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规划编制依据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的编制

城市规划的编制

城市规划的编制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开展进行综合规划和优化,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开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城市规划的编制是制定城市规划的过程,包括数据调研、分析评估、规划设计和方案报告等环节。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和方法。

1. 数据调研城市规划的编制首先需要进行数据调研,以获取城市相关的根底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城市面积、人口分布、交通设施、资源利用状况等。

数据调研可以通过现场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和文献研究等方法获取。

数据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城市现状,为后续的规划设计提供根底。

在进行数据调研时,应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以确保后续的规划工作可以基于可靠的数据进行。

2. 分析评估在数据调研的根底上,需要对城市现状进行分析评估。

分析评估主要包括城市根底设施状况、交通拥堵情况、人口密集区分布、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评估。

分析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城市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为后续规划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分析评估的结果应该客观和科学,为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提供参考。

3. 规划设计在分析评估的根底上,进行规划设计,制定合理的城市开展规划方案。

规划设计包括对城市功能区划、土地利用、交通枢纽布局、公共空间设计等方面的规划。

规划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开展的目标和指导城市建设的具体工作。

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等各方面因素,并重点关注城市可持续开展的要求。

4. 方案报告规划设计完成后,需要编制方案报告,将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和解释。

方案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规划设计的目标和原那么•功能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枢纽布局等方面的具体规划•工程实施的时间表和预算等信息方案报告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成果,同时也是相关部门和公众了解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

结论城市规划的编制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进行数据调研、分析评估、规划设计和方案报告等环节。

通过合理编制城市规划,可以指导城市的开展,实现城市可持续开展的目标,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程序,保障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设市城市和省人民政府指定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镇,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以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依据,对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道路、工程管线和配套设施以及空间环境等控制要求作出的规划。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行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制度。

城市规划委员会是人民政府进行城市规划决策的议事机构。

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由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代表、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

其中专家和公众代表人数应当超过全体成员的半数以上。

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由人民政府从委员中指定。

城市规划委员会的产生、任期、议事规则等有关事项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作出规定,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四条设市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镇为县城镇的,其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镇为其他建制镇的,其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和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五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条例执行情况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规划工作经费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保障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支持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依法实施,对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2 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
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的各项要素(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等)进行统筹 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综合性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特点,它涉及 许多方面的问题:当考虑城市的建设条件时,涉及气象、水文、工程地质和水
文地质等范畴的问题;当进行城市空间的组合、建筑的布局形态、城市的风貌
近期规划到期时,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新的近期 建设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 1)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2)交通发展策略,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3)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
4)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 5)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等的保护措施,城市河 湖水系、绿化、环境等的保护、整治和建设措施。
2 城市总体规划和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城市总 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1)城市规划区范围;
(2)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 (3)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4)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5)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 等 (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7)城市防灾工程。
要求:城市规划工作制必须加强法治观点,努力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和政 策管理知识,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
城市政府主要职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其目的是促进城市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 要求: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编制;
规划的实施要依靠政府的筹划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 在工作过程中,既要遵循城市规划的科学规律,又要符合当地 条件,尊重当地人民的意愿,和当地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使规划工 作成为市民参与规划制定的过程和动员全民实施规划的过程,是城 市规划真正成为城市政府实施宏观调控、保障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保护地方环境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城市规划的编制

城市规划的编制

城市规划的编制总的来说,城市规划的编制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几个层面。

一、总体规划纲要阶段的任务:I 研究和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总规的依据。

二、城镇体系规划三、总规主要是对于城市的一个总体状况的评定、定性、设计、预测,给城市一个指导纲领,一个大的领头的框框架架。

四、专项规划–包括:I 道路系统II 给排水绘画III 供点IV 通信V 文物古迹VI 等等等等五、分区规划I 主要是在总规基础上细化,为详细规划提供明确依据II 城市主次干道将会在这个层次确定III 原则确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及用地容量的控制标准IV 管线布置V 市、区、居住区级公共中心位置六、详规编制I 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阶段七、控制性详规I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用地性质用地的界限,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II 各地块的建筑高度、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III 提出各地块内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IV 规定各级支路红线位置、控制点标高和坐标V 管线容量等八、修建性详规I 对于建设计划已经明确的城市重点地区进行具体安排和规划设计II 已经应该包括有i 建筑、道路、绿地等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总平面图设计ii 等等iii 估算工程量、拆迁量、总造价等等九、城市设计的编制I “城市设计成为各阶段城市规划编制的组成部分(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解说,1990年)”II 各阶段的城市设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综合来说,核心内容是城市空间形态,包括i 高度分区ii 天际轮廓iii 公共开放空间体系iv 具有重要景观意义的轴线网络和节点分布v 划定具有独特景观风貌的地区十、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协同方式有两种I 一种是在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包含城市设计内容II 另一种方式,是城市设计作为相对独立的规划编制内容,包括总体城市设计、专项程式设计、局部城市设计。

3.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3.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第一节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原则一、城市规划的任务1、是“空间体系规划”的组成部分2、作用3、任务二、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第二节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一、城市规划法规体系1、法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地方城市规划法规体系2、技术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1、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2、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和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3、城市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4、城市设计三、城市规划行政体系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1、国家2、省、自治区、直辖市3、城市四、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一)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

具体工作由城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承担。

(二)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制定近期建设规划。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者城市分区规划组织编制。

(四)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由有关单位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委托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编制。

五、城市规划的审批(一)城市规划纲要要经城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

(二)城市总体规划(三)人防规划(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五)城市分区规划(六)城市详细规划第三节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特点一、基本内容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2、论证、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及技术经济指标3、合理选择用地、确定功能布局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5、拟定新区开发、旧区改造的原则、步骤及方法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设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8、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9、提出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二、工作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2、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5、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实践性——要付之实现三、城市规划的成果1、规划文件A文本B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各专题规划等2、图件第四节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一、调查研究的方法1、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2、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调查4、文献资料的运用二、调查研究的工作阶段1、现场踏勘2、资料收集及整理3、分析研究三、基础资料的内容1.城市勘察资料2.城市测量资料3.气象资料4.水文资料5.城市历史资料6.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料7.城市人口资料8.市域自然资源资料9.城市土地利用资料10.工矿企业单位的现状及规划资料11.交通运输资料12.各类仓储资料13.城市行政、经济、社会、科技、文教、卫生、商业、金融、涉外等机构以及人民团体的现状和规划资料14.建筑物现状资料15.工程设施(指市政工程、公用设施)资料16.城市园林、绿地、风景区、文物古迹、优秀近代建筑资料17.城市人防资料及底下建筑物、构筑物的资料18.城市环境资料第五节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一、城市规划的层面和阶段层面:1、战略层面2、建设控制引导层阶段:1、总体规划纲要2、城市总体规划3、分区规划(大中城市)4、详细规划二、城市总体规划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中心城区规划3、分区规划(大中城市)(一)总体规划的内容1、纲要的内容(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编制城市规划的原则是什么

编制城市规划的原则是什么

编制城市规划的原则是什么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编制城市规划的原则是什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编制城市规划的原则是什么(一)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二)协调城镇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制定城镇体系规划,应做到以下几点:1、从区域整体出发,明确城镇的职能分工,引导各类城镇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2、统筹安排和合理布置区域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基础设施的区域共享和有效利用3、限制不符合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开发活动,保护资源,保护环境。

(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的提高城市规划,特别是大城市的规划必须按照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建设,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合理调整用地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改善城市环境的目标。

3、着力发展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做好这方面的规划布局和用地安排。

4、适应科技、信息业迅速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加强交通、通讯工程建设。

5、加强居住区规划,做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生活方便、环境优美。

(四)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与水资源要明确和强化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管制作用,确保城市土地得以合理利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科学编制规划,合理确定城市用地规模和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并严格执行国家用地标准。

2、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尽量少占基本农田。

3、按照法定程序审批各项建设用地,对城市边缘地区土地利用要严格管制,防止乱占滥用。

4、严格查处一切违法用地行为,坚决依法收回违法用地。

5、深化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土地合理利用,提高土地收益。

6、重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在城市规划统一指导下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

我国也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矛盾同时存在。

城市规划编制的原则

城市规划编制的原则

1、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走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应当考虑人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人人群,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3、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4、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各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5、如果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应当在城市人民政府组织下,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带领进行研究。

6、应充分吸取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的意见。

广州珍珠岩广东珍珠岩广东珍珠岩厂 编辑:ejdnchh。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7号《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6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

第二章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第六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七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八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九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十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地下管线控制要求;(四)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紫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等“四线”及控制要求。

最新: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最新: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最新: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一、总则1.1 规定目的为确保上海市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施性,提升城市品质,构建和谐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1.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修改和监督管理。

1.3 管理规定上海市城市规划应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突出海派特色,构建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二、城市规划编制2.1 规划编制依据上海市城市规划编制应依据国家、上海市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标准和规范,结合上海市实际情况,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施性。

2.2 规划编制内容上海市城市规划编制应包括:市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层次。

其中,市域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等内容;详细规划包括地块划分、用地性质、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化率、交通组织、配套设施等内容。

2.3 规划编制程序上海市城市规划编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编制规划方案、征求公众意见、组织专家评审、报批规划成果。

三、城市规划审批3.1 审批权限上海市城市规划审批实行分级管理,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的审批工作。

3.2 审批程序上海市城市规划审批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申报单位提交申报材料、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公示审查结果、组织专家评审、审批规划成果。

3.3 审批结果上海市城市规划审批结果分为:批准、修改后批准、不批准。

审批结果应及时向社会公布。

四、城市规划实施4.1 实施原则上海市城市规划实施应遵循合法性、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原则,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实施效果。

4.2 实施主体上海市城市规划实施主体为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申报单位。

4.3 实施程序上海市城市规划实施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申报单位提交申报材料、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公示审查结果、组织专家评审、审批规划成果、实施规划。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6号《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已于2005年10月28日经建设部第7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二○○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考虑人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第六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第七条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要,可以依法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城市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八条民政府组织编制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九条编制城市规划,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十条承担城市规划编制的单位,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工作。

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组织第十一条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

具体工作由城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承担。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近期建设规划。

或者。

及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委托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编制。

第十二条规划前,应当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和建设条件做出评价;针对存在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从土地、水、能源和环境等城市长期的发展保障出发,依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着眼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前瞻性研究(一)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组织前期研究,在此基础上,按规定提出进行编制工作的报告,经同意组织编制直辖市、省会城市、国务院指定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其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向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报告。

城市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

城市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
14
(g)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规划地块面积的比 率。通常以下限控制。这里的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 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 ( 道路红线内的绿地),不包括屋顶、晒台 的人工绿地,公共绿地内占地面积不大于百分之一的雕塑、水池、 亭榭等绿化小品建筑可视为绿地;
(h)交通出人口方位: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具体 可分为以下几个指标:
1 、基础资料的收集
控制性详细规划至少应收集以下基础资料: (a) 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
的规划资料; (b) 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分类应分至小类; (c) 人口分布现状; (d) 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
保留建筑等; (e)公共设施规模及分布; (f)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 (g)土地经济分析资料,包括地价等级类型、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状
第一节 城市详细规划编制 的内容和方法
1
本节知识结构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和地位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 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二、修建性详细规划 1.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2.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 3.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
2
在我国,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二个 层面,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为规划管理提供控制依据。
5
(3)城市政策的载体
城市政策是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城市发展的某种目标而采取的特别 措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都包含诸如城市产业结构、 城市用地结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城市环境保护,鼓励开发建设等 方面广泛的城市政策的内容。
例如,适当放宽规划地区土地使用强度控制,可以更多的 吸引开发者的 投资意向,从而带动地区发展:适当加紧规划地区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可以更好地保 障环境质量:而对开发建设项目的多种选择,则可以实现 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世界各国城市规划共同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空间发展的合理组 织,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二、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2、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与水资源; 3、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4、协调城镇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5、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的提高; 6、正确引导小城镇和村庄的发展建设; 7、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8、加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 9、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10、增强城市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
(二)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以文字为主,辅以示意图
⑴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 ⑵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⑶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 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 ⑷研究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问题; ⑸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制定
一、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工作阶段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 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大城市、中等城市为了进 一步控制和确定不同地段的土地用途、范围和容量,协调各项 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可以编制 分区规划”。
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由“两个阶段”、“六个层次”组成。
补充:什么是文本文件? 城市规划文本是城市规划对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划性要求的 文件。具体说,规划文本是以法规条文或政府公文形式对城市 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原则、布局、相关概 念及规划实施管理措施进行规定的具有法律和行政效力的规划 文件,是规划实施和管理的依据。
文本文本和规划说明书的区别 规划说明是一种解释性文件,对规划的前因后果都要进行阐述, 强调对规划结构的理性判断;而规划文本是一种法律或行政文件, 只是果,不是因,强调对规划结果的执行,是规划依法实施和 管理的依据。

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一)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二)协调城镇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制定城镇体‎系规划,应做到以下‎几点:1、从区域整体‎出发,明确城镇的‎职能分工,引导各类城‎镇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2、统筹安排和‎合理布置区‎域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基础设‎施的区域共‎享和有效利‎用3、限制不符合‎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开发活‎动,保护资源,保护环境。

(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的提‎高城市规划,特别是大城‎市的规划必‎须按照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建设‎,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合理调整用‎地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改‎善城市环境‎的目标。

3、着力发展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做好这方面‎的规划布局‎和用地安排‎。

4、适应科技、信息业迅速‎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加强交通、通讯工程建‎设。

5、加强居住区‎规划,做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生活方便、环境优美。

(四)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与‎水资源要明确和强‎化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管‎制作用,确保城市土‎地得以合理‎利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科学编制规‎划,合理确定城‎市用地规模‎和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并严格执行‎国家用地标‎准。

2、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尽量少占基‎本农田。

3、按照法定程‎序审批各项‎建设用地,对城市边缘‎地区土地利‎用要严格管‎制,防止乱占滥‎用。

4、严格查处一‎切违法用地‎行为,坚决依法收‎回违法用地‎。

5、深化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土地合‎理利用,提高土地收‎益。

6、重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在城市‎规划统一指‎导下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

我国也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矛盾同‎时存在。

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整合原则城市规划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的整合原则。

(1)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

计发程序问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2)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

要从全局出发,使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做到职能明确,主次分明,互相衔接,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

(3)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

任何城市都有一个形成发展、改造更新的过程,城市的近期建设是远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既要保持近期建设的相对完整,又要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要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4)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

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

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城市发展为代价,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

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既是当代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

2.经济原则城市规划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

(1)要本着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做到精打细算,珍惜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尽量少占农田。

不占良田。

土地是城市的载体,是不可再生资源。

国耕地人均数量少,总体质量水平低,后备资源不富裕,必须长期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方针。

城市规划常用的规划依据

城市规划常用的规划依据

城市规划常用的规划依据引言概述: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合理布局和有序管理的过程,为了确保城市规划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规划者通常依据一些重要的规划依据进行决策。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中常用的规划依据,包括人口统计数据、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要求和经济发展需求。

一、人口统计数据1.1 人口数量和增长趋势:城市规划的第一步是了解人口数量和增长趋势,这有助于确定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规模。

1.2 人口结构和分布:了解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分布情况,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有关住房、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需求信息。

1.3 人口流动性:研究人口流动性可以帮助规划者预测人口迁移、人口密度变化,从而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

二、土地利用规划2.1 土地类型和用途:了解城市不同地区的土地类型和用途,有助于规划者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2.2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规划者需要了解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以便协调各方利益,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的顺利实施。

2.3 土地供应和需求:通过研究土地供应和需求情况,规划者可以合理安排土地的分配和开发,以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

三、交通规划3.1 道路网络规划:规划者需要设计合理的道路网络,包括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以满足城市交通需求,并确保交通流畅。

3.2 公共交通规划:规划者需要考虑公共交通的布局和发展,包括地铁、公交和轨道交通等,以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减少私家车使用。

3.3 交通设施规划:规划者还需要规划交通设施,如停车场、交通信号灯和人行道等,以提高交通效率和行人安全。

四、环境保护要求4.1 空气质量和噪音控制:规划者需要考虑城市环境的空气质量和噪音控制,制定相应的规划措施,以保护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4.2 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规划者需要确保城市的水资源供应充足,并采取措施保护水环境,包括河流、湖泊和水源地等。

4.3 生态保护和绿地规划:规划者需要考虑城市的生态保护和绿地规划,保留自然生态系统,提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绿色空间。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建设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1.09.03•【文号】建设部令第14号•【施行日期】1991.10.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发布日期:2005年12月31日实施日期:2006年4月1日)废止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9月3日建设部令第14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城市规划的编制规范化,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编制城市规划,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大、中城市可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

第四条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需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详细规划由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第五条承担编制城市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关于规划设计资格的规定。

第六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确定的各项规划原则,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积极采用先进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

第七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对城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城市建设的历史和现状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提供编制城市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第八条在编制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当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对城市空间环境作出统一规划,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的艺术水平。

最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最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为统一城市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和深度,制定了《城市规划编制实施》,下面是详细内容。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统一城市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和深度,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以及未设镇的县城。

第三条本细则是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配套的具体,编制城市规划除遵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四条城市规划设计成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规划文本: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的规定性要求,文字表达应当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二)规划图纸、用图象表达现状和规划设计内容,规划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现状地形图上,规划图上应显示出现状和地形。

图纸上应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规划设计单位名称和技术负责人签字。

规划图纸所表达的内容与要求应与规划文本一致。

(三)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书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第二章总体规划第五条编制总体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各项:(一)市(县)域基础资料1、市(县)域的地形图,图纸比例为1/50000~1/200000;2、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地貌、地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等;3、资源条件;4、主要产业及工矿企业(包括乡镇企业)状况;5、主要城镇的分布、历史沿革、性质、人口和用地规模、经济发展水平;6、区域基础设施状况;7、主要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8、三废污染状况;9、土地开发利用情况;10、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财政状况;11、有关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发展战略、区域规划等方面的情况。

(二)城市基础资料1、近期绘制的城市地形图,图纸比例为1/5000~1/25000。

2、城市自然条件及历史资料(1)气象资料;(2)水文资料;(3)地质和地震资料,包括地质质量的总体验证和重要地质灾害的评估;(4)城市历史资料:包括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址变迁、市区扩展、历次城市规划的成果资料等;3、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资料(1)经济发展资料:包括历年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及产值构成等;(2)城市人口资料:包括现状非农业人口、流动人口及其中暂住人口数量,人口的年龄构成、劳动构成、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情况等;(3)城市土地利用资料:城市规划发展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城市用地的综合评价;(4)工矿企业的现状及发展资料;(5)对外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资料;(6)各类商场、市场现状和发展资料;(7)各类仓库、货场现状和发展资料;(8)高等院校及中等专业学校现状和发展资料;(9)科研、信息机构现状和发展资料;(10)行政、社会团体、经济、金融等机构现状和发展资料;(11)体育、文化、卫生设施现状和发展资料;4、城市建筑及公用设施资料(1)住宅建筑面积、建筑质量、居住水平、居住环境质量;(2)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质量和分布状况;(3)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管网资料,公共交通以及客货运量、流向等资料;(4)园林、绿地、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等方面的资料;(5)人防设施、各类防灾设施及其他地下构筑物等的资料。

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主体和审批

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主体和审批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由国务院城乡规划⾏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审批。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由省或⾃治区⼈民政府组织编制;由省或⾃治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同意后,由国务院城乡规划⾏政主管部门批复。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由城市⼈民政府或地区⾏署、⾃治州、盟⼈民政府组织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纳⼊城市⼈民政府驻地镇的总体规划,依据《中华⼈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实⾏审批。

跨⾏政区的城镇体系规划
由有关地区的共同上⼀级政府城乡规划⾏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上报有关地区的共同上⼀级⼈民政府审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长 (亿元)
(%)

(%)
长 (亿元)
(%)

(%)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45.86 47.54 44.43 44.62 43.05 50.9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1 9.9 9.64 9.23 8.18 8.44
5.0 4.2 -3.3 2.2 3.0 2.7
(1980年,美元) (1998年,美元) 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工业化阶段 初级产品生产阶段(1) 工业化初级阶段(2) 工业化中级阶段(3) 工业化高级阶段(4) 发达经济阶段 发达经济初级阶段(5) 发达经济高级阶段(6) 300—600 600—1200 1200—2400 2400—4500 4500—7200 7200—10800 530—1200 1200—2400 2400—4800 4800—9000 9000—16600 16600—25000
综合指标
UNRISD(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指标体系 PQLI物质生活质量指数——指标体系 HDI人类发展指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 的指标体系
表1 汕头市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值
比重
比 上 年 产值
比重
比 上 年 产值
比重
比上年
(亿元)
2 分析思考
问题1: 哪些区域的发展受到地理位置的强烈影响?广东、深 圳、上海?地理位置具有动态性,西安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汉唐 辉煌,而此后陷入衰落,(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地理位 置的变化是否起了重要作用?汉唐辉煌还能否再现吗? 问题2:为什么世界上的特大城市多分布在沿海? 问题3:为什么世界上的富国并不都是资源丰富的国家,而资 源丰富的国家却多半是穷国?即使在一个国家内也是如此?
1. 规划的概念
(3)规划的核心 ——城市和区域发展

发展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的基础,目前 我国经济社会所处的阶段更要求一发展为 先。 发展是全方位和可持续的,但经济发展是 基础的基础,城市规划必须充分领会和体 现这个道理。
1. 规划的概念
(4)规划的目标 ——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目标
目标是规划设计的依据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建设布局、
四 城市和区域发展状况分析 1 经济发展
(1) 发展水平的度量 ——用什么标准去度量区域发展的水平?数量、质 量?
发展水平的度量
单一指标
总量指标——GDP、GNP、绿色GDP 平均指标——人均GDP、人均收入或消费水平 相对指标——反映增长速度的指标、反映结构的指标 (如城市化水平、反映工业化水平的霍夫曼系数、反映 消费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反映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基尼 系数)
城 市 规 划 原 理
认识城市
城市的特色+作用+城乡差别+城市与城市化
规划城市
前期调研+现状分析+规划设计(各种层次的 规划)
建设与管理城市
规划的实施+保护+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
规划城市
第四节 城市规划编制的依据
法律依据 技术依据 理论依据 现实依据 ——发展条件和机遇
表2 经济发展阶段及其产业结构特征
经济发展阶段 工业化初始阶段 工业化加速阶段 工业化成熟阶段
产业结构特征 第一产业比重大于10% 第一产业比重小于10%,且第二产业比重 明显高于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比重小于 5% ,且第二产业与第 三产业比重大致相当 第一产业比重进一步下降,而第三产业比 重达60%以上
产业发展方向的决定
——区域分工理论、成本比较理论
城市发展容量的限制
水、地、能源等资源的支撑能力——资源容量 城市及其区域对污染的自净能力——生态环境容量 城市合理规模——各种条件综合决定的,而非仅由 经济效益决定的。
二 社会背景——历史与文化背景
1 历史基础

规律与借鉴,文化的传承 历史的纵横剖面分析
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优势产业:是指产出在当前经济总量中占一定份额且运行状态良好、
资源配置合理,资本营运效率较高,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有较高投 入产出比率的产业。 优势产业强调资源的天然禀赋、资源的合理配
置以及经济行为的运行状态。只有当它们都得到了比较好的结合,才
有可能形成优势产业。
支柱产业:严格来说仍属于优势产业的范畴,但优势产业不一定都能
典型地区 云浮、汕尾等 东莞、顺德等 广州、深圳等
后工业化阶段
香港、澳门等
四 城市和区域发展状况分析
1 经济发展
(3)工业化与城市发展 概念 相关理论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4)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
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产业结构合理的性评价 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 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4 脑流失问题

教育的成本与效益,创新型城市建设
二 社会背景——政策与制度
1 政策与区域和城市发展
区域和城市政策的目标 区域和城市政策工具 区域和城市政策效应
2 制度与区域和城市发展
制度因素的作用分析 制度创新与区域和城市发展
三 地理位置的作用
1 地理位置的作用
中心位置、交通枢纽位置、战争策源地
业却已经走上了下坡路。
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各自强调的目标利益也不相同。主导 产业着眼于未来的长期发展,强调未来的优势和带动效应;而支柱产业、
四 城市和区域发展状况分析 1 经济发展
(2)发展阶段的判断
• • • • • a.库兹涅茨理论; b.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c.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d.霍夫曼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e.胡佛—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表2
H· 钱纳里的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 发展阶段 人均GDP 人均GDP
均值 *
优缺点*
国民幸福指数(NGH)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态环境、政府管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居民生活与幸福水平的指标工具 国民幸福指数=收入的递增/基尼系数×失业率×通货膨胀
国民幸福指数=生产总值指数×a%+社会健康指数×b%+社会福
利指数×c%+社会文明指数×d%+生态环境指数×e%。
219.89 228.3 211.35 231.51 266.86 303.79
48.4 47.8 45.85 47.90 50.72 50.32
11.8 7.0 5.9 7.1 13.9 13.3
188.26 201.97 205.2 207.16 216.2 249.00
:41.5 42.3 44.51 42.8 41.10 41.24
工业化的概念
工业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指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
过程,是推进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的过程。在工业化进 程中,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量的快速增长,新兴部门大量出现,高新 技术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国民消费层次全 面提升。
工业化一般是指制造业或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
食品支出 100% 消费总支出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
入的百分比。
人类发展指数(HDI)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1990年提出了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简称HDI) 包括三个变量出生时的预期寿命、社会教育水平、人均收入,再取平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17.64 206.24 226.10 212.66 247.18 287.7
工业化的概念
国际上衡量工业化程度,主要经济指标有四项:
(1)人均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为初期阶段,人均 3000美元为中期,人均5000美元为后期;

四 城市和区域发展状况分析
1 经济发展
(4)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的概念 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 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 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的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心。
占比重逐步提高,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 的比例持续上升的过程。
表3 近年汕头市轻重工业(规模以上)比重变化
年份
轻 工 业 产 值 重 工 业 产 值 轻重工业比 (亿元) (亿元) 89.27 91.60 118.25 112.22 113.96 173.5 70.91:29.09 69.25:30.75 65.66:34.34 65.46:34.54 68.44:31.56 62.38:37.62
成长为支柱产业,因为,它更强调某一产业在整个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
额及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支柱产业指的是净产出在国民经济 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的产业。
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从产业寿命周期理论看,一般情况下,主导产业处于幼稚期到发展期之间,
而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则处于成熟期,有些则已经步入衰退期。在整个 经济发展过程中,主导产业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支柱产业和优势产
它一般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征:


第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 能够实现“产业突破”。
第二,具有持续的部门增长率,并高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率。 第三,具有很强的关联效应,能广泛的采取多种手段带动或启动其他 产业的增长;对其他产业的增长产生广泛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第四,具有显著的产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 柱和主导。 第五,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随经济发展进入不同阶段而不断转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