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换标准及交换平台技术架构
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欢迎下载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本文旨在为数据交换平台的开发和使用提供规范和指导。
引言1.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
1.2引用的规范文件和有关规定本规范引用了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数据交换格式规范》等。
1.3术语和定义本规范中涉及的术语和定义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定义。
1.4缩略语本规范中使用的缩略语包括但不限于:XML、JSON、API等。
系统总体设计要求2.1平台介绍2.1.1概述数据交换平台是为了实现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交换而设计的。
它可以帮助不同的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提高系统之间的协作效率。
2.1.2体系架构数据交换平台的体系架构包括数据源、数据目标、数据交换节点和数据交换平台四个部分。
其中,数据源和数据目标是数据交换的双方,数据交换节点负责数据传输和转换,数据交换平台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2.1.3系统结构数据交换平台的系统结构包括应用层、数据交换层和数据存储层三个部分。
应用层负责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数据交换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转换,数据存储层则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2.2功能体系2.2.1数据交换数据交换是数据交换平台的核心功能,它通过数据交换节点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
数据交换的格式可以采用XML、JSON等标准格式。
2.2.2交换节点管理交换节点管理是指对数据交换节点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节点的注册、配置、监控和故障处理等。
通过对交换节点的管理,可以保证数据交换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2.3 交换流程管理在该部分,我们将讨论交换流程的管理。
这包括确定数据交换的流程,以及监控和控制数据交换的过程。
通过有效的交换流程管理,可以确保数据交换的顺畅和高效。
2.2.4 系统管理在该部分,我们将讨论系统管理。
这包括系统的配置、安装、维护和更新。
通过有效的系统管理,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新能源场站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技术架构设计
新能源场站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技术架构设计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力场站开始使用新能源装置,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数据来监控和管理这些场站。
这些数据包括了电能质量、监控数据、调度数据等等。
为了方便各电力场站间数据的共享与交换,新能源场站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此平台的技术架构设计。
一、业务需求分析1.场站数据量大,流量大,处理速度快,可靠性高新能源场站有着大量的数据,数据的处理速度也很快,需要考虑到场站数据量大、流量大和数据的可靠性等问题。
2.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新能源场站需要有能够采集、传输和存储数据的设备和系统。
这些数据主要是电力质量数据、调度数据、监控数据等等。
考虑到场站数据的不同,需要针对不同数据类型开发不同的模块进行采集和传输。
3.数据共享和交换为了提高各个场站的协同效率,需要为新能源场站提供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数据共享和交换模块可以将数据提供给需要的场站,或是向其他场站获取所需数据。
4.平台安全性由于场站数据量庞大,数据的安全问题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视。
平台需要一个可靠的安全系统来确保数据的安全,以防止数据被泄露或遭到攻击。
二、技术架构设计1.硬件设备新能源场站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需要一系列的硬件设备来保证效率和性能。
包括数据采集硬件,存储硬件,以及用于传输的服务器等设备。
2.软件系统在软件方面,需要考虑到以下方面:(1)系统框架建设新能源场站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建立在一个完整的系统框架之上,包括前后端交互、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存储等技术。
(2)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通过数据采集设备、传输协议等方式获取场站数据。
不同类型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方式需要开发不同的模块进行实现。
(3)数据存储平台需要进行大数据存储、管理、分析等操作,以满足不同场站数据类型的存储需求。
因此,需要选择一个强大的数据存储系统,如HDFS等。
(4)数据共享和交换为了方便场站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需要为此提供专门的模块,能够快速、安全地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
数据交换平台实施方案
数据交换平台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变得日益频繁。
为了更好地实现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公司决定搭建一个数据交换平台,以实现数据的快速、安全、高效交换。
本文将就数据交换平台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目标和需求分析1. 目标:搭建一个高效、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数据的快速交换和共享。
2. 需求分析:a. 快速:数据交换平台需要能够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提高工作效率。
b. 安全:对于涉及到公司核心数据的交换,需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避免数据泄露和被篡改的风险。
c. 可靠:数据交换平台需要具备高可靠性,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三、技术架构设计1. 系统架构:数据交换平台采用B/S架构,通过浏览器访问平台,实现数据上传、下载和管理。
2. 数据库设计: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数据,保证数据的结构化和一致性。
3. 通信协议:采用HTTPS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4. 安全防护:引入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保障数据交换平台的安全性。
四、功能设计1. 用户管理:实现用户的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访问。
2. 数据上传: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实现数据共享。
3. 数据下载:用户可以根据权限从平台上下载需要的数据。
4. 数据管理:管理员可以对数据进行管理,包括数据的备份、恢复、删除等操作。
5. 数据监控:监控数据传输的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传输中的问题。
五、实施方案1. 硬件设备:搭建服务器集群,保证数据交换平台的高可用性。
2. 软件平台:选择成熟稳定的数据交换平台软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网络环境:搭建高速、稳定的内部网络环境,保证数据的快速传输。
4. 安全策略:制定严格的安全策略,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
六、实施步骤1. 系统规划:确定数据交换平台的整体架构和功能设计。
数据交换平台PPT
数据交换平台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数据共享效率
通过集中管理数据交换, 避免数据冗余和重复处理, 提高数据共享的效率和准 确性。
促进跨组织合作
支持不同组织或系统之间 的数据交换,促进跨组织 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合作。
保障数据安全
提供数据加密、身份验证 等安全措施,确保数据在 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 性和隐私保护。
数据交换平台的分类
1 2
根据数据交换的范围
可以分为本地数据交换平台和云端数据交换平台。
根据数据交换的方式
可以分为实时数据交换平台和批处理数据交换平 台。
3
根据数据交换的对象
可以分为系统间数据交换平台和组织间数据交换 平台。
02
数据交换平台的架构与 技术
数据交换协议
标准化协议
定义了数据交换的标准格式和规范, 确保不同系统、不同平台之间能够进 行有效的数据交换。
要点二
标准化接口
制定统一的接口标准,规范数据交换的方式和流程,降低 不同系统之间的耦合度,提高数据交换的效率和可靠性。
数据交换效率的提升
优化数据传输
采用高效的数据压缩和加密技术,减少数据 传输量,提高数据传输速度,降低数据传输 成本。
分布式数据处理
利用分布式计算和存储技术,实现大规模数 据的快速处理和交换,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物流行业应用
总结词
实时、协同、智能
详细描述
数据交换平台在物流行业应用中,能够实现实时的数据交换和协同作业,提高物流效率 和智能化水平,支持物流企业的业务拓展和服务升级。
电商行业应用
总结词
快业应用中,能够快 速处理大量的用户数据和交易信息,提供 灵活的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服务,提升电商 平台的用户体验和营销效果。
电信运营商数据交换平台的架构设计
电信运营商数据交换平台的架构设计一、电信运营商数据交换平台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信运营商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数据交换需求。
数据交换平台作为电信运营商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架构设计至关重要。
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数据交换平台能够确保数据的快速传输、处理和存储,从而提升运营商的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1.1 数据交换平台的核心功能数据交换平台的核心功能包括数据的收集、处理、分发和存储。
它需要能够处理来自不同来源和格式的数据,包括语音、短信、互联网数据等,并能够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相应的数据转换和路由。
1.2 数据交换平台的应用场景数据交换平台在电信运营商中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客户关系管理、计费系统、网络管理和服务提供等。
它为运营商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和处理中心,支持各种业务流程的高效运作。
二、电信运营商数据交换平台的架构设计2.1 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设计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交换平台架构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模块化、可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和性能优化。
模块化设计有助于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可扩展性确保系统能够适应不断增长的数据量和用户需求;可靠性和安全性是保障数据交换平台稳定运行的关键;性能优化则关系到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2.2 架构设计的关键组件电信运营商数据交换平台的架构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件:-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各种数据源收集数据,包括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和服务提供商等。
- 数据处理模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分析,以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
- 数据存储模块:提供数据的持久化存储,包括数据库、数据仓库和数据湖等。
- 数据分发模块:根据业务逻辑将处理后的数据分发给不同的系统和用户。
- 安全管理模块:确保数据交换过程中的安全性,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审计跟踪等。
2.3 架构设计的实现技术在实现电信运营商数据交换平台的架构设计时,可以采用多种技术,包括:- 消息队列技术:如Apache Kafka和RabbitMQ,用于处理高并发的数据流。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随着企业间业务交互的日益复杂,数据交换已成为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之一。
然而,传统的数据交换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如数据格式不一致、数据传输效率低下、数据安全无法保障等。
因此,设计一个高效、安全、易用的数据交换平台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一种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需求分析在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中,首先需要对平台的需求进行分析。
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数据交换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1、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平台应支持多种常见的数据格式,如XML、JSON、CSV等,以便满足不同业务需求。
2、高传输效率:平台应具备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确保数据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交换。
3、数据安全保障:平台应采用加密技术和其他安全措施,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4、易用性:平台应具备简单的操作界面和灵活的配置方式,方便用户进行配置和管理。
5、可扩展性:平台应具备可扩展性,以便在未来能够支持更多的数据格式和传输方式。
二、设计方案基于上述需求分析,以下是一种可行的数据交换平台设计方案:1、架构设计:采用微服务架构,将平台划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三个核心模块。
这种架构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性,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数据采集:采用插件式架构,针对不同的数据源和数据格式,开发相应的数据采集插件。
这些插件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接口与平台进行交互,从而实现数据的动态加载和解析。
3、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方面,平台应支持多种数据处理方式,如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聚合等。
同时,平台还应提供可视化配置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处理流程的配置和管理。
4、数据传输:平台应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如FTP、SFTP、HTTP 等。
在实现上,可以采用插件式架构,针对不同的传输方式开发相应的传输插件。
同时,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可以采用多线程或异步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5、安全保障:平台应采用SSL/TLS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同时采用数字签名技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信性。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一、架构设计1.总体框架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包括资源目录服务系统、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中心、应用支撑平台、标准规范体系和系统管理平台等,并与相关部门的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库和业务应用发生关联。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可对分布在不同单位和部门的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整合、共享、统计分析,并将其统一展示。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各行业信息化工程中的基础设施,将现有的业务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有价值的数据交换到信息资源中心,在整合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抽取、转换、过滤、安全传输,构建完整的企业级数据中心,将来可以在信息资源中心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数据查询、统计和分析等综合应用系统。
从各相关单位的信息资源库提取出业务信息资源的特征信息,编目形成企业信息资源元数据,注册到信息资源元数据库中,生成企业信息资源目录,并通过企业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对外提供目录查询等服务。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和系统的管理维护贯穿系统的各个层面,标准规范体系主要包括标准规范的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建设;系统管理的主要功能有共享管理、授权控制、运维管理、平台管理等。
2.功能架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功能包括六部分:共享管理、授权控制、运维管理、平台管理、目录服务、交换服务。
2.1.目录服务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包含目录服务和目录管理两部分内容:目录服务提供目录、元数据注册、发布、审核、修改、维护以及编目服务等相关内容。
目录管理通过将现有各类资源(元数据)的合理分类,通过共享资源目录、共享需求目录等多种方式排列、重组资源,并通过ML Tree以资源导航树的方式完成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
2.2.共享管理共享交换平台提供基于工作流的共享需求管理功能。
当共享资源需求方需要共享其他单位的资源时,向系统管理员提交共享申请,申请内容包括:所需信息资源清单、用途、保密条款等要求。
提交完成后,进入共享申请的审批阶段,经过领导审核通过后,平台管理员通过平台赋予申请方相应的权限,实现信息的交换。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设计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设计方案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成为各行各业重要的建设项目。
本文将重点介绍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设计方案。
该方案将包括系统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数据整合策略、安全保障措施以及实施计划等内容。
二、系统架构设计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的架构设计是整个系统平台建设的基础。
该方案采用三层架构,分为前端用户界面层、中间业务逻辑层和后端数据存储层。
用户界面层提供友好的界面给用户进行操作和查询;业务逻辑层负责数据的业务逻辑处理和整合;数据存储层负责存储各个数据源的数据。
三、功能模块设计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包括数据上传、数据整合、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等模块。
数据上传模块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数据上传到系统中;数据整合模块负责将各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数据查询模块提供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报告生成模块根据用户的要求生成相应的报告。
四、数据整合策略
数据整合是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该方案将采用ETL(抽取、转换、加载)的方式进行数据整合。
通过抽取各个数据源的数据,然后进行转换和加载到数据存储层,实现数据整合的目的。
五、安全保障措施
六、实施计划
七、总结
本文以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为背景,提出了一套系统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数据整合策略、安全保障措施和实施计划等方案。
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和严格的安全措施,可以保障数据的安全和有效的整合,实现数据交换共享的目标。
中央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及统一接口规范介绍
目录
• 中央数据交换平台概述 • 平台架构与技术实现 • 统一接口规范制定 • 数据交换平台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 • 数据交换平台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数据交换平台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CATALOGUE
中央数据交换平台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
中央数据交换平台是一个集成了数据 交换、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安 全保护等功能的数据处理系统。
跨企业数据共享
促进企业间的数据交互与合作,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案例:多家电商平台通过统一的接口规范,实现了商品信息、用户数据等的共享,提升了用户体验和 交易量。
政府数据开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台
提升政府透明度,促进公民参与和社 会监督。
案例:某市政府建立数据开放平台, 提供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经济发展 等数据,方便公民查询和使用,提高 了政府公信力。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数据加密与传输安全
采用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 中的安全。
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
建立完善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机制,限制对数据的 访问和操作,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隐私保护与合规性
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隐私政策,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 处理,保护用户隐私。
标准化与互操作性问题
该模块采用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被窃取或 篡改。
数据安全模块还提供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功能,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 用户才能访问和操作数据。
数据安全模块还提供日志记录功能,记录数据的访问和操作记录,方 便追溯和审计。
03
CATALOGUE
统一接口规范制定
接口规范的目标与原则
目标
数据交换系统技术方案
数据交换系统技术方案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数据交换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介绍了一个简化版的数据交换系统技术方案,该方案可以帮助组织和企业高效地共享信息,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该方案包括网络架构设计、数据交换协议选择、数据加密和认证、数据传输优化等关键技术要点。
1.引言数据交换在组织和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个高效的数据交换系统可以帮助组织快速传输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个简化版的数据交换系统技术方案,帮助读者初步了解数据交换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2.系统架构设计数据交换系统的网络架构设计是系统的基础。
一个好的网络架构设计可以提高数据交换的速度和效率。
在本方案中,我们采用了分布式系统架构。
该架构将组织和企业的网络划分成多个子网,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交换。
每个子网内的设备可以高速传输数据,而跨子网的数据交换则通过专用的网关设备进行。
这种网络架构可以提高数据交换的速度和安全性,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3.数据交换协议选择数据交换协议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约定的数据格式和传输规则。
在本方案中,我们选择了HTTP协议作为数据交换的协议。
HTTP协议是互联网中广泛使用的协议,具有简单、灵活、可扩展等特点。
通过使用HTTP协议,我们可以实现跨平台和跨系统的数据交换,并且可以方便地与现有的系统集成。
4.数据加密和认证数据交换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加密和认证来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
在数据交换开始前,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通过使用SSL/TLS等加密协议对数据进行加密,并使用数字签名等方式进行身份认证。
这样可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从而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
5.数据传输优化为了提高数据交换的速度和效率,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数据传输优化的措施。
例如,可以使用压缩算法对数据进行压缩,减小数据传输的体积;可以使用分块传输机制对大型数据进行分段传输,提高传输效率;可以采用数据缓存机制,减少重复传输的数据量。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技术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技术方案1.引言2.系统架构-数据采集层:负责从各个数据源中收集数据,并进行初步清洗和处理。
-数据存储层:用于存储采集的原始数据以及处理后的数据,包括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等。
-数据服务层:提供对存储的数据进行访问和查询的接口,同时负责数据的安全和权限控制。
-数据处理层:用于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包括数据清洗、转换、计算和分析等。
-数据展示层:提供用户界面,方便用户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和操作。
3.技术组成在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中,常用的技术包括:- ETL(Extract-Transform-Load)技术:用于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加载,将数据从不同的数据源中提取出来,进行格式转换和清洗,然后加载到目标数据存储中。
-数据存储技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等,用于存储采集的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数据,并提供高效的数据访问接口。
-数据安全技术:包括数据加密、权限控制和数据备份等,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集成技术:用于将不同数据源中的数据进行整合,解决数据格式不一致、数据冗余和数据重复等问题。
-数据可视化技术:用于将数据以图表、报表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方便用户对数据进行理解和分析。
4.技术流程-数据采集: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从不同的数据源中获取数据,并进行初步清洗和处理。
-数据存储:将采集的数据存储到目标的数据存储系统中,包括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等。
-数据处理:对存储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加工,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计算和数据分析等。
-数据整合:将不同数据源中的数据进行整合,解决数据格式不一致、数据冗余和数据重复等问题。
-数据服务:提供对存储的数据进行访问和查询的接口,同时负责数据的安全和权限控制。
-数据展示:将数据以可视化的形式进行展示,方便用户对数据进行理解和分析。
5.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在实现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技术挑战,如数据格式不一致、数据冗余和数据重复等问题。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
功能介绍
性能
1. 单节点最大配置数据交换流程≥2000个; 2. 单节点并发交换数≥500; 3. 单节点数据吞吐率> 40M/秒; 4. 结构化数据加工速度> 3000行/秒; 5. 系统资源平均消耗不大于50%; 6. 支持对TB级数据进行数据交换。
以上指标在以下测试环境测得: 服务器(CPU 8核2.20GHz;内存 48G;64位Windows),网络(1000Mbps),数据库(oracle 11g)。
纵向数据交换
横向数据交换
SG-UEP
批消同服
数据中心
营销系统
协同办公
ERP
量息步务
横向数据交换
… …
5
平台简介
整体功能架构
6
平台简介
技术特点
分布式高可靠文件传输; 数据库数据抽取、转换、传输、装载; 基于数据库日志的低延迟、低影响同步复制; 高性能分布式企业级消息中间件; 面向服务的企业级服务集成总线。
系统A
系统B
…
子公司
系统A
系统B
…
子公司
…
子公司
3
平台简介
海迅数据交换平台简介
海迅数据交换平台(HSP-EXG)旨在提供复杂环境下、异构系统间企业数据孤岛问题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平 台集合了业内主流的数据交换产品功能,提供ETL、ESB、MQ、文件传输、数据库同步复制等产品的整体功能实现 ,各组件能够按照需求组合或裁剪,从而一次性满足中大型企业各类型数据集成共享需求,并进行统一的数据交换 监测与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五大子系统:
统一监测子系统(HSP-EXG-MS )对平台各组件提供统一的可视化状态监测、统计分析、告警、报表导出等 功能。以全局视图方式展示企业数据集成情况以及数据流向。
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目录前言 (4)1.引言 (5)1.1适用范围 (5)1.2引用的规范文件和有关规定 (5)1.3术语和定义 (6)1.4缩略语 (7)2.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7)2.1平台介绍 (7)2.1.1概述 (7)2.1.2体系架构 (7)2.1.3系统结构 (9)2.2功能体系 (9)2.2.1数据交换 (9)2.2.2交换节点管理 (10)2.2.3交换流程管理 (11)2.2.4系统管理 (11)2.3技术要求 (12)2.3.1基本要求 (12)3.系统性能要求 (13)3.1开发环境要求 (13)3.1.1要求描述 (13)3.1.2性能指标 (13)3.2平台部署、运行要求 (14)3.2.1要求描述 (14)3.2.2性能指标 (15)3.3数据共享交换服务要求 (15)3.3.1要求描述 (15)3.3.2性能指标 (17)3.4平台扩展性需求 (17)3.5平台管理模式要求 (18)3.5.1要求描述 (18)3.5.3性能要求 (18)3.6共享交换应用服务要求 (18)3.5.1要求描述 (19)3.7对性能的规定 (19)3.8运行环境适应性要求 (20)前言《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并且在多年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应用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信息资源交换平台的功能技术条件编制而成的。
政府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为本单位的办公业务系统开发软件接口,实现与数据交换平台无缝对接,从而实现与全市其他单位的系统联网进行电子公文、业务资料、业务信息等各类信息资源的交换。
本规范只给出交换平台的技术约定,不涉及信息资源的管理规定。
各单位使用本规约的时候,应注意遵守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1.引言数据交换平台是为解决全市各部门内数据交换与共享需求而提出的一种综合性服务平台,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和实施,将能够解决各部门内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集成问题,为各部门内的应用系统提供全局试图、全局数据权限试图和完善数据交换服务,从而解决各部门内部诸多应用系统在“联邦模型”(一种应用系统间松散耦合的模型)下出现的信息孤岛问题,让各种数据资源能够在应用系统间实现互联互通,推动政府信息化进程。
数据交换平台的系统体系结构
数据交换平台的系统体系结构数据交换平台的系统体系结构:⒈引言该文档旨在描述数据交换平台的系统体系结构,包括系统组成部分、各组件功能和相互关系。
⒉总体架构⑴系统目标描述数据交换平台的整体目标,包括数据交换的安全性、可靠性、效率和可扩展性等方面。
⑵系统范围明确系统的边界和范围,包括所涉及的模块、功能和用户。
⑶系统架构图提供整体的系统架构图,展示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⒊功能模块⑴用户管理描述用户模块的功能,包括用户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
⑵数据存储描述数据存储模块的功能,包括数据、存储和管理等。
⑶数据处理描述数据处理模块的功能,包括数据清洗、转换、标准化等。
⑷数据交换描述数据交换模块的功能,包括数据传输、接收和发送等。
⑸审计与日志描述审计与日志模块的功能,包括记录用户操作、数据访问日志等。
⒋组件设计⑴数据存储组件详细描述数据存储组件的设计,包括数据库选择、表结构设计等。
⑵数据处理组件详细描述数据处理组件的设计,包括数据清洗方式、转换规则等。
⑶数据交换组件详细描述数据交换组件的设计,包括接口规范、传输协议等。
⑷审计与日志组件详细描述审计与日志组件的设计,包括日志记录方式、审计规则等。
⒌接口设计⑴用户接口描述用户接口的设计,包括用户注册、登录页面等。
⑵数据接口描述数据接口的设计,包括数据、查询等。
⑶系统对接接口描述与其他系统对接的接口设计,包括接口规范、数据格式等。
⒍部署方案描述数据交换平台的部署方案,包括硬件需求、软件配置、网络架构等。
⒎维护与支持描述数据交换平台的维护与支持策略,包括系统升级、故障处理、用户支持等。
附件:⒈系统架构图⒉数据库表结构设计⒊接口规范文档⒋用户界面设计图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数据保护法:指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法律法规。
⒉数据交换协议:规定数据交换双方的通信规则和数据格式的协议。
⒊用户许可协议:用户使用数据交换平台的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中央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及统一接口规范介绍
中央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及统一接口规范介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央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及统一接口规范应运而生。
二、中央数据交换平台建设中央数据交换平台是一个集中管理和统一管理各部门数据交换的平台,通过建设中央数据交换平台,可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1. 中央数据交换平台的功能中央数据交换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存储和数据分发。
具体来说,中央数据交换平台可以将各部门的数据进行汇总收集,并根据需要进行存储和分发。
同时,中央数据交换平台还可以提供数据查询和数据分析的功能,方便各部门快速获取所需数据。
2. 中央数据交换平台的架构中央数据交换平台的架构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分发层和数据查询分析层。
数据采集层负责从各部门的数据源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清洗和转换;数据存储层负责将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数据分发层负责将数据按照需求分发给各部门;数据查询分析层负责提供数据查询和数据分析的接口,方便各部门使用。
三、统一接口规范为了确保中央数据交换平台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顺利交换,需要制定统一的接口规范。
统一接口规范是指各部门在数据交换时必须遵循的一些规范和标准,包括数据格式、数据字段、接口协议等。
1. 数据格式规范统一的数据格式规范是保证数据能够准确传递和解析的重要条件。
数据格式规范应包括数据文件格式、数据包格式、数据编码规范等。
通过规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可以确保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顺利进行。
2. 数据字段规范统一的数据字段规范是保证数据交换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基本要求。
数据字段规范应包括各部门数据字段的命名规范、数据字段的类型及长度规范等。
通过规定统一的数据字段,可以确保各部门之间的数据能够正确匹配和解析。
3. 接口协议规范统一的接口协议规范是保证数据交换的顺利进行的关键。
接口协议规范应包括接口的传输协议、接口的数据传输方式、接口的数据加密方式等。
通过规定统一的接口协议,可以确保各部门之间数据交换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数据交换标准
统一数据格式
确保不同来源的数据能够被正确解析和整合,需 要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
数据交换协议
为了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需要制 定通用的数据交换协议。
数据质量评估
建立数据质量评估标准,以确保共享的数据具有 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交换技术
ETL技术
用于抽取、转换和加载数据,实现不同系统间数据的整合与共享。
平台架构与组成
架构
包括数据存储层、数据处理层、数据 交换层和数据管理层等多个层次,各 层次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实现平台功 能。
组成
主要包括数据存储系统、数据处理系 统、数据交换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等 多个组件,各组件之间相互配合,确 保平台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处理。
02
CATALOGUE
数据交换标准与技术
API接口技术
通过API接口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提高数据交互的 灵活性和效率。
数据虚拟化技术
通过数据虚拟化技术,用户可以像访问单一数据源一样访问多个数 据源的数据,提高数据访问的便捷性。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01
02
03
数据加密技术
对共享的数据进行加密处 理,确保数据传输和存储 的安全性。
企业数据交换
总结词
促进企业间数据流动,提升业务合作效率。
详细描述
企业数据交换是指企业之间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业务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提升企业间的业务合作效率。 通过数据交换,企业可以快速获取合作伙伴的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和提升供应链管理 。
科研数据共享
总结词
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新。
、教育、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架构方案,总体建设思路整体解决方案
功能介绍
3、同步复制子系统介绍
业务应用服务器
业务数据库服务器
灾备数据库服务器
应用 程序
oracle 复制节点
复制节点 常见数据库
应用程序A
业务应用服务器
应用程序B
业务 数据 库服 务器
写 oracle
复制节点
读
灾备 数据 库服 务器 复制节点 常见数据库
同步复制子系统(HSP-EXG-Sync)实现了基于oracle数据库日志解析的低延迟、非侵入式 同步复制功能,当源库发生变化时系统将通过解析数据库日志(而不是访问数据库,对源数据库 性能影响小)识别变化并将变化同步到目标库,从而实现oracle数据库的秒级同步复制。系统保 证数据的事务性,支持全量、增量同步方式,主要用于灾难情况下的数据库准实时备份、高压力 情况下数据库的读写分离/负载均衡、以及数据共享数据分析的数据同步。系统源端支持oracle数 据库,目标端支持oracle、mysql、db2等常见数据库。
用程序之间或分布式系统中互发消息,支持高达30000条/秒的高效异步通信。本系统一般用作企业级高性能数
据集成总线,通信应用不需要知道彼此物理位置使得应用集成实现松耦合,不需要知道彼此间怎样建立通信从
而简化应用底层通信复杂度,不需要同时处于运行状态由总线保障消息的可靠到达,不需要在同样的操作系统
或网络环境下运行实现跨平台跨系统通信。系统支持一对一、一对多、请求应答三种通信模式,提供了java、
管理服务器对多个引擎节点进行管理,用户通过管理工具连接到管理服务器进行图形化开发管理,管理服 务器将用户开发的服务/流程下发到涉及的引擎。引擎分布式部署在不同机器上,他们按照服务/流程信息相互 协作对数据在各节点上进行抽取、转换、传输、装载等处理以完成数据交换任务。第三方系统通过平台提供的 API、URL、定时调度等方式调用总线上配置好的服务或流程完成数据交换任务。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架构方案,总体建设思路整体解决方案
功能介绍
性能
1. 单节点最大配置数据交换流程≥2000个; 2. 单节点并发交换数≥500; 3. 单节点数据吞吐率> 40M/秒; 4. 结构化数据加工速度> 3000行/秒; 5. 系统资源平均消耗不大于50%; 6. 支持对TB级数据进行数据交换。
以上指标在以下测试环境测得: 服务器(CPU 8核2.20GHz;内存 48G;64位Windows),网络(1000Mbps),数据库(oracle 11g)。
管理服务器对多个引擎节点进行管理,用户通过管理工具连接到管理服务器进行图形化开发管理,管理服 务器将用户开发的服务/流程下发到涉及的引擎。引擎分布式部署在不同机器上,他们按照服务/流程信息相互 协作对数据在各节点上进行抽取、转换、传输、装载等处理以完成数据交换任务。第三方系统通过平台提供的 API、URL、定时调度等方式调用总线上配置好的服务或流程完成数据交换任务。
级联组网 路由规则
队列2
流量控制
监管
系统
配置文件
19
功能介绍
性能
1. 系统非持久化异步消息发送总吞吐≥80000条/s; 2. 系统非持久化同步消息发送总吞吐≥40000条/s; 3. 系统持久化异步消息发送总吞吐≥40000条/s; 4. 系统持久化同步消息发送总吞吐≥20000条/s; 5. 单线程非持久化异步消息发送 ≥ 20000条/s; 6. 单线程非持久化同步消息发送 ≥ 4000条/s; 7. 单线程持久化异步消息发送 ≥ 3000条/s; 8. 单线程持久化同步消息发送 ≥ 1500条/s; 9. 系统总吞吐量 ≥ 80MB/s。
功能介绍
界面效果-数据整合
15
功能介绍
界面效果-推送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关键概念
健康档案(EHR):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管理(疾病防治、健
康保护、健康促进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 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 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 (文件记录)
电子病历(EMR):病历是医疗机构在特定时间,对门诊、
数据交换标准是为了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而建立 的一套通用的数据文件的格式规范,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可 靠和有效,并提高数据交换的速度。 数据交换标准的主题是数据文件的格式,信息表达的标准化、代 码化是信息交换的基础,二者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单词与句子之间 的关系。信息表达标准是数据交换标准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内容。
分类与编码 标准 其他编码
个体标识代码、人口学及社会经济学特征代码等13类卫生信息数据元值 域代码(试行) 居民健康档案医学检验记录的常用LOINC代码 卫生信息数据集编制规范 个人基本信息、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控制、医疗服务、疾病管理 等相关的34类基本数据集标准 门诊、住院、转诊等相关的17类基础模版数据集(试行) 卫生监督信息基本数据集标准
数字化医院和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 面对的关键问题
存在大量异构的平台和应用系统。 在区域医疗信息化实施体系中,有一个较为复杂的中心系统。 存在多种标准、多元数据,多种应用和技术平台。 实现信息系统集成,数据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标准是基础。 区域协同,信息交换,标准需先行。 标准和标准强制机制。标准实际是存在的,有很多国际标准可 供选择和参考,如HL7,DICOM,IHE,XML等,但是用户很难确认现 有系统是否遵从相关的标准。 把握好行业规范要求和支撑技术先进性 如何为在区域范围内的不同的医疗信息系统提供一个方便、灵 活的信息交换机制。
不同部门间信息系统兼容和信息交换共享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信息 采集 统一规则 交换
传输
数据元与代码
信息 处理
概念 标准:规范或统一规定
名词 分类与编码 以科学技术成果和先进经验为依据 术语 共享文档规范 有关各方共同起草, 公认或基本上达成共识
统计指标体系
信息安全规范 隐私保护
…… 由标准化权威机构批准
省部级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建设、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等3类技术解决 方案 医学数学成像和通信(DICOM)标准 V 3.0
我国卫生信息标准制定情况
计划 实际 年度 数 数
2008
正在研制 发布/报批数 送审数 数
10 7 8 0 0 0 -
S% <> +- =|
17
中国医疗信息化应用面临的关键难题
面临难题
信息技术体系架构
–没有统一的信息技术体系架构 –多系统应用的技术架构不同
建议 灵活的信息技术架构
–基础设施架构-灵活的、应对未 来业务成长可扩展的架构 –应用架构-运用“构建一次,复 制多次”的方法开发和推广主要 的IT应用系统,以加速实施;并允 许各业务部门一定程度的定制 –数据架构-实现较大范围内,不 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共享
国家卫生信息标准体系框架
基础类标准
标准体系与 技术指南 数据类标准
数据元
医学术语
卫生信息模型
技术类标准
系统功能规范
系统技术规范 不同国家、不同组织的卫生信息标准分类不
分类与编码
同,反映了特定的分类目的和卫生信息标准 信息安全规范
发展的进程
共享文档规范
数据集
标准分类没有对错和优劣之分,也没有最佳 管理类标准
测试与评价 隐私保护规范 监理与验收
方案,类别之间没有严格界限
一级类目
二级类目 总体框架
三级类目
标准名称
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分类 卫生信息标准体系
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术语规范 卫生信息参考模型 卫生信息共享电子文档信息模型
基础标准
术语标准 信息模型 数据元标准
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编制规范、卫生统计指标数据元目录编制规范、卫 生信息数据元目录 卫生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编制规范
年
2009
8 7 8
10 7 8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108
7
133
44
126
41
6
2
1
1
年
2013
目前)
22 23 0 9 14 (截至 年 目前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卫生信息平台以及主要业务系统为重点的
192 相关标准规范已基本制定出台,能够满足区域医疗互联互通建设的基本要求 160 225 17 16 合计 (不含2007 年4 项)
否符合无法验证,均是声称符合标准。
信息孤岛
传 染 病 监 测 系 统
实 验 室 管 理 系 统
标准的基本概念
卫生信息标准是专门为医学信息产生、信息处理及信息管理等信息工作制定
的各类规范和行动准则,涉及信息采集、传输、交换和处理等整个医学事务
处理过程。信息标准化目的是实现互操作性(互联互通),即系统之间能够 传输数据,并且能够被准确地理解。信息标准化是实现不同领域、不同层次、
住院患者临床诊断治疗过程的系统、规范记录。健康档案与病历 有区别,但更有联系。病历是健康档案的主要信息来源和重要组 成部分,健康档案对病历的信息需求,并非病历的全部,具有高 度的目的性和抽象性
一、前言
背景:关键概念
卫生信息网络(HIN-DYHIN-SCHIN-NHIN):
最基础的层面来看它是由节点和链接构成的物理 网络。 从应用领域层面上他是提供区域内跨越不同规模 实体机构的医疗信息交换的通用平台。 它是基于网络的网络。只不过其网络的节点是指 通过网关在卫生信息网络进行卫生信息交换的医 疗卫生信息机构。 网关是卫生信息网络规范定义(通过安全可靠可互 操作卫生信息)的实现实例
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达成的目标
工作流程合理化(结构优化)
管理决策合理化(目标优化)
员工行为合理化(知识优化)
再造企业的神经系统(信息流)
改善企业的血液系统(资金流)
优化企业的消化系统(物 流) 强化企业的运动系统(工作流)
需求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系统:系统分割、相互独立、连续性和协调性
一、前言
背景:关键概念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DHIC):是连接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基 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不同系统间进行 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从业务角度看,平台可支撑多种业 务,而非仅服务于特定应用层面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 存储为基础,能够自动产生、分发、推送工作任务清单,为 区域内各类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提供支撑的信息 平台。平台主要以服务居民为中心,兼顾卫生管理和辅助决 策的需要
目的是促进最佳的公共利益
3
系统接口标准
系统技术规范
……
测试规范
……
信息表达标准与信息交换标准
信息表达标准 包括 :
名词术语标准:对每一个对象进行确切描述、命名和(或)编码。名词 定义属于术语标准,制定术语标准的意义就是对概念严格定义,明确其 内涵和外延,反映出其基本特征,力求达到术语的精确性和单一性,即 一词一义(避免多义词),一意一词(避免同义词),从而避免信息交 流过程中的歧义和误解; 分类代码标准是将信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分类,然后一一赋予 代码,使每一项具体信息与代码形成唯一的对应关系,为数据记录、存 取、检索提供一种简短、方便的符号结构,从而便于实现信息处理和信 息交换,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且增强信息的保密性。信息分 类编码是信息化社会中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加工处理、综合利用的必 要技术手段。
分散与隔离
–信息部门负责应用开发与维护, 整体IT指导作用有限 –没有可遵守的IT治理策略与标 准 –供应商数量、规模、服务能力 差异很大
标准化
–统一的信息技术体系架构蓝图 –统一的信息技术建设原则与管理 政策 –制定共同遵守的信息技术标准
整合的难度
–应用系统之间仅有限集成 –数据不一致,且很难共享 –跨越部门的管理鸿沟
数据标准 数据集标准
指导性 健康档案 电子病历 其他
共享文档规范
系统功能规范
总则、转诊记录、疾病报告、实验室检查用药记录、用药记录等5部分 卫生信息共享文档规范
妇幼保健信息、社区卫生服务、、卫生监督、远程医疗、新农合等5类 信息系统功能规范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标准
系统建设技术 规范
方法:构建基于行业标准的数据总线的 医疗卫生信息高速公路
传统的区域医疗信息整合思路:应用层统 一,厂商统一,太上层,很难,很费事, 扩展性和灵活性差。 基于数据交换标准服务的高速公路模式: 在基于先进的SOA架构下,在数据交换的较 低层实现数据的标准化交换和共享,有效 地实现了数据标准、标准强制和交换机制 的完美统一,因而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中 性开放的系统架构,便于接纳和扩展不同 功能类型、不同时期、不同厂商的不同的 应用系统。
数据交换标准 及交换服务平台技术架构
四川省卫生信息中心 林 晓 东 2014年8月
必要性: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说,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和统一的标准,多以“单兵作战”为主。有人将它 形象地表述为处于信息系统开发的“春秋战国”时 代,属于小作坊“烟囱”式开发。 虽然颁布了一系列卫生信息标准,但信息系统是
差
流程:业务流程不统一、不规范 需求:需求分析缺少理论方法,项目和IT驱动 现状:纵向信息系统,“烟囱”、“孤岛” 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信息标准研究起步较晚 资源: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