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9课《钱学森》优秀教学案例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9课《钱学森》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c877d5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7.png)
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钱学森》,提问:“标题中的‘钱学森’是谁?他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和爱国精神。
3.结合课文内容,教师举例说明钱学森的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崇高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学导入:以钱学森的成就和贡献为背景,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钱学森的兴趣钱学森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钱学森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学馆、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力量,激发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钱学森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设立小组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课堂活力。
4.实践环节:结合课文内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参观科学馆、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力量,激发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钱学森的精神品质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哪些启示?”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钱学森的精神品质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3.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钱学森的精神风貌,培养情感共鸣。
4.结合课文内容,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钱学森》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钱学森》](https://img.taocdn.com/s3/m/f59eb2d40c22590102029db0.png)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 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 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富裕
贫穷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 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 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富裕 优越 贫穷 简陋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 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 民多做点事。” 富裕 贫穷
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他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
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
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他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 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 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 做点事。”
时刻不忘祖国 爱国精神
(虽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但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 祖国。 用“虽然· · · · · · 但是· · · · · · ”结合第 二小节的内容再说一句这样 的话
1、钱学森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两段话的? 2、从这两段话中你分别体会到了什么?
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 冯· 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 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
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 冯· 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
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风
骨
•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 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 们的国家。”
治
学
• “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 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 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 的。” • “我认为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 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 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 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 • “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 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PPT课件1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a9596950168884868762d66f.png)
。(填“无机物” 或“
7、维生素 B2(核黄素)主要存在于牛奶、鸡蛋、肝等物品中,它的化学
象也不会自发地发生,即手和竹竿可可能自发地降低温度, 而使人的位置升高,竟着一过程也不违反能量转化和守恒定 律。 【学生举例】 自然界中有大量的现象表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 你能举出哪些例子? 【板书】 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有一定的方向性。 【课时小结】 1、本节课的收获? 2、你还想知道:
经过5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 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 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 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 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要求:自己选择一个题目,寻找合作伙伴, 结成学习小组,一起完成练习。
1、钱学森回国后,为祖国做出了巨
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请 登陆钱学森网,收集相关资料,制成读书 卡片。
), )。他
)。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 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 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 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 1 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 2 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共 3 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 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 终于来到了。
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 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 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 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 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 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钱学森宁愿放弃( 也不愿放弃( 现在所做的一切,(
A、淀粉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9钱学森》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9钱学森》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b50f6a7fd5360cba1adb35.png)
当堂训练
19 钱学森
“中国导弹之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钱学森身上的高尚品质。
(看清楚的同学请举手,有信心达到目标的请 放心。)
自学指导(一): 默读课文2—4段,找出钱学森 说的话,好好地读一读并谈谈你的 感受。
(3分钟思考,比谁完成得棒!)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 力学教授冯· 卡门,成为冯· 卡门教授最 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 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 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 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 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 为人民多做点事。”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 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 脉络,学习第一部分。
认字关: 超额 赶赴
贡献 劈波斩浪 屈指一算 袒露
富裕 卓越
诚恳 航程 广阔无垠
魂牵梦绕 水天一色
比读书:
读的同学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不读错字。
听的同学要做到认真倾听,学 习优点,指出不足。
留学生中有人劝道: “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 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 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 难。”
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
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 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 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 祖 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 当回去的。”
“钱学森无论到哪里,
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 能让他离开美国!”
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在归国 的航程中,钱学森的心情是怎样的?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画出相关 的词句,多读几遍。 (2分钟时间,比谁的收获更多!)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钱学森》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钱学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de84d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1.png)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钱学森》教案一、教材分析《钱学森》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生平故事。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们可以了解到钱学森的成长过程、求学经历以及为祖国做出的江山力作。
钱学森作为中国著名科学家,以其坚定的理想信念、勤奋努力、创新精神和卓越成就,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本篇课文以情节丰富和生动的方式,讲述了钱学森在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历程和突出成果,让学生们了解到一个科学家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和对祖国的爱。
二、教学目标•了解钱学森的生平和主要科研成就;•了解钱学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爱国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钱学森的生平和主要科研成就;•了解钱学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精神。
难点•理解钱学森在科研中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理解钱学森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出的贡献。
四、教学准备•课文原文;•教师课件;•学生练习册以及阅读笔记。
五、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让学生们看一下PPT幻灯片,图片展示了钱学森的一些重要成就,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成就有初步的认识。
2. 阅读理解教师把课文分成几个段落来讲,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讲解。
在讲解时,教师借助练习册的内容加以辅助,让学生加强对重点知识点的记忆。
同时,让学生读下课文的关键句子,要求学生注意这些句子中的词汇、语法和修辞等的运用,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识字学习在讲解每个段落后,教师安排学生听音辨词。
以此来巩固学生对每个段落所学的知识点,并且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词汇。
4. 语法学习教师在讲解每个段落的过程中,特别强调语法知识,比如时态、语态、主谓一致、从句等,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要注意语法知识点的掌握。
5. 课文表达教师让学生跟着课文,朗读每个段落中的重要句子,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模仿朗读。
教师通过一系列提问,引导学生探讨钱学森的科学精神、生活方式、人生信念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表达能力。
六上19《钱学森》(5篇范例)
![六上19《钱学森》(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599ee6d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0.png)
六上19《钱学森》(5篇范例)第一篇:六上19《钱学森》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受钱学森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使学生受到爱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加强指导训练方式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习得和运用。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搜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激情导入,渲染情感1.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关心祖国的航天发展。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我国的航天王国。
2.课件播放,新中国的航天发展。
3.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骄傲、自豪} 4.是啊,这种骄傲,这种自豪和一位老人的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的——钱学森。
{板书:钱学森} 钱学森师:是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难舍故土。
旅居海外的华侨,总有一颗至死不渝的赤子心,一腔汹涌澎湃的报国血。
今天,让我们走进《钱学森》,和这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心灵相约吧。
(二)检查预习1.出示新词指名读 2.指名读课文(正音)思考: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品读课文1.找找钱学森说得话,想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感受到了什么?现在,就请同学们细心阅读课文,画出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轻轻读几遍。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70527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8.png)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第七单元的课程。
该单元共包括五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二)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2.掌握语文阅读中的重要思维技能:推理、归纳和比较;3.学习如何写一篇简单的科普文。
(三)教学重点1.了解钱学森的生平事迹,掌握钱学森的科学成就;2.掌握推理、归纳和比较的阅读思维技能;3.学会如何写一篇简单的科普文。
(四)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推理、归纳和比较的阅读思维技能;2.如何写一篇简单的科普文。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简单介绍他的科学成就;2.让学生讨论:什么是科普文?科普文有哪些形式?3.让学生回答,如何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解释给非专业人士?如何降低科普文的难度?(二)阅读(30分钟)1.让学生阅读《钱学森》这篇文章,并用推理、归纳和比较的阅读技巧解读文章;2.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观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3.引导学生了解缩略语和核心概念。
(三)分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主讨论:如何向非专业人士科学普及?2.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讲解一些科学现象,同时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3.让学生评价其他组的讨论,评选出最佳表现的组,并进行展示。
(四)总结(1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2.强调推理、归纳和比较的阅读技巧的重要性;3.提醒学生在阅读中寻找信息、做好笔记;4.引导学生总结科普文写作的要点。
三、作业布置1.根据上课内容,写一篇科普文,让使用者能够简单地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是如何发现新知的、科学家的生命不只属于自己等内容。
2.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学现象或实验,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3.下载科学动态app并从中收集一篇科普文,在课后分享。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钱学森》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钱学森》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4d6398e53a580216fcfe6f.png)
“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 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 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 多做点事。”
1951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 学博士学位的邹承鲁毅然告别妻子,回 到新中国。可是, 1970年其师兄史密 斯教授带美国科学家代表团来访时,看 到的是根本没有实验室,瓶里装的全都 是水。其师兄说:“我进了你的实验室 就看出你什么都没干成。”就是在如 此困境下,邹承鲁却和同事们创造了人 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辉煌奇迹。
心灵对话: 面对美国政府的阻挠和迫害,钱学 森暗暗对自己说 ( )!
国森 总 的一 理 一 轮家 的 九 船终 关 五 。于 心 五 踏下年 上,, 了钱在 回学周
钱学森真希望脚下不 是 ,而是 !
倒叙
用倒叙的方法,可以引起读者 的阅读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 效果。
当年在加州理工学院的中国学生
李四光( 1889-1971),卓越的科学家、地质学家、 邓稼先,全国劳动模范。西南联大物理系、美 郭永怀,著名力学家 应用数学家 空气动力学家, 吴文俊,世界著名数学家, 华罗庚是世界著名数学家,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 中国数学机械化 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他为摘掉“中国贫油”的帽子、 国普渡大学物理系博士、中国核武器研究奠基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 研究的创始人之一,现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 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 找到大庆油田作出了伟大贡献。赢得了毛主席、周 人。 中国原子弹之父、两弹元勋、两弹之父 奖特等奖。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 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 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总理的热烈称赞,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 是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毛主席和钱学森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钱学森》课件【三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钱学森》课件【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0be861f78a6529657d535f.png)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钱学森》课件【三篇】学情分析: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要记叙的是我国的科学家钱学森是怎样克服种种阻挠坚持要回到祖国,并决心用自己的专长来建设祖国的,要求学生从中体会到他强烈而又真挚的爱国之情。
学生着重要通过各种课外资料来理解钱学森的事迹,从而体会到他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2.联系课外资料,结合具体的内容展开讨论,钱学森是怎样冲破各种阻挠,坚持回到祖国的。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4.进行写话的训练,使读、说、写在课堂上合为一体。
教学重点、难点:1.品读课文,联系课外资料,结合具体的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感情朗读。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各种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因此,本节课上,紧紧抓住这两点来组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读、说、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设计思路:抓住课文中钱学森说的两段话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联系自己课外搜集到的资料以及课内补充的阅读材料,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4课——(齐读课题)钱学森。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钱学森爷爷有哪些了解呢?(指说)二.精读课文(一)通读全文,整体感悟1.过渡:的确,钱学森爷爷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他的许多事迹都让我们为之动容。
请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课文,在自己受到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这句话的旁边。
2.生自读感悟,师巡视。
3.把自己的感受与同桌交流交流。
苏教版六年级《钱学森》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钱学森》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b2aecd4ccbff121dc368379.png)
苏教版六年级《钱学森》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钱学森》教学设计及反思富川莲山洞口完小叶思涛【教材分析】本文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人风采”中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身份名人的爱国之情,让学生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学习描写人物的不同方法。
《钱学森》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着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製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讚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学情分析】本篇课文不长,条理清晰,易于整体把握。
但对于钱学森学生知道的不多,有必要课前发动学生查询钱学森的有关资料,最好能将感受最深的资料变成自己的语言,练习表达,为课上交流做準备。
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人的文章已经阅读了不少,基本上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来感受人物,但感受不够深刻,对于侧面烘托人物的形象的方法感受也不深,都有必要加强引领,让学生走向深入。
【教学重难点】1、联络上下文,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朗读品味,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初步体会倒叙写法的基本特徵和表达的好处教学準备】多**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人物,揭示课题这一节咱们就来了解一位身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但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的科学家——钱学森(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1、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说你对钱学森的了解。
(课件出示)介绍人物背景2、检查生词。
(课件出示)我会读:屈指一算魂牵梦绕广阔无垠运载火箭劈波斩浪水天一色卓越袒露眺望稳健前额富裕诚恳贡献赴美留学(1)提名读。
(2)齐读。
教师及时正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文章读通顺了吗?本文共7个自然段,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读完后说说为什幺喜欢这一段。
(2)说说读文后的初步感受。
三、精读人物语言,体会爱国之情1、提出要求读课文再读课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钱学森》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钱学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de505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c.png)
3.教师强调钱学森精神对当代学生的启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钱学森”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描述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及他的优秀品质,字数不少于300字。
2.家长辅助孩子一起收集钱学森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其他贡献和成就,并整理成一份手抄报,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3.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你认为最具钱学森精神的段落,进行朗读练习,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下节课进行朗读比赛。
4.结合钱学森的事迹,思考以下问题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a.钱学森在科研道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
a.根据课文内容,用词语造句。
b.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写一段关于钱学森事迹的描述。
c.结合课文,谈谈你对钱学森精神的感悟。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学生互相交流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钱学森的生平事迹、优秀品质及对我国航天事业的贡献。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总结概括,提升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激发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钱学森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钱学森的形象和事迹。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9课《钱学森》_苏教版 (共20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9课《钱学森》_苏教版 (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157c82628ea81c759f578c3.png)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胡主席看望钱学森爷爷。
我能行
é fù yù kěn ɡònɡ
额赴 裕恳 贡
额外 赴宴 富裕 恳求 贡献
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 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 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 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两 个问题读课文。
②为什么说“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③这段话表达了钱学森怎样的思想感情?
读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军官的话,想 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 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9课《钱学森》课文原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9课《钱学森》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56b84eb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c.png)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9课《钱学森》课文原文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
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
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前额。
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
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
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
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
”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钱学森》第一课时教学课件ppt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钱学森》第一课时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557a74aa6529647d27285294.png)
一望无垠(yí n √ 魂牵梦绕(rà o rǎo) √ 一艘轮船(sōu shōu) √
读一读:
前额
贡献 屈指一算 广阔无垠 水天一色
赴美
袒露
富裕
卓越 魂牵梦绕 劈波斩浪 运载火箭
诚恳
眺望
词语理解:
劈波斩浪: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魂萦梦绕:形容日夜牵挂,十。
( 1 )钱学森历经 15 天的航行,终于返回了祖国。 (2)写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时,念念不忘祖国。 ( 3-4 )讲在美国留学的钱学森得知新中国成立 之后,格外的兴奋,渴望早日回国。 (5-6)写钱学森在总理的关怀之下,终于踏上 了回国的航程。 (7)写钱学森回国之后,为我国的运载火箭事 业、导弹研发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55年10月1日清晨
1934年 时间顺序 1949年10月1日
1955年9月17日
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课文的第1自然段应放 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 这是一种倒叙的写作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设 置悬念,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强烈地表 达钱学森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再读课文,想想每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课后练习: 1.描写识字册。 2.抄写生字词。 3.熟读课文。
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讲了钱学森什么事?试概括课文 主要内容。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本文生动记叙了(1)在(2)及(3)赞扬了 他(4)的高尚情怀。 1、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2、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 3、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 做出了卓越贡献 4、时刻不忘祖国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19.钱学森
钱学森: 世界著名科学家, 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 人航天奠基人,“中国 科制之父”和“火箭之 王”。 由于钱学森回国效 力,中国导弹、原子弹 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 20年。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9课《钱学森》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9课《钱学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6c230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3.png)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深入理解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及其在航天领域的贡献,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钱学森的科研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意识。
3.揭示课题:《钱学森》。
(二)讲授知,500字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钱学森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科研精神。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如“卓越”、“贡献”、“科研精神”等,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3.教师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学森在我国航天事业中的贡献。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钱学森的图片和相关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感知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钱学森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科研精神。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汇和句型。
3.合作交流,深入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钱学森的科研精神及其在我国航天事业中的贡献。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信息,进行思考和交流。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展开热烈的讨论。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a.选择题:关于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简答题:请简要介绍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航天事业中的贡献。
c.写作题:以“学习钱学森,做国家栋梁之才”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9钱学森∣苏教版(共25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9钱学森∣苏教版(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075d5d85fbfc77da269b1bf.png)
运载火箭
• 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课文的第1自然段应
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
• 这是一种倒叙的写作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设置悬 念,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强烈地表达钱 学森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钱学森说
的话,用“ ”画出来,想想他是
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
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 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一心想回到祖国、报效祖国)
“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 个师, 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钱学森提出回国申请后,美国当局千方百计加以阻 挠和迫害,没收了钱学森的各种资料和书籍,并诬陷他为间 谍,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和迫害,
第六组 ·第十九课
钱学森
• 钱学森: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浙江杭州人。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在美国麻省 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学习。1938年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
的待遇,
的工作。
的
填空: 他放弃的是 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 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面临的是 微薄 的待遇, 贫苦 的生活,艰苦 的工作条件。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
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 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
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
们是应当回去的。”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 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 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 存 华 夏 耿 耿 五 年 归 国 路
基础达标
按原文填空
1
2
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 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前额。 (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 ), 已经在海上航行十五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 ( 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 (不是)轮船的甲板,( 而是 )火箭的舱壁呀! 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学习目标
1.抓住人物的语言等描写,感受钱学 1 森内心强烈的爱国热情。 2.体会钱学森的拳拳报国心,培养自 己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设问导读
1. 默读课文,用“ ” 画出钱学森说的话, 从他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提示:想想他是在什么 情况下说的,心情如何等等) 2.品读美国军官的话:从美国将领的话中,你读 懂了什么?
•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
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导弹之父
地质学家
国际数学大师
钱学森
李四光
华罗庚
空气动力学家
世界著名数学家
著名核物理学家
郭永怀
吴文俊
邓稼先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 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 民多做点事。”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 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 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 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 的。”
1
2
钱学森提出回国申请后,美国当局千方百计加 以பைடு நூலகம்挠和迫害,没收了钱学森的各种资料和书籍, 并诬陷他为间谍,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15天。被 营救出来后,美国移民局非法限制他的自由,要他
每月到移民局报到一次,不准他离开洛杉矶。特务
一直监视他,时常闯入他的研究室和住宅捣乱。他 的信件和电话也都受到了检查。这种变相软禁的生 活整整过了五年。
河山只在我梦里 祖国已多年未清静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胸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清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