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4(人教版必修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7.(08年四川)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 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 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C
8.(09年山东临沂质检)孔子看到鲁国 季氏用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到: “是可忍,熟不可忍!”这则材料反 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已复礼 D.中庸之道
材料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 所伏,孰知其极(最后的结果)? 材料二: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 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 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 以轻死。 材料三: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 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 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2010江苏考试说明: 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 家思想的形成。 (2)汉代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兴办太学和 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3)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巩固练习
1.(2008上海2 ) 战国时期有人 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 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D
2.(2008上海)“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 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 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 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 “兼爱” “非攻” “尚贤” 节俭
道家 老子 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
演变、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庄子
法家 韩非 子
继承老子的学说,认为 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
历史向前发展、 政治改革 主张法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3.“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1)对当时和后来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 重大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 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的重 要阶段; (3)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孔子的生平
(2)政治思想 A、“仁”(核 心) B、民本思想
问题1.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 “德”
(1)主观目的: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
隶主的统治。
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 地位,促进生产的展。 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 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2)具有进步性:
(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道德经》
2.庄子的思想: 战国时期人,把世间万物看作是相对 的.他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 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获得精神上的自 由.
3.韩非子: (1)主张: 战国末期的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 张以法治国,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 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2)影响: 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 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法国文化部长阿亚贡
第1课

2010年江苏考试说明: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崛起
(4)思想文化上学在民间
2.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C
9.(2008广东三校联考)孔子主张“正 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 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 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 张的思想核心是 A.“仁” B.“礼” C.“德” D.“孝”
B
10.(北京市东城区质检)1988年,全球诺 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 言,其中说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 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 吸取孔子的智慧。”下列主张反映“孔 子的智慧”的是 ①“仁者爱人”“为政 以德”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③ “三人行必有我师”④“兼爱”“非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004年10 月28日, 《孔子文 化展》在 巴黎吉美 博物馆拉 开帷幕。
孔子对许多西方人来讲是个谜,从久远的 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这位中国著名的 思想家和哲学家。孔子是中国哲学最具影 响力的代表,他闪烁着智慧 的人生哲理不 仅贯穿中国文化,同样也传播到西方国家, 并对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 影响。
材料二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是 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 诸候,得乎诸候为大夫。…… ”
材料三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 亦覆舟。” --《荀子· 王制》
材料一;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 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行有常,不为 尧存,不为桀亡。
(3)教育思想
主要贡献在于:以“有教无类”的思想 创办私学。
打破了教育被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
此外:在教学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方 法方面孔子都提出许多对后世的教育产 生深远影响的主张。
(4)编订整理出“六经”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对孔子 这段言论,你有什么感想?
D
3. (07广东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4(08江苏无锡)在山东曲阜的游玩中,导 游在一处‘‘杏坛”的景点旁讲解道:‘‘春 秋年间,此人在此大办教育.”游客立刻想 到此人的主张是 A‘‘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下以德,节作爱人” D‘‘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三.道家和法家
1.老子的思想(春秋晚期楚国人): (1)道家学派创始人 (2)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3)提倡一切顺其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社 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行为违背了自然,提 出"无为而治"的主张. (4)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社会,民老死不相往来. (5)万事万物都是不停的运动的的辩证法思想
(2)荀子的思想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提出“君舟民水”(民本) 主张“性恶论” 法治
(3)孟子和荀子的贡献:使儒家思想成为大宗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仁的思想
同 Baidu Nhomakorabea本思想 爱人
孟子
仁政
荀子
仁义 君舟民水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足食…民信之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 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 已 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材料二: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摘自《荀子》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 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 生,并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 来。儒家思想由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经过战 国时期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其体系更 加完整。 (2)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提出的“仁”, 这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孟子将孔子的“仁” 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 的思想;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 道”,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观点。
A
D
5.(08.5广东汕头)孔子认为作 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 要‘‘克已复礼”因而其本质思 想被除数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是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
B
6.(08山东)<三字经>中写道:"人 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 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①孟子②荀 子③告子④苏格拉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
讲析:孔子这段言论,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自 己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 十五岁时下决心学习;三十岁时建立起自我;四 十岁时成为智者,不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认同 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 可以随心所欲,却不违反礼制规矩。
志向专一,执著探索, 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
孔子的影响
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 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 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 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探究问题2:
我们该如何对待孔子的思想?
孔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 化的主体内容,应加以批判 的继承,特别是对当今社会 的有效成分,应予以借鉴。
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1)孟子的思想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 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