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汉语音韵学》笔记整理(1)
汉语音韵学 笔记
第一章声母第二节《广韵》
《广韵》简介
1、由来体例:北宋官修的一本韵书,陈彭年、邱雍在《切韵》《唐韵》等隋唐韵书的基础上
修成的。全名《大宋重修广韵》,公元 1008 年。最早的韵书是三个时期魏人李登著《声类》
收字 11520,失传。晋代吕静编的《韵集》。隋代的陆法言《切韵》。唐代孙缅《唐韵》。所以
记录的不是宋代的声韵系统,而是隋唐的韵书系统。
例:
调(4)
韵(206)
小韵(约 3600)
平
57 东
东,德红切,十七,鸫……
同,徒红切,四十五,仝童……
上
55
去
60
入
34
邵荣芬《切韵研究》归纳 3617 个小韵
2、性质: 它决定中古音的研究方法,决定汉语史研究的空间和时间关系问题的理解,涉及到整个汉语 史的历史解释。 三种观点:一、《广韵》反映的是一时,一地的单一的音系。 二、《广韵》反映的是杂糅古今,以及各地方音的一个综合音系。 三、《广韵》反映的是吸收了一定的古音和方音成分的读书音系。
第一章声母第四节上古声母系统
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研究多利用谐声材料 三点: 一、古无轻唇音(清代学者钱大昕《十驾齋养新录》):只有帮组没有非组。 1、通假异文:邦域/封域 2、古代注音:娓,读若媚(《说文•女部》) 3、声讯材料:《释名》负,背也 4、谐声:非—悲辈排;反—版板扳; (材料只能说明轻唇重唇不分)
从目的来看为诗文押韵而做的一部工具书,从体例来看是一部以调系韵以韵系声的同音字
典。
以调系韵:以四声为纲(平上去入,平声分为上平下平,与现在的阴平阳平不是一个概念),
在四个部分基础上,以不同的韵分派到不同的声上去。
古代汉语音韵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音韵学知识点
好呀,以下是 9 条古代汉语音韵学知识点:
1. 你知道吗,古代的音韵和现在大不一样呢!比如“斜”这个字,在古代可是读“xiá”呀,“远上寒山石径斜”,读起来多有韵味啊!
2. 嘿,古汉语的声调那可复杂了,像“平上去入”,就好像音乐里的不同音符一样呢!“春眠不觉晓”这句诗里的字,在古代的声调就有不同哦。
3. 哇哦,古代音韵里还有双声和叠韵呢!“仿佛”就是双声呀,读起来是不是很有意思呢?想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里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呀!
4. 哎呀,古人对韵脚那可是很讲究的呢!像律诗里的韵脚都要严格符合要求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韵脚多完美呀!
5. 嘿呀,你瞧,古汉语的声母也是很特别的哟!有些字的声母和现在差别可大了,就像“古”在古代可能就不是现在这样读呢。
6. 哇,古代音韵的变化可神奇了!就如同一条流淌的河,不断变化着呢!“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不同时代读音可能就不一样啦。
7. 嘿嘿,古汉语的发音还有轻重之分呢!这就好像跳舞时的节奏,有快有慢,“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里面的字轻重读起来感觉也不同哦。
8. 哎呀呀,古代音韵和现在的方言有时候也有联系呢!不是很奇妙吗?有些方言里还保留着古代的读音呢,像“鞋”在一些地方还读“hái”。
9. 哇塞,古代汉语音韵学真的好有趣啊!能让我们了解到汉语这么多年的变化,能感受到古人说话的那种韵味。
我们真应该好好研究研究呀!。
音韵学笔记
音韵学笔记绪论、第一章“小学”即传统语言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音”的六种不同含义:(1)指声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所分的类别。
如:“五音”:唇、舌、齿、牙、喉音;“七音”:唇、舌、齿、牙、喉、半舌、半齿音;“九音”:重唇、轻唇、舌头、舌上、齿、牙、喉、半舌、半齿音。
(2)指我国古代五声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3)指古代声母或声类。
(4)指整个音节的发音。
(5)指“韵”。
(6)指“声调”。
“韵”的四种不同含义:(1)指和谐的声音(2)指音节的韵母部分。
(3)特指文学作品(诗词曲赋)中的押韵。
(4)指韵书中把元音和收尾音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的单位。
(包含不同介音)“音韵”的不同含义“音韵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汉字声、韵、调的类别及其古今演化轨迹,并辨析语音的发展过程。
传统上把汉语音韵学分为三个方面:(1)古音学:是汉语音韵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研究周秦两汉语音系统的学问,严格的说是研究以《诗经》、《楚辞》为代表的上古语音系统的学问。
(2)今音学:以研究《切韵》、《广韵》一系的旧韵书为主要内容,亦称切韵学,主要研究《切韵》;(3)等韵学:以对旧韵书所用的反切加以排比,从中找出音韵体系,并从音理上加以说明为主要内容,等同于现在的语音学理论。
另外,有的现代学者还把以研究《中原音韵》一系韵书为内容的另立一门学问即“北音学”。
古代注音法:P5(1)譬况注音法:(比拟的描写性的注音法)包括急言、缓言、长言、短言、内言、外言等。
(2)直音法:以同音字来注音的方法。
(3)读若、读如:读若用同音、近音字比拟语音,读如除注音外,同时还说明假借。
用此注音法时,注释字与被释字有时同音,有时近音。
(4)反切注音法:利用双声叠韵的方法,用两个字拼出另一字的读音。
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反切法产生于东汉末年,可称得上最科学的注音法。
四声的发现和归纳是韵书产生的基础条件音韵学研究范围,内容等韵学P10—P12北音学P14—P15古音学P15—P16、P17、P18今音学?明陈第《毛诗古音考》:”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第二章魏李登《声类》,最早;晋吕静《韵集》前梁夏侯咏《韵略》南朝宋李概(李季节)《音谱》北齐阳休之《韵略》北齐杜台卿《韵略》《切韵》:隋陆法言撰,书成仁寿元年即601年,是中国传统语言学中一部划时代的大作,也是中古音韵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的基本内容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
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
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
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
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1)声母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
(3)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
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
”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
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
黄侃在《音略》中云:“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
音韵学部分知识点梳理
三、音韵部分1、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
2、今音学:音韵学的分支之一。
以《切韵》系韵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
3、古音学:音韵学的分支之一。
与“今音学”相对,以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如《诗经》、《离骚》、《老子》等用韵为主要根据,并结合形声字的谐声偏旁,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
4、等韵学:音韵学的分支之一。
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分析、描写语音中的声、韵、调系统,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普通语音学。
5、古代常见的几种注音方法:(1)譬况法:采取打比方的方法给汉字注音的方法,比如《淮南子》高诱注“旄读如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2)读若(读如)法:即“读得象××音”,也是一种打比方的注音方法,如《说文》“宋,读若送”。
(3)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注音。
如“根,音跟”(4)反切法:用两字来合注被切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声调是一致的),合成被注字的音。
称为“某某切”(唐以前称为“某某反”)例如“毛”可用“莫袍切”来注音。
6、几种主要的音韵学著作及音韵学家:(1)《切韵》:隋代陆法言编著,是中古时期一部重要的韵书,它按韵排列,共分193韵,但原书已佚,它的音系保留在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广韵》里。
对后代的音韵学研究影响深远。
(2)《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北宋陈彭年、邱雍等根据《切韵》及唐代对《切韵》的增订进行修订、补充,是我国第一部官修韵书;其语音系统与《切韵》基本一致,属《切韵》系韵书,分206韵,收26194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韵书,是研究中古音的主要依据。
(3)《韵镜》:唐宋间编订的反映声、韵、调配合情况的等韵著作。
与《广韵》互为补充,是考察中古音的另一种重要材料。
(4)《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著,是根据当时关汉卿、马致远等元曲家作品的用韵情况编纂而成,反映了十四世纪我国北方的语音系统,是研究近代音及其演变的重要依据。
汉语韵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汉语韵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韵律韵律是韵文的第一个重要特点。
它是指韵文在音韵、节奏和韵脚上的规律和要求。
在古典韵文中,一般都要求五言或七言的韵律,而在现代韵文中,则没有这样的限制。
然而,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的韵文,都离不开韵律的要求。
韵律不仅在于韵脚上的一致,还在于音节的长短、重轻和音调上的变化,这些都是构成一个完整韵文的基本要素。
二、音韵音韵是韵文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它是指韵文中的音韵的丰富多彩,包括音韵的选择和运用。
在古典韵文中,音韵的选择主要考虑字音的和谐和押韵的规律,而在现代韵文中,则更加注重音韵的表现和意境的营造。
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的韵文,音韵都是构成韵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韵文的灵魂和生命力所在。
三、节奏节奏是韵文的第三个重要特点。
它是指韵文在语言、声音和节奏上的规律和要求。
在古典韵文中,节奏主要体现在语句的平仄和句式的变化上,而在现代韵文中,则更加注重节奏的灵活和变化。
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的韵文,节奏都是构成一个完整韵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韵文的灵魂和生命力所在。
四、韵脚韵脚是韵文的第四个重要特点。
它是指韵文中的韵脚的规律和要求。
在古典韵文中,韵脚主要有平仄、押韵和对仗等规律,而在现代韵文中,则更加注重韵脚的灵活和变化。
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的韵文,韵脚都是构成一个完整韵文的基本要素,是韵文的灵魂和生命所在。
五、句式句式是韵文的第五个重要特点。
它是指韵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
在古典韵文中,句式主要有对仗、颔联和排比等规律,而在现代韵文中,则更加注重句式的灵活和变化。
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的韵文,句式都是构成一个完整韵文的基本要素,是韵文的灵魂和生命所在。
六、意境意境是韵文的第六个重要特点。
它是指韵文中的意象和情感的表达。
在古典韵文中,意境主要体现在意象的丰富和情感的深远上,而在现代韵文中,则更加注重意境的表现和思想的表达。
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的韵文,意境都是构成一个完整韵文的基本要素,是韵文的灵魂和生命所在。
(16)《汉语音韵学》笔记整理(1)(可打印修改)
(16)《汉语音韵学》笔记整理(1)编著者:龙庄伟语文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全书主要内容:第一章总论一、音韵学1,什么是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语音学和音韵学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从生理、物理属性两方面对语音进行研究。
主要有三个分支: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听觉语音学。
还有所谓的实验语音学。
普通语音学。
音韵学是研究某种语言的语音和该语言语音系统中语音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音位学,包括研究某种语言历史上的语音变化等。
音韵总与一种具体的语言相联系,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
它们在观点、方法上也有不同。
音韵学侧重音类的划分,侧重语音系统的归纳整理;语音学则侧重于发音原理的分析。
3,音韵学的功用二、汉语语音的分期:研究汉语语音的历史情况,主要凭借书面文字材料。
根据文字材料性质,一般把汉语语音的历史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期:公元四世纪以前(晋代以前)对应语音上古音研究上古音的称之为古音学中古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中古音今音学近古期:公元十二世纪到十七世纪近代音北音学现代期:公元十七世纪到现代现代音现代音的研究一般包括在现代汉语里古代还有一种研究和分析汉语语音的专门学问——等韵学。
这样,汉语音韵学分为四个部门: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
严格来说,这只包括一半内容,只把几个代表时期横的面进行了剖析,属于共时的研究,都不研究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
对于语音发展规律的研究,形成了汉语语音史这个部门。
三、汉字标音方法:1,反切以前的标音方法:早期,直接口授法后来,形声字的偏旁曾经被当作识字的拐棍用过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譬况法(包括读若法)、直音法。
2,反切3,音位学标音法1913年开“读音统一会”时,经过多方商榷研究,得到两个系统:(1)1918年11月23日,公布“注音字母”四十文,取笔画最简单的汉字组成,是汉字形式的拼音字母。
(2)1928年9月26日,公布“国语罗马字”,用西方语言字母为汉字注音。
(16)《汉语音韵学》笔记整理(2)
(16)《汉语音韵学》笔记整理(2)3,等呼观念的改变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宋元时代韵图那种把字音按声类和韵类发音的不同区别为两呼四等的分析方法,到明代已不再符合语音分析的实际情况。
明末,“等”的观念完全被“呼”代替。
到清代,就完全用四呼来代替原来的两呼四等了。
两呼四等合流为四呼的大概情况是:开口一二等变为开口呼,开口三四等变为齐齿呼,合口一二等变为合口呼,合口三四等变为撮口呼。
四、如何利用韵图认识反切韵图的编纂目的,特别是宋元韵图的编纂目的,主要在于展开韵书的语音系统、阐明韵书的反切。
今天查阅字书(如《玉篇》)、韵书(如《广韵》),或者看《经典释文》以及经史诸子的注释,会遇到一些无法由上下字直接切出读音的生僻字。
这种情况可借助韵图。
简单说来,反切上字一定跟我们所要知道的读音同一直行,但大多数不同图;反切下字一定跟我们所要知道的读音同图、同一横行。
王力先生称用这种方法查字叫“横推直看”。
在韵图中查字,首先要知道反切下字属于什么韵,这需要一定练习才能记得住。
如果查出的字不认识,可根据同一直行其他声调的字去推。
五、等韵门法1,什么是门法门法是按照反切来查图的方法。
也就是古人制定的使用韵图的一些法则和条例。
2,门法的产生早期韵图,如《韵镜》,只有所谓《归字例》,教人怎样查图,怎样根据反切在韵图中找字。
随着韵图大量出现,语音不断发展,利用韵图练音识字渐成风气,韵图的若干问题也暴露出来。
如《七音略》端、知组安排在同一行,精照组也在同一行(《韵镜》亦然),一四等为端精组,二三等为知照组。
但《广韵》四江韵里有一小韵,“桩,都江切”,桩是知母字,都是端母字,反切上字和被切字不属于同一个字母。
韵图对这个韵字没有根据反切上字“都”把它列入一等,而是列在二等的位置。
门法就专门解释这个矛盾,称这种情况为“类隔”。
3,门法的发展可以认为韵镜的《归字例》是门法之发端,《四声等子》里的《辨音和切字例》和《辨类隔切字例》是门法的进一步发展。
汉语音韵学读书笔记
汉语音韵学读书笔记读汉语音韵学的读后感上古音,大致是说秦汉以前至夏商周甚至更早的历史时期内,人们的语音状况。
由于语音一直处在演变之中,所以那个时候字的读音跟我们现在差了很多。
透母、泥母,说的是这两个字的声母;幽部说的是这两个字的韵母。
我们通过历史语言学的方法归纳构拟出上古音的基本面貌,所以可以推测出一个字在上古时期的读音。
当然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归纳,但也有比较通行的,公认度比较高的一种构拟。
“透”和“泥”是用来表示两个声母的,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个是t,一个是n。
这两个声母都是舌尖前音,发音部位相同。
宋代的学者归纳当时的语音状况,得到了三十六个声母,并且分为不同的类别,透和泥都列为舌音,舌音一共有四个:端、透、定、泥。
每一类内部的声母就叫做旁纽。
叠韵就是归为一个韵部的字之间的关系。
韵部,说得最简单,就相当于是把韵母相同的字类聚到一起而得到的一个 -。
然后我们从每一个 -里选一个代表字来作为这个 -的名字。
所以如果两个字处在同一个韵部,这两个字就是叠韵,也就是说两个字的韵母是一样的。
这里所说的韵母,是指主元音和韵尾(如果有)而言的,不考虑介音。
丑和纽都是“幽部”这个 -里面的字。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上古时期,“丑”字的声母是“透”,韵母是“幽”;“纽”的声母是“泥”,韵母也是“幽”。
这句话的意图是为了论证,“丑”和“纽”在上古读音是相近的。
还有其他问题请补充。
汉语音韵学王力高清扫描版这本书怎么样?《汉语音韵学》,王力著,商务印书馆1936年9月初版。
原名“中国音韵学”。
中华书局1956年7月重版本,略有修订,有新版自序。
著者另有《汉语音韵》一书,中华书局1963年8月初版,比较浅显。
又有《音韵初步》一书,商务印书馆1980年12月初版,讲音韵学最基本的知识。
著者《1980年重版序》说:四十多年来,对音韵学的见解有许多改变。
凡《汉语音韵学》和《汉语音韵》不同的,一律以后者为准。
当代公认的十大国学 -是谁NO.1 王国维上榜理由:词学泰斗,戏曲学先锋,近 -古学的带头人,在多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且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多种著述成为学界必读经典,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王力《汉语音韵学》
王力《汉语音韵学》
《汉语音韵学》是193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力。
主要讲述用现代语音学理论解释传统音韵学的概念,叙述了传统的今音学(《广韵》音系)、古音学和等韵学的基本内容。
汉语音韵学,研究汉语各个时期语音系统及其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又称汉语声韵学。
是汉语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韵学是中国一门传统学问,是旧称小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今天说的音韵学,通常包括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三部分,具体研究对象是一个音节(体现为一个汉字)声、韵、调的分合异同。
音韵学基本知识
6.音
6.1 概说
6.1.1 什么是汉语音韵学
韵
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系统及其发展演变的一门科学。 由于音韵学主要研究汉字字音的声、韵、调,所以有人也把它称为“声韵学”, 从普通语言学的角度看,它属于历史语音学的范畴。 音韵研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人们就已经开 始注意分辨汉字的字音了,出现了如“急言”、“缓言”,“长言”、“短言”, “舌头”、 “舌腹”等术语;另外,还出现了一些注音方式的名称,如“读若”、 “读为”、“读如”、“读曰”,有的专用于给汉字注音,有的兼释通假字。汉 末有人发现了一种汉字的析音方法——反切,主要用来给汉字注音。到魏晋南北 朝时期,出现了专门分析字音的韵书,如三国时魏人李登的《声类》、晋人吕静 的《韵集》,可惜这两部书早已失传。现存最早的一部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的《切 韵》,这部书按四声分韵排列,把同音字编在一起。韵书的出现与发展,为音韵 学储备了资料,标志着音韵学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到了唐宋时期,人们开始了 对韵书的分析,根据韵书中的反切,寻找汉字字音声、韵、调的配合规律,并绘 制成图表。进入明清时期,在对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研究的基础上,又开 始对周秦古音的研究。 鉴于传统音韵学的研究,一般把它细分为三个部分: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 学。“古音学”以《诗经》、《楚辞》等先秦时期的诗歌及韵文和谐声字、异文 为研究材料,探讨先秦时期的语音系统。“今音学”以《切韵》、《广韵》等韵 书为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等韵学”以宋元以来的等 韵图作为研究对象,它着重研究韵书中的反切,从中归纳出音韵体系,分析发音 原理和方法,由于它基本上是分析《切韵》系韵书反切所反映出来的音系,有人 认为它属于今音学的一部分。除了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之外,由于元朝以后 出现了以 《中原音韵》 为代表的反映北方音系的一系列韵书及反映近代音系的等 韵图,近代学者对它们进行了研究,于是形成了音韵学中较为年轻的一个门类: 北音学。
汉语音韵学常识
读书笔记
看完这本书,再结合胡安顺《古代汉语》中的音韵,我好像对音韵学有了些初步的认识,但还是有很多的东 西需要去了解和学习。
是册小书,是本好书,入门的好读物。 书是方形的书,字是方块的字,音是仿古的音。 入门书籍我看得一头雾水,有难度,但比起曾经模模糊糊看的《音韵学通论》,已经算是颇有感触了。 从小学到高中,学了十二年的语文,哪怕读完了博士,却不知有个研究文字音形义的小学。很多小孩是不明 白的,什么前鼻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虽然他最出名的是现代诗,但他非常强调音韵格律的基本训练。 音韵入门小册,深入浅出。 大致了解音韵学概念以及从上古音、中古音到近现代汉语的演变规律,为后续的音韵学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唐先生的这本音韵常识对于入门还是比较友善易懂了,李葆瑞先生的应用音韵学也不错。 没有接触多少音韵学知识,也是大多数看得懂的,推荐入门者。 有些地方还是一知半解,等到再多看一点相关的书,回头把等韵学的部分重新再看一遍。
(一)什么是 音韵学
(二)为什么 要学习音韵学
1
(一)字音和 音标
(二)辅音、 2
元音和声母、 韵母
3
(三)发音部 位和“五音”
4
(四)发音方 法和“清浊”
5
(五)三十六 字母(六)声调Fra bibliotek(七)反切
(二)上古韵部系 统
(一)《诗经》押 韵与谐声系统
(三)阴阳对转
(四)上古声 纽的考证
(五)上古声 调的问题
所谓“字母”就是指声母的代表字,不包括韵母。韵母的代表字叫“韵目”,
明代出了一个著名的古音学家陈第。他写过一部重要的著作《毛诗古音考》。在这部书的序言里他说:“时 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由于他具有这种时地观念,所以他的研究成绩远超过他的前人,并 被后学誉为古音学的开创者。
音韵学基本知识
第一,有利于认识文字运用上的通假现象。 古书中存在大量的通假现象。所谓通假字就是不用本字,而是用音同或音近 的字来代替。通假字大量存在的条件是本字和通假字之间的语音相同或相似,而 且还要得到当时社会的认可。因此,如果不懂音韵,就无从掌握古书中通假字的 规律。明末顾炎武曾说:“读九经自考文始,而考文自知音始。”清人王念孙亦 云:“训诂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 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强为之解,则诘鞫为病 矣。”(见王引之《经义述闻》)清人戴震也说:“夫六经字多假借,音声失而 假借之意何得?”(见《六书音韵表序》)。他们的意思是说读经书,首先要从 考证文字开始,而考证文字,要从考证语音开始。通假现象,既是文字问题,也 是语音问题,应从语音的角度来探求。 例如:《书·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伪孔传:“方,四方也。” 此解扞格难通。王念孙谓,“方”读为“旁”,旁之言溥也,遍也。“方行天下” 言遍行天下也,如此,则怡然理顺了。“旁”从“方”声,“方”、“旁”古韵 同属阳部,声母同为双唇塞音,故可通假。如果我们懂得了“古无轻唇音”的条 例,就知道“方”、“旁”声母都读重唇音的道理。 又如《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 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这里“直”通“但”,表示“仅仅”的意思。在阅读古 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上“但、直、徒、独、特”等字相通的现象,如果不 了解“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的条例,也就不会真正明白为什么上面几个字古代读 音相同或相近,所以能够通假的道理。 再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列代词,除了唇音类“彼、夫、匪”和第一人称代词自成系统,第二人称代词 和远指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特指代词和近指代词分别在语音上有严整的对应关 系,它们不仅在用法上有联系,在语源上可能同出一源。这些字可能就是某个词 的历史的或地域的不同读音和写法。除此之外,如果要追索现代汉语代词“你”、 “这”、“那”等的来源,也需要利用音韵学的知识。
音韵学笔记
音韵学笔记绪论、第一章“小学”即传统语言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音”的六种不同含义:(1)指声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所分的类别。
如:“五音”:唇、舌、齿、牙、喉音;“七音”:唇、舌、齿、牙、喉、半舌、半齿音;“九音”:重唇、轻唇、舌头、舌上、齿、牙、喉、半舌、半齿音。
(2)指我国古代五声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3)指古代声母或声类。
(4)指整个音节的发音。
(5)指“韵”。
(6)指“声调”。
“韵”的四种不同含义:(1)指和谐的声音(2)指音节的韵母部分。
(3)特指文学作品(诗词曲赋)中的押韵。
(4)指韵书中把元音和收尾音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的单位。
(包含不同介音)“音韵”的不同含义“音韵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汉字声、韵、调的类别及其古今演化轨迹,并辨析语音的发展过程。
传统上把汉语音韵学分为三个方面:(1)古音学:是汉语音韵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研究周秦两汉语音系统的学问,严格的说是研究以《诗经》、《楚辞》为代表的上古语音系统的学问。
(2)今音学:以研究《切韵》、《广韵》一系的旧韵书为主要内容,亦称切韵学,主要研究《切韵》;(3)等韵学:以对旧韵书所用的反切加以排比,从中找出音韵体系,并从音理上加以说明为主要内容,等同于现在的语音学理论。
另外,有的现代学者还把以研究《中原音韵》一系韵书为内容的另立一门学问即“北音学”。
古代注音法:P5(1)譬况注音法:(比拟的描写性的注音法)包括急言、缓言、长言、短言、内言、外言等。
(2)直音法:以同音字来注音的方法。
(3)读若、读如:读若用同音、近音字比拟语音,读如除注音外,同时还说明假借。
用此注音法时,注释字与被释字有时同音,有时近音。
(4)反切注音法:利用双声叠韵的方法,用两个字拼出另一字的读音。
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反切法产生于东汉末年,可称得上最科学的注音法。
四声的发现和归纳是韵书产生的基础条件音韵学研究范围,内容等韵学P10—P12北音学P14—P15古音学P15—P16、P17、P18今音学?明陈第《毛诗古音考》:”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第二章魏李登《声类》,最早;晋吕静《韵集》前梁夏侯咏《韵略》南朝宋李概(李季节)《音谱》北齐阳休之《韵略》北齐杜台卿《韵略》《切韵》:隋陆法言撰,书成仁寿元年即601年,是中国传统语言学中一部划时代的大作,也是中古音韵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音韵学入门第一、第二章
十六摄
1.通:东冬钟
2.江:江
3.止:支脂之微
4.遇:鱼虞模
5.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
6.臻:真谆臻文欣魂痕
7.山:元寒桓删山先仙
8.效:萧宵肴豪
9.果:歌戈
10.假:麻
11.宕:阳唐
12.梗:庚耕清青
13.曾:蒸登
14.流:尤侯幽
15.深:侵
16.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例如先秦时 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隋唐时期汉 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元明清时期汉语 的声、韵、调系统如何等等。
2、音韵学是研究方言、学习普通话的必备知 识
方言的调查离不开音韵学的指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方言调 查字表》,采用的就是中古音系,目的在于 古今对照,说明今音特点的历史根据和演变 规律。
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 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 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 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后来又有“北音学”分支。
(二)音韵学的功用
1、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 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出汉语各
这些分类和定名大致都是一致的,也有不同 之处,如《韵镜》、《梦溪笔谈》、《经史 正音切韵指南》和《音切谱》都将声母分为 全清、次清、全浊和次浊四类;《四声等 子》、《切韵指掌图》分为五类,原因是将 全浊声母分成了全浊和半浊半清(指浊擦音 “邪”、“禅” )两类;《音学辨微》则分 为七类,它是将全清声母分为最清和又次清 两类,将全浊声母又分为最浊和又次浊两类, 将次浊声母又分为次浊和浊两类。
第二节 音韵学对汉语韵母的分析
精华资料《音韵学教程》笔记
第一節,音韻學的對象音韵学是專門研究漢語的語音系統的,而且主要研究中國古代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漢字讀音及其變化,屬於歷史語音學範疇。
是我國一門傳統的學問,它是研究漢語各個時期的語音系統和它們的歷史演變規律的科學。
根據[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定義:,也叫聲韻學,在普通語言學裏叫歷史語音學,它是研究漢語史上的語音情況和它的發展的學科。
,,,,漢語語音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四個時期:,,,,上古音指先秦兩漢時期的語音,以《詩經》音系為代表。
研究這一時期的語音狀況的學科為古音學。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時期的語音,以《切韻》音系為代表,研究這一時期的語音狀況的學科為今音學。
,,,,近古音指元明清時期的語音,以《中原音韻》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韻》所反映的北方話音系,是北音學。
,,,,現代音指現代的語音,以現代普通話音系為代表。
音韻學家把宋元以來的等韻圖作為研究物件的學科稱為等韻學。
他們以“等”的觀念來分析漢語發音原理和方法,以韻圖的形式展示漢語語音系統和韻書中的反切。
研究內容包括韻圖的編撰,等韻學的原理等。
,,傳統的古音學,今音學,等韻學和北音學,是音韻學研究的內容。
第二節,音韻學的功用一,是為了更深入地瞭解現代漢語的語音系統。
二音韻學對於學習和研究古代漢語及漢語史的作用1、,學習古代漢語,首先要運用許多工具書,其中不少是按照古音編排的。
2、,一種語言的三個要素,都不是孤立的,辭彙、語法都和語音有密切的聯繫。
3、,掌握了古音還可以用來考查詞源,研究漢語詞源學。
4、,古代漢語語法和音韻學的關係也是容易看出來的。
三、音韻學和其他學科的關係四、音韻學的學習方法第二章,音韻學的基本知識(1)聲母:又叫字母,聲紐,紐,聲,聲類。
字母是聲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溫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學者又增加了六個,補成了三十六個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韻學上按照聲母的發音部位把聲母分唇,舌,齒,牙,喉五類,又加上半舌音,半齒音為七音。
三十六個字母全清,,次清,,全濁,,次濁,,,清,,,,,濁幫,,,,,滂,,,,並,,,,明(重唇音)誹,,,,,敷,,,,奉,,,,微(輕唇音);端,,,,,透,,,,定,,,,泥(舌頭音);知,,,徹,,,澄,,娘(舌上音);精,,,清,,,從,,,,,,,,,,,,,心,,,,,邪(齒頭音);照,,,穿,,,床,,審,,,,,,,,,禅(正齒音);見,,,溪,,,群,,疑(牙音);影,,,,,,,,,,,,,,,,,喻,,,,曉,,,,,匣(喉音);來(半舌音);日(半齒音).,,,,,,(3)反切,,,,是一種傳統的標音方法,較之譬況,讀若,直音是較為科學的標音法。
汉语音韵学 笔记
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研究多利用谐声材料 三点: 一、古无轻唇音(清代学者钱大昕《十驾齋养新录》):只有帮组没有非组。 1、通假异文:邦域/封域 2、古代注音:娓,读若媚(《说文•女部》) 3、声讯材料:《释名》负,背也 4、谐声:非—悲辈排;反—版板扳; (材料只能说明轻唇重唇不分)
二、唇音分化(分化成轻重唇) 帮组分化为 帮组、非组 帮组→一、二、三(开)、四等→帮组 帮组→三(合)等(-jw-)→非组
音系规则:P→Pf→f/——V(高,圆唇)
三、齿音合流(知庄章[知照]组合流为一组) 四、见精组的声母细音腭化(北方方言) 见组→洪音→gkh 见组→细音→jqx
精组→洪音→zcs 精组→细音→jqx
不是截然对立的,应该辩证的看。《广韵》基本上反映的是以金陵洛下语言为基础的隋唐时 期的读书音。从以历史比较法的“均变性原则”来看,语音演变的基本原则、机制其实应该 是现在如此过去也如此。
第一章声母第三节中古声母系统
中古音 1、音韵学上,通常将隋唐宋时期的汉语语音称作中古音。分为前期后期。前期以《切韵》 音系(即《广韵》音系)为代表。后期,以三十六字母为代表。
洪音:开口呼、合口呼 细音:齐齿呼,撮口呼
例如:见母:古(洪音) 居(细音撮口呼) 精母:祖(洪音) 煎(细音齐齿呼)
普通话(北京话)“尖”“团”不分 ts 尖音:古代精组的细音字,例酒,津 k 团音:古代见组的细音字,例九,巾 尖团合流
上古到中古汉语声母的演变现象: 舌音分化为舌头舌上两类
上古音系
从目的来看为诗文押韵而做的一部工具书,从体例来看是一部以调系韵以韵系声的同音字
典。
以调系韵:以四声为纲(平上去入,平声分为上平下平,与现在的阴平阳平不是一个概念),
音韵基础知识1
《古代汉语》
第一节 音韵学概述及基本概念
一、音韵学概述
1、什么是音韵学 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
它的历史变化的一门科学。 音韵学专门研究汉语的语音系统,主要是研究 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汉字读音及变化, 属于历史语音学范畴。
2、音韵学的历史分期 上古(先秦、两汉),以《诗经》、《楚辞》
的启发,并参照藏文字母的体系,给汉字创制 了字母。最早是唐末守温和尚创“三十字母”, 后来经宋人增改为三十六字母。 (1)按照发音部位分类:五音(唇音、舌音、 齿音、牙音、喉音)、七音(在五音上再增加 半舌音、半齿音)。 (2)按照发音方法分类:全清、次清、全浊、 次浊。
(二)关于韵母 1、韵和韵母: (1)韵:韵头不同,韵腹、韵尾、声调相同
4、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按照韵尾
的不同给韵分的类。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 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 入声韵:以塞音收尾的韵。
(三)关于声调
1、调类:四声:平、上、去、入。 2、调值:前人描述为:
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
入声直而促。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 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二、中古的声母
(一)唐宋三十六字母 牙音:见溪群疑 舌音:端透定泥
知彻澄娘 唇音:帮滂并明 非敷奉微 齿音:精清从心邪 照穿床审禅 喉音:影晓匣喻 半舌:来 半齿:日
(二)三十六字母和普通话声母的对应
关系 (1)唇音b p m f 来自唇音“帮滂并 明”; (2)舌根音 g k h 来自牙音和喉音“见 溪群晓匣”; (3)舌尖中音 d t l 来自舌音“端透定 来”;n主要来自“泥娘”;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2008-08-17 15:09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的基本内容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
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
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
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
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1)声母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
(3)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
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
”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
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汉语音韵学常识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的基本内容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
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
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
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
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1)声母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
(3)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
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
”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
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
黄侃在《音略》中云:“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汉语音韵学》笔记整理(1)编著者:龙庄伟语文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全书主要内容:第一章总论一、音韵学1,什么是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语音学和音韵学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从生理、物理属性两方面对语音进行研究。
主要有三个分支: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听觉语音学。
还有所谓的实验语音学。
普通语音学。
音韵学是研究某种语言的语音和该语言语音系统中语音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音位学,包括研究某种语言历史上的语音变化等。
音韵总与一种具体的语言相联系,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
它们在观点、方法上也有不同。
音韵学侧重音类的划分,侧重语音系统的归纳整理;语音学则侧重于发音原理的分析。
3,音韵学的功用二、汉语语音的分期:研究汉语语音的历史情况,主要凭借书面文字材料。
根据文字材料性质,一般把汉语语音的历史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期:公元四世纪以前(晋代以前)对应语音上古音研究上古音的称之为古音学中古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中古音今音学近古期:公元十二世纪到十七世纪近代音北音学现代期:公元十七世纪到现代现代音现代音的研究一般包括在现代汉语里古代还有一种研究和分析汉语语音的专门学问——等韵学。
这样,汉语音韵学分为四个部门: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
严格来说,这只包括一半内容,只把几个代表时期横的面进行了剖析,属于共时的研究,都不研究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
对于语音发展规律的研究,形成了汉语语音史这个部门。
三、汉字标音方法:1,反切以前的标音方法:早期,直接口授法后来,形声字的偏旁曾经被当作识字的拐棍用过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譬况法(包括读若法)、直音法。
2,反切3,音位学标音法1913年开“读音统一会”时,经过多方商榷研究,得到两个系统:(1)1918年11月23日,公布“注音字母”四十文,取笔画最简单的汉字组成,是汉字形式的拼音字母。
(2)1928年9月26日,公布“国语罗马字”,用西方语言字母为汉字注音。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6年2月拟出《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2月由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为正式方案推行。
四、音韵学的一些基本概念1,关于声母的概念:现代汉语从两方面入手,即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传统对发音部位的分析结果主要有五音;对发音方法的分析结果主要有清浊。
A,五音是指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唇音。
这些名称出现较早,在《玉篇》中就有所谓《五声定论》。
B,清浊的概念据《隋书》记载,三国魏李登所著《声类》中就有,但早期并无解释。
按现代语音学理论分析,清浊实际上是两方面问题,一是声带颤动不颤动,二是送气不送气。
所谓全清,指的是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所谓次清,指的是不带音,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所谓全浊,指的是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所谓次浊,指的是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
C,在音韵学里,声母也简称“声”,又叫做“纽”,或合起来叫“声纽”与现代汉语语音学看法不同的是,传统音韵学认为,声母是一个字起头的音。
这个音固然可以是辅音,也可以是元音;一个音节开头有一个音,反切也用一个汉字来表示。
如《韵镜》中“喻母”,就是元音开头的字。
甚至主要元音前无别的的音,切语中也用一个字表示。
如“安,乌寒切”表示声母名称的还有“字母”,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
传统的音韵学家任意选用一些字来代表声母;唐宋时音韵学家选用了一套声母代表字,后来一般被沿用下来。
另外还有一个概念叫“声类”,是指反切上字的分类它与声母不完全一致,有的一个声类就是一个声母;有的只是一个声母的条件变体。
2,关于韵母的概念A,韵母是指一个声母后面的部分,传统音韵学里很少用韵母这个概念。
B,韵,是指韵腹、韵尾、声调都相同的字所形成的类。
韵类,是韵书中反切下字的分类,它包括韵头。
韵部,是韵腹、韵尾相同的字所形成的类,它不管声调和介音。
在上古和近代语音分析中常用此概念。
韵目,是韵书中韵或韵部的标目,也就是韵或韵部的代表字。
C,关于韵尾:(1),现代汉语把普通话韵尾分成三大类:开韵尾:没有韵尾元音韵尾:以元音i,u为韵尾鼻韵尾:以鼻音n,ng为韵尾另外一些方言中有塞音韵尾,以[-p,-t,-k]为韵尾。
(2),音韵学传统的分法是分三类: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入声韵:以塞音收尾的韵。
3,关于声调的概念主要有两个:调值:指各种方言中实际读音的高低升降形式;调类:指某种方言里的字调归类。
第二章今音学今音学是研究以《切韵》、《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的,当然也分析研究中古时期其他语音材料(如《玉篇》、《经典释文》、《说文解字》反切系统等等。
)今音学研究始于明清之际,但真正系统地分析研究始于晚清的陈澧,他用反切系联法归纳出了《广韵》切语上下字的体系。
一、《切韵》和《广韵》1,韵书产生的背景韵书是按照字音分韵编排文字的一种工具书。
古代的工具书,按照意义编排的《尔雅》出现于战国末期;按照形体编排的《说文解字》出现于公元100年。
反切的大量运用,表明人们能把汉语音节分为声韵两部分,这是汉魏时期的事;南北朝时期,沈约等人发现了汉语的声调有平上去入四声;这为韵书的编制准备了充分条件。
促使韵书产生是因为文学创作的要求。
2,六朝韵书与陆法言《切韵》甲、六朝韵书韵书推三国魏李登的《声类》为鼻祖。
据清代谢启昆《小学考》所录,魏晋南北朝时声韵类著作有27种,还有70种音义书。
均亡佚。
敦煌本和故宫本《刊谬补缺切韵》中记载了吕静、夏侯该、阳休之、李季节、杜台卿五家韵书与《切韵》分韵的异同,从中可以看出六朝韵书分韵的大体情况。
乙、陆法言的《切韵》陆的《切韵》在《隋书》未著录,《旧唐书·艺文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载有“陆慈《切韵》五卷”字样。
一般认为即唐写本韵书残卷中的陆词。
《切韵》原书今已不存,只有敦煌传本残页及新疆两件断片。
陆的自序《切韵序》是认识《切韵》的钥匙。
从中可知:1)其编写纲纪是开皇初年八位著名学者集体讨论拟就的。
编纂目的不仅为“广文路”,更为了“赏知音”2)其制作前有所承,是集六朝韵书大成的作品3)编书标准是既照顾“南北是非”,又照顾“古今通塞”,不斤斤计较于一时一地方音丙、《切韵》音系的性质一般的,认为是这一时期或更早以前一些语音的综合反映。
3,唐人对《切韵》的修订《切韵》问世后,“时俗共重,以为典规。
然苦字少,复阕字义”,不少人为之增字加训。
宋以前近于韵书的书目约有一百六七十种,学者们研究认为,《切韵》以后韵书发展,主要是对《切韵》进行增补、刊谬,做修订。
a,影响较大的首推王仁朐(?)的《刊谬补缺切韵》作于唐中宗年间(705-710)。
现存编号P2011的敦煌本王一;项子京跋本王二;宋濂跋本王三。
王三为研究主要依据。
王书所加字约六千,增加50%,原书11500字左右,王书18000字左右。
b,《唐韵》也是增补《切韵》的,孙湎(?)作。
比陆书增加3000多字,在唐代影响极大。
c,李舟《切韵》在韵部次序对陆书有调整,其成就多为后来韵书所采用。
4,《广韵》在音韵学上的地位增订《切韵》的书以1947年故宫发现的王三最早最完整,但它长期失传,故谈韵书总是说到《广韵》。
《广韵》是宋代陈彭年、邱雍等奉诏修订《切韵》《唐韵》而成。
此书成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全名《大宋重修广韵》。
《广韵》之在韵书,“如《说文》之在字书”(黄侃语),其重要性表现在:(1)它是《切韵》系韵书的代表,研究中古音的主要依据。
《唐韵》《切韵》《广韵》学者们看作一个东西,它们语音系统基本一样。
(2)它是研究上古音的阶梯。
(3)它是研究等韵学的参考书。
二、《广韵》的体例:1,《广韵》的体例《广韵》以四声为纲、韵目为纬,共分206韵,收字26194个。
其中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
按平上去入四声分卷,平声字多分上下两卷,全书共5卷。
韵目用数字表明次序,如卷第一“东第一冬第二……”正文直接用数字把各韵目所辖韵字分开。
这样的编排体例是从《切韵》继承来的。
按照声母韵母的不同分开排列,完全同音字形成一组,用小圈分隔。
这种同音字组称为“小韵”,也有称为“纽”。
小韵首字下先训释,再反切注音,最后标明小韵韵字总数。
一字两读三读再注“又某某切”,这叫“又音”。
2,韵和韵母韵不包含主要元音前的短弱元音(介音),一个韵中可能包含一个韵母,也可能包含两个以上韵母。
韵的数目不一定影响韵母的数目。
《切韵》193韵,王本《切韵》195韵,《广韵》206韵,这些不一致并不影响语音系统。
3,收字和训释《广韵》每韵所收小韵以至字数、训解都比《切韵》多。
三、《广韵》的声母1,传统的三十六字母甲三十六字母系统(P27)乙三十六字母的由来传说是唐末守温和尚所作。
近年敦煌残卷出土“守温韵学残卷” 中守温字母只有三十个。
(P28)似乎是31个,根据同时代的敦煌写本《归三十字母例》,其中见、君两字母声母相同。
三十字母发展为三十六字母,是唐末宋初人增加的。
二者差别如下:(1)守温不分轻唇重唇(2)守温无娘母,守温泥母相当于后来的泥母和娘母(3)守温不分床禅,三十字母有禅无床。
从三十六字母的来源可以看出,它不是一时一地的产物,只是大致反映了唐宋之间的汉语声母系统。
王力的《汉语语音史》认为:隋-中唐时代是33声母;晚唐-五代是36声母;宋代是21声母。
三十六字母和隋至宋各时期声母系统都不相同,但传世韵图用它解释说明《切韵》系韵书,所以它在音韵学上非常重要。
说到某字中古音韵地位时,声母系统还是用三十六字母。
2,求声类的方法《广韵》全体反切上字的归纳,是知道《广韵》声母的唯一途径。
第一个认识到利用反切探求《广韵》音系的人是清末的陈澧。
他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撰写了《切韵考》,系统分析研究了《广韵》的反切。
陈澧提出:“……切语上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声必同类也”(基本条例)“然有实同类而不能系联者,以其切语二字两两互用故也。
……据此[指互见的又音]以定之”(补充条例)陈澧从三千多个反切的排比分析中,找出452个反切上字,系联得出四十声类。
陈澧没有将条例贯彻到底,再加上《广韵》反切复杂,考订结果不尽人意。
好的条例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是反切的本质与韵书的背景先天决定了的。
这种方法得到的类,只能表现出中古《广韵》音系声母类别的大概。
还要参证其他材料才能得到近乎事实的系统。
3,《广韵》的声母用陈澧的方法只能求出反切上字的类——我们称之为声类,但反切上字为求和谐,上字的运用总是受着下字的制约。
从本质上说,声类只是一个声母的条件变体。
声类不等于声母。
要得到声母必须借助别的材料和方法。
甲、高本汉的开创工作高的《中国音韵学研究》是二十世纪今音学研究的基石,这本书搜集了33种汉语方言材料,列出3125个汉字在这些方言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