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的教育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的五种方法
质性研究的五种方法
质性研究的五种方法包括:
1. 访谈法: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开放式或半结构化的对话,收集其经验、观点和态度,以及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思考和动机。
2. 观察法:通过观察和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互动和环境,以便了解他们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和反应,收集现实生活中的数据。
3. 文本分析法:通过对书面材料、文本或媒体报道进行详细的内容分析,以获取相关的信息和理解,例如文献综述、报告、新闻文章等。
4. 研究借鉴法:通过研究现有的相关文献和案例,并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研究,以获得综合性的认识和发现。
5. 研究团体法:通过与研究对象组成小组或团队,进行集体讨论、合作和互动,以便收集多元化的意见和观点,促进共同的学习和发现。
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
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教师如何进行质性研究引言:质性研究是一种基于直觉、探索性、描述性和解释性的研究方法,旨在了解和解释现象的本质、特征和意义。
教师可以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来深入了解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情境,并帮助改进实践。
下面将介绍教师如何进行质性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确定一个明确的、可行的研究问题是进行质性研究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从自己的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线索,例如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表现差异,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
研究问题应该明确、有针对性,并能够回答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步骤2: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有多种方法,例如个案研究、现象学研究、参与观察等。
选择合适的方法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者的能力和资源。
个案研究是一种通过深入研究一个或多个个案来了解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学生、教师或学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现象学研究是一种通过对特定现象进行详细描述和解释来了解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或事件,通过参与观察和访谈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参与观察是一种通过主动参与并观察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情境来了解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研活动等,通过记录观察笔记、访谈教师和学生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步骤3:数据收集选择适合研究方法的数据收集工具和方法,并进行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工具可以包括观察记录表、访谈提纲、问卷等。
数据收集方法可以包括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权和自由意志。
教师还应尽量减少主观偏见和干扰,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
步骤4: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并予以解释和说明。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分类、编码、整理和排序等方法,以及用归纳和演绎等方式进行数据解释和说明。
步骤5:结果呈现将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呈现,并通过文字、图表、图片等方式将研究结果展示清晰明了。
结果呈现时应注意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权和自由意志。
质的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是一种用于深入了解和解释现象的研究方法,它强调对现象的内在特质和意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质的研究方法通常用于社会科学领域,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以及某些医学和护理领域。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常用技术和应用范围。
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个案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来揭示出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
与定量研究方法不同,质的研究方法更注重对个案的全面理解和深入挖掘,而不是简单地依靠数字和统计数据。
质的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主观理解和解释,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的情境和背景的重视。
在质的研究方法中,研究者通常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技术,包括观察、访谈、文本分析等。
观察是指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行为、情境和环境进行系统性的观察和记录。
访谈是指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对话,来获取他们的观点、经验和感受。
文本分析是指研究者对各种文本资料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解释,例如书面文件、采访录音和视频资料等。
这些数据收集技术可以相互结合,以获取多维度、多角度的数据,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研究对象。
质的研究方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各种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
在教育学领域,质的研究方法常常用于研究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以及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和互动。
在心理学领域,质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于研究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以及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社会学领域,质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于研究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社会问题和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总之,质的研究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强调对现象的深入理解和解释,以及对个案的全面研究和分析。
通过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技术,研究者可以获取丰富的数据,从而更好地揭示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
质的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为我们深入理解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提供重要的研究手段和途径。
质的研究方法及其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1)研究是在自然情景中进行的;(2)研究的角色既是研究的工具,又是研究的主体;(3)研究过程注重描述性资料的收集;(4)研究的结论和理论的形成方式是归纳的运用;(5)研究结果是描述性的;(6)整体性与全局性。
其特点:(1)降低控制水平,增强现实性;(2)研究进行的环境不同;(3)效度。
象进行系统化观察,并要做严格详细的可量化纪录的一种观察方法。
进行结构化观察步骤:确定观察的内容、选择观察方法、限制观察范围、量化观察的纪录。
内容分析法就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又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特点:明显、客观、系统、量化。
对问题情景进行全程干预,并在此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评价研究的基本步骤由以下步骤组成。
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三个部分,即:1评价要素,它是反映被评对象特征的各个成分。
2评价标准,它是衡量事物特征各个成分的比较基准。
3指标权重,它是指各个成分在总体中所具有的重要程度的标志。
2.资料的收集为了进行评价,通常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主要有:1访问调查。
2个案调查。
3问卷调查。
4量表测量(专家评判)。
3.资料的鉴别把所收集的资料按照评价指标要素分类整理,鉴别资料的可使用价值。
4.价值判别按照评价指标体系所给出的标准对每个成分要素资料进行比较、判断,做出价值等级的归属。
5.评价结果的综述综合各个要素的得分及其权重,得出评价总分,并根据总分和各要素得分率,做出对品质的等级评定或差异比较,或达标程度,或发展程度的价值性描述和判断。
示例: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问卷调查报告。
前言亲爱的同学:本调查问卷旨在了解您对高中物理实验系列电视教材的看法,以便我们改进工作,更好地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
本表不记单位、姓名,答案也无所谓对错,对您的所有答案我们均严加保密,希望能将您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告诉我们。
回答方式:基本上是以选择答案的方式打勾或填写编号.请您实事求是,独立完成。
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学中的应用
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学中的应用一、质性研究的概述1、质性研究的概念和特点我国学者陈向明将质的研究方法定义为: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通过深入现场,在自然情境下采取体验、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并运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因而质性研究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强大的人为关怀和平民意识。
在自然情景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探究,提倡研究者对情景的参与,直面现实,与研究对象共情,对他们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做出解释性理解,对事物的长期性和过程性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考察。
质性研究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研究的操作规程,更是一种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自然运用。
质性研究方法采取的对世界探究的态度和方式源自自然主义、阐释学和后现代主义,处于这三种理论的张力之间。
质性研究方法秉承自然主义对自然研究情境的追求、阐释学对主体间理解交流的钟情和后现代理论对边缘性知识的尊重。
它根植于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受到现象学、阐释学以及其他诸如民族志、人种学、口述史、会话分析、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象征互动主义等思潮和方法的影响而逐渐发展而来的。
2、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量研究依靠的是对事物依靠量化的部分以及相关关系进行测量、计算和分析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一定的把握;而质性研究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长期的体验,以对事物的质达到一个比较全面的解释性理解。
可以说两者可以互为补充,数量证据补充质性分析,质性研究为数量研究指明方向,二者相互包含,相互补充,共同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是比较教育研究中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它不仅仅是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对“全球化”和“后现代理论”挑战的回应,以及对定量研究不足的弥补,还标志着比较教育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的转换。
当代比较教育研究者把研究的视角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层次,越来越注重微观层面的教育现象,如个别学校、社区和少数人群的教育问题,而质性研究则是进行研究的最佳途径。
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结合
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结合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结合摘要:从17世纪初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开始,教育研究停留在定性研究的层面上。
20世纪初,量化的、实验的科学方法被广泛运用于自然学科,并逐渐向社会学科渗透。
定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结合使用能够优势互补。
关键词:量化方法;质性方法;结合;建议一、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涵义及特点(一)定量研究的涵义及特点量化研究是指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定的假设。
在运用量化研究时,人们通常认为研究过程中不掺杂价值观念问题,要保持价值中立,它依靠的是统计、测量和对变量因果关系的分析,是客观、正式、系统的研究过程。
量化研究包括教育实验、问卷调查、数理分析等研究方法及相应的研究策略。
定量研究特别强调研究情境就是预先严格控制的实验情境,必须确定先入为主的推论或价值价值观念;多应用领域自然科学的方法和程序例如样本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回去对所搜集的材料展开准确的统计分析,用数字去阐述和证明假设;特别强调价值中立,轻结果而太重过程。
其目的是深入探讨社会现象中存有的因果关系,多用诠释的方法,先明确提出假设并表示可能将发生的结果,再用演绎法对假设理论展开检测。
(二)质化研究的涵义及特点质化研究就是相对于定量研究的一种研究范式,目前还没统一的定义,直观地说道,它就是一种在自然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展开深入细致实地考察的研究范式。
质化研究建议研究者必须深入细致教育情景中,阐明问题的本质。
质化研究注重深入研究的自然情景中,去获得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质化研究用描述的方法,用文字或者图片来呈现自己的观点。
质化研究强调事实与价值的不可分,重过程而不重视结果,关注对研究对象的资料、阶段、要素等方面的考察,而结果往往是可以随着研究的展开逐渐形成或改变,质化研究运用归纳分析的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第十四章 质性研究
案例研究的定义:
• 长期以来,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对案例研究持有不尽 相同的认识。其中以罗伯特K.尹(Robert K.Yin )的定 义最为经典:
-----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主义的探究(Empirical Inquiry ),它研究现实生活背景中的暂时现象 (ContemporaryPhenomenon);在这样一种研究情 境中,现象本身与其背景之间的界限不明显,(研究 者只能)大量运用事例证据(Evidence)来展开研究。
案例研究的特点:
• 首先,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性的研究,而不是一 种纯理论性的研究。案例研究的意义在于回答是 “为什么”(why)和“怎么样”(how)的问题 (Yin ,1994;Stake ,2000),而不是回答 “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案例研究的特点:
• 第二,案例研究重点在于捕捉现象的真实细节。
三种类型的经验研究:
1,实验研究: • 在经验性研究的3种研究方法中,实验研究是一种
在相对可控条件下对特定问题开展研究的方法。
2,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的有效性介于实地研究/案例研究与实验
研究之间。调查研究强调采用统计性概括方法, 实地研究/案例研究强调采用分析性概括方法;
3,实地研究/案例研究
弗洛伊德的狼人研究:
• 弗洛伊德是运用个案研究法进行精神病学研究的先驱。根 据他「一致的经验模式」理论,弗洛伊德的假设:儿童时 期的意外事件或可用来解释病人异常行。所以他致力于使 得病人回忆自己在儿童及年轻时代所发生的,但却已遗忘 良久的,有关创伤性的或与性有关的意外事件。他以一位 狼人Sergei Petrov 为案例,研究他的生活史,最后以 「来自婴幼期神经症的生活史」(From the History of an Infantile Neurosis)为标题,将研究结果撰写成书并于 1918年出版问世,此书则是弗洛伊德应用个案研究的典型 例举之一,且其所归结的个案的结果,事实上与其假设相 一致,心理界的个案分析因此一时蔚为时尚,且被认定为 一项有效的研究方法。
质的教育研究方法
质的教育研究方法作者:李磊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1年第03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都选择了质的研究,可见它对教育研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不是完美的,质的研究方法也有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
然而,质的研究可以与量的研究互相补充,使其在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质的研究方法的概念及特征质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新形式的定性研究,多指研究者本人对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多从思辨的角度对研究问题进行描述。
它除了有传统的定性研究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以下特征:1.质的研究是一种自然式的探究在质的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是收集资料的唯一能动工具,体现出其对参与研究者的尊重,还显示出了一种人文精神。
2.质的研究有整体的特点质的研究从整体上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来处理,有利于观察研究对象的全貌,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研究对象的特征及变化,用不同的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特点。
3.质的研究是使用归纳方法的研究质的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归纳的,而量的研究方法是以演绎逻辑为基础的实验调查。
研究者通过对资料本身的分析,主动地深入到实际情景中,在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对事物的真实过程进行研究并归纳出抽象概念或理论。
二、质的研究的理论基础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所遵循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基础有明显的差别。
量的研究遵循的是逻辑——实证主义理论基础,质的研究则是建立在另类范式的基础之上的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遵循的是现象学的解释主义。
质的研究方法确切来说不是一种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方式,是同类性质研究方法的统称。
它的理论基础包括多种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的集合:现象学方法、象征互动论、人种方法论、文化概念论、民族志等以及这些方法中所包括的各种具体策略。
三、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中的适用领域及其局限性1.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适用领域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使用范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质的研究方法由于注意事件发生的自然情境,在自然情境下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因此它适合于了解研究对象的经历和事件,了解事件发生的动态的、连续的过程,能够用最真实、最直接、最详细的文献资料去阐述具体的教育问题。
浅析教育研究方法中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
浅析教育研究方法中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整个20世纪,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是贯穿教育研究的两条主线,二者在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中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在基本含义上独具一格、自成体系,并且从理论基础、研究目标、研究操作方法、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研究取得效果等方面存在不同。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教育研究需要把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结合起来,使其更好的为教育研究服务。
标签:质的研究;量的研究;对比;结合20世纪60年代,国外的教育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采用一种叫做”质的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方法,又称为质性研究。
作为一种优质的研究范式,质的研究被渐渐推广开。
近年来,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教育工作者力求探寻关于质的研究的规范,透析出其与量化研究的明显差异,并通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两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以使我们更加准确的认识这两种方法,更好的发挥两种方法在教育领域研究中的优势,从而促进教育研究向更加科学、严谨、深层次发展。
一、质的研究的基本含义我国学者陈向明博士在对国外有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将英文“qualitative research”译成“质的研究”,以与“量的研究”相对应,并认为“质的研究”也与我国通常使用的“定性研究”有区别。
“质的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本人直接充当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构建获得解释性理解。
该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研究环境: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研究。
质的研究强调将研究者放入到一个复杂的、丰富的、动态的非人工情境下进行,这个情境往往是与个人对应的自然生活世界和与群体相对应的社会组织运作。
2、研究者的角色:研究者本人直接充当研究工具,不使用其他测量工具。
3、收集资料的方法:形式多样。
主要为深入访谈、参与式观察、实物分析等。
教育研究中的质性分析方法
教育研究中的质性分析方法教育研究中的质性分析方法是一种定性的研究方法,用于深入了解和解释教育现象。
相较于定量研究方法,质性分析方法注重对个体经历、观点和行为的理解,通过描绘和解释现象的背后原因和动机来推测其潜在规律。
本文将重点探讨教育研究中常用的质性分析方法,以及其在教育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一、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质性研究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对一个或多个个体、事件或组织的深入研究,来理解和描述特定现象的细节和特点。
个案研究法通常包括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如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等。
研究者通过对个案的细致观察和分析,得出对教育现象的深入理解和解释,为教育实践和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指导。
二、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书面、口头或视觉材料进行系统的分类和分析来研究和理解特定现象的方法。
在教育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常用于分析课程文件、学生作品、教师教学记录等。
通过对这些文本和材料的分析,研究者可以揭示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挑战和改进的方向,为改善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三、现象学研究法现象学研究法是一种通过对个体经验和现实世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来研究和理解特定现象的方法。
教育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常通过访谈、观察和自我描述等方式获取个体在特定教育场景中的体验和感受。
研究者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描述和分析,探索教育实践中个体的想法、态度和行为,以及其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影响。
四、理论驱动的分析方法理论驱动的分析方法是基于特定理论框架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方法。
在教育研究中,理论驱动的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对教育现象进行解释和理解,并将其与现有理论进行对接和比较。
常用的理论包括社会交往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理论驱动的分析方法不仅可以深化对教育现象的理解,还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五、主题分析法主题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大量文本进行分析和整理,提取其中的主题和模式,来理解和解释特定现象的方法。
在教育研究中,主题分析法可用于分析学生作文、学术论文和教育政策文件等。
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质的研究方法的评析
、
我 国学者 陈 向 明博士 在对 国外有 关 问题研 究 的 论和方法的影响,它具有复杂多样的特征 。在此结
基础 上 ,将 英语 “ u la v ee rh 译成 “ 的 合 教 育 中 “ 进 生” 现象 如何 产 生 的研 究课 题 ,分 q ai t ersac ” ti 质 后
刘 晓飞
( 广西师范大学 教 育科学学 院 ,广西 桂林 5 1 0 ) 4 0 4
【 要】“ 的研 究” 摘 质 是近年来在社会科学领域 里兴起 的一种新的研 究方法和范式。 文章 试图通过 对教 育“ 质的研
究” 法 的 涵 义 、 点 、 点 以及 缺 点 的 分析 , 方 特 优 以达 到 对教 育 “ 的研 究” 法 的 “ 质 方 再认 识” 质 的研 究 可 以 与 量 化研 究相 。
研 究 向前 发展 。 是 ,任 何研 究方 法都 不是 完美 的 , 基 础 上提 升 出分析 类 型和理 论假 设 。 但 5 、理 解 的视 角 : 体 间的角度 。通 过 研究 者与 主 质的研究方法也有其本身所固有 的缺 陷,它在教育
研究领域 中的使用范 围也是有局 限的,其局限性需 被 研 究者之 间的互 动理解后 者 的行 为及 其意 义解释 。 用其 他研 究方 法来 弥 合 。 因此 ,教育 研 究 中也不 能 6 、研 究 关系 : 究者 与被研 究者之 间是互 动关 研 排斥 量 的研究 方法 ,而是 要将 量 的研 究 方法 与质 的 系 ,要 考虑 这 种关 系对研 究 的影 响 。 研 究方法 相结合 。 二 、顸 的研究” 法的特 点 ‘ 方 ‘ 的研 究” 埙 方法 的基 本 涵义 由于 “ 的研究”方法受到不同学科 思潮、理 质
第2 卷 第 l 3 O期
浅谈质的教育研究方法
浅谈质的教育研究方法浅谈质的教育研究方法【摘要】质的教育研究方法是近年来教育研究方法的一种新取向。
本文就质的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涵义、社会起源、特征及其优势与不足等作了详细的阐述,比较了质的教育研究方法与定性教育研究方法的联系与区别,并讨论了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走向,以求对“质的研究”有更科学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质的教育研究;定性教育研究;应用;发展走向目录浅谈质的教育研究方法 (1)一、引言 (2)二、“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涵义与社会起源 (2)(一)、基本涵义 (2)(二)、社会起源 (2)三、“质的研究”基本步骤 (3)四、“质的研究”方法的特征 (3)五、“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优势与不足 (5)(一)、“质的研究”在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优势 (6)(二)、“质的研究”在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不足 (6)六、质的教育研究方法与定性教育研究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6)(一)、质的教育研究方法与定性教育研究方法的联系 (6)(二)、质的教育研究方法与定性教育研究方法的区别 (7)七、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7)八、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发展走向 (8)(一)、质的研究向行动研究的发展 (8)(二)、多元化倾向 (8)(三)、质的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 (8)九、总结 (8)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探讨。
教育研究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越来越多地采用质的教育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方法从微观层面上把握教育问题,建构与人对话的方式,探求被研究者的内心情感。
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研究方法的一个新取向,在教育研究领域内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力地推动着教育研究向前发展。
二、“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涵义与社会起源(一)、基本涵义质的研究是在定性研究基础上改进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
陈向明在相关问题研究基础上将“qualitative research”译成“质的研究”,这与“量的研究”相对应,但她认为质的研究与“定性研究”也有区别。
教育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ppt
• (4)何地(Where)?有关行为或事件是在哪 里发生的?这个地点有什么特色? • (5)如何(How)?有关事情是如何发生的? 事情的各个方面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有什么 明显的规范或运作机制? • (6)为什么(why)?促使事件发生的原因是 什么?有关人员对此有什么看法?有关人员的目 的、动机和态度是什么?可通过外部观察、现场 询问以及一定的推论来回答。 • (7)受谁影响(whom)?
• (二)质的研究的主要特点 • 1、质的研究强调将自然情境当作获取资料的直接 源泉。 • 2、对研究获得的报告主要是用文字来表达,辅以 图表、照片和录像带、私人文件和备忘录等形式 进行描述和分析,并且尽可能使分析的资料如同 原始记录一样丰富。 • 3、质的研究者力图站在被研究者的角度,进入被 研究者所处的情境中,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其情绪、 情感和态度,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 作出解释。
• 其四,参与观察法可以获得比较客观、真 实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采用其他方法难 以获得的。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长期接触, 不仅可以取得被研究者的信赖,而使研究 工作获得他们的认同、支持甚至协助。同 时,对于非言语行为如动作、姿态、情绪 的表达、信仰等,只有通过参与观察才可 能了解与掌握。
(二)参与观察法对研究者的基本要求
• 4、研究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极富弹性。 • 5、用归纳法收集、分析资料以及在此基础上建构 理论(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即从研究者 自己收集的第一手资料中构建的理论。) • 6、非常重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 质的研究总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一种归纳的、描述 的、自然的、现场参与的研究方法。 (一是研究情境的自然性;二是研究视角的整体性; 三是研究结果的描述性。 )
• 所谓浅描就是对文化表象的直观描述,停 留在外在行为的白描,解决的“是什么” 的问题。 • 所谓深描是浅描的更进一步,是在文化表 象直观描述的基础上,揭示其内在的文化 底蕴和意义,重点解决的是“为什么”的 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质的教育研究方法
摘要:质的研究方法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中的一种新型研究方法,同时也是一种适合运用于教育研究中的方法。
本文通过对质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简单分析,试图形成对它的科学认识,以期促进其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
关键词:教育研究;质的研究;方法
作者简介:刘佳(1989-),女,汉族,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11级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学论。
长期以来,量的研究方法受到研究者的普遍重视,在研究方法中占主导地位,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主流方法。
然而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量的研究方法自身有着很多不足,同时它在应用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因而促使人们开始对这一主流研究方法进行反思。
与此同时,质的研究方法以其自然性、整体性、人文性等特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其是受到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
一、什么是质的教育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新的定性研究方法,它是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来,又与定性研究不同的一种研究方法。
我国学者陈向明把“qualitative research”翻译成“质的研究”,台湾香港等地的一些学者也将其译为“质性研究”、“定质研究”或是“质化研究”。
关于什么是质的研究方法,陈向明给出了如下定义:“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
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构建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12
与量的研究方法以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不同,质的研究方法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包括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
同时它吸收了自然主义对情境的强调,主张在自然环境中收集自然发生的资料;继承了解释学对主体性的关注,重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视域融合”;并且发扬了后现代主义对边缘性知识的尊重。
质的研究方法来源于多种理论,受到多种不同思想的影响。
它不仅仅是一种研究方法,更是一种研究范式。
二、质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特点
1在自然情境下进行
质的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的,它要求研究者对研究环境不进行干预和控制,而是在自然而然的环境中对被研究者的生活世界进行考察。
研究者可以深入到学校、家庭、社区等地,在自然情境下进行实地考察,对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组织的日常工作进行研究。
在质的研究中,研究者就是研究工具,研究者与被研究者要有直接接触,对他们进行观察,和他们进行交谈,了解他们是如何解释自己对日常生活经验意义的建构的。
2动态的研究过程
不像量的研究那样,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一套的固定研究程序,
然后按照程序严格的进行直线研究,并将研究对象的某个时刻凝固起来,进行数量统计以探究研究对象的规律。
质的研究过程是动态的,研究设计、资料收集方法、理论的形成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强调研究的即时性。
质的研究是对不断变化着的现实的持续研究,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
3自上而下的归纳材料
质的研究强调通过运用观察和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研究者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归纳,自下而上的形成理论假设,再通过检验不断充实理论,也就是所谓的扎根理论。
而不是像定量研究那样,预先做好理论假设,带着假设去收集资料以验证假设。
由于采用自下而上的归纳方法,质的研究的结果只适用于特定情境,不能大规模推广。
4注重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
质的研究把研究过程作为一个研究者向被研究者学习的过程,它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关注研究者对被研究者生活世界的体验,意义建构的理解。
质的研究要求研究者不能把自己当成局外人,也不能把被研究者当作被认识的客体,而是要在研究过程中尊重被研究者,与其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双方共创研究结果。
质的研究充分体现了研究中的人文关怀,具有强烈的人文性。
三、质的研究方法对教育研究的意义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
教
育现象的复杂性以及特殊性等特征,增添了教育研究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也决定了质的研究方法适用于教育领域。
多年来定量研究一直是教育研究中的主要方法,它是“运用问卷、量表、实验、统计分析等方法收集客观的社会事实,通过对社会事实的测量,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解释变化的原因。
”[3]定量研究遵循的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强调精确化和科学化。
然而教育研究对象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全然不同,仅仅使用定量研究这种实证方法是难以把握复杂的教育现象的。
这就需要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相互配合,共同推动教育研究的新进展。
1质的研究是个性化教育的需要
教育的对象是拥有不同个性特征的人,质的研究通过运用开放型访谈、半开放型访谈以及观察等形式对教育对象进行研究,走进他们的学校、家庭,了解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从而获得对教育对象不同个性的认识。
质的研究不仅促使教师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而且使教育从对量的要求转向对质的追求。
教育开始关注学校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关心不同个体的不同教育需求,而不是追寻一种普遍的教育规律。
2质的研究体现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理解
教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体验,研究者在质的研究中进入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世界,与他们进行长期接触、彼此互动,自然的接触被研究者的内心世界,
体验被研究者的内在生活,从而了解其如何建构与解释日常生活世界的意义。
它有利于促进教育决策者及管理者对教师的理解,也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更好的沟通、交流与理解。
质的研究体现出了教育研究对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理解与尊重。
3质的研究为教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很多教育研究都是根据一些相关的政策文献或者是理论资料而成的思辨性文章,它们不能很好的反应中国教育的现状,也听不到来着普通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声音,即他们对各种教育政策制度的观点、对学校的看法以及对教育改革的期望等。
而质的研究为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它帮助教育研究者走进学校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去体验不同群体、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了解普通师生对于教育的心声,从教育、社会、文化等不同角度全面地解释影响教育成败的因素。
参考文献:
[1]patton,m q(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2nd ed newbury pack:sage [2]陈向明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谢春风,时俊卿新课程下的教育研究方法与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