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教学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一、引言
交际教学法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现在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之一。总体来说,交际教学法的发展有效的弥补了翻译法和认知法等教学方法只重语法规则而忽略语言使用的缺陷,极大了促进了英语语言教学的发展。但是交际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当中还有许多问题应该注意。交际教学法的特点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语言交际活动;进行语境化教学
二、交际教学法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1957年Chomsky认为语言结构理论已经难以解释语言的基本特点,他提出了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行为(Linguistic Performance)两个概念。而Hymes (1972)认为,语言不仅包含语言知识(language knowledge),也应该包含语言应用能力(language use ability),因此他在Chomsky对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划分地基础之上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Hymes认为,一个人语言掌握的好坏,不仅在于语法规则的正确,也在于能在特定的语境中恰如其分的运用语言。这就扩大了语言和语言使用能力的内涵意义,涉及到了语言使用者语言之外的知识(陈坚林,2000)。
Halliday对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做了有益的补充,他为,语言是为交际服务的工具,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语法规则,更要培训学生如何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在此基础之上,以学生为中心,分析学生的交际需求和学习动机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得以进一步发展,而实践和科研的成果又进一步促进了交际教学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
对交际教学法做出突出贡献的还有Widdowson、Richard和Schmidt。Widdowson (1978)年出版的《语言的交际教学》(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为交际教学法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ichards 和Schmidt联合众多学者编纂的《语言与交际》(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交际活动以及相关的问题。
此外,1994年H. Douglas Brown编写的《按交际法原则教学》(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从课堂实践的基础,教学环境,课堂技巧的设计与应用及课堂实例四个方面对交际教学进行阐述,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和用目标语进行交际。此著作理论联系实际,是交际教学法研究的精华之一。
在国内,胡文仲(1982),秦小孟(1979),李筱菊(1985,1988),吕万英(1996),李予军(2001),张素娣(2002)等对交际教学法的兴起,特点,优势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课堂实践及交际教学法大纲设计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三、交际教学法的特点
(一)交际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这种交际的能力又包含四个方面(Michael Canale ,1980):语言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话语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应付能力(communicative strategic competence)。语言能力是指掌握发音,词素,句法等的能力;社会语言能力是指语言使用和话
语规则分析的能力;话语能力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而应付能力是指恰当使用口头的和非口头(如肢体语言的使用)的交际策略的能力。上述四种能力的结合是交际法教学的重要特点和原则。四种能力构成了交际能力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和完善。
(二)交际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分析学生的交际需求和学习动机。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翻译法等则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在课堂上不停的讲授,学生不停地记录,而很少对教师提出质疑。教师和学生之间很少有丰富且双向的交流,更不用说用英语进行双向交流。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发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深层动机,学习的目的变成了单为考四六级或找份好工作,这自然无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交际法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法知识以后,他们已具备了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条件,如果这时运用小游戏,戏剧表演或者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克服学生对英语的恐惧心理,提升他们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兴趣和意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交际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处于中心地位。新旧知识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会在这种交流中被学生以各种形式大量地运用和巩固,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就自然地得以提升。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又会进一步增强他们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自信和意愿,从而形成一种英语能力和交际意愿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交际教学法以意念、功能、交际活动为内容,强调在教材中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胡文仲,1982)。如1978年出版的大学英语教材Challenges就围绕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居住,爱好,工作,娱乐等—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这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兴趣和减少学生恐惧心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与英语课程的整合(陈坚林,2006)为交际教学法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计算机网络创设了理想的教与学的环境和方式,实现了教学的个性化,环境的虚拟化和管理的自动化(陈坚林,2006)。学生可以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进行交流;可以创造出一个拟真的环境,比如说如何入住旅馆登记,点菜和退宿等等。可以说,计算机与外语课程的整合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创建了更多真实生动的图片、声音、文字等信息,促进了交际教学的飞跃发展。
(四) 交际教学活动中的交际活动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信息差、选择性、意义重于形式。信息差(information gap)是指要讨论研究的问题必须是未知的,如果要讨论的问题双方都知道,那讨论就没有意义;选择性是指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意义重于形式是指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未必需要逢错必纠,因为交际教学注重的是语言的流利程度(fluency)。
四、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应用中的障碍
1. 学生英语基础差
学生英语基础差是交际法难以实施的最根本原因。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多,此举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但扩大招生又使学生素质更为参差不齐。在大学的各学科中,与中学基础知识衔接最紧密的英语表现尤为突出。绝大多数学生从没接触过口语训练。有一些学生甚至无法开口朗读一篇英语文章,真正是名符其实的"哑巴英语"。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法教学是很难组织教学工作的。因为如果强迫他们在没有足够输入的情况下进行交际,则必然会产生大量不规范的语言输出,从而影响输出的效果,同时还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2. 我国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亟待提高
我国英语教师大多是以英语作为外语、母语为汉语的中国教师,对英语也很难运用自如,和学生一样存在着边际语(interlanguage)的问题。边际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试图模仿目的语