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二年级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二年级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不是抽象的思辨活动,离不开具体的对象,这个对象必须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事件。
下面是橙子整理的二年级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本节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从而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教学时,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在自主探究中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让学生量数学书的角,得出数学书的直角,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再和同桌交流,从而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顺应儿童认知的规律。
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了学习兴趣。
二、在综合活动中巩固和应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在“找锐角和钝角——做角——画角”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加深了学生对这三种角的认识,而且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年级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建立了正确的表象。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在安排时,我把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1、从生活中引入,感受数学之美。
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画面是上海的黄浦大桥,而具有地区特色的南昌新八一大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效,对于学生来讲后者更为熟悉。
因此,将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改为南昌的新八一大桥,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课始,在这座观赏性很强的大桥中抽象出图形──角,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对角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后的继续学习。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找角——折角——比角——画角”等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使整个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时,我设计了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找角,他们都兴趣盎然,找到了黑板、课桌、红领巾等多种事物上的不同的角。
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了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由此可见,儿童的思维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地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
如让学生自己拿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小组内比较角的大小,画各种角等活动,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各个环节处理的都很仓促,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我发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如学生使用三角板比角、画角,他们的小手显得很笨拙,我虽然在黑板上一再地演示,但还是有一部分学困生拿着三角板翻过来翻过去,无从下手。
于是我让优生带差生,教他们操作。
在这环节浪费了许多时间,造成后面练习时间不够用。
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这让我深深地感觉到课前预设的重要性。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但要多为孩子创造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年级上册数学《锐角和钝角》课后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锐角和钝角》课后反思引言本文是对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锐角和钝角》一课进行的反思。
本课主要介绍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点。
通过学习本课,我对角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准确判断角的大小。
课堂学习在本次课堂学习中,我首先了解了角的概念。
老师用生动的图片和举例来向我们解释了什么是角,以及如何表示角。
我明白了一个角由两条射线构成,每个射线都被称为角的一条边,而它们的相交点称为角的顶点。
接下来,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锐角和钝角这两个角的概念。
锐角是小于90度的角,钝角是大于90度但小于180度的角。
我学会了如何用角度来度量和比较角的大小。
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些练习题。
我们要观察每个角的大小,并正确判断它是锐角还是钝角。
通过这些练习,我逐渐熟悉了锐角和钝角的特征,能够准确地判断角的大小。
课后反思在课后复习中,我对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做题的过程中,我再次巩固了锐角和钝角的区分和判断方法。
但是,我也发现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我发现在判断角的大小时,有时候我容易把相似的角混淆。
有时候我可能会错误地认为一个角是锐角,实际上它是一个钝角。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需要更多地进行练习,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熟练掌握它们的特征。
其次,在做练习题时,我发现有时候我对角的度量不够准确。
有时候我可能会少估计或者多估计角的大小,导致判断结果出错。
为了改进这一点,我决定在练习中多加注意,更加仔细地观察角的大小,提高我的度量准确度。
最后,我还发现在学习中我有时候对角的表示方法不够规范。
有时候我可能会在写表示角的字母的时候画得不够清晰,或者写错了字母。
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在练习中从一开始就注意书写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结通过本次学习,我对锐角和钝角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准确判断角的大小。
在课后反思中,我发现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钝角和锐角教学反思8篇

钝角和锐角教学反思8篇钝角和锐角教学反思篇1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安排了课堂教学竞赛,而且是跨年级教学。
我上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的《锐角和钝角》。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会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正确用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我根本上能围绕教学要求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但是还存在很多缺乏的地方有待改良。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不拘泥于教材的挨次,而是依据实际需要敏捷应用教材。
新授局部,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入了许多生活中的角,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自体验与尝试来学习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做到学生多参加,勤动手,我只是起引导、组织与合作的作用。
学生都能从文字上记住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但是在思维空间上还是了解得不够明确,这是由于我在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锐角和钝角这个环节的时候,让学生把握操作方法还不够深透,导致局部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还是停留在外表上,还不能顺当的突破难点,局部学生还没有养成动手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推断锐角和钝角的习惯,还没有精确把握用标准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概念。
在本校有阅历的教师指导下,我根本上能驾驭课堂,学生的学习气氛热闹,对学生能准时鼓舞和表扬,对于学生错误性的熟悉,也能够准时讲解。
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起来谈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上前演示,给了学生一个宽阔的展现自我的时机。
课堂上设计多项活动,特殊是在时间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小手动起来”“身体扭起来”“尺子也疯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降低了教学难度,但是有个别活动过于形式化,也淡化了数学味道,实效性不多。
在本节课中,通过“找锐角和钝角——做角——画角——观赏生活中的角——设计漂亮的图案”的多层次学习活动中,每一环节都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悉锐角和钝角,这一系列活动表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观赏、相互评价、相互帮忙和自我评价、自我鼓励,使学生既学会了学习又学会了做人,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表达。
《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的教学反思《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的教学反思1《认识直角、锐角、钝角》这部分内容通过两个例题的教学,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直角的比较,直观认识锐角与钝角。
以往的教学经验,孩子不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较其它的直角,直角的表象不够清晰,不能比较顺利的认出斜着的直角。
因此,在直角的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多种活动,丰富学生表象。
直角的认识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又比较抽象。
三角尺上的直角更是学生认识直角的基础。
预习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描出三角尺上的三个角,找出最大的角,说明是直角。
课堂上,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上有直角。
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和物体面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如黑板上的直角,数学书上的直角,课桌上的直角等)体会这些直角虽然边的长短不一,但大小是一样的。
(反思:课后,学生能认出比较摆放方正的直角,对于斜着摆放的直角不能准确判断,需要加入一些不同方向,边长短不一的直角,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直角的认识:直角是什么样子的呢?什么图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在学生掌握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经过预习,已经能掌握概念。
教学时要教学“锐”和“钝”的读写,借助例题的钟面教学钟面上()点和()点整分钟和时针成直角,()点整分钟和时针在一条直线上等。
本节课我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在动手中探索创新,通过体验来认识直角。
在课件的设计上,我尽可能多的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与使用交流中,建立直角的表象,从而丰富对直角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0篇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0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一: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图形展示和实物模型,学生们对锐角和钝角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辨别过程中,部分学生仍然难以准确区分锐角、直角和钝角,这表明他们对这三种角的特征理解还不够深入。
未来教学中,我将增加更多对比练习,帮助学生明确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区别。
教学反思二:在教授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时,我采用了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但发现部分学生对“度数”这一概念仍然感到陌生。
未来,我将设计更多与角度测量相关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度数的直观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学反思三:本节课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折纸、画角等方式,加深了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画角时,对角度的把控不够准确,导致画出的锐角和钝角不够标准。
未来,在动手操作环节,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确度和细致性。
教学反思四:通过课堂练习,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判断图形中的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时,容易受图形整体形状的影响而判断错误。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时未能充分强调角的独立性和特征。
未来,我将通过更多辨析练习,帮助学生明确角的判断依据,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
教学反思五:在锐角和钝角的应用题中,我发现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有待提高。
未来,我将引入更多与锐角和钝角相关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六: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多个层次的锐角和钝角认识练习,旨在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但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仍然表现出一定的畏难情绪。
这要求我在后续教学中,加强解题策略的引导,鼓励学生勇敢尝试,逐步克服畏难情绪。
教学反思七: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判断存在误区,如将接近直角的锐角或钝角误认为是直角。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时未能充分明确锐角和钝角的定义和特征。
未来,我将通过更多对比和辨析练习,帮助学生明确锐角和钝角的正确概念。
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反思

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反思引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锐角和钝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概念对学生的几何认知和解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然而,通过教学实践和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我发现许多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容易混淆和概念模糊。
本文将结合我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反思,介绍我对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教学的一些反思。
1.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学开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来说,我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区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学生能够准确使用锐角和钝角的定义进行问题求解。
1.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角的大小;•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进行角的分类和判断。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几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几何概念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 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于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来说,我通常使用以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2.1 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的定义和特点;•锐角和钝角的示例和实际应用。
2.2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解:通过课件和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对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进行解释和演示,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度;•示范求解:通过具体的问题和示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利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进行判断和求解;•小组合作: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等思维工具,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锐角和钝角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 教学反思和改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容易混淆和理解错误。
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3.1 概念理解不清一些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定义理解不清,容易将两者混淆。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和思维导图,或者是因为教师在讲解时没有强调概念的区别和特点。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锐角和钝角》这个主题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知识点,它是数学中的几何概念,是中学生学习三角函数等相关知识的基石。
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教学准备不充分。
在备课过程中,我对于《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内容的思考还不够深入,对于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难点没有充分预判和准备相应的解决措施。
这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对学生们普遍存在的理解困惑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讲解,没有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学习框架,导致了学生知识掌握的不彻底。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够多样化和灵活。
我主要采用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我应该鼓励学生们互相讨论、合作解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我在教学中也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具,使得教学内容显得单一和枯燥,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我在教学的时候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够。
我没有认真去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仅凭教材上的标准答案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成果,没有发现学生在理解和应用锐角和钝角的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错误。
这样就导致了我在教学中没有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和引导,没有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最后,我在教学中对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没有展示出充分的示范和引导。
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是数学中的抽象概念,相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来展示锐角和钝角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但是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没有引导学生将锐角和钝角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这也影响了学生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针对以上反思,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和完善:首先,我需要加强教学准备工作,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难点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其次,我需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们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教课反省《锐角和钝角》教课反省今日,我讲课小学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锐角和钝角》。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角协会会员怎样辨识角和直角,并只管成立了正确的表象。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稳步拓展角的外延,完美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家长认识锐角和钝角,并可以用更靠谱的、更详细的数学化语言描绘生活字词中的德贝纳姆。
因此我确立以下教课目的:1、让家长能在直角的基础上辨识锐角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地描绘锐角和钝角特点。
2. ; 经历察看、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养成学生的察看能力、实践能力、剖析能力和形式语言能力,适量成立空间观点,丰富学生的形象思想。
3.会用有关的工具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经过看、说、做、画等等方式的活动,学会与别人项目合作和沟通,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相同的精益求精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论意识,激发学生的创建思想。
4.经过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成立自信心;经过生活表达方式的创建,感觉生活中恣意有数学。
教课要点:能辨识锐角、钝角。
知道锐角、钝角的特点。
教课难点:能辨识锐角、钝角。
依据小学生好动、精力简单分别的种类,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纳式了高兴式教课方法为主,创建情境,设计了生动风趣的简笔划,让中学生在图所创建的情境中学习。
沟通同时我让孩子们经过合作沟通去发现角和展现出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并且充散发挥学生的学习踊跃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尽可能主体地位,在整个教课过程中,经过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踊跃动眼、动手、动脑、动口,指引学生经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踊跃展开本节课的教课活动。
少儿学习观点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点──内化成观点这一过程。
锐角和钝角的教课属于观点教课。
考虑到成立锐角和钝角的观点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经验──直角出发,经过创建学生喜闻乐道、生动开朗且富裕他者童趣的生活心理活动──角的家,让学生在角的家族里妹妹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在哪里。
锐角钝角教学反思系列8篇

锐角钝角教学反思系列8篇锐角钝角教学反思。
老师的责任不在现在,而在将来。
身为老师,应当坚持对新的教学内容编写教案。
教案是老师备课形成的结果,它是一个整体框架和一张线路图。
你有比较好的教案模板么?我们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锐角钝角教学反思”,信任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锐角钝角教学反思篇1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学校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锐角和钝角》。
同学在二班级上册“角的初步熟悉”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学校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锐角和钝角》。
同学在二班级上册“角的初步熟悉”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同学对角的熟悉,让同学熟悉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精确的、更详细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所以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让同学能在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精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经受观看、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实践力量、分析力量和抽象力量,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同学的形象思维。
3、会用相关的工具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通过看、说、做、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沟通,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肯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激发同学的制造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同学获得胜利的体验,建立自信念;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钝角。
知道锐角、钝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锐角、钝角。
依据学校生好动、精力简单分散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爱好,激发他们的奇怪心,我采纳了开心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生动好玩的简笔画,让同学在图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
同时我让孩子们通过合作沟通去发觉角和展现角,这样既活跃了同学的思想,激发了认知爱好,而且充分发挥同学的学习乐观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同学摆一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同学乐观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同学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乐观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后的继续学习。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找角——折角——比角——画角”等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使整个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________于生活。
教学时,我设计了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找角,他们都兴趣盎然,找到了黑板、课桌、红领巾等多种事物上的不同的角。
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了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由此可见,儿童的思维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地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
如让学生自己拿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小组内比较角的大小,画各种角等活动,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各个环节处理的都很仓促,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我发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如学生使用三角板比角、画角,他们的小手显得很笨拙,我虽然在黑板上一再地演示,但还是有一部分学困生拿着三角板翻过来翻过去,无从下手。
于是我让优生带差生,教他们操作。
在这环节浪费了许多时间,造成后面练习时间不够用。
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这让我深深地感觉到课前预设的重要性。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但要多为孩子创造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锐角和钝角》引言《锐角和钝角》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讲内容。
通过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可以了解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并学会如何通过观察角的大小来判断其属于锐角还是钝角。
本篇反思将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锐角和钝角》这一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希望能够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清楚地把握住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锐角和钝角》这一教学内容中,教学目标应该是:1. 了解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2. 通过观察角的大小来判断其属于锐角还是钝角。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锐角和钝角相关的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定义和判断。
二、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应该细心地准备教学内容,并且从教材中选取合适的例题和习题,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
2. 导入在开始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或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
例如,可以提问:“什么是锐角?什么是钝角?”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3. 概念讲解在讲解概念的时候,教师应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概念解释。
可以利用教材上的图例,讲解锐角和钝角的特点,并使用生动的例子进行说明。
4. 观察与判断在学习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后,学生应该通过观察角的大小来判断其属于锐角还是钝角。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的图例,让学生观察并判断。
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总结判断的方法和技巧。
5. 练习在学习了判断方法后,学生应该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分为个人练习和小组练习,通过互相讨论和比较来巩固和提高学习成果。
6. 拓展应用在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后,可以进行一些扩展应用的教学活动。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与锐角和钝角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归纳总结在教学的最后,应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且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年级《认识钝角和锐角》教学反思

二年级《认识钝角和锐角》教学反思“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建立了正确的表象。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找角—给角分类—创造角—欣赏生活中的角。
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进一步感知和认识锐角和钝角。
一.从生活中引入,感受数学之美。
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画面是上海的黄浦大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课始,在这座观赏性很强的大桥中抽象出图形──角,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对角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二.在活动中探索,经历建模过程。
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
他们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们的,但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
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之上进行分类、概括而得出的,更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这样他们才会有清楚、准确的认识。
本节课中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制作角、分类、交流、摆角、画角,每一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看、说、想、动”的机会。
尤其在制作角和分类这两个环节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角的产生──锐角和钝角的形成等一系列过程,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已见雏形,此时教师的讲解就水到渠成了;而在交流、摆角、画角这四个环节中,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让学生由直观到抽象,顺利、稳固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和智力活动中迎刃而解了。
三.在游戏中升华,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以致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追求,也是成功学习的内在规律。
本节课最后,设计一个“教你学画简笔画”的环节,把本课的知识融人到生动有趣、学生乐此不疲的画画当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在合作中深化了对锐角和钝角表象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能力。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认识锐角和钝角》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一、成功之处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数学游乐场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寻找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情境的创设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
2. 注重实践操作在认识锐角和钝角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三角尺上的角、用手比划角的大小、用三角尺判断角的类型等实践操作活动,加深了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实践操作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在判断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方法时,我让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总结判断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巩固练习形式多样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了连一连、填一填、动手做等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不同的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形式多样的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练习的效果。
二、不足之处1. 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和具体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和具体。
有时候,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只是简单地说“好”“不错”等,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具体的评价。
这样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提高。
2. 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教学中,我对教学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
在认识锐角和钝角的环节,我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巩固练习的时间较少。
这样的时间安排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3. 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在教学中,我虽然注重了全体学生的参与,但对个别学生的关注还不够。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积极,我没有及时给予关注和鼓励,导致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改进措施1. 及时、具体地评价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并且评价要具体、有针对性。
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我可以说“你的回答非常准确,你不仅观察得很仔细,还能说出自己的理由,非常棒!”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我可以说“你的回答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还不够准确。
锐角钝角教学反思5篇

锐角钝角教学反思5篇锐角钝角教学反思篇1《锐角和钝角》是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角和直角的根底上,进一步完善对角的认识,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比拟、动手操作,认识《锐角和钝角》,并到达会区分。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以及中心校领导常规听课所提出的建议,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展如下反思:我认为本节课成功之处: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指一指、比一比、折一折、做一做”等多种形式,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才能,使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机械的理解和记忆上,而是经历了一个亲身体验的认识过程,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注重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
如:让学生去观察教室里哪儿有角?是什么角?让学生用肢体示范各种角,红领巾有哪些角等,使学生从小就明确数学来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缺乏之处:一、没有到达预期的教学任务。
课前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一教学环节:用纸折一折、用笔画一画、用三角板或用直尺、铅笔拼一拼锐角和钝角,但是我先选择了用纸“折一折”的方法,动手操作的时间很充分,但真正操作起来,比拟耽误时间,所以也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画一画,拼一拼,”由于方式比拟单一,因此,效果不是很好,同样也就没有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课下我进展了反思,我应该放手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动手做,而不是按老师规定的“折一折”一种方式,这样孩子们就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学生的兴趣一定会投入到学习中来,时间上也会很充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效果一定会更好。
二、但凡学生可以完成的,老师不要包办代替。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要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去考虑、亲自动手去验证、去感悟。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锐角和钝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根据小学生好动、精力容易分散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生动有趣的简笔画,让学生在图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
同时我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去发现角和展示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儿童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
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
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且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角的家,让学生在角的家族里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在哪里。
学生先自己探索,然后和同桌交流,准确地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几何角),顺应儿童认识的规律。
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演绎数学,我利用练习九的第2题的一个为学生用眼睛不能很快看出来的直角。
让学生感觉又像直角又像钝角,产生争辩。
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在矛盾冲突中自然地突破难点。
通过走进生活找锐角和钝角、利用身边的物体做锐角、钝角和直角、用巧巧手画出锐角和钝角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一: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建立了正确的表象。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在安排时,我把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1.从生活中引入,感受数学之美。
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画面是上海的黄浦大桥,而具有地区特色的南昌新八一大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效,对于学生来讲后者更为熟悉。
因此,将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改为南昌的新八一大桥,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课始,在这座观赏性很强的大桥中抽象出图形──角,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对角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2.在活动中探索,经历建模过程。
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
他们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们的,但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
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在抽象概念的
基础之上进行分类、概括而得出的,更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这样他们才会有清楚、准确的认识。
本节课中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制作角、分类、交流、摆角、闭眼想、画角,每一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看、说、想、动”的机会。
尤其在制作角和分类这两个环节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角的产生──锐角和钝角的形成等一系列过程,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已见雏形,此时教师的讲解就水到渠成了;而在交流、摆角、闭眼想、画角这四个环节中,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让学生由直观到抽象,顺利、稳固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和智力活动中迎刃而解了。
3.在验证中完善,遵循数学的严谨性。
锐角和钝角概念的判断是以直角为标准,而在活动中又多次涉及直角。
学生由于自身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很有可能仅仅用眼睛来判断直角,这样做无疑违背了数学本身所具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作为教师,适时引导、提醒学生借助有用工具,帮助他们对直角做出准确的判断是责无旁贷的。
因此,教学中,应在需要的环节组织学生对自己摆或画的直角进行验证,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锐角和钝角有没有验证的必要”,一方面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学活学巧,另一方面在注重开放性的同时也要遵循数学独特的原则。
4.在交流中发展,体验数学之乐趣。
课堂中教师应捕捉住每个交流的机会,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言。
课堂中每个活动后,都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
时间和空间,鼓励人人动脑想,人人开口说,互相提示,互相补充。
5.在游戏中升华,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以致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追求,也是成功学习的内在规律。
本堂课最后,设计一个“教你学画简笔画”的环节,把本课的知识融人到生动有趣、学生乐此不疲的画画当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在合作中深化了对锐角和钝角表象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能力。
同时,给学生创建一个民主与合作共存,愉悦与挑战兼容的学习平台,使每个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都能竞相绽放、展翅飞翔!
篇二: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从而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教学时,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在自主探究中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让学生量数学书的'角,得出数学书的直角,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再和同桌交流,从而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顺应儿童认知的规律。
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了学习兴趣。
二、在综合活动中巩固和应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在“找锐角和钝角——做角——画角”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加深了学生对这三种角的认识,而且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
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篇三: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达到会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
根据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因素,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课堂:
一、让学生在动手中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儿童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
开始我就从学生的旧知入手,我在黑板上提前画好了5个角,让学生用三角尺来比一比他们是不是直角,并且是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来导入本节课,让他们感受不同的角。
二、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在游乐园里找角,找到了你就可以到那里去玩了等童稚话的语言环境让孩子轻松愉快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辨别中了解角,在巩固中画角,做角等一系列的交流、延伸性实践和策略性引导等措施,扩大学生的知识来源,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绽放自己的精彩。
在判断一个角是哪一种角时,如果一个角很明显看出就直接判断,如果看不出来时,就需要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
三、不足与困惑
1、课堂中,学生的数学语言不够规范,教师在教学中虽能及时纠正和引导,但还有待他们去加深理解,反复训练。
2、在整节课中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时间很充分,但真正操作起来,比较耽误时间,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处理不好会适得其反,该如何把握,我一直在思索。
总之,整个教学环节我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