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介质的电气特性及放电理论-高电压技术考点复习讲义和题库
高电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
高电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第一章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和第二章气体放电理论1)流注理论未考虑的现象是表面游离2)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的出现为特征。
(C)A.碰撞游离 B.表面游离 C.热游离 D.光游离3)电晕放电是一种。
(A)A.自持放电 B.非自持放电 C.电弧放电 D.均匀场中放电4)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C)A.碰撞游离B.光游离C.热游离D.表面游离5)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D)A.大雾B.毛毛雨C.凝露D.大雨6)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A)A.硅橡胶B.电瓷C.玻璃D金属7)极性液体和极性固体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与温度和电压频率的关系如何?为什么?答:极化液体相对介电常数在温度不变时,随电压频率的增大而减小,然后就见趋近于某一个值,当频率很低时,偶极分子来来得及跟随电场交变转向,介电常数较大,当频率接近于某一值时,极性分子的转向已经跟不上电场的变化,介电常数就开始减小。
在电压频率不变时,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因为分子间粘附力减小,转向极化对介电常数的贡献就较大,另一方面,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强,对极性分子的定向排列的干扰也随之增强,阻碍转向极化的完成。
极性固体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与温度和频率的关系类似与极性液体所呈现的规律。
8)电介质电导与金属电导的本质区别为何?答:①带电质点不同:电介质为带电离子(固有离子,杂质离子);金属为自由电子。
②数量级不同:电介质的γ小,泄漏电流小;金属电导的电流很大。
③电导电流的受影响因素不同:电介质中由离子数目决定,对所含杂质、温度很敏感;金属中主要由外加电压决定,杂质、温度不是主要因素。
9)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答: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子,此电子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α过程,电子总数增至eαd 个。
假设每次电离撞出一个正离子,故电极空间共有(eαd -1)个正离子。
四、高电压技术
高电压技术一、电介质的电气特性及放电理论01 电介质的基本特性1.电介质的四性:•极化特性•电导特性•损耗特性•击穿特性2.所有介质中均发生的极化类型为电子式极化。
3.温度和频率对电子式极化都影响不大。
4.频率对离子式极化无影响。
5.温度对离子式极化有影响,温度上升,离子式极化程度加强。
6.温度对偶极子极化有明显影响,对于极性气体,温度上升,偶极子极化程度减小;对于极性液体、固体,温度上升,偶极子极化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7.频率升高,偶极子极化程度先不变后减小。
8.电压性质(频率)对夹层极化有明显影响,只有直流或低频交流下发生。
9.温度升高,夹层极化程度减小。
10.对于液体和固体,温度升高,介电常数先增大后减小;频率增加,介电常数减小。
电介质受潮或污染后,介电常数变大。
11.介电常数:气体1,纯绝缘油2.2,酒精33,水81。
12.直流电压下,流过绝缘的总电流=电容电流(无损极化)+吸收电流(有损极化损耗)+泄漏电流(电导损耗)13.气体、中性和弱极性液体(变压器油)、无机固体中的云母、有机固体中的非极性材料(聚乙烯、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的损耗主要是电导损耗。
14.极性液体、无机固体中的玻璃和电工陶瓷、有机固体中的极性材料(聚氯乙烯、纤维素、酚醛树脂、胶木、绝缘纸)的损耗主要是电导损耗和极化损耗。
15.电导损耗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极化损耗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再降低,总损耗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
16.电导损耗不受频率影响,极化损耗随频率的升高先不变后降低,总损耗随频率的升高先不变后降低。
17.电导损耗随场强增大,损耗先不变再升高。
18.变压器负载损耗中,绕组电阻损耗与温度成正比;附加损耗与温度成反比。
02 气体放电过程及其击穿特性1.平均自由行程:带电粒子在单位行程中碰撞次数的倒数。
2.迁移率:带电粒子在单位场强下沿电场方向的漂移速度。
3.工频交流电压下,棒-棒气隙的工频击穿电压比棒-板高。
高电压技术期末复习提纲
高电压技术期末复习提纲高电压复习提纲第一章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1.平均自由行程长度的影响因素2.发生碰撞电离的产生情况、碰撞电离的表征3.负离子的形成4.复合现象5.电子崩公式1-11 P9 为什么气压变化6.图1-4 电子崩内部分布特点7.P9 1-7 发生电子崩的阳极电子数8.自持放电条件9.汤逊放电理论(如何)发生过程10.为什么距离较长是发生流柱理论11.电场不均匀系数对击穿电压影响、表征极性效应现象原因有一.击穿电压二.电晕起始电压两点分析第二章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1.图2-2 稍不均匀电场受什么影响2.气压温度变化对击穿电压影响为什么3.提高电气介质强度方法第三章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电气特性1.偶极子极化现象影响因素公式3-62.极化现象强弱的物理量P493.P53 电导4.介质损耗由几部分构成影响因素(极性和非极性分子)5.液体为什么易于气泡击穿为什么含水和纤维击穿电压小变压器油影响因素图3-18 为什么是曲线26.固体击穿理论有哪些热击穿影响因素P63 固体击穿电压影响因素P64第四章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试验1.绝缘吸收比哪个好判断曲线及原因2.介质损耗测量有哪些第六章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1.波阻抗与电感电容P117 公式结果2.电压波与电流波符号规定前行波与反行波电压波电流波符号3.波阻抗与长度的关系P119 电压波与电流波折射与反射P130 6-39 6-41 自波阻抗大于互波阻抗4.耦合系数特点冲击电晕的影响第七章雷电放电及防雷保护装置1.雷电放电特点负极性两个过程2.为什么形成雷电感应过电压3.感应雷电过电压与相邻导线间的区别第八章电力系统防雷保护1.斜角平底波(补考别的)2.两导线差 UAB=UA(1-K) 耦合系数P1823.防雷措施(几点)高电压复习提纲第一章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1.平均自由行程长度的影响因素:温度,气压,气体分子半径2.满足何种情况时会产生碰撞电离、碰撞电离的表征:气体放电中,碰撞电离主要是自由电子和气体分子碰撞而引起的在电场作用下,电子被加速而获得动能。
《高压电技术》课程复习要点
《高压电技术》课程复习要点课程名称:《高压电技术》适用专业:2016级电力系统自动化(专科业余函授)辅导教材:《高电压技术(第三版)》常美生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内容:电介质的极化、电导与损耗。
要求:掌握电介质的极化;了解质的介电常数;掌握电介质的电导和损耗。
第二章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内容: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气体放电过程的一般描述;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
要求:了解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及电子崩;了解自持放电条件,掌握气体放电的汤逊理论和流注理论;熟悉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及电晕放电;掌握沿面放电及污闪。
第三章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内容:气隙的击穿时间;气隙的伏秒特性;气隙的击穿电压;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方法;的电气特性。
要求:了解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的影响因素;掌握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方法。
第四章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电气特性内容:固体、液体电介质击穿的机理;影响固体、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提高固体、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方法。
要求:了解固体与液体介质的击穿和老化;掌握提高击穿电压的方法。
第五章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试验内容:绝缘预防性试验;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概述。
要求:掌握绝缘电阻与吸收比的测量、泄漏电流的测量及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量。
第六章绝缘的高电压试验内容:工频高压试验;直流高压试验;冲击电压发生器基本原理。
要求:掌握工频高压试验基本内容;冲击电压发生器基本原理;直流高压试验基本内容。
第七章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内容:单导线线路中的波过程;行波的折射与反射;行波通过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行波的多次折反射。
要求:掌握波沿均匀无损单导线的传播;掌握行波的折射和反射;掌握波作用于单绕组时引起的振SF6气体荡、三相绕组的波过程及波在变压器绕组间的传播。
第八章雷电及防雷装置内容:雷电参数;避雷针与避雷器;接地装置。
要求:了解雷电参数和雷击过电压的基本分类;掌握各种防雷装置的基本原理和防雷性能;掌握防雷接地。
高电压技术复习要点
第一章 电介质的电气强度1.1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1.高压电气设备中的绝缘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以及其他复合介质。
2.气体放电是对气体中流通电流的各种形式统称。
3.电离:指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的过程。
4.带电质点的方式可分热电离、光电离、碰撞电离、分级电离。
5.带电质点的能量来源可分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光电子发射、强场发射、热电子发射。
6.带电质点的消失可分带电质点受电场力的作用流入电极、带电质点的扩散、带电质点的复合。
7.附着: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不但有可能引起碰撞电离而产生出正离子和新电子,也可能发生电子附着过程而形成负离子。
8.复合:当气体中带异号电荷的粒子相遇时,有可能发生电荷的传递与中和,这种现象称为复合。
(1)复合可能发生在电子和正离子之间,称为电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一个中性分子;(2) 复合也可能发生在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称为离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两个中性分子。
9.1、放电的电子崩阶段(1)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的不同特点宇宙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的射线会使气体发生微弱的电离而产生少量带电质点;另一方面、负带电质点又在不断复合,使气体空间存在一定浓度的带电质点。
因此,在气隙的电极间施加电压时,可检测到微小的电流。
由图1-3可知:(1)在I-U 曲线的OA 段:气隙电流随外施电压的提高而增大,这是因为带电质点向电极运动的速度加快导致复合率减小。
当电压接近 时,电流趋于饱和,因为此时由外电离因素产生的带电质点全部进入电极,所以电流值仅取决于外电离因素的强弱而与电压无关。
(2)在I-U 曲线的B 、C 点:电压升高至 时,电流又开始增大,这是由于电子碰撞电离引起的,因为此时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已积累起足以引起碰撞电离的动能。
电压继续升高至 时,电流急剧上升,说明放电过程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时气隙转入良好的导电状态,即气体发生了击穿。
(3)在I-U 曲线的BC 段:虽然电流增长很快,但电流值仍很小,一般在微安级,且此时气体中的电流仍要靠外电离因素来维持,一旦去除外电离因素,气隙电流将消失。
高电压技术试题库
高电压技术题库第一章气体放电的根本物理过程一、选择题1)流注理论未考虑的现象。
A .碰撞游离B .外表游离C .光游离D .电荷畸变电场2)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的出现为特征。
A .碰撞游离B .外表游离C .热游离D .光游离3)电晕放电是一种。
A .自持放电B .非自持放电C .电弧放电D .均匀场中放电4)气体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A.碰撞游离B.光游离C.热游离D.外表游离5)______型绝缘子具有损坏后"自爆〞的特性。
A.电工瓷 B.钢化玻璃 C.硅橡胶 D.乙丙橡胶6)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A.大雾B.毛毛雨C.凝露D.大雨7)污秽等级II 的污湿特征:大气中等污染地区,轻盐碱和炉烟污秽地区,离海岸盐场3km~10km 地区,在污闪季节中潮湿多雾但雨量较少,其线路盐密为2/cm mg 。
A.≤0.03B.>0.03~0.06C.>0.06~0.10D.>0.10~0.258)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A.硅橡胶B.电瓷C. 玻璃 D 金属二、填空题9)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根据巴申定律,在某一PS 值下,击穿电压存在_____值。
11)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湿度增加,空气间隙击穿电压_____。
12)流注理论认为,碰撞游离和______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
13)工程实际中,常用棒-板或______电极构造研究极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特性。
14)气体中带电质子的消失有______、复合、附着效应等几种形式15)对支持绝缘子,加均压环能提高闪络电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16)沿面放电就是沿着______外表气体中发生的放电。
17)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为:温度C t 200=,压力=0b ______kPa ,绝对湿度30/11m g h =18)越易吸湿的固体,沿面闪络电压就越__19)等值盐密法是把绝缘子外表的污秽密度按照其导电性转化为单位面积上______含量的一种方法20)常规的防污闪措施有:______爬距,加强清扫,采用硅油、地蜡等涂料三、计算问答题21)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要点
第一章电介质的电气强度1.1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1.高压电气设备中的绝缘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以及其他复合介质。
2.气体放电是对气体中流通电流的各种形式统称。
3.电离:指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的过程。
4.带电质点的方式可分热电离、光电离、碰撞电离、分级电离。
5.带电质点的能量来源可分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光电子发射、强场发射、热电子发射。
6.带电质点的消失可分带电质点受电场力的作用流入电极、带电质点的扩散、带电质点的复合。
7.附着: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不但有可能引起碰撞电离而产生出正离子和新电子,也可能发生电子附着过程而形成负离子。
8.复合:当气体中带异号电荷的粒子相遇时,有可能发生电荷的传递与中和,这种现象称为复合。
(1)复合可能发生在电子和正离子之间,称为电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一个中性分子;(2)复合也可能发生在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称为离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两个中性分子。
9.1、放电的电子崩阶段(1)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的不同特点宇宙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的射线会使气体发生微弱的电离而产生少量带电质点;另一方面、负带电质点又在不断复合,使气体空间存在一定浓度的带电质点。
因此,在气隙的电极间施加电压时,可检测到微小的电流。
由图1-3可知:(1)在I-U 曲线的OA 段: 气隙电流随外施电压的提高而增大,这是因为带电质点向电极运动的速度加快导致复合率减小。
当电压接近 时,电流趋于饱和,因为此时由外电离因素产生的带电质点全部进入电极,所以电流值仅取决于外电离因素的强弱而与电压无关。
(2)在I-U 曲线的B 、C 点:电压升高至 时,电流又开始增大,这是由于电子碰撞电离引起的,因为此时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已积累起足以引起碰撞电离的动能。
电压继续升高至 时,电流急剧上升,说明放电过程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时气隙转入良好的导电状态,即气体发生了击穿。
(3)在I-U 曲线的BC 段:虽然电流增长很快,但电流值仍很小,一般在微安级,且此时气体中的电流仍要靠外电离因素来维持,一旦去除外电离因素,气隙电流将消失。
《高电压技术》辅导资料一
高电压技术辅导资料一主题:绪论和第一章(第1-3节)学习时间:2013年9月30日-10月6日内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绪论和第一章第一、二、三节“气体中带电粒子的产生与消失”、“气体中的放电现象和电子崩的形成”、“自持放电条件”的相关内容。
希望通过下面的内容能使同学们加深对高电压技术的概念和气体放电相关知识的理解。
绪论高电压技术主要内容1.高电压技术,即电力系统中涉及的绝缘、过电压、电气设备试验等问题的技术。
如:雷击变电所、发电厂的过电压及防护;绝缘材料的研制;合闸、分闸、空载运行以及短路引起的过电压;电气设备的耐压试验高压输电的必要性:大容量输电的需求;远距离输电的需求2.研究内容(1)提高绝缘能力电介质理论研究——介质特性放电过程研究——放电机理高电压试验技术——高压产生、测量(2)降低过电压雷击或操作→暂态过程→产生高电压→绝缘破坏→故障→防护破坏→恢复研究过电压的形成及防止措施过电压种类:大气过电压、内部过电压(3)绝缘配合——使相互作用的数值、保护电器的特性和绝缘的电气特性之间相互协调以保证电气设备的可靠经济运行。
第一章电介质在强电场下的特性电介质在强电场下的特性及相关术语:电介质(dielectric):指通常条件下导电性能极差的物质,在电力系统用作绝缘材料电介质中正负电荷束缚得很紧,内部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极少,因此导电性能差。
(电介质—从贮存电能的角度看;绝缘材料—从隔离电流的角度看)。
电介质一般分为气体电介质、液体电介质、固体电介质。
常用高压工程术语:击穿(breakdown):在电场的作用下,由电介质组成的绝缘间隙丧失绝缘性能,形成导电通道放电(discharge):气体绝缘的击穿过程闪络(flashover):沿固体介质表面发展的气体放电(沿面放电)电晕(corona discharge):由于电场不均匀,在电极附近发生的局部放电。
U,单位KV):使绝缘击穿的最低临界电压击穿电压(又称放电电压)(b击穿场强(又称抗电强度,绝缘强度)(b E,单位KV/cm):发生击穿时在U/S(S:极间距离)绝缘中的最小平均电场强度。
2019学霸团电力培训高电压基础题册
是非弹性的,需消耗一定能量的极化,称为( )式极化。
A.离子
B.偶极子
C.夹层
D.电子
9. 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所发生的极化现象中,多发生于采用分层介质或不均匀介质的绝缘结构中;极化
的过程较缓慢,极化时间约几秒、几十秒甚至更长,多发于直流及低频(0~1000Hz)范围内,需消耗能量
的极化,称为( )式极化。
D.电荷畸变电场
三、判断题
1. 在极不均匀电场中,冲击系数 1
()
2. 流注理论未考虑热电离的现象
()
3. 电晕是高压带电体表面向周围空气游离放电现象。
()
4. 电场具有弱垂直分量的平均闪络场强比均匀电场时低得多,但大于强垂直电场分量时的平均闪络场强
()
5. 变压器的冲击耐压值小于避雷器的冲击击穿电压和 5K√下的残压,则变压器将得到可靠保护。
A.聚乙烯
B.矿物油浸电缆纸 C.环氧树脂
D.聚酯亚胺云母带
4. 变压器油中的( )对油的绝缘强度影响最大。
A.凝固点
B.粘度
C.水分
D.闪点
5. 变压器绝缘普遍受潮以后,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 )。
A.均变小
B.均变大
C.绝缘电阻变小、吸收比和极化指数变大 D.绝缘电阻和吸收比变小,极化指数变大
A.气泡击穿
B.热击穿
C.电击穿
D.电化学击穿
37. 棒板间隙承受直流高压时击穿与电晕起始电压说法正确的是( )
A.棒极正极性时电晕起始和击穿电压更大
B.棒极负极性时电晕起始和击穿电压更大
要
不
案
答
官方微信 xuebatuan666 客服 QQ:2997650191 全程北京华电、天大、华科在职教授授课; 1
高电压技术考点整理
1.电介质按物质形态分为:气体介质、液体介质、固体介质2.电器设备中:外绝缘:由气体介质和固体介质联合构成内绝缘:由液体介质和固体介质联合构成3.气体的电离类型:碰撞电离、光电离、热电离4.气体的放电现象有击穿和闪络两种现象。
5.Ⅰ气体介质的电气特性一.气体放电分为:自持放电和非自持放电非自持放电:当施加电压U<Uc时,需要外界电离因素才能维持。
自持放电:当施加电压U>Uc时,气隙中的电离过程仅靠外施电压就可以维持,不再需要外部电离因素。
常见气体放电形式;电晕放电、火花放电,辉光放电,电弧放电,沿面放点电晕放电(电晕放电是极不均匀电场所特有的一种自持放电形式):(名词解释)若构成气体间隙的电极曲率半径很小,或电极间距离很大,当电压升到一定数值时,将在电场非常集中的尖端电极处发生局部的类似月亮晕光的光层,这时用仪表可以观测到放电电流。
随着电压的升高,晕光层逐渐扩大,放电电流也增大,这种放电形式称为电晕放电。
二. 汤逊理论和流注理论1. 汤逊理论:放电的主要原因是电子电离,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溢出电子,溢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
二次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气体放电的判据。
用于低气压、短气隙——pd<26.66kPa.cm自持放电的条件:2. 流注理论:流注理论认为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达到某一程度后,电子崩产生的空间电荷使原有电场发生畸变,大大加强崩头和崩尾处的电场。
另一方面气隙间正负电荷密度大,复合作用频繁,复合后的光子在如此强的电场中很容易形成产生新的光电离的辐射源,二次电子主要来源于光电离。
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pd>26.66kPa.cm自持放电的条件:流注:在正电荷区域内形成正负带电粒子的混合通道,这个电离通道称为流注。
三. 不均匀电场的放电附:不均匀电场分为少不均匀电场(球状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棒-棒,棒-板)1. 极性效应:由于高场强电极极性的不同,空间电荷的极性也不同,对放电发展的影响也不同,这就造成了不同极性的高场强电极的电晕起始电压和间隙击穿电压的不同。
高电压技术复习参考资料1
高电压技术复习参考资料1一、o选择填空题1、输电交流电压一般分为高压(35~220kV)、超高压(330~1000kV)、和特高压(1000kV及以上)。
高压直流通常指的是±600kV及以下的直流输电电压,±600kV以上的则称特高压直流。
2、高电压气设备中的绝缘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及其他复合介质。
气体成为在实际应用中最常见的绝缘介质,且在击穿后有完全的绝缘自恢复特性。
3、电离方式分为热电离、光电离和碰撞电离。
4、电晕属于极不均匀场的自持放电。
5、极性效应:不同极性的高场强电极的电晕起始电压的不同以及间隙击穿电压的不同。
6、棒正极空中电子数减少,棒负极空中电子数增多。
高空中电子数的多少,决定了碰撞电离的强弱。
当棒具有负极性时,容易发生电晕放电。
7、伏秒特性:一般用间隙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和间隙击穿时间的关系曲线来表示间隙的冲击绝缘特性。
8、高度纯净去液体电介质的电击穿理论:碰撞电离开始作为击穿条件;电子崩发展至一定大小为击穿条件。
9、气泡击穿理论:热化气击穿;电离化气击穿。
10、工程纯液体电介质的杂质击穿:水分的影响;固体杂质的影响。
11、电介质的电气特性的主要参数:电导率γ(或绝缘电阻率ρ)、介电常数ε、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和击穿电场强度Eb。
12、玻璃的介质损耗可以认为只要由三部分在组成:电导损耗、松弛损耗和结构损耗。
13、对固体电介质表面电导率的影响因素:电介质表面吸附的水膜;电介质的分子结构;电介质表面清洁度。
14、固体电介质的击穿中,有热击穿,电击穿和不均匀介质电介质的击穿。
15、边缘效应的消除方法:一是将电极试样系统做成一定的尺寸和形状,一般采用把试样制作凹面状;二是选用适当的煤质,使在固体电解质击穿之前煤质中所分配到的电场度低于其击穿值。
16、边缘效应:因电极边缘煤质放电而引起固体电解质在电极边缘处较低电压下击穿的现象。
17、绝缘缺陷可分为集中性缺陷和分散性缺陷。
高电压技术考点整理
1.电介质按物质形态分为:气体介质、液体介质、固体介质2.电器设备中:外绝缘:由气体介质和固体介质联合构成内绝缘:由液体介质和固体介质联合构成3.气体的电离类型:碰撞电离、光电离、热电离4.气体的放电现象有击穿和闪络两种现象。
5.Ⅰ气体介质的电气特性一.气体放电分为:自持放电和非自持放电非自持放电:当施加电压U<Uc时,需要外界电离因素才能维持。
自持放电:当施加电压U>Uc时,气隙中的电离过程仅靠外施电压就可以维持,不再需要外部电离因素。
常见气体放电形式;电晕放电、火花放电,辉光放电,电弧放电,沿面放点电晕放电(电晕放电是极不均匀电场所特有的一种自持放电形式):(名词解释)若构成气体间隙的电极曲率半径很小,或电极间距离很大,当电压升到一定数值时,将在电场非常集中的尖端电极处发生局部的类似月亮晕光的光层,这时用仪表可以观测到放电电流。
随着电压的升高,晕光层逐渐扩大,放电电流也增大,这种放电形式称为电晕放电。
二. 汤逊理论和流注理论1. 汤逊理论:放电的主要原因是电子电离,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溢出电子,溢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
二次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气体放电的判据。
用于低气压、短气隙——pd<26.66kPa.cm自持放电的条件:2. 流注理论:流注理论认为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达到某一程度后,电子崩产生的空间电荷使原有电场发生畸变,大大加强崩头和崩尾处的电场。
另一方面气隙间正负电荷密度大,复合作用频繁,复合后的光子在如此强的电场中很容易形成产生新的光电离的辐射源,二次电子主要来源于光电离。
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pd>26.66kPa.cm自持放电的条件:流注:在正电荷区域内形成正负带电粒子的混合通道,这个电离通道称为流注。
三. 不均匀电场的放电附:不均匀电场分为少不均匀电场(球状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棒-棒,棒-板)1. 极性效应:由于高场强电极极性的不同,空间电荷的极性也不同,对放电发展的影响也不同,这就造成了不同极性的高场强电极的电晕起始电压和间隙击穿电压的不同。
高电压技术部分知识点复习
《高电压技术》部分知识点复习第一部分 高电压绝缘及其试验(1-6章)重点:高压绝缘中电介质的电气特性及高压设备的绝缘预防性试验。
气体的绝缘特性1、汤逊理论:(气体伏安特性)基本理论,带电粒子产生的条件,:外界加入的能量大于或等于电离能。
产生的方式:碰撞电离,光电离、热电离、表面电离、负离子的形成。
去游离条件,:去游离的方式:带电质点受电场力的作用流入电极中和电量;带电质点的扩散、带电质点的复合。
’电子崩的发展规律:气体发生撞击电离,电离出来的电子和离子在场强的驱引下又加入到撞击电离过程,于是,电离过程就像雪崩一样增长起来。
及自持放电条件,:汤逊理论的局限性:δS>0.26cm,气隙击穿电压与按汤森德理论计算出来的数值差异较大。
对δS 较大时的很多气隙放电现象无法解释。
比如放电形式、阴极材料、放点时间。
汤逊理论适用范围。
:低气压、短间隙的情况和较均匀场中。
2、不均匀场放电特性:流注理论,:由初崩中辐射出的光子,在崩头、崩尾外围空间的局部强场中衍生出二次电子崩并汇合到主崩通道中来,使主崩通道不断向前、后延伸的过程。
电子崩的发展规律:有效电子(经撞击电离)→电子崩(畸变电场)→发射光子(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新的电子崩(二次崩) →形成混质通道(流注)→由阳极向阴极(阳极流注)或由阴极向阳极(阴极流注)击穿.及自持放电条件:δS>0.26cm,即产生流注的条件,适用范围:δS>0.26cm 的均匀电场和不均匀电场各种电压作用的放电特性:放电时延的定义:从电压达到U0的瞬时起,到气隙完全被击穿为止的时间,u 50%在何处:气隙被击穿的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峰值,接近伏秒特性带的最下边缘。
3.、提高抗电强度的措施:改善电场分布、采用高度真空、增大气压、采用耐电强度高的气体。
4、沿面放电的三个阶段及提高沿面放电电压的措施:电晕放电、刷形放电、滑闪放电措施:屏障、屏蔽、加电容极板、消除窄气隙、绝缘表面处理、改善局部绝缘体的表面电阻率、强制固定绝缘沿面各点的电位、附加金具、阻抗调节。
电介质的电气特性及放电理论-高电压技术考点复习讲义和题库
考点1:电介质的电气特性及放电理论(一)气体电介质的击穿过程气体放电可以分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两种。
20世纪Townsend在均匀电场,低气压,短间隙的条件下进行了放电试验,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和计算公式,解释了整个间隙的放电过程和击穿条件。
1、汤逊放电理论的适用范围:汤逊理论的核心是:(1)电离的主要因素是电子的空间碰撞电离和正离子碰撞阴极产生表面电离;(2)自持放电是气体间隙击穿的必要条件。
汤逊理论是在低气压、Pd值较小的条件下进行的放电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放电理论能较好的解释低气压短间隙中的放电现象。
因此,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低气压短间隙(Pd<26 66kPa.cm)。
在高气压、长气隙中的放电现象无法用汤逊理论加以解释,两者间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放电外形根据汤逊理论,气体放电应在整个间隙中均匀连续地发展。
低气压下气体放电发光区确实占据了整个间隙空间,如辉光放电。
但在大气压下气体击穿时出现的却是带有分支的明亮细通道。
(2) 放电时间根据汤逊理论,闻隙完成击穿,需要好几次循环:形成电子崩,正离子到达阴极产生二次电子,又形成更多的电子崩。
完成击穿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实测到的在大气压下气体的放电时间要短得多。
(3) 击穿电压当Pd值较小时,根据汤逊自持放电条件计算的击穿电压与实测值比较一致;但当Pd值很大时,击穿电压计算值与实测值有很大出入。
(4) 阴极材料的影响根据汤逊理论,阴极材料的性质在击穿过程中应起一定作用。
实验表明,低气压下阴极材料对击穿电压有一定影响,但大气压下空气中实测到的击穿电压却与阴极材料无关。
由此可见汤逊理论只适用于一定的Pd范围,当Pd>26 66kPa. cm后,击穿过程就将发生改变,不能用汤逊理论来解释了。
2、流注理论利用流注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高气压、长间隙情况下出现的一系列放电现象。
(1) 放电外形 流注通道电流密度很大,电导很大,故其中电场强度很小。
2016高电压技术复习题
2016 高电压技术复习题知识点:一、电介质的放电物理过程及电气强度(1-4 章)1、电介质的电气特性和基本物理参数(电气特性可以概括为极化特性、电导特性、损耗特性和击穿特性。
电气特性的基本物理参数是相对介电常数、电导率、介质损耗因数和击穿电场强度。
)2、汤逊理论(只有电子崩是不会发生自持放电的。
要达到自持放电的条件,必须在气隙内电子崩消失之前产生新的电子(二次电子)来取代外电离因素产生的初始电子)、巴申实验曲线(气隙的击穿电压不仅与气隙的大小有关,还与气隙的中性质点的密度有关,且是S S二者乘积的函数)、流注理论(电子撞击电离和空间光电离是维持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并强调空间电荷畸变电场作用)、自持放电(不依赖外界因素的电子崩)和非自持放电(必须依赖外界电离因素才能持续和发展,外界因素消失,电子崩消失)。
S s=0.26cm为临界值。
<0.26气隙的击穿过程和条件按汤森理论进行;>0.26 气隙的放电过程和条件将按流注机理进行3、气体放电的各种形式辉光放电(低压气体中显示辉光的气体放电现象,即是稀薄气体中的自持放电(自激导电)现象)、火花放电(在通常气压下,当在曲率不太大的冷电极间加高电压时,若电源供给的功率不太大,就会出现火花放电)、电弧放电(电弧放电(arcdischarge )是气体放电中最强烈的一种自持放电。
当电源提供较大功率的电能时,若极间电压不高(约几十伏),两极间气体或金属蒸气中可持续通过较强的电流(几安至几十安), 并发出强烈的光辉,产生高温(几千至上万度),这就是电弧放电)、电晕放电(电晕放电(corona discharge )指气体介质在不均匀电场中的局部自持放电,为最常见的一种气体放电形式。
在曲率半径很小的尖端电极附近,由于局部电场强度超过气体的电离场强,使气体发生电离和激励,因而出现电晕放电)、沿面放电、雷电放电4、气隙的击穿(电气强度)气隙击穿的必要条件(1、足够高的电压;2、足够多的有效电子,引起电子崩和流注;3、足够长的时间使放电得以逐步发展)、伏秒特性(对于非持续作用的电压来说,气隙的击穿电压就不能简单地用单一击穿电压值来表示了,对于某一定的电压波形,必须用电压峰值和延续时间两者来共同表示,这就是该气隙在该电压波形下的伏秒特性)、雷电冲击50%击穿电压(U50%)(指某气隙被击穿的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峰值)、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两大途径及方法(途径:1、改善气隙中的电场分布,使之均匀;2 、设法削弱和抑制气体介质中的电离过程。
高电压技术复习题
2016高电压技术复习题知识点:一、电介质的放电物理过程及电气强度(1-4章)1、电介质的电气特性和基本物理参数(电气特性可以概括为极化特性、电导特性、损耗特性和击穿特性。
电气特性的基本物理参数是相对介电常数、电导率、介质损耗因数和击穿电场强度。
)2、汤逊理论(只有电子崩是不会发生自持放电的。
要达到自持放电的条件,必须在气隙内电子崩消失之前产生新的电子(二次电子)来取代外电离因素产生的初始电子)、巴申实验曲线(气隙的击穿电压不仅与气隙的大小有关,还与气隙的中性质点的密度有关,且是δS二者乘积的函数)、流注理论(电子撞击电离和空间光电离是维持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并强调空间电荷畸变电场作用)、自持放电(不依赖外界因素的电子崩)和非自持放电(必须依赖外界电离因素才能持续和发展,外界因素消失,电子崩消失)。
δs=0.26cm为临界值。
<0.26气隙的击穿过程和条件按汤森理论进行;>0.26气隙的放电过程和条件将按流注机理进行3、气体放电的各种形式辉光放电(低压气体中显示辉光的气体放电现象,即是稀薄气体中的自持放电(自激导电)现象)、火花放电(在通常气压下,当在曲率不太大的冷电极间加高电压时,若电源供给的功率不太大,就会出现火花放电)、电弧放电(电弧放电(arcdischarge)是气体放电中最强烈的一种自持放电。
当电源提供较大功率的电能时,若极间电压不高(约几十伏),两极间气体或金属蒸气中可持续通过较强的电流(几安至几十安),并发出强烈的光辉,产生高温(几千至上万度),这就是电弧放电)、电晕放电(电晕放电(corona discharge)指气体介质在不均匀电场中的局部自持放电,为最常见的一种气体放电形式。
在曲率半径很小的尖端电极附近,由于局部电场强度超过气体的电离场强,使气体发生电离和激励,因而出现电晕放电)、沿面放电、雷电放电4、气隙的击穿(电气强度)气隙击穿的必要条件(1、足够高的电压;2、足够多的有效电子,引起电子崩和流注;3、足够长的时间使放电得以逐步发展)、伏秒特性(对于非持续作用的电压来说,气隙的击穿电压就不能简单地用单一击穿电压值来表示了,对于某一定的电压波形,必须用电压峰值和延续时间两者来共同表示,这就是该气隙在该电压波形下的伏秒特性)、雷电冲击50%击穿电压(U50% )(指某气隙被击穿的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峰值)、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两大途径及方法(途径:1、改善气隙中的电场分布,使之均匀;2、设法削弱和抑制气体介质中的电离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电介质的电气特性及放电理论
(一)气体电介质的击穿过程
气体放电可以分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两种。
20世纪Townsend在均匀电场,低气压,短间隙的条件下进行了放电试验,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和计算公式,解释了整个间隙的放电过程和击穿条件。
1、汤逊放电理论的适用范围:
汤逊理论的核心是:
(1)电离的主要因素是电子的空间碰撞电离和正离子碰撞阴极产生表面电离;
(2)自持放电是气体间隙击穿的必要条件。
汤逊理论是在低气压、Pd值较小的条件下进行的放电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放电理论能较好的解释低气压短间隙中的放电现象。
因此,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低气压短间隙(Pd<26 66kPa.cm)。
在高气压、长气隙中的放电现象
无法用汤逊理论加以解释,两者间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放电外形根据汤逊理论,气体放电应在整个间隙中均匀连续地发展。
低气压下气体放电发光区确实占据了整个间隙空间,如辉光放电。
但在大气压下气体击穿时出现的却是带有分支的明亮细通道。
(2) 放电时间根据汤逊理论,闻隙完成击穿,需要好几次循环:形成电子崩,正离子到达阴极产生二次电子,又形成更多的电子崩。
完成击穿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实测到的在大气压下气体的放电时间要短得多。
(3) 击穿电压当Pd值较小时,根据汤逊自持放电条件计算的击穿电压与实测值比较一致;但当Pd值很大时,击穿电压计算值与实测值有很大出入。
(4) 阴极材料的影响根据汤逊理论,阴极材料的性质在击穿过程中应起一定作用。
实验表明,低气压下阴极材料对击穿电压有一定影响,但大气压下空气中实测到的击穿电压却与阴极材料无关。
由此可见汤逊理论只适用于一定的Pd范围,当Pd>26 66kPa. cm后,击穿过程就将发生改变,不能用汤逊理论来解释了。
2、流注理论
利用流注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高气压、长间隙情况下出现的一系列放电现象。
(1) 放电外形 流注通道电流密度很大,电导很大,故其中电场强度很小。
因此流注出现后,将减弱其周围空间内的电场,加强了流注前方的电场,并且这一作用伴随着其向前发展而更为增强。
因而电子崩形成流注后,当某个流注由于偶然原因发展更快时,它就将抑制其它流注的形成和发展,这种作用随着流注向;
前推进将越来越强,开始时流注很短可能有三个,随后减为两个,最后只剩下一个流注贯通整个间隙了,所以放电是具有通道形式的。
(2) 放电时间 根据流注理论,二次电子崩的起始电子由光电离形成,而光子的速度远比电子的大,二次电子崩又是在加强了的电场中,所以流注发展更迅速,击穿时间比由汤逊理论推算的小的多。
(3) 阴极材料的影响 根据流注理论,大气条件下气体放电的发展不是依靠芷离子使阴极表面电离形成的二次电子维持的,而是靠空间光电离产生电子维持的,故阴极材料对气体击穿电压没有影响。
在Pd值较小的情况下,起始电子不可能在穿越极间距离后完成足够多的碰撞电离次数,因而难
e≥108所要求的电子数,这样就不可能出现流注,放电的自持只能依靠阴极上的 过程。
以聚积到ad
因此汤逊理论和流注理论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放电过程,不能用一种理论来取代另一种理论,它们互相补充,可以说明广阔的Pd范围内的放电现象。
‘
3、不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
稍不均匀电场中放电达到自持条件时发生击穿现象,此时气隙中平均电场强度比均匀电场气隙的要小,因此在同样极间距离时稍不均匀场气隙的击穿电压比均匀气隙的要低,在极不均匀场气隙中自持放电条件即是电晕起始条件,由发生电晕至击穿的过程还必须增高电压才能完成。
极不均匀电场有如下特征:
(1) 极不均匀电场的击穿电压比均匀电场低;
(2) 极不均匀电场如果是不对称电极,则放电有极性效应:
(3) 极不均匀电场具有特殊的放电形式——电晕放电。
4、极不均匀电场中的电晕放电现象
在极不均匀电场中,气隙完全被击穿以前,电极附近会发生电晕放电,产生暗蓝色的晕光。
这种特殊的晕光是电极表面电离区的放电过程造成的。
电离区内的分子,在外电离因素(如光源)和电场的作用下,产生了激发、电离,形成大量的电子崩。
与此同时也产生激笈和电离的可逆过程—复合。
在复合过程中,会产生光辐射,从而形成了晕光。
这就是电晕。
电晕放电的电流强度取决于外加电压、电极形状、极间距离、气体性质和密度等。
电晕放电的起始电压在理论上可根据自持放电的条件求取,但这种方法计算繁杂且不精确,所以通常都是根据经验公式来确定的。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利用电晕放电的空间电荷来改善极不均匀场的电场分布,以提高其击穿电压。
5、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极性效应
图1表示正极性“棒—板”间隙中自持放电前空间电荷对原电场的畸变情况。
棒电极附近电场强度高,电离产生的电子在棒电极附近首先形成电子崩,因为棒极为正极性,所以电子崩崩头的电子迅速进入了棒极,而正离子则向极板
运动,但速度很慢,棒极附近积聚起正空间电荷,如图所示,这些正空间电荷削弱了棒极附近的电场强度而加强了正离子群外部空间的电场,有利于流注的发展,因此击穿电压较低。
图1在正极性“棒—板”气隙中自持放电前空间电荷对原电场的畸变
负极性“棒—板”间隙(图2,棒极附近形成了电子崩,由于棒极为负极性,所以电子崩中的电子迅速扩散并向板极运动,离开强电场区后,就不再能引起电离了,向阳极运动的速度也越来越慢,一部分消失于阳极,另一部分为痒原子所吸附而形成为负离子。
电子崩中的正离子逐渐向棒极运动,但由于其运动速度较慢,所以在棒极附近总是存在着正空间电荷,这些正空间电荷加强了棒极附近的场强,因此,这种情况下正空间电荷使棒极附近容易形成流注,因而电晕起始电压比正极性时要低,正空间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与原电场相反,削弱了外部空间的电场,阻碍了流注的发因此击穿电压较高。
图2负极性“棒—板”气隙中自持放电前空间电荷对原电场的畸变
(二)液体电介质击穿的小桥理论
工程实际中使用的液体电介质不可能是纯净的,不可避免地混入气体(即气泡)、水分、纤维等杂质,这些杂质极易在电极间构成放电通道,导致介质击穿。
如果液体中含有气泡,气体的介电常数小于液体的介电常数,在交流电场作用下,气泡中的场强与液体介质中的场强按各自的介电常数成反比分配,气泡中场强较高,且气泡的击穿场强低,因此气体中首先发生放电,放电产生的带电粒子撞击液体分子,使液体介质分解,又产生气体,使气泡数量增多,逐渐形成易发生放电的气泡通道,并逐步贯穿两极,形成“小桥”,最后导致击穿在此通道中发生。
杂质形成的小桥如图3示:
图3质形成的“小桥”
如果液体中含有水分或纤维性杂质,由于水和纤维的介电常数都很大,它们在电场作用下很容易
产生极化,并逐渐沿电场方向排列成“小桥”,如果小桥贯穿于两电极,则由于水分和纤维的电导大,引起泄漏电流增大,温度升高,使水分气化,气泡增多,形成气泡小桥,最终导致击穿。
(三)固体电介质的沿面放电
沿面放电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沿面放电路径的电场分布,它直接受到电极形式和表面状态的影响。
在平行板的均匀电场中放入一瓷柱,并使瓷柱的表面与电力线平行,瓷柱的存在并未影响电极间的电场分布。
当两极间的电压逐渐增加时,放电总是发生在沿瓷柱的表面,即在同样条件下,沿瓷柱表面的闪络电压比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要低的多,这是因为:
(1)固体介质与电极表面没有完全密合而存在微小气隙,或者介质表面有裂纹。
由于纯空气的介电系数比固体介质的低,这些气隙中的场强将比平均场强大的多,从而引起微小气隙的局部放电。
放电产生的带电质点从气隙中逸出,带电指点达到介质表面后,畸变原有的电场,从而降低了沿面闪络电压,如图3-2曲线4所示。
在实际绝缘结构中常常将电极与介质接触面仔细研磨,使两者紧密接触以消除空气间隙,或在介质端面上喷涂金属,将气隙短路,提高沿面闪络电压。
(2)介质不可能绝对光滑,总有一定的粗糙性,使介质表面的微观电场有一定的不均匀,贴近介质表面薄层气体中的最大场强将比其他部分要大,使沿面闪络电压降低。
(3)固体介质表面电阻不均匀,使其电场分布不均匀,造成沿面闪络电压的降低。
(4)固体介质表面的常吸收水分,处在潮湿空气中的介质表面常吸收潮气形成一层很薄的水膜。
水膜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分别向两极移动,逐渐在两电极附近积聚电荷,使介质表面的电场不均匀,电极附近电场增强,因而降低了沿面闪络电压。
介质表面吸收水分的能力越大,沿面闪络电压降低的越多。
由图3-2可见,瓷的沿面闪络电压曲线比石蜡的低,这是由于瓷吸附水分的能力比石蜡大的缘故。
瓷体经过仔细干燥后,沿面闪络电压可以提高。
由于介质表面水膜的电阻较大,离子移动积聚电荷导致表面电场畸变需要一定的时间,故沿面闪络电压与外加电压的变化速度有关。
水膜对冲击电压作用下的闪络电压影响小,对工频和直流作用下的闪络电压影响较大,即在变化较慢的工频或直流电压作用下的沿面闪络电压比变化较快的冲击电压作用下的沿面闪络电压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