;一体化进程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基础设施一体化最易实施也进展最快,产业结构一体化最难以协调;一体化还处于探索阶段,其目标模式还没有出现。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随着信息技术和世界贸易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商品和要素的流动范围突破了地理区域的限制,经济体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促使地区内部加强经济联合;经济组织不断极化和分化,促使区域经济系统强化;企业经营全球化和政府引导下的区域一体化不断被强化,促进地区之间不断加强区域合作,没有任何一个区域经济能够孤立于其他经济体之外得到发展。

现阶段,实施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已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于我国而言,目前已经形成较具实力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简称长三角)、珠江三角洲区域(简称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简称环渤海)这三大比较活跃的区域。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充分利用区域内部资源的体现,更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适应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需要,推进这些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虽然已有很多关于区域经济的研究文献,但下述问题仍亟待回答:三大区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如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模式是什么,如何做才能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国家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一国之内的区域一体化有一定差异,前者更多涉及到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范畴,后者则属于一个政权之下的地区经济整合。

一个国家内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础设施一体化。

【财经类】三大经济圈介绍

【财经类】三大经济圈介绍

三大经济圈概念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

珠三角经济圈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

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这说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经济区。

珠三角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在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区出现了一种“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结构形式。

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紧临东海,为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八个城市和浙江省六个城市,共计十五个城市,以后又有浙江台州市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即所谓的“15+1”。

它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的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共15个城市及其所辖的74个县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长江的黄金通道流经29个主要城市,把长三角引向内陆腹地,是世界与中国大陆连结的重要门户地区。

长三角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的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征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市大物流条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实力雄厚,高层次人才密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

环渤海经济带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环渤海经济带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环渤海经济带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比较分析在国家的支持下,我国先后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等多个经济区域[1]。

本文讲着重通过比较分析,从区域经济学角度来论述环渤海经济带、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这两大经济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探讨其发展方向。

对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对于进一步开放搞活沿海经济,带动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两大经济区区位条件及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分析[2]1.1区位条件共同点比较分析1.1.1.优越的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面临中国南海,毗邻港澳,是我国重要的侨乡,与海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较早接触海外市场经济规则并深受其影响,具有较强的对外开放传统[3],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之一;环渤海经济带是北方沿海对外开放的门户,连接东北、华北和华东,内含京津,外邻日韩,通过利用韩国、日本等外资加快本地区产业升级,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4],处在“东来西往、南连北开”的重要地理位置。

1.1.2便捷的交通条件两大经济区海、陆、空交通均较发达。

铁路干线、告诉公路纵横交错,与水运、空运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格局。

1.1.3.良好的历史基础北京是元、明、清三朝都城,是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广州在隋唐时期就设立了市舶使,对外贸易历史悠久,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起步最早的经济区,外向型经济发达,一直是我国对外开发的前沿。

1.1.4.雄厚的科技水平在两大经济区中,高校林立、科研院所众多、高新技术园区数量众多。

科学技术能够快速应用到企业产品创新中去。

北京的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号称中国硅谷。

1.1.5. 国家政策的优惠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行,政府的项目投资向东部地区倾斜,为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进入提供良好基础。

渤海地区重化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特征决定其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时,要利用外资和国外技术,适时的将重化工业的进口替代战略转化为出口导向战略。

珠江三角洲利用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吸引内地和海外生产要素流入,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本区域经济。

对比分析环渤海

对比分析环渤海

对比分析环渤海、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区域发展条件经济社会背景(经济社会政策)技术优劣势长三角是指以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为核心的经济地区,主要包括16个城市;珠三角是指以广东省为核心的经济地区,包括9个城市;环渤海地区是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核心的经济带,主要包括54个城市。

1.区位优劣势。

(1)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它沟通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

但中心城市辐射力不足,与其他地区和城市群之间也没有建立起联系紧密、分工协作的经济体系。

(2)港澳台已与珠江三角洲形成优势互补、联合互动的经济格局,但由于地理上的区隔,对内地的辐射相当有限(3)长三角地处我国“两海一江”的结合部,面向海洋、依托长江。

但是没有形成城市群经济运行体制.2.技术优劣势(1)环渤海区域是我国科技、文化、教育、人才、信息等资源的最密集的地区,科研力量雄厚。

但是一些部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业结构老化(2)珠三角拥有质优价廉的综合人力资源优势,包括部分中高端科技管理人才,但高素质人才缺乏、科研力量不足,缺乏创新精神。

(3)长三角经济区域的科研和技术创新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科研成果转化效率高。

但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发展薄弱。

3.经济优劣势(1)环渤海地区不仅保持了钢铁、原油等传统工业的优势.同时新兴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海洋经济等高科技产业也迅猛发展。

但是区内国有企业过多造成机制不灵活,市场资源配制能力不强等问题。

(2)珠三角经济社会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

然而,相当部分的经济增长仍是靠高投人、高消耗、高污染来实现的。

(3)长三角地区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的协作体系比较健全,产业的集聚效应非常明显。

但是主导产业同构现象严重。

4.政策优劣势(1)国家将环渤海经济圈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但是还不能做到一体化规划。

(2)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一直处于我国区域制度创新的前沿,但是经济圈内各区域政府之间存在行政壁垒和市场壁垒。

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的比较

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的比较

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的比较-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的比较摘要:经济圈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

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变化,三大经济区未来发展趋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和作用,本文通过对三大经济圈的一些分析比较,对其发展状况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关键词: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竞争力和最具活力的三个地区,各经济区的发展继续呈快速增长的态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增长极。

随着国内外形势和国家社会经济政策的不断发展变化,三大经济圈发展阶段和发展历程不尽相同,因此以下我将着重从产业结构,主导产业,优势条件,限制因素等方面来分析比较三大经济圈的发展状况。

1、三大经济圈的基本情况比较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

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这说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经济区。

珠三角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在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区出现了一种“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结构形式。

长三角紧临东海,为中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长江的黄金通道流经29个主要城市,把长三角引向内陆腹地,是世界与中国大陆连结的重要门户地区。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位比较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位比较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位比较内容摘要:环渤海,长三角,朱三角是我国重要的三大经济发展区域。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三大经济圈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引言:经济圈的发展是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量,依托中心城市对各地区的优势进行最大程度的发挥,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极的发展重心。

三大经济圈发展历程和发展阶段不尽相同,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极大地影响和作用。

三大经济圈的区位优势:环渤海经济圈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

其陆地面积51.4万平方公里,渤海海域面积7.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5亿,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2%和人口的20%。

目前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占到全国的1/4,在环渤海地区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中型企业虎踞龙盘,包括天津、大连、青岛、秦皇岛等中国重要港口在内的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带动的两侧扇形区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环渤海经济圈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地区,而且也是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

1996年,国家提出加快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以来,其经济增长速度已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渤海经济圈经济总量约占全中国的1/5,所以它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正在形成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区域经济支柱,在充分利用地域、信息、人才和政策优势的条件下将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二)长三角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及作用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地域范围涉及两省一市,包括1个直辖市:上海;3个副省级市:南京、杭州、宁波:11个地级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和浙江省的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共15个城市。

对比分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讲解共27页PPT

对比分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讲解共27页PPT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讲解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钣金行业运行情况

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钣金行业运行情况

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钣金企业运行情况-------- 刘永胜为全面掌握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钣金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需求,更好地做好行业服务工作,针对北京市、河北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广东省六个地区钣金行业展开了走访调研。

走访百余家企业,下面分区域来介绍一下各省市钣金发展现状。

由于行业知识、写作水平有限,还请钣金行业优秀企业家、专家不吝赐教。

一、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的钣金企业呈现局部区域集中,集中区域规模钣金企业数量较少的现象。

1、北京市北京市钣金行业起步较早,生产设备先进,技术工艺精湛,产品等级较高。

某公司工艺先进,具有竞争优势,机箱机柜立柱生产线是将板带先冲压,再辊弯成三角形的立柱,这样的立柱好处有二:一是三角形使立柱更稳固,二是由于前期的冲压,立柱在装配起来很方便,无需工装就可精确装配。

有17项专利,都是本厂自主研发,主要生产高端产品,众多较低档次产品打价格战的现状对其基本没有影响。

某企业产品定位在国际化、高端化、多元化的通讯电子产品,人均销售收入约四十七万元。

2、河北省青县钣金行业有三百五十多家零部件企业,主要分布在马厂镇、农场、上伍乡、清州镇地区,企业特点为“小产值、大规模”,绝大多企业以机箱、机柜作为主导产品,产品以异形件为主。

两家企业销售过亿,经过市场的检验,今后发展趋势已经呈现。

一、拉长钣金行业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延伸。

一部分企业开始做设备,一部分企业不再局限于做机箱机柜,而是做整机、做成品。

二、出现大的龙头企业,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已经关闭。

香河县钣金企业聚集在渠口镇,据了解渠口镇有钣金企业上百家,产值超过4千万的有6家。

某机械厂属于渠口镇钣金企业中分流出机加工工厂,外购锻件阶轴、板材进行加工。

二、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钣金企业设备比较先进,信息化推进程度一般。

1、江苏省据间接了解苏州市有钣金行业企业200多家。

钣金企业设备比较先进,管理比较规范,注重高效生产和环境保护。

环渤海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的区别

环渤海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的区别

环渤海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的区别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的比较分析(一)各经济区空间地域范围的界定以往一般认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涉及两省一个直辖市,其中包括一个直辖市:上海;四个副省级市:杭州、宁波、南京、苏州;10个地级市:浙江的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和江苏的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一共15个城市,其核心区域是沪苏锡常杭嘉湖7个。

笔者认为,考虑到省级行政区划的相对稳定性,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统计和研究的便利,长江三角洲应该包括江苏、浙江两省的全部和上海,即大长江三角洲的概念。

对于环渤海经济区的范围争议较多,最广义的观点认为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辽宁、山东三个省的全部以及山西、内蒙的部分地区。

这一范围过于广泛,并不符合经济区域概念。

本文所指的环渤海经济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的廊坊、保定、唐山、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沧州。

环渤海经济区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

——国有企业主导型。

涵盖北京、天津、河北等多省市,国有企业比重大。

在这一地区外商投资来源中,日本、欧美、韩国等外商投资的比重较高。

这一经济区是我国最重要的以矿产资源加工、重型装备制造和轻纺加工为主导的综合型工业基地,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

尤其是拥有中关村科技园区、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和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环渤海地区不仅在经济总量,而且在其他许多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南开大学环渤海经济课题组就此给出了一系列对比:———就经营环境而言,环渤海经济区内行政干预的力量比较强,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相对较弱,致使在体制创新上,环渤海与珠三角、长三角有一定差距。

———就企业结构而言,环渤海虽然不乏优秀企业,但大型企业比重偏高,中小企业相对较少,缺乏活力;环渤海地区国有企业比重不仅高于长三角、珠三角,而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于行政区域利益主体地方意识较强,条块分割严重,导致地区间经济协调成本高,市场化程度低,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动也不够畅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三角地区毗连香港、澳门,是我国陆地上唯一
与这一远东金融、制造业中心相联系的地区,而且珠江 纵贯其整个地区,水陆交通极为发达,具有相当优越的 地理条件。珠三角城市群覆盖的空间地域范围包括广州 、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 山5个地级市和肇庆、惠州等县级市。其土地面积为2 .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23%;人口为 2625万人,占全国的2.04%。其中专业技术人 员占本区域总人口的3.9%。 珠三角经济圈起步最早 ,其区位优势独一无二——毗邻香港,当地华侨众多, 同时是我国最早建立经济特区的地区,早在改革开放初 期国家就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因此外资很早就大规 模涌入,香港传统加工业也早就向该地区转移,奠定了 该区域坚实的工业基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全 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珠三角实力最 强,为36440.31元,长三角与京津唐相差不 大,分别为25262.24元和23721.3元。在珠 三角,九个城市中有六个人均GDP在30000 元以上,深圳在全国最高,为46388元。长 三角中人均GDP在30000元以上的城市有三 个,京津唐各城市最高人均GDP不足30000 ,仅有三个城市介于20000和30000元之间。
环渤海区位鸟瞰图
长江三角洲素有“金三角”之称,它位于我国
东部沿海开放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所组成的“T”字型 结合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黄金海岸线和黄金水道的交 汇口。由于长江三角洲位于东海岸线的中段,扼长江入 东海的出海口,并处在世界环球航线附近,发展外向型 经济有独特的优势,使长江成为我国内地对外开放,参 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走廊,长江三角洲成为联结内地经 济与国际经济的纽带。从地理环境看,本地区属北亚热 带湿润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区内水 网密布,东西是长江黄金水道,南北有京杭大运河,并 有太湖为中心、250多个大小湖泊组成的湖泊群,内 河航运四通八达,并与江、海、湖沟通,水运条件十分 有利。
长江三角洲是指长江入
海而形成的冲积平原,包括上海市、 江苏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区。长江 三角洲经济区是由沪、苏、浙三地 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复合型区 域,具体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 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 通、扬州和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 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 山和台州市,其区域面积 21.07 万平方公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 三角洲城市带已是国际公认的六大 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并致力于在 2018年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圈。
分 析 比 较 方 面
1 资源环境基础比较 2 经济社会背景比较分析 3 发展目标、契机及方向
分 析 比 较 方 面
1 资源环境基础比较 2 经济社会背景比较分析 3 发展目标、契机及方向
资源环境基础比较
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向东,它沟 通韩国和日本;向北,它联结着蒙古国和俄 罗斯远东地区。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为环 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多领域的 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 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
(二)产业结构情况比较
三大经济圈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比分别为:长
三角5.8:51.9:4三2.大3区;域珠产三业发角展5概.6况:比49较.表3:45.1;京津唐 区域4.0:4G2D.P3中:5三3次.7产。业三绝对次数产值业(亿的元排)序分GD别P中是三:次产长业三相角对结和构珠三角
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
角洲的概况
环渤海全称为“环渤海经济区”或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 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 域。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 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 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环渤海 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 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 五省(区)二市。全区陆域面积达112万 平方公里,总人口2.6亿人。环渤海地区 共有城市 157个,约占全国城市的四分之 一,其中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有13个。
呈现为二、三、一结构、京津唐为三、二、一结构。从三
次产业第结一产构业看,第长二产三业角第第二三产产业业所第占一比产业重最第高二,产业其次第为三珠产业 三角,京津唐最低;第三产业比重则呈相反的态势,由高
长三角到低依11次12.为72 京津99唐19、.47珠三80角92和.8 长三5.角8 。上述5现1.9象说明4环2.3渤 海经济圈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升级换代快,且达到一个较
经济社会背景比较分析
(一)、综合经济实力方面
从国内生产总值角度看,长三角最高,占全国的19%,为 19124.98亿元,远远超过珠三角的9565.29亿元和京津唐的 6552.63亿元。除了区域内城市数量多之外,各城市经济发 展水平相对较高且均衡,也是长三角国内生产总值较高的主 要原因。其中,上海达到5408.76亿元,其余城市大部分在 400亿元以上。珠三角的GDP位居其次,其主要优势是各城市 的GDP都较高,均在400亿元以上。京津唐的GDP在三大区域 中最低,其中北京和天津合计为5263.86亿元,不及上海一 个城市,并且占到整个区域的80%。其余城市只有唐山在400 亿元以上,有三个城市在100亿元以下。反映出环渤海经济 圈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均衡,京、津两大直辖市与其他城市的 经济实力对比悬殊。
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
是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 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5.6万平 方千米。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流 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 海相望,包括广州、深圳 、佛山、东
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 深汕特别合作区共10个城。珠江三角 洲地区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 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 外开放的门户,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 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 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发展 的龙头,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 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 一,有“南海明珠”之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