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教育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重点资料).doc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多动症案例分析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多动症案例分析
深层次背后的原因主要和孩子的注意力不集 中、情绪困难有关系。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 ADHD孩子执行能力下降。
什么是执行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心理学上所说的执行的功能。这个 功能的是认知功能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比如说要给他布置一项任务作业之后,孩子他会 自动的去计划安排。孩子患有ADHD的话,执行功 能整体是下降的。
改善情绪
改善情绪,不单单是要改善孩子的情绪。首先家长的情绪 要先控制住,如果你大发雷霆、批评、打骂这样的方式对 孩子都不起作用的话,不如你劝慰自己。你的情绪控制了, 同时也要安抚一下孩子的情绪。 我经常教家长的一个方法就是:当孩子让你感觉到非常非 常生气,想批评,大声训斥甚至打骂的时候,你最需要做 的是先要离开现场,要离开孩子一会儿。让自己的内心平 静,然后再和孩子聊一聊。 如果家长控制不好情绪,给孩子制定的一些训练计划执行 起来也非常的困难,因为这部分孩子的执行功能是比较低 的,再受情绪的干扰的话,训练的内容就难以去达到目的。 家长在控制不好情绪的情况下,我们给孩子做的努力安排 的这些训练内容都没办法去执行。而有的家长他情绪能够 按照我的方法去控制,愿意去耐心地跟孩子交流,就会发 现孩子的情况越来越缓解。再加上我们每次上课后给家长 和孩子布置任务,随着这个心理训练的进展,孩子的问题 解决的就相对比较顺利。
增加同伴交往的能力 注意缺陷的孩子就是我们说的多动症的孩子,他由于注意 保持时间短,参与集体活动的时候去听规则,去完成游戏 规定的内容的时候没办法进行调皮捣蛋,所以貌似同伴小 朋友都不喜欢他。
实际上我们要让他改善情绪,提升注意力的同时,也要促 进孩子同伴交往的能力。首先,让孩子克制住不要和小朋 友去发生冲突,而且有生气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他能够有 能力的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去做一些解释,这也是同伴交 往能力当中的一小部分。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教育个案分析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教育个案分析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点,对于多动症儿童来说,幼儿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多动症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面临各种挑战,而针对这些挑战,教师和家长需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下面,我们将通过个案分析探讨多动症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多动症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表现多动症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往往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冲动、活动过度等特点。

他们可能难以坐定、易于分心,对任务完成缺乏耐心,以及难以按照规定行为。

多动症儿童还可能在社交交往中存在问题,如难以与其他孩子合作,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等。

2. 多动症儿童教育的挑战针对多动症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表现,教育者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教师需要关注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集中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他们学习的效果。

教师需要应对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冲动和过度活动,确保他们不会对其他孩子造成影响。

教师需要协助多动症儿童在社交交往中融入,避免被孤立。

3. 解决多动症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措施要解决多动症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问题,教师和家长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等方法,帮助多动症儿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教师可以引导多动症儿童参与课堂活动,让他们在运动中释放过多的能量。

家长也要和学校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多动症儿童的教育问题。

4. 幼儿园教师培训针对多动症儿童的教育问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也面临挑战。

幼儿园可以通过举办相关的培训课程,提升教师对多动症儿童的认知和教育技能。

培训课程可以包括多动症儿童的特点分析、教育方案制定、行为管理技巧等内容,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多动症儿童教育问题。

5. 多动症儿童家长教育除了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多动症儿童的家长教育也至关重要。

多动症儿童的教育不仅仅发生在幼儿园,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培训等,向家长传授多动症儿童的教育知识和家庭教育技巧,共同关注多动症儿童的成长。

6. 科学的评估和干预针对多动症儿童的教育问题,科学的评估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多动行为的个案分析

幼儿多动行为的个案分析

幼儿多动行为的个案分析[个案描述]苗成新今年7岁,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

他是在这个学期刚进入我们幼儿园大班学习。

他平时表现得兴奋多动,不能静坐。

在课堂上不能安静听课,经常会摇椅转身,离开座位到处走动,叫喊或讲话,影响课堂秩序。

放学后到处乱跑,喜欢翻东西,经常在老师讲课时插嘴和干扰教师教学活动。

而且他难将注意力集中到某种事物上,特别是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注意涣散,容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在课堂上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凝视发呆。

对老师布置的事情记不住,粗心大意,边做边玩,拖拖拉拉,很难按时完成。

还有就是情绪不稳、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产生过分的情绪反应,容易激怒或情绪冲动,脾气暴躁。

[原因分析]1.社会、家庭、心理因素。

不良的社会环境、破裂的家庭、父母性格不良、意外精神刺激、父母过度溺爱等都易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2.遗传、素质因素。

许多多动儿童的父母小时候也多动,不少母亲反映患儿在胎儿期就好动,出生后好哭,入睡困难,进食不好,难以照顾。

3.生物化学及代谢因素。

经大量研究证实,多动儿童中枢单胺类受体(一种神经介质,起传递大脑信息的作用,是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更新较慢;也有研究发现,维生素缺乏或某些食物添加剂或色素所致的代谢紊乱与儿童多动行为有关。

[采取措施]一、端正认识,爱心呵护首先要正确认识多动行为,切不能对多动儿童表示厌恶或歧视,以免他们产生自责而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大家应该记得神奇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吧,成人的态度和期望对儿童的影响具有神奇的力量,“说你行,你就行”对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的儿童来说具有很大的鼓励和支持作用,教师要怀着一颗拳拳爱心,对儿童备加关心和呵护,给予宽容和理解,寄予期望,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儿童的活动过失,不批评指责儿童,多关注其优点,多鼓励其进步,给予他们以深深的热爱和期望,相信这样的期望和力量,定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二、耐心教育,正确引导首先,帮助多动儿童认识到多动行为的危害性,增强克服多动行为的自觉性。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幼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这种症状通常在幼儿期就开始出现,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幼儿多动症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

小明,3岁,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他的父母在幼儿园老师的建议下带他去了医院进行了专业的评估。

经过评估,小明被确诊为多动症。

在幼儿园,小明总是难以静坐,经常在课堂上跑来跑去,无法专注听讲。

他的冲动行为也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家里,小明也经常难以安静地玩耍,无法坚持做一件事情。

幼儿多动症的症状主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这些症状会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幼儿多动症的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神经生物学、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针对幼儿多动症,家长和老师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

首先,建立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给孩子提供稳定、有规律的生活。

其次,进行行为治疗,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另外,药物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在幼儿多动症的治疗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同时,也需要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多动症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但只要家长和老师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孩子是完全有可能克服这一困难,健康成长的。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每一个患有幼儿多动症的孩子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小班幼儿多动教育案例(3篇)

小班幼儿多动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多动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这一现象也日益凸显。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

在我国,多动症儿童的比例逐年上升,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诸多困扰。

本案例将以一个小班幼儿为例,探讨多动症的教育策略。

二、案例描述小班幼儿小华,今年5岁,聪明伶俐,但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经常在课堂上随意走动,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

家长反映,小华在家也经常跑来跑去,难以安静下来。

经过观察和评估,教师发现小华存在以下问题:1. 注意力不集中:小华在课堂上无法长时间专注于老师讲解的内容,经常被周围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 多动:小华在课堂上经常随意走动,与其他小朋友发生碰撞,影响课堂秩序。

3. 冲动:小华在与人交往时,容易冲动,缺乏耐心,经常与小朋友发生争吵。

三、教育策略针对小华的多动症问题,教师采取以下教育策略:1. 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 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如上课时保持安静、不随意走动等。

- 加强课堂管理,及时纠正小华的不良行为,避免其影响其他同学。

-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小华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其参与度。

2. 培养注意力:-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游戏、故事、音乐等,激发小华的学习兴趣。

- 适当调整课堂节奏,避免长时间讲解,让小华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 设计注意力训练活动,如听数游戏、拼图等,提高小华的注意力。

3. 引导情绪管理:- 教授小华情绪管理的方法,如深呼吸、冷静思考等。

- 鼓励小华表达自己的情绪,引导其用恰当的方式处理冲突。

- 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小华的情绪变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4. 强化正面行为:- 及时表扬小华的进步,增强其自信心。

- 设置合理的目标,让小华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 鼓励小华参与集体活动,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

多动症幼儿的教学案例

多动症幼儿的教学案例

多动症幼儿的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了解多动症的特点以及对学习的影响;2.掌握适合多动症幼儿的教学方法;3.帮助多动症幼儿提高专注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教学内容:1.多动症的特点及影响;2.多动症幼儿的教学方法;3.帮助多动症幼儿提高专注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教学案例:案例一:小明是一个被诊断为多动症的五岁幼儿,他在课堂上无法保持坐姿,经常会起身走动,注意力很难集中。

在学龄前班级里,老师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帮助小明提高专注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1.创建小组学习环境:将课堂分成不同的工作小组,每个小组由多个学生组成,小明被分到一个小组中。

在小组学习环境中,小明的责任感会增强,可以通过观察其他同学的专注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来改善自己的表现。

2.使用视觉辅助工具:教师使用图片和图表等视觉辅助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小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3.分段式教学:将课程分成短时间的段落,每段结束后都给予小明一个小奖励,例如夸奖、表扬或小礼品。

通过增加奖励机制,可以激励小明保持专注力,提高学习效果。

4.动手实践活动:增加课程中的互动和实践活动,让小明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参与体验式学习可以提高他的专注力。

5.合理分配任务:在小组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职责。

教师需要根据小明的特点和兴趣,合理分配任务,确保他能够投入到学习中,并取得一定的成就感。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实施,小明逐渐学会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提高了专注力和学习效果。

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小明克服多动症带来的困难,帮助他顺利进行学习。

案例二:小华是一个被诊断为多动症的七岁幼儿,他在课堂上经常会做出一些不适宜的行为,经常打断别人的发言,无法等待自己的轮次。

为了帮助小华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教师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1.制定规则和奖罚制度:教师与小华商定了一些规则,如等待轮次发言、不打断别人等。

教师与小华约定了一奖罚制度,当他能够遵守规则时,给予奖励,当他违反规则时,给予相应的惩罚。

幼儿园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园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园多动症案例分析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但在这个阶段,一些孩子可能会出现多动症的症状。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幼儿园多动症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小明,3岁,就读于某幼儿园。

他的老师观察到,小明在课堂上经常无法保持安静,总是坐立不安,难以集中注意力。

他在玩耍时也表现出过度活跃和冲动的行为,经常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发脾气。

在家庭环境中,小明的父母也发现他的这些行为,并感到困惑和焦虑。

针对小明的这些表现,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们开始关注他是否患有多动症。

经过与医生的沟通和评估,确认小明确实患有多动症。

接下来,针对小明的情况,幼儿园和家长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他应对多动症的困扰。

首先,幼儿园老师在课堂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增加了一些适合多动症孩子的活动,比如小组游戏、手工制作等,让小明在参与活动中能够更好地释放自己的活力。

同时,老师也加强了对小明的个别关怀和引导,及时提醒他保持安静,引导他集中注意力。

其次,家长们也在家庭环境中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他们给小明制定了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保证他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在家庭活动中,他们也鼓励小明参与一些适合他的户外运动,比如骑车、游泳等,让他在运动中释放能量,减少多动症的表现。

此外,家长们也在饮食上进行了调整,减少了小明摄入过多的甜食和咖啡因,增加了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多动症的症状。

通过幼儿园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小明的多动症症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他在幼儿园中的表现也逐渐有所改善,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与同伴们和睦相处。

在家庭中,小明的父母也更加了解多动症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引导和支持他。

综上所述,幼儿园多动症的案例分析告诉我们,对于患有多动症的幼儿,需要幼儿园和家长们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通过合理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调整,多动症孩子的症状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和控制的。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幼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障碍,其主要特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分析幼儿多动症的表现、诊断和治疗。

小明,3岁,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他在幼儿园的表现总是比其他孩子更加活跃和冲动。

老师经常抱怨他无法安静地坐在课堂上,总是东张西望,难以集中注意力。

在家里,父母也发现小明的活动量异常大,几乎不停地在房间里跑来跑去,难以安静下来做任何事情。

同时,小明经常会做出冲动的行为,比如不经思考地冲进马路或者随意摔东西。

这些行为引起了小明家人和老师的担忧,他们带着小明去了医院进行了全面的身体和心理检查。

经过专家的诊断,小明被确诊为幼儿多动症患者。

多动症在幼儿期的表现是比较明显的,主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这些表现会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困扰,因此及时的诊断和干预非常重要。

针对小明的症状,医生建议他接受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

行为治疗主要包括行为矫正和注意力训练,帮助小明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注意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药物治疗则是通过药物来调节小明的神经活动,减轻症状的表现。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小明的家人和老师也需要配合,给予他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他们需要和医生一起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监督小明按时服药和进行行为训练。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需要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帮助他建立自信和自尊,减少他的焦虑和压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明的症状逐渐得到了缓解。

他在幼儿园的表现也变得更加稳定,能够更好地与其他孩子一起参与各种活动。

在家里,他也变得更加懂事和听话,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多动症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医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干预,才能帮助孩子尽快地摆脱症状的困扰,健康成长。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需要更多地了解多动症,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避免过度的压力和歧视,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教育案例研究 幼儿园儿童教育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教育案例研究 幼儿园儿童教育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而多动症儿童在幼儿园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幼儿园多动症儿童教育展开案例研究,深入探讨多动症儿童教育的特点、挑战和对策,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一、多动症儿童教育的特点1. 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特点多动症儿童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冲动行为等特点,常常难以坐定,容易分散注意力,表现出不服从与难以控制的行为。

2. 多动症儿童的学习特点多动症儿童学习困难,因为他们难以保持注意力,学习动力不足,对于相对枯燥的学习内容常感到厌烦。

3. 多动症儿童的社会交往特点多动症儿童常常由于行为上的问题而被同龄人或成年人排斥,导致他们与周围环境难以融洽交往。

二、多动症儿童教育的挑战1. 幼儿园教学环境对多动症儿童的挑战幼儿园通常是一个需要安静、集中注意力的学习环境,这对多动症儿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他们很难适应这种环境,因而可能表现出不良行为。

2. 教师对多动症儿童教育的挑战教师在管理多动症儿童时需要付出额外的心血,需要有更高的耐心和更灵活的教学手段,这对于一些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3. 家长对多动症儿童教育的挑战家长需要理解多动症儿童的特点,并在家庭教育中配合幼儿园的工作,这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三、多动症儿童教育的对策1. 为多动症儿童提供特殊的教学环境针对多动症儿童的特点,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他们学习的环境,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活动空间,增加一些感官刺激的教学材料等。

2. 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针对多动症儿童的个体差异,需要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和反馈,以及更加灵活的学习。

3. 增加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家长和学校需要加强沟通,相互了解多动症儿童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以制定更为全面的教育对策。

四、结语幼儿园多动症儿童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其特点、反思其问题、制定对策,便能够为多动症儿童提供更为贴心的教育服务,帮助他们发展潜能,走向成功。

幼儿园欢乐多动症儿童案例研究

幼儿园欢乐多动症儿童案例研究

幼儿园欢乐多动症儿童案例研究幼儿园欢乐多动症儿童案例研究一、案例概述小明,男,4岁,就读于某幼儿园,因为过于活泼好动,家长带他到医院进行了测试,被诊断为多动症。

小明的父母十分担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希望学校能够帮助他。

二、问题分析小明的多动症表现比较明显,他经常无法集中注意力,坐不住,喜欢乱动乱跑,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这些问题给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给教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三、解决方案1. 知识宣传首先,学校需要进行多动症知识的宣传,让家长和教师了解多动症的基本知识、症状和处理方法。

这样,家长和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小明的行为,提高对他的容忍度和理解力。

2. 个性化教育针对小明的个性特点和行为问题,学校应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以满足他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例如,可以安排小明坐在较为安静的位置,避免他分心;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小明的兴趣;让小明参加一些能够锻炼身体的活动,消耗他的过剩精力。

3. 家校合作学校应该积极与小明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小明的期望和要求,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提供帮助和支持,并与学校保持定期联系,了解小明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4. 借助专业机构如果小明的多动症较为严重,学校可以考虑借助专业机构的帮助,进行更加系统、专业的治疗和训练。

例如,可以安排小明去接受心理治疗,或者参加一些专业的训练课程,帮助他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四、效果评估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小明的多动症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的行为表现更加稳定,学习和生活方面也得到了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与此同时,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形成了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

五、总结多动症儿童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多动症儿童的情况都不同,因此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多方面进行干预和支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幼儿园小班多动症幼儿个案

幼儿园小班多动症幼儿个案

幼儿园小班多动症幼儿个案【一】个案背景姓名:小宝(化名)年龄:5岁班级:幼儿园小班诊断: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小宝,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但在幼儿园的表现却让老师们犯了难。

他上课时经常离开座位,打扰其他小朋友,注意力难以集中。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宝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观察与记录。

【二】行为表现1.注意力不集中小宝在上课时,经常东张西望,很难专注听讲。

有时老师提问,他甚至会答非所问。

在做作业时,他也不能安静地坐下来,总是动来动去。

2.行为冲动小宝在与小朋友玩耍时,常常因为冲动而做出危险的动作。

比如,他会突然跑过去抱住别的小朋友,或者在没有征得别人同意的情况下拿走别人的玩具。

3.情绪波动小宝的情绪波动较大,有时候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声哭闹,有时候又表现得过于兴奋。

这使得他在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并不融洽。

【三】分析与建议1.家庭因素经过与小宝的父母沟通,我们发现家庭环境对小宝的影响较大。

他的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小宝,导致小宝在家庭中缺乏安全感。

因此,我们建议家长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2.教育方法(1)增强课堂互动: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游戏等方式,让小宝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他的注意力。

(2)设置明确规则:老师在课堂上要设立明确的规则,让小宝明白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的。

(3)鼓励与表扬:老师要善于发现小宝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

3.家庭与学校合作家庭和学校是小宝成长的重要环境,双方要加强沟通,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关注小宝的进步,及时反馈情况。

【四】实施与效果1.家庭方面小宝的父母开始抽出时间陪伴小宝,关注他的成长。

他们学会了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小宝,而不是简单地责骂和惩罚。

2.学校方面老师们根据小宝的特点,调整了教育方法。

在课堂上,他们增加互动环节,让小宝有更多的参与机会。

同时,老师们也注重与小宝沟通,了解他的需求。

3.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宝的行为表现有了明显的改善。

幼儿园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园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园多动症案例分析幼儿园多动症案例分析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的症状。

通过观察和分析多动症患儿的行为,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支持和帮助。

小明(化名)是一名四岁的男孩,就读于某幼儿园。

他的家长向幼儿园老师反映了他的多动症疑虑,并希望能够得到学校的帮助和指导。

根据对小明的观察和与他家长的交流,以下是对小明多动症案例的分析。

小明在班级中表现出明显的多动症症状。

他无法保持安静,经常在教室里四处走动,难以坐在座位上持续集中注意力。

在上课过程中,小明经常打断老师或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任务和活动缺乏耐心,往往较早就开始转移注意力。

此外,他也常常冲动地打扰其他同学,很难等待自己的轮到。

幼儿园老师对小明的多动症症状给予了积极的注意和支持。

他们采用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策略来帮助小明控制行为和提高注意力。

首先,他们与小明的家长密切合作,了解他们的观察和发现,以及他们在家中所采取的支持措施。

其次,他们给予小明更多的个别关注和鼓励,通过肯定他的努力和积极行为来增加他的自信心。

同时,他们也提供了一些额外的活动,例如递给小明一只小球,让他进行一些富有动感的活动,以释放他过剩的精力。

此外,幼儿园老师还采取了一些在课堂上改善注意力的策略。

他们将小明的座位安排在离老师近且没有分散注意力的地方,以便能够及时介入和引导他。

他们也尝试增加小明的参与感,更频繁地向他提问或让他参与讨论,以保持他的兴趣和投入。

同时,他们采用了定期的提醒和规则强化,帮助小明养成自控力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通过这些支持和帮助,小明的多动症症状有所改善,他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注意力。

他开始学会坐在座位上集中注意力,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

他对老师和同学的打断行为也明显减少,能够更好地等待自己的轮到。

他的家长对幼儿园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并觉得他们与孩子一起共同应对多动症的经验得到了积极的改善。

幼儿园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

幼儿园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

幼儿园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幼儿园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一、研究前个案分析我在一幼儿园小班实习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发现我班有一四岁幼儿李廷行为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他没有朋友,常常脱离班级一个人活动。

最明显的是他极其好动,上课从不会集中精神,最多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

而且他从来没有守纪律的概念。

还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

我向原任老师询问过他家庭的情况,他爸爸与妈妈是不同省份的结合,爸爸是来自外省,现任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本省,现做美容推销工作,平时工作忙,对儿子的教育很少。

二、个案观察记录发现该幼儿行为有异常以后,我怀疑他是否有多动症,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开始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

在两周的观察后,我发现有如下一些明显性的行为:1、上课在上分享阅读课时,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他则从不举手,并且老是站起来,咬着手指头,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

其他小朋友在朗读时他并没有读,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动作很不优雅,喜欢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与旁边的小朋友嬉戏,或是下位打扰其他小朋友,当老师指了一下他的头以后他才停止嬉戏,但眼神还是没有关注老师和黑板。

他上课时的常见动作是用两只手撑着腿往前看。

2、课间操做操时手脚都在不停的动,但没有按照课间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他总是显得走不稳站不稳,摇摇晃晃的,也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天上飞来几架飞机,他就一直望着飞机,不再做操,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

其他小朋友虽然也被飞机吸引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没有他那样分散精力。

课间操做完,他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不合群,其他小朋友都回活动室去了,他还痴痴的站在那里,我提醒他也不走,后来还是我拉回去的。

多动症幼儿的教学案例

多动症幼儿的教学案例

多动症幼儿的教学案例背景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行为。

多动症幼儿在研究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困难,需要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来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

教学案例学生:小明年龄:6岁诊断:多动症1. 创造有序的研究环境由于多动症幼儿容易分散注意力,教室环境的安静和整洁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确保教室的布置要简洁,避免过多的视觉刺激。

为了减少干扰,教室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研究角落,让小明和其他多动症幼儿专注于研究任务。

2. 分割任务并设定目标多动症幼儿在面对复杂和长时间的任务时可能感到沮丧和无法集中注意力。

为了帮助小明有效地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将任务分割成小的、可管理的部分,并设定明确的目标。

例如,语文作业可以分成几个小步骤,每完成一个步骤,小明可以得到一些奖励或赞扬。

3. 使用视觉辅助工具视觉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多动症幼儿更好地组织和管理信息。

例如,使用颜色标记不同类型的任务或信息,使用图表或图形记录研究进度等。

这样可以帮助小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研究内容。

4. 利用多元感官研究多动症幼儿通常具有较高的活动水平和求知欲,他们对于多种感官刺激更加敏感。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采用多元感官研究的方法。

例如,使用可触摸的教具、音乐、游戏等,帮助小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研究内容。

5. 增加活动时间多动症幼儿在长时间的研究任务中很难保持集中和冷静。

为了帮助小明释放过剩的能量,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短暂的活动时间,例如伸展操、户外活动等。

这样可以帮助小明重新集中注意力,并提高研究效果。

结论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策略,教师可以帮助多动症幼儿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在实施教学案例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配合,确保他们得到最好的学习支持和帮助。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幼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冲动和易分心等特征。

本文将通过一个幼儿多动症的案例分析,来探讨该疾病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小明,男,5岁,来就诊于儿科门诊。

他的家长向医生反映,小明自幼就表现出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无法安静地坐着做事情,经常打断他人说话,很难专注完成一件事情。

在幼儿园,小明的老师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他总是难以遵守规则,容易冲动和易分心。

在家庭中,小明的家长也感到很困扰,因为他的行为经常让家庭气氛变得紧张和焦虑。

针对小明的症状,医生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和观察,并最终确诊为幼儿多动症。

幼儿多动症是一种与遗传、环境、神经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明确的病因。

但是,通过综合评估,医生可以根据幼儿的行为特点和症状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针对幼儿多动症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

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一些神经系统调节药物,如甲基苯丙胺(Ritalin)等,来帮助控制幼儿的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行为疗法则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教育和行为训练等,旨在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除了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幼儿多动症的治疗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积极配合。

他们需要了解幼儿多动症的特点,学会与幼儿有效沟通,制定合理的行为规范和奖惩制度,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控制能力。

在幼儿多动症的治疗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还需要给予幼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保护和过度惩罚,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尽量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成长环境。

总的来说,幼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通过综合药物治疗、行为疗法和家长、老师的积极配合,大部分患儿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

因此,对于幼儿多动症的治疗,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为患儿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心理疏导案例 幼儿园心理疏导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心理疏导案例 幼儿园心理疏导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心理疏导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幼儿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多动症儿童。

这些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常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过于活跃等行为特征,给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针对这些儿童,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发展健康的心理和生活状态。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心理疏导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解读,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心理疏导工作。

1. 案例一:小明小明,3岁半,是XX幼儿园的一名多动症儿童。

他的注意力不集中,非常好动,经常无法坐在座位上安静地参与课堂活动。

在幼儿园中,小明经常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导致园内的教学秩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与家长交流后,了解到小明在家庭中也经常表现出多动的特征,对待问题缺乏耐心,难以静下心来完成一件事情。

幼儿园老师意识到,小明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对其心理状态影响较大,需要与家长积极合作,帮助小明解决心理问题。

2. 案例分析:针对小明这样的多动症儿童,首先需要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其在家庭中的生活情况和成长环境。

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方式和亲子关系,为幼儿园的心理疏导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在与家长合作的基础上,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生活活动,针对小明的特点,加强专项训练,引导他合理释放能量,提高专注力和自控能力。

幼儿园还可以开展相关的心理疏导活动,帮助小明更好地适应园所生活环境,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3. 案例二:小红小红,4岁,是XX幼儿园的一名多动症儿童。

她在幼儿园中表现出过于活跃的特点,经常难以按时入睡,第二天精神状态不佳。

在家长的反映和老师的观察下,发现小红在家庭中缺乏规律的生活作息,对玩具和游戏过于依赖,缺乏自控能力。

根据多动症儿童的心理特点,幼儿园需要从生活规律、家庭教育和心理疏导入手,帮助小红调整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 案例分析:针对小红这样的多动症儿童,幼儿园可以通过与家长配合,建立孩子在家和园所之间的良好过渡措施。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

幼儿多动症案例分析幼儿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本文将通过一个幼儿多动症的案例分析,来探讨该疾病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小明,男,6岁,就读于当地一所幼儿园。

他的家长向医生反映,小明在课堂上无法保持安静,经常无法集中注意力,难以完成任务。

在家里,他经常无法安静地坐下来,总是在房间里四处奔跑。

此外,小明在和其他孩子玩耍时,经常表现出冲动和不顾后果的行为,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这些行为已经持续了数月,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根据小明的表现,医生初步怀疑他可能患有多动症。

为了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医生对小明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观察。

在评估过程中,医生发现小明的行为确实符合多动症的诊断标准,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同时,医生还了解到小明的家庭环境和个人发展历程,排除了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因素,如家庭问题或其他心理障碍。

经过综合评估,医生最终确诊小明患有多动症。

针对小明的症状,医生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首先,医生建议小明的家长和老师采取行为疗法,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帮助小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医生还建议小明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情绪,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医生还考虑是否需要药物治疗,以减轻小明的症状。

在治疗的过程中,小明的家长和老师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采取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小明管理症状。

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行为计划,对小明的良好行为给予奖励,对不良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

同时,他们也鼓励小明参与一些适合他的运动和游戏,以消耗他的过剩能量。

在认知行为疗法方面,他们教导小明一些情绪管理和自我控制的技巧,帮助他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经过数月的治疗,小明的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在家里,他也能够更加自律地行为,不再频繁地冲动和发脾气。

幼儿园学前教育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重点资料).doc

幼儿园学前教育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重点资料).doc

幼儿园学前教育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重点资料).doc幼儿园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一、研究前个案分析我在一幼儿园小班实习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发现我班有一四岁幼儿xx行为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他没有朋友,常常脱离班级一个人活动。

最明显的是他极其好动,上课从不会集中精神,最多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

而且他从来没有守纪律的概念。

还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

我向原任老师询问过他家庭的情况,他爸爸与妈妈是不同省份的结合,爸爸是来自外省,现任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本省,现做美容推销工作,平时工作忙,对儿子的教育很少。

二、个案观察记录发现该幼儿行为有异常以后,我怀疑他是否有多动症,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开始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

在两周的观察后,我发现有如下一些明显性的行为:1、上课在上分享阅读课时,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他则从不举手,并且老是站起来,咬着手指头,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

其他小朋友在朗读时他并没有读,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动作很不优雅,喜欢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与旁边的小朋友嬉戏,或是下位打扰其他小朋友,当老师指了一下他的头以后他才停止嬉戏,但眼神还是没有关注老师和黑板。

他上课时的常见动作是用两只手撑着腿往前看。

2、课间操做操时手脚都在不停的动,但没有按照课间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他总是显得走不稳站不稳,摇摇晃晃的,也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天上飞来几架飞机,他就一直望着飞机,不再做操,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

其他小朋友虽然也被飞机吸引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没有他那样分散精力。

多动症儿童的教育个案分析[1]

多动症儿童的教育个案分析[1]

多动症个案分析一、研究对象:王财财,今年10岁,曾经在幼儿园间断性地就读两年,因为上课坐不住,经常大喊大叫影响其他学生,被多家幼儿园婉拒。

到医院诊断确诊为多动症,曾用药物进行治疗过半年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效果,后来因家庭经济原因停药。

去年9月份到我校就读。

他认字能力强,记忆力好,但对数字有抗拒心理,三个数以上就数不清。

能认识较多的汉字,掌握的词汇也比较多,但不理解字词意思,不能正确说一个句子。

在行为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刚到班级的时候,把教室里的桌子推到一边。

上课时,他在教室跑来跑去,还不时去拿同学的书本、文具等,经常是整节课因为他的存在而无法进行。

当他不开心的时候,他时常会大喊大叫,大声骂人。

二、问题原因:在他进入学校后,我们对他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分析造成他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有家庭原因和学校原因。

1、家庭原因平时父母上班,无暇教育孩子,孩子自小跟奶奶一起。

从小被奶奶宠爱着,如果他的行为太过分了,他奶奶就会告诉他的爸爸,他爸爸的教育方法就是打和骂,他妈妈如果在家,就随口骂两句。

家里人见他发脾气的时候,就会骂他,或吓唬他,编造一些东西吓得他不敢吵。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他的自控能力受到了更大的限制,导致他在学校经常骂人,虽然他不知道骂的意思,但还是经常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说一些古怪的事。

同学都不跟他一起玩,他就更是到处跑,不断发脾气。

2、学校原因王财财刚来到学校时,对学校纪律非常不适应,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坐在自己座位上,他就拉这个扯那个,或者去拿别人的书,又去玩教室的扫把,拿凳子拖着走,老师制止他,他就躺地上,一边打滚,一边喊:救命啊,救命!很多学生都来看热闹,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他的这种行为不但没改变,还变本加厉了,很多老师一上课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对付他,对他产生一种惹不起躲得了的意识。

因此只要他能在教室不怎么捣蛋就算了,随便他怎么走。

但即使这样,他还是不愿意,经常在上课的时候,跑到讲台上,要求老师陪他做什么事,遭到拒绝就在讲台上打滚,闹得一节课不得安宁。

儿童多动症案例分析

儿童多动症案例分析

儿童多动症案例分析【篇一:儿童多动症案例分析】从表5-1可以看出,总体分析,小翔在一个学期的表现,自伤行为转变最小,一个学期来,他最令人头痛的是自伤,虽然其他方面得到了改善,他仍然会不断伤害自己。

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行为有一个反复期,是在放假到回学校后,所有行为几乎都回到了开学初的时候,为什么短短几天时间,就把两个多月的矫正效果都抹掉了?我们去找寻了原因,了解到,在五一假期,家人难得有个假期休息,早上很迟才起床,而小翔是呆不住的,就起来吵闹,家人对他一开始是忍,后来是骂,最后就变成了打。

而在这几天里,小翔的心情也变得相当糟,动不动就发脾气。

从教育的效果看来,他扰乱课堂的行为得到了最大的转变,这要归功于他的兴趣,因为经过一系列的活动之后,他培养了一些有益的兴趣,为了能参加他喜欢的活动,他就必须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他做到了这一点,说明他内心的需要已经能成为他自控能力的一根指挥棒。

只要他有需要,并知道怎么样达到自己的需要,他就能有较好的表现,多动行为也随之减少。

6.讨论通过这个个案的研究,我们做了如下讨论:第一,兴趣是教育的着手点,培养自控能力是教育的目的。

对于多动症儿童,要改变他们的多动行为,首先要找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兴趣上,多动的行为自然就减少了。

而自控能力是多动症儿童最缺乏也是最需要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就是要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使他们能控制自己的过分行为。

第二,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环境的支持。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效果也不能脱离家庭环境的支持,多动症儿童也不例外。

他们很多时间都在家里,家庭成员对他的态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直接影响着多动症儿童的行为。

在我们对小翔的教育过程中,家庭环境的支持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家人能根据学校建议,为他创设适合他健康成长的环境,给我们的教育很大的支持。

而在教育过程中,在一个星期的假期里,由于家庭成员的疏忽,对他造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几乎抹杀了前面教育的一切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案例分析:多动症幼儿一、研究前个案分析我在一幼儿园小班实习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发现我班有一四岁幼儿xx行为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他没有朋友,常常脱离班级一个人活动。

最明显的是他极其好动,上课从不会集中精神,最多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

而且他从来没有守纪律的概念。

还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

我向原任老师询问过他家庭的情况,他爸爸与妈妈是不同省份的结合,爸爸是来自外省,现任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本省,现做美容推销工作,平时工作忙,对儿子的教育很少。

二、个案观察记录发现该幼儿行为有异常以后,我怀疑他是否有多动症,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开始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

在两周的观察后,我发现有如下一些明显性的行为:1、上课在上分享阅读课时,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他则从不举手,并且老是站起来,咬着手指头,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

其他小朋友在朗读时他并没有读,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动作很不优雅,喜欢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与旁边的小朋友嬉戏,或是下位打扰其他小朋友,当老师指了一下他的头以后他才停止嬉戏,但眼神还是没有关注老师和黑板。

他上课时的常见动作是用两只手撑着腿往前看。

2、课间操做操时手脚都在不停的动,但没有按照课间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他总是显得走不稳站不稳,摇摇晃晃的,也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天上飞来几架飞机,他就一直望着飞机,不再做操,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

其他小朋友虽然也被飞机吸引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没有他那样分散精力。

课间操做完,他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不合群,其他小朋友都回活动室去了,他还痴痴的站在那里,我提醒他也不走,后来还是我拉回去的。

3、就餐吃饭比较快,但是喜欢做些小动作,例如用勺子靠近右边小女孩的头发,习惯性地到处望来望去,饭粒经常掉到桌子上、衣服上、地上,想喝水了就叫着要喝水,没有得到水就自己跑开了去倒了一杯水。

4、游戏他还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做游戏,但是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一下就到处望望,打扰其他的小朋友。

在玩玩具时,他总是喜欢一个人在窗前把玩具摆上去,这是不允许的,其他小朋友都是安静的靠墙坐着玩。

每次收玩具时他从不会主动交过来,而且老师叫了很多次他就是不肯交,后来不想玩了他就随便乱放个地方跑了。

5、睡觉他睡觉有个习惯,每次都要脱掉袜子,还喜欢玩袜子,老师怎么一再强调想纠正都没有办法,最后也就不管他了。

他每次开始睡觉的时候都睡不着,老是在床上翻来覆去,乱踢乱动,老师怎么说都没用。

要起床的时候他总是起不来,躺在床上谁都叫不动。

午睡起来别的小朋友都去吃点心了他还在床上,大多时候他都是最后一个吃点心,而且总是懒洋洋的。

6、一次逃跑行动有天下午,我们进行了几个活动后,老师突然发现xx不见了,这时老师们都急了,都到处去找,找了很久,最后在活动场的存放玩具的小房子里找到了,原来他一个人在那里玩玩具。

后来我们才知道,午睡他是最后一个起床的,等我们都不在意的时候,他点心也没有吃就一个人跑下去了。

那次把老师们都急坏了,我们找他说的时候,他好象也是那种无所谓的样子,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三、研究与分析(一)判定分析通过这些观察记录,我们能否判定xx就是有多动症呢?这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很难确定,因为这还需要通过心理测试、医院诊断等,而因为我们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就只通过查资料了解多动症的基本症状及从单方面的观察来判断。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我了解到儿童多动症是指儿童注意障碍和注意障碍伴有多动的一种病态行为。

又称为轻度脑功能失调(简称MBD)、注意缺损(简称ADD)、儿童行为问题等。

对于多动症的界定范围是指大脑无明显病变,智能正常,但有自控力差、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的儿童。

一般说来,孩子喜爱活动是生理上的特点,他们进行或参与的活动总是有动机、有目的的,因而是可以自我克制的。

"多动症"患者不但多动,而且他们的"动"往往是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出现的,很难自我克制,这就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围,成为一种病态了。

1991年美国报道患多动症儿童占学龄儿童的3%一一5%,我国约占3%,男孩和女孩的比例是5:1。

如果对这些儿童没有及时的治疗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心理健康和品行等一系列问题。

从以上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该幼儿具有以下特点:1、注意力不集中,分心。

对任何事物都有注意力集中的困难,即使是对最感兴趣的事。

不仅上课不能注意听讲,做小动作,扰乱别人,即使是在看比较喜欢的动画片时也不能聚精会神。

所以有一定程度的注意障碍,这是多动症的主要表现之一。

2、小动作多,为手脚不停,让其安静下来难度较大。

在多动症儿童中其中95%的就有此类表现。

3、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

举止行为缺乏思考和判断。

意识不到到处乱跑的危险性。

4、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还有语言障碍—-口吃,讲话少。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基本可以断定该幼儿患有多动症。

(二)原因分析1、家庭原因通过和原任老师交流和直接与其家长交流以及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该幼儿的父母非常喜欢他的孩子,甚至有点溺爱的程度,每次来学校孩子都很高兴,一下就爬到妈妈身上,一个劲的在妈妈脸上亲,妈妈也显得异常高兴,“乖儿子”的亲热的叫着。

xx是全托,每周才能回家一次,因此这也使他回到家就成了宝,一周难得见到爸爸妈妈,见到了肯定又是一阵亲热。

平时在家里爸爸妈妈都很忙,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很少,而且由于来自不同的省,普通话都讲的不好,沟通时更少,也导致了该幼儿的语言障碍。

由于爸爸妈妈教育不当,当孩子想表达又由于能力水平有限而表达不清时,家长并没有正确的鼓励,而是说“不准口吃!”这样不仅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还形成了心理暗示,使孩子养成了口吃的毛病。

工作忙,平时就想着多关心一下儿子的生活、学习,而忽略了儿子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儿子不喜欢说,但喜欢动,注意力分散,家长不知道怎么教育,而只是一味的责骂,不会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

2、教师原因一个班的孩子太多,教师往往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孩子,而对于这个特别的孩子教师虽然意识到了他存在的问题,但是经过几次教育以后发现要解决很棘手,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该幼儿来园已经半年多,虽然注意力不集中,孤僻,不合群,不与人交流,学习不认真,但至少没有很明显的攻击行为,不像班上其他几个攻击性行为很严重的幼儿那样经常弄出些让老师头痛的事来,平时老师都把心思放在了那些幼儿身上,对于该幼儿的教育就忽视了。

(三)教育方法1、对父母的指导方案孩子多动不是有意的顽皮,而是对自己的行为难以控制。

因此要对孩子有耐心。

对缺点要反复帮助改正,对优点要及时表扬巩固。

不管工作多忙都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平时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也要关心孩子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尤其是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方面。

要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安全感。

及时的与老师联系,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听取老师的意见。

2、对教师的指导方案教师不能忽略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应了解多动症孩子注意力集中困难的特点。

老师的教育最好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仔细耐心的帮助他,对他微小的进步要加以肯定,不时的鼓励会让他对自己充满自信,也会渐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心,这样会让他慢慢与老师和小朋友接触,也会逐渐知道做任何事都要顾及到周围人,而不会孤僻行事,任自己乱动乱跑,最后在老师的监督下能约束自己的行为。

在教育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创造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合作的机会,多鼓励他去自由的交谈,这样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四、我的教育在实习末期,我对该幼儿采取了特别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一)用爱心交换信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

我关注着xx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动与他交流,后来我发现他其实是很喜欢老师的,和他交流得多了他也会主动与我讲话了,慢慢我发现他有时也能讲出几句完整流利的话,这是我成功的第一步。

后来当我在开展活动时发现他开小差乱动时,只要走到他身旁,或是微笑的与他讲,他还是能够尊重我,马上不乱动了。

(二)用细心发现亮点其实这样的多动症儿童并不是一切都差,也有好的方面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

在后来的观察与交流中,我发现xx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每次他需要什么东西时总是亲热的叫:“老师,我想......”而我们班其他的小朋友几乎都没有叫“老师”的习惯,而且每次我给他发水果他都要回答一声“谢谢!”而其他大多数孩子都做不到这一点,每当这时我总是很感动,我也会利用这个教育机智,表扬他同时教育其他孩子要懂礼貌,经过多次以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越来越有礼貌了。

(三)用耐心期待蜕变多动症孩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控能力差,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经常会出现反复动摇现象,因此多动症儿童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次教育或辅导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1、与家长加强交流,我把xx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多沟通,通过家园双向对他进行教育。

2、教育目标要切合实际,适度。

对多动孩子不应苛求过分安静,不要制定过多的清规戒律,而是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3、加强自制力的训练。

在一日活动中,我利用一切机会训练其自制力。

xx经常把书本和玩具乱丢,不懂得归位放好,我就带他捡起来并整理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他扔东西的毛病也改善了很多。

4、加强注意力的训练。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时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活动,因此我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培养他的注意力,特别是在操作活动如卷袖子、系鞋带等手工活动中,督促他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五、个案转化效果通过一个月的家园配合训练,xx各方面都有了一些进步:开始知道去习惯集体生活,上课坐姿有所改善,动作协调性有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当然对一般幼儿来说,这些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

由于多动症幼儿的改变是需要一个很长时期的,短短一个月是不够的,但是我的实习期已满,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些,后面对xx的教育还需要原任老师来完成。

我想,只要家园继续配合,针对情况适时调整教育目标,相信xx会成为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