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曹操 导学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导学案(附答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意思、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掌握相关文学常识和作者的感情。
2、教学方法: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积极讨论大胆质疑
3、情感目标:激情投入朗读之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宽广的胸怀、博大的胸襟。
【重点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标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使用说明】
1、通读教材,红笔勾画重点知识。
(可参读教辅材料)
2、认真完成导学案,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
3、完成时间30分钟。
Ⅰ.预习见疑(根据学科特点,自行设计)
1、文学常识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观沧海》的作者曹操,字,末年家、家、诗人。
他的诗以见称,被称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与其子、并称“三曹”。
体裁:,从表达方式看是一首诗。
2、背景解读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东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3、注音:碣石: 澹澹:萧瑟:竦峙:
注释:澹澹竦峙星汉
临:________ 沧海:________ 何:________
幸甚至哉
4、自主翻译
Ⅱ. 质询研讨(把本课重点难点转化为问题,设置为探究一、二或任务一、二)
探究一:
1、在预习见疑中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小组讨论解决。
2、《观沧海》一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
探究二:
1、诗句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主题。
《观沧海》是写景抒情诗,描绘了的景象,表现了的胸襟,抒发了的伟大抱负。
Ⅲ. 巩固深化
1、小结知识网络:
2、本课内容检测:
①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②总写景物的句子,。
③写海岛生机勃勃的句子,。
,。
④写想象中景象(博大胸怀)。
⑤“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⑥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之一是动静结合和虚实相生,试作具体分析。
我的疑惑和收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答案
预习见疑
1、孟德东汉政治军事慷慨悲壮曹丕曹植乐府四言诗写景抒情
3、注音略
澹澹,(水波)荡漾。
竦峙,高高的耸立。
竦,高起。
峙,挺立。
星汉,银河。
临,到达。
沧海,大海。
何,多么。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
幸,庆幸。
至,极点。
最后两句每章都有,应为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没有直接关系。
3、翻译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质询研讨
探究一
1、略
2、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
所见。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
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寥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探究二:
1、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
动静结合写出大海的威严和辽阔。
“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所表现的壮美景象,说说这几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夸张手法虚写大海,表现大海包容天地的气概。
这是诗人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宏伟意境,更显示出诗人期盼祖国统一的宏大报负和博大胸怀。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博大胸怀)
2、《观沧海》是写景抒情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巩固深化:
1、小结知识网络
体裁:四言乐府诗。
层次:1--2句:交代观海地点。
3--8句:写实景,描写海水和山岛。
9--12句:夸张写虚景,表达自己博大的胸怀。
结尾两句:乐章结尾时的套话,与正文无关。
写作手法:①动静结合②虚实结合③情景交融
2、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⑤点明观赏的地点和标题,并统领全篇。
⑥“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是静景,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写出了沧海的雄浑壮丽。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写作者在碣石山看到的景物,“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写,是作者的想象,二者有机结合,抒发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