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PPT课件
![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62dd5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4.png)
03
培训内容:药物不良反应的 类型、原因、症状、处理方
法等
04
培训方式:讲座、案例分析、 实践操作等
05
培训评估:考核、反馈、持 续改进等
药物不良反应的培训内容
F 药物不良反应的案例分析和讨论
E
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教育方法和技巧
D
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和处理流程
C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B
药物不良反应的常见症状和表现
A
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药物不良反应的培训方法
01
理论授课: 讲解药物不 良反应的基 本原理、分 类、症状及
处理方法
02
案例分析:通 过实际案例, 分析药物不良 反应的成因、 处理措施及预
防方法
03
实践操作: 模拟药物不 良反应的护 理场景,进 行实际操作
训练
04
互动讨论:组 织学员进行小 组讨论,分享 药物不良反应 的护理经验与
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
观察患者症状, 及时报告医生
采取相应措施, 如停药、减量、 换药等
加强患者教育, 提高患者对药物 不良反应的认识 和应对能力
做好患者心理护 理,减轻患者焦 虑和恐惧
加强药物管理, 确保用药安全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策略
01
了解药物的性质、作用机制和副作用
02
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药物滥用和过量使用
01
案例1:患者A, 因感冒服用某感 冒药,出现头晕、 恶心等症状,属 于药物不良反应。
02
案例2:患者B, 因高血压服用某 降压药,出现低 血压、心悸等症 状,属于药物不 良反应。
03
案例3:患者C, 因胃痛服用某胃 药,出现腹泻、 腹痛等症状,属 于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PPT课件
![药物不良反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29cf9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69.png)
临床试验优化
改进临床试验设计和方法,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 复性。
药物不良反应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研究
药物不良反应与疾病进展
01
研究药物不良反应对疾病进展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药物不良反应与患者生活质量
02
评估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促进药物的合理使
用。
药物不良反应与患者心理状态
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药物因素
用药方式
不同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剂 量等都可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用药方式如口服、注射、吸入等也可 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机体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背景、生理状态、 病理状态等个体差异都会影响药物在 体内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不良反 应的发生。
药物不良反应与基因多态性
药物不良反应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 •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案例分析 • 药物不良反应的机制与影响因素 • 药物不良反应的应对与处理 •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管理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法和 用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 有害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现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 反应,留意是否有任何异常症状或体征 的出现。
VS
及时报告
一旦发现可疑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向 医生或药师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估与诊断
评估严重性
对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停药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
诊断与鉴别诊断
基因多态性是指个体间基因序列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 不同。
改进临床试验设计和方法,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 复性。
药物不良反应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研究
药物不良反应与疾病进展
01
研究药物不良反应对疾病进展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药物不良反应与患者生活质量
02
评估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促进药物的合理使
用。
药物不良反应与患者心理状态
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药物因素
用药方式
不同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剂 量等都可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用药方式如口服、注射、吸入等也可 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机体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背景、生理状态、 病理状态等个体差异都会影响药物在 体内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不良反 应的发生。
药物不良反应与基因多态性
药物不良反应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 •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案例分析 • 药物不良反应的机制与影响因素 • 药物不良反应的应对与处理 •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管理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法和 用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 有害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现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 反应,留意是否有任何异常症状或体征 的出现。
VS
及时报告
一旦发现可疑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向 医生或药师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估与诊断
评估严重性
对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停药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
诊断与鉴别诊断
基因多态性是指个体间基因序列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 不同。
药物不良反应 ppt课件
![药物不良反应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40caa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5.png)
12
常见药源性疾病—血液系统
病因:损害骨髓造血干细胞;外周血细胞减少 临床表现:再障;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缺 治疗:停药;激素
升白药物:瑞白,利血生等 对症支持治疗:防感染、出血、贫血等
病例分析:肿瘤化疗致白细胞降低
13
常见药源性疾病—呼吸系统
病因:免疫反应,炎症因子,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有关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喘憋,肺实变体征,胸片:肺炎,间
前者包括年龄、性别、遗传、感应性、疾病等;后者 包括药品的毒副作用、药品的相互作用以及赋形剂的 影响等。
因此,同一药品的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 不同种族、不同感应性、不同适应症、不同共存疾病 的病人中可能表现不尽相同,再加上药物及其制剂中 赋形剂的影响,问题更为复杂,这就是药品不良反应 不可预言的原因。
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三)变质的 (四)被污染的 (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六)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5
劣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四十九条 禁止生产(包括配制)、销售劣药。 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 (一)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二)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三)超过有效期的; (四)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五)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 (六)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ADR、ADE和DID区别:程度、持续时间、用法用量、因果关系
7
常见药源性疾病
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 血液系统 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 泌尿系统 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8
常见的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肝病(肝实质、间质、胆道、静脉系统、 肿痛在内)、氯丙嗪、四环素等。
常见药源性疾病—血液系统
病因:损害骨髓造血干细胞;外周血细胞减少 临床表现:再障;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缺 治疗:停药;激素
升白药物:瑞白,利血生等 对症支持治疗:防感染、出血、贫血等
病例分析:肿瘤化疗致白细胞降低
13
常见药源性疾病—呼吸系统
病因:免疫反应,炎症因子,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有关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喘憋,肺实变体征,胸片:肺炎,间
前者包括年龄、性别、遗传、感应性、疾病等;后者 包括药品的毒副作用、药品的相互作用以及赋形剂的 影响等。
因此,同一药品的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 不同种族、不同感应性、不同适应症、不同共存疾病 的病人中可能表现不尽相同,再加上药物及其制剂中 赋形剂的影响,问题更为复杂,这就是药品不良反应 不可预言的原因。
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三)变质的 (四)被污染的 (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六)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5
劣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四十九条 禁止生产(包括配制)、销售劣药。 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 (一)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二)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三)超过有效期的; (四)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五)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 (六)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ADR、ADE和DID区别:程度、持续时间、用法用量、因果关系
7
常见药源性疾病
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 血液系统 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 泌尿系统 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8
常见的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肝病(肝实质、间质、胆道、静脉系统、 肿痛在内)、氯丙嗪、四环素等。
药物不良反应处理PPT课件
![药物不良反应处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b937b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6.png)
感谢观看
宣传活动普及相关知识。
报告流程与要求
明确报告流程
建立简便、快捷的报告流程,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及时上报药物不 良反应事件。
规范报告内容
要求报告内容详实、准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用药情况、不良 反应表现、处理措施等,以便进行后续分析。
保密与匿名处理
保护患者隐私,对报告内容进行适当的匿名处理,确保患者信息 安全。
即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
特殊人群的用药注意事项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时应特别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 使用对胎儿或婴儿有害的药物。
儿童和老年人
儿童和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较弱,对药物的反应可能较为敏感,用药 时应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调整剂量和使用方法。
肝肾功能不全者
肝肾功能不全者在使用药物时应特别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 使用对肝肾有害的药物。
个体化用药与精准医疗
个体差异与药物反应
深入研究个体差异对药物反应的影响,根据患者的基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 素,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精准医疗与药物研发
将精准医疗的理念和技术应用于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中,通过精准识别和干预,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根据不良反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可分为轻微、中等、严重等不 同级别。
常见症状与表现
01
02
03
皮肤过敏反应
皮疹、瘙痒、红肿等。
消化系统反应
恶心、呕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泻、胃痛等。
呼吸系统反应
呼吸困难、咳嗽、哮喘等。
04
心血管系统反应
心悸、血压异常等。
发生机制与原因
药物过敏
宣传活动普及相关知识。
报告流程与要求
明确报告流程
建立简便、快捷的报告流程,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及时上报药物不 良反应事件。
规范报告内容
要求报告内容详实、准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用药情况、不良 反应表现、处理措施等,以便进行后续分析。
保密与匿名处理
保护患者隐私,对报告内容进行适当的匿名处理,确保患者信息 安全。
即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
特殊人群的用药注意事项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时应特别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 使用对胎儿或婴儿有害的药物。
儿童和老年人
儿童和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较弱,对药物的反应可能较为敏感,用药 时应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调整剂量和使用方法。
肝肾功能不全者
肝肾功能不全者在使用药物时应特别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 使用对肝肾有害的药物。
个体化用药与精准医疗
个体差异与药物反应
深入研究个体差异对药物反应的影响,根据患者的基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 素,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精准医疗与药物研发
将精准医疗的理念和技术应用于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中,通过精准识别和干预,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根据不良反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可分为轻微、中等、严重等不 同级别。
常见症状与表现
01
02
03
皮肤过敏反应
皮疹、瘙痒、红肿等。
消化系统反应
恶心、呕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泻、胃痛等。
呼吸系统反应
呼吸困难、咳嗽、哮喘等。
04
心血管系统反应
心悸、血压异常等。
发生机制与原因
药物过敏
药物不良反应 ppt课件
![药物不良反应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40e6f969eae009591bec0e.png)
23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异烟肼
内分泌失调:男性乳房增大、阳萎;女性月经不调、 泌乳等。
血液系统: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嗜酸细胞 增多、血痰、喀血、鼻出血、眼底出血等。
过敏反应:皮疹,药物热。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24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利福平
肝损害:多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可出现黄 疸,亦可引起急性坏死性肝炎。
6
介绍几种药物不良反应——后遗效应
后遗效应(After Effect):停药后血药浓 度已降至有效浓度以下,仍遗留的生物学 效应。
后遗效应可能比较短暂,如服用巴比妥类 催 眠 药 后 次 晨 的 宿 醉 ( hangover) 现 象 ; 也可能比较持久,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 激素,一旦停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数月内难以恢复。
7
介绍几种药物不良反应——继发反应
继发反应:不是药品本身的效应而是间接 结果。例如:
—大量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造成正常菌群 失调而发生的二重感染(伪膜性肠炎、真 菌感染)。
—利尿药噻嗪类引起的低血钾可以使患者对 强心药地高辛不耐受。
—青霉素类引致的赫氏反应(Herxheimers
reaction)。
如 何 处 理 ADR
停用可疑药物。
适当治疗,及时使用有助于药物从体内排出 的药物及保护有关脏器功能的药物。
及时向本院相关部门报告。
根据相关部门意见,认真填写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表。
20
合理用药
有适当的适应症——符合医学原理用药 选择适当的药品 适当药品剂量及给药方法、时间、疗程 适当的观察,尤其是特殊人群
合理用药是预防ADR、药源性疾病、用药
安全有效合理 的关键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异烟肼
内分泌失调:男性乳房增大、阳萎;女性月经不调、 泌乳等。
血液系统: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嗜酸细胞 增多、血痰、喀血、鼻出血、眼底出血等。
过敏反应:皮疹,药物热。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24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利福平
肝损害:多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可出现黄 疸,亦可引起急性坏死性肝炎。
6
介绍几种药物不良反应——后遗效应
后遗效应(After Effect):停药后血药浓 度已降至有效浓度以下,仍遗留的生物学 效应。
后遗效应可能比较短暂,如服用巴比妥类 催 眠 药 后 次 晨 的 宿 醉 ( hangover) 现 象 ; 也可能比较持久,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 激素,一旦停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数月内难以恢复。
7
介绍几种药物不良反应——继发反应
继发反应:不是药品本身的效应而是间接 结果。例如:
—大量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造成正常菌群 失调而发生的二重感染(伪膜性肠炎、真 菌感染)。
—利尿药噻嗪类引起的低血钾可以使患者对 强心药地高辛不耐受。
—青霉素类引致的赫氏反应(Herxheimers
reaction)。
如 何 处 理 ADR
停用可疑药物。
适当治疗,及时使用有助于药物从体内排出 的药物及保护有关脏器功能的药物。
及时向本院相关部门报告。
根据相关部门意见,认真填写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表。
20
合理用药
有适当的适应症——符合医学原理用药 选择适当的药品 适当药品剂量及给药方法、时间、疗程 适当的观察,尤其是特殊人群
合理用药是预防ADR、药源性疾病、用药
安全有效合理 的关键
《药品不良反应讲》课件
![《药品不良反应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267a3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d.png)
及时报告和处置
针对可能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制定 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措施和责任人 。
一旦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应及时报告 相关部门并进行处置,防止事态扩大。
加强信息沟通与协作
开展风险评估与预警
加强各相关部门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信息沟通与协作, 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应对药品不良反应事 件。
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和 预警,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维护公 众健康。
05 药品不良反应的案例分析
CHAPTER
案例一:某抗肿瘤药物的肝毒性反应
总结词
肝毒性是抗肿瘤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黄疸和肝硬化等 。
详细描述
某患者在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和黄疸等症状,经医生诊断 为药物引起的肝毒性反应。患者需停止使用该药物,并进行保肝治疗。
案例二:某抗菌药物的过敏反应
强制报告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强制性的, 要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 机构必须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 反应。
自愿报告制度
鼓励社会公众和医务人员自愿报 告药品不良反应,以弥补正式报 告体系的不足。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流程与要求
报告流程
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后,需及时填写《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并按规定时 限报送至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总结词
过敏反应是抗菌药物少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皮疹、呼吸困难和休克等 。
详细描述
某患者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出现皮疹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经医生诊断为药物 引起的过敏反应。患者需立即停药,并进行抗过敏治疗。
案例三:某镇痛药物的成瘾性反应
总结词
长期使用镇痛药物可能导致成瘾性,表现为药物依赖、戒断 症状和行为异常等。
科普药物不良反应教育PPT课件
![科普药物不良反应教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30a9a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5.png)
药物不良反应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 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研究需要 多学科交叉合作,共同推进药品安全领域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皮肤过敏反应
如皮疹、瘙痒、荨 麻疹等。
呼吸系统反应
如哮喘、咳嗽、呼 吸困难等。
神经系统反应
如头痛、眩晕、失 眠、嗜睡等。
药物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立即停药并就医
一旦出现严重或持续的药物不 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寻求医
生的帮助。
记录不良反应症状
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的症状、时 间、药物名称和剂量,这有助 于医生诊断和判断因果关系。
应较为敏感。
03
降糖药的合理使用
老年人使用降糖药时需注意血糖 波动情况,避免出现低血糖反应
。
02
心血管药物的调整
老年人使用心血管药物时需根据 个体情况调整剂量,避免出现低 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
04
镇静药的合理使用
老年人使用镇静药时需注意剂量 和用药时机,避免出现呼吸抑制
等严重不良反应。
05
药物不良反应的案例分析
按照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分类
03
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不良反应,其中重度不良反应可能导致
生命危险或严重后果。
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评估
01
02
03
轻度不良反应
症状轻微,不影响主要治 疗目的,不需要特殊处理 或调整用药方案。
中度不良反应
症状较明显,但不会对生 命安全造成威胁,需要调 整用药方案或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
报告内容
应包括不良反应的症状、发生时间、药物名称和剂量,以 及任何其他相关信息。
监测体系
THANKS
感谢观看
皮肤过敏反应
如皮疹、瘙痒、荨 麻疹等。
呼吸系统反应
如哮喘、咳嗽、呼 吸困难等。
神经系统反应
如头痛、眩晕、失 眠、嗜睡等。
药物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立即停药并就医
一旦出现严重或持续的药物不 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寻求医
生的帮助。
记录不良反应症状
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的症状、时 间、药物名称和剂量,这有助 于医生诊断和判断因果关系。
应较为敏感。
03
降糖药的合理使用
老年人使用降糖药时需注意血糖 波动情况,避免出现低血糖反应
。
02
心血管药物的调整
老年人使用心血管药物时需根据 个体情况调整剂量,避免出现低 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
04
镇静药的合理使用
老年人使用镇静药时需注意剂量 和用药时机,避免出现呼吸抑制
等严重不良反应。
05
药物不良反应的案例分析
按照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分类
03
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不良反应,其中重度不良反应可能导致
生命危险或严重后果。
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评估
01
02
03
轻度不良反应
症状轻微,不影响主要治 疗目的,不需要特殊处理 或调整用药方案。
中度不良反应
症状较明显,但不会对生 命安全造成威胁,需要调 整用药方案或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
报告内容
应包括不良反应的症状、发生时间、药物名称和剂量,以 及任何其他相关信息。
监测体系
常规药物不良反应PPT课件
![常规药物不良反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b3d64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5.png)
合理用药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医 生的指示用药,避免超剂 量、超适应症用药。
定期监测
在用药过程中,定期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 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处理原则
及时停药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 ,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症治疗
根据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采取相 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抗过敏、抗 炎等。
CATALOGUE
药物不良反应案例分析
案例一:抗生素类不良反应
总结词
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但也可能引发不良反 应。
详细描述
常见的抗生素类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肝肾 损伤、血液系统毒性等。例如,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能导致 皮疹、呼吸急促等过敏反应,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能引发胃 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等。
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不良反应提供科学依据。
02
完善药品监管体系
针对药品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药品监管体系,加强
药品审批、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03
提高公众用药意识
加强公众用药教育,提高公众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引导
公众科学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案例五:神经系统药物不良反应
总结词
神经系统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但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详细描述
常见的神经系统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头痛、眩晕、失眠、焦虑等。例如,抗癫痫药可能导致头痛和疲劳,抗抑郁药 可能引发焦虑和失眠。
05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总结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详细介绍了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包括副作用、过敏反应、毒性 反应等,以及各种类型的特点和发生机制。
药物的不良反应 PPT课件
![药物的不良反应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9f4130453610661ed9f4d9.png)
(1) 住院病人:10%~20%;(2)住院病人因 药物不良反应死亡者:0.24%~2.9%;(3)因药物 不良反应而住院的病人:0.3%~5.0%。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1. 药物种类繁多 2.用药途径不同 3.体质又因人而异
1.药物方面的原因
1)药理作用:很多药物在应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其药理作用,可导致一 些不良反应。 2)药物的杂质:药物生产中可能混入微量高分子杂质。 3)药物的污染:由于生产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常可引起严重反应 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 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剂型不同。由于制造工艺和用药方法的不同, 往往影响药物的吸收与血中药的浓度,即生物利用度有所不同。 6)药物的质量问题:同一组成的药物,可因厂家不同,制剂技术差别、 杂质的除去率不同,而影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②致癌作用:不少药物能诱发癌症。
3)致畸作用:不少药物有致畸作用。反应停事件就是一起严重的不良反 应。 4)致突变作用:有些化学物质可能为变异源。
药物不良反应的症状特点
1.口服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功能失调,食欲不振、恶心、 腹胀、便秘或腹泻等,在所有不良反应中占很大比例。 2.中度不良反应:包括焦虑、不安、烦躁,此外还有皮疹(特别是广泛和 持久性的)、视觉障碍、肌肉震颤、排尿困难(老年男性多见)、精神或 心理的改变和某些血液成分(脂肪、脂质)的改变。 3.有些药物可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必须立即停止 用药并进行治疗,然而有时必须继续用药,如肿瘤病人的化疗和器官 移植时使用的免疫抑制剂。用药时,要注意用不同的方法防治严重的 不良反应,如给免疫系统受损的病人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乙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理
1)药物的因素:包括药物有效成份的分解产物、添加剂、增溶剂、稳定 剂、着色剂、赋型剂、化学合成中产生的杂质等,均可引起药物不良 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1. 药物种类繁多 2.用药途径不同 3.体质又因人而异
1.药物方面的原因
1)药理作用:很多药物在应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其药理作用,可导致一 些不良反应。 2)药物的杂质:药物生产中可能混入微量高分子杂质。 3)药物的污染:由于生产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常可引起严重反应 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 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剂型不同。由于制造工艺和用药方法的不同, 往往影响药物的吸收与血中药的浓度,即生物利用度有所不同。 6)药物的质量问题:同一组成的药物,可因厂家不同,制剂技术差别、 杂质的除去率不同,而影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②致癌作用:不少药物能诱发癌症。
3)致畸作用:不少药物有致畸作用。反应停事件就是一起严重的不良反 应。 4)致突变作用:有些化学物质可能为变异源。
药物不良反应的症状特点
1.口服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功能失调,食欲不振、恶心、 腹胀、便秘或腹泻等,在所有不良反应中占很大比例。 2.中度不良反应:包括焦虑、不安、烦躁,此外还有皮疹(特别是广泛和 持久性的)、视觉障碍、肌肉震颤、排尿困难(老年男性多见)、精神或 心理的改变和某些血液成分(脂肪、脂质)的改变。 3.有些药物可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必须立即停止 用药并进行治疗,然而有时必须继续用药,如肿瘤病人的化疗和器官 移植时使用的免疫抑制剂。用药时,要注意用不同的方法防治严重的 不良反应,如给免疫系统受损的病人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乙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理
1)药物的因素:包括药物有效成份的分解产物、添加剂、增溶剂、稳定 剂、着色剂、赋型剂、化学合成中产生的杂质等,均可引起药物不良 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 年 代 统 计 , 我 国 聋 、 哑
儿 童 达 180 余 万 人 。 其 中 药
物致耳聋者占60%,约100万
人,并每年以2-4万递增。
原因主要是抗生素致聋,氨
基糖甙类(包括庆大霉素,
卡 那 霉 素 等 ) 占 80% 。 例 如
“千手观音”21位演学习交员流P中PT 18
9
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及其所致的严重药源性伤害,使得药
责任判罚: 1976-1995年因药物ADR致死共447例, 44%追究医 师责任, 其中57%的病例需赔偿,支付3.5万〜900万美元, 平均每例106.13万美元。
学习交流PPT
6
重大ADR事件
氨基比林
导致白细胞减少症,致癌
三苯乙醇
导致白内障
氯碘羟喹
亚急性脊髓视神经
心得宁
导致眼-耳-皮肤-粘膜综合症
全
学习交流PPT
4
WHO专家组调查结论: 住院病人中 5% 是由于药品不良反应而 入院 、住院病人的10-15%会发生ADR。
因严重不良反应而住院的患者:挪威 11.5 %;法国13.0 %; 英国16.0 %。
美国医学研究所(IOM)2006年7月公布的研究报告:全美每年 有近150万人由于用药错误导致不良事件,造成额外的花费, 高达35亿美元。
2008年8月, 1种药品: 壮骨关节丸致肝损害。
2008年10月, 1种药品: 痔血胶囊致肝功能损害肾功差者肾衰。
英国内科住院患者中约11%因发生ADE,使住院日延长8.5天, 开支升高11亿英镑。
学习交流PPT
5
美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SADRs)导致每年近万人死亡,占 主要死因的笫4-6位。
FDA统计:1/3患者死于用药不当,1/7病死者涉及用药错误。
经济损失:某600床医院用于ADR年医疗费年540万;全美ADR 年消耗经费为766亿美元。
国家ADR中心发布ADR信息通报
(2002年至今共27期70种/类)
通报1-2期:
2001年9月,5种药品:
2002年7月,9种药品:
乙双吗啉: 致白血病57例;
感冒通片:引起血尿、上消化道出血
壮骨关节丸: 致肝损害110例,高血压38例;
氯氮平片:引起粒细胞减少
清开灵针: 致过敏反应41例,1例死亡;
品安全愈加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得
到政府、社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的重视。
药品安全性监测不仅包括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也涵括了
临床用药错误、药品质量问题导致的药品不良事件监测;
有些ADE,严格意义上不属于ADR的定义范畴,但借助
学习交流PPT
10
ADRM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得到遏止;ADR监测工作成为有效
学习交流PPT
12
通报6-9期:
2004年4月,3种药品: 含马兜铃酸的中药, 致肾病31例 左旋咪唑致脑炎综合征1例; 盐酸芬氟拉明致严重心血管不良 反应2例。
2004年11月,2种药品: 莪术油注射液, 抑肽酶注射液, 过敏反应
2005年4月,3种药品: 莲必治注射液, 羟乙基淀粉氯化 钠注射液, 致)致严重肝损害和剥脱 性皮炎。
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学习交流PPT
G dh
1
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
药品不良反应(ADR):合格的药品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 人的疾病,改善人的生理功能而给予正常剂量的药品所 出现的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
学习交流PPT
2
首剂效应
撤药反应
副作用
毒性作用
致畸作用 致突变作用 致癌作用
药品不良 反应表现
后遗效应 变态反应
2005年9月, 2种药品: 白蚀丸致肝损害; 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
学习交流PPT
13
通报10-14期:
2006年1月, 1种药品: 葛根素致急性血管内溶血 。
2006年7月, 3种药品: 加替沙星致血糖异常; 阿昔洛维致肾损害; 利巴韦林致生殖毒性、贫血。
2007年1月, 1种药品: 头孢曲松与含钙溶液配伍致 儿童死 亡。
龙胆泻肝丸:马兜铃酸肾病
双黄连针: 致过敏反应28例,死亡2例;
噻氯匹啶片: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肝损害 苯甲醇针: 致儿童臀肌痉挛128例。
阿司咪唑片:心血管反应、过敏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酮康唑片:引起肝损害、过敏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安乃近片、注射液: 引起过敏性休克、血液、消化系统反应,注射液易致休克虚脱
甲紫溶液:引起皮肤癌、皮炎、溃疡等
脑蛋白水解注射液:主要引起寒战、高热、皮疹以及过敏性休克样反应
学习交流PPT
11
通报3-5期:
2003年8月,5种药品:
2003年1月,5种药品:
甲氧氯普胺:锥体外系反应
右旋糖酐40注射液
碘化油胶丸:群体不良反应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卡马西平片:严重皮肤不良反应
葛根素注射液
己烯雌酚
学习交流PPT
7
反应停:
1956年上市, 治疗妊娠呕吐,不久即发现缺少臂 和腿的畸形儿, 伴眼、耳、心脏、消化道和泌尿 道畸型。5年间在欧州各国、澳、加、日、拉美 及非洲17个国家引起海豹肢畸形儿 12000多人, 死亡6000人。
禁用36周后不再出现新的病例。
学习交流PPT
8
药物性耳聋
药物依赖性
继发反应 特异质反应
学习交流PPT
3
药品不良反应
酮康唑 康泰克
西沙比利 拜斯亭 关木通 万络 加替沙星 泽马可 培高列特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
十分常见:≥1/10
药
常见:≥1/100~<1/10
物
偶见:≥1/1000~<1/100
罕见:≥1/10000~<1/1000
安
十分罕见:<1/10000
2007年8月, 4种药品: 含钆造影剂致肾功差者肾衰 钆喷酸葡胺、钆贝葡胺、
2008年2月, ?种药品:
钆双胺、钆喷酸和钆特酸葡胺。
抗抑郁药、抗癫痫药与自杀行为;
吗替麦考酚酯的生殖毒性;
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需控制血红蛋白浓度。
学习交流PPT
14
通报15-19期:
2008年7月, 1种药品: 头孢曲松的安全性问题。
鱼腥草注射液:过敏反应
穿琥宁注射液 安痛定注射液:严重皮肤和血液系统反应
参麦注射液
过敏性休克
2003年12月, 第五次通报4种药品: 阿米卡星致耳、肾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
林可霉素致呼吸困难、听力下降、休克样反应等; 环丙沙星致皮损、静脉炎、消化、呼吸、白细胞减少、过敏性休克等;
克林霉素致皮肤损害、消化系统症状、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